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一副孩子延缓青少年近视戴什么镜片好发展的镜片需要多少钱?

    一、每天晚上或在孩子用眼较多、较疲劳的晚上,临睡前滴用美多丽眼药水一次,一次一滴,可以放松睫状肌紧张,缓解视疲劳,延缓近视发展。因该药造成暂时性视物模糊,注意避免白天使用。
    二、平时定期使用舒目镜,增加眼肌的血液供应,同时放松睫状肌的过强的调节功能,缓解视疲劳。对于200度以下的近视患儿,可以选用此镜。
三、新型虚焦近视控制眼镜具有5个特殊的功能结构层:光敏感层、防护层、视角放大层、松解调节层、松解集合层,基于这五大设计特点,巧妙地将控制近视的过程融于看书、学习之中。青少年学生在近距离用眼时,可同时松解看近时的调节与集合,将看书、作业、看电视虚拟成看远方的风景,从而消除近视发展的主要动因;可引起负集合,带动负调节,使晶状体变扁,眼球趋向变圆,从而导致眼的屈光重新整合向正视或远视方向发展,使部分近视的度数降低;可放大视角、增加光敏感性,从而消除眼疲劳引起的近视发展。可防止有害射线引起的近视发展。对于200度以上、可能需要全天戴镜的近视患儿,可以选用此镜。
四、近视控制渐进多焦点镜片是一种上方用于看远,下方用于看近,上下度数不同的镜片。从镜片上方固定的远用度数到镜片下方固定的近用度数不是突然改变的,而是在两者之间通过屈光力循序渐进的变化而逐渐过渡的。随着电脑数控加工软件的引进,渐进多焦点镜片的配制逐渐注入自由球面技术、内渐进技术、波前相差技术等前沿的个性化光学设计理念。尤其对于广大的青少年学生,用于近视控制的渐进多焦点镜片旨在通过镜片下方的低度凸透镜阅读写字用以减少近用调节,从而缓解或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而中间和上方的渐进近视镜片仍能提供清晰连续的中远程视力,克服了以往双光镜片的物像跳跃现象。因此,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读书学习,近视控制渐进多焦点镜片都为学生提供了更高清晰、更接近自然调节状态的用眼环境。
五、角膜塑型眼镜是国外目前最新研究的一种治疗、预防近视加重的新技术,特别是对于控制青少年近视有积极的作用。北京儿童医院引进了美国角膜塑形镜,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它是通过物理塑形的办法,经过合理、程序化的特殊设计的一种硬质的角膜接触镜,夜间,把它戴在眼睛表面,使角膜按照我们设定的合理形状发生变形,通过角膜形状的改变可以使青少年原来存在的近视、散光一些问题得到特殊有效的矫正,这样,由于角膜形状发生了变化,白天近视因此减轻或者消失了,如果长期使用可以使近视得到一定的控制,也可起到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效应。
    六、RGP角膜硬性接触眼镜可快速治疗近视,终止近视增长。RGP疗法可以使近视的裸眼视力恢复正常,效果确切。RGP的护理和戴镜就和其他角膜接触镜相同,方法简单。
    七、口服乐盯等多种维生素及核黄素,每天一次,每次1-2片,用于补充各种眼睛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同时补充眼睛所必须的抗氧化剂,防止近视过快发展。

近些年,中国儿童近视问题形势非常严峻,我国青少年近视率目前已经排名世界第一。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52.7%,小学阶段是35.6%,高中阶段达到80.5%。而且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那么儿童近视了会面临哪些问题?近视后如何控制近视度数?预防青少年近视,家长该如何做?

2022年9月19日,《名医面对面》栏目邀请到了首都儿研所眼科副主任医师张浩医生和大家聊一聊儿童近视的相关问题。

《名医面对面》栏目由《中国经营报》推出。通过名医、媒体权威联合,协同构建内容生态,为大众带来从慢病管理、急救知识、重病防治到日常生活的全民健康教育,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直播时张浩医生介绍,近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了视网膜之前,导致的视物模糊。典型症状有远视力减退、视疲劳,有的孩子甚至出现外斜视和眼球改变(眼球突出)。

而近视的成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个是遗传因素。如果孩子父母一方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大;如果父母一方是高度近视(度数>600度的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为57%;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孩子近视的几率基本是百分之百。另一个是受环境因素影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更高,如果再叠加环境照明不佳、阅读字迹过小或模糊不清、持续阅读时间过长、缺乏户外运动等因素,更加促使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对于儿童出现高度近视,张浩医生表示,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危险的,因为高度近视很容易造成多种眼部并发症,常见的有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落、黄斑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混浊、并发性白内障等。所以在发现孩子出现近视后,应及时予以干预。

很多家长都表示,经常听人说,近视一般可以分为真性近视、假性近视,对此张浩医生表示,儿童的眼睛一般还处于正在发育的阶段,而儿童眼部睫状肌和晶状体弹性比成年人要好,所以这种由于睫状肌持续收缩、晶状体变凸导致的近视就是所谓的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的患儿会出现近视力正常、远视力下降的情况,当眼睛经过充分的休息或经过药物性的睫状肌麻痹,假性近视会得到恢复。最准确、直观的鉴别方法是散瞳验光来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很多近视的孩子还会出现散光的情况,张浩医生介绍道,散光是一种屈光不正,指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焦点,而是形成一条焦线,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不清晰的图像。主要的症状就是视物不清和视疲劳。

散光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两种,可以通过佩戴散光眼镜进行矫正。

张浩医生表示,目前近视矫正的方法主要有光学矫正、药物治疗、仪器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光学矫正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有配戴框架眼镜和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

其中配戴框架眼镜时镜片也有区别,分为普通镜片和离焦镜片。普通镜片在配戴时只是通过镜片辅助孩子看清东西,并没有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离焦镜片是基于近视离焦原理开发的经过特殊几何设计的镜片,不仅具有屈光矫正功能,还能有效预防和延缓青少年近视加深。对于4~18岁的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更适合。

角膜塑形镜(OK镜)是采用一种特殊逆几何形态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片,其内表面由多个弧段组成。不同弧段镜片下泪液层厚度不等,由此产生的流体力学效应改变角膜前表面几何形态。张浩特意指出,OK镜通常是夜间配戴,起床后摘除。通过夜间配戴,机械性地压迫眼球进行塑形。但配戴OK镜也有限制,通常OK镜更适合近视在600度以下、散光在150度以下的儿童,此外,如果孩子有角膜炎症、结膜炎症或自体免疫性疾病等都不适合配戴。

药物治疗是指通过使用0.01%的低浓度阿托品眼液进行辅助治疗,延缓近视发展。不过低浓度阿托品更适用于近视度数发展快,或父母双方度数较高,近视风险较高的儿童。对于远视储备不足的儿童不作为常规预防近视使用。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激光手术、晶体手术和后巩膜加固术。激光手术需要近视度数大体稳定,一般在18岁以后进行。对于近视度数较高,并且每年仍有明显进展的儿童,可通过后巩膜加固术,加强孩子眼球后壁的强度,抑制眼轴拉长,延缓近视发展。

关于如何预防儿童近视,张浩医生指出,预防近视需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包括看书、看电视、看手机等,而且需要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避免在昏暗的环境下用眼,使用电子产品或看书学习30~40分钟后需要让眼部进行适当的休息。此外还要增加户外运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最好达到2小时以上,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既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展。

儿童出生6个月后就可以在妇幼保健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包括屈光度检查,了解孩子近视、远视、散光等;约2.5岁以后的孩子如果能配合还可以进行远视储备的检查,通过测量眼球轴长及角膜曲率,评估孩子的远视储备是否在正常范围。此外,还可以进行角膜及眼底的检查,综合评估孩子眼睛是否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张浩医生介绍,远视储备是指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及用眼,远视储备逐渐减少,眼睛趋于正视化,如果正视化提前完成,接下来孩子就要发生近视了。通俗地说,远视储备相当于孩子视力的“粮仓”,“粮食”消耗没了,反过来就要挨饿了。当前的孩子学习用眼较多,电子产品使用较多,远视储备消耗较快,因此,发生近视的孩子也增多了。很多家长会选择“蓝莓素”“叶黄素”等保健食品预防儿童近视,张浩表示,防止近视的发生以预防为主,通过户外运动,每天保证2小时沐浴自然光照是最有效延缓近视的方法,保健品是否有预防和延缓近视的功效,尚有待循证医学的证据。

很多家长还担心孩子配戴框架眼镜后度数会越来越深,或眼球变得突出,对此张浩医生表示,近视度数的增长和配戴眼镜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跟遗传因素和用眼习惯有关。而眼球突出是因为近视度数增长,眼轴拉长,所以产生眼球突出的现象,和配戴眼镜也没有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近视戴什么镜片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