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神经脑胶质瘤瘤肿瘤细胞是什么东西?

当前位置: &
& 胶质母细胞瘤及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疫苗研究进展(II)
戴宜武医生信息页
胶质母细胞瘤及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疫苗研究进展(II)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疫苗临床疗效I期临床研究& 在各个神经胶质瘤疫苗的研究中,免疫学监测手段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以哪一项免疫学指标作为衡量临床疗效一直未有统一的意见。然而,尤其是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评价每一种方案中可观的试验结果与免疫应答是否相关联以及这种相关联是否在不同的试验研究中都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如此,疫苗潜在地对脑肿瘤疗效的影响才能够独立于传统预后因素,如患者年龄,得到正确的评价。因此,本文接下来按时间先后顺利列出来一些已发表的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文章,总结了免疫学治疗和临床的结果,并着重标明了低于典型年龄的患者。这些信息汇总在表1中。& 第一个疫苗I期临床试验最早由Yu 等开始。在他们的试验中,以未成熟的树突细胞负载来源于体外培养的自体同源肿瘤细胞的MHC I洗脱肽段[18]。9名新诊断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名退行性星型细胞瘤,7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每周接受2次免疫接种,共接种3次。由于这次试验中的受试者的肿瘤已经被完全切除,因此在免疫前,在影像学上观测不到肿瘤存在,并且观察不到肿瘤的放射生物学反应。4名受试者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CTL)和肿瘤浸润的免疫记忆。在接种后,4名二度切除肿瘤的受试者中,2位患者检测到CD8+T细胞。尽管,就受试者数量和肿瘤多样性而言,本试验不能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存数据。但是和以往对照相比,本次试验中生存率呈现适度提高的趋势。同时,未观察到严重的副作用。尽管受试者的平均年龄49岁,稍低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但此次树突细胞疫苗临床试验并不算非典型的。& Kikuchi等实施的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为8名复发型恶性神经胶质瘤(1名退行性少突神经胶质瘤,2名星型细胞瘤,5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将神经胶质瘤细胞与树突细胞融合后免疫接种这些受试者[19]。这一试验方案以最小程度激活自体免疫T细胞反应,每3周实施3到7次免疫接种。接种后,在6名受试者中观察到逐渐增强的抗肿瘤反应,其中在2名受试者中检测到此类抗肿瘤反应是特异的针对自体同源的肿瘤细胞。观察到2例不完全放射生物学反应,肿瘤某一部分缩小而另一部分增大,以及由肿瘤引发的脑水肿,但非肿瘤本身。试验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的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低于40岁,低于胶质瘤树突细胞疫苗临床试验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 Yamanaka等进行了以树突细胞负载自体同源肿瘤裂解物,皮内或肿瘤内接种免疫的I期和II临床试验。第一批临床试验招募了10名复发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1名无描述,1名混合型,1名退行性少突神经胶质瘤,7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0]。在接下来的2年中,又招募了另外14名受试者。(总共18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6名级别III神经胶质瘤)[25]。在初期试验中,5名受试者接受了2到6次皮内接种,另5名受试者接受了1到10次皮内接种,外加通过Ommaya囊每隔3周的1到7次肿瘤内部接种。之后的试验中,8名受试者接受了3到17次负载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细胞皮内接种,另有6名受试者接受2到22次皮内接种和每隔3周经Ommaya囊2到18次肿瘤内接种。受试者中有1名表现出部分反应,3名有轻微反应,两份报告中都有10名受试者表现出疾病的稳定或肿瘤进展。受试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和2年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并且,同时接受皮内和肿瘤内接种的受试者表现出更长的生存时间。然而,免疫后的疗效也与免疫前的患者的状态有关,因此,不依赖树突细胞疫苗疗效的选择倾向将会有益于得到更客观的试验结果。不过,免疫应答与临床结果之间存在的量化关系,显示疫苗确实使患者受益。& Yu 等又进行了第二次疫苗I期临床试验。此次试验以4种肿瘤裂解物负载树突细胞,每隔2周接种12名复发肿瘤受试者(3名星形细胞瘤患者,9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以及2名新诊断的受试者(1名星形细胞瘤,1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1]。疫苗诱导的对免疫原的体外反应在10名受试者中的6名得到证实。在体内对黑色素瘤或癌症相关抗原的反应在9名受试者中的4名得到证实。本次试验中免疫接种的受试者与以往的试验相比,具有显著延长的生存期。这主要是与早前同一组参与疫苗临床试验的新诊断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相比较,表现出适度的生存期延长[18]。本次试验用了比之前采用多达25倍的树突细胞,表明之前的初期试验中存在树突细胞的用量未达到最佳剂量的可能性。& Rutkowski等报道了依据已确定的接种程序以成熟树突细胞疫苗皮内接12名受试者(1名少突神经胶质瘤,4名星形细胞瘤,7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2]。在试验A组,树突细胞疫苗分次在第1,3周接种,之后每4周接种一次。B组中,树突细胞疫苗每隔两周接种一次,之后每4周接种一次。C组中,树突细胞疫苗每4周接种一次,之后皮内再次接种自体同源肿瘤裂解物(15mg)以加强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疗效并不依赖于抗原或/和树突细胞的剂量。12名受试者中4名由于免疫治疗表现出了肿瘤抑制。并有一名患者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手段检测到有瞬时背景增强以及免疫浸润。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试验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低于40岁,低于神经胶质瘤树突细胞疫苗试验要求的年龄标准。& Kikuchi等的试验以树突细胞和自体同源肿瘤细胞混合皮内接种15名高级别胶质瘤患者(6名多形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9名级别III胶质瘤患者)。在接种3天和7天后在疫苗接种部位注射IL-12,每2周重复一次,持续六周[23]。试验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的副作用,轻微的副作用包括:短暂的1级的发热和与免疫治疗相关性不明的痉挛。在第一期疫苗试验中13名受试者以及在第二期所有受试者中观察到接种部分存在红斑和硬化。只在3名受试者中观察到包括抗自体同源肿瘤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或由逐渐增强的IFN-g所诱导的CD8+T细胞的免疫反应。因此,和其它试验相比较,本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免疫接种治疗更多的是诱导中等程度抗肿瘤免疫反应。但是,在4名受试者中确实有肿瘤衰退的迹象[23]。这些都强调了在不考虑免疫学反应情况下,树突细胞负载肿瘤作为疫苗相对传统树突细胞疫苗确实可以得到更好临床疗效的可能性。& Liau等报道了以剂量递增的树突细胞负载从自体同源肿瘤培养物中已洗脱核素的多肽作为疫苗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24]。他们接种了12名新诊断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同之前的临床试验结果类似,半数受试者无明显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系统性抗肿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以及肿瘤内T细胞浸润。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8.2个月和18.3个月。肿瘤产生的TGF-β与肿瘤的T细胞浸润和总生存时间成反比[24]。然而,TGF-β和预先免疫接种的时间程序之间相关性同样明显,这使得疫苗诱导的免疫分析和/或临床反应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 De Vleeschouwer等根据HGG-IMMUNO方案对56名复发性GBM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此方案即在手术后以自体同源的树突细胞作为佐剂的前瞻性群组比较临床试验[28]。年轻受试者中的一部分呈现长期的无进展存活期,类似于Liau 和Yamanaka的试验给予的结果,由于患者年龄(年轻患者)一直是预后的主导因素,因此,尽管进行了多变量的分析,免疫接种潜在临床效果还是不完全清楚。大部分受试者还是获得了2至3年的存活时间,并且经过多变量分析发现了疾病具有向无进展生存期发展的趋势。作为目前最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群组试验,不论免疫治疗前后,本试验受试者的临床结果都未能与体内免疫应答(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结果对应起来。尽管免疫性-临床之间的关联在其他临床试验中有所验证,但是这一结果还是强调了即使采用最不受约束的免疫监视技术,该临床试验在确定抗肿瘤反应的临床意义上还存在局限性。& Ishikawa等以3个不同剂量的福尔马林固定自体同源肿瘤组织联同结核菌素微小粒子皮内接种12名GBM患者(每个剂量接种5个不同部位),间隔一周时间,第2周进行迟发型超敏检测[26]。由于从组织学诊断到免疫接种的平均时间相对较长(9.3[4~30]个月),因此增加了挑选到长期存活者的可能性。本试验中,只有一名受试者接受了免疫后化疗。5名受试者表现出迟发型超敏反应(DTH),4名受试者的指标处于临界值,剩下的3名受试者未表现出DTH。手术切除或免疫接种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1.6个月和10.7个月。与非迟发型超敏反应者的7个月中位生存期相比,迟发型超敏反应者(或临界表现者)的中位生存期是17个月(p.= 0.12)。各有一名受试者表现出完全应答和部分应答,有两名受试者表现出轻微反应。分析表明具有临床反应而非免疫反应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非反应患者(58.4 对比44.9 年;p = 0.019)。同时,p53的低表达和 I 类 MHC高表达的免疫染色结果可预测临床反应性。 因此,根据其他神经胶质瘤治疗试验中低年龄患者有较好疗效的结果,此项试验的结论:临床反应与高龄因素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令人感到特别的震惊。& Okada报道了从两次疫苗临床试验中得出的初步数据。两次试验对两名复发性GBM患者间隔14或15天在五个部位皮内免疫接种两次[27]。第一次试验免疫接种转染IL-4的成纤维细胞附加自体同源的肿瘤细胞。尽管在足够的疫苗制备完成前,4名患者的肿瘤进展限制了本次试验受试者的招募。但最终结果是两次试验的受试者都表现出T细胞浸润或抗肿瘤表面决定簇的IFN-γ的增加以及在没有副作用发生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上的改善。本次试验的平均年龄是61.5 (60 和63)岁。第一次试验由于存在可行性问题因而未再继续。第二次试验以转染IL-4的成纤维细胞和106个肿瘤裂解物负载DC细胞(IFN-γ, IL-1β 和TNF-α促使其成熟)进行免疫接种。5名受试者都表现出树突细胞诱导的IL-12的高表达。受试者无不良事件发生。本项试验也未观察到IFN-γ或无进展生存期的延长。这次试验由于缺乏系统的免疫和临床反应而被过早的中断。并且,DC细胞的剂量也同样受到质疑。& Walker等报道了以与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培养的DC细胞负载经照射的自体同源肿瘤细胞作为免疫原的疫苗临床试验。免疫接种6次,间隔2周后,每周免疫一次,共6周,观察终点直到肿瘤复发[29]。9名GBM瘤患者(2名为复发患者)和4名星形胶质细胞瘤(AA)患者(其中3名为复发患者)接受了2到13次的免疫接种。8名受试者(5名GBM患者,3名AA患者)随后接受替莫唑胺(temozolamide &TMZ)化疗。GBM患者和AA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9个月和18个月。随后,其中8名受试者接受TMZ化疗,其中5名受试者表现出部分或完全的反应。上述结果印证了早期文章提出的免疫-化疗协同作用的设想。另外,通过免疫组化分析3名受试者的肿瘤发现,均存在不断增强的T细胞 (CD8+) 浸润 。& Sampson等报道了12名新诊断为GBM患者接受以成熟的自体同源树突细胞负载KLH偶联EGFRvIII特异多肽(PEPvIII–KLH)作为免疫原的3次皮内免疫接种试验[31]。每3名受试者为一组,DC细胞的剂量在不同的试验组中逐步增大。DC细胞最大剂量达到剂量限值毒性的上限。通过检测DTH或对免疫原的增殖反应观察到EGFRvIII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存在于大多数受试者。试验中仅观察到II级毒性作用。依据确诊时间开始计算,受试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2.8个月, 采用回归分割分析法计算(9/12个受试者)的预期中位生存期(p = 0.083)超过预期。本次试验的受试者的选择并未做EGFRvIII表达的筛选,作者暗示此类疫苗效果有可能被低估,此类疫苗能够选择性针对缺乏靶向抗原的肿瘤细胞。& Prins等采用剂量递增的方法,以肿瘤裂解物作为抗原负载未成熟DC细胞,免疫接种23名GBM患者。试验每2周接种一次,连续3周,之后每3个月以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咪喹莫特TLR-7,激动剂;poly-ICLC,TLR-3激动剂)进行加强免疫治疗,直至疾病进展[75]。这一极具吸引力的研究最终既给出了理想的存活期(新诊断患者存活期为35.9个月,复发患者存活期为17.9个月),而间叶亚型的肿瘤患者接种后表现出显著的免疫和存活率的限制。因此,TLR和/或肿瘤分子遗传水平上的修饰能够增强DC细胞疫苗免疫效果已经受到关注。& 最后是Terasaki等分别以1-,3-,5mg肿瘤抗原(ITK-1,靶向前列腺癌的14肽)多肽加上不完全弗氏佐剂免疫接种12名HLA-A24+ GBM患者。每周免疫接种一次共接种六次。基于安全性和免疫原的考虑采用免疫剂量递增的方法。在免疫接种前,以检测到对免疫多肽有血清学阳性反应为标准进一步筛选受试者。由于已发表的报道确认5-mg&剂量可发生并发症,此剂量的试验未进行。在首次免疫接种后,9名患者表现出针对至少一条多肽的免疫增强的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CTL)。其中的5名患者(56%)未表现出明显的疾病进展,与没有反应的3名受试者中的2名情况类似。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2名患者表现出局部反应和相对低的生存期,即2年生存期的8.3%。尽管此项试验在各项临床指标上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仍然值得关注。因为本试验的受试者中包括了10名TMZ治疗后肿瘤复发患者。另外,本试验还强调了其他种类疫苗治疗神经胶质瘤患者的可能性。&II期临床研究& 在临床I期试验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受试者的人数不足以证明免疫接种后确定的效果,以及疾病进展与免疫和临床反应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和其他人类癌症类似,在以DC细胞疫苗免疫GBM患者后,评价临床反应的参数标准一直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只有两项独立的II期临床试验报告。最近一项I/II期临床试验证实了上述两个II期试验的一项关键的发现,详细讨论如下。& 第一个神经胶质瘤疫苗II期临床试验以自体同源肿瘤裂解物作为免疫原负载 DC细胞 [30]。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4名GBM受试者的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量[18,21]。尽管这种方法并不常用于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疫苗临床试验,但此方法检测所得到的阳性反应结果,证实了与体内免疫后CD8+T细胞反应相关[63],同时也与本试验的受试者的生存时间相关。针对免疫接种后接受化疗的疗效评价,免疫性和临床表征之间的关联性被特异地独立进行研究,已证实早期研究所表明的免疫增加化疗的敏感性这一观点[74]。本研究首次表明,肿瘤疫苗临床试验中免疫性和临床反应之间存在递进式关联性(换言之,免疫反应越强,治疗后生存时间也越长)。这种关联性无疑是研究者期盼的因果关系中最重要的。在其他疫苗试验中,因为缺少了此类关联性的探讨,以致本试验成为近期所有神经胶质瘤疫苗试验中最重要的报道。本试验的平均年龄大约是52岁,因而也成为DC细胞疫苗试验中第一次达到GBM患者平均年龄的试验。& 最近一次的II期临床试验由Sampson等报道。该临床试验以之前,Sampson等报道了PEPvIII–KLH免疫接种18名GBM患者,并以17名相匹配患者作为临床效果比较[32]。6名受试者表现出对EGFRvIII的抗体阳性反应,3名受试者产生针对EGFRvIII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但只有一名受试者以上两者反应兼具。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0.4个月和31.7个月。6名抗体阳性的受试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7.7个月,抗体阴性受试者的为22.8个月(p = 0.025,调整年龄因素;Karnofsky 评分标准及MGMT甲基化程度)。3名表现出针对EGFRvIII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受试者同样具有显著的存活期(p = 0.03,未调整年龄因素)。受试者的平均年龄是52 (29–67) 岁。值得注意的是,11个免疫接种后的肿瘤病样中的10例表现出EGFRvIII表达丢失或减少,强调了疫苗可以选择性结合抗原,导致抗原缺失的肿瘤变异体。& Okada等近期报道22名复发性高级别神经胶质瘤(HGG)患者(其中13名患为GBM患者)的疫苗临床试验。2次淋巴结内注射DC细胞负载人工合成的胶质瘤相关多肽之后,间隔二周,每两周进行一次肌肉内注射poly-ICLC [76]。分别有10名和9名,总共19名受试者表现出免疫酶联吸附斑点和/或四聚体交叉阳性反应。但其中只有4名受试者以上述两种阳性反应兼具。更重要的是免疫相关的指标可依据αDC1细胞诱导的IL-12表达水平和肿瘤进展时间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该临床试验结果证明了早前试验所报道的免疫接种神经胶质瘤患者后存在免疫性-临床反应的递进式关联性。大多数已发表的肿瘤疫苗临床试验在基于多种免疫检测基础上免疫性-临床反应之间存在定性的相关性。总结先前发表和讨论过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本次试验独立地证明了免疫性和临床反应之间存在递进式关联性(换言之,免疫反应越强,生存期越长),迄今为止,此种关联性只存在胶质瘤疫苗试验中。值得注意,尽管第一次试验检测由CD8+T细胞产生的IFN-γ,后一次试验检测由DC细胞产生的IL-12,两次研究都表明临床结果和I型细胞因子反应存在相关性。此次临床试验中,IL-12表达水平和临床结果均不与离体的(ex vivo)T细胞因子产物、患者年龄以及肿瘤类型相关,但却与目前尚未知的某种免疫因子作用相关。尽管精确地确定疫苗临床效果背后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提出一种合理的假设,即I型细胞因子能够增强临床效果。&&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除了一名患者在肿瘤附近区域反复发作的水肿,以及怀疑对疫苗产生疑似严重过敏而无需治疗的1级脑白质病病例外,初期的疫苗临床试验仅罕见严重负作用,无确定的自身免疫[18–21,24,25,32,68,73,77,78]。当然,反复给患者接种肿瘤细胞导致严重不良事件也有报道[30]。但当停止此类接种,便可在不降低疫苗效果的基础上消除负作用。不同于其他试验,神经胶质瘤疫苗的受试者表现出瞬时局部皮疹,低热和/或流感样症状的低毒性。免疫治疗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关键在于其他试验具有的更严重的毒性。然而,不间断地使用肿瘤裂解物作为GBM疫苗,肿瘤和正常组织可能具有相似抗原,可构成潜在自身免疫的风险[64]。但事有轻重缓急,疫苗引发的自身免疫的发展需经历数年,其风险已被迫在眉睫的肿瘤治疗所抵消。&
北京军区总医院 神经外科 戴宜武 发表于
给戴宜武医生留言:
戴宜武 医生已经开通了网上咨询服务,并提供以下咨询方式(保证及时回复):
详细情况请。您也可以直接给戴宜武医生留言(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留言)。
给戴宜武医生的留言列表
&&&&hfdqqlgtxzyh&& 00:00
提问: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何时复查?
所患疾病:
颅内脑动脉瘤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六月二十三号在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做的栓塞介入术,共有两个血包,术中其中有一个血包破裂,但淤血已经吸收,手术后意识清醒,四肢能动,七月二十一号出院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手术后恢复很好,有时会有头晕,眼花的症状,怕热闹,易心烦,睡眠要靠药物,有焦虑的症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又复发的可能性吗?现在可以做造影复查吗?急急急!!!!!!!!!!谢谢
医生回复:&&&&&&&& 00:00
理论上讲已栓塞的动脉瘤不会复发,可先行头颅CTA(CT脑动脉造影),创伤小,对血管成像也较准确。
&&&&okbaolieyok&& 00:00
提问:放疗后还需做哪些治疗?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女,30岁,2011年4月得了脑胶质瘤,做了手术,病理为星形细胞瘤(II~III级)。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术后一个月进行了30次放疗。现在状况较好。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做过手术和放疗,是否还会复发?是否还需要做什么治疗?
医生回复:&&&&&&&& 00:00
胶质瘤干细胞免疫治疗,简单的说,是利用人体细胞的自身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国外最新的研究结果还是不错的,/cms.php?ac=show&mdl=info&cat=research&contentid=18426。
&&&&1a2yfmas3d&& 00:00
提问:少枝细胞瘤术后1年复发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2000年因癫痫发作经CT诊断为脑瘤,一直口服丙戊酸钠至2010年(期间间断发作10次左右),2010年10月因癫痫发作做MRI示颅内占位3.3*4.5cm,住院做了开颅手术,病检报告为少枝细胞瘤2-3级,术后作放疗及化疗(蒂清)1个月,患者无明显不适。2011年11月MRI复查提示瘤体复发,患者现嗜睡、手足乏力、记忆反应差。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2010年10月做了开颅手术,病检报告为少枝细胞瘤2-3级,术后作放疗及化疗(蒂清)1个月,患者无明显不适。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目前该如何治疗?是否有必要再次手术及放化疗?免疫治疗效果如何?如果采取保守治疗,一般生存期有多长时间?
医生回复:&&&&&&&& 00:00
您可以携带之前以及现在最新的增强MRI,至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周二上午找我就诊,届时看过你的检查,决定是否有必要再行进一步检查。
胶质瘤干细胞免疫治疗可单独进行治疗,我会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治疗手段的先后。如果有手术时机和条件,可以先手术切除后免疫治疗。
&&&&z12ocky-11-10 00:00
提问:胶质瘤术后复发该怎么治疗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我儿子今年二十岁,得了胶质瘤,四月中旬做的手术。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现在又复发了,请问戴主任,现在该怎么治疗?
医生回复:&&&&&&&& 00:00
需要复查头颅MRI后及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决定是否可行2次手术 切除肿瘤,可于周二上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门诊找我
&&&&liujy57jp&& 00:00
提问:脑外伤出血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我外公上个星期被车子撞了 脑内出血 一直没有手术 考虑到年纪大 有心脏病 血小板还低 但是颅内出血一直没有解决 今天医生说要不要手术 要切除左脑三分之一 这样的话 即使手术成功了 也会偏瘫 或者成植物人 但是如果不手术 就熬不过这几天了 我想问一下 怎么办呢 为什么要切除左脑的三分之一呢 不是只要取出血块就好了么 难道有坏死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们怎么办呢
手术做或者不做
医生回复:&&&&&&&& 00:00
脑外伤后意识状态存在一定障碍、头痛是正常存在的,需要继续恢复,观察,密切观察意识改变,积极药物治疗,必要时及时头颅CT等检查。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患者 hfdqqlgtxzyh 给留言
提问: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何时复查?
所患疾病:...
患者 okbaolieyok 给留言
提问:放疗后还需做哪些治疗?
所患疾病:
患者 1a2yfmas3d 给留言
提问:少枝细胞瘤术后1年复发
所患疾病: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广霁律师事务所
公司总机:010-691278神经胶质瘤生物治疗费用大概花多少钱
| | | | | | | | | |
神经胶质瘤生物治疗费用大概花多少钱
  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邢台|标题★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邯郸市肿瘤细胞中心)生物免疫疗法治疗神经胶质瘤一种应用最广、最成熟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除了疗效上的突破以外,生物免疫疗法的安全性更是得到业界权威认可,会是神经胶质瘤患者最好的选择。   神经胶质瘤的生长特点为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脑胶质瘤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偏良性者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两年,恶性者瘤体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70-80%多在半年之内。   生物免疫疗法利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两种细胞联合治疗肿瘤。细胞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功能,能激活、调动人体的免疫反应,长时间监视、杀伤肿瘤细胞,防止肿瘤细胞转移和复发。CIK细胞能直接精确地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损伤任何正常组织。将DC和CIK细胞结合起来,培养双克隆免疫细胞,具备更强大的抗肿瘤特性,有效杀死癌细胞的肿瘤细胞免疫疗法,能清除体内不同部位的微小残留病灶,有效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DC细胞和CIK细胞的结合能产生&1+1&2&的治疗实效,此外,联合手术、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能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目前国际上最好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方法最好就是生物治疗,但是很多患者感觉最新治疗方法一定比传统治疗方法要贵很多,很多患者都不想给家庭增加负担。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邯郸市肿瘤细胞中心)专家告诉大家,生物治疗是按疗程收费的,每个疗程之间,同时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邯郸市肿瘤细胞中心)还可以享受医保报销最高90%的政策,为广大患者减轻了治疗负担。神经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是一类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机体免疫系统或肿瘤的生长进行调节的治疗方法,被视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之后的第四种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方法。生物治疗因其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弥补了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的不足,被认为是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生物免疫治疗已升级为生物多细胞免疫治疗
  为了帮助更多的患者提高生命质量、提升机体免疫力、延长生存期,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邯郸市肿瘤细胞中心)力求突破,2012年终在DC-CIK生物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引入NK、CD3AK、NKT等多种细胞,采用多细胞灵活组合的治疗方案。多细胞免疫治疗是生物技术上的巨大突破,其在杀伤肿瘤的细胞活性更大、靶向性更强。在原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并用NK、CD3AK、NKT 等多种细胞,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有选择性地运用具有特异性的靶向免疫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的治疗技术。多细胞免疫治疗相当于灵巧炸弹,对特定的癌症患者,采用量身定做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案   生物多细胞免疫治疗法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喉癌、鼻咽癌、胰腺癌、肝癌、胃癌等实体瘤手术后防止复发,也可以用于多发性骨髓瘤、B淋巴瘤和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复发,对于大多数细胞免疫治疗的适应人群还可以用于上述肿瘤的进一步巩固治疗,达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和抑制肿瘤恶化的目的。但生物治疗不适用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自身免疫病的患者。   河北治疗肿瘤最好的医院: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邯郸市肿瘤细胞中心)
点击图片 观看视频详情   生物多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是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邯郸市肿瘤细胞中心)在生物技术上的突破,其在杀伤肿瘤的细胞活性更大、靶向性更强。在原先 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并用NK、CD3AK、NKT等多种细胞,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有选择性地运用具有特异性的靶向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并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的治疗技术。多细胞治疗相当于 &灵巧炸弹&,对特定的癌症患者,采用量身定做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案。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邯郸市肿瘤细胞中心)作为河北首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之一、河北大型三甲医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多次被卫生部评为肿瘤治疗突出贡献单位。该中心巨资从美国整体引进符合多细胞免疫治疗的GMP标准试验室,并多次派出人员前往国外培训,从最普通的细胞培养员到权威生物免疫专家,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比例达到50%,成为国内率先能进行生物多细胞免疫治疗的肿瘤诊疗中心。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邯郸市肿瘤细胞中心)【公立三甲肿瘤医院】 咨询及预约电话: 医生咨询QQ: 医院地址: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邯郸市丛台区丛台路83号 门诊地址:门诊楼1楼 生物细胞治疗门诊 接诊时间:早8:00-下午17:30 乘车线路:26路; 35路; 46路; 64路; 66路; 204路,医专附属医院站下车 为了个体化分析肿瘤病情,提倡有序看诊,来院前建议拨打咨询及预约电话:
微信展示区
· · · · · · · ·
内科 白血病心脏病 胆囊息肉冠心病支气管炎糖尿病贫血口腔溃疡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过敏性紫癜 脑梗塞血小板减少肠胃高血压甲亢哮喘 增高
五官 中耳炎红眼病 咽炎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眼牙周炎鼻炎
雀斑 雀斑湿疹 狐臭荨麻疹鲜红斑痣胎记扁平苔藓皮肌炎灰指甲鱼鳞病痤疮 白塞氏病白癜风牛皮癣红斑狼疮
整形 隆下巴除皱疤痕种植牙植发美白护肤牙齿矫正瘦身瘦腰脱毛牙齿美白隆鼻吸脂塑身瘦腹部双眼皮开眼角
肾病科 肾炎肾结石尿毒症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症肾盂肾炎肾功能不全肾小球肾炎肾衰竭
不孕不育科 男性不孕不育输卵管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疾病闭经黄体功能不全输卵管堵塞不孕不育女性不孕
肛肠科 结肠炎痔疮
儿科 小儿肺炎孤独症小儿腹泻小儿气管炎小儿感冒腮腺炎多动症黄疸
肝病科 乙肝肝腹水丙肝甲肝肝炎脂肪肝肝硬化
肿瘤科 胰腺癌子宫癌直肠癌胆囊癌脑癌肺癌食道癌肾癌肿瘤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血管瘤
男科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阳痿膀胱炎阴茎延长性功能障碍生殖感染早泄包皮过长阴茎增粗淋病附睾炎前列腺囊肿卵巢癌血管瘤
性病 尖锐湿疣
神经科 癫痫脑瘫
骨科 佝偻病脊柱畸形坐骨神经痛重症肌无力风湿颈椎病骨髓炎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骨刺拇外翻腰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关节炎
妇科 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宫颈肥大附件炎阴道炎痛经人流盆腔炎尿路感染尿道炎宫外孕卵巢囊肿乳腺增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胶质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