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是什么原因会有什么特征吗?

梨状肌卡压神经其实是梨状肌综合征的一个表现,而大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了解,这两种疾病压迫的都是坐骨神经,因此,要知道两者压迫神经的疼痛有哪些不同,就要简单了解以下几件事: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两种疾病压迫坐骨神经时疼痛有哪些特点?首先,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是人体臀部肌肉中的一小块,在盆腔中位置比较深,而梨状肌下孔是坐骨神经由腰骶部向下发出的必经之路。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最长的神经,足有手指那么粗,是下肢皮肤与肌肉运动及感觉的重要神经。梨状肌综合征是指自身发生水肿、炎症及痉挛而卡压坐骨神经发生的下肢疼痛感及运动障碍。梨状肌综合征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这类病人发病前多有腰臀部肌肉的扭伤、劳损病,或者是该部肌肉的受风寒史,首次发病多显骤然。梨状肌卡坐骨神经会出现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区域性疼痛,这种疼痛是有其特有的表现的。梨状肌综合征卡压坐骨神经时的疼痛特点梨状肌卡压坐骨神经时会出现臀腰部、小腿、足部的疼痛,疼痛呈锐痛,具有放射性;梨状肌综合征发病较为突然,可在行走或变换体位时突然发生,多需要进行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梨状肌综合征严重时会出现行走时疼痛性的跛行,以至于行走困难;这种病人在负重、弯腰工作、踢腿或盘腿时出现疼痛明显加重,需要立即停止当前活动。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的疼痛特点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时,早期即可出现腰部以及腿部、足部的放射痛,同时伴有肢端的麻木感,当然早期表现较轻可耐受。但病情进展后会出现由腰部、坐骨神经走行区的电击样剧烈疼痛,常伴有行走时的跛行,影响日常生活。当疼痛发作时,病人常表现为向前倾斜腰部以及用手叉腰来减轻坐骨神经的压迫性疼痛,如果病情缓解困难,则需要立即躺下休息片刻来缓解疼痛。这种病人最怕慢性咳嗽、便秘等表现,因为腹压的增高会加重坐骨神经压迫症状。如何区别这两种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痛呢其实这两个病的鉴别并不难,只要掌握以下几个鉴别要点,区别这两种坐骨神经痛耗时很简单的。认准梨状肌综合征的特有压痛点,即按压坐骨神经经过梨状肌下孔的位置,会出难以忍受的坐骨神经走行区域的疼痛;除此之外,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胫腓点的压痛。而腰椎间突出症造成的坐骨神经压迫时,在按压腰椎旁组织时会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痛。对于梨状肌综合征,如果臀部肌肉松弛,可以在梨状肌区域触及到肿胀的梨状肌组织。梨状肌综合征可诱发下肢旋转试验阳性,即下肢内旋使梨状肌群紧绷,造成坐骨神经出口的人为狭窄,以诱发坐骨神经痛。当对梨状肌综合征鉴别困难时,可以进行组织液压的测定,当压力超过2.66kPa,20mmHg)以上、高于正常值50%时即可诊断。如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造成的神经卡压呢由于梨状肌综合征多因为久坐、腰臀部受寒湿引起,少数病人是因为推拿或外伤等引起。因此避免长期坐位、注意腰臀部的保暖是个简单易行的措施,同时也要注意减少腰臀部肌肉扭伤及撕裂伤。但梨状肌综合征急性发作时,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而且是绝对卧床。此外,由于急性发作时梨状肌多有水肿表现,可服用利尿剂来减轻水肿。此外,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也可以缓解坐骨神经压迫时发生的神经损伤。如果病情较重,梨状肌水肿、痉挛明显,导致坐骨神经压迫较重。保守治疗无效后,可进行梨状肌切除术,消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卡压来缓解疼痛。如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做过神经压迫呢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卧床休息来缓解,但卧床可不许躺在软软的床上,而是要平卧在硬板床上才有效果。除此之外,可以应用腰围来减少腰部的活动来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可以选用医疗石膏固定或定制的腰围治疗。而对于症状较重者,可以进行平卧位的腰腿部牵引治疗。虽然我是一名西医,但是中医的按摩、推拿治疗却是很值得推荐的,因为身边好多长辈都通过中医的治疗使病情缓解,而且很少复发。至于治疗的原理,研究者证实与推拿时使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还纳有关。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彻底解决问题,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如果年龄较大、压迫症状较轻的患者,推荐进行椎间孔镜取出压迫的髓核来治疗,因为这属于微创治疗方式,可以在局麻下完成,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而对于病情较重中老年患者来说,开放手术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在直视下去除病灶,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但是该术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总结现实生活中,梨状肌综合征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是比较多见的,这两种疾病都可以造成坐骨神经的压迫性疼痛,以至于相互鉴别困难,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这两种病造成是坐骨神经压迫的疼痛有着各自的特点,抓住这几点,鉴别也没有那么困难,此外,如果出现这两种表现,是需要及时治疗的,避免因病情加重导致严重后果。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针刀治疗1.体位:俯卧位,腹部置棉垫,使腰椎前屈缩小。2.体表标志:髂嵴、腰椎横突、低正中峰、腰椎棘突。3.定点:(1)棘突上和棘突间阳性反应点。(2)横突尖阳性反应点。(3)关节突关节点:第4~5腰椎棘突顶点旁开2~2.5cm进针刀。(4)胸腰筋膜点:第12肋尖阳性反应点、第3胸椎棘突旁开8~10cm阳性反应点、骼嵴中份阳性反应点。(5)坐骨神经行经路线点:①梨状肌处坐骨神经的粘连点:在骼后上棘和尾骨尖连线中点与股骨大转子尖连线中内1/3交点处,以松解梨状肌处坐骨神经的粘连。②在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处阳性反应点:松解臀横纹处坐骨神经的粘连、癜痕、挛缩。③在大腿中段后侧正中线上阳性反应点:松解大腿中段坐骨神经的粘连、癜痕、挛缩。④在腓骨头下5cm处阳性反应点:松解腓非总神经行经路线上的粘连、癜痕、挛缩。⑤腓骨头与外躁尖连线的中下1/3处阳性点:松解腓浅神经行经路线上的粘连、癫痕、挛缩。4.消毒与麻醉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每点注1~2mL,注人麻醉药时,必须先回抽注射器确认无回血。5.针刀操作(1)棘突上和棘突间压痛点: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棘突顶,在骨面上纵向切开1~2次,然后贴骨面向棘突两侧分别用纵向切开1~2次,以松解两侧棘肌。调整针刀刃到达棘突顶,调转刀口线90°,沿棘突上缘用横行切开1~2次。(2)横突尖压痛点: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第3腰椎横突背侧骨面,在横突尖端背面将此处肌筋膜组织切开1~2次;移动针刀刃到达横突尖端,针刀刃沿横突尖端的边缘与软组织的交界处切开肌筋膜3~5次。(3)关节突关节点: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骨面,针刀刃移动到第4~5腰椎关节突关节、第5腰椎和第1低椎的关节突关节,纵向切开1~3次。(4)胸腰筋膜点:在第12肋尖处,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第12肋骨,调转刀口线45,使之与第12肋骨走行方向一致,在肋骨骨面上向左右方向铲切3次。在第3腰椎棘突旁开10cm处,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肌层,当有突破感时即到达胸腰筋膜移行处,在此切开筋膜3次。在骼峭中份阳性反应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骼嗜,调转刀口线90°,在骼峭骨面上切开3次。(5)坐骨神经行经路线点:在骼后上棘和尾骨尖连线中点与股骨大转子尖连线中内1/3的交点处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梨状肌下孔处,沿坐骨神经方向纵向切开3次。如患者有下肢窜麻感,说明针刀碰到了坐骨神经,此时停止针刀操作,退针刀2cm,稍调整针刀方向,再进针刀,即可避开坐骨神经。在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处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股骨骨面坐骨神经周围,纵向切开3次。如患者有下肢窜麻感,稍调整针刀方向。在大腿中段后侧正中线上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股骨骨面坐骨神经周围,纵横摆动3次。如患者有下肢窜麻感,稍调整针刀方向。在腓骨头下5cm处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腓骨面,纵横摆动3次。公众号:疼痛指南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1分钟后,无菌敷料覆盖伤口。7.疗程每次治疗的治疗点数量视患者病情而定,一般每次定点不超过10个。如患者耐受能力差可分多次完成治疗。同一治疗点治疗间隔3~7天,不同定点可于次日治疗。一般4次为1个疗程,视患者病情确定疗程。8.术后手法及操作1.术后手法腰椎整复手法、腰背肌牵拉手法。2.康复训练呼吸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常规疗法1.理筋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先按摩臀部痛点,使局部略有发热的舒适感,然后术者以双拇指相重叠,触摸钝厚变硬的梨状肌,用力深压并用弹拨法来回拨动梨状肌,弹拨方向应与肌纤维相重直,对较肥胖患者力度不够时,可用肘尖部深压弹拨。弹拨10~20次后,再做痛点按压。最后由外侧向内侧顺梨状肌纤维走动方向做推按捋顺,两手握住患肢踝部牵抖下肢而结束。手法每周2~3次,连续2~3周。2.药物治疗:急性期筋膜扭伤,气滞血瘀,疼痛剧烈,动作困难,治宜化瘀生新、活络止痛,可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加减;慢性期病久体亏,经络不通,痛点固定,臀肌萎缩,治宜补养气血、舒筋止痛,可用当归鸡血藤汤(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桂圆肉6克,白芍9克,丹参9克,鸡血藤15克)加减;兼有风寒湿痹的,可选用独活寄生汤(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宣痹汤(防风6克,苍术6克,桂枝6克,制川乌 3克,制草乌3克,络石藤9克,当归9克,薏苡仁30克)等加减。3.针灸治疗:取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用泻法,以有酸麻感向远端放散为宜。针感不明显者,可加强捻转。急性期每天针刺一次,好转后隔日一次。4.封闭疗法:泼尼松龙两毫升加1%利多卡因两毫升,用长针头沿臀部压痛点做深部封闭。每周一次,2~3次为一疗程。适宜技术平衡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臀痛穴(BP-UE1)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外侧,肩峰至腋皱襞连线的1/2处。2.取穴原则:交叉取穴。3.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针尖向腋窝方向呈45°角斜刺两寸左右。4.针刺特点:腋神经支配区。5.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6.针感:酸麻胀痛或向肘关节放射。7.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定点:以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向股骨大转子尖做垂线,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在此投影范围内寻找压痛点、硬结及与梨状肌肌纤维走行一致的条索状物作为进针点,用甲紫做一点状进针标记。2.操作:患者俯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小针刀垂直于局部皮肤,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行一致,快速刺入皮肤达皮下组织层,然后缓慢深入,当出现第2个突破感,患者有明显酸胀感时,表明针刀已到达梨状肌病灶部位,此时需将针刀刀体做“十”字型摆动3~4下(钝性摆动剥离,可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患者出现非常明显的酸胀感或向下肢的放散感即可。出针按压3分钟以防出血,无菌纱布或创可贴外敷治疗点。每5天治疗一次,两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两天。预防调护急性期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将伤肢保持在外旋、外层位,避免髋关节的旋转动作,使梨状肌处于松弛状态。疼痛缓解后应加强髋关节及腰部活动和功能锻炼,以减少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