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天怎么大补阳气气?

  冬季晒背补阳气晒20-60分钟为宜,一般需要坚持一个月以上才能起到补阳气的作用。

  阳气不足的患者会出现腰膝酸软、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等症状,通过晒背补阳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一般一个月左右可见效。在晒背时,建议将晒背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左右。夏季紫外线强烈则要相对减短晒背的时间,一般建议控制在10-20分钟左右。冬季晒背补阳气比较合适的时间是在早上10点之前至下午3点之后,因为晒背时要求皮肤直接接触紫外线而不能被晒伤,此时间段的紫外线相对来说比较柔和,适合晒背。

  在晒背时会有一定的水分流失,要时刻做好水分的补充,防止出现的症状。在晒背结束后因为此时毛孔处于打开状态,不可立刻洗澡、吹空调、吃冷饮,以免导致受凉。

从每年的阳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开始。此时天气渐冷、开始降霜。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之季。民间谚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就变天”。在东北这时气温已经明显下降,即已进入初冬,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入冬补冬之习俗。每逢冬季,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只有这样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中医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段经文精辟地论述了精神调养、起居调养和饮食调养的方法,并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引入人体冬季养生的原则,它告诉我们,冬天是天寒地冻,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力求平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的得以潜藏。

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正所谓“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阳”。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东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东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平衡,是保证健康的根本,同时指出,冬季进补不是单纯要采用温补的食品和药品,精神调养、饮食起居同样重要

下周开始,我们将分别推出冬季进补的作用,中老年人、男性、女性、儿童和患有疾病的人冬季怎样进补,供大家参考,请亲们持续关注吧!

郭振武工作室平台成立后。后台有很多家长询问小朋友的各种健康问题。为了方便我们发现这些提问,请各位家长在提问时编写“提问+孩子情况”内容,这样我们更容易整理,也能更及时让郭爷爷解答这些问题。

重要提示:因为郭教授平时较忙,都是在百忙之中回答大家的问题,无法立即进行回复,只能统一进行回复。因此,工作室也提示家长们。如果您的孩子是急症,一定要及时就医,别耽误救治。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年。

现工作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

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

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肺病专业)、国家中管局中医肺病重点学科,儿科重点专科及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2016年获得“辽宁省中医大师”称号。

2017获辽宁好医生称号。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儿科学会副会长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辽宁省中医儿科学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世界中医联合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辽宁省老科协中医药学会会长

郭振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年,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哮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鼻炎、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肾病、癫痫、血小板减少症、痛风等疑难杂症。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郭振武工作室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最近一段时间,有些朋友跟杏林君说:晚上睡觉手脚冰凉,怎么也捂不热,铺上电热毯、弄上热水袋才能勉强度过漫漫夜晚。

对于这个杏林君也是深有体会,特别是第二天醒来,一觉回到解放前。

除了手脚冰凉,有时走在路上,甚至连屁股都是冷的,穿再多衣服也没用。

对此,杏林君想说,是因为你命中缺阳气!

寒冬,本就是中风、猝死的高发期,稍不注意,抵抗力下降,咳嗽、感冒都来了。

除此之外,寒冬最伤脏腑,其中耗损最严重的是心阳之火和肾阳命门之火。

在这本该“收藏”的季节,阳气却不断的向外输出,去抵抗寒冬,你不手脚冰凉才奇怪!

这还不算什么,脱发,便溏,腰和膝盖酸胀,四肢肌肉松软都会找上你。就连平时半点凉水、寒性食物都不敢碰,不然容易腹泻、胃痛。

嗨,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要再说一次,提醒朋友们保护阳气。

中医说,生命之根本在于阳。

阳气,是身体自带的“暖气”,给身体提供能量,让我们元气满满,在冬天也能靠“一身正气”度过寒冷冬天。

而阳气不足的朋友会怎么样呢?

长时间下去,会造成经络瘀阻,伤及脏腑,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出现颈椎、胸椎、腰椎等一系列疾病。

严重的,比如男性朋友很容易有腰痛、腰膝酸痛、前列腺等男科问题。

而女性朋友容易有不孕不育、炎症、痛经等问题,甚至还有盆腔肌、子宫肌瘤、囊肿等。

到这,大家可能会好奇,平时也没怎么样,咋就阳虚了呢?

别急啊,杏林君这就来和大家一一解释,只有清楚自己源头在哪,才能把身体养的壮实!

其实,阳虚也分为先天和后天原因。

一部分朋友因为父母本身身体不好,在孕期就受到影响,导致阳气不足。

也有后天原因,比如过多吃生冷食物,造成脾胃损伤,平时没有做好保暖,导致阳气渐渐减少。

甚至很多中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脏器开始老化,阳气渐渐衰弱。

此外,还有肾精的耗损,也会导致阳虚,比如:工作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等。

朋友,别在消耗自己的阳气了,身体真的禁不住“耗”!

因此,大多数朋友都需要在平时注重养阳,稳固我们的后天之本。

为什么很多朋友温补阳气

补阳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很多朋友想尽各种办法温补肾阳,但效果往往都不好?

这次杏林君也请到郑源老师为我们解答:

因为,中医治病讲究人是一个整体,并不是缺什么就补什么,还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只有把补阳气的通道打开,才能让阳气升发。

所以对于阳虚体质的朋友,补阳除了最根本的补肾阳外,还需要健脾、升肝。

超值大礼包——3招搞定阳虚

今天,杏林君就给大家分享压箱宝——3招补阳妙招,安全、高效,让你安心过好年。

这篇文章推荐你一定要看,最好也转发给亲朋好友一起看,因为这套调理方法无价~

灸肾俞穴3分钟,保护阳气

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腰部,是肾精气聚集的地方,有培补肾元的作用。

肾主藏精,精血是生命的根本,艾灸肾俞穴3分钟,能够起到护肾助阳的作用。

它的位置也非常好找,就在后腰,和肚脐眼正对着,往左右两边走两根手指的宽度,就找到了肾俞穴。

平日也可双手中指指腹用力按揉 30 ~ 50 次,或者手握空拳敲打30 ~ 50 次,感到暖暖的就可以。

补阳第二步:打通督脉三道关卡

朋友们,记住了,先灸3分钟肾俞穴,再艾灸督脉,打通通道。当然,冬天嫌冷的朋友,可以敲打督脉!

督脉经常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督全身阳经,补阳效果非常好,不仅能补心阳之火还能补肾阳命门之火。

所以阳虚的朋友要补充阳气,一定少不了疏通督脉,打通督脉上的三大关卡,让阳气快速升发。

别眨眼,无论是拍打的朋友,还是艾灸的朋友,这三道关卡一定要着重疏通:腰阳关、至阳穴、大椎穴(拍打&艾灸),一起来看看吧~

考虑到知识点有点多,朋友们可能一时消化不过来,可所以建议先转发到朋友圈。

图片第一道关卡:灸腰阳关20分钟

腰阳关,腰即腰部,督脉为阳,关即机关,穴属督脉,位于腰部转动处,如腰之机关。

腰阳关,是阴阳交汇点,相当于阳气通行的“第一关卡”。

很多朋友冬天后背发凉,很大原因就是这里经络不通,阳气无法上行。

这时艾灸腰阳关20分钟,可以改善风寒湿邪所致的腰部冷痛,同时让阳气顺利的往上走。

图片第二道关卡:灸至阳穴15分钟

至阳穴位于背部督脉处的中点

也是让阳气通行的重要穴位

可以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

艾灸腰阳关后,再艾灸至阳穴15分钟,可以协助阳气通达,还能调理背部肌肉疼痛、背部发冷等。

 在背部正中线上

图片 第三道关卡:灸大椎穴5分钟

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

在背部的最高点,堪称阳中之阳

所以艾灸大椎穴用来养阳,效果是真不错,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调和体内阴阳。

可能很多朋友好奇为什么补阳还需要健脾升肝?

中医认为阳在于天,阴在于地,阴阳到达极致后相互转化。阳气从人体出来后,必须要经过升发,才能发挥温煦的作用。

因此,阳气需要肝和脾的升发作用。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一升一降,脾胃正常就会自己升。而肝主疏泄,有推动作用。

所以如果肝不好,脾胃不好,阳气就升不起来。

久而久之,阳气就会变少,损伤到最根本的肾,导致肾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

健脾升肝和补阳密不可分,我们需要找到脾经和肝经的合穴,来推动经络的经气运行。

图片灸曲泉穴5-10分钟,养肝益肝

曲泉穴,为肝经合穴,气血都聚集在这里,灸一灸,推动肝经经气运行,养肝益肝。

屈膝,在膝关节内侧横纹头上方

于半膜肌、半腱肌止端之前上方

图片灸阴陵泉穴5-10分钟,补益脾气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补益脾气、清热利湿之功。

中医里,讲到祛湿总会提到健脾,因为脾经一通,多余的水湿就会顺畅地排出去~而阴陵泉,就是健脾的重要穴位!

注意了,艾灸刚开始1周2-3次,等到感觉身体好很多了,可以调整时间为1周1次。为了避免大家忘记,可以先转发到朋友圈,或者点在看收藏起来。

杏林君还给大家准备了适合日常食补的调理方,一起来看看吧~

俗话说的好,药补不如食补,平日里,可以喝一喝枸杞五味茶(枸杞3克,五味子3克,5-10粒)温补肾阳。

也可以食补,当归生姜羊肉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著名的温补名方,据说也是古代宫廷里冬日给皇室的滋补药膳。

一起看看张仲景留给咱们的配方:当归三两(150g)、生姜五两(250g)、羊肉一斤(500g)。

这个方子最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温中补虚,特别怕冷,容易肚子痛的朋友,非常适合这个方子,但是不适合阴虚和体内燥热的人食用。

杏林君在秋冬季特别喜欢吃这个,每吃一次,连续好几天的脸色都好得惊人,效果堪比大牌护肤品了!

另外,还可以吃牛肉、羊肉、韭菜、香菜、南瓜、葱、生姜、大枣等来温补阳气。

为了避免忘记,来回顾下知识点

1、补阳除了最根本的补肾阳外,还需要健脾、升肝。

2、补阳第一步:补肾阳,灸肾俞穴3分钟,保护阳气。

3、补阳第二步:打通督脉三道关卡——腰阳关、至阳穴、大椎穴,疏通元气运行通道(可艾灸可拍打)。

4、补阳第三步:健脾升肝——曲泉穴、阴陵泉穴,升发阳气的“发动机”。

当归羊肉汤:当归三两(150g)、生姜五两(250g)、羊肉一斤(500g)

枸杞五味茶:枸杞3克,五味子3克,5-10粒

好啦,到这里阳虚体质的调理方法就全部结束了,朋友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哦。

寒冷的冬天,因为有大家的陪伴,才让杏林君更加有动力。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共同成为中医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学习中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补阳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