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么看待精神类或者神经类疾病的?

  • 典型症状:知觉消失 中枢性发热 恶心 伤寒面容 努嘴伸舌

  散发性脑炎又名散发性病毒脑炎、非特异性脑炎及非典型性脑炎等。它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综合征之一,主要包括散发的、病因一时不明的病毒性脑炎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性脑病等两类疾病,但临床上难以区分。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散发无季节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病史。主要症状有:精神障碍,包括精神运动、言语思维、情感、感知或(和)智能障碍等;可有嗜睡、朦胧、谵妄、昏迷和去皮质状态等各种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各型癫痫、肢体活动无力等;有的出现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症状。

典型症状:知觉消失 中枢性发热 恶心 伤寒面容 努嘴伸舌

1、首发症状不是发热而是各种精神异常症状,如少动、懒言、心情抑郁、迟钝、表情淡漠、发呆等精神活动抑郁状态,同时也常伴有嗜睡、昏睡、意识朦胧、昏迷等意识障碍及失语、语无伦次、含混不清等语言障碍。上述诸症恰似“湿邪痰浊闭阻心包”之症。也可表现激动不安、胡言乱语、苦闹喊叫等精神兴奋症候,属“痰热烦扰心神”之症。

2、二便失禁或闭塞不通,此与湿邪痰浊蕴郁三焦使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有关。郁于上焦,肺气被郁;郁于下焦,肾气被郁;郁于中焦,转枢功能失职。

3、肌张力改变:散发性脑炎的肌张力表现多种多样,可为肌张力增强,表现四肢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或呈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偏瘫、单瘫,也可见抽搐、震颤。抽搐多呈癫痫样发作,震颤可见于面部、眼部、下颌部或某一肢体局部。

4、流涎、呛水、咽下困难:散发性脑炎多有流涎的症候,大量的唾沫样的涎液从口角流出。此乃湿阻中焦,脾困失运,水湿上泛之侯。呛水、咽下困难亦与湿痰阻于咽喉气机阻滞上逆有关。

5、舌苔:多为腻苔,或厚或薄,或黄或白,尤其厚腻苔更为多见。此为湿邪蕴郁,弥漫三焦之象,腻苔为湿邪最为特异的标志。

1、无明显季节性。散发性脑炎的发病为散发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显著季节性发病高峰。

2、初发多无卫分证,不发热。不少散发性脑炎不见卫分证,亦不发热,或只呈低热。

3、精神刺激因素常是发病的诱因。散发性脑炎发作前常有精神刺激因素,也是由于情志怫郁,引动内湿或伏痰,蒙窍阻络而发病。

4、发病大多徐缓。散发性脑炎从起病至症状高峰的时间,一般3―5天,少数在一个月以上。

三)散发性脑炎的临床证型

散发性脑炎不呈现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关于其临床分型,有的提出应分初、中、末3期9型进行治疗,每期都与痰有关。有的则提出了5型,即湿热型、癫郁型、狂躁型、瘫痪型和痫痉型。有的则提出散发性脑炎属痰饮病,当从痰饮论治。从舌象看,在未愈之前大多始终表现为厚腻苔,这是湿邪之病最重要的特征。在临床试验中也发现了在散发性脑炎的整个病程中,厚腻舌苔始终满布舌面,如厚腻舌苔退净,意味着病已向愈。

从现代医学看散发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散发,无季节及地区差别。青壮年多见,男女相等。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少数为胃肠道前驱症状。

2、起病时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头痛、头昏,但大部分无发烧。

3、常以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呆滞、迟钝、联想困难、定向力障碍及智力低下,少数表现为兴奋、躁动,也有以癫痫发作或肢体瘫痪起病者。

4、绝大多数病人早期有尿失禁。

5、神经系统检查可表现为广泛性或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如失语、面瘫、偏瘫、抽搐发作、病理征、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

6、部分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及丘脑下部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脑疝。

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以情感障碍(情绪不稳定、淡漠、抑郁、欣快、恐惧)、智能障碍(理解、记忆、计算、判断、联想等能力减退)、思维障碍(缄默、多言、言语零乱及妄想)、行为障碍(动作减少、动作增多、冲动、木僵状态)等常见。精神障碍多与意识障碍(谵妄、错乱、意识模糊)并存。根据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可分为类紧张综合征、类精神分裂症、类痴呆综合征等亚型。在疾病的进展期中,精神障碍的表现常有变化,如从精神运动兴奋转为精神运动抑制。一般在病程中均可检出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阳性锥体束征等。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及MRI等常有一定改变,可与非器质性的精神病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鉴别。

起病后迅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如不同程度的昏迷或特殊的意识障碍。两侧大脑半球损害者,强表现为去皮质状态和睁眼昏迷;上脑干受损时出现去大脑强直;基底节受损进可出现震颤、舞蹈样作等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锥体束受损时出现偏瘫或双侧偏瘫。患者可因昏迷而并发肺炎,尿路感染等。昏迷持续时间不等,在意识障碍好转的过程中可出现精神异常。清醒后可残留一定的神经精神后遗症。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瘫痪、部分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等,常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些虽然拟似颅内占位病变的症状,但起病急,病情迅速加重,从起病至症状顶点短者仅数小时,多数均在一个月内;颅内压急剧增高,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头颅CT和MRI检查均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和脑软化区等,均有助与脑瘤鉴别,但确诊有时需依赖开颅探查或立体定向钻孔穿刺进行脑组织活检。

患者病前无癫痫史。常见的发作类型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复合性部分性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本型患者起病后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可有发热、头痛、头昏、呕吐、主动活动减少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弥散性异常,脑脊液检查轻度异常或正常,CT及MRI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单个或多个灶性病变等,为症状性癫痫的诊断提供了依据;散发性脑炎的其它表现有助本病的临床诊断。

以偏瘫、单瘫、交叉性瘫、四肢瘫、运动性共济失调、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颅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表明病变位于大脑的某一局部,或位于小脑或脑干。根据起病缓急、疾病发展过程、脑脊液检查、CT或MRI以及对试验治疗的反应与脑血管病、脑瘤、多发性硬化症鉴别。

散发性脑炎又名散发性病毒脑炎、非特异性脑炎及非典型性脑炎等。它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综合征之一,主要包括散发的、病原一时不明的病毒性脑炎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性脑病等两类疾病,但临床上难以区分。

病毒分离与血清学研究表明,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包括ECHO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脱髓鞘性脑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损害了患者的免疫机能,从而导致脑的变态反应脱髓鞘改变,与急生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发病机理在致相同。

1、病毒性脑炎病理改变

肉眼可见脑膜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脑脊液轻微混浊或呈淡黄色,个别甚至呈胶冻样,脑组织明显肿胀,脑回增宽、脑沟变窄。脑皮质改变较著;软化、坏死、或形成含坏死组织及淡黄色液体的液化腔。软化坏死区血管减少,易被吸除。脑的切面见白南区呈粉红色,脑室变窄。脑干体积可增大,切面见结构模糊不清,若软化灶形成。镜下观察明显,神经细胞肿胀,尼氏体溶解、消失,核偏位及固缩,染色质甚至整个细胞溶解。脑实质内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围管性浸润(血管袖套),散在性胶质增生。一般脑白质病变较灰质为轻,可见结构疏松,散在性软化和出血灶,小胶质细胞轻度增生,邻近出血灶的血管常有纤维素性坏死及血管内血栓形成。

2、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性脑病改变

脑组织明显水肿,脑表面血管扩张充血,脑的切面可见白质内有灰白色边界模糊有软化灶,脊髓也可见类似病变。但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无明显异常。镜下观察可见大脑白南小血管(主要是小静脉)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增厚,管壁内单个核细胞浸润,腔内可有血栓形成。小血管周围有大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有时还可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形成血管袖套。以小血管为中心的脱髓鞘性改变可见于大脑各叶及基底节区,白质脱髓鞘区有IgG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弥漫性增生。大脑灰质损害较轻。

随着病毒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进展,证实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是由颅内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是病毒直接侵入引起脑组织的炎性变化,导致免疫性脱髓鞘变化。也可以因免疫机制障碍(可由病毒感染所诱发或外因作用于敏感的个体)而发病,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国内多数研究者认为,这种免疫障碍是由病毒感染所诱发,外因作用于敏感的个体即可引起免疫障碍而发病,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也有研究者认为,免疫障碍的诱因可能不仅限于病毒感染。国内某些单位均发现一些发病于服用驱虫净之后的脑炎病例。驱虫净含有可改变免疫反应的左旋咪唑,因此推测药物系促发因素,通过改变机体免疫状态引起过敏反应性脑炎。

脑组织肉眼检查可见受损的脑膜和脑实质有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脑组织水肿。脑回增宽、脑沟变窄。在局限性病变的相应部位有脑白质水肿,严重时可见坏死,坏死组织呈蜂窝状,有时周围有点状出血。

显微镜检查,在原发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由于神经细胞是病毒寄生和损害的主要对象,可以见到神经细胞变性、被吞噬、消失和包涵体的出现。胶质细胞增生。脱髓鞘和软化灶形成,胶质细胞内可有包涵体。

在过敏反应性脱髓鞘脑炎,可见明显的髓鞘脱失,而神经轴突、神经节细胞、胶质细胞等相对地完整或改变轻微。髓鞘脱失病灶散在于脑和脊髓的白质,特别是小静脉周围或脑室周围。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的探讨,主要涉及病毒学检查及免疫学研究两个方面。

病毒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在患者的血、脑脊液及脑组织中分离出腺病毒,及尚待鉴定的DNA及RNA病毒。

免疫学研究中,血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检查表明,IgG含量均高于正常值而与吉兰-巴雷综合征及Devie病一致。四川医学院测定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患者组IgG平均5.27?1.76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南京医学院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中,发现脑脊液有免疫活性细胞,包括浆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及激活性单核细胞。患者的T细胞比对照组高,B细胞低于对照组,而D细胞无明显差异。故认为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以T细胞为主,又有体液免疫参与的免疫反应,近似于多发性硬化等脱髓鞘病的脑脊液所见。

本病无特殊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

散发性脑炎需与精神分裂症、其它症状性癫痫和脑膜脑炎、代谢性和中毒性脑病、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鉴别。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其主要症状如下:

 本病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但它均具有特征性的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布鲁勒(E.Bleuler)认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人格的分裂。

2).躯体和神经系统变化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如发现有个别神经系统体征,通常不稳定,都不具有特征性。血液和脑脊液一般正常。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2).失神发作(小发作):

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代谢性脑病是系统性疾病在脑的表现,由于血脑屏障发生障碍,脑组织受生化内环境的影响,发生代谢变化,导致脑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有:糖尿病、尿毒症、高血钙症及肝功能衰竭等。往往脑功能障碍显著,但病理形态变化不明显。提示本型脑病的性质主要是生化性障碍。

中毒性脑病:短期内大量接触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毒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病变,可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代谢旺盛,葡萄糖和氧的消耗量大,易受毒物的干扰。脑病理变化可有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由大脑皮质向下扩展。大脑皮质如有广泛损害可出现脑萎缩。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

取黄瓜藤30克,鲜芦根50克,糖12克。将黄瓜藤、鲜芦根加水煮20分钟,加糖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后遗症。

取茅根3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将以上中药加水煮30分钟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高热的患儿。

取菊花12克,连翘12克,生甘草5克。将以上中药

老年性痴呆为后天获得的大脑皮质高级功能全面损害,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感觉及运动功能、言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功能、人际交流、情感反应的控制能力等的普遍减退或丧失。呆傻愚笨,但没有意识障碍,可看作是一个综合征。临床主要症状,轻者可仅有善忘,性格改变,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烦躁易怒等;重者为神志失常,行为不轨,甚者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情感活动,如羞耻感、责任感和道德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最后直至完全痴呆,晚期多卧床不起,直至衰竭死亡。根据其病因可将老年性痴呆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原发退行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另一类为血管性痴呆;最后一类为由各种其他脑部疾病引起,较少见。本病初期部分病例如能及早诊治与调护,尚能获得较好疗效,若发展为神志痴呆后,治疗困难。本病预后不良。老年性痴呆属中医“文痴”、“善忘”、“呆病”、“郁证”等范畴。

老年性痴呆的病因为人至中老年,脏腑气血皆亏,若再因将息失宜,房事不节,耗气伤精损及肝肾;

或大病久病之后,或神志病及中风病的后期,邪热久羁,损伤气血津液;或因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伤肝及脾;或忧思郁结日久,致气滞血瘀;或因外伤及中毒损及脑府。

病理变化为年老或久病,脏腑虚衰,脑髓不足,阴阳不调,气血精髓之间相互转化失常,气机升降逆乱,痰阻血瘀,而导致脑神功能障碍乃至临床诸症峰起。脏腑阴阳气血虚衰,精气不能上聚于头,髓海不足,神明失养,功能失常,不能外驭机体和五官九窍,渐至痴呆发生。本病的病理定位在脑(髓),与心、肾、肝、脾等脏腑相关。

1.发病在老年期,男性65岁以后,女性55岁以后。

2.临床可表现为智能、精神变化,个性、情感变化,行为、躯体变化。

3.原发退行性痴呆无明显神经定位体征,血管性痴呆有脑卒中局灶性神经体征。

4.脑电图检查可呈弥漫性节律紊乱和散在性慢波,CT、MRI检查可见脑萎缩和脑室扩张。

1.精气亏虚症状:年老表情呆滞,行动迟缓,记忆力明显减退,言语迟钝,说话颠倒,行为幼稚,喜独居,悲观失望,忽哭忽笑,或头摇肢颤,伴见头晕目花,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发落齿摇,气短无力。舌质黯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尺脉尤甚。

证候分析:年老体衰,肾之精气衰少,精亏则髓减,脑脏失髓充养,无神不能正常用事,发为愚笨呆傻诸症。亦因肾精不足,髓海不充而见头晕腰酸,发落齿摇;精气不足,则耳聋目花,气短无力;尺脉细弱无力、舌黯淡,苔薄白为肾气不足之象。

2.心脾两虚症状:神情呆滞,忧虑少欢,默默不语,面色眈白,体倦思卧,心悸气短,不欲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故见痴呆诸症;血少气虚,故体倦思卧,心悸气短,面色眈白;脾失健运,故不欲饮食;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心脾两虚,气血两亏之征。

3.痰浊阻窍症状:精神抑郁,表情呆钝,静而少言,或默默不语,或哺哺独语,闭门独居,哭笑无常,不欲见人,头重如裹,不思纳谷,院腹胀满,口多痰涎,面色?s白或苍白不泽,气短乏力。舌体胖,质淡,苔白腻,脉沉滑。

征候分析:病多起肝气先郁,肝气郁则克犯脾胃,脾胃弱则失健运,痰浊积于胸中,蒙蔽清灵之窍,使神明不清,故头重如裹,痴呆诸症丛生;面白气短,乏力,可知中气虚惫;纳呆,院腹胀满,口多痰涎,乃脾虚运弱之候;舌胖质淡,苔白腻,脉沉滑,为痰湿内盛之征。

4.气滞血瘀症状: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寡言少语,健忘善怒、睡中易惊,或妄思不寐,两目凝视。舌质紫黯,或见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或细弱,或沉迟。

证候分析:本证多有外伤史。脑为元神之府,如血瘀气滞,使气血不能正常充养于脑,或因血瘀阻滞脉络,气血不能上荣于脑,使脑神失养,则可发为痴呆;舌质紫黯,脉迟涩等,均为血瘀之征。

1.精气亏虚治则:补益精气,养脑安神。

熟地12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褚实子12克肉苁蓉12克杜仲12克怀牛膝9克巴戟天12克益智仁15克茯苓12克运志6克淮山药15克石菖蒲12克郁金12克大枣7枚随症加减:乏力气短,懒言少动者,加黄芪15克、党参9克,以益气健脾;纳呆少食,苔黄腻,中焦蕴有疾热者,暂宜清化痰热,待痰热祛除再用补法。

2.心脾两虚治则:健脾养血,补心益智。

方药:归脾汤合定志丸加减。

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神9克酸枣仁12克远志6克当归9克木香6克石菖蒲12克益智仁15克甘草6克大枣7枚随症加减:胸闷纳呆者,加快壳9克、郁金12克,以理气宽胸;汗出不已者,加龙骨30克、牡蛎30克、浮小麦15克,以敛汗。

3.痰浊阻窍治则:豁痰化浊,宣窍醒神。

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9克枣仁12克石菖蒲12克郁金12克远志6克甘草6克附子9克神曲9克肉豆蔻3克随症加减:肝郁明显者,加柴胡9克、白芍12克,以疏肝解郁;夜寐不安者,可加柏子仁12克、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以养心安神。

4.气滞血瘀治则:行气活血,通窍醒脑。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川芎克石菖蒲12克郁金9克老葱6克生姜3片地龙12克随症加减:病久气血不足,加当归9克、生地12克虎参12克、黄芪15克,以益气补血;病久血瘀化热,常致肝胃火逆,而见头痛,呕恶者,应加钩藤15克、菊花9克、夏枯草15克、竹茹9克,以清肝和胃;

若肝郁气滞者,加柴胡9克、枳实9克、香附12克,以疏肝理气行血。

1.脑复康 每次3片,每日3次。

2.还精煎口服液 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回春饮口服液 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1.人参6克、白术12克、茯神9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适用于心脾两虚型痴呆。

2.丹参15克、川芎9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痴呆气滞血瘀型。

针灸疗法:取大椎、足三里、内关穴,交替使用,强刺激,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休息3~4天后重复治疗,共7个疗程。

推拿法:以补肾健脑,通调气血,化瘀涤痰为主要法则。常用穴:百会、印堂、玉枕、命门、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血海等。手法补泻兼施,配合行疏之法。

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6次为1疗程。

(1)鲜鸽汤:鸽子1只,加水适量,少量黄酒,煮汤。喝汤食肉及鸽脑。功能补脑益智。

(2)枸杞炖猎脑:猪脑1只、枸杞子15克,加适量水、盐、酒、姜等调料一起炖煮后食用。功能养肝补脑益智。

1.老年性痴呆治疗困难,故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及时治疗可损害脑的各种疾病,尽可能减少有害因素对脑的影响。

2.加强身心锻炼,保持良好的情绪,注意劳逸结合,坚持一定量体力活动。

3.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多吃水果及蔬菜,忌油腻,禁烟酒。

神经衰弱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精神负担过重或受到精神创伤,致使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临床症状的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主要有精神易兴奋、精神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但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神经衰弱属中医的“郁证”、“不寐”、“心悸”等范畴。

本病其发病原因,多由七情内伤,尤其与长期精神抑郁、思虑过度、精神紧张关系最为密切。由于情志内伤,往往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1.精神易兴奋,不易控制情绪,常有许多杂乱的联想和回忆,怕声怕光,感觉过敏。

2.精神易疲劳,自述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惫乏力,头昏脑胀,精神不振等。

3.情绪不稳定,忧郁焦虑,急躁易怒,神经过敏,过份集中注意于自身的各种变化,从而产生各种疑病观念,并因此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4.紧张性疼痛,伴有头胀,颈项僵硬,腰背酸痛,四肢肌肉疼痛。

5.入睡困难,睡眠节律紊乱,多梦,耳鸣目花,心悸气急,胸闷,月经失调,遗精,面色潮红,手足发冷甚至发绀等。

6.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

1.肝郁气滞症状:精神忧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腹胀脘闷,暖气呕吐,纳食减少,大便失常,女子月经失调。苔薄腻,脉弦。

证候分析: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故精神忧郁、情绪不宁;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肝络失和,故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腹胀脘门、嗳气呕吐;肝气乘脾,则纳食减少、大便失常;肝气郁结,冲任失调,则女子月经失调;苔薄腻。

脉弦是为肝郁气滞之象。

2.气郁化火症状:胸闷胁胀,头痛,眩晕,目赤,耳鸣,急躁易怒,口干而苦,嘈杂吞酸,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则胸闷胁胀;日久化火,火性炎上,则头痛、眩晕、目赤、耳鸣;肝火犯胃,胃肠有热,故口干而苦、嘈杂吞酸、大便干结;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有余之象。

3.气郁痰结症状:自觉咽中似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吞咽无妨,胸中满闷,两胁胀痛。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肝气乘脾,牌失健运,聚湿成疾,痰气郁结于咽喉,故自觉咽中似有物梗阻、吞之不下。

吐之不出、吞咽无妨,亦称“梅核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胸中满闷、两胁胀痛;苔白腻、脉弦滑是为气郁痰结之征。

4. 心神失养症状: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忧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欠安,呵欠连连,甚者言语失常。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证候分析:气郁日久,耗伤心气,营血黯亏,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见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忧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欠安、呵欠连连、甚者言语失常,此即“脏躁”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是为气郁血虚之象。

5.心脾两亏症状:心悸胆怯,多思善虑,心悸健忘,夜寐多梦,容易惊醒,头晕神疲,饮食减少,或便溏,面色不华。舌质谈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或濡缓。

证候分析:气郁血虚,心失所养,思虑过度,伤及脾胃,而致心脾两虚,心神不宁,故见心悸胆怯、多思善虑、心悸健忘、夜寐多梦、容易惊醒;牌失健运,故饮食减少、便溏汽血来源不足,故见头晕神疲、面色少华;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或濡缓是为气虚血亏之象。

6.阴虚火旺症状:眩晕,头胀,易怒,心悸,心烦,少寐,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证候分析:脏阴不足,营血黯耗,阴亏则虚阳上越,故见眩晕、头胀、易怒;阴血亏耗,心神失养以及阴虚生热,扰动心神坝沁悸、心烦、少寐;肾阴不足,腰府失养,耳窍不利测腰酸、耳鸣;阴虚火旺,扰动精室,精关不固,则男子遗精;肝肾失养,冲任不调,故女于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均为阴虚有火之象。

4.心神失养治则:益气养心,安神定志。

方药:甘麦大枣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甘草9克太子参30克小麦30克大枣15克煅龙骨30克茯苓12克茯神9克石菖蒲12克柏子仁9克酸枣仁9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9克随症加减:心中烦乱,睡眠欠安甚者,加锻牡蛎、灵磁石各30克、龟版9克,以重镇安神。

5.心脾两亏治则:益气安神,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茯神12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9克炙远志6克当归9克知母9克川芎6克木香6克随症加减:心悸甚者,加麦冬9克、五味子6克,以敛阴生脉;夜寐多梦,容易惊醒者,加郁金、合欢花、柏子仁各9克、夜交藤30克,以安神;饮食减少者,加鸡内金6克、神曲9克,以消食;便溏者,加山药、薏苡仁各15克,以健脾止泻。

6.阴虚火旺治则:滋阴泻火,重镇安神。

方药:滋水清肝饮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生地12克山茱萸9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泽泻12克柴胡6克丹皮9克栀子9克黄连3克酸枣仁9克当归9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眩晕头胀者,加天麻6克、钩藤12克,以平肝潜阳;失眠严重者,加入珍珠母、灵磁石、生铁落各30克,以重镇安神;腰酸遗精甚者,加知母9克、龟版9克、补骨脂12克、五味子6克,以补肾滋阴收敛;月经不调者,加香附12克,女贞子、旱莲草各9克,以调经。

1.珍合灵片 每次4片,每日3次。

2.枣仁安神胶囊 每次2粒,临睡前服。

3.天王补心丹 每次3克,每日3次。

l.莲子肉30克、龙骨15克、龙眼肉30克、山药20克、大枣6枚(去核),加水先煎1小时后放入百合30克,煎熟后饮汤吃百合、龙眼肉、大枣,每日l次,每次1碗。

2.桑椹子30克,珍珠母30克,麦冬15克,水煎服,每印临睡前服1次,每次1小碗。

3.先将淮小麦30克加水煎汤,去药渣后放入小米50克、莲心10克煮成稀粥,调味后食用,每日2次。

针灸疗法:取穴大椎、百会、胃俞、肝俞、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安眠等,每次选用2~4穴,双侧针刺,每日上午或下午进行治疗。

(1)250克瘦猪肉切成片,加50克莲子肉,再加水共炖熟,调味后食用。

(2)白术10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5只,何首乌、灵芝草各15克,大枣7枚,加水煎汤取什,放入50克粳米煮成粥,调味后食用,每日2次,每次1碗。

(3)猪脑1只、猪心1只、天麻30克、当归10克,一起加水用文火炖煮,熟后调味食用。

(4)黑芝麻、胡桃肉各50克,共炒熟研碎后加入15克白糖食用,每日1次,每次1匙。

1.药物治疗外,首要措施的是情志调节。解除思想顾虑,避免各种刺激。注意劳逸结合。在晚上睡觉前,必须保持心情平静,不宜大量饮水,不喝浓茶。

2.适当多吃百合、莲子、桂圆、大枣等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品。日常以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3.患者注意调摄,配合药物治疗可完全治愈;

否则可加重病情,则预后不良。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没有大脑病变的基础上,表现为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而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为突出症状。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和其他型等五型。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尤以青年居多。发病季节以春季为多。本病预后欠佳,尤以单纯型和青春型较差。精神分裂症属中医“癫证”范畴。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认为由于情志不遂,损伤肝脾,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神。此外,其发病又于先天禀赋和体质强弱有密切关系。

病理变化为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致心脾两伤,血不养心,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心悸善怒,悲痛欲哭,疲乏无力等症。或因忧郁伤肝,肝气郁结,伤及脾胃,致脾虚失运,生湿生痰,痰气上逆,结于心胸,迷蒙心窍神明,出现精神痴呆,言语无伦,喜怒无常,秽俗不知。痰多夹瘀,痰瘀合邪,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接,也可导致发病。

1.发病缓慢,发病初期或急性发病时有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失眠等。

2.精神症状 凡具有以下症状中的至少两项,且无意识障碍以及情感高涨或低落,即可确诊:①联想障碍;②妄想;③情感障碍;④幻听;⑤行为障碍;

③意志减退;①被动体验;③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强制性思维。

3.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3个月。

4.应除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及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所引起。

1.痰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或哺哺独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苦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思虑过度,所求不得,肝气被郁,脾气不升,气郁痰结,阻蔽神明,故表现为表情淡漠,神志痴呆等种种精神异常之证候;痰浊中阻,牌失健运,故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

2.痰火扰心症状: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语无伦次,面红目赤,情绪不稳,喜好饮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肝脾不和,气郁痰结,郁而化火,痰热交蒸,上扰心神,而出现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语无伦次等症状;痰火上扰侧面红目赤,痰火内盛,喜好饮食,音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心脾两虚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衰少,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癫病日久,心血内亏,心神失养,故见心悸易惊,神思恍惚,善悲欲哭,魂梦颠倒等症;血少气衰,牌失健运,故饮食衰少,肢体困乏;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均为心脾两亏,气血俱衰之征。

1.痰气郁结治则: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方药:顺气导痰汤加减。

陈皮9克半夏9克胆南星12克茯苓12克制香附9克郁金9克石菖蒲12克木香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瞪目不眨,舌苔白腻,为痰迷心窍,可先用苏合香九芳香开窍,继用上方加厚朴9克、积实9克、远志6克,以化痰行气。

2.痰火扰心治则: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芩12克黄连6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竹茹9克青礞石15克石菖蒲15克天竺黄12克甘草6克大枣7枚随症加减:痰火壅盛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以逐痰泻火;神志昏乱者,用至宝丹,以清心开窍。

3.心脾两虚治则:健脾养心,补血安神。

方药:养心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党参9克黄芪15克朱茯苓9克丹参12克川芎9克当归9克远志6克柏子仁12克五味于6克炒枣仁 12克淮小麦 30克肉桂 3克甘草 6克大枣15克随症加减:心悸不眠者,加生龙骨3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30克,以宁心安神。

1.引导患者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处理客观事务。

2.发现疾病及时就诊,并应坚持就诊,接受有关治疗,减少复发。

3.生活有规律,饮食宜清淡、营养。

4.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等,可促进阴阳调和,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不同症状,或兼而有之。

大多数病人的癫痛(发作)是由脑内外各种疾病所引起,称为继发性癫痫,目前原因不明的称为原发性癫痫。原发性癫痫发病年龄多为5岁前后和青春期。本病的预后取决于病因,一般来说,原发性癫痫如用药及时、规则,预后较好,不影响寿命,否则,易使癫痫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癫痫属中医“痈证”范畴。

癫痛的病因可分为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孕妇失其调养(母体突受惊恐)和胎儿发育不全为先天原因:后天原因为七情失调,脑部外伤,以及六淫外邪侵袭,或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其他病之后可致脏腑受损发为痛证。

病理变化为母体突受惊恐,一则导致气机逆乱,一则导致精伤而肾亏,所谓“恐则精却”,使胎儿发育产生异常,出生后发生辅证,此为先天因素所致。后天因素所致痫证主要由于惊恐和饮食失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突受大惊大恐,造成气机逆乱,“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进而损伤脏腑,如肝肾受损,可使肝肾阴亏,生热生风,脾胃受损则健运失司,痰浊内聚,一遇诱因,风火痰热上窜脑神,蒙蔽心神清窍,而发癫痫。如果情志不舒,疲劳过度,肝气郁结,肝风夹痰上逆,闭塞心窍,壅塞经络,也可发为癫痫。此外,由于脑部外伤之后,神志逆乱,气血瘀阻,络脉不和,也可发为癫痫。癫痫与肾、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病机转化与风、痰、瘀有关,尤以痰邪作祟最为重要。

1.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多数情况下,详细的病史、临床特点、仔细的体检,结合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大发作 也称全身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目前认为大部分属继发性。发作可分为三期:先兆期、强直期、阵挛期。

3.小发作 多无全身阵挛发作,以意识障碍为主。单纯型仅有意识丧失,复合型则伴有简短的强直、阵挛,或自动症,以及自主神经症状。

4.部分性发作 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前者多为大脑皮质局部病灶引起,后者又称精神运动性发作。

5特殊综合征 多发生在婴幼儿或青少年,如婴儿痉挛症,良性儿童中央区一颞叶棘波癫痫,儿童枕部放电灶癫痫等;尚有5%的癫痫患者可为诱发性癫痫。

6.脑电图检查是常规和重要的检查方法。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加上各种诱发方法,对各型癫痫发作的阳性率可达80%~85%。若能在发作时作描记,则更有诊断意义。

1.风痰闭阻症状:在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身体局部抽动等症(亦有无明显先兆者),发则突然跌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也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者。舌苔白腻,脉多弦滑。

证候分析:眩晕,胸闷,乏力,身体局部抽动等症,均为风痰上逆之先兆症状;肝风内动,痰随风动,风痰闭阻,心神被蒙,神不守舍,则痈证发作;肝郁则脾不健运,痰浊内生,风痰上涌而吐涎沫;如痰浊不重,偏于风者,可仅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苔白腻,脉弦滑,均为风夹痰浊之象。

2.痰火内盛症状: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牙关紧闭,或有吼叫,平时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而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肝火偏旺,火动生风,煎熬津液,结而为痰,故咯痰不爽,口于口音;风动痰升,阻塞心窍,神明受扰,则昏仆抽搐吐涎,且牙关紧闭;肝气不舒,则情绪急躁;火扰心神,则失眠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均为肝火痰热偏盛之征。

3.脾虚痰湿症状:平日倦怠乏力,胸闷,眩晕。发作时面色晦滞或眯白,四肢厥冷,神识昏朦,蜷卧拘挛,或抽搐频发,呕吐涎沫,啼声低怯。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

征候分析:脾胃阳虚,湿痰内蕴,因而平日倦怠乏力,胸闷;阳气不足,无以温煦肢体,故发作时面色晦滞,四肢厥冷,啼声低怯;痰湿蒙蔽清窍,故神识昏朦,拘挛,抽搐;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乃脾阳不足,痰湿内盛之象。

4.髓海亏虚症状:癫病发作日久,神思恍惚,面容憔淬晦黯,失眠,健忘,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苔薄腻,脉细弱。

征候分析:由于癫痫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导致心血不足,髓海亏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耗,心肝肾俱虚,故出现神思恍惚,健忘失眠,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症;苔薄腻,脉细弱为心肝肾俱虚之象。

5.瘀阻脉络症状:多有头部跌撞、脑部受伤史,癫痫日久不愈。平时可有头痛,精神抑郁,肢体麻木或头面麻木等。发作时症状较固定,抽搐或全身或局部,发作后常有头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涩或弦紧。

证候分析:头部外伤,血苑于脑,瘀阻脑络,久病人络等均可引起头痛,且痛有定处;脉络瘀阻,则肢体麻木或头面麻木,发作时抽搐也较固定不变,发作后头痛较明显;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等,为血瘀之征。

1.风痰闭阻治则:涤痰熄风,开窍定痈。

竹沥 30克半夏 9克石菖蒲 12克胆星 12克川贝9克天麻12克钩藤12克全蝎粉2克(吞)僵蚕12克炙远志6克龙齿30克朱茯神9克随症加减:神志不清,偏于痰盛者,加天竺黄12克、白附子9克,以豁痰开窍定痫;痰火壅实,加生大黄9克,以清热通便泻火。

2.痰火内盛治则: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龙胆草6克山桅9克木通5克生地12克半夏9克权实9克菖蒲12克南星9克天麻12克钩藤12克广地龙12克全蝎粉2克(吞)随症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以泻火通便;失眠者,加枣仁12克、夜交藤30克,以宁心安神。

3.脾虚痰湿治则:健脾祛湿,化痰定痫。

党参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9克胆南星9克菖蒲12克地龙12克炙远志6克蜈蚣2条甘草6克随症加减:心烦不眠者,加柏子仁12克、枣仁12克,以养心安神;形寒肢冷,偏于阳虚者,可加附子9克、干姜6克,以温阳化湿。

4.髓海亏虚治则:滋养精血,补益肝肾。

党参12克熟地12克淮山药15克杜仲12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当归9克炙甘草6克石菖蒲12克远志6克天麻12克钩藤15克随症加减:偏于肾虚为主者,可加龟版12克、紫河车粉6克(吞),以填精补肾;神志恍惚,恐惧,抑郁,焦虑者,可加淮小麦30克、大枣7枚,甘以缓急,养心润燥。

5.瘀阻经络治则:活血化瘀,通络定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

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地9克赤白芍各12克柴胡9克枳壳9克桔梗6克牛膝12克僵蚕12克地龙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头痛甚者,加天麻12克、葛根30克,以平肝活血;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30克、龙齿30克,以镇惊安神。

1.白金丸 每次3克,每日3次,可长期服用。

2.青黛散 每次3克,每日3次,饭后服。半年不发者,每日2次,一年不发者,每日1 次。

全蝎、蜈蚣、僵蚕、地鳖虫各等份,共研为未,装入空心胶囊,每次5粒,早晚各卫次,功能熄风定痛。

针灸疗法:发作时,可取百会、人中、后溪、涌泉穴,用泻法,强刺激,功能豁痰开窍,平肝熄风。

穴位埋线:双侧丰隆、内关穴皮下埋植羊肠线,3个月埋1次,共埋3次,可化痰清心定痛。

体疗法: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加强体质,减少发病。如太极拳、健身操等。

取嚏法:以棉花或鹅毛或消毒导尿管等,徐徐插入病人鼻腔,令其取嚏复苏。

l.癫痫患者不能骤减或停服抗病药,以免引起癫酰持续状态。

2.克服自卑感及恐惧心理,避免疲劳、紧张诸因素刺激。

3.加强体质锻炼,起居有规律,忌烟酒等刺激食物。

4.严禁开车、游泳、夜间独自外出等活动,如有发作预兆,应立即卧倒,避免跌伤。

出血性中风是指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实质出血。

绝大多数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伴有脑内小动脉病变――变性、坏死而形成微动脉瘤,在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破裂而出血,出血后在脑实质内形成一种急性占位性损害。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偏瘫,语言和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病理体征。按其病理改变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出血性中风的病人约有80%发生在大脑半球,而其余20%发生在脑干和小脑。产生本病的常见诱因有情绪激动、气候变化、腹内压增高(如用力解大便)等。本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很高,存活者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偏枯”、“血瘀证”等范畴。

本病有内因外因之分: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形成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是本病发病的内因;五志过极,饮食不节,劳伤过度,气候骤变等是本病发病之外因。内外两因相合,致气血逆乱,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脑内而发病。

病理变化为年老体衰,气血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愤怒,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及操劳过度等,均可致肝肾阴虚,肝阳暴亢,阳化风动,气血逆乱的病理状态。内风或逆乱的气血上冲脑部,并溢于脉外,脑髓受损,而出现舌强语蹇,肢体偏瘫,或神志昏蒙等。气血升降逆乱是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机制,病机要点为气血痰火随风上涌,络破血溢,闭塞元神。

1.大多数在50岁以上发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

2.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时发病;常有头痛,呕吐,偏瘫等症状。

3.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意识模糊进入昏迷状态。

4.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

5.头颅CT或MRI检查呈出血病灶。

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可有精神症状,主要体征是脑膜刺激征(如深昏迷但不明显),眼底检查可有视神经水肿,视网膜出血。

1.急性期(1)闭证阳闭:肝阳暴张,阳升风动。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双手握固,肢体强痉,半身不遂,大小便闭,面赤身热,喉中痰鸣,躁动不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大。

证候分析: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夹痰火上蒙清窍,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风火痰热内闭经络,故见面赤身热,口噤不开,喉中疾鸣,躁动不安,双手握固,肢体强痉,便闻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大,均为痰热郁闭之象。

阴闭:痰浊阻络,蒙闭清窍。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面白唇黯,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黯,苔白腻,脉沉滑缓。

证候分析:痰温偏盛,风夹痰湿上蒙清窍,内闭经络,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症;痰湿属阴,故静卧不烦;痰湿阻滞阳气,不得温煦,故四肢不温,面白唇黯,香黯;苔白腻,脉沉滑缓等均为痰湿内盛之象。

(2)脱证:元真失守,阳虚气脱。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由闭证转为脱证者。证见昏迷不醒,面色苍白,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多汗不止,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候分析:阳浮于上,阴竭于下,有阴阳离决之势,正气虚脱,心神颓败,由于阴阳气血虚极所致;或继发于闭证者测因风火上腾,痰热灼炼真阴,元气大伤而致脱;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昏迷不醒,目合口开,鼻鼾,手撒,舌痿,大小便失禁等五脏败绝的危症;呼吸低微,多汗不止,四肢厥冷,脉细弱而微等均是阴精欲绝,阳气暴脱之征。

2.恢复期(1)气虚血瘀症状: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神疲乏力,面色黯淡无华。舌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无力。

证候分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离经之血则为瘀血;病后正气大虚,气虚则血行无力而瘀滞,血瘀则经脉不通,脉络痹阻,并瘀阻清窍,故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气虚不能运行,推动无力,血不上荣,故面色黯淡无华;

舌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无力均为气虚血瘀之象。

(2)肝肾亏虚症状:肢体偏枯不用,麻木不仁,口眼歪斜,音暗失语,喉中痰鸣,或神识痴呆,头痛头晕。舌红少苦,脉细弦。

证候分析:肝肾阴亏,精血耗伤,经脉失其濡养,故肢体偏枯,麻木不仁,口眼歪斜;肾精不能上荣咽喉,则音暗失语;湿痰中阻,故见喉中痰鸣,神识痴呆;肝阳上亢则头痛头晕;舌红少苦,脉弦细均为肝肾阴亏之象。

1.急性期(1)闭证阳闭:肝阳暴张,阳化风动。

治则: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方药: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丹,以辛凉开窍;继用羚羊角汤加减清肝熄风,育阴潜阳。

羚羊角粉0.6克(冲服)龟版20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白芍15克薄荷6克蝉衣3克菊花9克夏枯草15克石决明30克生大黄9克(后下)随症加减:抽搐者,加全蝎3克、蜈蚣2条、僵蚕12克,以熄风镇痉;痰多者,加天竺黄12克、胆南星12克,以清化痰热;痰多而昏睡者,加郁金9克、石菖蒲12克,以增强豁痰透窍之力。

阴闭:痰浊阻络,蒙闭清窍。

治则: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方药:急用苏合香丸温开水化开灌服(或鼻饲),以温开透窍;继用涤痰汤加减。

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竹茹9克菖蒲15克胆南星12克枳实9克天麻12克钩藤15克赤芍12克水蛭6克随症加减:面白胶凉,阳虚症状突出者,可加黄芪15克、川芎9克,以益气活血。

(2)脱证:无真失守,阳虚气脱。

治则: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人参10克附子10克(先煎)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随症加减:如汗多不止者,可加黄芪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山茱萸12克,以敛汗固脱。

2.恢复期(1)气虚血瘀治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60克当归12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地龙12克全蝎3克地鳖虫9克川牛膝 12克桑枝 12克随症加减:小便失禁者,加桑嫖蛸12克、益智仁15克、五味子9克,以补肾收涩;下肢瘫软无力者,加桑寄生12克,以补肾壮筋;上肢偏废者,加桂枝9克,以通络;兼见语言不利者,加郁金9克、石菖蒲12克、远志6克,以祛痰利窍;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 30克、肉苁蓉 15克,以润肠通便。

(2)肝肾亏虚治则:滋补肝肾,濡养经脉。

生地20克山茱萸9克巴朝天12克石斛15克肉苁蓉12克五味子9克麦冬12克石菖蒲12克远志6克赤芍12克当归9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肝阳上亢者,加石决明30克、珍珠母30克,以平肝潜阳;筋脉拘挛者,加白芍12克、木瓜15克,以缓急通络;大便秘结者,加柏子仁12克、郁李仁15克,以润肠通便。

1.安宫牛黄丸 每次I丸每日2次。适用于中风之阳闭者,辛凉开窍。

2.苏合香丸 每次1丸每日1次。适用于中风之阴闭者,辛温开窍。

3.大活络丸 每次1丸每日2~3次。用于中风后遗症期。

4.活血通脉胶囊 每次2~4粒每日3次。用于中风后遗症期。

1.天麻9克、半夏12克、石菖蒲6克、桑寄生12克、龙齿30克,水煎服。治卒中,不省人事。

2.党参12克、水蛭10克、丹皮10克,研末,制成胶囊,每粒含生药3克,每次3粒,每日3次。适用于出血性中风恢复期。

3.水蛭10克、石菖蒲10克、大黄6克,研末,制成胶囊,每粒2克,每次3粒,每日3次。适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期。

(1)急性期:闭证取穴:人中、涌泉、百会、大椎、合谷、内关针刺,十宣放血。痰多者加丰隆、天突穴。脱证取穴:神阙、关元、气海,用艾灸。

(2)恢复期:上肢取穴:肩箅、曲池、外关、手三里;下肢取穴:环跳、委中、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语言不利加哑门、金津、玉液穴点刺出血;口眼歪斜加颊车、地仓、下关穴。

药枕疗法:生石膏适量,打碎装入杭芯,令患者枕之,适用于脑出血急性期。

敷贴法:趋风膏:红海蛤棋子大、生川乌去皮60克、炙山甲60克、伸筋草30克,上药共为末,每料15克,捣葱汁调成厚饼状,约半寸,贴患肢脚心或手心,缚定,避风,隔3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中风肢体活动不利。

食疗法:芹菜拌海带:芹菜250克、水发海带100克,切丝,开水烫热后,加麻油、盐等调味。功能清热平肝,软坚化痰。

1.有中风先兆,如经常出现头痛、眩晕、肢麻、肉拆及一时性语言不利等症,切宜注意,必须加强防治。

2.当发生中风时,应保持绝对安静,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防止出现再出血。

3.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戒除烟酒。

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偏瘫和意识障碍。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死,称为脑血栓形成。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栓于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梗死称为脑栓塞。缺血性中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本病如能及时救治,一般患者神经缺损症状在起病半年内可迅速好转,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者,功能恢复不佳。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中经络”、“偏枯”、“偏风”等范畴。

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以内因引发者居多,如情志郁怒,心火暴甚,引动内风而发卒中;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劳累过度,阴血黯耗,虚阳化风扰动。此外与气候变化有关。

病理变化为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牌等脏阴阳失调,内生风、痰、湿、火,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儒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气血逆乱,夹痰夹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之证。

1.中老年患者,病前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2.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多数神志清楚,一般无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或上述症状较轻。

3.病情发展相对缓慢,或呈阶段性进展。

4.出现偏瘫、偏盲、失语、共济失调、颅神经受损等表现。

5.脑脊液检查 压力等均正常。

6.头颅CT、MRI检查等,可显示脑部缺血梗死病灶。

1.风邪入中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有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浮数。

证候分析:正气不足,气血衰弱,故肌肤不仁,手足麻木;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得以乘虚入中经络,痹阻气血,故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正邪相争,故可兼有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苔薄白,脉浮数。

2.风阳上扰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肾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故平时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则少寐多梦;风阳内动,夹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突然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半身不遂;脉弦主肝风;弦细而数,舌质红,系肝肾阴虚而生内热;苔腻,脉滑是兼有疾湿。

3.气虚血瘀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证候分析:气为血帅,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则出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气虚则面眺气短,流涎自汗;心气虚则心悸,脾气虚,水湿不运,泛于肌肤则手足肿胀,运化失司则便溏;舌质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均为气虚血瘀之征象。

4.阴虚风动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绛或黯红,少苦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亏,阴虚阳亢,虚风内动,脉络瘀阻,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肾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虚火上扰心神。故烦躁失眠;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眩晕耳鸣;手足心热,青红线或黯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均为阴虚火旺,虚风内动之象。

1.风邪入中治则:祛风养血,活血通络。

秦艽9克羌活9克防风9克白芷9克当归9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黄芩15克石膏30克生地15克细辛3克随症加减:年老体衰,加黄芪15克,以益气扶正;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去地黄,加半夏9克、白附子9克、全蝎5克,以祛风痰,通经络;无内热者可去生石膏、黄芩;若有风热表证者,可去羌活、防风、当归,加桑叶9克、菊花9克、薄荷6克,以疏风清热。

2.风阳上扰治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淮牛膝20克白芍15克天冬12克玄参12克龙骨30克代赭石15克牡蛎30克龟版9克生麦芽15克川??子9克茵陈9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肝阳上亢甚者,加天麻12克、钩藤15克、菊花9克,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心中烦热者,加山桅9克、黄芩12克,以清热除烦;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粉0.6克(吞)、石决明30克、夏枯草12克,以清熄凤阳;痰热较重者,加胆星9克、川贝9克,以清化痰热;失眠多梦者,加珍珠母30克、龙齿30克、夜交藤30克,以镇静安神。

3.气虚血瘀治则: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茂30克当归9克川书9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地龙12克全蝎5克川牛膝12克随症加减:半身不遂较重者,加桑枝12克、穿山甲9克、水蛭9克,以活血通络,祛瘀生新;言语不利者,加石葛蒲12克、远志6克,以化痰开窍;大便溏薄者,去桃仁,加白术15克、山药15克,以健脾。

4.阴虚风动治则:滋阴熄风。

生地15克麦冬12克白芍12克五味子9克生龟版12克生鳖甲12克阿胶9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6克随症加减:如偏瘫较重,可加牛膝12克、地龙12克、蜈蚣2条、桑枝9克,以通经活络;舌质黯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加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桃仁9克、地鳖虫12克,以活血祛瘀;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12克、郁金IZ克、远志6克,以开音利窍。

1.活血通脉胶囊 每次2~4粒,每日3次。

2.脑血栓片 每次3~4片,每日3次。

3.华伦再造丸 每次8克,每日3次。

4.丹参注射液20毫升加在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

1.黄芪30克、川芎 9克、丹参15克、赤芍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能益气活血。

2.水蛙、郁金、川芎,用量按1.5:2:3的比例,研成细末,每次1.5~2克,每日3次。

针灸疗法:上肢取肩箅、曲池、外关、合谷穴外,可轮换取肩箅、肩贞、臂臑、阳池等穴;下肢取环跳。

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穴外,可轮换取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功能调和经脉,疏通气血,主治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者,可取金津、玉液穴放血,内关、通里、廉泉、三阴交穴针刺,功能祛风豁痰,宣通窍络。

推拿法:适用于中风急性期或恢复期的半身不遂。取风池、肩并、天宗、肩箅、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等穴,以上穴位以患侧为重点。用推、滚、按、捻、搓、拿、擦等手法,以促进气血运行,有利患肢功能恢复。

温熨疗法:生川草乌、生南星、生半夏、麻仁、桃仁、石菖蒲、川牛膝、苍术、白芷、细辛、鸡血藤各等份,研制为末,加入葱头、生姜丝,用白酒调匀装人布袋,蒸热后对患侧肢体及患侧头面部反复温熨,每日2次,每袋药用2周。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

药枕法:夏枯草1000克、菊花1000克、丹皮200克、川芎400克、白芷200克,共碎之,装人枕芯,令患者枕之。适用于本病急性期。

食疗法:天麻鱼头汤:天麻20克(切片)、花鲢鱼头250克,加葱、姜、酒、盐等调料,隔水蒸熟后食用。功能平肝熄风,养血补脑。

1.积极预防治疗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等,可减少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

2.注重生活调摄,避风寒,适寒温;饮食清淡,忌烟酒。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性,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起病急,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本病为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为常见。任何季节均可发病。面瘫轻者,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面瘫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口僻”等,属“中风”范畴。

面神经麻痹的病因主要为“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所致,导致筋脉失养而致本病。

病理变化为患者在劳累和体力下降的情况下,正气相对虚于内,脉络空虚,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导致经络阻滞,气血痹阻经络,筋脉失养,而见口眼歪斜诸症。

1.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男性居多。多有面部受凉、风吹病史。

2.起病急骤,伴面瘫侧耳后、耳内、乳突或面部轻微疼痛,清晨洗漱时发现口角流水,面部活动不灵,口角歪斜;或于进食时发现食物存积于一侧齿颊间隙,并有口水从口角淌下。

3.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能或不全,泪液分泌减少,病侧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病侧做闭目、蹙眉、皱额、鼓气、噘嘴、露齿等动作均不能。

1.风邪入络症状:每于晚间受风寒或受潮湿之后,次日晨起即发现面瘫,口眼歪斜,或有头痛,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正气相对不足,脉络空虚,感受风寒之邪,侵袭头面,筋脉痹阻,故面瘫乃作,口眼歪斜;

风寒之邪外束,故头痛,苔薄白,脉浮。

2.气血两虚症状:口眼歪斜,日久不复,头晕乏力,纳差胃呆,心悸眼花,苔薄,脉细。

证候分析:正气不足,感受风寒之邪之后,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不利,筋脉失养,故口眼歪斜,日久不复;病久不复,致气血两虚,故头晕乏力眼花;血不养心,故心悸阵作;牌不健运,则纳差胃呆;苔薄,脉细为气血不足之征。

3.痰瘀互阻症状:口眼歪斜,头痛,肢体麻木,头晕,神疲乏力,纳呆。舌质黯,苔薄腻,脉细滑或细涩。

证候分析: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人络,夹痰夹瘀痹阻经络,故口眼歪斜而致面瘫;瘀血阻络,清窍不利,故头痛肢麻;气血不足,故头晕,神疲乏力;健运失司坝u纳呆;舌质黯,苔薄腻,脉细滑或细涩为气虚血滞,痰瘀互阻之象。

1.风邪入络治则:祛风活血,和营通络。

白附子9克僵蚕9克全蝎粉1.5克(吞)当归9克防风9克白芷12克白芍12克川芎6克钩藤12克天麻12克随症加减:痰多者,加天竺黄12克、制南星12克,以化痰开窍;口于咽燥者,加黄芩12克、生石膏30克,以清热泻火;有寒象者,加细辛6克、麻黄9克,以温经通络散寒;有瘀象者,加鸡血藤15克、红花9克、路路通9克,以活血通络。

2.气血两虚治则:补益气血,祛风通络。

党参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当归9克赤芍12克川芎6克地龙12克蜈蚣2条全蝎粉1.5克(吞)桂枝9克随症加减:神疲气短者,加黄芪15克,以补益中气;头晕目花者,加枸杞子12克、菊花9克,以补肝而清利头目;心悸失眠者,加枣仁12克、夜交藤30克,以养心安神。

3.痰瘀互阻治则:益气活血,祛疾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

生黄芪15克当归9克川芎6克赤芍9克地龙12克白附子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全蝎粉2克(吞)随症加减:寒象者,酌加桂枝9克、羌活9克,以温经散寒;热象者,加黄芪12克、生石膏30克,以清胆胃经热;痰湿明显者,加陈皮6克、半夏9克,以祛湿化痰;伴面肌痉挛者,适当加大全蝎粉的用量,并加用白芍15克、甘草6克、鸡血藤15克,以解痉缓急通络。

1.大活络丸 每次1丸,每日2~3次。适用于本病有寒象者。

2.牛黄清心丸 每次1丸,每日2~3次。适用于本病有热象者。

1.蜈蚣、全蝎和僵蚕,其用量为1:2:3,焙于研末,每服2克,每日3次。

2.用生蓖麻仁7粒去壳,捣烂,贴敷于患侧牵正穴,即左斜敷右,右斜敷左。

针灸疗法:取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下关、合谷。迎香穴,每次取2~4穴,急性期每日治疗,慢性期隔日治疗。亦可用透穴法治疗,如阳白透鱼腰、迎香透四白、地仓透颊车等。除合谷穴外,均取患侧穴。局部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时,应注意刺激强度,以局部不出现发僵发紧感为宜,以免影响面瘫的恢复,导致面肌痉挛的出现。

按摩法:本法对于改善局部的木僵感,促进面瘫恢复有一定帮助,而且不易导致面肌痉挛。以点揉手法为主,穴位选用可参照体针治疗。

理疗法:急性期可以在耳后茎乳突孔附近进行热敷,红外照射,或短波照射,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减轻或缓解局部疼痛症状。

功能锻炼:早期的面部表情肌功能锻炼对于缩短疗程有重要意义。尽早进行皱眉、抬额、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的训练,每日进行数次,每次进行数分钟。

握药疗法:取桂枝9克、麻黄6克、防已6克、荆芥6克、川芎15克、防风15克、附子4克,共为细末,葱白捣泥调和,握于手心,令微汗出,每日1次。

1.发病期间应避免局部遭受风寒之邪侵袭,可用口罩保护患部,使之温暖。

2.急性期应立即采取措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水肿的消退和吸收,以免面神经进一步受损。

3.局部经常按摩,尽早进行患侧面部肌肉运动,以利尽早恢复。

震颤麻痹又称为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症状特征有进行性运动徐缓、肌肉强直及震颤等。主要病变在于脑内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多巴胺合成减少。引起震颤的病因有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脑炎、一氧化碳、二硫化碳、锰、汞、氰化物以及某些药物中毒等。

本病大多于50岁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震颤麻痹属中医的“震颤”、“振掉”、“肝风”等范畴。

本病多国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所致。一般说来,中老年人肾阴自亏,水不涵木,肝阳易亢,肌肉筋脉失于儒养,遂致肌肉强直不用,筋脉拘急强直;阳亢者易化肝风,则导致肢体末端震颤不已;或中年之后,气血不足,气血精微不得敷布全身,营养肌肉筋脉,则有震颤,肌肉强直。

1.起病缓慢,逐渐进展,以进行性运动徐缓、肌肉强直、震颤及姿势反射丧失为主症。

2.运动减少,初见于手指,病情发展,延及同侧下肢,对侧上下肢,可有“搓丸样动作”、“面具脸”、“写字过小症”、“慌张步态”以及说话缓慢、语音单调,严重病人可发生吞咽困难。

3.可出现头前倾、背怄曲,四肢轻度屈曲和内收等特殊姿态。

1.阴虚风动症状:眩晕耳鸣,头摇,两上肢抖动不已,不能持物,肌肉拆动,烦躁易怒,夜寐不安,肢体筋脉拘急,表情极滞,不露笑容,面色少华。舌红,苔薄,脉弦数或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则见眩晕耳鸣;阴虚阳亢,阳亢化风,故头摇、两上肢抖动不已、不能持物、肌肉拆动;阴虚阳亢,化火扰动心神,则有烦躁易怒、夜寐不安;肝肾不足,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则肢体筋脉拘急、表情板滞、不露笑容,面色少华。舌红、苔薄、脉弦数或细数是为肝肾不足之象。

2.血虚风动症状:乏力神疲,腰膝酸软,自汗短气,头晕目眩,四肢抖颤搐搦,头摇不已,或肢体僵硬,步履蹒跚,行步不能自控,容易跌倒。舌胖边有齿印,质淡红、脉虚细。

证候分析:元气亏虚,故乏力神疲、腰膝酸软;

肺卫气虚,则自汗短气;血虚,故头晕目眩汽血两亏,虚风内动,故四肢抖颤搐搦、头摇不已;气血两亏,肌肉筋脉失于儒养,则肢体僵硬、步履蹒跚、行步不能自控廖易跌倒;舌胖边有齿印质淡红、脉虚细是为气血亏虚之象。

1.全天麻胶囊 每次4粒,每日3次。

2.蝎蜈片 每次4片,每日3次。

3.八珍九 每次10粒,每日3次。

1.天麻60克、全蝎15克、蜈蚣15克,研为细末,每次4.5克,每日2次,清茶调服。

2.黄芪6克、人参3克、枸杞子3克、菊花3克,泡茶常饮。

头针:取穴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等,一侧病变时取对侧,双侧有病时取双侧,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体针法:取穴肝俞、肾俞、大椎、列缺、阳陵泉。

风池、百会、合谷、太冲等,平计,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1)甲鱼1只、枸杞子15克、天麻6克、陈皮6克,加水炖烂,分顿食,每月2次。

(2)人参3克、黄芪9克、枸杞子9克、天麻6克,纱布包后,加水烧开,小火焖20分钟,去纱布包,在药汁中加人适量粳米,共煮成粥,分顿食,每日2次。

(3)母鸡1只,将人参3克、黄芪9克、当归6克、山药15克放火鸡腹内,缝好,加水、葱、姜以及调料等,小火炖烂,打开鸡腹,去药,吃鸡喝汤,常服。

1.尽可能多地进行体力活动、继续工作、培养业余爱好。可请体疗师训练病人能更好地从事行走、进食等日常活动。重病人外出应有人陪同,以免行动不便,发生意外。

2.饮食要注意营养丰富,软而易于消化;有吞咽困难者可给予半流质或流质,如牛奶、鸡汤等。

3.药物治疗可在一定时间内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本病的自然进展;如出现吞咽困难、痴呆等严重病情,则预后不佳。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原发于肌肉的遗传性疾病多因肌肉长期缺血或长期不能随意收缩造成的肌纤维萎缩退化所致。本病可分五型:假肥大型、面一肩一肱型、肢带型、眼肌型、远端型。主要症状特征有受累骨骼肌肉萎缩或肌力减退,初见于肢体近端(肩胛带、骨盆带)呈对称性进行性肌萎缩,甚则日久导致全身肌肉萎缩、肢体萎废不用。常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各种中枢性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疾患等。另外,如肌肉损伤、骨质增生压迫神经、因骨折造成肢体的长期制动、长期自卫性肌痉挛以及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属中医的“痿证”、“痿痹”等范畴。

中医认为,痿证的发生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多因情志内伤、外感湿热、劳倦色欲等引起的内脏虚损、精气大耗、肌肉筋脉失养所致。可因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也可因湿热浸渍经脉,使营卫运行受阻,郁遏生热,久则气血运行不利,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弛纵不收;也可因脾胃虚弱,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儒养五脏,运行血气,以致筋骨失养,关节不利,肌肉瘦削;还可因肝肾虚损,肌肉筋脉失其营养,筋痿肉枯而产生展证。

1.起病隐匿,因为受累骨胳肌肉萎缩、无力,所以有奔跑无力、行步蹒跚、易于摔跤,翼状肩肿或呈鸭行步态,重者不得下地行走,肢体挛缩和骨骼畸形等特征;可有肌肉假性肥大,并仰卧起身的特征:靠翻身俯卧,以手撑地使小腿直立,再以两手支扶膝部及大腿,渐将身体上部抬起使躯干伸直。

2.肌肉广泛明显萎缩的患者,尿肌酸排泄增加,肌肝排泄减少;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为正常的10~100倍,至后期因不活动和肌肉体积丧失而活性降低。

3.肌电图、肌肉活检可为诊断提供佐证。

1.肺热叶焦症状:起病突然,先发热,热后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口渴心烦,咽干不利,皮肤干燥,咳呛少痰,渡黄便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热邪犯肺,肺脏气阴受伤,津液不足以敷布全身,不能濡养肌肉,则见发热、热后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肺津不能上润肺系,故咽干不利、咳呛少痰;热邪伤津,故口渴;热扰心神,故心烦;阴津亏损,皮肤失养,则皮肤干燥;热迫膀胱,则溲黄;热结肠道,则便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均为气阴津伤,虚热内盛之象。

2.湿热浸渍症状:四肢痿软、因重、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可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浸渍肌肤、经脉气血阻滞,则四肢痿软、因重、微肿;湿热不攘,气血运行不畅,则见麻木;湿热阻滞,气机不畅,可见发热、胸脘痞闷;湿热下注,则小便热赤涩痛;苔黄腻,脉濡数是为湿热蕴蒸之象。

3.脾胃虚弱症状:肢体肌肉痿软无力,逐渐加重,神疲乏力,动则气急,纳食减少,食后脘腹作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或面浮。舌淡苔薄白腻,脉濡细。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精微不运,气血生化乏源则肌肉筋脉失荣,面色不华,肢体肌肉痿软无力、逐渐加重;气虚坝贿神疲乏力、动则气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纳食减少、食后脘腹作胀;脾虚清阳不升测大便溏薄;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侧面浮、苔腻;

舌淡、苔薄白腻、脉濡细乃是脾胃虚弱、精微不运之象。

4.肝肾虚损症状: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废,腿胫肌肉渐脱,腰脊酸软,咽干,齿摇,目眩,脱发,耳鸣,遗尿,男子遗精早泄,妇女月经不调,小儿发育迟缓。舌红少苦,脉虚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虚损,精血不能濡养筋骨肌肉,渐成痿证,故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废;久则筋展肉枯,故腿胫大肉消脱;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齿为骨之余,精髓不足,故腰脊酸软、齿摇、耳鸣;肝藏血,开窍于目,发为血之余,肝血亏虚,不能上承,故见咽干、目眩、脱发;肾藏精,司二便,肾虚不能藏精,故见遗精、早泄、遗尿、小儿发育迟缓;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故见月经不调;舌红少苦、脉虚细数均为肝肾阴亏内热之象。

1.肺热叶焦治则:清热润肺,养阴生津。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12克石膏30克麦冬9克杏仁9克麻仁9克阿胶9克批把叶12克桑白皮9克党参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口渴者,加花粉12克、玉竹9克、百合9克、芦根30克,以养阴生津;心烦者,加谈豆豉9克,以清心除烦;咽于不利者,可加金银花、连翘各9克,以清热利咽;咳呛少痰者,加川贝粉3克(吞),以化痰;溲黄者,加滑石30克,以清热利湿;便燥者,加生大黄9克,以清热通便。

2.湿热浸渍治则:清热利湿,通利气血。

方药:加味二妙散化裁。

黄柏9克苍术9克萆粟9克防己12克木通6克薏苡仁15克牛膝9克当归9克生地9克熟地9克赤芍9克丹参15克桃仁9克红花3克枳壳12克随症加减:胸脘痞闷、肢重且肿者,可加厚朴9克、茯苓12克、泽泻15克,以化湿利水;发热者,加清水豆卷12克、金银花、连翘各9克,以清热;小便热赤涩痛者,加锐蓄、瞿麦各9克,以清热利湿。

3.脾胃虚弱治则:健运脾胃溢气升清。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扁豆12克薏苡仁15克陈皮9克砂仁3克当归9克柴胡9克升麻6克炙甘草6克随症加减:纳食减少者,加神曲9克、麦芽12克,以消食;食后脘腹作胀者,加枳壳12克,以理气;

面浮者,加泽泻15克,以利水。

4.肝肾虚损治则: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河车大造丸合虎潜丸加减。

党参12克紫河车12克杜仲9克牛膝9克麦冬9克黄柏9克知母9克熟地9克龟版9克锁阳9克当归9克白芍9克甘草6克。

随症加减:热甚者,宜去锁阳9克,加枸杞子、菊花各9克,以清肝热;面色萎黄不华、乏力甚者,加黄芪30克、鸡血藤12克,以补气养血。

1.补中益气丸 每次3克,每日3次。

2.左归九 每次3克,每日2次。

3.右归丸 每次3克,每日2次。

1.冬瓜皮50克、西瓜皮50克,水煎,饮汤,常服。

2.蚕豆衣30克、玉米须30克,水煎服,每日2次,常服。

3.60克大米煮粥,然后将30克山药加少量水捣烂成糊状物,加入到大米粥中拌匀,再放入15克白扁豆,共煮至豆熟服用,每日2次,每次1碗。

针灸疗法:灸曲池、合谷、尺泽、太渊、列缺、手三里、环跳、风市、阳陵泉、阴市、足三里、绝骨、昆仑、丘墟、解溪、三阴交。上穴每次取3~5穴,交替使用。

(1)30克黄芪煎取药汁,50克牛肉切成小块,用黄芪汁和适量清水煮,将熟时放入100克大米煮粥,每日服2次。

(2)母鸡1只,枸杞子30克、菟丝子30克放入鸡肚内,炖熟后食鸡饮汤。

(3)蹄胖1只、蹄筋、50克。将杜仲30克、牛膝30克水煎,然后用药什炖蹄胖和蹄筋,放入盐、味精适量,食肉喝汤。

(4)芝麻25克、胡桃肉25克共研碎,与100克猪骨髓粉一起炒熟,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

适当体育疗法、按摩和跟腱延长等康复和整形手术仍是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1.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要加强被动运动及按摩。卧床不起者要防止褥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2.患者应以高蛋白饮食为主。疾病初起属实证者,当以凉性食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少食油腻之品;日久以虚为主者,应适当多食鱼类、蛋类、鸡肉、瘦猪肉、牛肉、羊肉等“血肉有情之品”,但也不可太过,以免损伤脾胃;慎用滋补,所谓“虚不受补”,可食用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的食物,如山楂、薏苡仁、鸡肫、陈皮等,直至脾胃调和后再适当进补为宜。

3.应对家族史作分析和血清CPK测定以及基因分析,及早发现携带者,做好婚姻、遗传和优生的宣传教育。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乙酰胆碱受体(AChR)致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而影响肌肉收缩所致的慢性疾病。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三型:眼型、延髓型、全身型;部分患者可呈混合型。主要症状特征有受累横纹肌极易疲劳,经休息或治疗后部分可以暂时恢复和改善,不同型的症状特点不一,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危及生命。重症肌无力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发病率为(0.5~5)/10万人口。20~35岁患病最多。男女均可患病,女性多于男性。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的“痿证”、“虚劳”等范畴。

本病的发生与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生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水谷精微生化乏源,则肌肉失于充养;日久元气大亏,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肾精得不到后天的补充,则髓枯骨痿。

1.以受累骨胳肌群的易疲劳,病情波动为特征。90%的病者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多数病人在首发症状出现后l~2年内逐步累及延髓肌、面肌、颈肌和四肢肌肉。眼型患者可有眼睑下垂、伴斜视、复视;延髓型患者可有声音低弱带鼻音、进食呛咳、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自鼻孔流出,咀嚼肌及面部表情肌无力;全身型患者全身所有横纹肌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可有四肢肌无力、易跌、上楼困难,严重者因呼吸肌无力,出现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2.部分病者可伴T3I4异常。63%~95%的患者血清中抗AChR抗体增高,单纯眼肌型病者的阳性率约为30%。

3.胸腺CT、MRI和纵隔充气造影,可见90%以上病者伴有胸腺异常。

4.可疑病人可作疲劳试验、药物试验以帮助确诊。

5.若仍不能确诊者可作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衰减在10%以上)。

1.脾胃虚弱症状:眼睑下垂,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遇劳则甚,休息后可缓解,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饮食减少,进食呛咳,甚者吞咽困难,大便溏薄,面浮无华。

征候分析: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则眼睑下垂,面浮无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遇劳则甚、休息后可缓解;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乏力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脾虚升降失常,则饮食减少、进食呛咳、甚者吞咽困难;苔薄白,脉细弱是为脾胃虚弱之象。

2.肝肾阴虚症状:眼睑下垂,下肢软弱无力,不能久立,甚则行动不利,腰脊酸软,耳鸣目糊,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潮热盗汗。舌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筋脉精髓失于充养,则见眼睑下垂、下肢软弱无力、不能久立、甚则行动不利;

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脊酸软;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肝肾不足,故目糊耳鸣;肾藏精,肝藏血,肝肾亏损,精血不足,可有男子遗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阴虚内热,可见潮热盗汗;舌红、少苦、脉细数是为肝肾阴虚之象。

1.脾胃虚弱治则:补气升提,健运脾胃。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克党参12克升麻9克柴胡9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当归9克陈皮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乏力倦怠甚者,加黄精9克,以加强补气之功;饮食减少者,加鸡内金6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以开胃;大便溏薄者,加芡实9克,以收敛止泻。

2.肝肾阴虚治则: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牛膝9克杜仲9克桑寄生12克锁阳9克当归9克白芍9克知母9克黄柏9克生地9克熟地9克龟版15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耳鸣者,加石菖蒲12克、灵磁石30克,以开耳窍;目糊者,加枸杞子、菊花各9克,以养阴清肝明目;女子月经不调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以补肾调经;男子造精阳痿者,加鹿角片、补骨脂、巴戟天各9克,以温补肾阳。

1.补中益气丸 每次3克,每日3次。

2.左归九 每次3克,每日2次。

3.右归丸 每次3克,每日3次。

1.黄芪9克、人参3克、升麻6克、枸杞子3克,泡茶喝,常服。

2.生栗子200克、山药500克,水适量,共煮酥,下饴糖少许,常服。

针灸疗法:眼睑下垂,咀嚼肌及面部表情肌无力可选穴睛明、颊车、地仓、阳白、臀风、风他、太阳、合谷等穴;上肢无力选穴曲池、缺盆、外关;下肢软弱无力选穴足三里、环跳、三阴交、阴陵泉、伏兔、殷门;

腰酸膝软选穴委中、气海、关元、肾俞。隔日治疗1次,每次20~30分钟。

(1)200克粳米、人参粉(或片)10克,加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改文火煮至稠,加入适量冰糖,搅匀即成。

(2)乌骨雌、雄鸡各工只,膛内塞入人参9克、生黄芪60克、生姜6克,以线缝合,加酒、水各半,入砂锅急火烧沸,撇去沫,文火炯炖,至骨酥肉烂,熬成浓汤,稍加调味,分日分顿,饮汤吃鸡,常服。

(3)羊羔肉500克,去筋膜洗净,加酒浸一宿,切成肉糜,加入人参粉30克、山药500克,稍入调味佐料,包成馄饨,每日服5~10只,常服。

(4)白羊腰子2具,或猪腰子1对,先将腰子煮成浓汁,滤去粗渣,加酒少许,然后下粳米500克,煮粥稠黏,每日3次,分日服尽。

1 .本病起病缓慢,病程很长,有缓解和复发或时轻时重的趋势。因劳累、情绪、感染、外伤、分娩、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本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急骤波动和精神创伤,增强体质,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及时治疗各种感染。

2.饮食要特别注重“补”。可选用大补气血的鸡、牛肉、羊羔肉、狗肉、鳝鱼、蟋、虾等。因患者脾胃功能特别薄弱,所以在进补的同时,应进食易消化的食物。提倡少食多餐。在焖炖补品的时候,须以烂熟为度,或加消食的中药,以使胃气生生不绝。

3.重症肌无力眼型和延髓型,经积极治疗,预后尚佳。若累及呼吸肌,而出现呼吸困难等危急状态(肌无力危象),则预后不良

  许多医生在晋升职位时,都有发表医学论文的规定,而且要求要发表的医学期刊也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要发到核心期刊,这时有的医生就有一些疑问,哪些才是核心期刊呢?为了方便这一类医生朋友,我特地上知网,将2022年核心期刊目录医学类都整理下来,方便大家查阅。

  1.医药卫生综合,共36个

  2.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共9个

  3.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共2个

  4.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共16个

  5.中医学,共8个

  6.中药学,共11个

  7.中西医结合,共2个

  8.基础医学,共20个

  9.临床医学,共18个

  10.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共6个

  11.心血管系统疾病,共7个

  12.呼吸系统疾病,共2个

  13.消化系统疾病,共4个

  14.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共7个

  15.外科学,共25个

  16.泌尿科学,共4个

  17.妇产科学,共6个

  18.儿科学,共6个

  19.神经病学,共7个

  20.精神病学,共2个

  21.肿瘤学,共10个

  22.眼科与耳鼻咽喉科,共9个

  23.口腔科学,共5个

  24.皮肤病与性病,共3个

  25.特种医学,共10个

  26.急救医学,共3个

  27.药学,共17个

  28.生物医学工程,共4个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2022年核心期刊目录医学类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线上咨询360期刊网的编辑老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认为精神病是什么引起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