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感染有哪些症状?

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其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可致肝吸虫病。临床上以纳差、腹泻、上腹部不适、肝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特征。  肝吸虫病肝吸虫病潜伏期为1个月左右,轻度感染常无明显症状,仅在病人粪便中发现虫卵,少数有轻度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较重感染者起病缓慢,除有纳差、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心悸、失眠、眩晕等神经衰弱症状。肝肿大以左叶为著,少数反复感染者,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对本病缺乏免疫力 肝吸虫病肝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食物传播。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平日里喜欢生食鱼虾,当出现消化道及胆道系统症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要高度警惕肝吸虫病的可能。近日,龙华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名胆结石患者,细查之下,发现竟是肝吸虫惹的祸。

近日,龙华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名反复腹胀、纳差及腹痛的患者,在门诊查肝功能发现肝酶升高、胆汁淤积。入院后查MRCP(磁共振水成像)可见肝内胆管、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多发结石。经过学科讨论后决定行内镜微创治疗,即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下取“石”术,术中可见大量泥沙样“结石”流出,术后第二天症状消失。

然而,术后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该院消化内科熊鹰教授团队没有放过此疑点,进一步排查寄生虫感染的可能,结果血清肝吸虫抗体阳性,提示患者有肝吸虫感染。原来,该患者的“结石”竟然是由肝吸虫形成的。

据熊鹰教授介绍,由于广东、广西地区有吃鱼生的习惯,感染率较高,已成为两广地区最重要的寄生虫病。当有消化道及胆道系统症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生食鱼虾史应高度警惕肝吸虫病的可能。及时早期诊断及治疗,可避免发生如该患者出现的胆管炎、胆结石等严重并发症。

什么是肝吸虫?肝吸虫又名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内的中、小胆管内,有时移居较大胆管或胆总管内。肝吸虫病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我国以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北各省多见,其中广东感染率最高,高达16.4%。

人怎么感染肝吸虫?人因进食未煮熟而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如麦穗鱼或虾而感染;烹饪方式不注意也可能感染,如用切生鱼肉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甚至饮用肝吸虫囊蚴污染的生水也可受感染。感染后的症状有哪些?轻度感染者不出现症状,或仅有进食后上腹部饱胀、食欲缺乏、轻度腹痛、疲劳;普通感染者常有乏力、食欲缺乏、肝区隐痛、腹痛、腹泻、肝大、贫血、水肿等;严重感染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石症及肝硬化,甚至肝癌。

如何预防肝吸虫?俗话说,“病从口入”。熊鹰教授提醒市民,平常注意“进口”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食生的或未熟透的淡水鱼、虾、螺,不喝生水;养成良好的烹饪习惯,要生食、熟食分开烹饪,不共用菜刀、砧板、盛菜锅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染了肝吸虫有什么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