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这几个字是啥?

所谓书法,就是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

而文字又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据考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据《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也就是说,文字无论怎么变形、变化,都应该体现出它的“形”和“声”,更具体讲就是体现字的意义。

而作为艺术形式的书法文字,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大多数人认得了其字形、字意,才能体现它的艺术性。

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我觉得最多也只不过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而已。

当然,没有经过系统汉字历史或书法学习的人,不认识篆书和草书也很正常。

因此,很多人不认识篆书和草书,也不见得史上那些篆书和草书作品都没有其艺术价值。

问题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就应该是让群众喜闻乐见,如果搞得连最普通和常用的字,大多数人都认不了的话,那其艺术价值至少大打折扣了!

草书也有草书的章法,不是说写得快、写得乱、甚至写得人家不认识就是草书。

历代草书名家和大家,其草书字都在草法范围和框架内,唯一的不同,就是用笔的不同。

像中央美术学院的博导王冬龄教授的新狂草书法,看上去真的很狂很乱,我不敢妄言是“丑书”,但至少可以说是“乱书”。

有网友直言,“远看一团麻,近看一团麻;若不说是字,真以为是麻。”

作为一般的读者,很难认出几个字来,估计把王冬龄教授的狂草捧上天的所谓文化人,也认不了几个。

有人说,草书就是在让人“猜”的过程中,才体现出它的美感来。

对此,我不敢苟同。其实,很多吹捧者本身就是冲着某种目的所为,或者人云亦云的随声附和。

我想起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书法界一件怪事。有一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其实才初中毕业,在穷山僻壤务农觉得无聊,就练起书法来。

他看到古代书法名家的一些草书作品,觉得很简单,自己也完全可以成为“名家”。

于是,他练草书真的很拼,在田间地头拿起棍棒树枝就练,回到简陋的斗室也练个天昏地暗。

不出一个月,他就觉得自己的书法已经很厉害了,他就开始试着向各大报刊投稿。

可想而知,他的作品统统毫无例外地被退稿。

可他毫不气馁,屡败屡战。他把每次的退稿往床底下一扔,又寄出新的作品。

几年下来,他的退稿信和作品堆满了床底下。

一天,他终于看到了希望,当地的一家月刊登载了他的一幅作品,并有不少好评。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被采用的作品越来越多,而且好评如潮,其中,还有不少书法界名家。

这时候,跟他约稿的报刊杂志也越来越多,约稿信像雪片一样飞来,他一时应对不了,就把以前的退稿作品,一封一封寄出,照样获得采用,并且同样好评如潮!

后来,人们获悉,他父亲不知什么时候被提拔为某新闻单位的领导!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减省和省变是草书实现顺势、流便、快捷书写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这种省或变都要求存其形、能别异、约定俗成。但还是有很多字的字形变化非常大,以致难以从其相应行楷字形中找到踪影,可以说是面目全非。按照自己感觉的辨识难度系数挑选了34个草书字,分类列举如下:

举、曹、慰、欲、皆、听

其、具、等、临、武、属、即。

下面这些字虽然简化得厉害,因为常见而降低了难度系数。

事、身、而、两、奉、有、相、寒、得、使、识、体、礼、成、岁、微、疑。

草书可以记作“米+冬”

还有许多字,很多草字是混写的,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还有很多易混字,只有细微差别,全在书写时草化的笔意不同,通过对其篆隶行楷写法的领会才能确定。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草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