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24节气如何养生养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月20日前后。过了大寒又是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大寒节气的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进入冬季后我们就一直在强调早睡晚起,这是因为冬季讲究“闭藏”,早睡可以帮助人们养阳气,晚起则是为了养阴气。睡一个好觉还可以让人们在白天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和工作,所以大寒时节要早早上床,晚一点起床。睡前可以用热水泡泡脚,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让我们睡得更好更香。

  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可见大寒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寒防病。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出门时要戴上手套、帽子和围巾等。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泡脚,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史的患者,一定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防止寒冷诱发血管收缩,出现血压波动,加重病情。

  冬季本宜进补,但大寒节气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节气相接,因此饮食调养要做相应的调整。此时进补应逐渐减少,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从大寒开始,就应该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让膏腻厚味与清淡食物一块吃,以使脾胃慢慢适应。

  大寒时节,中国人将迎来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人们正欢天喜地忙着除旧迎新,置办年货,但此时仍处于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期,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还处于相对缓慢的时候,阴精仍需继续陪护,阳气不可过早扰动。所以,人们在此期间要做到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大寒时节,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是冬季运动不宜过于激烈,晨练时间不宜过早,建议在日出后晨练,选择慢跑、登山等舒缓一点的运动。

  大寒时节,雨雪天气造成路面湿滑,因此应注意出行安全,防止意外跌倒。宁可踩在厚厚的积雪上也要避开浮冰和积水,不要因为湿滑就蹭着走反倒容易滑倒。尽量抬起脚,实在地踩下去,这样就减少了鞋底和地面的向前摩擦力,会大大降低摔倒的可能性。建议平常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人们,此时要选择不行或者公共交通出行,防止摔倒。

为什么要根据节气来养生?

  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气象节律,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实践中发现,节气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生命节律的调节。倘若自然变化违反常度,必将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转,造成功能节律紊乱、正气下降、阴阳失调,极易感邪致病。所以,中医学常将节气与人体生理、疾病的诊断和转归,以及养生等方面密切联系起来。

  节气主要包括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三个方面。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年分作四季,每季三月,分有三气三节,每月月首为节,月中为气。一年凡二十四节气,反映着物候特征,说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与节气变化息息相关。四季递嬗,五行运转,六气更迭,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表现为四时节令的密切对应关系,同时也存在着与月、日、时自然周期近似或相似的同步规律。所以自然变化一旦违反常度,必然导致人体节律紊乱,阴阳失调,外邪易于入侵人体而致病。

导读: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别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节气",在月中的叫"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家常公鸡   [配料] 嫩公鸡250克,芹菜75克,冬笋10克,辣椒20克,瘦肉汤30克,姜、豆瓣酱、白糖...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

  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在选择食疗时不可错用食谱。现列举常用药膳...

  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的阴阳变化规律
二十四节气中的人体生理特点
二十四节气中的人体病理变化特点
立春精神调摄:宜舒畅心情,确立目标
立春起居:宜早起、梳头、通风,不宜早减衣
立春饮食:多辛辣少酸味
立春运动:注意热身和保暖
立春经络调摄:合谷穴、身柱穴
雨水精神调摄:宜善待变化,激发爱的能力
雨水起居:宜“春捂”、泡足、防高血压,不宜用冷水
雨水饮食:多清淡少油腻
雨水运动:雾天不宜户外锻炼
雨水经络调摄:足三里穴、太冲穴
惊蛰精神调摄:宜培养积极情绪,享受内心快乐
惊蛰起居:宜直面“春困”、房事有度、制香囊,不宜剧烈运动
惊蛰饮食:少酸味少辣味
惊蛰运动:忌骤然锻炼、无氧运动
惊蛰经络调摄:期门穴、日月穴
春分精神调摄:宜心平气和、轻松乐观
春分起居:宜踏青、打扫、防范旧病,不宜多饮酒
春分饮食:多甘味少油腻
春分运动:不宜空腹、早起锻炼
春分经络调摄:三阴交穴、曲泉穴
清明精神调摄:宜宣泄情绪,处理创伤
清明起居:宜防过敏、防雨防潮、居室明亮,不宜静
清明饮食:多食柔肝养肝之品
清明运动:活动前要充分热身
清明经络调摄:行间穴、肝俞穴
谷雨精神调摄:宜“晾晒”心事,愉悦心情
谷雨起居:宜防感冒、补水、护关节,不宜出大汗
谷雨饮食:多食养脾调肝之品
谷雨运动:不宜激烈运动
谷雨经络调摄:太冲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
立夏精神调摄:宜补养心神,奋发向上
立夏起居:宜勤换衣、午休、防晒,不宜损心气
立夏饮食:多食养护心阳之品
立夏运动:做好紫外线防护
立夏经络调摄:少海穴、心俞穴
小满精神调摄:宜静心怡神,学会坚持
小满起居:宜赏谷麦、防病、防心火,不宜洗冷水澡
小满饮食:多清淡少刺激
小满运动:运动后不宜大量饮水
小满经络调摄:神门穴、耳穴
芒种精神调摄:宜心神安静,乐观向上
芒种起居:宜体验播种、合理穿衣、划舟,不宜受寒
芒种饮食:多清淡少油炸
芒种运动:避免引起运动性损伤
芒种经络调摄:心包经、内关穴
夏至精神调摄:宜保持兴趣,静心凝神
夏至起居:宜补水、用檀香囊、洗温水澡,不宜贪凉
夏至饮食:多酸味多咸味
夏至运动:避免正午户外运动
夏至经络调摄:阴郄穴、曲泽穴
小暑精神调摄:宜静心除烦,消除心理“湿气”
小暑起居:宜防中暑、晨练、防心脏病,不宜久坐木椅
小暑饮食:多清淡少油腻
小暑经络调摄:膀胱经、厥阴俞
大暑精神调摄:宜静心安神,预防“情绪中暑”
大暑起居:宜防暴晒、赏荷、 赏萤火虫,不宜夜露宿
大暑饮食:多清淡多苦味
大暑运动:选择早晨或傍晚运动
大暑经络调摄:曲池穴、气海穴、建里穴
立秋精神调摄:宜精神内守,淡泊宁静
立秋起居:宜“贴膘”、早睡早起,不宜频洗澡
立秋饮食:多吃补气养阴之品
立秋运动:注意温度骤降
立秋经络调摄:太渊穴、鱼际穴
处暑精神调摄:宜收敛神志,安静性情
处暑起居:宜赏秋景、防病、缓解秋乏,不宜贪凉
处暑饮食:多吃健脾利湿之品
处暑运动:选择早晨和傍晚运动
处暑经络调摄:大陵穴、胃俞穴
白露精神调摄:宜收敛神气,经营情感关系
白露起居:宜防秋燥、登高远望、腹式呼吸,不宜“露身”
白露饮食:多吃润燥滋阴之品
白露运动:不宜露身以防受寒
白露经络调摄:经渠穴、尺泽穴
秋分精神调摄:宜情绪乐观,总结规划
秋分起居:宜合理秋冻、团圆赏月、赏菊,不宜“背”“心”凉
秋分饮食:多吃温性润燥之品
秋分运动:补充水分、防过敏
秋分经络调摄:中府穴、肺俞穴
寒露精神调摄:宜宣泄情绪,学会放下

《顺时养生: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智慧》详细介绍了节气的来源、物候的变化、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系统阐释了二十四节气与健康的关系,揭示了二十四节气养生的奥秘。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多维度,秉承“顺应自然”的理念,调神、调心、调身,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每个章节都附有小贴士,如“如何取穴”“何为五禽戏”等,提升了阅读本书的趣味,丰富了读者的知识量。在每个节气之后,还列举了本节气的养生要点,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顺时养生: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智慧》在解说二十四节气养生的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中医知识以及精美的穴位、运动功法图,是一部代代相传,人人都应该品读的书籍。本书力图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心理、起居、饮食、运动注意要点。读者不仅能从中看到传统节气知识,更能了解在各个节气中如何让身体顺应自然的节奏。探究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的共同奥秘,这不仅仅是一次自我疗愈的过程,更是一次与传统文化无限贴近的机会。

张向群,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毕业,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近30年,师承名家,潜心钻研,擅长老年病、妇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对非药物疗法治疗各种疾病有一定的研究与实践,致力于中医药知识的科学普及,主持或参与编辑多部医学专著和健康科普读物,发表医学论文数篇。

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 诵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觉 得自然界的变化很神奇, 更觉得先人很伟大,把自 然界的变化总结得如此有 规律。古人将一年分为二 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 日为候,三日为气,六气 为时,四时为岁,周而复 始。 植根于中华历史文化 土壤的二十四节气,据考 是由黄河流域附近的上古 先民通过观察天象与物候 规律等,总结形成的与农 耕文化密切相关的智慧结 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 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 冬等节气。以后不断地改 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 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 制定的《太初历》,正式 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 位置。在历史上,二十四 节气为历代官府用来指导 农民春种秋收的法则;在 生活中,它是古人预测春 夏秋冬、气温冷暖和起居 养生的指南。 从养生角度来讲,中 医学认为阴阳变化是自然 界变化规律之本,因此, 每个节气的到来,自然界 的阴阳都会变化。春分时 节,自然界的阳气出地一 半,阴气入地一半。阴阳 二气相交,寒热交争,气 温变化频繁。立夏时节, 自然界的阳气完全出于地 ,但并未到达天空高处, 此时天气转暖,并未转热 。自然界的阴阳此消彼长 ,循环往复,从而形成了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的四 季变化。 中医学更强调“整体观 念”与“天人合一”。人与 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的生理功能、气血阴阳 均会受节气的影响。正因 如此,历代养生家都注重 节气养生,并把“天人合 一”的养生观念作为顺道 而行的重要法则。顺应自 然界的变化,适时调整衣 食住行,才能获得良好的 养生效果,达到“天人合 一”的佳境。 几年前,我就写一些 节气养生的小文章,在微 信公众号登载以后,发在 朋友圈,很受欢迎,甚至 成了小小的品牌。因此, 我们商量用一本节气养生 的专著,向大众宣传普及 中医顺时养生的思想,重 点介绍二十四节气的中医 养生理论和方法。书稿写 成以后,几经修改,出版 社老师给我们起了个非常 好的名字:《顺时养生: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智慧 》,使本书提色不少。 愿本书能对大众的生 活及健康有所帮助。因为 ,生活中经常蕴藏着中医 智慧,顺应节气调整自己 的生活,你就能活得安然 自得,健康如意。 祝君健康! 张向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4节气如何养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