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ゼ√卐·∴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食谱的主要表现?琢专a8o8

当前位置:
慢性结肠炎的治疗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10:04
重点提示: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大都起病缓慢,病情的轻重不一,那么结肠炎有哪些症状呢?腹泻是结肠炎的主要症状。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三亚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大都起病缓慢,病情的轻重不一,那么结肠炎有哪些症状呢?腹泻是结肠炎的主要症状。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三亚东大肛肠医院专家呼吁: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应立即就医。接下来一起看一下结肠炎有哪些症状。
  【一】慢性结肠炎引发癌变
  1、直肠壶腹部癌:直肠壶腹部癌,因多是溃疡型,直肠壶腹部较宽阔,估计1-2年才引起狭窄梗阻,大便形态变细,排便困难,便秘,引起腹部不适,气胀 及疼痛由于粪便堆积,在梗阻上段乙状结肠部位。有时在左下腹部可扪及条索状肿块,引起肝肿大,黄疸,腹水等症状。全身病状可有贫血等恶病质现象,有时还可 出现急性肠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
  2、直肠息肉癌:直肠息肉多数较低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大多数息肉见于40岁以上成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直肠息肉是指直肠 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质地一般较软。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直肠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息肉,多数息肉直径在1cm左右。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来自于息 肉,因此直肠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3、直肠癌: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是大肠癌好发的部位,占大肠癌的70%。发病高,在我国占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近年来有年轻的趋势。由肠炎反复发作,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的。
  【二】结肠炎的症状
  1、腹泻: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引起。
  2、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有时换者不吃泻yao就不能通便。
  3、中毒性扩张:是本病的一个严重病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人,易并发肠穿孔。
  4、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表现,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
  5、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失眠、多梦、怕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严重者可有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和营养障碍等症状表现。
  【三】三亚治疗结肠炎较权威的医院:
  三亚东大肛肠医院专家说,对于结肠炎的治疗,首重检查,-明确结肠炎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治疗。目前曲靖东大肛肠医院采用先进的%奥林巴斯微痛电 子结肠镜,可确保患者检查时舒适、微痛苦,通过高清晰医用视频技术,对自乙状结肠至升结肠一百多厘米的整个大肠细微病灶均可清晰检查,连毛细血管也看得清 清楚楚,杜绝误诊、漏诊,准确率高达99.9%以上。
  【四】肠炎怎么治疗:
  由于黏液便和脓血便以及大便不尽、里急后重等症状也是直肠癌的典型症状,很多患者把直肠癌误以为是结肠炎,耽误治疗时机。便秘还能引起肛裂、痔疮、甚至是肛瘘等肛肠疾病。所以假如一旦肛门不适或肠道不适,应及时到专业肛肠医院进行确诊治疗,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目前我院治疗结肠炎采用的较好方法就是先进技术.大肠水疗法,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直、结肠炎、痔疮等症疗效显着,开辟了大肠yao物疗的崭新领域。大 肠水疗不同于传统的灌肠方法,它是一种清理为先,调理为后,慢病快治
的基本的直、结肠清洗方法,用配置的38℃恒温水而不是化学剂或yao剂来清洗。
  【五】按照国家标准透明收费、省心放心
  三亚东大肛肠医院是三亚市批准的首家肛肠专科医院,医院开通了医保和新农合定点报销,统一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严格遵循国家收费标准红头文 件。所有费用项目全部受到国家物价部门的审核和监督,对一切费用做到公开、公示。对肛肠病的检查、诊断、治疗、复查等环节,严格按照国家医院的标准执行, 患者可放心就诊。
看了此文章的用户还看了
徐睿主任医师徐睿,大肠肛门病学博士,毕业于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在国外杂志上…
董平特约专家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委员…
刘安主任医师三亚东大肛肠医院特级专家 临床经验 50年,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正式拜中国肛肠医学界奠基人之一…
何倜主任医师从事肛肠专业临床工作30余年,中国(香港)大肠肛门病学会委员,哈尔滨市中医院肛肠…
田福成副主任医师原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外科主任。毕业于解放军卫校。从事外科专业三十余年,
对肝脏外科,消化外科…
三亚东大肛肠医院自建院以来, 狠抓医疗质量,注重医患沟通,重视患者举报和投诉。东大多年的坚持与努力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根据最新患者回访数据及患者满意度统计表综合表明,到院患者对我院诊疗质量满意度高达99%。医院领导人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东大将继续为百姓的肛肠健康保驾护航,传送诚信和健康。
在三亚东大肛肠医院我们见到了这样一位....
今日,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患者朋友到我院....
未发现特殊原因,5月份肛门周围出现瘙痒....
今日,我们来到了甘肃东大肛肠医院,正....
大便出血都有哪些疾
医生,我知道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大便出....
三亚治疗便血较好的
医生,您好,我有便血的情况,也一直好....
三亚东大肛肠医院地址:三亚市迎宾路37号
三亚东大肛肠医院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相关文章推荐:医保定点·新农合定点
男女分诊,保护隐私
看症状问医生&&即问即答,为您远程诊断
当前位置:>>
>>正文内容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好?
疾病导航Map
027-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
推荐医生Doctors
李华山 [肛肠主任]
赵宝明 [肛肠主任]
谭少芬 [肛肠主任]
谢维娅 [肛肠主任]
董平 [肛肠主任]
刘安 [肛肠主任]
医院简介About
武汉博仕肛肠医院是江城首家以首都北京的医疗人才、技术优势为依托、以肛肠疾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现代...
康复案例Case
HCPT术有效治愈七旬老人多年肛瘘困扰
HCPT术帮助年轻白领彻底告别肛裂之苦
COOK瞬间“枪毙”折磨女教师20余年内痔
敬业会计患内痔 博仕微创快速止
COOK瞬间“枪毙”折磨女教师20余年内痔
HCPT术有效治愈七旬老人多年肛瘘困扰
常见肛肠疾病
手机随时咨询
健康医生在您口袋
更有优惠时时享
扫微信在线与专家沟通溃疡性结肠炎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收藏 查看 &
溃疡性结肠炎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溃疡性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ulcerativecolitis
溃疡性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有认为溃疡性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见解,溃疡性与克隆病是一个疾病过程的不同表现。溃疡性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肝功能障碍和变。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低恶性,在少数病人(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30次/天,和高热、腹痛。
体征与病期和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病人往往有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可能有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尤为明显。中毒性巨结肠时可有腹胀、发热和征象。由于频繁,肛周皮肤可有擦伤、剥脱。还可发生肛周炎症如或肛瘘,虽然后者在Crohn病中更为常见。直肠指检感疼痛。皮肤、黏膜、舌、关节和眼部的检查极为重要。根据以下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有助本病诊断。
1.临床表现
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
轻型患者症状较轻微,每日不足5次。
重型每日在5次以上,为水泻或血便,腹痛较重,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超过38.5℃,脉率大于90次/分。
暴发型较少见。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腹泻量大,经常。体温升高可达40℃,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疾病日久不愈,可出现消瘦、、营养障碍、衰弱等。部分患者有肠道外表现,如、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
2.辅助检查
诊断上主要依靠纤维结肠镜检,因为90%~95%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因此事实上通过纤维乙状结肠镜检已能明确诊断。镜检中可看到充血、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进展例中可看到溃疡,周围有隆起的肉芽组织和的黏膜,貌似息肉样,或可称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进展例中直肠和乙状结肠腔可明显缩小,为明确病变范围,还是应用纤维结肠镜作全结肠检查,同时作多处活组织检查以便与克隆鉴别。
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也是一项有助诊断的检查,特别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在钡灌造影中可见到结肠袋形消失,肠壁不规则,假息肉形成以及肠腔变细、僵直。虽然钡剂灌肠检查是有价值的,但检查时应谨慎,避免肠道清洁准备,因为它可使结肠炎恶化。无腹泻的病例检查前给3天流质饮食即可。有腹部征象的病例忌作钡剂灌肠检查,而应作腹部X线平片观察有无中毒性巨结肠、结肠扩张以及膈下游离气体征象。1.中毒性结肠扩张
在急性活动期发生,发生率约2%。是由于炎症波及结肠肌层及肌间神经丛,以至肠壁张力低下,呈阶段性麻痹,肠内容物和气体大量积聚,从而引起急性结肠扩张,肠壁变薄,病变多见于乙状结肠或横结肠。诱因有低血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药物等。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腹胀、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计数增多。X线腹平片可见肠腔加宽、结肠袋消失等。易并发。病死率高。
发生率为1.8%左右。多在中毒性结肠扩张基础上发生,引起弥漫性,出现膈下游离气体。
是指出血量大而要治疗者,其发生率为1.1%~4.0%。除因溃疡累及血管发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重要原因。
本病的息肉并发率为9.7%~39%,常称这种息肉为假性息肉。可分为黏膜下垂型、炎型息肉型、样息肉型。息肉好发部位在直肠,也有人认为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最多,向上依次减少。其结局可随炎症的痊愈而消失,随溃疡的形成而破坏,长期存留或癌变。癌变主要是来自样息肉型。
发生率报道不一,有研究认为比无结肠炎者高多倍。多见于结肠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并发小的病变主要在回肠远端,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痛,水样便及脂肪便,使患者全身衰竭进度加速。
7.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并发症
常见者有:①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率为11.5%左右,其特点是多在病变严重阶段并发。以大关节受累较多见,且常为单个关节病变。关节肿胀、滑膜积液,而骨关节无损害。无血清学方面的改变。且常与眼部及皮肤特异性并发症同时存在。②皮肤黏膜病变 多见,发生率为4.7%~6.2%。其他如多发性、局限性、脓疱性坏疽、等。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亦不少见,有时为,治疗效果不佳。③眼部病变 有虹膜炎、、葡萄膜炎、角膜溃疡等。以前者最多见,发病率5%~10%。对于暴发型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会考虑手术治疗。
1.内科治疗
(1)卧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疗 包括液体和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钾的补充,低血钾者应予纠正。同时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必要时应给予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有者可予,胃肠道摄入时应尽量避免牛奶和乳制品。
(2)药物治疗 ①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是主要治疗药物,如艾迪莎、美沙拉嗪等。②皮质类固醇常用药为强的松或地塞米松,但目前并不认为长期激素维持可防止复发。在急性发作期亦可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以及每晚用氢化考的松加于生理盐水中作保留灌肠,在急性发作期应用激素治疗的价值是肯定的,但在慢性期是否应持续使用激素则尚有分歧,由于它有一定副作用,故多数不主张长期使用。③免疫抑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价值尚属可疑。据Rosenberg等报道硫唑嘌呤在疾病恶化时并无控制疾病的作用,而在慢例中它却有助于减少皮质类固醇的使用。④中药治疗腹泻型溃疡性结肠炎可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同时应注意饮食以及生活习惯。
2.外科治疗
有20%~30%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终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需急症手术的指征有:①大量、难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结肠伴临近或明确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结肠经几小时而不是数天治疗无效者;③暴发性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亦即经4~5天治疗无改善者;④由于狭窄引致梗阻;⑤怀疑或证实有;⑥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恶化,慢性持续性症状,,虚弱,不能工作,不能参加正常社会活动和性生活;⑦当类固醇激素剂量减少后疾病即恶化,以致几个月甚至几年不能停止激素治疗;⑧儿童患慢性结肠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时;⑨严重的结肠外表现如,、或胆肝疾病等手术可能对其有效果。
(2)手术选择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有四种手术可供选用。①结直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②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③控制性回肠造口术;④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
目前尚无有效的长期预防或治疗的方法,在现有的四类手术中,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不失为较为合理、可供选用的方式。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5.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林国乐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基本外科 来自:
邓有辉 教授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来自:
潘国宗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来自:
顾瑞金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变态反应科 来自: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溃疡性结肠炎
目录1 拼音kuì yáng xìng jié cháng yán 2 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粘膜,且以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和粘液。此病在欧美国家常见,我国60年代国内文献仅有零星记载,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和诊断手段的日趋完善,70~80年代有关报道急剧增多,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现代认为本病与、、、过敏,特别是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病因不明,鉴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经久不愈,并有一定癌变率等,寻求有效疗法显得日益迫切。
没有相应的名称,一般将其归人“肠涕”、“”、“久瘌”、“”等范畴。早在中就有关于“肠擗”的记载,症状即包括“便血”、“下白沫”、“下脓血”等,并提出以来观察预后。创用和,以清肠、温涩固下之法进行治疗,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隋代指出:“乘,血渗肠内,则变为,热久不歇,肠胃转虚,故痢久不断。”对阐述较为深人。至宋代,陈无择将本病病因为,郁结及饮食不当,纵情恣欲(不因)三类。金元时期提出据病之治疗:“壮实初病宜下,虚弱久病宜升。”明清时期,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和实践更加深入。如提出的“而实者,可以;久病而虚者,可以”。迄今仍有其临床价值。
现代溃疡性结肠炎的首篇报道,见于1958年。60年代以个案报道为主,亦有一定的临床观察资料。强调本病为内痈,多采用、、、等常用的方药。治法上,灌合内服药,取得较好的效果。70年代,灌肠之法盛行,应用更为广泛,药外,还探索试用民间,但进展不大。工作做得最多的是80年代,据统计,仅年有关本病的临床文章就达200余篇,在诸多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治疗上,近年来通过对内服药(包括辨证的专方治疗)、灌肠、、内服药与灌畅相结合这四种方法的比较,认为以内服加灌肠较为合理,体现了兼治;在方药上,活血方药日益受到重视,和传统效果肯定的益气、清热祛湿方药进行对照,发现其有效率并无差异。另外通过中、西药物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显著高于西药。从1165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76%,证实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为了探索治疗本病的机理,近年来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实验证实,中药对有明显的。中药灌肠尚能机体的转化和增殖,以减弱。并可解除痉挛,抑制肠。通过对观察也发现,治疗后的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提示本病的向愈与的恢复有一定关系。另外,有人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进行药理实验,结果证明,健脾中药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并有促进、改善和调节张力等作用。以上均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确切的。
进一步将辨证与辨病、整体与局部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中西医所长来提高本病的疗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3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与湿毒侵及,恣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郁怒思虑,情志不遂等有关。其病机如下:
因感受湿邪热毒,;或,壅滞肠胃,郁久则热毒壅盛,互相搏结,伤及气血,化为脓血而下泄。
血瘀 多系情怀不畅,郁,气滞血涩,饮食难化,日久胶结,而致肠?。
久痢不愈,必使脾胃受损,亦可因不足,脾胃素虚,感受或饮食生冷,伤及,病程过久,继而损伤及肾而发病。
本病初起,多以湿热壅滞肠胃为主,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致气滞血瘀,最后则出现脾肾两亏乃阳俱虚之证候。
4 辨证分型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分型颇多,但多数临床资料集中于下列三型:
1.湿热内蕴 便中夹脓带血,,,胃痞纳呆,,秽臭,短赤。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 面色晦黯,胁满,粘液脓血便,泻下不爽,腹痛,食少。舌紫或瘀斑、瘀点,脉弦涩。
3.虚弱 面色少华,腹痛,,大便时溏时泻,夹脓带血,。赤,苔薄白而腻,脉缓而虚。
在各地报道中,尚有以下几种分型:肺热迫肠,多为急性暴发性患者;亏虚及,可见于本病。但有关资料不多,就已有临床文献而言,以上述三型最为常见。另外,鉴于本病不一,且有发作及缓解之分,近年来,在中医治疗时,又按病情程度分为重型(腹泻次数每日在5次以上,便血量多,病变涉及广泛等)、轻型(每日腹泻2~3次,腹痛轻,便血量少,病变局限于乙状结肠以下)及中型(介于重、轻型之间);或按发作情况分为发作期解期等。如发作期采取通脏解毒,缓解期健脾助运,均有一定效果。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痢、慢性、等感染性结肠炎及Crohn病、、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①根据临床表现,之1、2、3叁项中之一及/或粘膜可以诊断本病。②根据临床表现及钡剂灌剂灌肠有①②或③之一项者可以诊断本病。 ③临床表现不明显而有典型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可以诊断本病。④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或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临床有慢性粘液血便,疑诊本病时应作下列检查:①多次粪便培养,涂片找阿米巴以及根据流行区特点除外痢疾和血吸虫病等。②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兼作粘膜活检。暴发型或重症患者可以暂缓检查。③钡剂灌肠了解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同时除外其他疾病。
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其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态分期。
1.类型 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病变范围及病态分期。
(注:① 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暴发型症状严重伴全身中霉性症状,伴性结肠扩张、肠、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均有不同程度分级并可相互转化。② 轻度患者腹泻每日3次,便血轻或无,无、加快或,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间。重度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粘液血便,37.5℃以上,脉搏在90/min以上,<100g/L,血沉30mm/第1小时。)
2.病情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
3.病变范围 炎、直乙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全结肠炎。
4.病态分期 期,缓解期。
6 治疗措施
溃结治疗应采用疗法,包括休息、饮食调节进少渣饮食,忌食乳类及过敏食品,重得应行肠外营养(TPN),纠紊乱,补充,改善全身状况,解除精神因素及。
一.溃结的药物治疗
1.(SASP)类 SASP治疗溃结已多年,口服4~6g/日,64%~77%患者疗效苦口好,症状缓解后以2g/日维持,至少1年,89%的患者可无症状。SASP用量大时疗效提高,但亦增加。SASP到结肠后被偶氮还原酶为()和,前者为有效治疗部分,后者为引起副作用因素。若仅服5-ASA因被化道,无足量药物到达结肠,而难生疗效。近年研制了5-ASA口服新如潘他沙(Pentase)、 Ascol、(Olsalazine)、 Poly-5-ASA、Balsalazide等,由于不含磺胺吡啶,副作用降低。近年不少学者到局部给药能减少副作用,如应用SASP或5-ASA肛栓或,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并维持时间较久,使疗效提高。尚有报告局部用药与全身治疗,有,可减少SASP口服量。其治疗机制与抑制白叁烯、等的产生,亦可抑制自由基等有反应,尚有皮疹、粒减少、肝害及等,其率与用量成正。
2.4-(4-ASA) 又称PAS,系一抗药,以2g溶于100ml水中,每日1次,治疗8周有效率达83%。Ginsberg等报道4-ASA每日分次口服4g,经12周治疗,55%患者疗效良好。4-ASA对溃结治疗的机制尚不明。
3. 能降低通,细胞及体膜,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巨噬细胞及中性进入区。能阻滞白叁烯、前列腺素、血栓素等形成,降低炎症反应,而使溃结临床症状迅速改善。一般活动性溃结口服的松40~60mg/日;病情重口服疗效不佳者,可滴注酸200~300mg/日,或以琥珀酸氢化考的松100mg加入100ml液体中直肠滴注,优于保留灌肠。
长期应用,易生副作用,故待症状好转后应渐减量,经2~3个月停药,对溃结缓解率约为55.7%~88.2%,长期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并不能防止复发。近年一些新型皮质如(Budesonide)、巯(Tixocorto pivalate)等,无全身副作用,灌肠治疗溃结,疗效优于其他皮质激素。有人用(Fluticason Propionate)系一口服后全身生物利用度低的含氟,具有不易被吸收,大部到达结肠的特点,以每次5mg每日4次口服,共4周,其疗效因用量小较稍差,如提高用量疗效亦提高,但很少有副作用。尚有糖皮质激素泡沫剂(Foam),小剂量直肠注入与大剂量氢化考的松保留灌肠疗效相等,较灌肠方便。
4.免疫抑制和 当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佳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时,可选用、、6-MP等;近年应用氨甲喋呤、-A(Cyclosporin-A)10mg/kg,有时获良好疗效,但这类药均有一定副作用应慎用。亦有报道应用、、、7S-等,有一定疗效。
5.(Fish oil)为白叁烯合成抑制剂,口服鱼油辅助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结,可获临床改善。有报道在用糖皮质激素、SASP治疗的同时,辅以口服鱼油5.4g/日,可提高疗效。
6. 可抑制肠内、减轻溃结症状。另外,灭滴灵有影响白细胞趋化性及某些免疫抑制作用,对溃结有一定疗效。但用量大、用时较久,易生胃肠反应。
7. 能稳定膜,阻止脱颗粒,抑制胺、、慢反应物质等介质释放,减轻-反应对肠壁损伤。200mg/次,每日3次餐前服;或600mg保留灌肠,有报道与 20mg疗效。
8. 对有并发感染者,应有针对性选用,但不宜作为常规用药,以免改变患者对SASP的疗效和反应。
9.其他药物 ①(Clonidine)有抑制及一些介质释放作用,口服0.15~0.225mg/次,每日3次,对溃结有疗效。②钙通道阻滞剂如、,具有止泻、止痛和抑制分泌等作用。50mg,每日口服4次,亦有较好疗效。③、等H2阻滞剂,通过抑制肠壁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减少溃结便次等症状。④可能减慢抗原反应,促使肠上皮细胞正常,可使溃结症减轻。此外,、5-抑制剂Zileuton(A-64077)、(Ketotifen)等,均可使溃结症状缓解。
二.中医治疗
溃结石在中医应属于“”、“肠”、“”等范畴。其为中医辩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的“”为指导。因此,治宜,祛邪为主,兼顾。以健胃,热为主。祛邪应清热消炎,可选用、、、、、等;扶正健脾、利湿,可选用、、、、、苡仁、等。再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有报道合加减、白头翁合霍朴夏苓汤加减或合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溃结,均取得较好效果。
中药灌肠治疗 ①湿热者以黄芩15g、10g黄连、10g、翁30g、15g、白芨15g、15g。②夹温证者以黄芪30g、黄连10g、黄芩10g、马齿苋30g、白芨10g、50g、5g。上二方均为水煎50 ~100ml,待冷,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半个月为1疗程。亦有用锡类散、、、云南白药,保留灌肠者。
亦有用如结肠宁、、等与西药配合治疗溃结,取得良好效果。
叁.手术治疗
当并发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与瘘管形成、顽固性全结肠炎、内科治疗无效或有癌变者,应行手术治疗。
6.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乙状结肠镜等检查示肠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仅留疤痕,随访1年或以上未见复发。
基本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乙状结肠镜等检查示肠粘膜仅遗留轻度炎症,或近期后于1年内复发。
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乙状结肠镜等检查示病变程度有所减轻,但有复发。
无效:治疗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
6.2 分型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多采用内服药与灌畅相结合:
(1)湿热内蕴
治法:,解毒止泻。
:白头翁15克,秦皮12克,白芍18克,黄连、黄芩、、、、炭、、各9克,6克,生白芍12克,15克。
加减:热盛加银花、败酱草;湿重加、米仁、茯苓;腹痛剧烈重用。
灌肠方:白头翁、、各30克,川连、、白芍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2次。灌肠方,将上方加水煎至200毫升,每天睡前保留灌肠。腹泻重,灌肠后难保留者,可于药液中加15克,调成糊状再灌,12~15天为一疗程。
疗效:内服灌肠结合治疗30例,结果基本缓解25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单服中药23例,基本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5.2%。表明内服药与灌肠相结合治疗较之单服中药疗效为佳。
常用:内服方可选芩连合白头翁汤、等;灌服方可用锡类散、黄连粉、云南白药等。
(2)气滞血瘀
治法:利气活血,和营止泻。
处方:内服方:9克,6克,6克,延胡6克,10克,12克,赤芍10克,川芎6克,4克,10克,黄芪20克。
灌肠方:赤芍、、各30克,川芎、、各20克,、、桃仁、各15克。
用法:内服药每日1剂,水煎服2次;灌肠剂,水煎至100~150毫升。睡前灌肠,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48例,其中13例采取内服外用相结合,临床痊愈5例,基本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100%;35例仅用灌肠方,临床痊愈和基本缓解15例,部分缓解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
常用成方:等。
(3)脾气虚弱
治法:益气健脾,固涩止泻。
处方:内服方:黄芪、党参、白术各15克,延胡12克,炒白芍、各9克,18克(),3克,当归6克,3克(),6克。
加减:腹胀纳差加砂仨、;畏寒肢冷加干萋、肉桂;便血明显加炭;兼夹湿热加黄连、白头翁、白花蛇舌草。
灌肠方:白头翁30克,黄柏15克,党参30克,黄芪20克,地榆炭20克,白芨15克,20克。
加减:脓血明显加30克。
用法:内服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灌肠方加水至2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1次,每次50毫升,保留灌肠,15次为一疗程。
疗效:以上方治疗脾虚型患者311例(包括部分血瘀型患者),临床痊愈130例,基本缓解112例,部分缓解5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6.1%。
常用成方:连理汤、合等。
6.3 专方治疗
(1)结肠片
组成:分二方,基本方:、锡类散各1.5克,、三七各4克,3克,云南白药、青黛各6克,旱莲草10克。
加减:I号方加山药30克,罂粟壳9克;Ⅱ号方加白芍60克,大黄15克。
用法:先将六神丸、锡类散、血竭、三七、青黛分别研细、合匀备用。余八味药,去杂质晒干,研细过80目筛。按I、Ⅱ号方的药物组成混匀,各按比例加人,制成颗粒烤干,再分别加上药合匀,压片(每片重0.35克),制成肠溶糖衣片。以腹泻为主服I号,大便干结为主服Ⅱ号方,每日3次,每次6~8片。100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0例,临床痊愈20例,基本缓解14例,部分缓解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2)健脾敛溃散
组成:党参、焦白术、生黄芪各150克,、、白芍各300克,川黄连、血竭、各60克,、各50克,石榴皮、各200克。
加减:血便加参三七、地榆炭;纳呆加焦、炒。
用法:乌梅放在瓦片上用火烘干至焦黄(切勿变焦黑)。生放在电炉上直接火煅,其余药物用烘箱或烘干,诸药研粉,过80~100目筛,装瓶备用。可于饭前半小时,用调成糊状吞服,每次40克,每日3次。服后可饮几口稀粥汤,勿饮开水。30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74例,临床痊愈51例,基本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6%。
组成:I号方:生黄芪30克,川黄连10克,罂粟壳、、五倍子、地榆各15克。Ⅱ号方:生黄芪30~60克,血竭10克,大黄6~10克,黄连1O克,根15克。
用法:I号方口服,用开水煎煮20分钟,每日1剂,每服200~300毫升,1日3次。Ⅱ号方灌肠,浓煎成50O毫升,为提高疗效,可加0.25~0.5克,再加等量的青黛和白芨粉,调成稀糊状,保留灌肠。可于每晚用导尿管接将药液推注入肠内。
疗效:用上法治疗118例,临床痊愈及基本缓解107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2%。
(4)消溃疡灌肠方
组成:I号方:15克,15克,30克,草30克,炒地榆30克,白芨15克,15克,30克。Ⅱ号方:朱砂莲15克,蜈蚣七15克,白芨12克,30克,30克,甘草15克,黄柏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苡仁30克,败酱草30克。
用法:I号方用于,有脓血便者;Ⅱ号方以解毒为主,用于粘液便者。加水浓煎成200毫升,每次用75~100毫升,保留灌肠,3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疗效:共治疗431例,临床痊愈266例,基本缓解及部分缓解141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94.4%。对其中117例作2~4年随访,62例复发,复发率53%,但症状均较前轻。
(5)锡类散合剂(外用)
组成:锡类散、云南白药、(或冰硼散1/2袋)各1克,0.25~1%普鲁卡因20毫升。
用法:上药混合后加水或120毫升,充分溶解后保留灌肠。灌肠患者向左侧卧,取头低足高位,灌入后静卧10分钟,然后转平卧、右侧卧位各10分钟,10~20次为一疗程。并可根据症情,按前述辨证方口服药物。
疗效:以本方灌肠治疗为主,口服药为辅,共治疗138例,临床痊愈71例,基本缓解40例,部分缓解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
(6)散(外用)
组成:I号方:9克,6克,6克,12克,琥珀3克,五倍子12克,儿茶10克,共研为粉。Ⅱ号方:珍珠6克,牛黄6克,白参6克,冰片12克,琥珀3克,血竭12克,儿茶10克,共研为粉。
用法:Ⅰ号方用于结肠粘膜溃疡、糜烂,泄泻次数频多或较弱者;Ⅱ号方适用于结肠粘膜,大便不爽或里急后重较按& 显著者。每次取2克,加温开水50毫升,调匀,温度在37℃~38℃左右,保留灌肠,每日1次,3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00例,临床痊愈122例,基本缓解67例,部分缓解10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7%。
(7)明黄合剂(外用)
组成:明矾、苦参、各15克,大黄10克,黄连30克,地榆10克,白芨10克。
用法:上药浓煎成250毫升。溃疡性直肠炎,每次50~80毫升保留灌肠。患者取膝胸卧位,用注人器经肛门注入。溃疡性高位结肠或乙状结肠病变,每次100~125毫升,用导尿管置入直肠内,深度依病损范围而定,然后注入药液。灌的温度保持在36℃~37℃左右。注药前先洗肠,注药后臀部垫高俯卧至少半小时,早晚各1次,每7~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453例,临床痊愈272例,基本缓解98例,部分缓解7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8%。
6.4 老中医经验
刘××,男,31岁。反复发作脓性便已5年。患者每天腹泻3~5次,肠鸣,左下腹部,痛则欲便,为脓性便,夹有大量白色粘液,便后痛减。近年症状加重,性情急躁易怒,纳差,四肢怠倦乏力,嗜睡。脉细弦,淡红,苔薄白腻。用抑木扶土佐浊法,以痛泻要方加味。
处方:炒白芍20克,焦白术10克,广6克,北10克,潞党参20克,西10克(),六月霜30克。
本方加减连服30余剂,白粘液脓便消失,腹痛腹泻、肠鸣消除,增加,精神好转,后改用参苓白术散善后,随访4年未见复发。
按: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张老多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之法。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多肠壁溃疡化脓的特点,立法选方应特别重视大便中出现的红白脓便,张老认为这是本病外在表现的重要体征,因此常在主方中加六月霜、、铁笕、黄连等药物。以白粘液脓便为主者,系偏重,可重用六月霜30~60克;如出现红赤粘液便者,为偏重,常加铁笕15~30克,15~30克,黄连3~10克。如红白粘液脓便兼夹,则可数药合用。待红、白粘液脓便消失,症状缓解,即宜改用调理脾胃法,常选用参苓白术散善后。一般需服数方可见效。
6.5 用药规律
对54首观察人数在15例以上的专方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内服药和灌肠药各有特点,现归纳如下表:
内服药用药情况表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党参、白术、黄芪、黄连、甘草、干姜、地榆、乌梅。
白芍、、白头翁、白芨、苦参、大黄、败酱草。
木香、茯苓、陈皮、山药、赤石脂、黄柏、当归、、儿茶、延胡、、、赤芍、三七、石榴皮、肉桂。
丹参、秦皮、补骨脂、血竭、五倍子、、、石膏、琥珀、葛根、槐花、红花。
、银花、、砂仁、、、、五倍子、莲肉、厚朴、苍术、乌贼骨。
灌肠药用药情况表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黄柏、黄连、白头翁、锡类散、云南白药。
地榆、白芍、大黄、槐花、生石膏。
赤芍、白芨、青黛、明矾、丹参、马齿苋、白头翁、儿茶、败酱草、蒲公英、仙鹤草。
栀子、、、、甘草、、、、五倍子、、、当归、冰片、薏苡仁、草、防风。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内服药以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和收敛较为常用。通过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已证明早期所习用的清热利湿,药物,疗效往往并不甚满意,而采用、温中健脾之法,可明显提高有效率。据统计,诸药之中,以益气健脾之药,如党参、白术、黄芪应用频次最高,出现于15~17篇报道中,擒计700~800例之多,支持了病因发病学中本病免疫水平低下一说。另外,在本病中的应用也是一个新的趋势。已发现方药中加用丹皮、三七、大黄等活血化瘀、行滞之品,能促进组织修复,增强消炎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效果。
6.6 其他疗法
取穴:主穴:、、、。配穴:、、、、、。
脐中四边穴位置:脐之上下左右各旁开1寸处。
操作:主穴每次取1~2穴,配穴酌加2~3穴。脐中四边穴,以上下左右为序,快速,缓缓刺入3~5分,捻转半分钟,不。余穴后留针15~20分钟,留针期间可施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8例,临床痊愈和基本缓解49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
取穴:主穴:、天枢、关元、。配穴: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主穴取1~2穴,配穴酌取2~3穴。腹部穴用30~40分钟;上巨虚用黄豆大之施,灸21~25壮,使穴区形成亠直径为0.8~1厘米的焦痂,5~7日形成,3~5周疱愈合;配穴以作,每次15~20分钟。上法除直接灸外,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观察100例,有效率在65%~98%之间。
组方:鲜汁15~20毫升,儿荼(研粉)2克,生理盐水25~30毫升。
用法:猪胆汁多于取得新鲜猪胆后立即采集,亦可晒干后配制。将上药混合,加温至15℃~20℃。用导尿管插人肛门内20~30厘米处,行保留灌肠。每晚1次,3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2例,临床痊愈和基本缓解38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5%。
组成:破叶莲干粉胶囊,每丸含生药0.25克。
用法: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3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1例,基本缓解14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
组成:大果榆的树皮,研末,过60目筛,置棕色瓶内。
用法:每次取3~4克,加开水300~500毫升,搅拌3~5分钟,呈稀糊状,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15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6例,临床痊愈17例,基本缓解13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
组成:黄芪(蜜炙)、山药、苡米、各50克,丑50克,分别炒焦黄,味香不苦为宜;乌梅50克,4克,6克,分别打碎,各炒焦黑存性。以上共为细末,放人锅内炒热加入白糖200克,乘热在锅内搅拌均匀,形成颗粒。
用法:每次3~4匙,可用沸水,亦可掺于粥饭内,日服3~5次,15~20天为一疗程。另可配合灌肠治疗。
疗效:以食疗为主,共治疗30例,痊愈21例,基本缓解8例,部分缓解1例。
6.7 其他措施
暴发型和急性发作者,应卧床休息,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饮食宜给予易、少、富营养的食物,忌食及乳制品,避免冷饮、水果及多纤维的蔬菜。
手术治疗:适于严重发作,病变范围广泛和出现某些严重并发症者。
7 临床表现
有持续性或反复作粘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但不应忽视少数只有或无血人理的患者。既往史及中要注意、眼、、肝脾等肠道外表现。&
8 辅助检查
1.结肠镜所见
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②粘膜粗糙呈细颗状,粘膜模糊,脆易,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③可见假,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
2.粘膜活检
检查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排列异常、减少及上皮变化。
3.钡剂灌肠所见
①粘膜粗乱或有细颗粒变化。②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③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耻下场呈管状。
5.手术切除或病剖学可见肉眼或组织学的溃疡性结肠炎特点。
9 鉴别诊断
常有急性史,药物治疗有效,粪便培养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时取粘液脓 性分泌物培养的出性率较高。
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深切,溃疡间粘膜正常。粪便或结肠镜取出的分泌物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治疗有效。
3.血吸虫病
在流行病区有疫水接触史,可见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在急性期可见直肠粘膜有黄褐色颗粒,活检压片或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血吸虫卵。患者常伴肝脾肿大。
鉴别要点见表1。
表1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Crohn病的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
症状及体征
缓渐或突发
里急后重脓血便
复发性腹痛
始于结肠远端,病变连续向近端发展,一般不侵及
呈节段性,多发性,多累及右结肠,少侵及直肠
粗糙,浅溃疡,有假息肉
鹅卵石状,裂隙样溃疡
较少见,可见于晚期
多见,早期可出现
结肠镜检查
粘膜弥漫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颗粒粗糙,浅溃疡,假息肉
散在较深溃疡,病变间粘膜正常
炎性细胞浸润
呈分散裂隙纵行溃疡
减少、重者消失
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
粪便有粘液但无脓血,可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常伴腹痛、腹胀、肠鸣及全身,各种检查无明显品质病变发现,症状与、精神状况密切相关。
多见于以后,常能触到肿块,粪潜血常阳生,X线钡剂灌纤维结肠镜检,有鉴别诊断价值。
值得注意本病易与慢性菌痢混淆诊断。二者均为慢性脓血便,肠镜为慢性炎症,尤其对未发现肠粘膜质脆易于出血、腺体排列异常和隐窝脓肿,钡灌肠未发现结肠袋改变等较为特异病变,仅见慢性炎症或“或锯齿状”阴影时更易。作者曾对16例慢性脓血便,肠镜报告为“慢性结肠炎”,钡灌肠示“毛刺或锯齿状”阴影,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者进行研究发现6例为慢性菌莉,均为多次(3~6次)加强的松激发(大便培养前口服强的松3日,每日40mg)后大便培养出弗氏痢疾杆菌者应引以为戒。其他尚需鉴别者有: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病、结肠憩室炎等。
减少过敏食物及损伤肠道药物的摄入,减神负担和,避免感染疾病发生,保持较长的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
11 治愈标准
1.近期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国内溃结以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为多,轻症及缓解期长者预后较好,病变只局限于直肠者预后良好。年过60岁或20岁以下者,病情往往严重,有并发症、低血钾、低蛋症、病变范围广者,预后差。和并不影响预后。并发结肠穿孔或大预后较差。病程长超过10年者,癌变率较高。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一 17:16:33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溃疡性结肠炎食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