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一大片都是乌红的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的治疗方法(6)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的治疗方法(6)
肾为元气之本,肾主生殖、主骨。根据经络循环路线,脚后跟属肾经循环的范围。产后本身肾气虚弱,冲任受损,百脉空虚,气血两亏,如果再经常赤脚使脚后跟外露,或经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脚后跟痛。如果不及时调治,日久不愈,便会落下“病根”。产后脚后跟疼怎么回事产妇在月子里,气血两虚,很容易受凉寒之气。特别是足部,包括足后跟,一旦受凉,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会出现疼痛。产后足跟痛是虚症,不是外伤,也不属于所致。这种产后病,以肾虚为主,产后穿高跟鞋,经常赤脚穿拖鞋、凉鞋,常常是重要的诱因。肾为元气之本,肾主生殖、主骨,根据经络循环路线,足跟属肾经循环的范围。产后本身肾气虚弱,冲任受损,百脉空虚,气血两亏。如果再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经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中医学把足跟痛的病因病机分为三类1、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2、寒凝血瘀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3、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产后足跟痛一定及时治疗,不然落下病根是一辈子的事情,俗话说月子里的病月子里治,但是大多数情况一般生一个小孩,所以这个是不现实的。产后脚后跟痛处理方法1、产后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暖,穿袜子,穿护脚趾、足后跟的鞋子。产后三个月内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穿凉鞋、拖鞋时最好穿上袜子,避免月子中受风着凉。2、对疼痛部位治疗,中药贴于足跟肌表可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可安全、经济、快速解除足跟病痛。3、出现上述症状可请中医师指导,正确使用药物治疗。治疗产后脚后跟疼的中药。4、理疗热疗:除到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理疗外,晚上临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左右,或将足部置于有加热作用的电暖气、电手炉、红外线灯、家用理疗仪等设备上,温热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对于缓解疼痛很有帮助。注意事项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二、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三、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四、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五、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六、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预防方法产后要充分休息,但并非必须长时间卧床。产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及早下床活动、散步,并做些产后保健操等运动,这样既能避免发生足跟痛,又有利于产后身体恢复。一定要确保房间内的温度,外出时也要注意防寒保暖。老人脚后跟疼怎么回事很多老人会有脚后跟疼的毛病,那么脚后跟疼是否需要手术?如果不手术应该怎么办?脚后跟疼,医学上称为足跟痛,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病。造成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有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生活中跟骨骨刺引起的脚后跟疼最为常见。在我们的脚底有一条韧带,从脚掌的前端一直连到跟骨,一走路就会前后拉伸,时间一长,韧带和骨骼结合的地方就容易发炎,也就是常说的跟骨骨刺。疼起来会觉得有一根刺扎在里面。其实,它就是一种韧带发炎,不需要手术,按摩就能治。另外,体重也和后跟疼有一定关系,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鞋子也是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一旦鞋子偷工减料,不能有效支撑足弓,力量集中在脚掌某一部分,就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病。缓解脚后跟疼痛有三个方法,一是每天睡前洗脚后以点揉整个足跟底部10分钟。二是脚趾后扳,脚底出现一条筋,从下往上按压这根筋,一只手用力按压隆起的脚筋,一只手同时向后扳脚趾,骨刺部位如果感觉疼痛是正常的。三是平日选择厚底、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知道了老人脚后跟疼怎么办,其实,它就是一种韧带发炎,不需要手术,按摩就能治。脚后跟的日常护理1.老年人应节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临床发现肥胖的足跟骨刺患者,比相似病情而体重标准者的治疗时间要长,恢复要慢。原因很简单,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足跟的负担,增加了治疗难度。2. 鞋子很重要,足跟骨刺患者选穿轻软合适的鞋子 , 尽量选择平底鞋,尤其是不要穿过小或是太紧的鞋子,而女性应少穿高跟鞋或尽量避免穿过高的高跟鞋。有条件者可使用海绵跟垫,可以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3. 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操劳,足跟骨刺的产生其实是人体对超过它承受能力的力并使之均匀分布,降低受力强度的一种反应方式,足跟受力超出可适应强度越大,骨质增生骨刺就会发展的越快越严重,尤其是农村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避免干过多的农活,累活。4. 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减少骨矿物质的含量,所以戒烟和少喝酒对于预防足跟骨刺症是有利无弊的。脚后跟疼的中医疗法中医解析脚后跟疼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中药治疗传统中医对脚后跟疼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称之为“足跟痛”,必须使用桂附膏。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 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一、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二、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三、寒凝血瘀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年轻女性慎用,是激素类药,会导致2-3个周期月经不调,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封闭针是将药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作用。时间长的可管数年以上,短的数周,视病情轻重,时间长短不定。这是一种对症治疗措施,对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效果。中医辨证治疗1.分型治疗1.肾阴虚型:足胫时热而足跟痛,用六味丸加龟板、肉桂。2.肾阳虚型: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3.挟湿型:重着而肿,用换骨丹、史国公药酒。4.湿痰流注型:用导痰汤加木瓜、萆薢、防己。5.气血两虚型:用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6.血热型: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牛膝(见《医学入门&脚气》)。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方解: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食醋含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用法:将前12味药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时,煮沸30~40分钟,倒入盆内,加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时可再加热,每次熏洗时间不少于1小时,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两天。脚后跟疼的家庭偏方治疗1.脚后跟疼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2.药浸法治脚后跟疼: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3.尿渍法治脚后跟疼: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4.点穴按摩法治双脚后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5.祁艾、乌梅法治脚后跟疼: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6.乌梅、醋法治脚后跟疼: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足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用一段时间,有效果。7.川芎法治脚后跟疼: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8.鲜苍耳叶治脚后跟疼: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数次,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续使用。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9.夏枯草治脚后跟疼法: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冼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10.仙人掌治脚后跟疼:取仙人掌适量,刮去其两面毛刺,然后剖成两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患足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半片,冬天可将剖开一面烘热再敷患处,一般宜晚上敷,治疗期间宜穿布底鞋,适量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11.鲜川楝叶治疗脚后跟疼:取鲜川楝叶30-60克,加适量,捣烂成膏状,外敷患足跟,24小时后更换,一般用药2-3次疼痛消失。人们都会患有足跟痛,足跟痛多是由于人们受凉或是外伤导致的,还有常有的脚跟骨刺、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跖筋膜炎、跟骨骨膜炎、跟骨滑囊炎等等炎症问题同样引起足跟痛,而且足跟痛会导致人们无法走路,所以人们要及时治疗足跟痛。下面为大家介绍下治疗脚后跟疼的秘方有哪些?脚后跟疼的治疗偏方-:乳香+牛膝1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适量。前三味共研细未,调拌白酒,外敷贴患处脚后跟疼的治疗偏方二:足跟(痛 宁)消贴1将白芷、川穹、伸筋草、红花、肉桂、丹参、杜仲、何首乌、、牛膝、冰片等六十余种中药,遵百年方法,严谨炮制,熬成熬药敷于患处。治疗足跟痛,可避免手术的疼痛以及并发症,安全、经济。脚后跟疼的治疗偏方三:乌梅-泡脚取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脚后跟疼的治疗偏方四:芍药+甘草1用白芍药30克、怀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钟后加入白酒及醋,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剂,7日为1疗程。脚后跟疼的治疗偏方五:复枯草-泡脚取复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水汁备用,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1日2--3次,1剂可用2日脚后跟疼的治疗偏方六:威灵仙-敷脚用威灵仙5--10克(捣碎)、陈醋适量。调成膏状,备用。先将患足浸泡热水中5--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布绷带包扎。晚上休息时,可将患足放在热水袋上热敷。每2天换药1次。脚后跟疼的饮食如何搭配脚后跟疼的饮食如何搭配?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受脚后跟疼的困扰,特别是中老年人,走路不方便,非常痛苦。在积极治疗足跟痛的同时,专家提醒,脚后跟疼患者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注意补充一些营养元素。也许很多人还不清楚针对足跟痛的饮食细节。接下来,专家就脚后跟疼饮食搭配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足跟痛饮食搭配的细节如下一、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维生素B6 多分布在肉,蛋,奶类和蔬菜中多食用对足跟痛的治疗很有帮助。二、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C具有抗火功效,对胶原蛋白质结缔组织有利。维生素C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动物的肝脏中也有一定的含量,但烹调时要避免久煮和接触铜和碱。三、多食含钙的食物,钙主要分布于水产品,奶类,蛋类及豆类中多食用对足跟痛的治疗很有帮助。四、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五、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六、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减少骨矿物质的含量,所以戒烟和少喝酒对于预防足跟痛是有利无弊的。七、中医认为,油腻甘甜之品能得胃生湿、湿聚生痰、痰湿阻滞经络,不利于气血的正常运行,对足跟痛病人将近一步加重病情,所以足跟痛患者应尽量少吃或忌口。脚后跟疼的饮食调理方案一、营养方案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形成。它多分布在肉、蛋、奶 类和蔬菜中,例如胡萝卜、菠菜、黄豆、玉米等。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炎功效,对胶原蛋白质结缔组织有利。多食含钙的食物,钙主要分布于水产品、奶 类、蛋类及豆类中。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二、营养食补1、羊骨粉材料:羊胫骨、各适量。做法:将羊胫骨炙至焦黄色,研成细末,用黄酒送服,每次3~6克,每天2次。功效:舒筋活络,补钙壮骨。2、米仁根赤豆汁材料:生米仁根、赤小豆各30克,土牛膝12克,木瓜、牡丹皮各9克。做法:将上料加水煎服。功效:舒筋活络,可用于足跟痛。药膳治疗不同脚后跟疼脚后跟疼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足跟为肾所主,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跟骨疼痛,当以补益肝肾,强健筋骨,防止外邪侵袭为治。治疗可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症型选用不同的药膳治疗。风邪侵袭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畏风、舌淡苔薄白等。当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治。可选用麻黄萝卜汤:麻黄5 克、生姜3片、萝卜1个(150克)、蜂蜜30毫升。将萝卜切片,与麻黄、生姜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至萝十熟后,纳入蜂蜜即可食用,每日1次。寒邪阻滞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得热痛减、遇寒则甚或伴关节屈伸不利。当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治。可选用薏仁良姜粥:薏苡仁 30克,干姜、高良姜各5克,大米 50克。将二姜水煎取汁,与大咪、薏苡仁同煮为粥服食,每日 2次。湿邪重着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行走不利、疼痛固定、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下肢麻木、手足沉重、屈伸不利。当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为治。可选用山药赤小豆粥:山药、赤小豆各30克,大米50克,白糖少许。将赤小豆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至半熟时,下山药片、大米煮熟,出锅加入白糖少许。每日1剂,当早餐服食。湿热阻滞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灼热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伴口渴胸闷、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当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治。可选用大枣粥:蒲公英30克、大枣10枚、大米50克。将蒲公英洗净备用,先取大米、大枣煮粥,待熟时调入蒲公英,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痰瘀阻滞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疼痛时轻时重、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当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治。可选用山楂扁豆薏仁粥:山楂、扁豆各15克,薏苡仁50克,红糖适量。将山楂水煎取汁,加扁豆、薏苡仁同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红糖服食,每日1次,连续7—8天。气血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肢软乏力、面色无华、肢体倦怠等。当以补益气,血,濡养筋脉为治。可选用荔枝肉、莲子肉各10克。将二肉置碗 中加水500毫升,上笼蒸熟服食,每日2次。肝肾不足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肢软乏力等。当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治。可选用韭菜100克、羊肝100克、调味品适量。将韭菜洗净,切段;羊肝洗净,切片,加淀粉适量拌匀。锅中放植物油适量烧热后,下羊肝翻炒,待熟时下韭菜,翻炒至熟,调味服食,隔日1次。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目眩晕、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眼目干涩等。当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为治。可选用山药莲子芡实粥:芡实30克、山药30克、莲子15克、炒枣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脚后跟疼如何预防预防和减轻足跟痛的主要方法有1、休息,注意少走路,站立时间亦缩短,减轻人体重量对患足的负担。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患有足部疾病后穿鞋有讲究,提倡穿运动鞋或者软底鞋、坡跟鞋,忌穿平底鞋、硬底鞋和人字拖鞋。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4、功能锻炼:首先,肢体锻炼不因疼痛而避讳,反而要大力提倡,主要包括跟腱、跖筋膜牵拉锻炼。跟腱及跖筋膜的适度牵拉有助于炎症消退,脚后跟痛的恢复,且非负重牵拉锻炼比负重牵拉锻炼效果好。其次,各式各样的足部矫形器都可用于跟痛症的保守治疗,可纠正足部力线不良,支撑足弓。第三,夜间夹板作为一种支撑疗法,也是治疗跟痛症的常用辅助措施,尤其适用于晨起走路痛的患者。5、多喝水,避免受凉。6、营养物质的摄入对跟痛症的缓解也有重要作用,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如维生素C、锌、硫酸葡糖胺、菠萝蛋白酶、鱼油等营养物质在增加韧带强度、促进软组织修复、消炎消肿镇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从而可以缓解跟痛症的症状,是不可或缺的食疗方法。易清淡饮食,忌吃上火食品,多吃鱼、排骨、牛奶。总结: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脚后跟疼也会隐藏着重大的疾病问题,所以我们在面对这个原本我们认为是简单的小病小痛切不可粗心大意。须得查清病因,然后才好对症下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举报
热门文章HOT NEWS
不要上来就说在其他的检查结果和疾病诊断。中医是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舌脉表现来辨证论治的。患者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把主要
HOT ARTICLES推荐到广播
60754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示音大师)
(聊天大圣)
(永不言败的胖子)
第三方登录: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