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2)是( ) A.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B. 糖尿病 C. 恶性肿瘤 D. 意外伤害 18. 盐摄入过多增加何种恶性肿...

58cv网址导航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 ? ? ? ?基本概念 工作政策 工作内容 工作要求 ? 培训目的? ? ? ? 对慢性病防治工作 1、提高认识 2、明确思路 3、付诸行动
健康的概念最早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
br />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心身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健康与疾病不存在明确的界线,影 响人健康的因素随时随地都存在。 什么是健康 (sub-health)是健康与疾病之 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一般是指机体无明显的疾病,但 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 态。亚健康按照表现分为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 康和社交性亚健康三种。 健康教育的概念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预防控制疾 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 健康知识? 健康信念 ? 健康行为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 康良好的社会适应 WHO关于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臀的位臵 协调。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 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健康促进的概念(一)健康促进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 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 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 的责任。”著名健康教育学家Green和Kreuter等 人认为:“健康促进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 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 体。”1995年WHO西太区办事处发表《健康新视 野》(New Horizons in Health),提出:“健 康促进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 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 健康问题的能力。” (二)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通过的《渥太华宣言》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1986) 指出: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政治过程,它不仅 包含了加强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行动,还包括改变社会、 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条件,从而削弱它们对大众及个人 健康的不良影响。《渥太华宣言》将五方面的活动列 为优先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 康支持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community)是指由一定数量,具有 共同意愿、相同习俗和规范的社会群体结合而成的生 活共同体 。1、人群:一定数量和质量、共同生活的人群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2、地域:具有一定界限的区域五个基本要素3、生活服务设施4、特有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认 同意识 5、一定的生活制度与管理机构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社区的具体描述是:一个 有代表性的社区,人口大约在10万~30万之间,面积平方公里。在我国,城市社区指街道、居委会,农村社区指乡镇、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以街道 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服务人口约3万~5万人,居民从住 所步行15分钟内可以到达。1.社区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环境 2.社区具有管理和制约作用 3.社区具有凝聚功能 4.社区是最基层的政权单位社区的功能 慢病挑战人类健康当前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为 代表的慢性非传染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并成为医疗费用过度增 长的重要原因。1997年全世界死亡总人数为 5220万,其中153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620万 死于肿瘤,290万死于呼吸系统疾病。1997年 全世界糖尿病的发病人数为1.5亿。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义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进行性的、不能自然痊愈及很少能够完全 治愈的疾病。 ?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是发生宫颈癌的必要条 件,因此不再强调“非传染性”,而直接 称之为“慢性病”。 ? 慢性病就是病程较长、且一般来说进展较 慢的一类疾病。其所包含的疾病主要有心 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 尿病、精神卫生问题、运动系统疾病、感 觉器官疾病、口腔疾病和遗传疾患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般概念慢病的特点: 1、常见病、多发病。 2、发病隐匿,潜伏期长。 3、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 4、一体多病,一因多果。 5、增长速度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 ?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居高不下? 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分别为30.2%、24.7%和6.1%。 ? 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全国现患人数2000多万。 与1996年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由4.6%上升 到6.4%。 ?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现患人数1.6亿。 2002年资料 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居高不下? 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经达到8.1%,与 1992年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 脑卒中每年新发150万;? 冠心病每年新发75万; ? 恶性肿瘤每年新发180–200万; 2002年资料 慢病已成为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 ? ? ? 死亡构成的首位 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的重要疾病 造成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 危险因素水平持续升高 慢病发病死亡呈上升趋势 年中国城市各类死亡及构成变化趋势900 800 700我国死因构成的首位其他损伤和中毒ò ? ? ? ? ¨ ? ? ? ? 1/1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5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妇幼疾病75 90
2003年全球死因构成58.9%慢病3300万32.1%传染病1800万8.9%伤害500万 2003年中国死因构成77.8%慢病700万11.1% 11.1%传染病100万伤害100万 浙江省卫生监测区主要慢性病死亡率 (1/10万)? 全省 城市 农村 ? 恶性肿瘤 166.01 163.69 171.38 ? 呼吸系统疾病 124.87 145.34 77.44 ? 脑血管病 116.80 126.48 94.39 ? 心脏病 59.03 56.59 64.65 ? 消化系统疾病 25.90 28.17 20.66 ? 糖尿病 8.96 7.57 12.19 ? 慢病合计 562.80 594.97 488.27 ? 慢病合计是指除去感染性疾病、产科及围产期疾病、 损伤和中毒以外的疾病死亡的合计 疾病负担 NCD是今后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疾病负担排序1 2 3 4 5 6 7 8 个人 中风 肿瘤 伤害 结核 精神病 糖尿病 肝炎 艾滋病 家庭 艾滋病 精神病 伤害 肿瘤 中风 结核 肝炎 糖尿病 社会 艾滋病 肝炎 精神病 结核 肿瘤 中风 伤害 糖尿病 1990年与2020年疾病负担顺位1990年 顺位 疾病或伤害 1 下呼吸道感染 2 腹泻 3 孕产期疾病 4 抑郁症 5 缺血性心脏病顺位1 2 3 4 52020年 疾病或伤害 缺血性心脏病 抑郁症 交通事故 脑血管疾病 COPD 2000年全球各地区疾病负担(DALY)DALY =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year % 7550非传染性疾病s伤害25传染性疾病, 妇女及围产期死亡, 营养不良非洲 东地中海 东南亚西太美洲欧洲 无限制上涨的主要原因 ? 1998年我国县及县以上医院住院费用肿瘤 为128亿元、循环系统疾病为97亿元、糖 尿病为24亿元。 ? 1990年世界银行测算疾病负担(DALY), 我国传染性疾病男女分别为118和133,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分别为610和588。 昂贵的医疗费用?中国的疾病经济负担也逐年增加。1993年,我 国的疾病经济负担为3208亿元,占GDP的9.3%; 2003年,疾病经济负担达到1.2万亿元,占GDP的 10.3%。疾病经济负担的增速大于GDP的增速。卫生部原副部长 王陇德全国用于治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费用从1994 年的419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1216亿元,年均递增 达17.72%。 影响劳动力人口健康心脑血管疾病、肿瘤、COPD等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患病年龄构成 14% 46% 40% 15-44岁 45-64岁 其他 英 年 早 逝 造成慢病增多的原因 造成慢病增多的原因? 生活方式改变 烟草消耗增加 膳食结构迅速改变 体力活动减少 酒精消耗增加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在世界各地增加 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水平持续上升不可改变因素?年龄 ?性别 ?遗传因素中间危险因素 行为危险因素? ? ? ? 吸烟 饮酒 不平衡膳食 体力活动不足 ?血压 ?血脂 ?血糖 ?肥胖 / 超重结局? 心血管疾病 ? 卒中 ? 周围血管病变 ? 癌症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社会 文化经济 环境 1、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进食为了什么??获得营养,维持生命 ?追求美味 ?猎奇 ?显示经济能力 吃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 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 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 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 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 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 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 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 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 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 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 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 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 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膳食和营养我省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肉、禽、蛋特别是 鱼虾类等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增加,动物蛋白消费 比例高,指标优于全国。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每日人均消费358克和229克, 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48和126);每日 油脂消费量分别为36克和31克;食盐消费量低于全 国水平(浙江省9.6克,全国12克)。 浙江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从营养素日摄入情况看,与1992年我省局部 调查情况比: 总热能摄入从2414千卡下降到2039千卡;蛋白质、脂肪摄入无变化(1992年分别为78 和59克);碳水化合物从386克下降到290克; 维生素A、视黄醇、钙、铁摄入增加。 居民营养存在的问题铁、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缺乏仍然存在。3-12 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3.51%,其中城市 3.15%,农 村3.96%,男性2.32%,女性6.91%;居民钙摄入量 576毫克,相当于推荐量的60%。 膳食结构中动物类食物消费过多,谷类消费偏 少。全省居民脂肪供能比为30.16%,蛋白质供能比 13.04%,城市居民脂肪供能比为34.28%,农村居民 为28.16%,城市居民脂肪供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组推 荐的30%的上限;谷类供能比城市农村分别为 36.33%和50.79%,均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奶及奶制品的消费尤其是农村地区较低,均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进食过多直接的后果脂肪堆积导致肥胖成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 的危险因素。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进食过少 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 厌食症 2、吸烟 ? 世界烟草流行的现状吸烟人数: 男性 10 亿 女性 2.5 亿 22 % 9%吸烟率: 发达国家 35 % 发展中国家 50 %相关死亡:目前每年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650人/小时 13400人/天 2030年 1000万,其中700万在发展中国 家 全球吸烟情况吸烟率(%)WHO分区 吸烟人数男非洲 美洲 34 33女9 24 70mil 163mil 7000万 1.6亿中东欧洲 东南亚3548 56722 761mil206mil 317mil6000万2.0亿 3.17亿西太区636428mil4.28亿 英、美、日三国吸烟率(%)—— 历年大幅度下降80 00英国 美国 日本615542312852443828268178706154 ? 中国烟草流行的现状吸烟人数有增无减 1996年 3.2 亿2000年 3.4 亿年吸烟率升高 5% 主要发生在40岁以前的吸烟者中 ? 中国男性吸烟率长期居高不下城市 男性 女性 总计 63.96 4.72 34.54 农村 68.38 3.83 39.27 总计 66.94 4.19 37.62 ? 被动吸烟状况严重 ① 53.5%的成年不吸烟者每周至少一天被 动吸烟; ② 被动吸烟的场所:家庭为71.2% ,公 共场所为32.5%, 工作场所为25.0%; ③ 儿童在家庭中被动吸烟的比例为53%。 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不足61%的成年人认为对健康无害或危害很小。 ?戒烟状况极不乐观1. 70%的现在吸烟者从未打算戒烟 2. 戒烟率几乎等于复吸率 (17%≈11.8%) 3. 戒烟成功(2年)的比例仅为 4. 戒烟的原因: 因病 担心生病 家人反对 健康教育 经济原因 10.7 %3.5 % 4734% %15 % 8.6 %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烟草消费量占全世界烟草消费总量的30%以上 ? 烟草消费量每年平均以5.3%的速度上升96年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男性、女性吸 烟年龄比84年第一次调查均提前3岁? 2002年浙江省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吸烟与被动吸烟浙江省15岁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7.28%,估 计全省15岁以上烟民888万。吸烟率农村高于城市, 分别为29.93%和21.97%;城市男性46.39%,女性 1.54%,农村男性58.61%,女性1.17%。 在15岁以上不吸烟者中,有50.21%的人生活或 工作环境中有吸烟者,26.12%的人每天有被动吸 烟,6.75%的人每周3天以上有被动吸烟,仅31.77%的人没有被动吸烟。 香烟的危害?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烟雾中有害物质2000多种 致癌物质40余种 烟焦油 苯并芘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 肺癌危险性高8-12倍 喉癌8倍 食管癌6倍 膀胱癌4倍?尼古丁使血管收缩冠心病发作一氧化碳 血红蛋白变性 心脏负担加大 烟雾损害支气管粘膜 老慢支 肺气肿 肺心病 烟草相关死亡目前已占全球死因构成 的第一位2000年占总死亡构成 1∕10 2025年占总死亡构成 1∕6 其死亡总数将超过肺结核、疟疾、生产 和围产期并发症及艾滋病的总和。疾病负担:发达国家的第一位 吸烟 中国为第三位(饮酒、高血压、吸烟) ? 吸烟者的死亡危险90%肺癌、75%COPD患者与吸烟相关 70年代,吸烟者中有 25% 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2000年, 该比例已升 50% 对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影响重要的是其中1∕2 于 35~60岁的中年时期。 儿童被动吸烟 (WHO报告) 目前全球有 700万 青少年被动吸烟 儿童家庭中被动吸烟率&60%的国家有: 古巴、阿根廷、波兰和印度尼西亚。死 ? 与烟草相关的死亡及趋势严峻 目前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100万 而每分钟将有5个人死亡 如吸烟状况得不到控制 2025年将增至 200万 2050年将升至 300万 从现在到2050年将有1亿中国人死于烟草 其中一半将在中年(35~60岁)死亡 损失 20~25年 的寿命 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 中国吸烟所致死亡人数1990年 60万 2000年 100万 2025 年 200万 2050年 300万? 全球吸烟所致死亡人数1950年 1975年 2000年 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30万160万20万210万210万300万700万 ?烟草相关的社会经济负担 据CDC姜垣等对三大相关疾病(肿瘤、循环 及 呼吸系统)的计算: ① 1998年中国20岁以上居民归因于吸烟的 三大病种死亡为 51.4万 (肿瘤21万、呼吸19万,循环 11.4万) ② 因上述三系统疾病导致的全国归因人年 损失为 114.6万人年 (农村86.5、 城市28.1) ③ 1998年中国吸烟归因上述三病直接的 医疗费用为 229亿 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不足认为吸烟有 重度危害者 吸烟者 23% 认为被动吸烟有 重度危害者 18%非吸烟者36%28%? 中国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高达60%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确认烟草是目前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3、不健康的饮酒行为 饮酒 中国酒年销售量统计预计2000年将达 4726. 24万吨 :
年增长率为 13.3% 00 00
年增长率为 13.1% Year:年增长率为 5.3%Annual sales volume of drink (10000 ton)4726.24199020002010 饮酒的危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七、如饮酒应限量 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的场合人们往往饮酒。 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它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 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 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 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 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 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 饮酒。 慢性饮酒和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a.直接和间接损害肝脏,引起脂肪肝、肝硬化。 ? b.是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直接损伤动脉血管, 加重心脏负担造成心脏损害。对高血压患者极易 导致脑卒中。 ? c.通过直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和破坏脑血管系统 的组织结构,协同造成脑萎缩和早发性老年性痴 呆。 ——引自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诊 疗规范》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20亿人口饮用过含酒 精的饮料,7630万人被诊断为酒精滥用者。? 2002年WHO估计,全球20-30%的食管癌,肝癌,肝 硬化,癫痫发作和交通事故与酒精有关。 ? 酒精这一危险因素,在低死亡率的发展中国家排在 疾病负担的第1位,在发达国家排在第3位。? 2002年,酒精导致180万人死亡(占死亡总数的 3.2%),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损失5830万人 年(占4%)(男性占6.5%,女性占1.3%) 浙江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饮酒浙江省15岁以上居民现在饮酒率为28.07%,农 村高于城市,分别为31.09%、22.01%;城市男性 42.35%,女性5.01%,农村男性51.23%,女性 11.09%;饮酒种类中,饮啤酒占32.92%,白酒占16.49%, 果酒占6.89%,混合占19.09%,24.63%为其他酒类; 饮白酒者次均2.73两。 4、缺乏运动当代循实证医学表明:不健康的膳食和不 充足的体力活动是患冠心病、脑卒中、癌症、 II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骨质疏松、龋 齿和其它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世界卫生组织正在促进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预防因不健康和久坐不动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 病和残疾。 ? 久坐不动生活方式可增加绝大多数疾病的死亡 率,加倍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危 险。另外也增加直肠癌、高血压、骨质疏松,脂 类代谢失调,抑郁和精神苦闷。 体力活动少与肥胖关系(英国)? ? ? ? ? ? ? ? × ? ¨? 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 ? ? ù ? ? ? · ? ? ? ? ? °??1000
肥胖是人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肥胖是全球性健康问题? 肥胖症发病率逐年增高 合并症多 危害性大 死亡率高? 目前研究至少有26种疾病与肥胖有关 ?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生活在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有60%-85%的人处于久 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从而构成目前人们对其严重 性尚未充分认识的公共卫生问题。一般估计,约 有2/3的年青人运动不足,这对他(她)们未来 健康的影响是严重的。 社会经济状况变化过去10年工作中体力活动强度变化PRC-USA合作研究第4次调查结果男性减轻 相同 增强从内向外: BJ 工人, BJ 农民, GZ 工人, GZ 农民. 2002年浙江省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浙江省居民职业性体力活动:城市机关、企业、 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也人员人均每天工作中坐着 4.6小时,站着2.9小时,行走1.4小时;农林牧渔 水利人员农忙时每天平均干农活8.7小时,农闲干 农活4.0小时。 浙江省居民过去1年中参加锻炼的比例为15.12%, 城市33.37%,农村6.40%,业余时间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1.91小时, 城市和农村非常接近。 心理压力增加 我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1年我省15岁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总 患病率为17.29%。由此推算,2001年我省 1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772万患有程度不同的 精神障碍,其中各类抑郁障碍为8.70%(重 症抑郁为4.25%)、神经症为4.53%、酒依 赖为2.92%、精神病性障碍为0.51%、双相 情感障碍为0.47%。 心理卫生问题? 根据浙江省九十年代局部地区的调查, 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约为10%左右,而 儿童、青少年为10.9—13%,中学生为 17.3%,大学生为25—30%,老年人为 12.9%。 自 杀?我国自杀死亡率为22/10万,2001年浙江省有自杀 企图(无行为)的发生率约为1.6%,自杀未隧的行为发 生率约为0.4%。根据全国自杀监测资料表明,在自杀人 群中精神疾病占2/3。 对上海市超过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自杀行为方面 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小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自 杀心理行为问题,且自杀行为的发生率随年级上升而增多。 自杀未遂者达1.71% 。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24.39% 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 如死了好”的想法。 心理因素与健康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脑有障碍会影响心理 抑郁型人格抑 郁 型 人 格——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 是无助和无望交织在一起的体验和相关行为; 另一种表现为思维迟钝。个人存在的无价值感 和消极行为。抑郁型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抑郁型人格与应激的关系 癌症敏感型人格C型人格——抑郁、自信心差率、较高的 焦虑水平、压抑自己的情绪。 癌症型人格与应激——经常遭受应激的人 易患癌症。研究发现,恐惧、焦虑、害怕、沮 丧等与高水平的激素反应有关,易导致癌症。 希望、自信、信念等与低水平的应激反应有关, 不易发生癌症。 C型性格的人某些癌症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 数倍。 心理应激与健康 应激的概念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 全身性反应。 这个概念有三种含义:1、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和环境刺激2、指一种主观反映,是由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3、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心理反应 引起应激增多的原因?竞争的加剧 ?价值观多元化 ?人际关系紧张 ?期望值高 ?工作紧张及压力增加 ?生活节奏加快 ?社会角色改变 应激并不都是消极的。正性应激;负性应激(烦恼性应激)。 应 激 的 概 念应激源 应激反应 中介因素 英国遭遇恐袭击应激源可以是巨大的灾难,如天灾人祸。不经常 发生,但是很难处理,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人们 的身上,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为——巨跞应激 环境应激自然灾害应激自然灾害包括飓风、洪水、暴风雨、火山 喷发和地震等。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可预见 性;二是不可控制性。自然灾害不但对人生活 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对人心身造成极大的伤 害。 对生活的破坏心理伤害生理伤害 应激心理反应 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 情绪反应? 认知改变 ? 行为改变 ? 精神症状急性应激障碍(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影响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人们都要面对应激,但是同一应激事件,产生的反应是不同的,这说明有一些因素存在于应激源于应激反应之间,影响应激反应的发生和反应的程度,这些因素称为中介因素,主要 有: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面对应激每个人会采 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是积极应对还 是消极的回避,甚至极端的方式, 它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应激与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1894 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应激与集体之间有一种 中介物,好象一个屏障,防防止应激对人体造 成巨大伤害。 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成熟型、中间型、不成 熟型、神经症型。 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 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组织 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 反应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 量。在个体面对应激时具有减轻应激的作 用,是应激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社会支持是决定心理应激于健康关系的重 要中介因素之一,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个 体的身心健康,劣性的社会关系则损害个体 的心身健康。 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客观、 可见或实际的支持;二是主观体验到的情感 上的支持。 自然环境因素? 化学和重金属造成的大气、水源和土地的 环境污染;光线,微波造成的物理污染; 自然生态破坏带来的日光辐射增强,可饮 用水源缺乏,可利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对 人类不安和紧张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中国: 1.26 亿 亚洲: 3.14 亿 全球: 5.93 亿1999中国: 4.10 亿 亚洲: 12.4 亿 全球: 19.7 亿2050 老年人口变化500 400 300 200 100 0410 230 112 7702 130老老年人口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问题(一)与1993相比老年人口2周患病率和1998年卫生服务总调 查结果: ? 60岁以上老人2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全人 群的1.7倍和4.2倍,人均患有2-3种疾病。 ? 慢性病患病率均有明显增加,增加突出的疾病多为肿 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老年精神病。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问题(二) ?60岁以上老年人活动受限率为8.1%,为全人口 的2.7倍,残疾率为25.2%,为全人口的3.8倍。 ? 1990年中国人口疾病负担(DALY)平均为178/ 千人,60岁以上人口为429/千人。提示:延长的寿命多为非健康寿命 防制慢病,促进健康 健康行为是指一个人为了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活动健康行为的两种表现形式: ?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放弃或减少危害健康的行为 健康行为主要有四类?日常健康行为 ?保健行为 ?预防性行为 ?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推动全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 推动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生活方式对疾病与死亡的影响突出遗传因素占 16 %;环境因素占 22 %; 卫生服务的提供占 8 %; 生活方式占 54 %;From: Principles of Health Education & Health Promotion 2001 USA 健康的四大基石:戒烟限酒、合理营养 适当锻炼、心理平衡——1992年国际心脏病保健会议〈维多利亚宣言〉 戒烟 国际上控烟的成功经验? ? ? ? ? ? 1950 年英国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吸烟危害的报告(Doll and Hill) 1964年美国卫生总监(Dr Terry)报告:吸烟和健康 80年代 美国国会禁止烟草广告 禁止利用电影作隐性广告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90年代烟草公司败诉?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 烟草控制策略? 防止青少年进入吸烟队列? 帮助吸烟者戒烟? 价格政策? 禁止烟草广告:1990年43届 WHO大会1993年3月欧洲共同体通过指令? 立法和政策开发:工作和公共场所禁烟 香烟盒上的警示 美国加州控烟计划1989年:增收$0.25/包附加税学校预防吸烟 各项活动 社区各项 控烟活动 媒体反吸烟 宣传提供戒烟辅导改变整个社会对吸烟的看法结构/政策改变 美国加利福尼亚冠心病死亡率CHD mortality (/100,000)180 160 140 12099提案开始生效 历史发展趋势冠心病死亡率(1/10万)Historical trend Proposition 99媒体宣传的暂停和恢复100Media campaign suspended and reinstated 中国已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3年5月,吴仪副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56届 世界卫生大会。 日,中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减酒! 少饮 饮酒量《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999.10? 限制饮酒 尽管有证据表明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 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以及高血 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因此不提倡用少量饮 酒预防冠心病,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 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 ? 建议男性如饮酒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g, 女性则应少于10~15g。? 戒烟、限酒 不吸烟,男性每日饮酒精&20~30g, 女性&15~20g,孕妇不饮酒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诊疗规范》? 戒烟、限酒 不吸烟,男性每日饮酒精&20~30g,女性 &15~20g,孕妇不饮酒2. 澄清“少量饮酒有利健康”的说法: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 a. 对健康有利的酒只限于用葡萄酿造的天然红葡萄酒,其 他白酒类、人工配臵葡萄酒、甜味红葡萄酒或白葡萄酒无 此功能。 b.红葡萄酒每天饮用量在3两以内(一葡萄酒杯,折合纯酒精 &50克)才有健康效果,超过此量健康效应随饮用量增加危 害增高。 c.红葡萄酒仅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对肝脏、脑神经系 统危害与其他酒类相同。 d.酒后驾车事故率与其他任何酒类相同。 合理膳食随着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饮食的改变对人体 健康有着很强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的这一观点不 断被科学证据证实,营养问题也逐渐走向前台, 成为慢性病的一个主要的并且可改变的因素。更 重要的是,饮食的调整不仅可能会对目前的健康 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决定今后个体是否会患有 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 合理安排膳食普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平衡膳食原则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膳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油 脂 类 奶类及奶制品 豆类及豆制品 禽兽肉类 鱼虾类 蛋类 蔬菜类 水果类 25克(0.5两) 100克(2两) 50克(1两) 50-100克(1两至2两) 50克(1两) 25-50克 (0.5两至1两) 400-500克(8两至1斤) 100-200克(2两至4两)谷类300-500克(6两至1斤) 2005年美国农业部膳食金字塔 芬兰北卡心血管病预防项目北卡项目开始 死 亡 率 1/10 万全国活动开始芬兰年,通过健康教育、生活行为干预等国家干预行为,使芬 兰北卡地区35-64 岁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率在25年中大约下降了70%。 坚持适量运动近年来关于运动与健康研究最大的突破,是认识到中度 运动有益于健康与长寿,而不是运动程度越剧烈越有益于健 康。运动原则:运动强度 运动方式 运动安全 90 千 卡 能 量 的 食 物 重 量食物大米 小米重量(克)25 7 80食物瘦猪 羊 牛肉 鸡 鸡 蛋 鹌鹑蛋 鸭肉重量(克)50 60 50带骨排骨 鱼虾大豆花生油 大白菜 胡萝卜 梨萍果桃橘 西瓜 葵花子 豆油2510 500 200 200 500 25嫩豆腐豆浆 南瓜 藕 草莓 花生米 西瓜子15400 350 50 300 15 40 活动消耗90千卡能量所需时间活动项目 睡眠 坐 写字 打字 弹钢琴 办公室 扫地 铺床 烹饪 步行 跳舞 游泳 购物 走楼梯 体操 骑自行车 打乒乓球 排球 爬山 长跑 足球时间 (分) 80 50 45 40 35 30 18-30 25 15-25 20 10 适 当 锻 炼1、一次三公里30分钟以上 2、一星期五次3、运动到年龄加心跳等于170 WHO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 916技术报告体力活动的目标主要是维持健康的体重。建议在 一周的多数天数中,每天维持一个小时中等强度的 活动,如快步走。此水平的体力活动能够满足维持 健康体重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从事静坐工作的人群。 为了增进健康,各年龄段人群若不能每天坚持, 则应在一周的多数天数中,维持一天30分钟中等强 度的活动,如快步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从事 更大强度的或者持续时间更长的体力活动对健康更 有益。为了促进骨骼肌肉健康,成年人一周至少参 加两次高强度的锻炼心肺耐久力的活动作为补充, 以维持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自主活动,减低跌倒的危 险。 生命在于 运动!
心理健康的标准? ? ? ? ? 充分的安全感 充分了解自己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心理健康的标准? ? ? ? ?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 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爱好 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 的满足 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提出10个要决?不对自己过分苛求 ?对他人期望不要太高 ?疏导自己愤怒的情绪 ?偶尔也要屈服 ?暂且避开 ?找人倾吐烦恼 ?为别人做些事 ?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对人要表示善意 ?娱乐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到的,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的最基本、最有效、最易行、最经济的途径。但又最难做到。 社区慢性病的综合防制 工作政策?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 ? 卫妇社发〔2009〕98号 ? 2、《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 化的实施意见》(浙卫发〔号 ? 3、《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年版)》 ? 4、《关于在全省启动慢性病等监测网络直 报系统的通知》浙卫办疾控〔2008〕38号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本《规范》分为10个类别 ?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36 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 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 处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 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规范》主要作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 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的参考依据,其他医疗卫生机 构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参照执行。 ?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国家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应接受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 业务指导。 ? 《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 意见》(浙卫发〔号 ? 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人口和计生委 ? 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 (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 高血压、糖尿病 ? 浙江省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 九、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 ? 十一、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项目 社区慢病综合防治? 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是我国慢病防治策略的最 佳选择 1、慢病流行特点决定开展社区干预是慢病防 治的最佳途径 2、综合防治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中央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定为社区慢病防治 提供了政策支持 4、卫生观念的转变为社区慢病创造了时机 慢病具体的预防措施应包括:? 对社区所有人群进行健康知识和健康 技能传播 ? 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控制 ? 针对健康人群进行规范化的筛查 ? 针对慢性病现患人群进行治疗和管理 ? 针对慢性病病人的伤残进行康复支持 ? 针对终末期病人进行临终关怀 根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展的自然史, 整个慢病的防制对象应涵盖5个亚人群: ?社会全人群 ? 高危人群 ? 确诊的慢性病人群 ? 与该慢性病相关并发症人群 ? 晚期慢性病人群 旧的防治结合模式防治队伍分离 防疫站 医院防治对象分离易感者已染者防治目的分离保持健康恢复健康防治目标结合全人群健康 旧防治模式对慢性非传染病的不适应公卫医师临床医师健康教育 健康状态 危险状态临床治疗 疾病状态 理想的防治结合新型模式公卫医师 防治兼能的医生临床医师防治兼顾的医疗服务健康教育非药物和药物 一级预防临床治疗和二 级预防健康状态危险状态疾病状态 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初级卫生保健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医学 社区卫生项目的实施确定社区 社区诊断 社区参与监督评估计划制定和实施 社区干预模式介绍1、WHO模式疾病负担 原因探索 干预计划监测社区有效性干预效率2、PATCH(Planned Approach to Community Health)模式社会动员 疾病负担 数据收集和利用 社区干预 优先领域 社区规划 社区干预模式介绍3、健康教育模式社区诊断 因素探索 健康教育 评价4、健康促进模式政策发展与机构改革 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社区评价社区干预公共卫生监测 ? 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的概念? 慢病社区综合防治流程 社区诊断 社区综合干预 社区干预评价 慢病社区综合防治概念?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有效可行办法 ? 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活动 ? 由卫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向社区居民提供促进 健康的环境和对慢病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和 健康指导等一系列卫生保健活动的综合 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特点? 对象的综合:患者、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 防治内容的综合:一、二、三级预防、康复 ? 防治措施的综合:药物、非药物? 防治机构和人员的综合–疾控、临床、社区 –医务人员、病人、家庭或社区成员等 ? 学科的综合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医学、社会学、行为学、传播学,…… 社区诊断社会人口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 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 管理与政策诊断社区综合 防治规划社区动员 政策发展与机构改革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社区干预活动设计干预策略的选择 干预措施的选择 干预内容的确定 干预场所的选择社区综合 干预社区干预 评价规划评价 实施过程评价 效果评价社 区 综 合 防 治 示 意 图 社区诊断---定义通过一定的定量与定性的调查研究方法、方式和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调查、诊断的手段和方法。 社区诊断---步骤? 确定所需要的信息人口学、流行病学、行为与环境、教育与组织、管理与 政策? 信息的收集现有资料利用、定性方法收集、定量方法收集? 分析信息统计、流行病学分析、归纳综合? 社区诊断报告社区优先卫生问题、社区重点干预对象、重点干预因素、 防治策略和措施 社会人口学诊断信息? 社区特点社区类型、地理情况、自然资源、风俗习惯? 人口特征静态人口:人口数、构成动态人口:变迁、流动? 经济状况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 流行病学诊断信息? 死亡率、死因顺位和构成 ? 人口动力学角度的人群主要健康问题及分布特征 ? 居民患病情况患病、就诊、住院等? 疾病负担情况 ? 特殊人群健康问题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伤害、疾病的社会家庭负担? 卫生服务需求与群众满意度 行为与环境诊断? 居民对健康问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 常见疾病有关危险因素分布现况 ? 自然环境 地理、气象等 ? 工作和生活环境居住条件、饮用水等 教育与组织诊断? 社区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 教育与文化环境 风俗、教育水平 ? 卫生服务提供系统 卫生机构、资源情况 管理与政策诊断? 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 社区发展政策 ? 社区卫生政策 ? 资源可利用现状分析 社区诊断资料的收集现有资料收集现有统计报表、工作记录和已经做过的调查定性资料的收集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等定量资料的收集抽样调查或普查、体格测量、检测 社区诊断资料的分析? 资料质量评价可靠性、不同年代标准一致性、完整性? 简单统计分析构成比、率、统计图表? 流行病学分析描述性分析、分析性分析、结果解释、因果关系 确定社区重点和健康优先问题 ----发现本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 引起大量死亡或死因顺位的前几位 ? 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和疾病 ? 本社区发病、死亡高于全国、全省水平的疾病 ? 这些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确定社区重点和健康优先问题 ----确定优先干预的内容依据对人群健康的威胁程度排序 ? 该病致残 ? 致死率高 ? 受累人群比例大 ? 该病相关危险因素分布广 ? 该危险因素与结局关系密切 确定社区重点和健康优先问题 ----确定优先干预的内容依据危险因素可干预性排序? ? ? ? ? 该因素是明确的致病因素 该因素可以测量、定量评价其消长 该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有明确健康效益 该因素的干预措施可以接受,操作简便 该因素的干预费用是低的高血压 糖尿病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 缺乏体力活动综合严重性和可干预性确定优先 社 区 干 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参与下,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在不同的场所开展疾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环境,使个 体和社区增强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的能力,以创造有 利于健康的环境,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社区综合干预特点? 一体化社区一体化干预 ? 同一干预手段可预防多种疾病 ? 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相结合? 强调社区的参与和增强社区自身发展的能力不仅限于预防某些疾病,而且要促进健康, 创造健康环境 ? 社会行为 干预策略分析? 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社区诊断 ? 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决定因素遗传/生物、环境、行为、卫生服务 ? 分析目标人群 ? 分析行为改变因素 倾向因素 促成因素 强化因素 ? 目标人群行为改变阶段性分析 社区综合干预策略? 健康促进策略:促使个人与社区增加对影响健康因素的控制能力,改善其整体健康过程,以达到身体、精神与 社会完好状态,确保个体和群体能够决定并实现自己愿望,满足自己要求,改变和调整周围环境? 三级预防策略:针对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疾病法阵阶段? 综合防治策略 健康促进策略(五大行动领域)? ? 政策和环境改变: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慢病 患者随访管理制度等 社区动员:干预活动人、财、物支持,提高参与率??健康教育:提高目标人群知识,促进态度和行为改变发展个人和家庭技能:提供信息、示范、咨询,传授 改变行为的必要技能(戒烟、选择健康食品、体育运动)? 多方位服务:提供健康体检、健康信息、家庭保健服 务、医疗指导等 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又称初级预防:为病因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 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 三级预防策略? 强调一级预防---危险因素的控制–建立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环境与政策 –提供消除危险因素的方案 –社区人群自我保健? 发展二、三级预防---控制疾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与教育资源–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 –开展社区康复 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评价定义通过收集真实而完整的信息,采用科学而可行的方法, 来判断是否达到了预先确定的标准分类? 适宜性评价 评价项目计划是否合理 ? 过程评价 评价项目是否执行,以及执行的质量和资源使 用情况 ? 效果评价 项目执行的效果(近期和远期)进行评价 过程评价目的确保项目计划真正执行评价内容和方法? ? ? ? ? 项目的执行情况 项目目标人群的覆盖情况 项目参与者满意度评价 项目活动质量的评价 对资源使用情况的评价 效果评价? 个人层面健康生活的能力提高,包括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或 某些相关技能的掌握? 组织层面形成多部门协作网络、形成社会和自然环境支持和有效的 卫生服务、有利于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的制订和执行? 最终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发生改变,改善健康,降低死亡、 发病和致残;提高生活质量和公平性 常见慢性病防制? 高血压的防制 ? 一、高血压防制的一般概念 ?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现患病 人已逾一亿。高血压通过血管病变危害心、脑、 肾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 此社区高血压的防制成为当前心血管疾病防制的 中心环节。 美国Stamler的研究指出:几项简单 的第一级预防措施在5年的研究中就能使高血压 发病率下降55%。再加上高血压的第二级预防, 就能使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下降 约75%。 高血压的危害冠 心 病 发病 和 死 亡 增 加脑 卒 中 发 病 和 死 亡增 加 血压水平 升 高 心力衰 竭发病 和 死 亡增加肾 脏 疾 病 发 生 危 险 增 加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增加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全部高血压患者中 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患者 所占比例知晓率 (27%)全部高血压患者中 接受治疗者的比例治疗率 (12%)我国的高血压 防治工作目前 仍处于低水平控制率全部高血压患者中 血压控制在治疗目标水平以下 (即140/90mmHg)的 患者所占比例(3%) 高血压普遍存在“三高”、“三低”、 “三不现象”。 “三高” —高患病率、高危害性、 高增长趋势。 “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 制率低。 “三不”—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 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 我省资料显示: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 19.80%,估计全省有高血压患者612万; 城市患病率21.78%,农村19.39%; 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 知晓率37%,城市50%,农村27%; 服药率30%,城市43%,农村19%; 控制率10%,城市14%,农村7%。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有关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年 龄、体重超重或肥胖、不健康膳食习惯、慢 性饮酒和酗酒、持续精神紧张状况、缺乏运 动等。作为高血压现症患者,不依从终身执 行个体化治疗方案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 性 龄 别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 长期超量饮酒 缺乏体力活动遗传因素长期精神紧张 》18岁的成年人血压分类(中国高血压防制指南1999)类别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 级高血压轻度 2 级高血压中度 3 级高血压高度 (mmHg) 收缩压 &120 &130 130 -139 140 -159 160 -179 &=180 条件 和 和 或 或 或 或 (mmHg) 舒张压 &80 &85 85-89 90-99 100 -109 &=110 高血压的筛查方法? 筛查建议:&35岁所以人应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 医疗单位应执行卫生部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 量血压的制度; ? 建议社区医生对3-19岁儿童和青少年应每2年 测一次血压; ? 20-34岁至少每2年测一次血压并且要他们自己 记住所测血压时间和数值(具体收缩压和舒张压 值); ? 35岁以上人群不仅必须每2年测一次以上的血 压,而且每次无论任何原因就诊都必须测血压。 发现血压升高达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 85mmHg以上,应在不同日重新测量3次,以 进一步确诊。 依据最初血压基线的成人随访的建议(JNCVI,1997)最初血压(mmHg) &130 130-139 140-159 160-179 &=180收缩压、舒张压 &85 85-89 90-99 100-109 &=110随访建议 2 年内复查 1 年内复查 2 月内确认 一月内评估或确诊 据临床情况立即或一周内评 估或就诊 高血压治疗的总体原则? 无论低危、中危还是高危患者,都应立即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 根据危险程度决定治疗措施? 定期随访:要求患者定期复诊,对其行为的变化进行监测和督促,可加强干预效果? 终身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总体目标? 无特殊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通常应将血压降 至140/90mmHg以下 ? 减少靶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 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1、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人均摄入盐6 克/日。 2、控制体重。3、增加体力活动。4、减少酒精摄入。男性每日少于 20~30克,女性每日少于10~15克。 5、补钾和钙。6、多吃蔬菜和水果。7、控制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8、减轻精神压力。9、戒烟。 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早发现、早 诊断、早治疗。 定期健康体检 35岁以上人群测血压 全人群普查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临床预防或 康复预防:患者系统管理,选择合理治疗, 尽力恢复功能。 非药物治疗简表 初级合 理 膳 食 控 制 体 重 体 育 锻 炼 戒 烟 平 衡 心 理限盐、限酒 多吃新鲜蔬菜、豆类和豆制品 常吃水果,每天250ml牛奶、1-2两瘦肉,每周吃鱼1-2次, 少吃动物内脏,主食多样不过量 监测体重变化中级高级减少食量(总热量),少吃肥肉、含油酯高的食品和零食规律运动 制定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方案增加日常活动量(多步行、爬楼梯、骑车);避免久坐(如看电视)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监测心率)劝说患者,使之产生戒烟愿望 帮助戒烟者制订戒烟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创造戒烟环境,防止复吸 提醒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 根据患者性格特征,提出恰当的建议和措施 运用压力管理技能,了解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有针对性 地进行心理调适 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干预由于遗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高危人 群除具有危险因素的群体外,经筛查发现的高血压现症 患者家属也应确定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管理主要以血 压监测,危险因素控制为主。 1. 高危人群登记。 2. 血压监测。 3. 高危人群干预方案。 4. 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提高高危群体的自我保护 能力。 5. 做好阶段性过程评估,指导调整原设计方案。 不同人群健康教育内容正常人群?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 的危害,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 的危害,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监测血压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针 对性的行为纠正和生活方 式指导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 的危害,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监测血压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针 对性的行为纠正和生活方 式指导 ?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概念和 意义 ?非药物治疗与长期随访的 重要性和坚持终身治疗的 必要性 ?正确认识抗高血压药物的 疗效和副作用 健康人群保健管理社区健康人群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的措施是: 1. 通过社区诊断定义高血压社区危害程度,影响范 围和流行特征。 2. 通过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群体资料库。 3. 有针对地设计危险因素干预措施计划,制作合适 健康群体的高血压健康教育材料。 4. 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广泛的健康倡导,知识传播。 5.定期评估健康传播效果,完善健康教育手段。 冠心病防制一、冠心病防制的一般概念 我国属冠心病低发区。但随着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 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 势。与1988年相比,1995年我国城市人 群冠心病死亡率上升41.78%,农村上升 39.74%。冠心病防制的基本观点是降低 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有:遗 传、与年龄相联系的性别、不良膳食 习惯、缺乏体育运动、吸烟、慢性饮 酒、体重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糖尿 病、高脂血症、女性口服避孕药、促 凝血机制亢进和慢性炎症感染反应等。 冠心病与生活方式:1、吸烟 ,独立的危险因素。2、营养,高脂饮食、高盐。 3、运动,一个中等运动量的人, 其冠心病的危险少2~3倍。 4、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因素。 冠心病的筛查方法一般认为,20岁时应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作 为一生的基线,因其他原因未做者在40岁时必须 做基线心电图。如果正常可以每隔5年做一次心电 图。对下列40岁及以上年龄者,应做运动心电图。 1. 职业影响公众安全的人员。 2. 有两个以上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 3. 长期采取静坐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者。 4. 长期从事剧烈体力活动者或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工 作者。 冠心病的预防与控制一级预防: 1、降低血压。 2、降低血脂。 3、控制血糖。 4、改善生活方式。 5、戒烟 二级预防: 1、积极配合治疗。 2、合理膳食。膳食热量勿高, 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宜。 3、体力活动。4、生活规律、保持乐观,避免 过劳和情绪激动。 5、戒烟、限酒 三级预防: 针对已发生并发症的患者, 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 糖尿病的防制一、糖尿病防制的一般概念 糖尿病主要分为胰岛素依赖的又称为“1型糖 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又称为“2型糖尿病”。 但归结表现为糖代谢异常,血糖增高已及相关器 官损害的内分泌代谢疾病。1997年WHO估计全 世界约有1.35亿糖尿病病人,到2000年估计达到 1.75亿人。 除遗传因素外,目前对还未证实2型糖尿病 的病因。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证据较一致地提示: 超重、体育运动不足、营养失横、心理挫伤是主 要危险因素。 浙江省资料糖尿病?浙江省1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3.02%,估计全省有糖尿病现患病人98万;城市患病率4.12%,农村1.93%,男性2.85%, 女性3.19%; ? ? 患病率城乡有一定差异,女性高于男性。 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3.19%(高于全国水平2.6%)。? 15岁以上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35%,估计全省有44万人空腹血 糖受损。城市空腹血糖受损率1.01%,农村1.35%,男性1.51%, 女性1.23%。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有所 不同,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遗传、病毒感染、化学毒物接触、体重超 重与肥胖、长期过量进食、运动量不足、 妊娠糖尿病史、糖耐量减低等。 筛查方法目前认为,在一般人群中进行糖尿病筛查的效 果和效益不大,但在高危人群中则是可行的。如 对年龄40岁以上且有阳性家族史、肥胖、高血压/ 高血脂,以前确诊为糖耐量减低(IGT),或有 妊娠糖尿病病史者,可考虑定期测定空腹血糖来 筛查糖尿病。建议对所有怀孕24-28周的妇女进行 OGTT,以发现妊娠糖尿病。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 血糖浓度,mmol/L(mg/dl) 静脉血 糖尿病 OGTT2 小 时 后 血 糖 糖耐量减低(IGT) 空腹血糖(如果测 量)和 OGTT2 小 时后血糖 临 界 空 腹 血 糖 (IFG) 空腹血糖 和(如果测量) OGTT2 小 时 后 血 糖 &=6.1(&=110) &=10.0(&=180) &6.1(&110)和 &=6.7(&=120) 全血 外周血 &=6.1(&=110) &=11.1(&=200) &6.1(&=110)和 &=7.8(&=140) 血浆 静脉血 &=7.0(&=126) &=11.1(&=200) &7.0(&126)和 &=7.8(&=140)&=5.6(&=100)和 &6.1(&110) &6.7(&120)&=5.6(&=110)和 &6.1(&=110) &7.8(&=140)&=6.1(&=110)和 &7.0(&=126) &7.8(&140) 一级预防:1、健康教育2、控制体重、肥胖和超重3、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4、合理膳食 5、戒烟、限酒6、预防感染 二级预防: 1、识别出无症状者,及时进行治疗。 高危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有糖尿病 家族史;肥胖者;曾患妊娠糖尿病的妇女; 娩出过巨大儿的妇女;高血压者;高血脂。 2、糖尿病的诊断 恶性肿瘤的防制一、恶性肿瘤防制的一般概念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是目前全球的第 四位死亡原因,占全死因的9%,发达国家的19%, 发展中国家的6%。 由于恶性肿瘤的病因未完全明了,以及已经 知道所有机体组织都可以恶变,所以,第一级预 防在控制危险因素预防恶性肿瘤的意义上,因不 同细胞源的不同组织,不同器官的恶性肿瘤,其 危险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和有所侧重。第二级预 防所进行的“三早”,就不同组织器官而言,就 需选择针对性强、灵敏度高、价格适当、容易实 施的检查方法。 危险因素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 环境因素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未知生物 病原接触。 2. 社会因素 经济发展快于文化发展、社会缺 乏对人类行为的约束、社会缺少对恶性肿 瘤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的支持等。 3. 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与心理因素。 4. 生物因素。 筛查方法(一) 无症状人群的早期筛检 1. 乳腺癌的筛检 2. 宫颈癌的筛检 3. 结肠、直肠癌的筛检。 (二)有症状人群的监测注意常见肿瘤的十大症状: 1. 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肿块,尤其是 逐渐增大的; 2. 身体任何部位如舌、颊、皮肤等处没有外伤而发 生的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的; 3. 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如中年以上妇女出现不 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增多; 4. 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 的吞咽不顺; 5. 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或痰中带血; 6. 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 找出明确原因的; 7. 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 8. 鼻堵,鼻钮、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 9. 赘生物或黑痣的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或 原来有的毛发脱落的; 10 . 无痛性血尿。 现患管理1. 通过“三早”筛查发现病人并及时进行登记 2. 建立社区地段医务人员与患者本人的保健合同, 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术后康复、临终关怀和 护理保健方案。 3. 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死亡,坚定患 者求生的信念。 4. 对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在对肿瘤病人进行无 痛治疗为主的放射、药物、免疫和滋补等综合 治疗的同时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是取得成功的至 关重要因素。 社区恶性肿瘤现患管理的综合目标是:1. 预防合并感染; 2. 预防和早期发现肿瘤转移并及时处理; 3. 对病人进行早期心理护理,提高生存意识,配合 治疗,防止自杀 4. 无疼痛和临终关怀。 高危人群健康干预1. 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不易区分,利用健康档案监 测资料分析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确定可干预因 素,例如职业劳保,环境污染等,针对性设计干 预方案。 2. 通过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提高高危群体的自 我保健能力。 3.不断跟踪收集干预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资料,做好 阶段性过程评估。 健康人群保健管理1. 通过社区诊断,建立社区恶性肿瘤健康问题资 料库;尤其是与恶性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基线 状况资料,例如高危人群资料,危险因素资料, 健康体检基线资料等; 2. 有针对性地设计恶性肿瘤干预措施计划,制作 适合健康群体的健康教育材料和工具。 3. 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广泛的健康倡导,知识传播。4. 定期评估健康传播效果。 2010年全省慢性病预防 控制工作要求 2010年重点工作? 组织全人群慢性病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活动? 各级疾控中心组织社区慢性病防治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实施《浙江 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 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各级示范点创建工作? 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省级示范点创建(6个)? 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市级示范点创建(每市1~2个) ? 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县级示范点创建(每县、市、区至少1个)? 指导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落实35岁及以上门诊首诊测压工作? 全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情况统计上报 ? 全省各地市慢性病预防控制年度工作总结与上报 ? 重点项目工作要求 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要求? 各级疾控中心组织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精神病日等 慢性病宣传日活动,组织慢性病有关健康教育活动,市级做好辖区活 动资料收集整理,上报活动总结至省级疾控中心(活动结束后15日内) ? 各级疾控中心配合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市级做好辖区行动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年度工作总结至省疾控中心(11月底前)? 各级疾控中心组织印发慢性病健康教育资料,市级每年不少于4种, 县级每年不少于2种? 各级疾控中心组织《浙江省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动态》投稿工作,市级每年投稿不少于4篇,县级每年不少于2篇 社区慢性病防治培训指导工作要求? 要求以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主要慢性病管理等 为重点开展分级培训与指导,组织实施《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 工作规范(试行)》 ? 省级疾控中心负责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治业务技术培训(举办培训班和继教班各1期),对各市现场技术指导(每年不少于1次)? 市级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县(市、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业务技术培训 (每年不少于1次),对辖区县(市、区)现场督导(每年不少于1次),培训指导区县覆盖率100%? 县级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业务 技术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场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培训指导机构覆盖率100% 社区慢病防治示范点创建工作要求? 参照浙江省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考核标准和高血压社区管理等级评定标准第3级(综合管理级)的要求,组织开展各级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创建工作 社区慢病防治示范点创建工作要求省级疾控中心:? 组织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省级示范点创建工作(6个)? 制定省级示范点创建年度工作计划(2月底前) ? 对示范点创建疾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全年) ? 做好示范点创建单位季度督导报表上报管理和质量控制(全年) ? 制定示范点创建考核评估方案并进行现场督导评估,完成示范点创建 评估总结(12月底前) ? 完善全省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相关技术方案,制定浙江省社区糖尿病 综合防治工作规范 社区慢病防治示范点创建工作要求市级疾控中心:? 组织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市级示范点创建工作(每市1~2个) ? 制定示范点创建年度工作计划(3月底前) ? 开展业务培训、现场督导、质量控制和评估考核,收集整理和分析资 料,完成年度工作总结(12月底前) 社区慢病防治示范点创建工作要求县(市、区)级疾控中心:? 组织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县级示范点创建工作(每县区至少1个) ? 制定示范点创建年度工作计划(3月底前) ? 开展业务培训、现场督导、质量控制和评估考核,收集整理和分析资 料,完成年度工作总结(12月底前) 医疗机构首诊测压指导工作要求? 各级疾控中心对辖区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 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现场督导和质量控制 ? 收集整理和分析首诊测压工作信息 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统计上报要求? 县(市、区)级疾控中心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要求收集与审核 2010年度辖区内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35岁以上内科首诊测血压、 高血压社区管理、主要慢性病随访管理等工作情况报表资料,并上 报至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1月底前) ? 县(市、区)级疾控中心加强报表数据的审查与核实,市级疾控中 心抓好质量控制与数据二次审核,省级疾控中心组织现场抽查与技 术指导 慢性病防制总结与上报工作要求? 市级疾控中心组织开展辖区各县(市、区)慢性病防制政策支持、 健康教育、社区综合防治、业务培训、督导考核等慢性病预防控制 工作年度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总结工作 ? 将年度工作总结和汇总表上报至省疾控中心(12月底前) 社区慢病防治省级示范点创建工作 要求项目目标:? 组织试行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争取通过3~5年时间 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省级示范点创建工作 ? 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 行为危险因素干预、综合防治质量控制、督导考核与效果评估等工作, 在此基础上出台浙江省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规范 社区慢病防治省级示范点创建工作 要求数量与指标:? 参照浙江省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考核标准和高血压社区 管理等级评定标准第3级(综合管理级)的要求,开展社区慢性病综 合防治省级示范点创建各项工作 ? 各示范点创建单位结合当地工作特色,开展糖尿病全人群干预管理、 恶性肿瘤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控制等,开发适宜的慢性病防治方法与技术? 参与单位(6个):杭州市、嘉兴市、绍兴市、湖州市吴兴区、杭州 市下城区、宁波市江东区疾控中心及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慢病防治省级示范点创建工作 要求省级示范点创建疾控中心:? 制定示范点年度工作计划并按时上报(3月底前) ? 对示范点创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每年不少于4次)? 制定示范点创建督导考核方案,开展季度督导与质量控制,定期分析实施情况信息,按时上报季度督导报表(次季度第1个月10日前) ? 按照示范点创建考核评估方案要求,协助开展效果评估? 收集分析社区综合防治数据信息,上报年度报表与工作总结 (12月底前) 社区慢性病防治试点工作要求省级示范点创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制定本社区慢性病防治年度工作计划(3月底前) ? 根据浙江省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和慢性病社区综合 防治相关技术方案要求,实施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各项工作,开展内 部质量控制与考核评估(全年) ? 规范完成各原始表册的填写和过程性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年度报表与 工作总结(12月底前) ?健康理念的倡导者 ?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健康行为的实践者 ?健康教育的受益者 谢谢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脑血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