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导尿容易感染,怎么才能避免感染?

目前已有指南对医疗相关感染(HAI)的监测和预防做出了全面推荐。

为协助急症医院开展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预防工作,由美国医疗机构流行病学会(SHEA)发起,对 2008 年发布的“急症医院中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策略”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是 SHEA、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医院学会(AHA)、感染控制和流行病专业学会(APIC)及联合委员会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了众多专业组织和学会的大力协助。

现将指南的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第一部分 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报告

一、CAUTI 的疾病负担

1.泌尿道感染(UTI)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其中 70%-80% 由留置导尿管引起。CAUTI 在儿科患者中的疾病负担尚未明确。

2. 成人医院的住院患者中有 12%-16% 在入院后的某些时间段需要使用导尿管。

3. 在留置导尿管期间,每日发生菌尿症的风险为 3%-7%。

4. 由任意一次导尿所致的疾病发生率并不高,但住院期间频繁使用导尿管意味着 CAUTI 的累积风险较高。

二、CAUTI 的相关预后

1.使用导尿管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

在一所退伍军人事务医院中,0.3% 的插管 - 日出现有症状的 UTI。

年,成人 ICU 向 NHSN 主动报告的症状性 UTI 数量减少,在心胸外科病房下降 18.6%,在内/外科 ICU 下降 67%。

年报告的 CAUTI 发生率在全国范围内下降 7%,其中病房报告的发生率中度下降,但 ICU 报告的发生率无变化。

3. 在这 3 年期间,61 所魁北克医院报告,入院后 48 小时及以上明确的所有血流感染(BSI)中有 21% 源于泌尿道,其中 71% 与医疗器械相关。

4. 使用导尿管除了引起感染外还可产生其他不良预后,包括无菌性尿道炎、尿道狭窄、机械性损伤和活动受限。

据报道,1.5% 的插管 - 日可发生泌尿生殖道损伤。

5. 已报道 CAUTI 与死亡率和住院天数增加相关,但与死亡率的相关性可能受到其他无法评估的临床因素的混淆。

6. 导管相关无症状性菌尿的不适当治疗可促使急症医院中发生抗生素耐药和艰难梭菌感染。

三、CAUTI 发生的危险因素

1.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是感染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和最大程度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 CAUTI 的主要策略。

2.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老年和没有维持封闭式引流。儿科患者的 CAUTI 危险因素尚未详细描述。

3. 发生医院获得性泌尿道相关 BSI 的危险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肾脏疾病和男性。

四、病原体传播的储存库

1.菌尿症患者的引流袋是病原体储存库,可能污染环境,并且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至其他患者。

2. 引起插管患者菌尿症的耐药革兰阴性菌相关的感染暴发已有报道。

第二部分 背景—监测 CAUTI 的策略

1.NHSN 定义的症状性医疗机构相关 UTI是较常使用的,但很难用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留置导尿管时,局部症状和体征可能缺失或无法识别,其原因可能为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或因疾病或年龄关系无法进行表达。

2.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尿培养阳性而无其他局部症状。

然而,鉴于留置导尿患者中菌尿症的发生率较高,该定义缺乏特异性。

1.通过审查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结果监控尿培养的监测方案常用来发现可能存在 UTI 的患者。

然后,评估尿培养阳性的患者是否有留置导尿管,并且用监测标准判断是否为 CAUTI。

(1)留置导尿管的菌尿症患者通常是无症状的。

(2)微生物学诊断的常规要求是从导尿管收集的一份尿液样本培养显示一种病原菌生长≥105CFU/mL。

有症状的感染患者可能偶尔表现为较低的菌落计数,但其发生率不确定。

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插管患者中,较低的菌落计数常先于菌尿症,可能反映了导尿管生物膜定植。

2. 采用导尿管留置天数而非患者住院天数作为分母可能掩盖了一个成功的 CAUTI 预防方案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导尿管使用的总体减少可能增加 CAUTI 与导尿管留置天数的比例,但 CAUTI 的总体数量下降。

第三部分 背景—预防 CAUTI 的策略

一、现有指南和推荐概述(见表 1)

1.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于 1981 年发布了 CAUTI 预防指南,并于 2009 年更新。

这些指南对导尿管的使用、插管、导尿管护理和 CAUTI 预防方案的执行提出了建议。

3. 英国卫生部于 2001 年发布了预防插管和短期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指南,并于 2006 年更新。

表 1. 已公布的短期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指南和推荐

(1) 一项有关住院患者的系统综述报道,采用一种干预手段包括通过提醒单告知医护人员导尿管的存在和/或通过终止医嘱促使医护人员拔除不必要的导尿管,可以使 CAUTI 的发生率下降 53%。

(2)一项系统综述报道,现有的证据不支持剖腹产手术常规使用膀胱留置导尿管。

(3)一项有关成人中使用膀胱冲洗方法防止长期留置的导尿管阻塞的 Cochrane 综述和荟萃分析表明,由于证据太少而无法得出获益的结论。研究的质量往往较低或报道不完全。

2. 有关留置导尿管的前瞻性研究

一项在硬膜外麻醉的胸外科患者中开展的前瞻性随机研究比较了术后次日早晨拔除导尿管和留置导尿管直至硬膜外麻醉终止的结果。

早期拔除组达到残余尿量低于 200mL 的时间延长,但再插管率无增加。未报道 CAUTI 的发生率。

一项在 24 家英国国民医疗服务(NHS)医院开展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分 3 组比较了不同材质的导尿管,包括标准的乳胶导管、铝合金涂层的乳胶导管和呋喃西林浸渍的硅胶导管。

培养证实 6 周时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在使用 2 种乳胶导管的患者组中相似;在使用呋喃西林浸渍硅胶导管的患者组中小幅下降(比值比为 0.68)。

这一差异是否与硅胶或抗生素有关尚不明确。

呋喃西林导管可使患者的不适感增加(OR 为 1.39),导管的拔除率增加(OR 为 1.77)。

成本分析显示,普遍使用呋喃西林导管可能在 NHS 系统中具有成本效益,但该分析受到住院时间不确定的限制。

报道的预防方案在组成部分和实施方法上存在差异,通常同时实施多种干预。

通过制定导尿管插入或留置时间的严格适应症来减少导尿管的使用是大多数预防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的研究设计为干预前后的比较。

(1)严格的导尿制度结合每日审核导尿的必要性以及与急诊科和内科医生讨论新的导尿病例的恰当性可以使导尿管的使用率从 17.5% 降至 6.6%。

(2) 密歇根州的全州性预防方案强调了对临床医生进行导尿适应症的教育,并且包括了在每日的护理查房中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尿管。

导尿管的使用率从 18.1% 下降至 13.8%,有恰当适应症的导尿比例从 44% 增加至 58%。

(3) 一项基于调查的研究比较了美国医院的随机样本和所有密歇根州医院的样本。

结果显示,密歇根州医院更有可能通过协作来减少 HAI,更有可能使用膀胱测定仪估计膀胱容量,以及使用导尿管提醒单或终止医嘱和/或护士主导的拔管。

由于更多地采取了这些措施,密歇根州的 CAUTI 发生率下降了 25%,而在密歇根州以外的医院中仅下降 6%。

(4)对住院医生进行急诊导尿适应症的依从性教育,3 个月后其获得的知识增加,但导尿管的使用率或符合适应症的导尿比例并无差异。

(5)包括导尿适应症、及时拔除和正确处理的教育干预连同启动积极的 CAUTI 监测可以使导尿管使用率从 18.5% 下降至 9.2%,CAUTI 发生率从 6.6/1000 插管 - 日下降至 5.8/1000 插管 - 日(未达统计学意义)。

(6)在单中心神经外科 ICU 中引入一套 UTI 预防方案(避免插入导尿管、维持无菌、引流物标准化、早期拔除导尿管)可显著降低导尿管使用率(从 100% 到 73%)和 CAUTI 发生率(从 13.3/1000 插管 - 日到 4.0/1000 插管 - 日)。

(7)在 6 个发展中国家的儿科 ICU 中实施了一种 CAUTI 干预方案,包括教育、常规 CAUTI 预防方法的实施、预后和操作过程的评估以及 CAUTI 预后和操作过程评估的反馈,结果使 CAUTI 发生率从 5.9/1000 插管日下降至 2.6/1000 插管日(相对风险,0.43)。

(1)一项多中心定性研究识别出 4 个反复出现的与医院使用预防方法相关的主题:认识早期拔管的价值、强调非感染性并发症和”支持者”的存在、各医院对医疗器械的初步研究以及外部力量如公开报道。

(2)密歇根州的一项全州性项目纳入了一套膀胱方案,通过合作的方法减少 CAUTI,同时还纳入了有助于方案实施的策略,包括“号召和教育”、“执行”和“评估”。

(3)在密歇根州 12 家医院中对影响 CAUTI 预防策略实施的观念和关键问题进行评估发现,号召护士和医生参与的困难、患者及其家属留置导尿管的请求以及急诊室的导尿常规是常见的障碍。

(1)比较插管天数和患者住院天数作为分母的模拟模型显示,在 93% 的模拟中 CAUTI 的发生率下降。

在 27% 的模拟中,以插管天数为分母的 CAUTI 发生率增加,但在其他模拟中,以患者住院天数而非插管天数为分母的 CAUTI 发生率显著下降。

(2)与床边审查相比,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数据核实一家退伍军人事务医院中导尿管的类型和是否存在的敏感性为 100%,特异性为 98%。

第四部分 推荐的 CAUTI 预防策略

推荐分成两类:一类是所有急性病医院都应采纳的基本策略;另一类是采用基本策略无法控制 HAI 时在医院的某些场所和/或人群中可以考虑采纳的特殊策略。

基本策略中的推荐降低 HAI 风险的几率明显超过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

特殊策略中的推荐有可能降低 HAI 风险,但也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其证据的质量较低,或者证据仅支持干预在部分情况下(如感染暴发期间)或部分患者人群中的作用。

医院可以优先考虑早期重点采纳基本策略中列出的干预方法。

如果 HAI 监测或其他风险评估提示需要进一步改善,则医院应考虑采纳特殊策略中列出的部分或全部预防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再特定场所或患者群中实施,也可在整个医院中实施,主要基于预后数据、风险评估和/或当地的需求。

每一项感染预防推荐都有相应的证据质量等级(表 2)。预防和监测 CAUTI 的推荐在下文和表 1 中概括。

一、预防 CAUTI 的基本策略:给所有急症医院的推荐

1.为预防 CAUTI 提供适当的基础

(1)提供并实施有关导尿管使用、插入和维持的书面指南(证据等级 III 级)。建立并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标准。

尽管评估留置导尿管恰当性的研究有限,但目前已经基于专家共识制定了导尿适应症。

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较局限,包括以下:

部分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使用,如泌尿外科手术或泌尿生殖道相邻器官的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手术期间大量输液或利尿;术中需要监测尿量。

ICU 患者需要评估每小时的尿量。

急性尿潴留和尿道梗阻的处理。

辅助部分尿失禁患者压力性溃疡或皮肤移植的愈合

一种例外的情况是需要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如终末期治疗)。

(2) 确保只有经过培训的专职医护人员才能进行插入导尿管的操作(证据等级 III 级)。

(3)确保无菌插管所必需的器械都已齐备且可方便取用(证据等级 III 级)。

(4)在患者的病史中记录以下信息:医生同意导尿的医嘱、导尿的适应症、插入导尿管的日期和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记录、每日对导尿管的检查和维护、拔除导尿管的日期和时间。

记录拔除导尿管的标准和继续使用的理由(证据等级 III 级)。

采用标准的格式记录以便进行数据收集和质量评估,并且能够获取导尿管插入(包括适应症)和拔除的相关资料。

使用能够检索的电子文档。

确保有足够的经过培训的人员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对导尿管使用及其预后的监测(证据等级 III 级)。

2. 根据风险评估或规则要求,视情况进行 CAUTI 的监测

(1)根据风险评估,包括导尿管的使用频率和潜在风险(如手术类型、产科、ICU),识别出需要进行监测的患者组或病房(证据等级 III 级)。

(2)使用统一的标准如 NHSN 标准确认 CAUTI 患者(作为分子的数据;证据等级 III 级)。

(3) 收集被监测的患者组或病房中所有患者的插管天数和住院天数(作为分母的数据)及导尿适应症(证据等级 III 级)。

(4)计算目标人群的 CAUTI 发生率和/或标准化感染比(SIR;证据等级 III 级)。

(5)采用已被证明有效且适合医疗机构的监测方法发现病例(证据等级 III 级)。

(6)考虑提供不同病房的反馈信息(证据等级 III 级)。

(1)对参与导尿管插入、护理和维持的医护人员进行有关 CAUTI 预防的教育,包括除留置导尿以外的方法以及导尿管插入、管理和拔除的过程(证据等级 III 级)。

(2)评估医护人员使用、护理和维持导尿管的能力(证据等级 III 级)。

4. 采用适当的导尿管插入技术

(1)仅当患者治疗必需时才插入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持续至不再有适应症时(证据等级 II 级)。

(2)考虑其他的膀胱处理方法,如适当的时候采取间歇性导尿(证据等级 II 级)。

(3)在插管前及执行任何插管部位或器械相关操作前后进行手部消毒(根据 CDC 或 WHO 指南;证据等级 III 级)。

(4) 插管须采用无菌方法,并使用无菌器械(证据等级 III 级)。

(5)使用无菌手套、铺巾和棉球;用无菌或灭菌溶液清洗尿道口;使用单剂包装的无菌润滑剂(证据等级 III 级)。

(6)使用尽可能小的导尿管,并与引流袋相匹配,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尿道损伤(证据等级 III 级)。

5. 确保对留置导尿管的适当管理

(1)插管后须正确固定留置的导尿管,以防移位和尿道牵拉(证据等级 III 级)。

(2)维持无菌的、持续封闭的引流系统(证据等级 III 级)。

(3)一旦发生无菌状态被打破、接头处断开或尿液漏出,应使用无菌方法更换导尿管和引流装置(证据等级 III 级)。

(4)为了检查新鲜尿液,用无菌注射器/套管从经过消毒的取样口吸取尿液,从而获得少量样本(证据等级 III 级)。

(5)为了进行特殊的尿液分析,采用无菌方法从引流袋获取更多的尿液样本(证据等级 III 级)。

(6)维持尿液引流畅通(证据等级 III 级)。

维持引流袋始终处于低于膀胱的水平;不要将引流袋放置在地板上(证据等级 III 级)。

确保导尿管和引流管无缠绕(证据等级 III 级)。

定期放空引流袋,每位患者有独立的收集容器。避免引流口接触收集容器(证据等级 III 级)。

(7)采取常规卫生措施;无须用抗菌溶液清洗尿道口区域(证据等级 III 级)。

二、预防 CAUTI 的特殊策略

进行 CAUTI 风险评估。如果在采取了之前列出的基本的 CAUTI 预防策略后,医院的 CAUTI 发生率或标准化感染比仍非常高,建议将这些策略用于医院内的场所和/或人群。

1.采取覆盖整个机构的方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来发现和拔除那些不再需要的导尿管(证据等级 II 级)。

(1) 建立并实施定期(每日)审核留置导尿管必要性的制度。

(2) 考虑使用电子化或其他形式的提醒单显示导尿管的存在以及需要继续使用的标准。以下是一些例子:

自动终止医嘱提醒需要审核当前的适应症,如需要继续留置导尿管,则重新下达医嘱。

向医生或护士发放标准的电子或纸质提醒单提示导尿管的存在以及当前的导尿适应症。

(3)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查房期间,由护士或医生每日审核继续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

2. 制定术后留置导尿管的处理方案,包括护士执行的间歇性导尿和膀胱测定仪的使用(证据等级 II 级)。

如需使用膀胱测定仪,应按照厂家说明书明确适应症、对护理人员进行使用方法的培训,并且做好不同患者使用前的消毒工作。

3. 建立导尿管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报告系统(证据等级 III 级)。

计算导尿管的使用率(插管天数 / 患者住院天数)作为 CAUTI 发生率的补充数据。

明确并监测除 CAUTI 以外的不良预后,包括导尿管阻塞、意外脱落、导尿管引起的损伤或拔除后 24 小时内重新插管。

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病房、留置时间),对导尿管的使用和不良预后进行分层用于分析。

及时审核数据并报告给适当的利益相关者。

三、不应作为 CAUTI 常规预防策略的方法

1.不要常规使用抗微生物/抗菌制剂浸渍的导尿管(证据等级 I 级)。

2. 不要在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筛查无症状性菌尿(证据等级 II 级)。

3. 除非在进行泌尿道侵入性操作前,否则无须治疗留置导尿患者的无症状性菌尿(证据等级 I 级)。

4. 避免行导尿管冲洗(证据等级 II 级)。

不要将抗菌剂持续冲洗膀胱作为常规的感染预防措施。

如果持续冲洗是用来防止导尿管阻塞,则应维持封闭系统。

5. 不要将全身性使用抗生素作为常规的预防方法(证据等级 III 级)。

6. 不要常规更换导尿管(证据等级 III 级)。

1.在插入导尿管前是使用抗菌溶液还是生理盐水清洗尿道口。

2. 使用尿道抗菌剂(如乌洛托品)预防 CAUTI。

3. 使用带阀门的导尿管

4. 通过隔离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来预防那些能够定植于导尿管引流系统的病原菌传播。

5. 拔除导尿管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有症状的感染。

这些表现评估是为了支持医院内部质量改善的努力,无须考虑外部报告。

本文提到的操作和结果评估来自于已发表的指南、其他相关文献和作者的观点。

将操作和结果评估报告给医院高层领导者、护理部领导者和治疗 CAUTI 风险患者的临床医生。

(1)对记录插管和拔管日期的依从性。

对部分病房进行随机审查并计算依从率:

分子:病房内有插管和拔管日期正确记录的留置导尿患者数。

分母:住院期间某一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数。

将该比例乘以 100 获得百分比。

(2)对记录留置导尿管适应症的依从性。

对部分病房进行随机审查并计算依从率:

分子:病房内有适当导尿适应症的留置导尿患者数。

分母:病房内留置导尿的患者数。

将该比例乘以 100 获得百分比。

(1)评估有症状的 CAUTI 发生率,按危险因素(如病房)进行分层。

虽然目前 CDC/NHSN 对有症状的 CAUTI 的定义用于比较各机构结果的效力尚未明确,但发生率的评估有助于单一机构衡量预防策略实施的纵向影响。

分子:每个被监测的场所内有症状的 CAUTI 患者例数。

分母:①每个场所内所有留置导尿患者的插管总天数;②每个被监测的场所内所有患者的住院总天数。

采用 NHSN 的继发性 BSI 定义,即血培养病原菌与尿液标本一致,且患者符合 CAUTI 的标准。

分母:每一个被监测的场所内所有留置导尿患者的插管总天数。

将该比例乘以 1000 获得每 1000 插管 - 日的病例数。

(3)标准化感染比(SIR)

SIR 是一个综合性指标,用于跟踪每个国家、每个州或每个机构内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AI)随时间的变化。

SIR 校正了医疗保健机构内不同的患者类型。

该比例由发现的 CAUTI 病例数除以预测的 CAUTI 病例数而得。

预测的感染病例数是根据一个基准期内向 NHSN 报告的感染而估计的 CAUTI 病例数。

向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避免因公开报告 HAI 而造成意外的不良后果具有很大挑战。

公开报告 HAI 的建议是由医疗保健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联合公共策略委员会医疗保健相关感染工作组及全国质量论坛提出的。

2012 年 1 月,大多数急性病医院开始向 NHSN 报告成人和儿科ICU 的 CAUTI,从而达到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住院患者预付费系统 FY2012 最终规定的要求。

目前 CDC/NHSN 对 CAUTI 的定义用于比较各机构结果的效力尚未明确,因此在比较各机构间的 CAUTI 发生率时应谨慎。

采用医院索赔数据比较医院获得性 CAUTI 的发生率也未被验证过。

对于有强制性报告要求的州,各医院必须按州的要求收集和报告数据。有关各州和各联邦的要求,请与所在的州或当地卫生部门核实。

参与外部质量项目的医院必须按项目的要求收集和报告数据。

第六部分 实施策略的范例

责任制是预防 HAI 的重要原则。它为学术与实施之间提供必要的联系。

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制,那么以学术为基础的策略实施将缺乏一致性和完整性,从而降低其预防 HAI 的有效性。

最先承担责任的是下达 HAI 预防命令的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层领导者,从而使 HAI 的预防成为一项重要的组织工作。

高层领导者的责任是为 HAI 预防方案的有效实施提供所需的适当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必要的人力(临床和非临床)、教育和设备(表2)。

表 2.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责任制的基本要件

本部分提供了有助于方案实施且已报道能改善结果的干预措施。提供的参考文献是已发表的有关 CAUTI质量改善项目的研究。

这些方案通常是多方面的,且包括 4种实施策略的大多数或全部要件。

第七部分 实施 CAUTI 预防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旨在改善 CAUTI 指南依从性的质量改善项目采用各种方法吸引医务人员参与进来,提高认识,增加认同度。

2. 纳入当地的支持者以促进方案的实施

3. 利用同行相连的网络

医务人员的教育包括现场讲座和纸质或电子的教育资料。教育讲座需要概括制定指南的证据,阐述预防方案的目标,并针对 CAUTI 预防的特定问题。

除留置导尿管以外的方法

促使实践改变的过程需要采纳新的方案和法则。干预方法可能被分成不同的组,以便同时实施。

计算机医嘱录入系统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以促进实践的改变。

1.每日向医生提供护理提醒单,以便拔除不必要的导尿管。

2.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标准化

4.制定由护士执行的方案,一旦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即终止导尿。

5.采取计算机医嘱录入系统

(1)允许提醒医生对之前留置的导尿管是否需要继续进行确认。

(2)将医生的医嘱设置由“插入 Foley 导尿管”改成患者主导的“解手随叫随到”。

(3)采取第 5 天拔除导尿管的强制性医嘱

6.使用预先写好的终止医嘱

7.利用膀胱测定仪检测尿量

10.进行单个病例的审核

11.制作大量教育资料

(1)张贴在病房的海报

CAUTI 质量改善方案的成功可以通过 CAUTI 发生率的降低、插管天数的减少和对新干预的接纳来评估。

大多数方案发现向医院或病房提供反馈信息可以提高认识。

2. 向医务人员提供反馈信息

第十六章  间歇性导尿术

catheterizationIC)系指定期经尿道或腹壁窦道插入导尿管以帮助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排空膀胱或储尿囊的治疗方法。IC最早于1844年由Stromeyer提出,他推荐可采用定期冲洗的方法将感染的尿液从膀胱中导出。1917年Thompson-Walker等认为脊髓损伤后应尽早进行导尿,以后定时地每天导尿3次。1947年Guttmann提出了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aseptic catheterizationAIC),他认为间歇性导尿可以使病人相对处于不带导管状态,以便膀胱周期性扩张刺激膀胱功能恢复。1966年Guttmann和Frankel的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结果,在他们的一组病例中,77%的患者出院时摆脱了导尿管,64.8%的男性、49.3%的女性尿内无菌。尔后其他一些文献也证实了间歇性导尿术的效果。

catheterizationCIC)的概念。他们认为大多数尿路感染患者由于尿路中某种潜在的异常,降低了组织抵御细菌入侵的能力。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膀胱过度膨胀使膀胱壁血流减少,所以无菌导尿并非必须,只需应用清洁性导尿即可解决问题,导尿管带入的少量细菌可由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加以清除。次年Lapides将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lean self-catheterizationCISC)引入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导尿操作主要由患者自己完成。对于缺乏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的人员和设备的地方,或对于需要在家里做间歇性导尿患者,CISC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因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患者接受CISC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第一节  间歇性导尿适应征

尽管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但有为数不少的重症患者丧失自主排尿的能力,如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截瘫、糖尿病患者等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不经正确处理,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失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许多因素都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决策有影响,包括神经性因素、泌尿外科学因素、性别及对性生活的要求、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对长期以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以辅助患者排尿,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对象。非常不幸的是高质量护理和对生活质量需求的缺乏导致患者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弊端,许多进展性的神经性疾病,长期留置导尿管成为许多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报道,30%的进展期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选择长期留置导尿管,其中40%患者经尿道,而60%的患者选择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Weld等回顾性分析313例男性和3例女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按照膀胱排尿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清洁间歇性导尿组(92例)、自主性排尿组(74例)和留置导尿管组(经尿道路径114例,经耻骨上路径36例),平均随访18.3±12.4年。结果显示,在不同脊髓损伤部位和程度的患者中,间歇性导尿是保护膀胱顺应性,减少与之相关上尿路并发症的最好方法。间歇性导尿能够达到膀胱完全排空而下尿道没有持续留置的异物,因而有很多优点:①降低感染、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和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保护肾功能的方法;②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重新训练反射性膀胱;③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④阴茎、阴囊并发症少;⑤对患者生活、社会活动影响少,男女患者均能继续正常的性生活。与间歇性导尿相比,经尿道或耻骨上经路留置导尿管、反射性排尿、尿垫处理尿失禁等方法有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和更差的预后。

长期经尿道留置导尿管可导致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和尿管堵塞、膀胱挛缩、继发性结石等并发症。在高位截瘫的患者,导管阻塞、尿潴留可能会诱发植物神经性反射。在男性还很容易导致尿道狭窄、男生殖系统的并发症,如阴囊脓肿、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和附睾炎等。即使采用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的方法,也只能减少男性生殖系统的并发症。由于造瘘管的持续引流,久而久之膀胱废用性萎缩,造成换管困难而容易损伤膀胱引起出血;另外造瘘管不能与腹壁组织紧密粘连,容易从造瘘管旁溢尿,导致患者生活不便。

阴茎夹或阴茎套的使用看似能改善男性患者尿失禁的状态,但这种装置短期使用对患者有一定的益处,对患有长期慢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有非常大的潜在危害,因为其不能随时保持膀胱处于空虚或低压状态,膀胱内可能残留有一定的残余尿量。且阴茎夹的压迫,或阴茎套不能完全和阴茎吻合而导致的漏尿,会引起皮肤水肿、感染乃至坏死。

有些非高反射性及低顺应性膀胱患者可以采用Valsalva或Credè手法排出部分尿液,特别是对逼尿肌收缩力低下伴尿道括约肌关闭不良者较为适用,但单纯采用该方法往往不能完全排空膀胱,且常造成膀胱内高压,对上尿路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骶上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该方法一定要慎重。

管理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应根据膀胱功能失调的类型及尿动力学结果而定。对于排尿困难需要长期管理膀胱功能的患者,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间歇性导尿主要用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收缩力弱导致膀胱排空障碍者,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损伤、糖尿病等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也用于膀胱扩大术(膀胱自体扩大或肠道膀胱扩大术)、肠道代膀胱正位尿流改道或可控性尿流改道,膀胱排空不完全者;也可用于膀胱颈悬吊术后尿潴留的患者。

其中,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在医院内由医务人员操作,多用于需要短期进行间歇性导尿以排空膀胱,或/和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患者,如由于神经性、梗阻性或麻醉后的种种原因所引起的暂时性尿潴留或排空不完全,或脊髓损伤早期的脊髓休克期,或用于长期需要间歇性导尿患者早期,以帮助患者建立个体化的间歇性导尿方案。而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多用于需要长期接受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在医院外自己操作,或由家属辅助完成导尿。

有些类型的神经源性膀胱,如多发性硬化症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可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并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用抗胆碱能药物抑制反射亢进的逼尿肌后常导致膀胱排空障碍,残余尿增多,严重者甚至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对这类患者也可采用间歇性导尿以排空膀胱。对于有尿路梗阻,或继发于尿路梗阻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并导致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首先应解除膀胱梗阻,待病情稳定后再采用尿动力学等方法重新评价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仍不能自主排空膀胱、或逼尿肌收缩力明显受损不可恢复,其他保守治疗无效者也可完全或部分采用间歇性导尿。

间隙导尿开始的时间依患者的病情需要而定,有适应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间歇性导尿。尔后根据定期随访的情况对间歇性导尿的方案进行调整。间歇性导尿对患者的年龄也没有特殊要求,Kochakarn等回顾性对比36例在1周岁前开始IC脊髓脊膜膨出患儿, 平均起始时间为6.88月,以及31例3岁后方开始进行IC的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平均起始时间为44.97月。两组人群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02月、165月。低年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增高12例(33.3%)、上尿路扩张10例(27.8%);而高年组分别为19例(61.3%)(P=0.02)、18例(58.1%)(P=0.012),且高年组上尿路扩张的时间更早,程度更重。低、高年组患儿的上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例(25.0%)和14例(45.2%),但两者的差异无显著性。Generao等随访42例脊髓损伤患儿的膀胱及上尿路功能,患儿受伤时的平均年龄为5.3岁(从出生后1天到1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5.5年(1到15.5年),其中40例接受清洁间歇性导尿治疗,37例接受解痉药物治疗,通过影像尿动力学、超声等项检查,没有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和肾瘢痕形成,10例颈椎、26例胸椎和6例腰椎损伤的患者中,分别有80%、58%和50%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少于预计值,但多次尿动力学检查,这些患者中分别有100%、76%和67%的患者随访期间膀胱容量是增加的。因此作者认为早期进行间歇性导尿,配合使用解痉药物,可以预防上尿路功能的损伤,改善控尿,减少尿路感染。

Lindehall等随访28例患儿CIC的资料,以研究CIC对于幼年男性患儿安全性及对青春期的影响。患儿的起始平均年龄为2岁(0~10岁),平均持续时间为16年(10~21年),结束随访的平均年龄为18岁(15~21岁)。28例患儿中,19例经历42人次导尿管插入困难或导致血尿,7例青春期前患儿发生7人次单次肉眼血尿,6例青春期后的患儿发生7人次单次肉眼血尿,尿道镜检有7例患儿9处损伤,分别为形成假道5例,表浅憩室1例,尿道外口狭窄2例,尿道狭窄1例。另有一例12岁男孩附睾炎。作者认为,男性患儿的CIC与导尿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是比较低的,亦不影响患儿的青春期发育。而且统计资料表明,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和自我操作的能力增强,或选用合适的导尿管,如12F以上带润滑胶的聚氯乙烯(PVC)导尿管,与导尿操作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

间歇性导尿也有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不便是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操作。有些患者可能会认为IC在社会生活和/或工作中不便利,对仍保留有尿道感觉功能的不完全性截瘫患者会感觉到每次插管过程中的疼痛。另外,导尿管强行通过关闭的尿道有可能造成假道,并导致继发性的尿道狭窄,增加插管的难度及更多的疼痛和插管操作时间。伴有内收肌痉挛的女性和双手活动性差SCI患者不适合CIC。

对于尿道畸形、狭窄导致插管困难,严重尿道感染,尿道周围脓肿等患者,不能进行间歇性导尿治疗。下列情况应用长期留置导尿管优于间歇性导尿:①低压性膀胱输尿管返流;②严重的双肾积水;③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的急性重症肾盂肾炎;④患者双手活动不方便;⑤患者不合作。

第二节  间歇性导尿方法

一、间歇性导尿前的准备工作

在制定间歇性导尿方案前,应对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进行详尽评价,必须进行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尿常规、上尿路的影像学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等泌尿外科检查,有条件者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或做排尿期的膀胱尿道造影。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或病情需要酌情决定是否需要膀胱镜检查。理想的候选者要有良好的依从性和理解能力,双手能自行操作导尿过程,或配合家属完成导尿操作过程。患者还需要有良好的控尿功能,膀胱容量要求达到350~400ml时仍能维持足够低压的膀胱(<40cmH2O),没有尿路梗阻,没有膀胱输尿管返流,没有严重的泌尿系感染存在。

一旦制定了间歇性导尿方案,应和患者及其亲属充分交流,帮助患者理解间歇性导尿的目的和程序,以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若因患者年龄、体位、上肢活动能力等关系,患者不能自己完成导尿操作,可由有经验的家属掌握这些技术。

施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饮水计划,以利于形成规律的小便排解时间表,便于确定每日的导尿间隔时间及导尿次数。

患者每日液体入量应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开始阶段每日总量可控制在1500~1800ml,且液体的摄入应均匀,平均100~125ml/h,以防止未能及时导尿造成的膀胱过度充盈,或导尿时膀胱内尿量没有达到需要导尿的要求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导尿次数。饮水包括所有的流质,如粥、汤、果汁等。晚上8点后尽量不要饮水,避免膀胱夜间过度膨胀。不要饮利尿饮品。

3.导尿时间及次数  间歇性导尿的间隔时间,开始一般以4~6h导尿1次为宜,导尿时间宜安排在起床前、餐前、睡前,每日导尿4~6次。每次导尿前半小时,让患者试行排尿1次后开始导尿,记录患者排出尿量和导出的尿量,两者相加不超过400~500ml为宜。

高位截瘫患者在实施间歇性导尿期间要注意观察因膀胱压力过高而引起的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的临床表现,如突发性血压升高、皮肤潮红、出汗、头痛等反应,一旦出现应当迅速排空膀胱缓解症状。

应指导患者制定一个包括每日进餐在内的饮水时间表(图16-1),每日按表补充水量,并做好记录;同时记录每日的排尿时间和尿量、导尿时间和导尿量(图16-2),根据间歇性导尿的时间、次数及单次尿量对饮水量和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导尿的次数和时间在合理范围内。

对于膀胱尿道仍保留有部分排尿功能的患者,可采取部分间歇性导尿术。在经尿动力学检查及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排除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及膀胱输尿管返流者,每次导尿前可采用各种辅助手法促使患者排尿,并分别记录排出尿量及导尿导出尿量。若经过一定时间治疗,患者自行排出的尿量逐渐增多,导出的尿液减少,可以考虑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导尿间期嘱患者采用辅助方法自行排尿。

为了减少导尿次数,提高导尿效率,现在有商业提供的小型超声诊断仪,操作简便,患者接受简单的训练后就可借助该设备自己检测膀胱内尿量,以指导确定导尿时间。

1.导尿体位  没有肢体活动不便的男性患者可采取坐位,或立位;女性患者可采用坐位或蹲位。高位脊髓损伤需要亲属辅助导尿的患者可采用侧卧位。

2.导尿管的选择及处理  间歇导尿多采用12F或14F导尿管。无菌性导尿要求采用无菌性导尿管及辅助的消毒器具。清洁性自家间歇性导尿不需要消毒操作,也不需要消毒导尿管,只需将所使用的导尿管用中性肥皂液清洗干净,晾干,不用的导尿管存放于干净干燥的地方。每根导尿管在家里使用最好不要超过1周,在医院里需单次使用。

有条件的患者,最好是使用一次性的带有润滑胶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导尿管,操作时患者感觉更为舒适,并能减少尿路感染和外伤的机率。

3.导尿培训及操作  无菌性间歇性导尿大多在医院内完成,由良好训练的专业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因此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清洁性自我间歇性导尿的培训及操作,后者在插管前洗净双手即可,不需要消毒导尿管和无菌操作。但并非消毒和无菌操作毫无益处,有条件的患者,最好是使用预先润滑的一次性导尿管,增加导尿的舒适性,并减少间歇性导尿导致的尿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1)女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培训:

女性患者用肥皂及清水洗手及阴部,拭干。在检查台上取半卧位,大腿弯曲,双膝外展以暴露阴道口和尿道口,检查台头端摇高数尺,使患者能从放于检查台脚端的镜子中看见自己的会阴,分开阴唇,向患者指出阴蒂、尿道口及阴道口的位置。给患者一根清洁的14F导尿管,指导患者将其放入尿道口,进而送入膀胱内,排空膀胱。

(2)女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操作:

1) 准备导尿所需器具: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和一块拭干用的软布)、毛巾、集尿器皿(不在卫生间内导尿时使用)、亲水性的润滑胶、14F导尿管。

2) 洗净双手,在床上或卫生间内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或姿势。如在床上导尿,臀部下垫一个毛巾以免打湿床单。

3) 用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自前向后清洗尿道外口及其周围区域,用湿软布拭干(图16-3)。

7)  当有尿液流出后,维持导尿管原位,直至尿液排解干净。当尿线呈滴状时缓慢抽出导尿管。

8) 在温肥皂水中清洗导尿管,清水冲洗干净,于空气中晾干,置入干净干燥的盒内备用。

(3)男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培训:

对男性自家导尿的指导较为简单,患者取坐或站位,须用水溶性润滑糊剂润滑导尿管。一只手将阴茎向上抬起一个角度,包皮较长者将包皮翻起,另一手将导管插入尿道口,顺势将导尿管轻柔地向内插入,直至有尿液流出,再稍插入1cm~2cm,维持该位置直至完全排空膀胱,轻柔向外拖出导尿管。

(4)男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操作:

1) 准备导尿所需器具: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和一块拭干用的软布)、毛巾、集尿器皿(不在卫生间内导尿时使用)、亲水性的润滑胶、14F导尿管。

2)洗净双手,在床上或卫生间内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或姿势。如在床上导尿,臀部下垫一个毛巾以免打湿床单。

3)用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清洗尿道外口,用湿软布拭干(图16-6)。

4)在导尿管顶端4cm~5cm处涂上润滑胶,或含利多卡因等药物成分的润滑止痛胶(图16-7)。涂胶的部位不宜太长,否则难以把持导尿管操作。

5)用非惯用手将阴茎向上抬起一个角度,使尿道呈“J”,以利于导管的插入。

6)用惯用手捏住导尿管插入尿道外口,沿尿道的走向顺势将导尿管插入15cm~20cm(图16-8)。

7)当有尿液流出后,再稍插入1cm~2cm,维持导尿管原位,并将阴茎恢复自然位置,直至尿液排解干净(图16-9)。当尿线呈滴状时缓慢抽出导尿管。若在向外拖管的过程中又有自导管尿液流出,将导尿留在原位,直至尿液再次排尽再缓慢拖出导尿管。

8) 在温肥皂水中清洗导尿管,清水冲洗干净,于空气中晾干,置入干净干燥的盒内备用。

4.导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血尿:若只是偶尔少量出血,可不必过虑。但如是持续性出血,或出血增多,患者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2)插管困难:患者放松,稍后充分润滑导尿管,动作轻柔的重复插管,若仍插入困难,需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3)尿液有恶臭味道,或混浊。到医院检查有无尿路感染。

(4)排空膀胱后导尿管拔除困难:有可能是由于膀胱痉挛,患者放松一会儿后,再尝试拔管。

IC的疗效与其应用的早晚和坚持时间的长短有关。由于IC需要患者在1天内多次实施导尿术,给患者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而且有一定的并发症,许多患者长期坚持较为困难。因此对接受IC治疗的每一个患者一定要坚持长期的定期随访。随访期间需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坦诚和充分地交流,让患者了解坚持IC治疗的重要性,以便于患者积极坚持和配合治疗。

在随访过程中随时了解和解决患者在IC中遇到的问题,了解患者排尿功能的变化,并总结归纳患者液体摄入量、自行排出及导尿导出尿量的纪录。同时患者还需定期接受泌尿系全面检查,内容包括上尿路功能、尿常规、尿细菌学培养等,还要进行双肾B超或上尿路造影等影像学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或影像尿动力学),若有非感染性的血尿,还需进行膀胱镜检查以排除结石和肿瘤。根据随访的情况,以及患者饮水量、导尿次数和导出尿量、有部分自主排尿功能患者的残余尿量等,对间歇性导尿的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三节  间歇性导尿并发症

虽然间歇性导尿丰富了神经源性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其同其他治疗措施一样,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并发症,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间歇性导尿的治疗效果,也有助于患者长期坚持此项治疗措施。

间歇性导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下尿路感染(low urinary tract infection,LUTI),其发生率因不同文献报道的IC方法及判断LUTI的标准等因素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相对而言,IC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是比较低的,有一些文献报道无菌尿的发生率在12%~88%,约11%的LUTI患者无临床症状。Biering-Sorensen等报道77例进行间歇导尿5年的患者,81%患者至少有一次尿路感染治疗史,22%患者每年至少有2~3次LUTI,而12%的患者每年有4次以上的LUTI。Esclarin等随访100例脊髓损伤成年男性患者38个月,结果显示留置导尿管者每百人日均尿路感染次数为2.72人次,而施行间歇性导尿者为0.41人次。

倡导清洁性间歇性导尿的Lapides提出该法不易造成尿路感染的可能机制:①膀胱本身有抵抗细菌的能力;②定时导尿,缓解膀胱过度充盈和降低膀胱压力,膀胱壁的血运得以恢复,抗感染能力明显提高;③定时导尿可防止细菌繁殖到侵害膀胱壁的程度。这个观念依旧是现代间歇性导尿抗感染的理论基础,形成菌尿的危险因素包括低的导尿频率、高龄、非自我导尿、残余尿等。

IC患者菌尿的菌谱为:大肠杆菌、变形菌、草酸杆菌、假单胞菌、克雷白杆菌、葡萄球菌和粪球菌,长期IC患者可能还会有不动杆菌、链球菌等。Schlager分析从IC患儿尿液中分离出来的37个大肠杆菌菌株的生物特性,如O抗原、溶血素、aerobactin, 血清抗原和P血凝素等,结果发现这些IC患者尿液中的致病菌生物学特征并没有特殊性。

Schlager等报道15例CIC的神经源性膀胱儿童,采用双盲、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了解呋喃妥因预防菌尿和尿路感染症状的效果。与服用安慰剂相比,服用呋喃妥因虽然减少了由大肠杆菌导致的尿路感染症状,但并不能减少菌尿的发生率,且菌尿的菌谱由大肠杆菌为主向克雷白杆菌和假单胞菌等耐药菌为主转变。因而作者认为CIC期间常规服用呋喃妥因并不能预防菌尿的发生。

有症状的尿路感染需要治疗。有些措施可减少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这些因素包括正确的护理指导及导尿操作、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合理的导尿次数、合适的导尿管、完全排空膀胱等。导尿次数过多,增加下尿路损伤的机率和生活的不便;次数过少,可能导致膀胱过度充盈,细菌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膀胱壁的抵抗力减低,进而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一般完全依赖于IC排尿的患者,每日导尿次数在5~6次,成人每次尿量在400ml左右较好。Anderson等报道每天导尿3次的患者较每天导尿6次患者的LUTI发生率多5倍。

导尿管对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有很大影响。Schlager等采用前瞻性的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观察采用单次使用的无菌导尿管和重复使用的清洁导尿管对10例进行IC的神经源性膀胱患儿菌尿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单次无菌导尿管并不能降低IC患儿菌尿的发生率。导尿管的质地不同,对下尿道功能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也有差异。李鹏翔、于晓红等报道硅胶导尿管组织相容性好,头端较硬,便于顺利插入,管壁柔软对粘膜刺激小,毒性很小;而硅处理乳胶导尿管、塑料导尿管毒性中等;橡胶尤其是白橡胶导尿管具有较大的毒性。一种超滑导尿管采用了特殊工艺在导尿管表面结合一层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使导尿管遇水后具有极为润滑的表面,摩擦系数仅为普通导尿管的1%,润滑稳定性良好,能显著减少尿路损伤和感染的机率。

上尿路感染多继发于下尿路感染,常与选择IC的指征掌握不当,不能达到一个足够容量的低压膀胱,或膀胱输尿管返流有关。Seki等对76例脊髓脊膜膨出的IC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膀胱低顺应性(<10ml/cmH2O)、逼尿肌高反射和膀胱输尿管返流是导致IC患儿并发的发热性上尿路感染最重要因素。高位的脊髓损伤膀胱多表现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该类患者还不宜施行经尿道做自我间歇导尿,而应进行各种类型的膀胱扩大手术,建立一个低压大容量膀胱后,可以采用阑尾或回肠做输出道皮肤造口的方法,经腹部窦道进行间歇性导尿。

男性IC患者生殖系统的感染率远低于经尿道长期置管的患者。前列腺炎的发生率大约为5%~18%,尿道炎和睾丸、附睾炎并不常见。

四、男性尿道损伤或狭窄

    频繁的插管有可能导致男性尿道损伤,尿道外伤可导致假道形成、尿道外口狭窄,但发生率并不高。尿道狭窄多见于5年以上IC史患者,随着IC时间的延长,发生率增加。为减少尿道损伤和狭窄的机率,使用充分润滑导管,最好使用亲水导管,在插管时应该轻柔操作。在插管过程中用力,或出现尿道出血会显著增加尿道狭窄的机率。

伴有尿道假道形成的尿道外伤,可以服用抗生素5天,并留置导尿管引流6周,大多数患者可以愈合,尿道镜检假道消失,患者可以重新开始间歇导尿。

    1.过敏反应  Vaidyanathan等报道2例患者用聚氯乙烯(PVC)导尿管,每次需要用利多卡因胶麻醉尿道,结果导致尿道外口局部肿胀和红斑性的过敏反应。使用Lofric导尿管代替聚氯乙烯导尿管后过敏反应得以控制。

    2.尿道粘膜损伤  Vaidyanathan等报道3例截瘫的患者,因膀胱过度膨胀,在使用Lofric导尿管进行导尿时持续时间近10分钟,导致尿道内的导尿管粘附在尿道粘膜上,需用力才能拔除导尿管,结果造成粘附处的尿道粘膜拉伤并导致尿道出血。调整间歇导尿的策略,每次导出尿液不超过450毫升,尔后没有再出现类似并发症。

还要其他一些少见并发症,如耻骨处阴毛带到膀胱内诱发膀胱结石,导尿管遗失在膀胱内、膀胱穿孔和膀胱内脓肿都有报道,但发生率很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路感染可以间歇导尿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