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硬化的中医辨证施治?

间质性肺病(简称ILD) 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改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 线胸片示弥漫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DLCO)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ILD 通常不是恶性的,也不是由已知的感染性致病源所引起的。继发感染时可有黏液浓痰,伴明显消瘦、乏力、厌食、四肢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急性期可伴有发热。

间质性肺炎是肺的间质组织发生炎症。炎症主要侵犯支气管壁肺泡壁,特别是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小叶间和肺泡间隔的结缔组织而且多呈坏死性病变。

间质性肺炎大多由于病毒所致,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其中以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较多见,也较严重,常形成坏死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病程迁延易演变为慢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也能引起间质性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侵入后主要侵犯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周围组织,由于无破坏性病变故能完全恢复。

间质性肺病这一病名的提出早在1975 年第18 届Aspen 肺科讨论会时使用了这一名词。事隔10 年(1985)第28届Aspen 肺科讨论会再一次对ILD 做了研讨。对ILD 的研究近十余年来虽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对其概念的理解、分类的见解尚有不同的认识,特别是ILD 之中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亦称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纤维化肺泡炎)的分类争论较多,未能取得一致的见解。

ILD 是以肺泡壁为主要病变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群,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改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 线胸片示弥漫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DLCO)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ILD 可呈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经过。急性期以损伤或炎症病变为主,慢性期以纤维化病变为主。肺实质指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肺间质是指肺泡间及终末支气管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括血管及淋巴管组织。正常的肺间质主要包括两种成分: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细胞成分占肺间质的75%,其中30%~40%是间叶细胞;其余是炎细胞及免疫活性细胞。

间叶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周围细胞等。炎细胞及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约占90%)和淋巴细胞(约占10%)以及很少量的肥大细胞等。淋巴细胞中主要是T 淋巴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3/4),肺少量(7%~8%)是B 细胞,其余为非T 非B 无效的细胞(约占20%),这些炎性细胞,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可以产生许多化学介质或细胞因子,在肺的炎症病变的发病中起着主要作用。细胞外基质包括细胞外基质及结缔组织纤维成分。后者主要是胶原纤维(约占70%),其次是弹性纤维;前者主要是基底膜、其他一些糖蛋白、层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以及其他基质蛋白或糖蛋白等。相邻肺泡之间的空隙称间质膜,腔内有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分布。肺毛细血管壁表面有内皮细胞,其下为基底膜,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较为疏松,毗连处有宽窄不均的空隙,平均为4~5nm,一些液体和蛋白质颗粒可由此通过,进入间质腔内。毛细血管在间质腔内紧贴肺泡壁,其一侧为间质薄层腔,保证血液和气体有高的换气效率;另一侧为厚层腔,用来间质液贮存和血管-间质腔-肺泡之间的液体移动的调节。在间质腔内分布的淋巴终末端,可到达肺泡周围肺毛细血管网络空隙,吸引间质腔内的水分和蛋白质,维持间质腔的储水量,防止间质以至于肺泡水肿。当肺间质发生病变时,上述成分的数量和性质都会发生改变——炎症细胞的激活和参与、组织结构的破坏、成纤维细胞的增多、胶原纤维的沉积和修复等共同构成了ILD 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需要指出的是:炎症的浸润和纤维的修复绝不仅限于间质,在肺泡、肺泡管、呼吸性和终末性细支气管气道内也可见到。

⑴吸入无机粉尘:二氧化硅、石棉、滑石、锑、铍、煤、铝、锡、铁。

⑵吸入有机粉尘:霉草尘、蔗尘、蘑菇肺、饲鸽者病、棉尘、合成纤维、电木放射线损伤。

⑶微生物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卡氏肺孢子虫病、寄生虫。

⑷药物:细胞毒化疗药物、白消胺、环磷酰胺。

⑸癌性淋巴管炎;肺水肿。

⑹吸入气体:氧、二氧化硫、氯、氧化氮、烟尘、脂类、汞蒸气。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又名隐源性致纤维化肺泡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胶原血管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舍格伦综合征、结节病、组织细胞增多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Wegener 肉芽肿、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遗传性肺纤维化、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纤维瘤、肺血管床间质性肺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弥漫性淀粉样变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已知病因类约占全部ILD 的35%,其中以职业性接触为致病病因者为常见,其中无机类粉尘为病因者最多,由有机类粉尘致病者日益增多。有机类粉尘所致也称过敏性肺泡炎,常因既往曾有过敏史,当再次吸入异体蛋白或多糖而发病。原因未明者ILD 占所有病例的2/3,其中以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和胶原血管疾病肺部表现最为常见,组织细胞增多症,肺-肾综合征和肺血管炎,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其次。

通常不是恶性的,也不是由已知的感染性致病源所引起的。虽然此疾病存在着急性期,但起病常隐袭,病程发展呈慢性经过,机体对其最初反应在肺和肺泡壁内表现为炎症反应,导致肺泡炎,最后炎症将蔓延到邻近的间质部分和血管,最终产生间质性纤维化,导致瘢痕产生和肺组织破坏,使通气功能降低,炎症也可累及气管、毛细支气管,往往伴机化性肺炎,也是间质性肺炎的一种表现。这一组疾病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类似的症状,X 线征象及肺功能检查特点。继发感染时可有黏液浓痰,伴明显消瘦、乏力、厌食、四肢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急性期可伴有发热。

体征:呼吸急促、发绀、双肺中下部可闻及Velcro 啰音(连续、高调的爆裂音)有杵状指趾,其中Velcro 啰音最具特征性。

分类:间质性肺病的分类未统一,按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

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看,肺纤维化可分为肺气虚损、气阴两虚,痰瘀阻肺和脾肾阳虚,淤血内阻三种。以下为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疗法。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补肺定喘汤:黄芪60克,党参30克,黄精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灵芝15克,杏仁12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地龙15克,防风12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10克,白果12克,生甘草6克。中成药:玉屏风丸、定喘丸口服。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淡红、首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

治法:补肺滋肾,化痰活血。

方药:滋肾化痰汤:太子参30克,熟地20克,龙眼肉15克,黄精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泽泻12克,黄芪50克,百合30克,沙苑子12克,丹参30克,瓜蒌15克,紫菀12克,川贝粉6克(冲服),炙甘草10克,水煎服。中成药:还少丸、珍珠丸口服。

(3)脾肾阳虚,淤血内阻:咳喘无力,动则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面灰唇紫,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化痰活血。

方药:温肾定喘汤:附子12克、肉桂10克、熟地20克、龙眼肉20克,山萸肉20克,山药30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黄芪60克,丹参30克,紫菀12克,杏仁12克,地龙15克,仙灵脾15克,白果15克,炙麻黄10克,蛤蚧10克,琥珀3克,羚羊粉1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中成药:参茯丸、蛤蚧回春丸口服。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中医科诊疗规范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idiopathic facial palsy)或称Bell麻痹(Bell palsy)就是颈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得周围性面瘫,相当于中医得中风病范畴。 一、诊断: 参照2004年国家卫生部临床医学委员会制定得《神经病学》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1、 辨证治疗 风痰阻络证: 症状: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吹哨漏气;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病初可伴有瘫痪侧乳突疼痛,耳内或者下颌角疼痛。舌质暗淡,苔白腻或者黄腻,脉弦滑或者弦紧。 治法:化痰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僵蚕、全蝎各9克,等分为末分两次服。加用防风引药上行,川芎去头面之风。 疗效评估:该病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季节都可发病以春节多见疗效评判标准分为四类: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恢复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者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侧眼睑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者略有改善。证实以辨证为核心得治疗方案疗效明显、 2、 针灸治疗:取手足阳明经为主,足太阳经穴为辅,面瘫早期针数宜少,宜浅,宜精,后期诸穴位酌予斜刺或者透刺,初期宜补后期宜泻加用悬灸。 处方: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四百 方义:本方重在麻痹部位取穴,配合远部取穴,目得在于疏通阳明太阳经脉,祛风散寒,疏通气血,使肌肉筋脉得以濡润温养,面瘫可愈。加减:抬眉差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用迎香人中歪斜加水沟,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 疗效评估:根据临床实践观察,针灸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以提高神经兴奋性,加速面瘫得恢复。针灸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面瘫得首要方法。 3、 隔姜灸:姜片厚约2-3mm,刺数眼,上置艾柱,三到五壮,以皮肤微红为度。 疗效评估:此疗法属于中医特色疗法,取艾柱温热散寒,借生姜解表散寒之力共同作用于穴位,施治过程中患者常感觉虫爬蚁道得舒适感,利于面瘫得早期恢复。 4.护理:1、避风,必要时可以戴口罩,眼罩防护、2、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天点眼药水2——3次。3、严格忌口,禁食酸辣凉食物,避免凉水洗脸、 5、康复:时间从发病10天到20天。方法:对镜做皱额,蹙眉,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训练时要按体操节奏进行,每日2——3次。2、自我按摩,因面肌薄,用力宜轻柔、适度、持续、稳重。早晚各一次。 三、中疑难点分析: 1、面瘫患者得急性期为三到七天,急性期时病情缓解不明显或者逐渐加重,患者对此非常困扰,以至于质疑中医治疗方案,其中有一部分会自动终止治疗。如何建立患者对于中医治疗得信心与信任感难度很大。 2、病人病情复杂多样,细微变化之处,中医解释得理论系统患者很难接受,如何让患者信服就是一个艰巨得问题。 3、老年患者发病时伴有乳突疼痛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或者心肌梗 死者单纯中医治疗效果较差,难度大。????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面瘫中得作用,并使其疗效得到认可,本专科拟题出如下解决措施与思路: 1:加强患者得心理疏导,使其更加了解自己得病情,疾病得发展过程、 2、面瘫得症状千差万别,需要更为完善得中医诊疗方案 诊疗方案优化说明:我科通过多年来对诊疗方案得应用,针对不同病症,采用2009年5月修订得诊疗方案辩证论治本病,中医治疗率及患者量与上一年比均有一定得提高,但就是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方案。 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与拔牙后,咽炎后,重感冒后并发面瘫用从风热外感得角度调整诊疗方案,因此加入了风热型,主方为银翘散加减,重用双花连翘黄连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得作用,临床效果较好,因此在我们优化诊疗方案时,加入了风热证。另外部分病人面瘫侧肿胀明显,疼连肩背部,根据督脉循脊里,上达项后风府,沿前额下行鼻柱等中医理论,予后背督脉梅花针重扣拔火罐,大椎穴,肩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疗效较好、 ?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就是以动脉压升高尤其就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得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食中含盐量高与大量吸烟者发病率高。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 ??? 结合本病临床表现,一般属中医“眩晕”、“头痛"病范畴;主要由情志内伤、肝肾阴亏阳亢或饮食不节,痰浊壅滞所致;治此常以滋阴平肝潜阳或除痰祛湿等为大法、 ??? 如何预防高血压病得发生或控制高血压病得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用中西药降压治疗,忽略了从发病原因方面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尽管把血压降了下去,而一旦停药血压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不断升高。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节性硬化症能自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