坐骨神经痛左小腿上疼痛脚指头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洪新大夫本人发表
左小腿肿胀,脚趾抽筋式疼痛伴肩背酸痛颈僵硬是何病因、、、、、、_颈椎病
状态:就诊前
咨询标题:左小腿肿胀,脚趾抽筋式疼痛伴肩背酸痛颈僵硬是何病因、、、、、、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女,45岁,病情左小腿肿胀,脚趾抽筋式疼痛伴肩背酸痛颈僵硬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本月做个针灸,按颈椎病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想进一步明确病因
樱***发表于
我是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肿瘤外周血管疼痛科张洪新教授。
做个颈椎磁共振看看椎间盘有问题没有?
颈椎间盘突出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一般表现为:颈项僵硬、肩膀胳膊酸困疼痛、手指麻木、可伴有头晕、耳鸣、下肢无力踩棉花感等症状。由于部位高,外科开刀风险大,医生和病人都很棘手!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我们有不开刀的办法治疗颈、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
椎间盘突出虽然是骨科的病种,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创技术的日臻成熟,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办法也有了很多选择。
同样是颈、腰椎间盘突出,轻度膨出型的适合保守治疗如推拿、按摩、牵引、理疗等。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挤出的属于突出或脱出型的,是外科情况椎,保守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可能帮倒忙!外科办法有二:一是骨科开刀治疗,二是介入打针微创治疗。
介入微创治疗是颈椎、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的有效治疗办法。主要包括:盘外胶原酶溶解术和盘内减压术(臭氧、激光、射频等),其中盘外胶原酶溶解术适用于纤维环破裂的、髓核挤出来的突出型,前提条件有二:突出的髓核幅度不超过10mm、髓核没有钙化(是指压迫神经的地方髓核没钙化)。
比较来说,介入治疗以穿刺针的小针眼创伤、一次可以处理多个节段问题,更安全、效果更肯定一些。
因为是微创治疗,即使患者高龄、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都可以做。
费用约5000千多元,住院一周。
登陆我的网站“张洪新大夫个人网站”,了解一下有关打针微创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的文章,看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张洪新大夫本人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张洪新大夫的信息
肿瘤性疼痛、外周血管狭窄闭塞缺血性疼痛、骨关节软组织疼痛、神经病理性性疼痛的微创介入对因治疗。具体包...
张洪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肿瘤外周血管疼痛微创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于2003年5月...
疼痛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疼痛诊疗中心
嘉兴市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东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
北大人民医院
疼痛医学科
上海瑞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
疼痛诊疗科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小腿肚里长了个包,摸着里面是硬的。很疼,映的脚指头都疼。这是什么啊?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
小腿肚里长了个包,摸着里面是硬的。很疼,映的脚指头都疼。这是什么啊?该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不是摔的结的疙瘩,找个好针灸所扎扎就好
缺钙,会有抽筋的现象吧?
皮下囊肿,要到医院去买的消炎约品,甚至要用小手术。因为里面长了脓。
其他类似问题
脚指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腰突后出现左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左脚趾不能背屈左小腿外侧感觉麻木怎么办这种情况严重吗
男性,38岁,九年前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后缓解。三周前因路滑摔倒,腰痛剧烈,CT核磁共振检查腰椎间盘突出,腰3,4,腰4,5,腰5骶1均有突出,椎管狭窄,经输液治疗腰痛症状缓解,但出现左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左脚趾不能背屈,左小腿外侧感觉麻木,怎么办?这种情况严重吗
08-12-21 &匿名提问 发布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其主要病理为纤维环的辐射状断裂,突出仅为髓核组织的一部分,而根本原因为纤维环破裂。约五分之一的腰腿痛患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串痛。 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二者构成,它的解剖结构类似汽车轮胎,外层为纤维的外壳,称为纤维环,内部包含胶质的内胎称为髓核,纤维环最外层纤维直接附着于椎体骨质及骺环的周围,被称为sharpey氏纤维,中间部分连接于上下两个椎体的骺环之间,最内层纤维附着于透明软骨板之间。纤维环的纤维在椎体之间斜行,相邻各层纤维相互交叉、方向相反,这种排列方式有利于脊柱在各方向做较大范围的运动,但同时也限制脊柱的进度旋转,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与椎体连接坚固,不能前后或左右滑动。椎体前方的纤维环有坚强的前纵韧带加强其坚固性,但后方的后纵韧带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较弱,两侧更为薄弱。纤维环前厚后薄,所以前面和中部纤维数量最多,后部纤维相对不足,大部分的纤维附着在透明软骨板之间,髓核不在纤维环中央而是偏后,这是髓核多向后突出的原因之一。髓核为纤维环包围,它是粘性、透明的半胶样物质,正常髓核含水量较高,一般认为含水量超过80%,随着年龄的增长,含水量逐渐减少。 纤维环的作用类似于一个盘旋的弹簧,拉于上下两个椎体,同时像汽车轮胎一样约束髓核在重力下向外挤压。髓核的作用类似于一个承重的皮球,在椎体屈曲或伸展时前后滑动。所以椎间盘的作用是:①牢固连接二个椎体;②通过椎间盘的弹性使脊柱向各方向活动,这种活动需有二个后关节引导;③减震作用。 一般认为,纤维环和髓核在20岁以前发育迅速,20岁以后纤维环发育停止,开始变性,髓核在30岁以后开始变性。剧烈运动可引起纤维环邻层纤维之间的互相摩擦,导致纤维变性、弹性降低,最后纤维环由内向外断裂,髓核可由裂缝中被挤出,这种变化不断积累,逐渐加重,裂缝不断加大,此处的纤维环不断变薄,当受外力冲击,退化的纤维环纤维也可部分地呈环形或辐射形断裂,髓核即从裂缝中突出。如果最外层纤维仍保持完整,髓核突出被未断裂的纤维所包绕,则呈一丘状突起。若最外层纤维环也破裂,髓核可部分被挤入椎管,因含液体较多,有可能被吸收,当纤维环破裂时,其纤维可部分地被撕裂,碎片可脱落至椎管。纤维环突向椎管或纤维环碎片脱入椎管均可挤压或刺激脊神经根,产生坐骨神经痛。 人们开始了解腰椎间盘突出能引起坐骨神经痛是在30年代。1932年美国医生Ober收治一例2年前因滑雪摔倒,左下肢疼痛,一个月前再次滑雪摔倒后出现腰背及左下肢疼痛的一位25岁男性白人患者,Ober的助手Barr考虑手术治疗。后来因该二医生认为还有一些问题搞不清而把病人转到了麻省总医院Mixter教授那里,日,Mixter以马尾神经肿瘤做手术探查,切除全部腰椎的椎板后,打开硬膜囊,探查马尾神经未见其内有任何异常,却在腰5神经根下及硬膜囊左侧有一个约1厘米左右的圆形结节,紧压神经根鞘,且将其压向右侧。Mixter认为是软骨瘤而予以切除,术后患者坐骨神经痛消除。Kabir医师的病理报告为软骨瘤,后来Mixter和Barr对此诊断有怀疑而进一步检查了Kabik的会诊,发现所检材料是正常软骨。毫无疑问,这个病人使人们首次注意到椎间盘突出与坐骨神经痛之间的关系。1934年Mixter和Barr发表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手术及病理发现的经典描述。在我国,1952年老一辈骨科专家方先之教授首先报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并提出了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此后国内对此症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手术得到了较普遍的开展,非手术治疗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临床表现和特点 1、腰腿痛 患者一般都有腰部扭伤或慢性劳损史,时常腰痛发作,经休息或手法推拿、服药、理疗等腰痛可缓解,但轻微扭伤或受凉,腰背肌痉挛后可再次发作,有些患者在打喷嚏时亦可发作,多数情况下反复发作,每次复发症状都可加剧,并可持续时间较长,发作的时间间隔缩短。以后的发作可出现一侧(少数情况下亦有双侧)下肢串痛,少数病例起始症状只有腿痛,从未腰痛,也有只感腰痛从未腿痛的患者。 腰腿疼痛可轻可重,轻者疼痛可以忍受,有些患者仅腰腿部酸痛不适,重者卧床不起,强迫体位,翻身极为困难,腰腿痛如刀割样或针刺样或过电样,打喷嚏、咳嗽及大小便用力,使腹压上升时均可使腰痛及腿痛加重。卧床数日或数周后,急性腰腿痛逐渐消退或减轻,但仍不能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走,行走后即因疼痛不能支持,或跛行,必须坐下或卧床休息片刻后方能再走。后期腿痛可转变为腿部麻木。 坐骨神经痛最初一般在单侧,从腰部沿臀部到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或后侧至足背部或足跟、足底,也有患者大腿不感觉疼痛或足部无感觉疼痛的。压迫神经根严重的急性期患者,往往因疼痛难忍而在床上强迫跪位,有些患者早期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者则下肢麻木或出现感觉迟钝。也有一些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常感原腿疼痛减轻或消失,并出现对侧腿痛、或双侧均痛,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出现神经麻痹而足下垂,或拇趾不能背伸,甚至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 有一部分患者遇寒或变天前腰腿痛加重,少数患者单侧或双侧下肢浮肿,这与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有关。 2、腰椎姿势异常 初次发病,且腰腿痛较轻者腰椎姿势改变不明显,病程较长,多次发作的病例腰椎前凸减少或消失,甚至反张,站正时腰椎偏向一侧(多数偏向健侧,少数偏向患侧),任何反侧偏的强制动作都可使腿痛加重。腰椎姿势异常是人体对减轻疼痛的不自觉的保护性措施,所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较为重要。 3、腰椎活动受限 急性期患者因腰部肌肉痉挛,腰椎各方向的活动都受限,尤其弯腰 受限,若强制活动将加重疼痛,腰椎有侧弯者,向对侧活动明显受限,慢性期患者多为弯腰及向患侧弯曲受限。腰椎活动受限是因为神经根受压迫或粘连,当弯腰或向患侧侧弯时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使神经根紧张造成的。 4、压痛点和放射痛 在病变的棘突间隙常有压痛点,患侧棘突旁1厘米深压时疼痛可向患肢放射,椎间盘突出越明显,此压痛及放射痛越重,在急性期的患者由于肌肉痉挛压痛区往往较广泛,但总能找到一个最明显的压痛点,并伴有放射痛。 5、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患者仰卧、双膝伸直,将患肢抬高,一般患者在抬腿时可出现腰痛及患肢的放射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然后将腿下放到不痛位,再将足被动背伸,如又出现疼痛,即为加强试验阳性。因为正常的神经根在直腿抬高时有向下的轻微滑动范围而不紧张,当椎间盘突出挤压神经根,且神经根有炎性反应时再直腿抬高,神经根所受张力更大,故可出现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在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非手术治疗,或慢性期时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可呈阴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俯卧,将患腿的膝关节完全屈曲,足跟接近同侧臀部,或将患腿的膝关节屈曲90度,将其小腿上提,出现大腿前面疼痛即为阳性。腰椎间盘突出大多数发生在下腰椎,故该试验多为阴性,上腰椎的椎间盘突出该试验才呈阳性。 7、屈颈试验 患者仰卧,被动前屈头颈,可使硬脊膜向头侧移动,增加硬脊膜、神经根的张力,引起患肢的放射痛。 8、运动和感觉的变化 腰4~5椎间盘突出时,压迫第五腰神经根,则小腿前外部及足背内侧,拇趾的痛觉及触觉降低,拇趾背伸力量减弱;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压迫骶1神经根,则小腿后外部及外踝、足背外侧的痛觉及触觉降低,腓肠肌的力量减弱,表现为踮脚困难。病程较久者,小腿的肌肉明显萎缩。皮肤感觉的改变也是椎间盘突出症重要的定位方法之一。 9、腱反射的变化 神经根受压迫或受压时间过久,可使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0、X线摄片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常规摄X线片,主要是排除骨关节的其他疾病,如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同时观察腰椎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情况,先天性变异及腰椎的排列情况等,并非特异性检查 11、脊髓造影 可明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准确率在90%以上,对定性、定位诊断、决定手术范围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对椎管狭窄、神经根通道狭窄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并可排除一些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所以对一些诊断不清及需手术的患者常做该检查。由于该检查需注射水溶性碘造影剂,所以碘过敏者不能做该检查,有些病人在检查后常有头痛、头晕、恶心等反应。 12、CT检查 CT扫描能清晰地观察椎体、椎间盘、硬膜囊、神经根等情况,所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及观察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的程度有较可靠的价值,现已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但CT检查受扫描平面、节段、操作技术及仪器性能质量的限制,其可靠性文献报道不一。 CTM检查,即在注射碘造影剂后再做CT扫描,能更清晰地观察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的情况,与造影片对照,其准确率大大提高。立体影像CT,通过计算机对图像的重建,能出现椎间盘突出的立体影像,但该检查尚未普及。 13、磁共振检查(MRI) MRI不但能从纵轴面、横断面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压迫脊髓的程度等病理变化,还能显示髓核的含水量,以判断髓核的弹性及退变程度,不受扫描结节的限制,不易漏诊,同时,MRI还能排除椎管内的肿瘤、椎体的转移癌、结核等病变,目前此检查也已广泛使用。 14、B超、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这些检查也有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但可靠性较低,目前已较少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治疗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目前方法较多,各学者对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意见不统一,有的主张用保守疗法,有的主张用手术治疗,各有其治愈率,如果治疗的适应症掌握好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变化,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都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大类 1、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①初次发作,病程短,髓核变性程度小,此时在病理上髓核含水量较多,尚有弹性,变形性能好,通过手法、牵引等非手术治疗容易使突出髓核变形或变位,离开受压神经根;②椎管容积较大,脊髓及神经根在椎管或神经根管内有较大的活动度者;③经卧床休息症状减轻者;④诊断尚不肯定而需观察者。 (1)卧床休息:急性期患者卧床是必要的,卧床可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并减少因活动带来的对神经根的刺激,从而促使神经根炎症的消退。 (2)手法按摩:手法按摩的方法较多,可分成软组织推拿按摩和整骨手法二大类,文献报道其疗效满意,约60-85%的患者通过此疗法而治愈。通过临床观察,手法不能使突出的髓核完全回纳,而是通过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微有改变,从而减轻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而起作用的,同时手法按摩还可以解除后关节或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通过作用区的神经-体液调节,可减轻局部缺血和酸中毒,加速致炎致痛物质、酸性代谢产物的消除,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吸收,改善局部微循环及营养代谢。 (3)牵引: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传统治疗手法,它的作用主要是使椎间隙增大,后关节拉开以扩大椎间孔,减少腰前凸,以缓解肌紧张,另外牵引还可使椎间盘内压减少,使后纵韧带紧张,从而有利于突出的髓核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牵引的方法有多种:①手法牵引;②门框牵引;③骨盆牵引;④机械牵引等。 (4)硬膜外类固醇注射:硬膜外类固醇注射疗法目前开展较广泛,有把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节段和通过骶管注射二种途径。它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硬膜外腔是一个潜在的间隙,其中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有动、静脉、淋巴管及脊神经通过,在硬脊膜及神经根鞘膜的表面,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的内面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及其末梢分布,腔壁和其中的结缔组织因慢性劳损、急性损伤、椎间盘膨出或髓核突出,一切因素引起的椎管狭窄,均可引起硬脊膜外腔的壁和腔中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硬膜外腔注入普鲁卡因及少量激素,即可起到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同时改善局部的血循环,使局部代谢产物易于从血循环中带走,减轻了局部酸中毒,从而起到消炎作用,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有学者认为,硬膜外腔不能过多地注射药物,尤其是一些复方制剂,其疗效和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作者曾遇到一例用骶管滴注疗法三周后发生双下肢瘫痪的病例,术中见硬膜外广泛粘连,还有一例用骶管滴注疗法后,腰骶部出现一个巨大囊肿的病例。因此骶管滴注疗法是一种尚不成熟的治疗方法。 必须强调指出,非手术疗法一定要在正规医院内由有经验的医师根据病情有选择地进行,若无效即应停止。目前自称祖传中医、骨科专家及推拿按摩师比比皆是,病人听信这些人不负责任的宣传而盲目治疗,只会给患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①巨大突出或伴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或出现足下垂者;②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进入椎管者;③早期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明显者;④长期保守治疗,反复发作者;⑤伴有椎管严重狭窄,或有后骨赘者。 1938年J·G·Love在一个男性患者上进行了切除黄韧带,髓核摘除的手术,次年他介绍了必要时切除上下缘椎板的髓核摘除术,目前Love氏术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术式。由于现代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对该症基础研究,尤其是生物力学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在要求彻底解除神经压迫的基础上,对脊椎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对多节段的椎间盘突出症现在的观点并非是切除所有突出的椎间盘,而是综合病情,对引起症状、体征的病变节段实施手术,做到“有的放矢”,即所谓的有限手术,从而尽量避免因手术带来的对患者创伤过大、术后脊柱不稳、神经广泛粘连等弊病。 3、介入治疗 (1)经皮关节镜椎间盘切除术(AMD)和经皮激光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LDN):1975年日本医生土方贞久首用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是经皮从脊椎骨外进行纤维环穿孔,摘出突出的髓核,从而减低椎间盘内压,减少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此后该术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Onik和Kambin等在术中增加了负压吸引,更有利于切割椎间盘。以后随着关节镜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人们将关节镜装到了手术器械上,医生可以在电视监视器下直视手术(AMD),激光可以将突出髓核汽化,避免了残留髓核对神经的压迫(PLDN)。该术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手术方式,我国也已广泛开展。据报道成功率达70%以上,但应严格选择适应症:①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征明显,神经受压迫症状和定位体征明显;②影像学证实椎间盘突出;③保守治疗6周无效者。对于那些纤维环完全破裂、游离的椎间盘突出,即椎间盘组织脱落在椎管内的病人,椎间盘向后突出在后纵韧带下向上或向下移动的病人,椎间盘突出并钙化者,有侧隐窝狭窄或椎管狭窄者,有发育异常或怀疑肿瘤者,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者等均不宜采用此法。 此法的优点是不必进入椎管,可避免硬膜外血肿,神经根术后粘连,残留髓核不易突入椎管,而且对脊柱的稳定性毫无影响,并对今后的再次手术毫无影响,术后恢复快,病人很快恢复正常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 (2)髓核化学溶解术: 1959年Hirsoh认识到椎间盘内的软骨粘液蛋白质能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地演变成胶原组织或纤维组织,但在损伤或手术等情况下,可加速这种生理退变,因而他设想选择一种适宜的药物来促进这种生物化学改变,在动物实验上,他选用了木瓜凝乳蛋白酶达到了此目的。木瓜凝乳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以破坏髓核内的蛋白-粘多糖复合体,髓核内注射此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相仿。1964年Smith首先报告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治疗10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70-80年代全球尤其是西欧和北美等国。报道了数以万计的病例。但使用木瓜凝乳蛋白酶的病人发生对此酶过敏的可能性较大,此外还有并发椎间盘炎等的可能,因此,在美国受到部分学者的反对,认为此酶毒性大,做双盲实验无明显疗效。我国近年来用国产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获一定经验,但也存在过敏、术后疼痛加重等反应,其疗效也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其适应症与经皮髓核切除术相同。 得了这个病的患者不要盲目运动 【病理生理】椎间盘在出生后继续发育,大约至20岁达顶峰,以后逐渐开始退行性变,髓核逐渐为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所代替,液体含量逐渐减少。开始变性的年龄各人不一,有人稍晚一些,但常在脊柱主要负重部位改变明显,进展也快,最后髓核可完全为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所替代,椎间盘高度减少。纤维环发育到20岁左右也终止了,开始变性的时间可能较髓核更早一些。纤维环虽甚坚固,但在剧烈运动时可引起邻层纤维在交叉处的互相摩擦,以致有纤维变性和透明变性,最后可致纤维环破裂,并可在纤维层间发生向心性的裂缝,此种裂缝一般多在纤维环的后外侧,髓核即可由裂缝突出,到40岁以上,纤维环的变性更为明显。在软骨板上有残留的从椎体进入椎间盘的血管管道,为一薄弱部,椎间盘物质亦可通过此管道疝入椎体内,这就是Schmorl结节的由来。 在椎间盘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如果再受到不平衡的承受压力,就可以使纤维环在薄弱点上破裂,髓核由破裂处膨出,临床上称为膨隆,如再进一步突出就称为疝出和脱出,髓核的突出部分和碎裂的纤维环突入椎管内,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圆锥等,就会产生严重的症状。 在腰椎间盘突然或连续地受到压力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突出。如弯腰搬重物、抬举重物时与其他人配合不好,腰部扭转幅度过大,摔倒时臀部坐地等。真正由于腰部直接外伤而引起者并不多见,但洗脸,洗衣服,甚至咳嗽、打喷嚏而发病者倒亦不少见。大约有30%病人的原因搞不清楚。年轻人的髓核处于半液体状态时,突出的组织可以被吸收,症状也随之缓解,但如突出的组织为已有透明软骨或纤维软骨性变的髓核,则不能被吸收而造成长期压迫神经根,症状就持久不退,继而在神经根周围产生粘连(图100-27),此时即使突出物最后被吸收,往往仍遗留疼痛。椎间盘的变性,椎体间关节本身的不稳定,再加上椎间盘高度减小所造成前后纵韧带的松弛,后关节的结构亦发生变化,在腰部活动时,椎体会经常发生前后方的移动,椎体边缘及小关节突均会产生骨赘、黄韧带肥厚等,这些变化本身,也可以对神经根发生压迫作用,因此到后期病人,引起症状的原因就非单一的了。腰椎间盘突出大多为单侧性,但亦有少数人为双侧性,有时为中央突出同时压迫两侧神经根。因突出物位置不同,产生的临床症状也有差异,由于神经根从硬膜囊发出后要下行一个节段才从椎间孔穿出,故腰4、5椎间盘突出所压迫的为腰5神经根,而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骶1神经根。 诊断说明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及X线表现,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不难。尤其通过造影或CT、MRI检查确诊率相当高。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腰椎结核:可以产生腰痛及下肢痛,X线片在早期表现为椎间隙狭窄,有时会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一般腰椎结核在青少年较多,常有低热、血沉增快,有时可扪及冷脓肿,病程进展后可见骨质破坏。 2、腰椎肿瘤: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的,一般均有骨质破坏,同位素检查等可以区分。 3、马尾肿瘤:必须鉴别,因两病有时会互相混淆。但马尾肿瘤常无明显腰痛,症状进行性加重(非间歇性),夜间痛突出,卧床休息症状反而加重。马鞍区感觉有减退及排尿困难,脑脊液蛋白增高等。脊髓造影可以明确诊断,MRI亦有很高的分辨力。 4、椎弓根崩裂及脊椎滑脱症,一般X线平片即可区分,但有时两种病可以同时存在。 5、腰椎椎管狭窄症:有时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椎管狭窄的原因,但真正的腰椎椎管狭窄症不应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见腰椎椎管狭窄章)。对于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主的椎管狭窄症,两者较难区别,但可以通过平片上的椎管测量,脊髓造影以及CT或MRI等了解到椎管的矢状径及横径。 6、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为进行性,早期可有腰痛坐骨神经痛。但开始常在双侧骶髂关节,血沉快,病情发展后可见小关节突模糊或融合。后期脊柱有竹节样变。 7、椎间盘炎:多发生于儿童,成人少见,成人发病常有手术史,有全身性炎症表现,X线片在早期表现为椎间隙狭窄,但以后可见两椎体相对边缘增宽,最后椎体融合。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本病为青壮年的疾病,好发于30~50岁,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组的活动强度大,而椎间盘已有变性。男性多于女性约10∶1;左侧比右侧多,可能因大多数人均喜欢右侧用力,这样右侧腰背肌较发达,紧张、椎间盘受到的压力向左侧传而在左侧突出之故。下腰椎是最常见的突出部位,有人统计可达98%,而腰4、5占60%。 腰椎间盘后突症的常见体征 (一)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这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症状。一般先有腰痛,若干时间后产生腿痛,也有人在一次外伤时立即产生腰痛及腿痛者。疼痛一般比较剧烈,影响生活及工作,重者卧床不起,弯腰、咳嗽、打喷嚏、排便时均会使疼痛加重。症状以单侧为多,有时会转向对侧即双侧均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及鞍区感觉消失,双足麻痹,症状往往经休息后缓解,时轻时重,但往往缓解间隔期逐渐变短而疼痛则加剧。少数病人一开始即为腿痛而无腰痛。 (二)腰部活动受限 腰肌有保护性痉挛,使腰僵硬,各个方向活动不便,上下床,坐起均感困难。在做腰后伸动作时疼痛更重,可解释为后伸将突出物挤向椎管,加上黄韧带松弛前突,对神经根压迫作用增加。 (三)脊柱侧弯 称&坐骨神经痛性侧弯&,(图100-28)大多数患者偏向健侧,少数偏向患侧。一般认为这与突出物和神经根相对位置有关,如突出物在神经根的外上方时弯向健侧而在内下方时弯向病侧。其原因是机体设法避开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四)腰部压痛及放射痛 本病的压痛点常在距中线的两旁,其特点在于不但有压痛还会向下肢放射,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可作为诊断及定位的有力依据。 (五)直腿高举试验(Lasegue氏征)等。这是诊断本病的重要试验。令患者仰卧,使膝伸直,将下肢徐徐抬起,正常可达90°左右,一般先抬健侧使患者有所准备,然后再抬患侧,往往达不到90°,这由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严重程度而定,严重者抬不到30°即痛。再在下肢抬高到疼痛发生前检查者用手使足背屈,这样会出现疼痛,这称为Bragard征或加强试验,过去认为直腿高举试验阴性者可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现在已发现在极少数病例,直腿高举试验可为阳性。有时抬健侧时患侧会痛,这称之为Lewen征阳性。另一种检查方法称坐位神经根试验,即病人坐位,将膝伸直,逐渐抬起,观察其抬高的度数,这也是牵拉了坐骨神经。股神经牵拉试验,亦称跟臀试验,病人俯卧将足跟推向臀部,如股神经受压,病人会感疼痛。另外,还可做屈颈试验,病人仰卧,检查者一手按住胸部,另一手将头抬起,阳性者出现下肢痛,这也是使神经根受牵拉之故。压迫颈静脉,使硬膜内压力增高,加重突出物对神经根之压迫亦可使疼痛加重,称Naffziger征。 (六)感觉改变 受压神经根支配的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的变化。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腰5神经根受压感觉变化在小腿外侧及足背,而骶1受压时在小趾及足外侧,这对突出物的定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肯定。 (七)肌力减退 股神经受累影响股四头肌肌力。腰5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伸拇肌力减退,严重者亦可以影响足背伸肌,亦有定位价值。 (八)腱反射改变 股神经受压,膝反射减低,骶1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低,这也有定位价值。 (九)实验室检查 一般无异常发现,少数病人有脑脊液蛋白轻微增高。 实验检查 【X线表现】先作常规X线检查,其目的在于①除外脊柱的其它病变如结核、肿瘤等,②观察有无椎间盘病变的间接征象:如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及小关突而退行性变,以及有无滑脱症等。由于椎间盘不显影,故从平片上并不能诊断有无椎间盘破裂及髓核突出,尚须做造影或其它方法检查。 (一)造影 方法颇多如①脊髓造影:将含碘造影剂注入蜘网膜下腔,观察其流动情况及有无充盈缺损,(图100-32)诊断率颇高(60~95%)。但有饼发症及造影剂的刺激和神经根粘连等问题(参阅颈椎病章)。②髓核造影:将造影剂直接注入髓核内,诊断率也高(68.9~91%)但操作较困难,注入造影剂时常产生严重的坐骨神经痛,目前已少用。③硬膜外造影:将造影剂注入硬膜外,造影剂呈虚线形式,犹如树枝挂雪,可描绘硬膜外腔的轮廓及神经根走向,在有经验的医师手里,诊断率可达(98.2~100%),且造影剂吸收快,不会发生蛛网膜内的粘连等,但操作不易,合理的解释造影表现亦颇困难。④静脉造影: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造影剂注入棘突内,另一种是插管至腰静脉内注射影剂,其缺点是要有特殊的X线设备及显影不太清楚。 (二)CT及磁共振显象(MRI) 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具有病人不受痛苦,显影清晰,椎间盘及髓核的突出,以及与神经根的关系一览无遗,正确率高。但这两种方法的设备复杂,检查费用昂贵。因此,特殊检查的方式应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治疗说明 【治疗】椎间盘髓核突出后,可以逐渐萎缩及吸收,纤维环的破损部亦可由纤维组织修复代替,这样,神经根所受的压力也就减轻,症状逐渐缓解,因而初次发作者往往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由于纤维环上的缺损虽被修补,总是个薄弱环节,一旦再受到损伤,盘内压力增高,就可以再发生突出,因此症状反复,而且越来越重,周期越来越短,有些初次突出严重者,对神经根压力大,症状可以严重到患者难以忍受的程度,另一些患者由于突出物所造成的硬膜外腔与神经根的粘连,使症状始终不能完全消失,凡此种种的变化,使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也不一致,意见分歧。 (一)非手术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是最简单、有效的疗法,强调绝对两字,即进食及排便均不应离开病床,髋和膝关节可略屈曲以减少椎间盘内的压力,也同时减少对神经根的压力。大部分初次发作的病人可以在3周内得到症状缓解。 2、骨盆牵引,牵引的目的是希望椎间盘的破裂口能张大,使突出的髓核能够回纳。但事实上是破裂口既小又不规则,髓核又破碎,回纳是不可能的。因此,其治疗作用恐怕还是卧床休息的缘故。 3、推拿和按摩治疗 一般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初次发病者。其治疗机理可能是使髓核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其结果均可以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但目前尚未能证实。方法是病人侧卧,医生一手放于病人肩部,另一手放于髂骨嵴上,将肩后扳,同时将髂骨推向前,用稳力突然扭转腰部,常可闻到腰部有响声,症状常可戏剧性地缓解(图100-34)。对急性病人,可进行按摩等。近有报告在全麻下进行所谓大推拿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麻醉使肌肉完全放松,用力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反而加重症状甚至发生马尾神经麻痹等,后果严重,因此不宜进行。 在症状经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后,应佩带腰围,保护腰部勿使再受伤。但进行腰肌锻炼是最重要的。 (二)化学性溶髓核术 将能使软骨溶解的酶直接注射入椎间盘内,以破坏髓核的亲水特性,软骨粘液蛋白被分解,产生粘多糖酸由尿排出,使盘内压力得到降低。常用的是木爪蛋白酶(Chymopapain)。因操作简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而且疗效可达70~80%。如溶核失败,仍可以进行手术,也适用于手术失败病例。但由于在少数病人因过敏反应而致死亡以及蛛网膜炎、截瘫等报道,在美国曾被禁止使用。 (三)手术治疗 手术的适应证是①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②非手术治疗虽有效但发作频繁影响生活及工作者;③症状严重,患者难以忍受,止痛剂亦不能缓解者;④出现马鞍区感觉障碍,排尿困难者。我们不主张长期进行推拿和按摩治疗,其原因是可以造成神经根周围粘连,神经根受压迫过久会发生变性以及可使椎板及黄韧带增厚而导致医源性椎管狭窄症。因此,如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 手术的目的在于摘除突出的髓核,消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手术的方法很多,可从后路进入,“开窗”进入椎管,也可作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暴露。这三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椎板切除越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越少,但对暴露的范围越小,难以彻底切除突出物,甚至会使突出物不能被发现而遗漏。一般认为如果不切除小关节突,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以通过手术后腰肌锻炼来弥补,但如手术中为扩大暴露而切除了小关节突,必须加做横突融合术以维持稳定。另外有学者报告经前路(腹腔或腹膜外)切除椎间盘,同时可做椎体间融合术,对保护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但主要的缺点是不能看到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只能盲目的将椎间盘全部切除,且暴露困难,术野深以及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血管及其他结构,未得到广泛应用。 手术的并发症为①硬膜破裂。只需作修补即可,但如缝合不紧密,有发生脑脊液漏的可能性。②神经根损伤,这大多在分离粘连时所致,一般均可以恢复。少数是被刀切断,这是应当避免的。椎间盘手术较精细,要求术者有一定的操作经验,不可贸然进行。③腹膜后血管损伤及肠管损伤。这都是在切除突出物时,进刀太深或在抓刮、钳夹时太深所致,文献上已有不少报告,这是应当注意。关于手术探查几个间隙,是否两侧均要探查等问题。我们认为应结合手术前的资料。有双侧症状者应两侧探查,但如一侧探查时发现对侧可能亦有突出,亦应探查对侧。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发生在腰4、5及腰5骶1,所以许多人主张常规探查这两个间隙,这对手术前未做过造影等者尤为适应,如术前经过造影、CT、MRI等检查,而且突出平面与临床症状相符者,可以考虑仅探查突出的间隙。总之,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术前应进行仔细研究。 孟氏骨折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我院在1991年至1992年间,应用孟氏骨折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收到较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年龄与性别:最小24岁,最大52岁,男8例,女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最快2小时,最长33天。骨折类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2例,内侧平台劈裂骨折1例,外侧平台劈裂塌陷3例,(其中1例塌陷0。5CM,2例塌陷1CM),双侧平台粉碎骨折4例(其中2例平台塌陷1CM,2例平台塌陷1。5CM)。 治疗方法 1、复位:无移位或移位轻微的骨折不需整复,如骨折块向双侧明显移位或塌陷超过1CM则需复位。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先抽出关节内积血,如外髁骨折则由一助手握住患肢大腿下端,别一助手握住小腿的下端,并将膝关节于伸直内翻位进行拔伸牵引,借膝关节及外侧副韧带紧张而牵拉外髁,术者同时用双手掌自胫骨上端内外侧向中央部推迫挤压,使骨片靠拢。内髁骨折复位与上相同,只是牵引时将膝关节外翻,双髁骨折,牵引时膝关节置于中立位,使双髁所受牵引力相同。如陈旧骨折,或骨折移位较大,手法无法复位,则可在透视下用克氏针进行撬拔,如仍不能整复移位的骨折片,则应行开放复位,术中撬起移位或塌陷的骨折块,其下方的骨质缺损可填入松质骨,并用克氏针固定。 2、固定:骨折复位后,即行外固定架固定,先在股骨下端于髁上部位由内向外穿一枚3MM克氏针。再在胫骨下端约于外髁尖上4横指处由外向内贴腓骨前缘穿一枚3MM克氏针,连接外固定架,旋动应力杆上的螺丝作牵引,当感手下有一定阻力后停止牵引,封好针眼,患肢抬高,膝关节保持微屈位。术后随时观察针道情况,如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第2天即可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主动锻炼股四头肌收缩,一般用外固定架固定后,患肢可作30度屈膝活动。 本组病例,除1例开放复位外,其它全用些方法复位,全部用外固定架治疗。术后8--12周,拍片视骨折愈合情况而去外固定架。一般在16周后方负重。 治疗结果 1、优,骨性愈合,膝关节伸屈正常,活动无疼痛,恢复原工作7例。 2、良,骨性愈合,膝关节屈曲达110度,行走无疼痛,可恢复原工作2例。 3、可,骨性愈合,膝关节屈曲达90度,膝关节有不稳或时有疼痛,对体力劳动有一定影响1例。 4、差,骨折畸形愈合,膝关节屈曲小于90度,膝关节常有疼痛,不能适应体力劳动(本组无差病例)。 体会 通过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平台骨折体会到,只要平台塌陷不超过1CM,便要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能早期活动,使骨折愈合过程中按股骨髁的形态,重新模造成型,无论对单髁劈裂骨折或双髁粉碎骨折,均能获得一个稳定,无疼,功能完好的关节。而对一些陈旧骨折,塌陷较大的骨折,经开放复位后仍可应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具有固定简便,损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特点是动静结合。孟氏骨折外固定架治疗平台骨折,给膝关节早期活动提供了生物力学基础。经临床观察体会到,患膝连接外固定架后,膝关节处在牵引力作用状态下,此时膝关节在休息时便处于伸直或微屈曲位。当绳肌收缩时,膝关节将克服外固定支架的牵引力而屈曲,当绳肌收缩力越大,屈曲角度越大,膝关节受牵引力随着加大。当膝关节屈曲到一定角度(约屈曲30度),可见克氏针开始弯曲,此时肌肉收缩力大于牵引力,膝关节节面有可能承受压力,所以在功能锻炼时以屈曲不超过30度为宜,能使膝关节在牵引力作用下进行活动,防止关节内外粘连,为日后功能恢复提供基础。并且由于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可以早离床,特别对老年患者,可以减少长期卧床合并症。由于应用此方法治疗平台骨折病例尚少,需要不断总结提高。但无疑此疗法是治疗平台骨折的好方法。希望同道们提出指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脚骨又叫拇外翻,是最常见的脚畸形,多发生于女性。是脚大拇指因拇收肌挛缩变短,拉扯拇指向外翻,拇指关节向内突起形成的一种畸形病变。不仅影响美观,突起的关节与鞋摩擦,轻则肿胀疼痛,发生拇囊炎,重者皮肉磨破,出现溃疡,造成感染,影响工作和生活。 “大脚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是: 第一:大脚骨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母亲有大脚骨,子女患大脚骨的概率明显增大。由于女性足部韧带较男性弱,在同等遗传条件下,更易发生大脚骨。而且,韧带的柔韧性随年龄增长而减弱,这也是踇外翻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的原因。 第二:女性经常穿高跟鞋、尖头皮鞋,使得前足紧紧地被包裹,脚趾处于不正常状态。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大脚骨畸形。据调查,上世纪50年代,生活在东南沿海农村的女渔民很少穿鞋,那时几乎无人患有踇外翻。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活的改善,她们的后代也开始穿高跟、尖头皮鞋,于是大脚骨现象也开始出现,且发病率逐渐与城市接近。 有大脚骨的女性生活质量会大受影响。从美观地角度来说,夏天,女性往往喜欢穿上漂亮的凉鞋,展示纤美的玉足,丹红的豆蔻。而大脚骨的女性却为此深感头痛,畸形的脚让她们羞于在人前展示。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大脚骨的患者多有疼痛、穿鞋障碍等症状。病程长的患者还会出现膝关节和腰椎的病变,严重影响到健康。有的人拇趾向外撇,而大拇趾的跟部又向内收,使得前脚象个三角形的“大蛇头”,这就是拇外翻。大拇趾部(实际上是第一跖骨)内移后,使得该处极为隆起,容易与鞋形成磨擦,天长日久,该处皮肤和皮下有关组织增厚、红肿,滑囊形成,而产生拇囊炎,引起疼痛,局部溃烂后可造成感染。拇外翻畸形病人因为前足生物力学发生异常,很多合并有足底部胼胝(硬茧子或鸡眼),使走路引起疼痛,病人无履可适,给工作带来不便和痛苦,而且外形也缺乏美感。 对拇外翻的治疗,目前国内大多医院仍采用传统的大切口治疗方法,术中术后均采用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恢复慢,术中对前足的软组织损伤大,术后使足的负重受到影响,造成很多的合并症。 如何研究出一种术式简便、矫形满意、术后少痛、不做内固定、术后能下地活动、恢复快、合并症少的新方法,就成为本病治疗的新课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说一句题外话,手术后水肿时期过后做的腰椎间盘复查还是水肿期做的,核磁共振得片子可以发上来看一下吗?是不是有手术后椎管残留碎骨片引起的此类症状?这是腰椎间盘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属于手术不够严谨导致的。1.根据术后现象及肌电图所见,下肢神经应该是明显受损,刺激有感觉说明受损后感觉没有完全消失,神经没有完全断但是受损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2.神经功能可以部分恢复,根据现在的临床观察,像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药物+理疗治疗后,神经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和本人体质、受损位置、受损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关联。是否和腰椎间盘突出不彻底有关系,需要你进一步找人看一下核磁共振得片子,最好找另外一家医院专家帮忙分析片子看下。3.现治疗除神经营养药外可采用中药(例如脊髓神经再生汤)增强改善神经受伤局部血液循环,并以脊髓神经再生丹为主兴奋激活麻痹的筋络神经以支配运动功能获得恢复,这需要专门医生指导才行,另外针灸配合按摩也是非常关键的措施,平时还要注意按摩避免肌肉萎缩情况出现。保持肢体循环、关节动度(应进行被动活动,锻炼关节全部动度,一日多次)和肌肉张力,预防畸形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情况许可可以进行神经吻合手术。治疗之前明确感觉功能情况检查、运动神经功能分级、腰椎间盘手术后的椎管神经压迫、神经损伤程度也是非常关键的。4.左侧椎板部分缺如是腰椎间盘手术中将椎板打掉一本分,充分暴露椎间盘进行手术所做的手术措施,属于常见的腰椎间盘手术后所见征像,影响不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腰椎间盘突出本人认为从八卦五行推断来讲:是胃肠不好引起的,胃经属艮卦,五行属阳土,大肠经属乾卦,,五行属阳金.肾经属坎卦,五行属阴水.腰的脏腑有肾、大肠.而乾卦主骨,肾经主骨、生髓.所以腰椎间盘突的疾病应责于肾和大肠,那么又是谁打破了这个阴阳平衡呢?肾属阴水,胃经属阳土,因土会克水,腰椎间盘骨的形象应艮卦属胃经阳土,故就应该是胃经阳土引起的,在人体全身后天八卦右腿为乾卦(大肠经属乾卦,,五行属阳金.),左腿为艮卦(胃经属艮卦,五行属阳土),所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本是治肠胃.这个也表现在你出现左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左脚趾不能背屈,左小腿外侧感觉麻木.左小腿外侧感觉麻木.说明你胆经还有问题.腰椎间盘突出也和脾有关,你可按摩右脚胃经原穴冲阳,右手大肠经原穴合谷.胃经的郗穴右侧的梁丘穴 ,贴生甘草 ,并加贴左侧冲阳脾经的郗穴右侧的地机穴, 贴参片呵呵呵.....这个方法我也是以前看有人提问突然灵感来了悟出来的.推论结果本人认为完全正确哈,因在这之前一本叫&&排毒拨罐疗法&&的书也指出此病是胃肠引起的.今天用八卦阴阳五行论证正好吻合了这一说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考虑是腰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现在这样的病是一种多见病也是顽疾,一般的腰椎病都会伴有腰腿疼痛麻木的症状,应该及时的采取治疗,保守治疗也分多种,,至于治疗最理想的方法是中医外敷药,根据病症贴覆,毛孔吸收,对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如有帮助可以随时咨询,百 年 神 贴 药行祝早日康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至于治疗最理想的方法是中医外敷药,根据病症贴覆不同的位置上,通过毛孔内体吸收药物,开窍透骨。,通经走路,打开动脉神经的功效,对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如有帮助可以随时联系百 年 神 贴祝早日康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骨神经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