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椎动脉严重狭窄需要做支架手术吗?

75岁的刘奶奶,近10年来经常间断发作头晕,整个人感觉昏昏沉沉,有时候走路像是踩在棉花上,每次持续数日后缓解,有的时候还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症状。

近一月,刘奶奶频繁发作头晕,而且每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有时一天都躺在床上,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家人将刘奶奶送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

神经内科陈晖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了刘奶奶的病史,通过详尽的检查,发现刘奶奶的血压、血脂控制较差,而且脑血管多发硬化狭窄,考虑刘奶奶的症状与大脑动脉后循环缺血导致,建议刘奶奶做一项有创的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的检查—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全面评估脑血管情况

神经外科胡佳主治医师为刘奶奶实施了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提示:刘奶奶的左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接近闭塞,全靠优势的右侧椎动脉代偿性为整个后循环血管供血,然而右侧椎动脉的起始部也出现重度狭窄,这就是导致刘奶奶的头晕的“罪魁祸首”

神经外科主任喻坚柏教授结合患者年龄、发病特点、病灶情况果断制定手术方案: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手术中,张占伟副主任医师通过右下肢大腿根部穿刺右侧股动脉,将一根“头发丝”样的导丝和导管通过腹部血管到脑部血管的狭窄区域,利用特制的球囊导管在导丝的指导下对狭窄区域进行扩张,然后在导丝的指引下精准释放一枚支架改善狭窄。

手术用时大约一个半小时,术后血管狭窄明显改善,刘奶奶的头晕症状消失,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了,3天后顺利出院。

门诊随访3月,刘奶奶也没有再出现头晕的症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张占伟副主任医师介绍:椎动脉起始部由于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原因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由于椎-基底动脉供应脑干等生命中枢,一旦发生后循环脑梗塞,猝死风险极大。

椎动脉起始处狭窄的症状

椎动脉狭窄引起的后循环缺血临床症状包括头晕、眩晕、肢体/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复视、双眼视物不清、偏盲、短暂意识丧失、行走不稳或跌倒、恶心和呕吐等。头晕的患者不能忽略这个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

椎动脉起始处狭窄有哪些危险因素

椎动脉起始处狭窄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颈部表现,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肥胖、高龄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

椎动脉起始处狭窄的影像检查手段

椎动脉彩超检查能够做出初步判断,但其受检查技师操作经验及主观判断影响大。

为了进一步指导手术治疗,还需要明确颈动脉狭窄部位、长度以及程度、斑块成分等详细信息。

颈动脉血管造影(DSA)能准确检查出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是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近年来,应用无创的CT血管增强(CTA)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同样可以得到全面的动脉狭窄信息,通过三维建模从不同的角度显示血管结构,良好地识别不稳定斑块。

椎动脉起始处狭窄的治疗

预防椎动脉起始处狭窄需遵循中医“治未病”的指导思想: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要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饮食;

吸烟的人要戒烟;保证睡眠质量;加强运动,定期体检。

如果椎动脉起始处已经出现狭窄,就需要借助药物治疗。

今年75岁的王奶奶1月前突然出现头昏头晕不适,而后又反复发作,近日由家人带至我院就诊,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头颈CTA初步筛查提示双侧椎动脉开口狭窄 ,其中右侧椎动脉开口及起始段狭窄较重,右侧椎体动脉V4段闭塞可能。

神经内科主任杨同慧及主治医师陈广生详细询问病史,同时结合影像学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后认为,患者反复头昏头晕,行走不稳与该处狭窄有关,但血管是否真正重度狭窄,仍需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金标准),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进一步评估,同时准备椎动脉支架植入治疗。

(头颈CTA检查图像)

造影检查过程中,医生团队从多个角度对患者双侧椎动脉开口进行造影评估,造影诊断患者双侧椎动脉狭窄,其中左侧椎动脉轻度狭窄,暂可不行支架植入治疗,但患者右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有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指征。

(支架植入前造影检查)

杨主任介绍,该处系颅外段狭窄,在造影检查的同时即可行支架植入治疗。术中先球囊扩张导管行预扩张,交换引入球扩支架系统,透视监控下将支架释放于右椎动脉开口部。

(透视下球囊扩张导管行预扩张)

支架植入后复查造影,王奶奶右侧椎动脉开口部狭窄明显减轻,支架内血流通畅,管壁尚光整。

(支架植入术后造影检查图像)

术后患者椎动脉狭窄得到明显改善,长期困扰患者的反复头晕症状也得到大大缓解,效果可谓立竿见影,目前王奶奶身体恢复良好已痊愈出院。

上文中我们讲到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下面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吧!脑血管造影分为常规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具有简便快捷、血管影像清晰、可选择性拍片、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常规脑血管造影已被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所取代。

DSA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被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同时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查的过程中仅需局部麻醉,患者呈清醒状态,有不适可随时与医生沟通交流,穿刺点小,出血少及感染几率小,术后暂卧床24小时即可下床正常行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杨主任表示,导致中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些人群往往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和伴有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其他易导致心脑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

具体原理就像不干净的水容易使水管产生水垢一样,血液中脂质物质在血管壁上堆积形成斑块,斑块逐渐增大使管腔逐渐狭窄;如果斑块不稳定发生破溃,或斑块破溃后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则破溃的斑块和脱落的血栓堵塞细小的血管,就可导致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导致供血不足是诱发脑血管病的原因之一,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眩晕、无力、视力障碍、吞咽困难等后循环缺血表现。

传统疗法主要是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和全身抗凝,但是疗效并不理想。血管搭桥术对手术技术要求高,且对患者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支架介入手术由于创伤小,应用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广为应用,成为治疗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重要手段。

南京市高淳中医院神经内科咨询电话:025-。

 近日,平顶山刚退休的蔡先生因反复发作性头晕,到我院介入科找到余海彬主任就诊。入院后完善头颈部CTA检查,结果提示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伴先天性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余海彬主任与冯广森主任详细讨论后,考虑头晕与椎动脉重度狭窄有相关,同时预防椎动脉狭窄急性闭塞导致后循环急性脑梗死,右侧椎动脉有行支架植入治疗的指征,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行右侧椎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治疗,手术在全麻下顺利完成,书写了我院介入科新技术应用的又一里程碑。

图一 造影左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 

图二 3D成像提示狭窄段

图四 球囊扩张后造影,狭窄减轻


图六 药物涂层支架扩张释放

图七 术后造影椎动脉狭窄完全解除

       手术过程顺利,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后,造影显示患者右侧椎动脉狭窄完全解除,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感觉良好,头晕头痛症状消除,恢复理想,病人及家属一再对介入科余海彬主任治疗团队表示感谢。

      据了解,常用的椎动脉支架为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文献报道非药物涂层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5%-35%,增加了脑梗死复发的风险,不少患者需要再次进行介入手术治疗,严重影响了椎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有效性。

 我院引入全球首款具有椎动脉狭窄使用适应症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支架,此款支架具有术后再狭窄率低的优点,早期临床研究发现其较传统金属裸支架可降低66%的再狭窄率,再狭窄率为11%-15.4%,可降低患者因支架内血管再狭窄而进行二次手术的概率和经济负担,有望引领神经介入治疗的新方向,开启脑血管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的新时代。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国内最早开展介入工作的医院之一,介入治疗水平在省内具有领先地位。介入科现有病区1个,DSA手术室3个,杂交手术室1个。介入团队现有医技护30余人,其中医师1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护理人员19人;专业技师5人。医院配备有国内一流的西门子、东芝、飞利浦等DSA设备,可以满足各类介入手术需要。介入科目前作为并立于内科、外科的第三大诊疗手段,其优势明显,数毫米的创伤就可以完成脑血管、心脏大血管、各种血管疾病及肿瘤等“大”疾病的治疗。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住院周期短,最重要的是可以保留本身原有的器官组织,还您原装生活。

(供稿/介入科 黄伟华 余海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椎动脉狭窄支架手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