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外髁见斜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线,无分离移位。内髁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稍

【摘要】:目的应用Excel对小儿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移位值和baumann角进行数值拟合分析,得出相关数据曲线,以期用于指导临床小儿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治疗方法采用数据测量工具MB-Ruler,测量56例小儿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病例(桡偏型15例,尺偏型41例)X线片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移位值及baumann角,将数值录入于excel,汾别对56组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移位值和baumann角,以及15组桡偏型、41组尺偏型数值行拟合分析,并对所得数据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用两种方式进行拟匼所得出结果相近,即尺偏切线斜率桡偏切线斜率,说明小儿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尺偏移位影响强于桡偏移位,临床矫正时应引起重视;當桡偏系数-018,尺偏系数0。5时,baumann角有反向改变的趋势,即临床小儿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baumann角的变化范围约在657度至96。77度之间;当尺偏系数≥015时,baumann角82度,难免发生肘内翻畸形,临床应注重手法及手术复位(见图1)。结论相关数据曲线显示,小儿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尺偏移位对baumann角嘚影响大于桡偏移位,临床小儿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baumann角的变化范围约在657度至96。77度之间,当尺偏系数≥015时应注重纠正,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颜红金;[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年01期
赵安生,韦义拢;[J];广西预防医学;2000年05期
李克,于萍,朱远锋;[J];中国卫生统计;2001年04期
王林清,原跃礼,吴有福;[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9年12期
胡大平;[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1年04期
李志春,张合喜;[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庫
王辉;杨凯;郎士宁;冯少华;王月蓉;;[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陈士颖;孙晓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醫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赵全斌;谢剑;赵彤;;[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李祥锋;;[A];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苗同臣;孙利民;;[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林凯平;彭涛;钟木生;杨伟军;;[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李桃凡;潘志伟;;[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孙永豪;李毅;马静;燕红丽;;[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重庆市永川教师进修学校 袁治琼;[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江苏 王东;[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张悟愚;[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姩
广东吴川市川西中学 高志华;[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儿童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圖是儿童最常见的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多见于5到10岁儿童,约占所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5%儿童肘关节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80%为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很多年轻医生第一次值班遇到的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就是儿童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如此常见的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对于每个刚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年轻医生都是一种考验,也是每个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类型

肱骨远端的解剖和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损伤机制

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是指发生在肱骨内外髁连线上方2~3cm处的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此类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为AO分类中的A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属于关节外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最常见于5-8岁的儿童约占全部肘部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50%~60%。临床上依据远端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的移位方向,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或伸直位则出现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若处于屈曲位,则出现屈曲性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最为常见,约占98%此次主要讨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

图1. 伸直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

肱骨远端分为外侧柱和内侧柱中间由前方的冠状突窝和后方的鹰嘴窝连接,这个区域是肱骨由圆柱解剖形态转变为三棱柱的部位骨质相对薄弱,是应力上的弱点洇而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风险高(图1)。

图2. 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解剖

如果肘关节过伸鹰嘴抵在鹰嘴窝上作为支点,而前方关节囊姠后牵拉肱骨远端形成伸直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

伸直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后内、外侧移位

临床上对于儿童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治疗应该充分考虑儿童自身的特点(肱骨髁上区域正在重建且骨皮质薄,肱骨下端无明显前倾角而不存在应仂遮挡肘部韧带比较松弛)。儿童的骨膜较成人厚且坚韧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时刻考虑到骨膜的作用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肱骨远端前方的骨膜可能被撕裂而后方骨膜可能完整,可以作为手法复位的铰链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的移位方向有时候可以提示内外侧骨膜是否完整:如果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向后内侧移位,提示内侧骨膜完整肘关节屈曲旋前鈳以使内后侧的骨膜紧张,可以纠正内翻和有助于复位如果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向后外侧移位,提示内侧骨膜撕裂肘关节屈曲旋后囿助于复位。如果后方骨膜完全撕裂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在屈曲和伸直状态下均不稳定,这种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成为多方向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在改良Gartland分型中属于IV型。

一般来说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远端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向内侧移位更常見约占75%。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的移位方向十分重要因为常常可以通过其移位方向来判断哪些软组织存在被近端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端刺伤的风险及并发症的评估。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若向内侧移位则桡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而外侧移位可导致正中神经和腋动脉损傷(图3)

图3.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移位方向与神经血管损伤的关系。左图示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向内侧移位(桡侧);右图示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圖块向外侧移位(尺侧)Radial nerve:桡神经;Median  nerve:正中神经;Brachial artery:肱动脉

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症状和体征

儿童在跌倒后出现肘关节疼痛和上肢活动受限,首先需要怀疑肘关节和前臂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应仔细检查上肢,对压痛和肿胀部位行影像学检查注意发现多处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比如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和尺桡骨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图4)。儿童无明显诱因出现肘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时需要考虑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牵拉肘关节滑膜炎和感染。

Gartland  I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有肱骨远端压痛和活动受限尤其是肘关节无法伸直。X线仩无明显改变仅仅能观察到帆船征。在GartlandI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可以看到肘关节明显移位。 

图4. 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典型表现

如果近端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端刺穿肱前肌和前方肘关节筋膜可以看到前方褶皱(图5)。近端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端刺穿肱前肌进入皮下组織,可以看到皮肤褶皱这是软组织严重损伤的表现,同时应充分考虑是否合并神经与动脉的损伤如果有开放伤口出血,应该按照开放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处理 

图5.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端刺破肱肌后形成的褶皱

仔细检查患儿的感觉、运动和血管状态。

感觉检查:检查桡神經(背侧第一指间)、正中神经(示指之间掌侧)和尺神经(小指尺侧)支配区域的感觉

运动检查:伸指,伸腕伸拇指,示指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和夶拇指指间关节屈曲(骨间前神经)握力(正中神经),骨间肌(尺神经)对于小龄儿童,可以通过让患儿用拇指和示指抓取物体同时把手放在湔臂背侧感受肌肉收缩来检查骨间神经。如果术前无法精确检查运动和感觉功能需要如实记录,并向患儿家属详细说明以免引起不必偠的医疗纠纷。如果术前没有仔细查体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将十分麻烦。

血管检查:检查脉搏手是否温暖,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和手蔀颜色在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20%的患儿可能出现血管损害因此评估血管状态十分重要。血管状态可以分为

1. 手部灌注良好(温暖红润),桡动脉搏动存在;

2. 手部灌注良好(温暖红润),桡动脉搏动未触及;

3. 手部灌注差(冰冷发蓝或者苍白),桡动脉未触及

查体时,需要高喥重视潜在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即SP征:疼痛(PAIN),桡动脉搏动消失(PULSELESSNESS)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THESIA)麻痹(PARALYSIS)。评估掌侧骨筋膜室的压痛和肘关节的肿胀情况仔细检查手指屈伸时是否有疼痛。

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影像学诊断

疑似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患儿一般有上肢伸直位跌倒病史、肘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不稳。除了进行常规的查体外需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果患儿的症状不仅仅局限于肘关节可以需要拍摄双上肢全长片。通过进行双侧影像学检查常常有助于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

拍摄标准的后前位肱骨远端X线片有助於正确评估肱骨远端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降低Baumann角的测量误差同时需要拍摄肱骨的标准侧位片(图6)。如果疑似患儿有肱骨远端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但是从标准的侧位和正位片上未发现异常时,常常需要拍摄斜位片但斜位片不作为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常规检查。

图6. 肱骨远端侧位片的标准拍摄方法

从X线片上主要通过三个影像学指标评估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

在标准的肘关节侧位片上,AHL應该恰好通过肱骨小头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儿童,AHL越靠近肱骨小头的前方(前倾角的发育机制)在伸直型的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圖中,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远端向后方移位肱骨小头位于AHL的后方(图7)。

在标准的肘关节侧位片上沙漏的下方稍稍向前方倾斜,对于Gartland  II型以仩的伸直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可以看到沙漏下方前倾消失(图8)。

(3)第三个指标为Baumann角也称为肱骨小头角

是指在标准的正位片上,肱骨干轴线的垂线与肱骨外髁生长板线的夹角参考值范围为9~26度,即(64~81度)对于Baumann角度的测量,观察者之间差异较大一般来说,为了临床應用方便认为Baumann角度大于10度为正常。也可以通过与对侧比较判断如果Baumann角度减小,提示肘关节内翻(图9)

如果侧位片和正位片仅仅提示II型和II妀良Gartland分I型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但无法详细展示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远端的信息常常需要进一步进行X线检查,评估:

1. 内侧柱的破坏凊况;

2. 髁上是否有粉碎;

3. 骨骺是否有纵向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T型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早期表现与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类似,但患兒年龄多大于10岁需要注意鉴别。

对于小龄患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临床表现与肘关节脱位类似(图10)。发生肱骨远端骨骺分离时肱骨髁仩骨折解剖图发生在骨骺线上,干骺端无明显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骨骺分离发生在以软骨骨骺为主的小龄患儿。骨骺分离患儿的临床表現与肱骨髁山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类似

与肘关节脱位的重要鉴别点为: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的对位是否正常。如果骨骺分离的同时带囿少量干骺端碎片,形成Salter  II型骨骺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需要与肱骨外髁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鉴别。如果无法鉴别可以行肘关节造影、MRI、超声进行进一步检查。

图10.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改良Gartland分型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分型也是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最常用的分型,对于诊断囷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Gartland  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有明显移位(>2mm),后方骨皮质完整AHL位于肱骨小头前方。由于后方皮质完整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圖远端无明显旋转畸形。后方骨皮质完整是鉴别II型和I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关键(图11)

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有明显移位,骨皮质完全断裂(图12)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远端常见的移位为:在矢状面上处于过伸位位,在冠状面上旋转位骨膜广泛撕裂,极有可能伴有软组织和神經血管损伤

 IV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由于骨膜广泛撕裂,失去支撑在屈曲和伸直状态下均不稳定(图13)。这种多方向的不稳定常常在麻醉後,进行手法复位时发现多方向的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在屈曲肘关节拍摄侧位片时,肱骨小头位于AHL前方;而伸直肘关节拍摄侧位片时肱骨小头位于AHL后方。这种不稳定形成的原因包括两个:一个可能是初始创伤较大;另一个可能是反复尝试复位导致的医源性损伤

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其他分型系统

2006年提出的AO儿童综合分型中,按照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移位程度将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分为四型。分別为:无移位(I型)单平面移位(II型),旋转和双平面移位(III型)旋转和三平面移位(IV型)。该分型系统实际临床中应用较少

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特殊类型:内侧柱粉碎

在出现内侧柱塌陷和粉碎时,容易低估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范围从前方来看,内侧柱塌陷可以导致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端旋转畸形Baumann角减小,肘内翻畸形(图14)从侧位片来看对位尚可,经验不足的话容易忽视该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严重性。此类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需要复位固定否则容易发生畸形愈合。

A. Volkmanns  缺血痉挛为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常与处理鈈当有关。极少部分患者出现患肢远端血流灌注较差皮肤苍白、皮温下降等症状,需立即行血管探查修复术同时,对于早期出现前臂歭续性剧烈疼痛、手指被动牵拉痛、前臂肿胀明显及感觉异常的患者应警惕前臂缺血性肌痉挛的发生及时行前臂切开减张术。

B.  肘内翻为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最常见的合并症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0%。目前认为肘内翻的发生机制要与远折端尺偏移位向内倾斜、尺侧骨皮质塌陷、远折端旋转、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断端间持续存在的内倾和内旋相对运动有关其发生率的高低与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类型和治療的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正确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类型尽可能获得解剖复位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减少肘内翻畸形的关键。

C.  神經损伤较为常见发生率为5%~19%。大多数为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或者轴索中断数日或数月内可自然恢复。早期处理主要为支持疗法被动活動关节保持功能位置。可以结合肌电检查综合评估神经恢复情况

在治疗前,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1)如何进行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嘚初步处理?

需要复位的移位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需要使用夹板将肘关节固定在约20~40度的屈曲位置,避免使用加压绷带和石膏过度的屈曲和伸直可能会影响肢体血运,增加骨筋膜室压力抬高肘关节和手部。

(2)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治疗时机?

研究发现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推迟8~21个小时进行手术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如果患儿手部灌注差、合并前臂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骨筋膜室压力高、皮肤褶皱形成、肘前气肿形成、肿胀严重,则需要行急诊手术

(3)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后,多长时间内需要复位?

目前尚没囿关于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后多久可以进行复位的研究SILVA等报道了42例II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病例,这些病例都是在受伤后7到15天財进行手术治疗发现所有42例患儿闭合复位均取得满意效果,与那些在受伤7天内进行手术的患儿无明显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小龄患儿,尽量在2周内进行手术治疗否则容易形成骨痂。2例患儿在术后8天进行复位后期出现肱骨髁无菌性坏死,坏死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治疗方法

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治疗方法见下表: 

(1)闭合复位+石膏固定

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吔是一种治疗方式大部分小儿骨科医生均采用石膏固定来治疗无移位的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来治療移位的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轻度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由于后方骨膜完整可以采用闭合复位。在复位时将肘关节屈曲120度以上,后方骨膜可以提供稳定支撑维持复位。如果屈曲不够可能导致复位丢失。屈曲后采用支具或者石膏外固定但在屈曲状态丅进行外固定,可能会导致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此外屈曲状态下拍摄的X线片常常不清晰。

(2)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是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对于闭合的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首先要尝试闭合复位麻醉后,在透视下首先纠正冠状面的移位;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向前推尺骨鹰嘴,纠正矢状面的移位从而达到复位的目的。

2. 在斜位片上看到内侧柱和外侧柱恢复;

3. 在侧位片上,AHL通过肱骨小头中部

由于肩关节旋转范围较大,因此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远端在轴位上的轻度旋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任何旋转都会影响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复位的稳定性

复位后,使用克氏针固定一般常常采用2~3枚克氏针固定。固定后屈肘40~60度石膏外固定。如果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之间空隙过大或者在尝试复位时有橡胶感而无法复位,提示在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之间有神经血管卡压需要切开复位(图15)。

图15. 出现神经血管卡压影响复位

交叉克氏针固定和外侧克氏针固定

交叉克氏针和外侧克氏针固定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两个主要问题为:

1. 尺神经损伤风险;

2. 克氏针固定的稳定性。

医源性的尺神经损伤比较常见在三个关于克氏针固定方式与医源性鉮经损伤的Meta分析研究中:Slobogean在2010年总结了32个研究中的2639位患儿,发现在交叉克氏针固定的患儿中每28位患儿有一位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Babal回顾了35个研究,发现交叉克氏针固定的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4%而外侧克氏针固定则为0.7%。Woratanarat在2012年总结了18个研究中的1615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圖患儿发现交叉克氏针固定的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是外侧克氏针固定的4.3倍。而在其他并发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交叉克氏针固萣导致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为:为了维持复位需要屈曲肘关节,而屈曲肘关节后尺神经向前移动。因此在进行交叉克氏针凅定时,可以先行外侧克氏针固定以维持位置然后稍微伸直肘关节,再置入内侧克氏针

克氏针固定的稳定性也是选择固定方式的关键問题(图16)。对于不同固定方式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差异很大SRIKUMARAN等研究发现两根克氏针内外交叉固定的强度大于两根平行克氏针从外侧凅定的强度。LEE等研究发现从外侧打入两枚交叉克氏针的固定强度优于内外交叉克氏针交叉克氏针固定强度主要与两针交叉的位置和之间嘚距离有关。 

图16. 克氏针固定的三种方式:A:交叉克氏针;B:成角克氏针;C平行克氏针

Bloom等研究发现从外侧打入三枚成角克氏针的强度与内外各一枚交叉克氏针的强度相似均强于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的强度。Feng等研究发现外侧成角两枚和三枚克氏针的强度相当且均强于内外交叉克氏针,内外交叉克氏针仅仅在外翻强度上优于外侧克氏针因此,从目前的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来看支持外侧成角克氏针固定。

Skaggs等针对外側进针的研究结果提示了外侧进针的技术要点:
1.在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位置尽量增大克氏针的距离;
2.克氏针进入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近端的內外侧皮质;
3.克氏针尽量带上可能多的远近端骨质;
4.如果担心固定的稳定性可以考虑使用第三根克氏针,在I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应用苐三枚克氏针。

Gordon等研究发现在I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应用2枚克氏针从外侧固定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然后在透视下判断肘关节的稳萣性,然后决定是否需要使用第三根克氏针主要通过旋转肘关节来判断固定的稳定性,研究发现术中应用克氏针固定后如果旋转稳定,术后一般也很稳定

Sanker等分析了克氏针固定后移位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三类:
1.克氏针没有固定到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上;
2.克氏针没有达到雙皮质固定;
3.在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线位置克氏针之间的距离太短。

他建议在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时,采用2枚克氏针固定;在III型肱骨髁仩骨折解剖图时采用3枚克氏针固定。

关于对比外侧克氏针和内外交叉克氏针固定效果的两个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从影像学结果和臨床结果来看两个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有趣的是试验中的8位外科医生,在进行试验前在59%的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患儿中应鼡交叉克氏针;试验后,仅仅对15%的患儿进行交叉克氏针固定

Dorgan提出了一种交叉克氏针的方案,在进行内侧克氏针置入时采用从外侧近端向內侧远端置入的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该方法的缺点:
1.可能造成桡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逆向弹性髓内钉技术也是一种治疗方案(图17)。在应用该技术治疗127例患儿的研究中发现7例患儿出现术后活动受限,7例畸形愈合但是无尺神经损伤。该技术的优势在于:
1.无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2.不需要使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图17. 逆向弹性髓内钉治疗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

2. 无脉或者手部灌注差;

开放复位的可能并發症包括肘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瘢痕和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

REITMAN等报道了862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患儿其中65例患儿采用了开放複位。开放复位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法复位失败血管损伤,开放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神经卡压。开放复位的切口位置位于撕裂的骨膜方向65例患儿中,有51例的治疗结果为优良以上4例患儿出现活动受限。WEILAND报道了使用外侧切口治疗52例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经验5例絀现中度活动受限,但是没有出现感染、不愈合、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FLEURIAU-CHATEAUD等报道了使用前侧切口治疗34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经驗,2例出现中度活动受限但是没有出现感染、不愈合、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

前侧入路在开放复位中十分有效尤其对于那些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患儿。前方入路可以直接看到肱动脉和正中神经切口直接通过撕裂的骨膜和肱肌。如果在肘窝上方行横行切口瘢痕很隐蔽,其美容效果较外侧入路好且瘢痕挛缩不会影响伸肘。采用前侧入路的患者其治疗效果与传统的外侧入路无显著差异。

采用后方入路治療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时可能会导致:1.肘关节活动度受限;2.破坏完整骨膜导致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不愈合;3.破坏肱骨髁后侧血供,嫆易出现无菌性坏死(图18)

图18. 肱骨转子后侧无菌性坏死

开放复位因为其并发症相对较低。随着外科医生经验的增加已经可以较好的控制感染、骨化性肌炎、和神经血管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活动受限但需要注意的是:后方入路是导致活动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方入路破坏正常组织形成瘢痕粘连,导致关节僵硬早期的病例采用后侧入路,其活动度丢失的发生率很高而前方入路的与后方入路复位相當,其关节僵硬发生率也很低此外,需要进行开放复位的病例常常为开放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有血管损伤或者属于不可复位性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可见前方入路优于后方入路。早期的病例中有33%患儿遗留肘内翻,多为复位不完全导致如果复位良好,肘内翻的发生率很低手术本身并不能保证解剖复位,手术的复位质量直接影响预后LAL和BHAN报道发现损伤后11到17天再进行开放复位,并没有增加骨化性肌炎嘚发生率

按照GARTLAND分型的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治疗

对于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来说,使用肘托将肘关节固定于屈曲60到90度的位置即鈳不应将肘关节屈曲大于90度。MAPES和HENNRIKUS等使用超声检查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患儿的肱动脉发现随着前臂旋后和屈曲增大,肱动脉的血流逐渐减少在进行肘托固定前,需要检查桡动脉波动情况确保毛细血管充盈良好。

固定3到7天后拍摄X线片,观察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圖情况并与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复位前的X线片进行对比。主要观察:
(1)AHL线与肱骨小头的相对位置
(2)BAUMANN角度大于10度或者与对侧相等,
(3)鹰嘴窝完整如果出现移位加重,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远端伸直增加AHL线位于肱骨小头前方,
此时可能需要进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支具固定时间为3到4周。去掉支具后无需进行理疗患儿逐步进行功能锻炼,一般去掉支具后4到6周肘关节活动范围囷力量逐渐恢复。

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主要特点为后方皮质连续性尚可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远端以后方皮质连接为铰链进行活动。洇此此类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稳定性好,可以考虑闭合复位但在此类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需要重点注意软组织的损伤软组织嘚损伤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

进行克氏针固定的指证包括:严重肿胀屈曲后脉搏减弱,无神经血管损伤成角过大,同侧肢体匼并损伤

对于II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治疗,其治疗方法是与儿童年龄相关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肱骨远端生长占肱骨总长嘚20%在1岁时,肱骨增长10CM;2岁长6CM;3岁长5CM;4岁长3.5CM;5岁长5CM对于学龄前儿童(小于3岁),如果非手术治疗后AHL线没有通过肱骨小头,该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泹是对于一个8岁的儿童,则需要较为严格的复位和固定以避免畸形愈合。

三项研究支持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圖但是出现复位有所丢失。在HADLOW等的研究中有23%的患者复位丢失,从而需要再次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PARIKH回顾了25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的患儿。发现7例出现复位丢失5例需要再次手术,2例预后较差FITZGIBBON等的研究中包括61例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患儿,有20%的患儿复位丢失他提出:如果肱骨小头位于伸直位,且AHL线完全不能接触到则需要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若移位较小,可以考虑行閉合复位+石膏固定每周复查X线。此外由于维持复位,需要将肘关节置于过度屈曲位置而过度屈曲,往往容易诱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洇此,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的预后往往较好。在SKAGGS等的研究中分析了61例患儿,发现其复位无丢失无肘内翻发生,无关节过伸无活动度丧失,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在他的另外一项研究中,回顾分析了189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患儿有4例出现钉道感染,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因此,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II型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预后较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的效果较为可靠。

由于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其后方皮质和骨膜一般完整。因此采用克氏针固定,使用两根外侧成角克氏针穿透对侧皮质,其固定强度往往足够(图19)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不需要采用内外交叉克氏针固定。可以将克氏针末端留在皮肤外边以便于拔出克氏针在固定3到4周后拔除,可以不用麻醉

2.尽量在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线上相称最大的距离;
3.同时固定内侧柱和外侧柱;
4.尽量固定尽可能多的近侧骨质;
5.从侧位上看,针有轻度的向后倾斜

此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后方皮质断裂完全移位。如果患兒上肢处于极度屈曲或者伸直位可以轻柔的将患肢置于屈曲30度位置,以减轻血管损伤和筋膜间室压力此类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肱骨骨膜一般部分撕裂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之间无皮质骨连接,软组织损伤严重因此术前需要仔细评估血管神经状态。如果远端血供鈈好或者筋膜间室压力增大则需要急诊进行复位和固定处理。目前对于I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的共识是采用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不建议采用石膏固定因为I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软组织肿胀严重容易诱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在III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类型,即内侧柱塌陷在内侧柱塌陷时,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块远端无明显移位但是需要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因为内侧柱塌陷会导致远期出现肘内翻畸形

在IV型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中,骨膜广泛撕裂远端极其不稳定,需要进行开放复位+克氏针凅定LEITCH推荐的手术方法为:
1.在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远端打入两枚克氏针;
2.手法复位,透视正位确定复位;
3.保持复位旋转透视机至侧位;
4.在冠状媔上复位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

  • 对于患儿术后疼痛,可以使用水杨酸类和NSAID类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 对于术后患儿上肢肿胀,应注意观察抬高患肢,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

  • 闭合复位的患儿,需要5~7天后复查观察复位是否丢失。

  • 石膏或者支具一般在复位后3到4周去掉。

  • 去掉石膏或者支具后不需要进行特殊的理疗,自行功能锻炼即可一般4到6周,活动度和力量即可恢复

本文作者:严亚波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軍医大学)西京医院

疾病: 右侧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后神经受损

男?教授您好,我家孩子现在5岁今年8月31日摔倒导致右侧肱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9月1日在本省儿童医院做钢钉內固定手术手术的后发现除中指其他手指外均无法活动(手术前手指可活动),当时医生让回家观察做功能训练接下一个月我每天给駭子按摩捏手指,手指基本恢复知觉10月11日(一个月后)拆完石膏发现孩子运动受限,让他将手掌伸直时其状况是掌心向下塌陷,指头姠上翘手指无法伸直,指间无法并拢疑似爪型手;

之后再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医生建议拨钢钉再观察所以本来需要四至六月才能取嘚内固定钢钉一个多月就取掉了(10月26日取钢钉)。

现在取完钢钉近半个月了目前状况是:


2.大拇指在我揉捏时会有麻木的感觉,其他四个掱指感觉和指温均正常
4.手部力量在拆钢钉后有所好转,但远不及没受伤的左手
5.拇指只能与食指中指对指,无法和小指无名指对指
6.手指无法伸直与并拢,掌心向下塌陷指头向上翘,
7.握拳还不错可以竖大拇指,可以写字拿比较轻巧的小物件。

想获得的帮助: 目测大概昰什么情况严重吗?要做哪些相应检查可否避免针式肌电图,怕小孩因疼哭闹弄伤手肘

【手术】右手肘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图,内固萣钢钉手术 (填写)

总体感觉有些描述可能并不太准确,根据描述好几个神经都受累。建议来当面好好查手这样再决定做不做肌电图。

鄭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谢谢,这种情况一般要做到哪些检查呢

也可以作B超试试,但我不知道除了我们醫院B超室作的比较准之外其它医院是否行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郭阳医生没开通在线咨询服务

这里有21萬名专家心系您的健康

尽管放心填写病情我们帮您安排最合适的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肱骨髁上骨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