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年人尿不湿不能自理问题?尿不湿可以解决?养老院呢?

列表网公众号列表活动随时有扫我活动不错过
下次自动登录(公共场合慎用)
使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
收藏成功!
您可在个人中心,查看
电&&&话:1581091****
查看完整号码
查看联系方式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联系我时说明在列表网看到,说不定有意外惊喜哟!
北京地区专业生产成人纸尿裤厂家,老年人、残疾人、产妇、住院病人、尿失禁患者, 纸尿裤、纸尿垫、纸尿片、拉拉裤,现低价出货,厂家直销,质优价廉,北京地区五环内免费送货,个人一箱起送,也可到公司自行取货,郊区可发同城快递,养老院、医院、经销商、批发市场等机构寻求长期合作,欢迎咨询洽谈。养老院前期可免费试用、批发商可代销。
联系人:王先生 电话: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列表网栏目上看到的,谢谢!
小贴士:北京地区厂家直销 低价批发 成人纸尿裤老年人尿不湿信息由列表网网友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列表网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列表网免责条款。
北京地区厂家直销 低价批发 成人纸尿裤老年人尿不湿 相关广告
&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失能老人何去何从 养老之痛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失能老人何去何从 养老之痛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图片来自网络
市区一家民办养老院因为消防不合格,近日被相关部门责令关门,但院内50多位老人最近愁眉苦脸、有的甚至哭哭啼啼,更有老人的子女联名要求保留养老院。本来,相关部门已出台安置方案,大家各自分头搬迁别的养老院也属正常。何以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呢?
去别的养老院费用相对较高
秋奶奶今年86岁高龄,多年前患过脑梗,自那以后便留下了后遗症,老人身体状态时好时差。状态不好时,不仅无法自己吃饭进食,还大小便失禁。出于多种原因考虑,秋奶奶18年前便被送进兰馨苑护理院。这些年来,家人对该养老院的收费、护理服务等都非常满意。
可最近,越城区消防安全委员会、越城区民政局、越城区迪荡街道办事处联合发文称,兰馨苑护理院在没有办理消防审批手续和养老机构许可证失效的情况下,仍在长期运营,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该护理院属于无证经营的非法民办养老机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要求入驻老人尽快办理离院手续。
这让秋奶奶和她的家人又急又愁。
这种焦虑的心情有多种因素导致,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秋奶奶的养老费用有可能大幅度提高,超出子女们的承受范围。
这些年来,除去秋奶奶突发疾病时,需要上医院看病花大钱外,老人每个月的养老支出大约是3000余元,包括养老院的固定收费每月1300元,以及脑梗后遗症和高血压糖尿病的各类药物支出,加上尿不湿、零食之类。秋奶奶4个子女,家庭条件都很一般,其中两个还是下岗工人,大家的经济压力都较大,好在秋奶奶有2000元多一点退休工资,大家平摊后,倒也勉强承担。
兰馨苑面临无证经营、关门结局,有关部门给出了分流建议,包括绍兴市福利院、绍兴市富盛辂山养老院、绍兴市瑞福康乐院三个去处。可家人打听了一圈后发现,像秋奶奶这样的情况,这些分流的养老院收费大大高于兰馨苑目前的收费。
另外,秋奶奶在兰馨苑入驻多年,对这里的一切都已非常熟悉。秋奶奶女儿王阿姨怕老人突然更换环境,会住不习惯。眼下她天天都到兰馨苑看望老母,万一搬至别处,很可能路途遥远,无法天天探视。
多数养老机构婉拒失能老人
12月19日,记者来到兰馨苑护理院采访。只见该养老院位于市区平江路一幢老式建筑的二楼,看得出来各种设施比较陈旧。较之陈旧的环境,墙上却是满满当当的各类老人家属送来的锦旗。
养老院负责人胡水娟正忙着照顾老人,趁着空闲,她接受了采访。
对于老人们要搬离、分流一事,她也很无奈。她告诉记者,自己并非兰馨苑创始人,从上一任转接该养老院后,在2007年将各类民营养老院的手续办好,自那以后,兰馨苑成为主管部门正式认可的民办养老院。
目前,入驻老人多达50余个,大多为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半失智老人等特殊群体。根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基本护理项目的不同,养老院分级收费,费用在1200元到2300元不等,其中最高等级的标准为:生活起居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瘫痪等老人列入特级护理,费用在元之间。
这些年来,胡水娟和老伴两人日夜住在养老院里,还聘请了多位工作人员一起照顾老人。凭着低廉的收费和较好的服务,得到了家属们的认可。
施大姐的老娘徐奶奶已9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多年,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当初为啥选择兰馨苑?实在没有别的去处了!”施大姐称,家属当然最喜欢条件好、收费合理的公办养老院,可老人被公办养老院“婉拒”。
得到需要搬离、分流的消息后,王阿姨和不少家属一样,日夜发愁。
到底具体遇到了啥难处?记者在12月20日下午,分别电话联系了绍兴市福利院、绍兴市富盛辂山养老院、绍兴市瑞福康乐院三家单位。
在电话里,记者开门见山,表示家中有生活无法自理的失能老人想入驻养老,绍兴市福利院一位工作人员刚开始明确表示不接收。记者表示,如果是来自兰馨苑的老人呢?该工作人员改口称,“如果政府一定让我们收,我们应该会收。”
绍兴市富盛辂山养老院的负责人称,可以接收,按照老人不同的情况,分类收费。如果是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费用在元之间。
而绍兴市瑞福康乐院的负责人在听到生活无法自理、来自兰馨苑分流的老人等话语后,明确表示由于尚有一些问题需要处理,目前无法答复是否接收,但是会存下号码,之后另行通知。
一方是你情我愿的兰馨苑护理院和老人们,另一方却是不太情愿的“双向选择”,兰馨苑护理院现有老人们的去处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采访中,不少家属称:如果兰馨苑真的无法整改到符合要求,让老院长另寻一个合适的、符合消防等各类要求的场地,让她继续经营养老院,老人们也跟着一起“走”,是不是结局皆大欢喜?
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更难
养老难题不只绍兴有,全国各地都是如此,这次兰馨苑护理院被责令关门,让养老问题集中暴发。&
今年10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报告显示,在老年人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仍然有18.3%的老年人为失能、半失能状态,总数达4063万人。老年人的家庭环境不适应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的超过了6成。
近年来,绍兴的老龄化日趋严重。截至2015年底,绍兴市老龄人口96.9万人,占总人口的21.82%,虽然政府致力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然而各类病残老人、失能失智之类的特殊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却成了最不被关注、也更容易遭遇养老难题的群体。
柯桥区稽东镇的张爷爷因中风导致生活无法自理,三个子女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日夜亲自照料。在家请个保姆吧,每月要花费3000护理费,还得负责保姆的一日三餐。加上去医院的费用,一月也就接近五千。因为张爷爷没有养老金,这笔费用只好三个子女平摊。长期的高昂支出,让平时以务农为生的子女们倍感压力,无奈之下,只好将老人送到费用相对低廉的接收失能老人的个人养老院。
应该说,在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3300万失能老人身处窘境 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
专家称,我国护理服务压力超过任何国家
家庭负担过于沉重、养老机构不愿接收,我国3300万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失落”重重。
“作为世界上失能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现在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还是靠家庭解决,而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
我国首次“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人口的6.4%。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将超过1200万人。
在我们这个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失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正在考验养老体系的建设,也使得养老问题更加凸显。不少专家建议,应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确保“老有所养”。
生活自顾不暇 生命不知所终
“唉……我实在没力气给他换尿布了,但又没有任何办法。”72岁的贾治莲唉声叹气地说,自己还患高血压、风湿病,有时候晕得什么都不知道,照顾丈夫真是力不从心。
贾治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居民,大她7岁的丈夫李世英因患肠癌已卧病在床1年多。老两口膝下只有一个养女,女婿已过世,女儿在外边打工边照顾14岁的外孙,无法长时间照顾父亲,所有重担全落在了母亲身上。
《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李世英的床尾放着一大包成人尿不湿。贾治莲解释说,用尿不湿虽然贵点,但省得换洗。她无奈地说,丈夫大小便失禁,加之长期起不了床,脾气也大,很难照顾,“我自己千万不敢再生病,我要是病了,丈夫就更没办法了”。
记者近日在宁夏、山东、吉林、陕西等地采访发现,许多失能老人的护理压力主要压在家庭成员身上,不少“护理员”就是自己的老伴。
除卧床的失能老人外,一些高龄空巢老人尽管没有卧床,但已没法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实际上已半失能,他们往往靠自己苦撑着和社区、邻居的帮助而生活。
山东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西街社区居民李仲英今年78岁,她的老伴得帕金森症瘫痪多年。“老伴病成这样,自己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幸好有政府免费提供的每月30个小时居家养老服务,能减轻点压力,但更多还是得靠我照顾。”李仲英说。
还有部分高龄老人,则承担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对生活没有一点希望,面临的是重重失落。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公山湾村今年84岁的白和老人,不光享受不到子孙的照料,反而还承担着照顾儿子的重担。老人老伴去世多年,今年43岁的儿子白雨兵3年前因车祸脊椎粉碎性骨折,儿媳5年前因车祸身亡,14岁的孙子在50多公里外的旗里上初中。因儿子伤势严重,行动也已不便的老人每天得为儿子做饭、服侍饮食起居。白和老人摸着眼泪说,眼下全家3口人靠他每月204元养老金和儿子每年4000元低保金维持生活,“我这把老骨头如果不在了,真不知道儿子和孙子怎么生活呀”。
护理难度较大 养老院不愿接收
眼下,许多失能老人已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由于护理难度较大,他们想进养老机构却往往会遭到“婉言拒绝”。一些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照顾失能老人工作量大,特别是容易出现意外,大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他们入住。
吉林省长春市华宇老年公寓负责人张亚军表示,养老院会“酌情选择”入住老人,对于那些“可留可不留”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一般不会接收。养老院本来护理人员就少,工作量大,照顾失能老人根本就忙不过来。现在他们的老年公寓里40多名入住者基本都是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王广州研究员说,失能老人养护收费相对要高,这原本是不错的商机,然而养老机构普遍不愿接手这“烫手的山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危险性太大。失能老人一旦发生意外,家属一闹事,赔偿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对民办养老机构来说,也许几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且会对养老机构的声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入住率,养老机构得不偿失。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一些患有疾病的老人常年“蜗居”家中,生活质量偏低,日子过得较为苦闷。
今年64岁的赵秀英,家住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的金达莱小区。记者来到她家时,正赶巧碰到她和老伴吃晚饭,房间的灯光很暗,屋里的家具显得很旧,地上铺着地板革。两人的饭菜十分简单,一份粥一份咸菜。
赵秀英患有脑血栓,行动不便,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待在家中。她的女儿在外地工作,一年回家一次。平常在家和老伴之间“也没啥好说的”,也看不到外人,再加上两人靠低保生活的日子十分拮据,让她觉得非常孤独、苦闷,晚上经常睡不着。她说“就想找个人说说话。”
“安度晚年”难保证 社会支持网络须构建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宁夏、陕西、山东等省区的一些山村了解到,60岁以下的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许多高龄老人生活水平较低,且不少空巢老人饮食水准多年未改善,有的甚至仍吃着与30年前没啥区别的饭。
两块馍,一碗开水,是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胭粉台村73岁的孙广玉老人的午餐。曾接连遭遇次子、三子和老伴去世的他,5年前因脑中风留下半身不遂后遗症,唯有右手能动,勉强做些家务。
“好几年没闻到肉香味了。”孙大爷说,他一年四季主要靠馍和开水度日,靠捡破烂为生的大儿媳妇隔十天八天前来帮他蒸一两锅馍,自己偶尔煮点面条和稀饭。如今他自己全靠每月60元的低保金生活,穿的都是别人送的旧衣服,每月还需花30多元药费。“农村人混一天是一天,将来的事情不敢想了。”
不少专家表示,空巢老人特别是失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凸显,应及早着手构建失能老人养老社会支持网络,确保失能老人老有所养。首先,政府应建立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空巢老人重点保障机制。其次,探索建立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再次,建立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另外,还应制定相关标准,以使相关服务的发展专业化、规范化。
独居老人“空巢”又“空心”生活无滋味
“精神空巢”造成心情压抑易引发意外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我国老年人比例较高,而老年事业开展较晚、投入不足,一些城市的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生活水平偏低、医疗条件较差、常年心情郁闷等困难。“空巢又空心”往往使老人了无生趣,甚至濒临绝望。面对20年后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1亿人的现实,我国“社区养老业”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形式,亟须加速发展。
蜗居生活索然无味
“每天像窝在鸽子笼里一样。”患有心脏病的吕奶奶说,她平常很少出门,怕在外面晕倒。自己在家每天用一个舀水大铝勺做两顿面条,“吃罢就干坐着”。子女经常给她钱,送来的食品总也吃不完,不受饿也挨不着冻,只是无尽的“寂寞难以打发”。
今年83岁的吕奶奶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富强路1号街坊,她有四子三女,大儿子今年65岁,小儿子也已44岁,共有9个孙子孙女,去年又添一曾孙,可谓“四世同堂”。不过,24年前老伴去世后,她就独自生活。“孩子们倒是经常来,但看一看很快就忙自己的去了。”吕奶奶说,当年家里人多,搭了两个上下铺,三儿子还常年打地铺。现在家里空空落落的,46平方米的房子她觉得“大得不得了”。
“最盼望过年,像小孩子一样了。”吕奶奶苦笑道。只有每年春节期间子女们才能回来聚一聚,但往往正月初五六开始,“家在外地的要回去,本地也要忙他们的工作,又剩下我一个人”,刚刚“热乎”起来的心窝又复归寂寞。
“空巢”又“空心”,是许多独居老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天盛社区76岁的汪秋菊老人,独子常年在外地开油罐车,三四个月才回来一次。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疾病,严重糖尿病引发了白内障,她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路,去年因此摔断了腿,钢板至今还没取出来。为此,她很少出门,只是偶尔出去买点菜和馍馍回来。儿子担心她再出意外,每天下午都会打电话问她身体如何、吃啥了。“我现在每天就等着儿子5点钟的电话了!一个人在家里很孤独,然而待不住也要待,没事就在屋里转圈圈,人真是老不得!”
缺乏子女关怀,已是空巢老人难言的心病。吉林省长春市78岁退休职工苏振成告诉记者,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与女儿每年回来一次,每次都待不了几天“儿女一走,屋子一空,就犯了心病,活着真没啥滋味”。
“常年没有好的活动场所”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在一些老工业城市和建城区有点儿年头的地方,不少老社区成为老年人的集中居住地。这些社区内,往往楼房陈旧、院落破损,基础设施多年没有增补,缺乏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与设备。
1984年建成的银川市兴庆区清河社区6000多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74个。一些老人说,他们平时玩扑克牌、下象棋都没个地方去,只能在树荫下进行,而一到漫长的冬季所有的活动进行不了,过得很郁闷。喜欢唱秦腔的空巢老人康进民说,他经常去附近民办秦腔剧场听戏,一次花10元钱。他说,听戏只能过过“干瘾”,社区一些有同样爱好的老年人更希望能组建自己的团体,但缺乏场地。居委会主任欧学锐介绍,社区里群众可活动的场地仅有一个50多平方米的居委会会议室,许多活动没法开展,社区每逢国庆节、元旦开展居民联欢会时都得到附近租场地。
“由于缺少文化娱乐活动,老人们心里压抑、孤独,离婚率和自杀率比较高,经常发生意外。”吉林省长春市正阳街道互助社区党委书记梁艾林说,近几年社区空巢老人明显增多,这一群体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
梁艾林介绍,去年社区的张大爷曾试图自杀。70多岁的张大爷家庭条件不错,退休金每月2000多元,但由于孩子不在身边,经常和老伴常发生争执。后来,两人矛盾越来越大,办理了离婚手续。因无倾诉对象,张大爷逐渐患上抑郁症。一天晚上,他用剪刀使劲剪手腕上的血管。获救后的张大爷表示,精神极度空虚,每天没人说话,和老伴离婚后,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除了缺少活动场所,使得不少空巢老人精神上感到没有乐趣之外,物价上涨影响生活,也是城市空巢老人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海南省三亚市朝阳社区72岁的老人陈荣春,多年独自一人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陈荣春说,平常生活主要靠每月330元的低保和每月100元的遗属费。“现在什么都贵,连粉汤都涨到5元一碗了。虽然住在城里,但我从来不舍得去外面吃早餐,都是在家煮点稀饭。”
“生活上问题大家一般都能克服,关键是精神上没有依托很难熬。”苏振成老人说,儿女在云南和辽宁工作。为打发时间,他参加了社区艺术团,负责乐器伴奏。“一周几次活动是我感觉最充实的时候,希望政府能多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多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娱活动。”他说,别小看这些活动“它能给人宽心呀”。
社区养老业须加速发展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一些基层街道办事处干部认为,关爱“空巢”老人,应当广泛动员包括志愿者在内的社会力量,上门帮助老人们排遣寂寞、干一些家务活儿。另外,政府应在社区建立适当规模的场所,组织老人活动,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心理咨询、家政等服务,也可以引进企业开展公益性老年人综合服务项目。最终,让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进养老院,4%的老人能得到特殊护理,这样的结构模式符合我国的国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研究员说,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均寿命增加了,但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没有太多延长。目前,全国80岁以上丧偶的老人大约占到一半,生活不能自理的也大约占一半。估计20年以内,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要达到1亿人以上。这必然会加大社会医疗保障压力,而且会是“无底洞”式的。当前,我国应对老龄化加速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因此,应当及早动手谋划健全养老体系。
不少党政机关干部表示,老年人事业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这必然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就我国庞大的老人群体而言,最适合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眼下,最需要干的工作是,完善居家养老体系,应当将居家养老场地纳入社区建设规划。
(本版除署名稿件外均由记者贾立君、宗巍、曹健、杨一苗、潘林青、周慧敏采写)
剩饭就是家常饭 病痛无人问
“上顿多做点儿,下一顿就省心了。”80岁的李喜鹅老奶奶颤颤巍巍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她往往每天只做一顿饭,“剩饭就是家常饭”,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5年。  李喜鹅老人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甲尔石墕村。这里属于黄河“几”字湾北侧的丘陵沟壑区,一条柏油马路蜿蜒绕村而过,排排窑洞错落在黄土山梁上,远远望去感觉是个不小的村子,但进村一看,许多窑洞杳无人影。54岁的村民杨文小说,原先全村有160多人,现在除搬走和出外打工者,常住的只有60多人,“我就算村里最年轻的了”。
李奶奶家有一排5孔窑洞,她独自一人住了一孔,其余窑洞都空着。54岁的长子家住5公里外的另一个山村,靠农闲打工供养着两个女儿上学,自顾不暇;44岁的二儿子家住山下1公里外的山沟里,儿子上大学、女儿读高中,自己农闲外出打工,也很少能照顾到老人。
“二小子可能快回来了。”李奶奶摇摇晃晃地从土炕上下来,拉开一个大水缸的盖子说:“这瓮水又快吃完了。”原来,老人每个月使用一瓮水,二儿子估计水快用完时回来再挑满。她每天吃小米粥,有时加点儿土豆,没什么蔬菜,粥是她的常年食物。
与李奶奶相同境遇的不在少数。目前,在我国一些偏远农村,特别是西北地区山村里,60岁以下的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许多高龄老人生活水平较低,不少空巢老人饮食水准多年未改善。
“最怕得病”,是农村许多空巢老人的“心病”。他们担心自己病倒无人照料,也没有经济能力去治疗。
“我已经好多天没看到人了。”李喜鹅老奶奶见到记者一行进屋后显得有点儿激动。“前几天感冒,躺在炕上起不来,这两天刚刚好了一些,能下地走动了。”李奶奶说,她以为自己这次就要“悄悄地走了”,没想到“硬扛了几天又活了过来”。
与城市相比,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更为迫切。目前,我国一些乡镇尚无养老院等机构,有养老院的地方又不接收有子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有符合条件的人,却因患病等原因不愿去养老院。
清水河县距离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只有100多公里,全县共有14.3万人,其中农村9.3万人中5万人外出打工,其余4万多人中的一半以上是超过60岁的老人,这些老人中的20%以上为高龄空巢老人。
“特别是农村高龄空巢老人缺乏关怀,病痛无人过问,生活难以自我料理,是一个大问题。”清水河县民政局局长杨德明说,全县目前约有5000名高龄空巢老人生存艰难,甚至有的老人离世时身边都没人“很凄惨”。
“我们连五保户也不如。”一些农村空巢老人对记者说,五保户有民政部门的救助,衣、食、住和基本的医疗问题有保障,而他们想进养老院但不够条件。
许多基层干部和专家表示,如今农村养老硬件设施严重不足、许多服务几近空白;一些乡镇此前所设立的养老院,基本上接收的都是五保老人和智障人员,且大多条件较差,处于“饿不死,冻不死”的水平。各地政府应在提升基层公共养老机构层次的同时,因地制宜创建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格局。&&&&(来源: 经济参考报)【责任编辑: 丁惠兰】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温陵社区用户,点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想用尿不湿怎么办?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不能自理的老人,不想用尿不湿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用导管与尿壶连接就可小了,屁股下放个盆
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那就别用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尿不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心理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