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症状症状

现在很多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可能会造成失眠,她们出现...
失眠的病症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难彻底解决的问题,...
饮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在很多的人可能会出现失...
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造成人们出现失眠的...
年轻人是因为工作压力较大,导致失眠现象比较严重,是...
由于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大的影响,现代的大多数人很容...
生活当中,很多女性朋友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现象,如果...
在临床上,失眠这种疾病的发病因素是比较复杂,患者在...
在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过程中,日常护理是很重要的。这...
 随着科技快速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精神分裂...
 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金钱的欲望也越来越高。...
  目前患上强迫症的朋友较多,而且会有较多的原因诱...
  强迫症是当前影响力特别严重的心理疾病了,极多的...
  行为强迫症应该大家都听说过,这种病对们来说并不...
精神分裂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一旦病发,会...
  对于神经衰弱这类的精神疾病,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精神病的症状 有这三种症状小心精神病
  精神病,又可以称之为心理障碍疾病,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那患上精神病的时候有什么症状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精神病呢?精神病应该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患上精神病的时候,患者会有哪些症状呢?其实精神病的患者往往会有性格改变以及行为异常以及言语异常等症状表现。
  1、性格改变
  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表现孤僻,不愿见人,常常发呆,独自发笑,悲观厌世,对人冷漠,对事物的兴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绪多变,对他人怀有敌意,无故发脾气或者紧张恐惧,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等。
  2、行为异常
  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比如表现长时间照镜子,整天不洗脸梳头,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颠倒,走路爱靠墙根,穿着打扮怪异,不愿做家务,好对人和事纠缠不清,整日卧床不起,好管闲事,无故摔或者砸毁物品,收藏杂物、赃东西等。
  3、言语异常
  精神病的患者说话方法变得不正常,比如说,自己与自己说话,或者是无缘故的大吵大闹,亦或者是满口脏话,且与不存在的人对骂。
  爱说的人变不爱说了或者不爱说的人变爱说了,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爱提一些"耳朵为什么不会吃饭"之类荒唐的问题,说背后有人议论自己,窗外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广播电视节目是专门针对自己的等。
  精神病的成因
  一、病前性格特征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在性格偏异或不健全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性格因素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精神病的成因之一。
  二、心理社会原因
  受到强烈的精神创伤,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诱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三、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发生率较高(16%~64%)。有人认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为40%左右;父母之一患本症其子女发生同病的危险率为7%~17%,遗传因素在精精神病的成因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主要有生物化学原因
  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活动过度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关,有些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血浆多巴胺&羟化酶增高,而胆碱能系统受抑制。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以上我们也是我们也是知道了精神病的症状与原因了,因此,当患上精神病的时候要我们就要及时进行治疗。那治疗精神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个别治疗
  临床治疗发现,每个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是不同的。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并增进其社会及职业功能。
  理想的个人治疗最好以富于同情、善解人意的持续性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结合各种不同的治疗技术。其具体治疗目标应按的不同时期进行规划。
  二、集体治疗
  为了解决更多的精神病患者,集体治疗是精神病常见的一种方式。集体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治疗计划;进展社会性的作用以及正确用药和处理不良反应。
  集体治疗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教育、集体咨询以及集体治疗或各种混合形式。集体治疗中应重点解决现实的具体问题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应对技巧包括应对精神症状的能力和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适于对有退缩倾向的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网络。
相关阅读推荐:
现在的生活学习压力都很大,节奏也很快,很多时候会...
都说一白遮百丑,小编认为还应该加句“一高帅上天”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说,免疫力如同驻扎人体...&&&新闻热线:021-
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原标题: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一、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1、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联想障碍
  (2)变妄想
  (3)幻觉
  (4)情感障碍
  (5)行为障碍
  (6)被动体验
  (7)意志减退
  3、严重程序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
  诊断要点:
  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
  (一)噪狂发作:
  (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
  (2)思维奔逸
  (3)意志增强
  (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
  (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
  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1] [2] 下一页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
  4、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家病史。
  五、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癫痫史或癫痫发作的证据。
  2、呈发作性精神障碍,一般历时短暂,有不同程序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3、持续性精神障碍,如智能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六、严重精神发育迟滞
  1、智力比正常人同龄人显著低下,标准智力测评的智商
  2、社会适应能力较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低下。
  3、起源于18岁以前。
  4、部分病人有某些特殊的体态、面容、躯体疾病以及神经系统体征。
  原标题: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稿源:光明网
  作者:
  前一页 [1] [2]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日 16:51 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一、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1、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联想障碍
  (2)变妄想
  (3)幻觉
  (4)情感障碍
  (5)行为障碍
  (6)被动体验
  (7)意志减退
  3、严重程序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
  诊断要点:
  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
  (一)噪狂发作:
  (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
  (2)思维奔逸
  (3)意志增强
  (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
  (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
  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1] [2] 下一页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
  4、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家病史。
  五、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癫痫史或癫痫发作的证据。
  2、呈发作性精神障碍,一般历时短暂,有不同程序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3、持续性精神障碍,如智能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六、严重精神发育迟滞
  1、智力比正常人同龄人显著低下,标准智力测评的智商
  2、社会适应能力较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低下。
  3、起源于18岁以前。
  4、部分病人有某些特殊的体态、面容、躯体疾病以及神经系统体征。
  原标题: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稿源:光明网
  作者:
  前一页 [1] [2]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Mental illness
shen jing ji bing
定义&/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活动包括:认识活动(由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组成)、情感活动及意志活动这些活动过程相互联系,紧密协调,维持着精神活动的统一完整。
种类及症状&/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主要分为轻型精神疾病与重型精神疾病。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有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等。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等。轻型精神疾病主要是表现在感情障碍(如焦虑、忧郁等),思维障碍(如强迫观念等),但患者思维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而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初期患者也可出现焦虑、强迫观念等表现,但此类患者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变的很差,自知力也几乎全部丧失。对由于大脑病变所导致的器质性精神疾病,或中毒性精神疾病需与一般的功能性精神疾病加以区分。轻型精神疾病有以下几种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等。
当机体受到内、外有害因素的作用使脑功能活动失调时,就会发生各类精神疾病。当整个精神活动明显异常或紊乱,精神活动完整性和统一性受到破坏,就表现为精神疾病;如果主要是精神活动能力受到削弱,而无严重持久的精神活动紊乱,就表现为神经官能症;如果精神活动的发育受阻,就表现为精神发育不全。&
诊断&/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对精神疾病的诊断,目前医生主要还是用「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行为并与病人沟通,来了解病人内心世界的想法,从而来判断病人的思维,认知能力,还有自知力等,在判断病人的病情如何。除此之外,医生有时也会让病人去做一些生化检查或X光、MRI等检查,通过对病人血液里某些生化指标和对脑成像等检查,对判断病人的病情是会有一定帮助的。
中医学对精神疾病的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把人体正常精神活动归之于心,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不仅主持人的精神活动,而且统管人的五脏六腑,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阳明脉解》论阳明发狂的症状:“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俞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为也,.......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与《素问.厥论》所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均是古人对感染中毒性精神病人的观察记录。而《灵枢.经脉》所说:“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人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窗而处。”近似现代精神病学的迫害妄想与幻觉症状。
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特点和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巨大成就,使基础医学,特别是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精神药理及医学遗传学有了迅速发展。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受到重视,将推动精神疾病本质的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扩大了本学科的研究范畴。
鉴别神经症与精神病&/精神疾病
心理障碍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像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假如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还适用于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早到医院治疗。
还有不少人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别人:“你有神经病”。其实,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这些病变往往有明显疼痛、麻木、感觉丧失、瘫痪等症状或/和神经系统定位的体征,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如脑CT、MRI等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症、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寻求诊治。
常见问题&/精神疾病
服抗精神病药后常见的“问题”
由于抗精神病药有一定副作用,所以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时还比较严重,因此,必须懂得正确的处理办法。
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服药早期可出现心率加快或减慢、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
处理办法:去医院接受医生的对症治疗。
出现药物性震颤麻痹。患者面部表情呆板缺少变化,医学上叫做“面具脸”。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僵硬,活动时动作缓慢笨拙,走路时迈不开步子,上下肢静止不活动时有震颤,手指出现“搓丸样动作”。
处理办法: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
静坐不能。患者服药后脑子清楚多了,胡思乱想减少了,但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虽经劝说,还是要不停地起立和来回走动。
处理办法:出现这种情况后,立即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
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出现歪脖子,即头转向对侧,或两个黑眼珠往上转,只露出眼白的现象,医学上叫“胸锁乳突肌痉挛”和“动眼危象”。
处理办法:一旦出现肌张力障碍,就应及时就医。
血常规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有些患者服用氯丙嗪或氯氮平时,会发生中性粒细胞下降,可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
处理办法: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每月检查血常规一次,以后根据服药时间的长短和化验结果,可以适当延长,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药物性皮疹。轻者头面、颈部及手背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充血性潮红,有小丘疹。严重时,颜面、躯干、四肢可出现大面积皮肤潮红和斑丘疹,并伴有高热。
处理办法:发现轻度皮疹后,应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暂停服抗精神病药,并服用抗过敏药。如皮疹范围增大,并伴有高热,则应立即就医。
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和巩膜黄染等症状,可能出现药物性肝炎。
处理办法:一旦出现这些症状,立即停药,化验肝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的保肝治疗,一般1-2个月内可恢复正常。
治疗方法/精神疾病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升学、就业、失恋、失去亲人等心理压力以及意外刺激处处存在,一旦超过人的心理承受极限,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就会乱,出现失眠、头痛、抑郁、强迫、焦虑、心慌、胃部不适等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形成心理疾病。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精神疾病一般都有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早期只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是最容易矫治的,早期发现,早期正规系统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康复,所以一旦发现家人有精神症状,应及到正规医院治疗。
精神疾病的一般治疗方法:
1.设法脱离致病环境,消除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加强精神治疗。
2.保持心理平衡,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预防各种反应精神疾病。
分类/精神疾病
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必须有分类学的观点,精神疾病的分类常有变更,世界各国的分类也不尽一致,但不外乎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预后进行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精神疾病大致可分为病因已明和病因未明两类。病因已明的是指通过现代检测方法可以找出致病的观依据的精神障碍,如由脑部疾病,脑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及外来毒素的中毒等病因所致的精神障碍。病因未明的一类是目前所具有的检测方法尚不能发现致病的客观依据的精神疾病。前者器质性精神疾病,后者属“功能性”精神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病因不明的“功能性”疾病将会被澄清。目前,这种分类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中仍有实际意义。根据临床表现分类&精神疾病一般分为轻型与重型两大类。轻型是指患者对自身的精神异常有一定的自知力。尚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能保持与环境适应的能力。如神经症。所谓重型是指患者对自身的精神异常表现没有自知力,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丧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称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这种轻重之分也是相对的,一些重型精神疾病的早期常呈现轻型表现。根据预后类&某些病因不明的精神疾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时,可结合病程的长短与预后的好坏进行分类,如精神分裂症与反应性精神病,前者病程长、预后差;后者病程短、预后好。
分类综合/精神疾病
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1989》(即CCMD-Ⅱ)中精神疾病的分类
00&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01阿尔采末氏病与其它脑退行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
01.&0&阿尔采末氏病
01.00阿尔采末氏病·老年型
01.01阿尔采末氏病·老年前期型
02.02阿尔采末氏病·非典型或混合型
01.1匹克氏病
01.2Creutzfeldt-Jacob氏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01.3亨廷顿氏病所致精神障碍
01.4巴金森氏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01.9其它脑退行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
02.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02.0卒中后精神障碍
02.1多发病梗塞性精神障碍
02.2皮层下血管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
02&.9其它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
03&颅内与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03.0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03.1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04&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04.00&颅脑外伤所致的意识障碍
04.01&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病
04.02颅脑外伤所致的遗忘综合征
04.03颅脑外伤所致的人格改变
04.04颅脑外伤所致的痴呆
04.05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症综合征
04.9&颅脑外伤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
05&颅脑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
05.00&脑瘤所致的意识障碍
05.01&脑瘤所致的精神病
05.02脑瘤所致的遗忘综合征
05.03脑瘤所致的人格改变
05.04脑瘤所致的痴呆
05.05脑瘤所致的神经症综合征
05.9脑瘤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
06&癫痫性精神障碍
06.00癫痫性意识障碍
06.01癫痫性精神病
06.02癫痫性遗忘综合征
06.03癫痫性人格改变
06.04癫痫性痴呆
06.05癫痫性神经症综合征
06.09其它癫痫性精神障碍
07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08内分泌疾病与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09其它脑器质性与其它躯体疾病所致病的精神随意
09.0正常压力脑积水
09.1脱髓鞘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09.8其它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09.9其它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11嗜洒所致的精神随意
12鸦片类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13镇静催眠剂所致的精神障碍
14镇痛麻醉剂所致的精神障碍
15兴奋剂所致的精神障碍
17多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随意
18未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19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20精神分裂症
2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22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23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24精神分裂症未化型
25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26不典型精神分裂症
26.0分裂精神病
26.1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27精神分裂症残留型
28精神分裂症衰退型
29其它型精神分裂症
30情感性(心境)障碍
32.0单次发作抑郁症
32.1反复发作抑郁症
33双相情感障碍
33.0&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
33..1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
33.2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
33.9其它双相情感障碍
39其它情感障碍
40偏执性精神障碍
42急性妄想发作
43偏执型精神病
50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与心因性精神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51~53)
51进食障碍
51.0神经性厌食症
51.1神经性贪食症
51.2神经性呕吐
52睡眠与觉醒障碍
52.0失眠症
52.1嗜睡症
52.2睡行症
53&性功能障碍
53.0性欲减退或缺失
53.3性乐高潮缺失
53.4阻道痉挛
53.5性交疼痛
53.9其它性功能障碍
神经症(54~56)
54癔症性神经症(癔症)
54.0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型癔症)
54.1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型癔症)
55&各种焦虑症
55.0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
55.00广泛性焦虑症
55.01惊恐发作
55.1&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
55.2恐怖性神经症(恐怖症)
56其它类别的神经症
56.0抑郁性神经症
56.1疑病性神经症
56.2神经衰弱
56.9其它神经症
心因性精神障碍(57~59)
57反应性精神障碍
57.0急性心因性反应
57.1延迟性心因反应
57.2持久性心因反应
57.3神经症性反应
57.4适应性障碍
57.9其它反应性精神障碍
58感应性精神病
59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
59.0恐缩症
59.1民间健身术引起的精神障碍
59.2与迷信、巫术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
59.9其它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
60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61人格障碍
61.0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61.1冲动型人格障碍
61.2偏执型人格障碍
61.3分裂型人格障碍
61.4强迫型人格障碍
61.5表演型人格障碍
61.9其它型人格障碍
62性心理障碍
62.1异装癖
62.2易性癖
62.3露阴癖
62.4窥阴癖
62.5恋物癖
62.9其它性心理障碍
70精神发育迟滞
7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7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7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74极重精神发育迟滞
79非特定的精神发育迟滞
80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81儿童精神病
81.0儿童孤独症(全面性发育障碍)
81.1儿童分裂样精神病(Asperger综合征)
81.2婴儿痴呆
81.9其它儿童精神病
82儿童情感障碍
82.0儿童焦虑型(分离性焦虑)
82.9其它儿童情感障碍
83多动综合征(注意缺陷障碍)
84品行障碍
85特殊功能发育障碍
85.0言语功能发育障碍
85.1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85.2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85.8混合性特殊功能发育障碍
85.9其它特殊功能发育障碍
86儿童少年期其它行为障碍
86.0排泄障碍
86.00遗尿症
86.01遗粪症
86.10异食症
86.2睡眠障碍
86.4抽动障碍
86.40一过性抽动
86.41慢性抽动
86.42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
86.49非特定类型的抽动障碍
86.9其它行为障碍
89其它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90其它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
91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91.0分裂一躁狂性精神病
91.1分裂一抑郁性精神病
92周期性精神病
99其它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
99.0无法归类之精神病
99.1无法归类之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99.9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
99.90诈精神病
99.91无精神病
99.92边缘性精神病
99.93边缘智力
99.94&自杀
发病机理&/精神疾病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生命与环境长期进行矛盾斗争的产物,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斗争,形成了“需求斗争奖赏”这一人类特有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作为个体的人,其一切为满足需求的斗争活动和相应情绪,都是在脑的指挥、控制和感受下产生的,都遵循着需求斗争奖赏规律。
从原始生命到动植物到人类的发展进化,是有需求的生命主体与客观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心理作为人的活动的天然动因和必然伴随物”,是生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反映机能与产物。生命漫长的矛盾斗争历程,进化出了能够识记、思维、体验情绪的物质器官──人脑。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只有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本能协同协作下,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人脑才能体验到自信、愉悦等积极的情绪,才能成为正常人。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就像人的胃这一器官,是生命进化的结果,是用来消化和吸收食物,满足生命体生理需求的。如果像厌食症患者那样毫无食欲、味同嚼蜡地进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专门吃些生鱼生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违背了作为生命进化发展结果的胃的活动规律,当然要受到惩罚。
再进一步形象地比喻:斗争就像撞钟,情绪就像钟声。只有用正确的方式撞击钟的正确位置——钟体的下沿处,钟才能发出铿锵优美的正常响声。如果毫无心劲、有气无力地撞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固执地去撞击钟的中部或中上部(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自然产生不了正常的钟声。钟声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撞钟方式和撞钟部位,只要撞钟的方式和部位选对了,就能发出正常的声响;同理,情绪的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斗争方向和斗争方式,只要认识了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规律,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就能体验感受到自信、愉悦等积极健康的正常情绪。
“需求斗争奖赏”是人类正常生存发展进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需求,没有斗争,没有奖赏,人类就不会进化和发展。同理,进化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如果迷失斗争方向,丧失了需求动机和斗争热情,不愿再进行斗争;或者违背规律,选错斗争对象,斗争了而毫无进展,不能获得愉悦奖赏,就必然要产生副面的消极情绪,乃至发展为心理疾病。
(一)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
正常人的生存生活方式是:为满足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的“需求斗争奖赏”总处于整体平衡状态,即便偶尔有所偏激,也是应急状态下的应急行为。而“需求斗争奖赏”这三者一旦严重分割或长期不协调,即说明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不是在遵循着这一规律,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是一个奋进的过程,只有追寻需求目标,从事自己热爱并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才能获取维持生计的报酬,才能感觉充实和幸福,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劳动创造了人,人不能脱离劳动。脱离现实和行动,有需求,无斗争,那是空想,是做“白日梦”,这样的人生会迷惘困顿,生活会贫困潦倒;没有压力和动力,无需求,无斗争,那是懒散,是碌碌无为,这样的人生会空虚无聊,生活会苍白索然。因此,无论是从生存生活、健康身心的角度,还是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现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遵循规律,脚踏实地,为满足需求而斗争。
(二)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
无主导需求,并不是没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某种目标得以实现或换了新环境后,患者没有了能提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性需求目标,迷失了斗争的方向。虽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须斗争的心理和环境压力,但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解决对社会或个人具有的现实意义,产生不了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总提不起精神,缺乏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了主导需求,他们长期进行着一种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即便有时也有进展或成果,但患者却没有渴望进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体验不到应有的愉悦奖赏,形成不了“需求—斗争—奖赏”的良性循环。这种消极麻木、浑浑噩噩的斗争方式同样违背了需求斗争奖赏规律,因此,这种没有主导需求、没有动机兴趣的斗争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斗争。
高尔基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人生就是一场满足需求的斗争过程,人生的最大乐趣就是通过斗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一个人不再有能够激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需求时,他的生存空间也就被剥夺了。抑郁症患者,或者极为孤独,或者疲于应付日常生活,根本就不清楚活着的价值所在。比如,当抑郁症患者说出了钓鱼的想法。治疗的目的则不是让他用钓鱼来打发时间,而是挖掘钓鱼背后的意义,让他意识到,喜欢钓鱼是因为钓鱼意味着可以和家人待在一起,可以置身大自然……总之,就是帮助患者找出对他的个人而言所有关于钓鱼的一切意义所在(认知疗法的侧重点)。因此,抑郁症患者应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理想目标,增强志趣和竞争理念,以提高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
(三)以消除身心的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神经质症:包括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和焦虑神经质症)
神经质症患者是以消除主观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向,选错了斗争的对象,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神经质症的症状。如初次在众人面前演讲,会感到紧张;经过辛苦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会感到自卑;听说别人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后总觉得自家煤气阀口没关好,不反复检查就放心不下等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是生活中正常的、必需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事过之后就会消失。但是,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则会主观上把那些正常的反应和感受视为逆端,会威胁到自我个体的成长发展,因此,总想拼命消除之,否则就会心理不安,就会有危机感;而这种无能为力、无进展奖赏的斗争,只能进一步产生焦虑和自卑,使人更加注意不适情感,更加过敏,从而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使这种不安不适感被病态地固定下来,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形成神经质症。因此,神经质者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其结果却是不断地创造着神经质症状,并使其迁延不愈。
(四)虽有主导需求,却逃避斗争,奖赏自然也无从谈起(癔症)
遇到所谓的危机或压力时,癔症患者也有趋利避害的主导需求,但他们却不自觉地采取了逃避斗争的方式,昏迷狂乱、神游物外、蒙蔽视听、痉挛痛苦。针对某种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对象,这种逃避斗争的方式或许临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发病者本人有一定的好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逃避斗争的方式是无济于事的,只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损失和伤害。
(五)无法正常斗争(精神病)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精神病患者的脑功能出现了问题,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行正常的认知、感受、思维,也就不存在遵循规律,因而也无法正常斗争。这种人思维紊乱、神志不清,甚至对保护照顾他的人也“翻脸不认”,难免要被环境、被社会无情地淘汰。法律规定重症精神病患者不应当结婚或者暂缓结婚,除了基于婚配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的考虑外,精神病在遗传上影响人口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病因&/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是一种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是目前精神医学基本理论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来作了大量探索性研究。但对人们影响最大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疾病为例。至今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为了探索发病的因素。可从两方面来寻求。一是从个体内的生物学;二是从个体外在环境中的心理——社会因素。而两者往往相互作用的。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是单一的致病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
生物因素&/精神疾病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决定个体生物学的特征。在某些精神疾病病因中有一定地位。也是精神疾病病因中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某些类型等具有明显遗传倾向。
据国内外调查资料,精神分裂症国内群体流行学遗传调查,总患病率为5.6‰;家系遗传调查为17.5‰。躁狂抑郁症国内流行性遗传调查总患病率为0.37‰。虽然说明遗传因素对某些精神病有密切关系,但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
遗传性,是先天的既得性和后天获得性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的。且遗传性这一因素能否显现,还要了解病人病前和发病时社会环境对病人影响来决定。如良好环境或减少心理因素是可以降低或避免发病。
(2)体质和性格因素
体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发育过程中内外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个机体的机能状态和躯体状态。性格,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
体质和性格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些相关,有的研究者从形态、生理和心理学的观点把人们的体型分为四种类型:
①瘦长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②肥胖型,往往见于躁狂抑郁症;
③力士型,常见于癫痫;
④发育异常,可见于精神发育迟滞。
性格,病前性格特征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且不同的性格特征易患不同的疾病,巴甫洛夫经实验提出四种类型。
②强不均衡型,
③活泼型,
④镇静型。他认为弱易患精神分裂症和癔症;强不均衡型易患躁狂抑郁症和神经衰弱。但他强调弱型和强不均衡型不是发病型,而是正常过度变异,只不过顺应小,微弱而已,他又将人们分为:
①思想型易患强迫性神经症;
②艺术型易患癔症;
③中间型易患神经衰弱。
(3)性格和发病年龄
性别和年龄由于机体的发育,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特点的差异,与精神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女性由于性腺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的特点如月经、妊娠、分娩和产褥的影响,常可出现情感多变、冲动或抑郁、焦虑等。同时女性富于情感、易脆弱、敏感等。往往由于心理的应激可引起脑机能障碍。可表现出各种神经症和某些精神病。男性常因饮洒、吸毒、外伤、性病、感染等机会较多。因而易患酒依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和神经衰弱等。
发病年龄,不同的年龄可发生不同的精神疾病。儿童期,由于整个精神发育和心理活动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处于幼稚情感和原始行为时期。偶可出现儿童期特有的症状或疾病。如行为障碍、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等。青春期,由于分泌系统改变和植物神经机能不稳定,这时若遇心理因素往往易患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中年期,正处于脑力和体力最充沛最活跃时期,思维和情感的变化复杂,易在心理因素下,常易发生妄想状态或抑郁状态,心身疾病等。老年前期或老年期,由于脑和躯体生理机能处于高龄衰老时期,如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和心理活动等机能出现衰退或老化。如遇生活事件的心理因素,老年前期易患焦虑、抑郁或偏执状态等。老年期往往发生阿尔采末病、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等。
(4)躯体因素
①感染,包括急、慢性躯体感染和颅内感染。由于细菌、病毒、原虫、螺旋体的感染和其反应的高热,电解质平衡失调,中间代谢产物蓄积和吸收,维生素缺乏,血管改变等招致脑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精神障碍。
②躯体疾病&包括内脏各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和胶原病等疾病,由于各种因素招致脑缺氧、脑血流量减少、电解质平衡失调、神经递质改变等引起精神障碍。如肝性、心性、肺性、肾性等脑病和内分泌机能障碍等疾病。
③中毒&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由于某些体外毒物中毒,如工业用毒物,食物、药物包括催眠药、阿片类药等,从不同途径经体内侵入脑部招致精神障碍。
④颅脑外伤&由于颅脑被冲击,坠跌和炮弹、炸弹爆破以及气浪伤直接招致颅内血液循环障碍和脑脊液动力失去平衡或脑内小出血点,脑水肿等引起短暂的、持续的精神障碍。
影响因素&/精神疾病
(1)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如心因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和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等,是心理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不是起病的单一致病因素。主要看心理因素的性质和强度,对患者反应的程度而定。即个体对心理因素所持的态度。
①生活事件&如离婚、丧偶、失败、失恋、失学、家庭纠纷、经济问题等等。
②自然灾害&是指突然、强烈而急剧的精神应激,如地震、火灾、洪水、爆炸、滑坡、空袭、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等重大而骤然事故。心理急剧受致超过限度的应激多急剧诱发短暂的或持久的精神障碍。
(2)社会环境因素
①环境因素&是指社会上和环境上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噪杂声音、居房拥护、交通乱杂、环境卫生不良、人际关系等等增加了心理和躯体应激,对精神卫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人们长期处于厌烦、紧张状态之中,易患心身疾病、神经症和某些精神病。且发病率很高。
②文化环境是指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风气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等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由于文化、民族和环境不同出现特有的精神疾病。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有拉塔病(Latah)、行凶狂(Amok)和缩阳病(Koro)。加拿大森林地区的冰神附体(&wililge)。澳大利亚北部的灵魂附体(Molgri)。日本冲绳岛的矮奴(EMU)。蒙古的比伦奇等精神疾病。
从上述精神病病因中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各有偏重。在某些精神疾病中以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而在另一些精神疾病中的某些因素起决定性影响。不是单一的致病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的精神医学工作者或有些患者的家属、单位、亲友们往往单纯调查寻找心理因素,认为心理是发病的唯一的致病因素是不全面的。心理因素只是各种发病病因中的一种,可以说属于诱发因素。如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心理因素是起主导作用。但还有其他生物因素的存在。而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疾病中主要是生物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性格、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特点起主导作用。而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诱发因素。又如感染性、中毒性、躯体性、颅脑损伤性和其他器质性疾病时精神障碍,感染、中毒、躯体外伤和其他病因的疾病,在某些人中产生精神障碍,而在某些不发生,这些差异不能不与患者的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关系,性格特征和体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护理&/精神疾病
一般护理:重性精神病患者与其它癔病患者比较,有二个特点:①由于缺乏自知力,对自己的病态表现缺乏辨认能力;②大多数患者能自由走动,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需有精神科的特殊护理。即要护士掌握,又要求医生必须了解熟悉。
(一)清洁护理:病房在保持整洁,注意通风,定期消毒餐具,注意饮食卫生,对那些乱抢食物和有异食现象的患者要特别加强护理。每天要协助或催促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女习患者还要协助管理经期卫生,并书写在护理记录中。木僵或长期卧床患者要求注意保暖,防止受寒;经常翻身,防止褥疮;定时按摩肢体,防止关节强直、变形、挛缩及功能障碍;还必须注意口腔卫生。
(二)饮食护理:对一般患者要注意食量,保证吃饱,且要管理好进餐秩序,对因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吞咽困难的患者,应给流食或软食、不可催促快吃;锥体外系副作用明显而进食困难者应喂食。拒食或少食的患者应劝食、喂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输液。对兴奋躁动而食量不足患者要强制进食,鼻饲或补液,以保证营养和水电解质的平衡。对食欲亢进或暴饮暴食的患者要限制食量,必要时可在室内单独进食。应选用搪瓷或塑料等不易破碎的餐具,尽量避免多刺多骨的食物。
(三)睡眠护理:一般说来,失眠常预示病情波动或恶化,睡眠良好时大都是病情稳定或好转的征象,因此要保证患者有充分的睡眠。有失眠,睡前不宜过度兴奋,避免作有关精神刺激的谈话。睡眠颠倒的患者,白天多睡,夜间失眠,这种患者白天应多安排一些活动,防止卧床,必要时睡前给予催眠药。兴奋躁动的患者,不仅自己不能睡眠,还影响其他患者入睡,就单独隔离可注射催眠剂或抗精神病药物。
(四)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安慰、劝解、启发、说服、诱导和调整环境等方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得到康复,启发和帮助患者以正确态度对待疾病,使其从不安、消极、忧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积极地接受治疗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方面。
心理护理的成效取决于护理人员精通专业知识,优良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的技巧方法。良好的医患的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
(五)其他:严密观察,掌握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活动规律;要耐心说服,劝慰保证医嘱准确执行;严防患者吐药、藏药、吃错药或抢药;对年老体弱、行动困难及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措施;还应经常关心患者的大小便,服抗精神病药或抗胆碱能药原患者常有便秘,应督促患者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或用导泻药。&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3次
参与编辑人数:1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40:29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