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q10什么时间服效果好我是一个高血压的症状患者买了此药不只如何服用

李总瑞草姨妈视频,seqinglingleitupian
<a href="/house/176.html" title="逼色情,幼女qv,治的
友情链接:[转载]高血压的三大特点
高血压的三大特点
  第一,危害很严重,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是所有疾病中危害最普遍、最严重的。国外有一个研究:得了高血压,不经治疗、不吃药,让它自然发展,其中,三至五年中已出现了部分心、脑、肾的损害,结果这组病人平均患病年龄为32岁,死亡年龄为51岁,也就是说发现高血压后不吃药、不经任何治疗,平均才活了19年就去世了;而没有高血压的人能活71岁,有高血压的才活到51岁,高血压这三个字等于病人要少活20年,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但高血压又是可以防治的。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讲过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达1200万,在各项死因中占第一位,但如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600万人的死亡。
  第二、高血压的三低三高。
  中国高血压病还有“三高”、“三低”的特点。三高是指:患病率高,1991年全国有高血压病人9000万,并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增加,到1998年年底已经到1.1亿人,每三个家庭中平均有一个高血压患者,或者说每11个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第二,死亡率高,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在全国人口死因中占41%,肿瘤占1
6%,在北京患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占53%。第三,残疾率高,脑卒中事件的幸存者常留下半身不遂、痴呆等,目前全国有600万人。因此,高血压患病率很高,死亡率很高,致残率很高,对国家、对单位、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和痛苦。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教授(中科院院士)说:“高血压是危害中国人民健康的最大敌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三低”中,第一是知晓率低,就是说有许多人是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在全国普查中发现,高血压病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不到一半,这很危险;第二是服药率低,知道高血压但不按医生要求去吃药,服药率不到12.5%;而经服药控制到合理血压者就更低了,仅为2.9%。许多人常有种误区:高血压不算什么病,总担心终身服药对身体会有影响。其实,这就是一种知识和意识的落后。所以在坚持和有效控制服药方面我们比发达国家差得多。在发达国家,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很高。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进步需要代价,但落后和无知的代价更大。”面对着加速的人口老龄化,面对着日益增多的心脑血管病人,面对提前死亡衰老的“文明病”浪潮,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而又无能为力,尽管科学已证明,“文明病”的真正根源恰恰是不文明的生活方式。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现在看病就诊还存在诸多不便,排队、挂号、取药,至少半天,药费也贵,因而大多数人希望能少花钱、更方便地获得健康,选择非药物疗法和健身运动自然成了人们的追求。三低中的第三就是,有效控制率低,没有正规吃药,虽然是吃了药,但血压并未控制到正常水平,在1991年全国调查中有效控制率还不到3%。也就是说中国高血压病人100个人里有97个人没有把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90%以上是高于正常的状况,这就是以后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的机会多的原因了。
高血压治疗的三个误区
  第一,许多病人往往不愿意吃药,而是愿意用降压帽子、降压手表、降压裤腰带等来控制。国际上已经证明了,对高血压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认真服药,而降压帽子、降压鞋、降压袜子都不能代替服药,因此,高血压病人必须要认真服药,不愿服药不承认自己有病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是不感到难受就不吃药,现在已经证明了高血压症状头疼、头晕跟血压升高程度是不平行的,可以头疼欲裂,很厉害,但血压不高;也可以血压220毫米汞柱,眼看就要脑出血,但不难受。因此,不难受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
  第三,不按病情遵医嘱吃药,往往根据广告、根据别人,问张三李四,你吃什么药啊,他也吃什么药。得了高血压必须到医生那儿看病,由医生根据你的个人情况综合判断,你得的属于哪一型、哪一期,有的合并糖尿病,有的合并冠心病及高血脂,要加用其他药物,这应由医生来判断,而不能自己按药品说明书和广告来吃药。高血压的治疗是很个体化的,每个人都不一样。
  高血压有四个“最”
  1、高血压病历史最悠久,4000年前埃及的木乃伊已经有动脉硬化,最近发现5100年前的一个冰人,也已经有周围动脉硬化。《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医书,记载有“故咸者,脉弦也”,这6个字意思是爱吃盐的人,脉象就弦,用现在的话说即容易得高血压。
  2、流行最广泛,不分南北,到处都有,全世界约6亿人患高血压。
  3、隐蔽最深。
  4、危害最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是第一。
  第三节 三个“半分钟”和三个“半小时”
  不要小看这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它对我们健康、生命、长寿、健康老龄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什么叫“三个半分钟”呢?因为有一次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多病人白天挺好,夜里突然死了。奇怪,白天好好的,怎么夜里就会死了呢?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夜里起床太快,突然体位变化,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脑缺血,头晕、晕倒,一下子就脑外伤,有的人脑缺血变为脑血栓,有的人突然心脏缺血,变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所以,经常有夜里体位突然变化而发生意外的,数目不少。
  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夜里醒过来,在床上先躺半分钟,不要马上起来,坐起来半分钟,两腿下垂半分钟,经过三个半分钟,你再起床上厕所就没有问题了。我们还见过一个病人死在了厕所里,从他身上戴的心电图动态监测仪(Holter)记录发现,他到那儿大便,本来心跳每分钟70次,一使劲心跳降到每分钟30次,一放松心跳又回到每分钟70次,再使劲时,心跳由70到30,由30到停止,就是说,大便太用力也是不行的,会通过增加腹压使心跳减慢或骤停。注意三个半分钟,可以不花一分钱,而能减少或防止很多病人的猝死或发生意外。
  三个半小时是早上活动半小时,跑步、体操都可以,中午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午睡很重要,午睡究竟好不好,这个问题研究了几百上千年,众说纷纭。现在弄清楚了,有午睡习惯的人,冠心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只要每天坚持午睡半小时,冠心病死亡率可减少30%。因为,午睡这段时间,血压是低谷,心脏从而得到保护。上班后血压一直居高不下,午间小憩后,血压会降下来,下午再上班精神也好。地中海国家、南欧国家都有午睡的习惯,包括我国广东有午睡习惯的地方,冠心病发病相对都较少。按照生物钟节律,该休息时还得休息。即使工作再忙,也千万不要连续24小时工作。
  再忙,也要该活动时活动,该休息时休息。另外还要避免两个三联症,世界各国都一样。
  第一个是来寒流后的下雪天的第二天早上,“寒冷、劳累、清晨”致使冠心病、猝死发病率最高,上午6点到11点,是“魔鬼时间”,这时候心脏血管负担最大;另外,清晨,经过一夜休息代谢,排尿,体液浓缩,血液最黏稠,而这时又是最紧张的时候,起床,洗漱,不要迟到!交感神经最兴奋,血管收缩物质渐增,寒冷又加剧这种状况。此时心脏耗氧最多,血管中阻力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就容易造成猝死事件,很危险!所以,冬天来寒流的第二天早上应格外小心。
  第二个三联症就是“饱餐、饮酒、兴奋(激动)”易造成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可以说基本上能达到了健康老龄化。人生分两阶段,60岁以前是第一个春天,60岁以后是第二个春天。
  人生第二个春天应该比第一个春天更辉煌、更美满、更幸福。因为第二个春天老年人经验更丰富、知识更渊博,已多不再为衣食、子女、名利操劳奔波。第二个春天要过得好,身体要健康,身体不健康那什么都谈不上。你看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在第二个春天成就比第一个春天更大。西班牙画家毕加索85岁时,一年画了165张画;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80岁提出了大脑皮质条件反射学说;还有中国的陆游85岁时写的诗《示儿》流传千古;政治家也是如此,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振兴了中华民族,这也是他在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提出来的。总的说来,这些贡献都是以健康的身体为基础。但如果身体不好,损失也不得了,更谈不上第二个春天了。
兔子、鸭子与动脉硬化
  简单来讲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是由多因素的内、外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
  先讲一个内因的作用:人得病首先是由于个人机体素质的不同,有些人很容易得病,有些人就不容易得病,有些人天天吃肉,想吃鸡蛋就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也不胖,胆固醇也不高;而有些人,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这个限量,那个限量,还胖,胆固醇还照样下不来,为什么呢?这就是自身因素的不同。
  我们举一个动物实验的例子,用兔子做实验,小兔子应该吃萝卜、青菜,现在让兔子吃鸡蛋黄拌猪油,结果4个星期胆固醇就升高了,8个星期动脉开始硬化,16个星期就得冠心病了。而用鸭子做实验,也吃鸡蛋黄拌猪油,胆固醇就不升高,就不发生动脉硬化。很奇怪,兔子和鸭子吃同样的食物,为什么结果完全不一样呢?就因为兔子和鸭子遗传因素不同,内因不同。人也一样,在同样的精神压力下着急、生气,人和人对压力的反应还不一样:有的人生气,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有的人生气,胃痛、吐酸水、溃疡病犯了;有的人生气,得糖尿病了;而更有的人生气,得恶性肿瘤,生癌了。我认识一个人,本来很正常,有一天他儿子骑自行车被撞了,脖子断了,高位截瘫,他着急,一生气,3个月吃不下饭,连水都喝不下了,到医院检查发现是食道癌,手术中又发现不只是食道癌,连胃里都长癌了。还有的人生气后得了精神分裂症,当然也有的人生气不得病。这说明人与人不同,内因不同,所以同样的事情反应不同。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内外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病人的三个固有因素改变不了。
  第一,遗传因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特性,有人是肿瘤家族,有人是高血压家族,有人是糖尿病家族,有人是精神分裂症家族,有的则很健康。在美国,向保险公司投保,还要查家族史,比如有糖尿病、恶性肿瘤、50岁左右就死亡的家族史的人投保缴费高;如果爷爷、奶奶都活到90岁以上,那么投保缴费就降低。
  第二,性别因素,动脉硬化男女有别,在50岁更年期以前,女性受卵巢雌激素的保护,动脉硬化很少,而男性就不行了。在北京市调查50岁以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男女比例接近6&#岁以后,更年期的女性动脉硬化发展加快;到了60岁,男女比例是3&#岁时,差不多男女比例相同。因此,女性在50岁之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小剂量雌激素,进行替代疗法,非常好,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外国妇女跟中国妇女在50岁以前外形、体质差不多。50岁至七八十岁,外国妇女补充雌激素,七八十岁还跑步、做体操、进行健美运动;在中国,女性50岁还好,到六七十岁,体型就很快变化,显得老态龙钟了,看起来衰老、肥胖、臃肿,不少人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很痛苦。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女性没有合理补充调节生理活性的药物。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注意到这个问题。
  第三个自然因素,我们也控制不了,就是年龄的因素。岁数越大,动脉硬化就越多。北京市调查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从35岁起,每增加10岁,发生率就达原来的三倍,如以35—44岁发生率为1%,则45—54岁为3%、55—64岁为9%、65—74岁为27%。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迅速上升。
  遗传因素我们改变不了,男女性别我们改变不了,年龄增长我们抗拒不了,此外,别的因素按现有的医学科学水平都可以影响和改变。第三个因素说明什么呢?岁数大了病自然就来了,因此还是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少壮要努力”,在年轻的时候要珍惜时间,重视健康,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
  兔子、鸭子与动脉硬化的例子说明什么呢?就是说心血管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都是内因、外因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注意到内因不同,各个人得病概率不同。所以,可以解释,有些人生出来,胆固醇就相对较高。北京市小学生已有高血压患者,中学生已有患动脉硬化的,一查家族史,爷爷高血压、爸爸心肌梗死,孩子才几岁血压就偏高。如果家族史中有诸多易患病的因素,就要格外小心!父亲高血压、心肌梗死,那么孩子应该更少吃盐,注意锻炼,避免肥胖。
  在遗传因素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我们提倡吃淡一些,实际上吃盐以后,并不是每一个人血压都高,有1/3的人对盐敏感,吃盐后血压升高,2/3的人不敏感,吃盐后血压不高;胆固醇也一样,有的人一吃鸡蛋黄,胆固醇很快升上去了,有人吃多少也没事。在过去做过的饮食研究中,将美国兵和韩国兵对照,美国兵胆固醇高,韩国兵胆固醇低,后来换过来美国兵吃韩国兵的饭、韩国兵吃美国兵的饭,结果美国兵胆固醇降下来了,而韩国兵胆固醇升上去了,为什么呢?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同造成的。从人群整体上讲,高脂肪膳食结构影响血胆固醇含量,但各人的反应很不相同。
健身先健心
  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心理平衡的重要性超过健康三大基石的总和,分量这么重,所以人们说心理平衡的人,就等于掌握了调节健康的钥匙。因为它影响太大,我们发现急性心肌梗、脑溢血的病人,大多数发病都有心理因素。我们知道中年以后将逐渐发生动脉硬化,一般平均每年管腔狭窄1%一3%,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堵塞,可是,暴怒、着急、生气,可以因为冠状动脉痉挛而在1分钟内完全闭塞。平时需几十年才形成的,这1分钟就彻底堵塞了,可见它的严重性。
  美国报道一个例子,有个人下班回家,看见妻子和孩子吵架,孩子操起水果刀向他妈妈心脏一刀捅过去,透过前胸到后背,他一害怕,当时倒在地下就死了。后来法医解剖发现:他本身没有心脏病,可是由于恐惧,心脏强烈收缩,冠状动脉痉挛闭塞了,就是说突然的情绪波动对心脏影响极大。所以,心理平衡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北京市调查一些90多岁、100多岁的健康老人,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能健康长寿呢?他们的生活习惯五花八门,有人是早睡早起,有的是晚睡晚起,这个爱吃肉,那个不爱吃肉,这个爱喝茶、那个不抽烟,但有两点是共同的,老人们都是心情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脾气好。有一个老太太90多岁,鹤发童颜,看起来像60多岁一样,操持家务都行,其实她生活坎坷,也很艰辛,就是粗茶淡饭,别人就问她:为什么那么健康呢?她说,就一句话八个字:“没心没肺,有说有笑”,这八个字使她一生性格开朗。
  其实人要做到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社会。把自己的位置定好,这就是心理平衡,很多人仅仅是定位定不好,因此,增添很多没有必要的烦恼,工作、家庭都受影响。另外还要注意三个结合:第一,一个人既要奉献社会,又要享受生活;第二,既要有进取心,又要有平常心;第三,既要事业精益求精,还要生活丰富多彩。工作做好了,还要钓鱼、听音乐,几个方面相结合。就像中医所说的:“有阴有阳、阴阳平衡。”这就是自然规律,有白天就有黑夜,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日出就有日落,有阴就得有阳,有奉献还要会享受,既要进取,还要淡泊名利。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就看你自己怎么处理,你笑,镜中的他也笑,你哭他也哭,这是哲学家讲的,非常辩证。美国一个学者在医学院学生中发现:学生考试前很紧张、压力大,结果血压、血脂、血黏稠度都升高,可是过后他们放松了,各项指标又恢复正常了。生活必须有紧有松。事物可以从两方面去看,正反面去看有不同的结果,比如有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鞋,一卖伞,她完全可以整天高兴,晴天为卖鞋的女儿高兴,雨天为卖伞的女儿高兴;她也可以整天生气,因为晴天她净想到卖伞的女儿,她就生气了,雨天又想到卖鞋的了,她也生气。什么是幸福,没有什么统一标准,取决于你自身的体验,也就是说,人的心境非常重要,—个人心境好,他会感到阳光格外明媚、蓝天更蓝,空气都是清新的,看见谁都很高兴。而情绪不好,山青水秀视而不见,山珍海味淡而无味。所以你看心境不好的人,1万块钱一张的席梦思床,他睡下去也辗转反侧,整晚做恶梦。
  有句古话形容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就是说人要善于在不同场合保持心态平静,去也好,留也好,都处在一种淡泊从容的心情中,这种情况不经过修养锻炼还真做不到,心理平衡最重要,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完善。
  第六节 缩短腰带延长寿命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这是英国的一句谚语,“你要知道这个人寿命的长短,你就量量他的裤腰带,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肥胖是衰老的象征,如果腹部肥胖,那就是疾病的象征。一个人体重的标准是身高减去105,或身高减100,比如身高1米70厘米,减去100等于70公斤,最高不超过70公斤,理想的是1米70厘米减去105,等于65公斤。
  总的说来,肥胖分两种类型:一类叫苹果型肥胖;另一类叫鸭梨型肥胖。如果这个人胖,肚子大,脂肪集中在腹部内脏,这是苹果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多为男性,这种肥胖很危险,跟心脏病、脑卒中高度相关;而女性肥胖常为鸭梨型,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由于脂肪在外周,所以也叫外周型肥胖,这种人得心脏病较少,较安全。越是内脏型肥胖、苹果型肥胖,动脉硬化越明显,外周型要好一些。我们过去曾解剖过一个38岁的猝死病人,体重99公斤,也是吸烟喝酒,有病不看。死后解剖时找不到心脏,发现心脏外面有一层厚达3厘米的脂肪,把心脏全包起来,冠状动脉95%都被脂肪堵死了,腹部高度肥胖,很危险。一般说,腹部肥胖经常合并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
肥胖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个情况很严重,一定要高度重视。怎么办呢?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有人愿意吃减肥药、喝减肥茶,其实最科学的减肥方法应该是合理膳食加适量运动,这里推荐几点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
  第一、饭前喝汤,这是美国科学家研究后推荐的办法。理论是饭前喝汤,脑干食欲中枢的兴奋度会下降,食欲就减下去了,食量自动减少1/3。一些报纸上登的减肥药,有的含芬氟拉明,虽然可以抑制食欲,但对心血管很不好。要抑制食欲,饭前喝汤就行,如果没有汤,也很简单,把菜用开水一冲,先把它变为汤喝了,这样像广东人的习惯。饭前喝汤,食量自然就减少,一定能减肥。
  第二、吃饭速度应放慢,不要狼吞虎咽,10分钟就吃完了,把吃饭延长到20分钟、半小时,细嚼慢咽,吃饭放慢速度,食量就能减少,由于消化腺分泌时间有限,进食慢能达到少吃的目的。
  第三、吃饭多咀嚼更重要。另外,经脑电图测量,人咀嚼肌一运动,脑血流就增多,可预防脑供血不足,还对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有预防。老年人要多咀嚼,当然牙齿不好的人就不行了,只能吞咽。如果牙齿好,就吃点“劲道点的”,多咀嚼,增加脑血液流量,减少脑供血不足,避免老年性痴呆。
  第四、把一天饭量的大部分放在早上、中午吃,晚上吃得少些,这样可以降低体重。
  吃饭要按这四条进行:饭前喝汤,速度减慢,多咀嚼,晚饭少吃,这样体重也能自然减轻。
  第七节 健康就是财富
  健康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最重要,它可以计算的财富有多少呢?前面讲过全国有高血压病人1亿1千万,脑卒中病人有600万,如果能完全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们讲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按照科学家的测算,高血压发病可以减少55%,就是1.1亿变成了5千万,减少了6千万。脑卒中则可以减少75%,那么脑卒中就不是600万,而是150万了。
  一个高血压病人一年最少也要1000元钱。一天服药最少2块多钱,现在还不止这些,所以高血压病人减少6千万,脑卒中病人减少450万人,想一想,这可以省下多少治疗费用?这是可以计算的。如果按照健康生活方式,全国可节省的财富就很可观,还有一个不可计算的财富。由于老年人没有了疾病的困扰,节省了医疗资源、社会劳动力资源,相反他还能工作、继续作贡献。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是年轻人不可替代的,所以,身体健康也是一笔社会财富。
  按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以最后一个牙齿长出的年龄为标准,也就是20—25岁,因此,人类的寿命是100~175岁。多数学者认为是120岁。人生这120岁可分为两个春天。0—60岁为第一个春天,即播种耕耘的季节;61~120岁为第二个春天,即金色收获的季节。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应当比第一个春天更幸福、和谐、富有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他谈判中的对手是美国的一个外交家,患脑动脉硬化,讲话有些重复啰嗦,结结巴巴的,莫洛托夫就盯着他问,在关键问题上反复请他陈述,这样他讲讲脑子就乱了,而莫洛托夫始终有一个很清楚的思路,这样在谈判当中,莫洛托夫为苏联争取到很多利益。后来,斯大林高度称赞莫洛托夫的外交口才,说莫洛托夫的舌头比喀秋莎大炮还要厉害。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晚年时在全国讲学,介绍他的优选法。在广东5个水泥厂,经过优选法的改良,生产出6个水泥厂的产量,少建1个水泥厂,这个贡献就很大。这就是说知识、健康带来的财富,可以估算的和不可估算的都是很巨大的。
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方案
  善待自己,健康第一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保健的基本常识
  一般常识:了解所患疾病的有关保健及治疗常识,明确所患疾病的名称、种类、分级、分期等有关情况,掌握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方法、注意事项等。
  饮食: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张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合并糖尿病者应严格糖尿病饮食。人们喜欢食用的酱菜、咸海产品等,含盐量高,应限制或禁止食用。
  工作与生活安排:急重症好转出院后,根据年龄、体力、疾病具体情况妥善安排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避免过度脑力紧张及体力活动,保证足够睡眠休息时间,劳逸结合,有利于神经和血液循环功能,提高运动耐量,肥胖者可减轻体重。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重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未控制者应限制活动。
  血压监测:心血管疾病血压监测十分重要,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应重视,至少每周测量一次。要注意血压的昼夜及生理性变化规律,尽量定时定人测量,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的判断,并做好血压及相应病情变化记录。
  戒烟、酒:嗜烟、酗酒是常见不良嗜好,它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尤其与猝死性冠心病密切相关,戒除后发病危险性明显减小。
  心理保健:心血管病多为慢性疾患,病程较长,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乐观主义人生观,切忌焦躁、紧张、悲观,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与信心。
  坚持按医嘱服药:大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需长期坚持服药。出院后治疗是疾病,整个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正常后,仍要坚持用药治疗,突然停药会导致停药综合征,可使病情恶化,是十分危险的。
  定期复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定期复诊非常重要,医生将依据您的病情对用药的剂量和种类给予相应的调整。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用药比较复杂,专业性很强。因此,建议您最好到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和具有心血管病专科门诊的医院复诊。
  第二节 仲夏保健最重要
  仲夏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节,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观点,这自然是一个容易患病的时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数九隆冬和仲夏酷暑,这是医学气象学中“气象综合征”中的常见现象。
  仲夏时,心血管病人,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人有三高,即:中暑发病高,脑卒中发病高,冠心病发病高。
  正常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天冷时通过肌肉张力增加使产热增多,体表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天热时,通过出汗蒸发散热,又通过心跳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使体表血液循环加快,辐射散热增多,因此不论外界温度怎样变化,人体体温是恒定的,当然还需要配合衣帽的增减。
  老人,尤其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由于体温中枢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心脏功能、肌肉张力、毛细血管及汗腺功能的调节减慢,在外界温度变化过大过快时,难以及时调整到位,故当外界气温高热或过高热时,体温随之升高,极易发生中暑。在高温伴高湿情况下即天气闷热时,由于空气湿度大,汗液的蒸发散热作用受限,体温升高更快,不仅人体感觉胸闷不适而且更容易发生中暑。这种中暑的预防主要在于减少外出,减少体力活动和调控好室内的小气候。
  热天出汗多。一身微汗失水可达300—500毫升,一身中汗可达1000毫升以上,如不及时补充水分或淡盐水,盐浓度0.3%,会导致血液浓缩,血黏度上升,并可使血压稍稍下降。
  据对5888名65岁以上老人的调查研究,餐后l—2小时,收缩压平均下降3.8%,舒张压平均下降2.3%,这种情况在饱餐后尤为明显。血压下降和血黏度上升是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重要诱因,因而老人充足饮水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极为重要。晨起一杯水,睡前一杯水应作为保健常规,特别要注意清晨醒来时的第一次尿色,如淡黄清亮表示体内水分充足,如量少深黄表示体内水分不足,应及时补充。
  每天8小时睡眠是老人健康的又一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每减少1小时睡眠,病死率约增加9%,但睡眠过多也会使病死率增加。据欧洲一些国家研究表明,老人中午午睡半小时左右能使冠心病的病死率下降30%,这与午睡使人体白天的血压曲线出现一个低谷,使心脏得到保护有关。当然老人起床时一定要牢记“三个半分钟”,在夏天由于人体血压普遍偏低,更要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饮食的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少量多餐,以及生活规律等也很重要。
  酷暑季节人们心情容易烦躁,更需注意保持好心情,即好心加好情,好心是爱心、善心、真心;好情是友情、亲情、爱情。有了好心情,会感到阳光更明媚,天空更湛蓝,什么病都少,一切更美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人生都是好季节。”好心情胜过保健品。夏日防暑降温时,可用冷饮,但切忌豪饮冰啤、冰水,这是常被忽略的急性心肌梗死诱因。因为食道位于心脏后壁,胃底位于心脏下壁,豪饮大量冰水可诱使心脏表面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曾见有一些年轻人一时高兴,豪饮冰啤而突发急性心梗而遗憾终生。
  “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养心八珍汤,强体八段锦,无病八十八,有寿百零八。”祖国医学有冬病夏治之说,仲夏保健好,冬至发病少。
  第三节 秋风红叶话秋补
  一叶知秋 未雨绸缪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月明风清,桂花飘香。十月的秋风把原野吹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派色彩斑斓的丰收景象。重阳节前后,人们登高望远,遍插茱萸,饮菊花酒,吃桂花糕,正是平分秋色的大好时光。
但此后,与春夏阳气上升不同,随着阳光日照时间的缩短,阴气渐增,秋显出了自己的特色。秋,带有几分肃杀,“萧瑟秋风今又是”;又有几分悲凉,“万里悲秋常作客”;还有几分忧郁,“秋风秋雨愁煞人”。
  古人造字真是精彩绝伦,把“秋”字加上“心”变成“愁”字,意指秋天的心情常有“愁”的滋味,事实正是这样,这与不久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提出的秋天光照的减少与季节性情感抑郁症有关,并可用人造日光给予治疗的结论不谋而合,几乎如出一辙,不同的是中国人的发现要早4000年左右。
  人体生理与二十四节气
  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表明气候,物候,人体生理的变化规律,用以指导农事生产和养生保健,至今仍有重要实用意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成就之一。
  秋季六个节气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表示气候由热转凉进入“阳消阴长”过渡期,位置也从处于太阳黄经的135度逐渐转至225度,气温也由“立秋”时秋高气爽转至“霜降”时最低气温0&#8451;左右的“露凝结为霜而下降”。古人认为“霜者丧也,阴气所凝,其气惨毒,物皆丧也”,所以亦将丧夫的妇女称为遗孀。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秋季及初冬,气候特点是:光照减少,日短夜长,仅9月份,光照就减少75分钟;气温下降,温差增大,北京地区日夜温差达11~15&#8451;;空气干燥,湿度偏低,湿度仅30%左右。自然的变化使人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万物凋零,秋风肃杀,让人徒生悲凉,抑郁之感;气温下降,四肢,尤其足部远端毛细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血压升高,血黏度增高,代谢增高,心脏耗氧增多,易促发心脑血管疾病;气温下降及空气干燥会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细小支气管阻力增加,黏膜纤毛运动减少,使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增多;同时腹部及背部受寒也会诱使胃炎、溃疡发作。总之,人体机能发生全面相应变化: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黏增高,代谢加快,产能增多。机体需要补充更多食物和能量,以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在动物界,动物贮存食物,进食增多,体毛变细变密,长秋膘,都是为了过冬做准备。古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告诉人们,一叶知秋,要早做准备,及早“养阴”。
  营养补充 增强免疫力
  人体在外界气温21~23&#8451;时,感觉最舒适,四肢温暖。秋冬气温下降后,为维持体温,一面使四肢小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一面增高体内代谢率,增加产热,因此需要更多食物和热量供给。多吃什么呢?米面、肉蛋,还是蔬果?生理学研究表明:蛋白质有一种“特殊热动力效应”,即摄入蛋白质后,有30%~40%的热量要消耗放出,而糖类为4%~5%,脂肪为5%~6%。简单说来,就是吃肉后,身体会觉得暖和,不怕冷,尤其在餐后的3~4小时及10小时左右最明显。同时,吃肉会使酪氨酸转化成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人觉得精神、兴奋、有气力。当然,秋补的营养应当是七种营养素全面均衡才能提高体质、体能及免疫力。我国神舟6号飞船航天员的食谱中每天有3次牛奶,早晚为牛奶,中午是酸奶(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状态,帮助消化,又不因晚间饮用而伤害牙齿)是十分科学合理的。
  “秋冻”适应 提高耐寒力
  同样的寒冷天气,人体的反应大不一样。有人严冬冬泳,精神振奋,面色红润,有人稍一吹风,感冒肺炎。爱斯基摩人在皑皑白雪中,以冰块筑屋,其乐融融,而前几年一次寒流袭击南亚、印、巴等国,气温降至零上5&#8451;时,竟有许多人被冻死。其原因是人体的耐寒力不同。
  耐寒力分“冷适应”与“冷习服”。前者约需2~4周时间,后者需几代人。“春捂秋冻”即是聪明的古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冷适应。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指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并提倡要“早卧早起,心鸡俱兴”。在晚秋“月落鸟啼霜满天”时,不忙添衣,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从现代医学讲,就是通过“冷适应”使机体从大脑皮层到交感、副交感神经,代谢内分泌系统充分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和谐运行。不仅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且免疫力增强,代偿力增强。具体来说,冷空气使鼻、咽、口腔黏膜毛细血管收缩,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细菌病毒,但冷适应后,这种应激反应减弱或不明显。一旦真正着凉,也可用热水泡手、脚、面部,吃热汤面或中药,使鼻咽部无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改善来保护。保持口腔清洁是防止秋冬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大关键。
 研究表明:白天很少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因为进食饮水及每天1500毫升的唾液使咽部细菌无法繁殖,但夜间8小时睡眠正是细菌繁殖的大好时机,所以睡前彻底清洁口腔,给残留细菌一次“打击”,在此后6小时内细菌不会繁殖。6小时后,人又清醒了。对儿童的研究表明,简简单单的睡前彻底刷牙可使儿童咽炎、扁桃腺炎减少70%~80%之多。在广东及海南,心血管病防治区儿童风湿热、风心病一级预防研究中,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
  归根到底,不论秋补冬补,最关键是心补。多晒太阳,多到户外活动,有阳光的抚慰,有自然的熏陶,会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有了阳光的心态,就有阳光的表情,阳光的世界和阳光的未来。
  第四节 心血管病人,谨防猝死
  一、心血管病与日俱增
  按生命的自然规律,人的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春夏秋冬一样是自然界的美丽循环。这里的死指的是第一种死亡即自然凋亡: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百岁以后,安然离去在睡梦中。但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第二种死亡,即病理死亡或提前死亡:中年得病,肉体痛苦,身心煎熬,人财两空。
  21世纪,健康新观念是:健康快乐100岁,天天都有好心情。健康新内容是:60以前没有病,80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统计表明:我国人均寿命为71.8岁,健康寿命为62.3岁,位居世界第81位。与世界首位的日本人均82.3岁,健康寿命74.5岁相去甚远。
  按一般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疾病应当逐步减少,如历史上的传染病,如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等。但心血管病却不同,随着医学的进步,心血管病在全球的流行明显呈现三种不同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把其分为三型:下降型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稳定型:英国、法国、丹麦等;上升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俄罗斯等。我国上世纪80年代加入监测后发现也属上升型。据2004年10月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高血脂患者1.6亿,超重者2亿,肥胖者8000万,糖尿病者4000万,均创历史新高。
  同样是科学进步,为什么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却不同呢?原因很简单,各国对健康和大卫生的理念不同,战略重点不同。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心血管病单靠医疗技术是不够的,必须从源头预防入手,因为下降型国家经验表明:下降的2/3是靠预防取得的,1/3是靠新技术取得的。其实医学的目的也是健康促进,预防为主,使健康人不变成亚健康人,亚健康人不变成不健康人,其次才是医疗抢救和康复,试想,2003年的SARS单靠医疗救治,不靠预防为主行吗?
  二、什么是猝死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著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等三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由于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胰腺炎,还有剧烈运动等都可以造成猝死,这里主要讲由非外伤性,意外发生的心性猝死,重点为1小时和6小时内死亡的。
  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但这是指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的自然凋亡。而中年得病,身心煎熬,人财两空的病理死亡常令人惋惜。如果是中年猝死则犹如晴天霹雳,无论对亲人或对社会都是人生最大的打击。调查表明:在人生43种“生活事件”中,中年丧偶位居榜首,得100分,而如果是猝死,得分还要再增加,真可谓肝肠寸断,确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心性猝死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近来已逐渐成为流行病。2400年前,“黄帝内经”已有“真心痛……朝发夕死”的记载。考古学发现,长沙马王堆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经解剖,冠状动脉左前降枝有95%狭窄,骨内有138颗半甜瓜子。据推断,可能是该贵妇人一次饱餐后突发心性猝死。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在讲台上。国际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加拿大藉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因急性心梗猝死在旅途中。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享年54岁。
  三、为什么会猝死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30秒内的瞬间立即死亡,主要由于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占90%)或心脏停搏(占10%)所造成,其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心理或体力运动负担造成心肌的严重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所致。
  另一种是急性心肌梗死的1小时内死亡者,多由斑块破壁,血栓形成千万冠状动脉的严重或全部堵塞。斑块犹如“定时炸弹”,“破裂”前犹如“引爆”,造成了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年龄大的人其动脉内的斑块多为稳定性斑块,斑块的表面包膜较厚,不易破裂,而年轻人多为软性斑块,表面包膜薄而脆,在血流冲击下很容易破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老心血管病人还健在生活,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病人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突然发病,就是猝死。
善待自己,牢记健康第一
  一、从小抓起 少造“定时炸弹”
  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在军火库,有很多炸弹,而管理严格,却不会爆炸,也同样安全。然而如果只有一枚炸弹,但不小心着火,立即会引发大爆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心血管病低发人群或青少年中猝死少,因为他们的动脉硬化斑块少,也即炸弹少;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他们动脉硬化斑块很多,也即炸弹多,但猝死也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保养自己,即军火库管理严格,爆炸也少;而中年人,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一个个爆炸,成为猝死高发人群。
  因此,猝死的预防一是要从小预防,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少造炸弹;二是要善于养生,严防炸弹引爆,最好是双管齐下。从小预防能有多大效果呢?北欧的“千湖之国”芬兰的北加里略地区,由于居民传统膳食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心血管病病死率在全球独占鳌头,小学生中竟有1/3因此而失去父母,后经政府带头重视,大力开展预防。20年后,心血管病病死率直线下降达一半多,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北加里略的曙光”。而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预防不到位,心血管病发病率节节上升,而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形成鲜明对照,充分说明了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心血管病的形成有四大凶手和四大朋友。悄悄的凶手——高血压;无声的凶手——高血脂;微笑的凶手——吸烟;甜蜜的凶手——糖尿病。这4个凶手心狠手毒,个个能独立致病,但外表却很低调,不引起痛苦的症状,病人常不自觉,直至猝死。4个凶手每个都能使心血管病发病率增加1倍,如果联手,则相乘。比如高血压使心血管病发病率达原来的2倍,加上高血脂即达原来的2&2即4倍,加上吸烟为8倍,如果还有糖尿病,则达16倍之多。因此对病人务必全面综合防治,才能收效。
  心血管病还有4个朋友,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4个朋友一联手,能使发病率减少50
%~75%之多。由于心血管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因此,每个人都要多交朋友,远离凶手,而且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地方做起。
  二、猝死的预防关键在善待自己,牢记健康第一,具体是防止 六大诱因。
  1.持续过度紧张疲劳。动物实验已证明,在幼猴身上,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可导致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最近某医科大学一位副教授在连续3天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工作后,疲惫至极,站起来时,一阵头晕,倒地死亡。近一段时间,连续高温,酷暑难耐,已发生多起司机因过度疲劳,猝死在方向盘上。
  2.大喜大悲,大惊大恐。这是造成各种心理失常、早搏的最常见诱因,有的发生在当时,有的在几小时或一两天后。一位中年男性,某日有领导找谈话要其交代问题,当晚尽管月明星稀,但他一夜辗转未眠,次日上午工作时,突然心脏骤停。这就是因为恐慌而造成的心理反应,极度恐慌,心跳加速直至猝死。
  3.酗酒与饱餐。这两者都能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增多,诱发心律失常。一位房地产老总,因上级参观,兴奋之余,酒量倍增,连饮白酒至深夜两点,天亮时心肌梗死,失去生命。酒精能诱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4.过量运动。过量运动可伤害身体,诱发猝死,而且立竿见影,还不如不运动。一位老人,用力搬书时,一憋气,心跳骤停,成了植物人。一位干部,平时打网球没有任何不适,一次进行比赛,奋力拼搏,突发严重心绞痛,及时抢救后转危为安。因此适量运动助人,过量运动伤人,运动应因人而异,动静相宜。谨记“三不“: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5.豪饮冷饮。酷暑天,豪饮冰饮料也是近年心梗常见诱因,因食道在心脏后面,胃在心脏下面,心脏表面受寒冷刺激可诱发冠脉痉挛。一位29岁青年,下班途中在一小店豪饮冰啤1升,半小时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次豪饮,一生遗恨。
  6.谨防两个“死亡三联症”。一是“冬天凌晨扫雪”,二是“饱餐、酗酒、激动“。这6个因素都是猝死诱因,但一旦联合在一起,则危险性大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每年猝死最多的日子大多是在冬天下雪后的第二天上午。另外,饱餐酗酒与激动更是常见的猝死诱因组合。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猝死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健康是争取出来的,建设出来的,培养出来的,保卫出来的。从根本上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是百岁健康人生的钥匙,而钥匙就在你手中。
  合理穿衣更健康
  我们常常听人说:“如何吃出健康”,但很少听到有人说“如何穿出健康”。殊不知,服装不但影响到人的精神面貌及风度,而且直接关系着人体健康和生命的保护。
  第一节 着装要舒适
  丝绸衣服舒适美观,对皮肤也最友善。特别是在炎炎的夏日,穿丝绸会凉快舒畅。再就是棉质衣服,吸汗透气又好洗。在穿衣打扮上,应参照比自己实际岁数小十岁的年龄去选择,通过服饰给自己一个“我还年轻”的心理暗示。
  合适得体的衣着应该是美与保健的统一。衣着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而有不同的保健要求。古人云:长短宽窄合身体,厚薄式样适于时。过硬的竖领易致颈静脉窒息综合症、心律失常或脑缺血。患痔疮者应避免过分束腰增加腹压。对于老弱病人尽量不穿套头的衣服,利于脱换。患有慢性腰肌劳损者可戴上“护腰”……总之,穿衣着服必须合乎生理条件并益于健康。
  老年人不宜穿紧身衣服。特别是夏天,如果常穿紧身衣服,就会因排汗不畅而引发湿疹、皮疹等疾病。再就是老年妇女常穿紧身内裤,容易受到霉菌感染并引起炎症。
  半干不湿的衣服穿在身上是会生病的。特别是潮湿的内衣穿在身上,衣服上的水分挥发之后,会对皮肤产生冷效应并对皮肤小血管有收缩作用,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感冒。人的体表温度为32&#8451;左右,与被吸收的水分有个温度差,人体体温调节中枢适应不了这个明显的差异。经常穿半干不湿的衣服,轻者会不舒服、头痛、发烧,重者易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第二节 服装色彩与情绪
  虽然服装的首要功能是遮体、御寒,但服装的色彩对人的心理情绪和健康有着极其微妙的影响。不同的颜色会给大脑不同的刺激,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色彩悦目,使人愉快;有的色彩刺眼,使人烦躁;有的色彩热烈,使人兴奋;有的色彩柔和,使人安静。
  夏天,由于吸收辐射热由弱到强的颜色依次顺序是:白、土黄、米灰、绿、红、青、黑等,所以夏天老年人不宜穿深色衣服。
  对于老年人来讲,如果你在精神上渴求稳定的情绪,希望减少因紧张而产生的压力,那么你就要选择暗色;相反,如果你在精神上想充分发挥创造力,则要选择明朗色。
  完美的颜色搭配,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并充满自信。色彩对人的视神经产生刺激和冲动,这种冲动又通过神经渠道,传到大脑皮层,进而有效地控制和调整影响人的情绪和内分泌系统。
  第三节 服装的保健作用
  健身着装可以随意,但要讲究科学性。老年人在健身时一定要注意着装。特别是脚下的鞋要选择好。应穿合脚的、弹性较好的鞋,也可以选跑步鞋、综合运动鞋等。运动时,尤其是在跑跳时,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会通过脚上的鞋向上传导,对踝关节、膝关节、脊柱、大脑及内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冲击。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关节的劳损和其它部位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等。质量较好的鞋可以缓冲地面的冲击力,减少人体受伤的可能。
  此外,喜欢跳健身操的人可选择有弹性的运动服装,以动作不受束缚为好。棉质服装吸汗性较强,适合运动时穿着。有人为了减肥,喜欢穿化纤紧身衣运动,实际上,这对减肥的帮助非常有限。由于化纤紧身衣可促使人在运动时大量出汗,减轻的体重很容易反弹。另外,该类服装还会阻碍身体活动,影响锻炼效果。
  衣服越轻越有利于健康,对人的行动无约束,并且不妨碍呼吸及血液循环。如衣服的总重量超过4公斤,就会严重妨碍行动。
&保健常识方案
  演讲与访谈
  一、高血压基本常识
  1.什么是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的侧压力。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血管内的血液,犹如自来水管里的水一样,水对水管的压力,犹如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水的压力取决于水塔里水的容量和水管的粗细,水塔里的水越多,水管越细,水对水管壁的压力就越大,反之亦然。血压也是如此,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即动脉血压调节系统,主要通过增减血容量,或扩缩血管,或两者兼而有之。当心脏加强收缩射血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压力称为收缩压,也称“高压”;心脏舒张回血时,动脉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又叫“低压”。
  血压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近年来在我国曾一度实施了法定单位千帕(kPa)。1毫米汞柱=0.133千帕,也就是7.5毫米汞柱=1千帕。换算口诀:千帕换算成毫米汞柱,原数乘30除以4;毫米汞柱换算成千帕,原数乘4除以30。
  血压常使用血压计测定,血压计以大气压为基数。如果测得的血压读数为90毫米汞柱(12千帕)即表示血液对血管壁的侧面压力比大气压高出12千帕(90毫米汞柱)。
  2、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正常的心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有节律地搏动着。心脏一张一缩,使血液在循环器官内川流不息。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高,这时的血液称为“高压”;左心室舒张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低,故称为“低压”。平时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是指对上臂肱动脉即胳膊肘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
  3、测量血压应注意哪些问题
  准确测量血压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测右臂肱动脉,以坐位血压为准。测时上臂不要被衣袖所压迫,手掌向上,不要捏拳,手臂的高度应相当于心脏的高度。
  (2)测量前情绪要安定。静坐休息15分钟,不要紧张,尽量放松,否则会影响血压。
  (3)初次测血压的人测得血压数值若很高,应休息1小时再测。
  (4)每次测血压,必须量2次。如2次舒张压相差4毫米汞柱以上,则应测至连续2次舒张压相差4毫米汞柱以内时为止,取平均值为准。
  4.血压自身如何调节
  人体的血液压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常常随着人们的饮食、起居、脑力活动、体力活动及情绪变化而自我调节。例如在睡觉时,大脑和肌肉处于休息状态,人体消耗的能量相对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心跳、呼吸次数减少,血液流动变慢,血压也降到一天的最低值。早晨起床之后,又一天的新生活开始,新陈代谢活跃起来,为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心跳、呼吸变快,血流加速,血压也随之升高。有人做过实验,24小时最大血压差值可达40毫米汞柱,睡醒时,血压值可立刻上升20毫米汞柱左右。这种突然的变化,也会给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有人推测,冠心病猝死多发生于清晨,可能与这些因素有一定关系。人们在不同的状态下,血压变动幅度也不一样,例如谈话时,血压可上升10%;婴儿啼哭、学生朗读、演员唱歌时,血压可上升20%;劳动或体育运动时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可上升50%以上。天气变化也会引起血压波动,一般是寒冷的天气会使血压升高,酷热的天气会使血压降低。
  人的血压之所以会发生这些波动,主要是由于心脏、血管运动神经及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血压进行调节的结果,从而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由此可见,血压值的波动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5、季节、气候会影响血压吗
  血压的升高是遗传基因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外界环境会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的神经、体液方面的适应性改变。季节会影响血压的变动,老年人更是如此。夏季血压会轻度降低,冬季血压明显升高,一般冬季血压要比夏季高12(收缩压)/6(舒张压)毫米汞柱。这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影响,夏季皮肤血管扩张,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有证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收缩压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张压就会升高0.6毫米汞柱。冬天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肾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这样几方面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夏天外界环境炎热,体表血管舒张,阻力下降,血流增加,同时也由于夏天出汗、血容量下降等原因使得血压下降。因此,有些高血压患者常会因寒冷、刺激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
  6.怎样算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JNC)制定的血压最佳标准为&120/80毫米汞柱,并规定血压&130/85毫米汞柱同时伴有糖尿病时必须进行药物治疗,没有症状的高血压不仅必须治疗,还需要选择具有保护心、脑、肾的降压药。
  7、高血压的先兆信号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患了高血压病有无症状取决于血压的水平、内脏器官有无损害及个人的耐受性。如果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有头晕、头痛、耳聋、耳鸣、失眠、乏力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因此,首先应该想到找医师测量血压。如血压不高,再找其他原因。早期突然发生的高血压常伴有较明显的症状,随着对高血压状态的逐渐适应,自觉症状会越来越轻,甚至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因此,没有症状不等于血压恢复正常,这时仍需继续监测血压,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8.高血压分为哪几类
  根据引起高血压的原因,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1)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也叫高血压病。它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伴有血管、心脏、脑和肾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改变的全身疾病。根据统计,有90%-95%的高血压病人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
  (2)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某些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原发疾病治愈后,血压也就随之下降。所以,这种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10%。患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
  9、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因人、因病期不同而异。
  某些病人起初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很像神经症,如不测量血压易造成误诊。特别要注意的是,病人的症状并不一定与血压的高低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不太高,症状却很多;而另一些病人血压虽然很高,但症状却不明显。高血压患者常有的症状是头痛、头晕、头重、失眠等。还有些人常有手指麻木和僵硬感,也有的人在手臂上有像蚂蚁爬行一样的感觉或两小腿对寒冷特别敏感等。
  10、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基本检查
  (1)肾功能评价:
  包括尿蛋白、血肌和尿素氮、血钾的测定。
  (2)血糖测定。
  (3)检查有无高钙血症。
  (4)血尿酸水平。
  (5)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甘油三酯)。
  (6)心电图评定。
  (7)X线胸片。
  11、高血压患者为什么要经常测量血压
  目前高血压病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许多病人因缺乏应有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注意定期检测血压,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严重并发症。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升高时,常会感到头晕、头痛、乏力等,但有些病人由于长期处于高血压或血压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会逐渐适应高血压状态,头晕等症状并不明显。若不定期检测血压指导用药,在某些诱因的促发下,很容易发生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报道,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占70%,其中不能定期检测血压者占八成。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人平时定期检测血压是多么重要。
  12、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不是。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故而有些患者并没有不适的感觉),所以除了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如果超出了调节范围,重要脏器的血供不能保证,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从这个意义上讲,某些长效制剂,比如洛汀新,是更为理想的降压药物。
  13、血压降到多少合适
  首先强调,治疗高血压不能以简单的降压数值为标准,重要的是预防和控制器官的损害。目前,认为应把血压降到最大可以耐受的程度。美国关于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6次报告认为:
  血压的最佳标准是&120/80毫米汞柱;
  正常血压标准是&130/85毫米汞柱;
  血压的正常高限是130—139/85—89毫米汞柱;
  糖尿病病人的舒张压高限是85毫米汞柱。
  14、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是什么
  (1)将血压控制到一个适当的水平,消除高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2)尽量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争取逐渐逆转已经形成的损害。
  (3)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
  (4)方案应尽量简便,能够长期坚持。
  (5)坚持个体化,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出方案。
  (6)提倡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强调病人与医院、家庭要密切配合。
  (7)低剂量开始,如血压未能达到控制目标,应根据服药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
  (8)如第一种药物无效,应进行合理的联合用药,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有效的五类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8545;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 ACE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
  (9)如果第一种药物疗效很差或不能耐受,可换另一类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
  15、一天中什么时候用药最合理?
  选择长效的降压药物,适宜于晨起后顿服,一般不主张夜间服用,其原因是夜间血压水平较低,大多数药物的峰效应在服后2-6小时出现,故可能导致血压过度降低。而比较特殊的是α1受体阻滞剂,由于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常在就寝前服用。
16、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停药吗
  不可以。所有降压药都只有在服药期间才有效。如果血压正常就停药,那么血压或早或晚将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正确的方法是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并稳定至少1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谨慎地减少药物的剂量或种类。降压药需要长期服用,否则易引起“停药综合症”,诱发更为严重的心、脑、肾、血管疾患。
  17、 高血压伴发脑溢血如何降压治疗?
  急性缺血或出血性卒中后血压的处理是有争议的。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后许多病人有高血压。这可能是原有的高血压,或是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或是脑灌注减少所导致的生理反应等引起。除原有高血压外,一般无需降压治疗,血压通常即可降至正常水平。
  然而,脑出血性卒中,血压过高,常容易继续出血,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收缩压大于22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110毫米汞柱,还应适当降压。
  进入脑组织的出血可破坏脑组织。由于与活命有关的深部脑结构受压或扭曲或颅压升高,可导致死亡,脑出血的部位和量决定病人的预后。最佳的治疗需要防止持续出血,适当地控制升高的颅压,如果情况允许及时进行神经外科减压。大脑或小脑的巨大血肿常需要外科治疗。
  18、高血压伴发冠心病治疗需注意什么?
  冠心病再次发生事件的危险极高。已有过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发生心冠病猝死或非致命心肌梗死的危险每年高达5%以上。它们均与血压有直接关系。HOT试验是高血压最优的治疗研究,在26个国家的近19000例患者中进行的一个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平均随访3.8年。结果发现,收缩压为135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3毫米汞柱是最佳血压水平。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把舒张压降到83毫米汞柱以下也同样安全。该研究还认为,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高危险者,大胆的抗高血压治疗安全有效。而且没有发现舒张压水平与主要心血管病发生率之间存在J型曲线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是多种易感基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相互作用的结果。高血压伴发冠心病说明已有靶器官损害,如果存在下列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左室肥厚、男性性别、年龄增大、高血压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小于65岁,男性小于55岁)和心血管疾病,就应该全面衡量给予积极的抗高血压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扭转可逆性的危险因素。
  19、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应注意什么?
  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高血压患者较非糖尿病病人为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者为20-50%。而5%的高血压患者并发糖尿病。1994年我国对19个城市22万余例25-64岁糖尿病调查的结果显示,糖尿病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55.4%。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与非糖尿病正常血压相比,前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4-5倍。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平均升高14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危险可增加200%,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50%。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中糖尿病高血压的男性患者,其心血管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2-4倍,女性患者为3倍。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以延缓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控制高血糖可以延缓小血管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应视为高血压中危以上的患者必须给予非药物治疗的同时,启动药物治疗。通常一种降压药物不能奏效时,应及时联合另一种或多种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水平。最好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且应选择不影响血糖代谢的降压药物,利尿剂是通常可选用的降压药物但它可使血糖、尿酸水平升高,血容量减少并可有低血钾症发生,故选择时应慎重。目前有长效的利尿剂,使用时仅用很小剂量即达治疗目的,一般说来不会有上述不利反应,可以考虑选用。β-阻滞剂非选择性者因能同时抑制β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故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有时甚至诱发高血糖昏迷,对1型糖尿病则可掩盖了过量胰岛素所产生的低血糖症状而延缓低血糖的恢复。小剂量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不影响β2受体,上述不良反应少见,可考虑选用。一般选择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8545;受体拮抗剂均适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水平最为合适。因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血压在120-80毫米汞柱水平时,其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最低。
  20、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时,应注意什么?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或有微量蛋白尿的患者,控制血压应该更严格些,一些研究者建议血压应控制到120-75毫米汞柱水平。血压降低时应平衡,不可过急的下降。同时应观察肾脏功能改变。各种不同的降压药物均可选做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的降压治疗。有人认为ACEI对微量蛋白尿的减少以及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可能更好些。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个别降压药物对某个脏器的特别有益效果尚未能确定。
高血压经降压药物严格控制血压平衡后一段时间,突然血压又复升高,虽经调整降压药物,血压也很难再下降。经仔细询问病史,服药情况和查体后不能找出明确原因,应考虑有无肾动脉硬化造成的肾动脉狭窄。进一步检查确诊后,应尽快给予相应治疗包括肾动脉内放置支架。
  21、高血压对脑血管有何危害?
  血压增高时脑部小动脉收缩,其收缩程度与血压增高程度有密切关系。如血压升高程度轻而持续时间短,此时尚不致引起严重的脑部病变;但当血压持续地中等程度升高则导致小动脉肌肉层玻璃样变和管壁变硬。由于脑部小动脉失去随全身血压波动而收缩和扩张的功能,当血压下降时即引起脑部灌注不足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相反,血压升高时则静脉床的灌注过度增高,导致充血、水肿或出血。高血压是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危险因子,血压水平与脑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可出现动脉狭窄,甚至发生动脉闭塞。临床上可表现出缺血性症状。
  22、高血压对肾脏有何危害?
  良性高血压持续存在5-10年,病理检查即可发现肾脏小动脉病变,其后继发肾实质损害但肾脏症状出现相当缓慢,后期可发生肾小动脉硬化症。良性高血压主要侵犯肾小球前的肾脏小动脉,引起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肌肉膜增厚。良性高血压是否引起肾脏小动脉硬化,首先与高血压(尤其收缩压)程度及持续时间相关。一般而言,高血压需持续存在10-15年才会出现肾损害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最后转入氮质血症,甚至肾功能衰竭。
  23、高血压病如何预防
  高血压病是一个病程进展缓慢的疾病,它是可以预防的。
  (1)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得高血压的机会较多,所以要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劳动可增强体质,使肌肉和周围的血管舒张,并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防止血压升高。
  (2)合理安排生活,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使大脑的疲劳状态及时解除,从而使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心跳减慢,周围血管舒张,血压相应下降。
  (3)要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因素,如烟、酒等。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要控制高胆固醇饮食。
  (4)要培养乐观主义精神,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并经常参加集体的文娱活动和必要的、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5)已经得了高血压病的人,只要治得早,使血压维持在较正常水平,那么由于血压过高而引起的小动脉硬化以及心脏、肾脏和脑血管的损伤就可避免,其发展的结果是良好的,病人仍可健康地生活和工作。如果发现较晚,治疗较迟,也不要过于忧虑,用了降压药物并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使血压下降到一定水平,也能减轻对上述器官的损伤,阻止和延缓病情的发展。
  24、高血压预防分几级?
  高血压预防分三级。一级预防是指已有危险因素存在,而高血压尚未发生时,就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一级预防也叫原发性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有高血压的患者或患者群体采取措施,预防高血压加重或靶器官受损。这些措施包括一级预防的措施,再加上合理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适当运动指导等。
  三级预防是指重症高血压病患的抢救,以预防严重并发症、后遗症及死亡。
  25、预防高血压的合理膳食是什么?
  低盐。 饮食宜清淡,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宜小于6克,其他含钠佐料,如酱油,味精较多时,应减少食盐摄入量。
  低脂。饮食中应控制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主要是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烹调菜肴时,应尽量不用猪油、黄油、骨髓油等动物油,最好用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应尽量减少肥肉,动物内脏及蛋类的摄入。
  控制糖类及总热量的摄入,高糖饮食会引起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此二者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总热量摄入过多,会引起超重和肥胖,而超重和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不应吃的多、过饱。
  进食一定量的优质蛋白,它对血压有保护作用。如:牛奶、鱼、虾、瘦肉等优质动物蛋白或大豆,豆腐等植物蛋白。
  多吃富含钾、镁、钙和纤维素的蔬菜及水果,特别是胡萝卜、芹菜、海带、紫菜、冬瓜、丝瓜、木耳等有一定降压疗效的蔬菜。
  26、什么是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21.3kPa(160mmHg)和(或)舒张压≥12.6kPa(95mmHg)者。据大型临床试验治疗单收缩期高血压结果的综合分析,降压治疗可使脑卒中事件下降33%,冠心病事件下降23%。因此,80岁以下老年高血压特别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应积极治疗。
27、老年高血压有何特点?
  1.血压波动明显
  老年人高血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差较大:老年人各器官都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导致脉压差增大。
血压波动大:表现活动时增高,安静时较低;冬季偏高,夏季偏低,而且血压越高,其季节性波动越明显。在24小时以内,以及在一个较长时期都有较大波动,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官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有关。
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因此,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此时需特别注意,不要应用使同时患有的疾病加重的药物。
恶性高血压罕见:老年人的高血压以良性高血压居多,恶性高血压极少。表现为起病缓慢,进展慢,症状多不典型或无明显自觉症。
  28、老年高血压如何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至少属于中等度危险。因此,凡老年人血压持续增高者,均应给予降压治疗。其目标血压值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合并有糖尿病,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水平。老年高血压非药物治疗,也应适当运动依照自身体力情况适当运动。体重超重或肥胖者也应减轻体重。平衡膳食还是需要的,但不必过于严格。
  药物治疗应:1.选择一种药物先从一般剂量的一半开始。2.观察药物治疗效果的周期应稍长,一般1-2周再调整药物剂量。3.应经常测量立位血压。4.联合用降压药时也应从小剂量开始。5.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时宜选择可从小剂量开始的药物。6.随诊周期应缩短,以便随时观察药物治疗反应。
  29、世界卫生组织预防心血管病的目标是什么
  合理营养使15—64岁的肥胖人数每年减少1%,使15—64岁人的脂肪摄入量每年减少0.5%,使15—64岁人的摄取食盐的量每年减少2%。通过健康教育,以每年增加5%的速度使15—64岁的人知道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有害健康。
  增加运动使15—64岁的人每星期进行3次持续达20分钟以上的运动。以每年至少增加5%的速度使15—64岁的人知道哪些运动对健康有益。
  防治高血压使20—64岁的人在5年中测过血压的比例每年至少递增2%,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以每年增加5%的速度,使15—64岁的人知道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使他们知道精神紧张、肥胖、高盐、高脂肪摄入和少运动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应使他们知道血压升高不一定会产生症状。
  减少吸烟使15—64岁吸烟者比例每年减少1.5%。使他们中接受过戒烟劝告,并知道吸烟是冠心病和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人数比例每年增加5%。以平均每年增加5%的速度,使15—64岁的人认识到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不道德的。
  二、健康箴言
  一个中心
  以健康为中心。健康不得病,个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两个基点
  第一是糊涂一点,不要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第二是潇洒一点,度量大一些,风格高一些,站得高,看得远。
  好心态来自三个快乐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心理平衡三个正确
  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
  有空常看三座山
  第一座井岗山,第二座普陀山,第三座八宝山。
  三个“半分钟”
  夜间醒来在床上睁眼躺半分钟;然后起来坐半分钟;再双腿垂在床沿半分钟。
  三个“半小时”
  早上起来活动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晚上步行半小时。
  运动三五七
  每次步行或慢跑3公里;每星期锻炼5次为宜;运动强度每分钟心跳次数加自己年龄等于170为准。
  对健康的四种态度
  第一种:聪明人,投资健康,健康增值,一百二十;
  第二种:明白人,储蓄健康,健康保值,平安九十;
  第三种:普通人,淡视健康,健康贬值,带病活到七十八十;
  第四种:糊涂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生命浓缩,五十六十。
  四种态度,四种结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四君子汤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君子不争,小人不让;
  君子和气,小人斗气;
  君子助人,小人伤人。
  四个最好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红黄绿白黑
  “红”是每天1~2两红酒或一个西红柿;
“黄”是胡萝卜、红薯等黄色蔬菜;
  “白”是燕麦粉或燕麦片;
  “绿”是绿茶和深绿色蔬菜;
  “黑”是每天5~10克黑木耳。
  强身健体八个八
  日行八千步
  夜眠八小时
  三餐八分饱
  一天八杯水
  养心八珍汤
  强体八段锦
  无病八十八
  有寿百零八
  养心八珍汤
  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
  以上八味药,先放宽心锅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躁;再放公平钵内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清风明月,早晚分服。可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物我两忘,宠辱不惊。
  本方六大功效: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奉献社会,享受生活,延年益寿,消灾祛祸。
  好心情六步曲
  好心情是好心加好情。
  好心是爱心、善心和真心。
  爱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丽,真心使人快乐。
  好心情是友情、亲情和爱情。
  友情使人宽容,亲情使人温馨,爱情使人幸福。
  幸福家庭三步曲
  第一步,恋家
  世上只有家最好,男女老少离不了。男人没家死得早,女人没家容颜老。有家看似平淡淡,没家立刻凄惨惨。外面世界千般好,不如家里乐逍遥。
  第二步,关爱
  男士想要身体好,下班回家半小跑,一杯清茶一张报,闲来多往厨房跑。女士想要容颜俏,天天三笑最重要,晚餐就吃八分饱,夫妻灯前把话聊。
  第三步,话聊
  说起话聊真奇妙,健康家庭最有效:一聊双方误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三聊能治血压高,肿瘤糖尿都见好;话聊舒解郁闷气,话聊提高抵抗力。天天话聊三四起,家家快乐甜如蜜。
  长寿诗
  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第二春之歌
  半生戎马倥偬,半生悠悠从容。半百人生如烟,半亩桑田随缘。
  半客半友谈笑间,半醉半饱常忘年。半歌半工半悠闲,半人半佛半神仙。
  半之歌乐无穷,半之情和永年。
  一、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日本有句话说:“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如果你牛奶不喝,酸奶、豆浆也不喝,那你很简单,你就等死!
  二、250克主食使你苗条健康
  现在减肥药很多,实际上不用这么减肥,怎么办呢?调控主食。
  1、饭前喝汤;2、吃饭速度放慢;3、充分咀嚼;4、晚饭少吃。
  三、三份高蛋白解开外国老太太不老之谜
  人不能光吃素,也不能光吃肉。蛋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四分就好,不多不少。
  四、四句话延年益寿最有效
  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五、500克蔬菜和水果减少癌症一半以上。
  预防癌症最好的办法,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一个特殊作用是减少患上癌症一半以上。
  六、一天一个西红柿
  一天一个西红柿,前列腺癌减少45%。
  七、红黄色的蔬菜胡萝卜素多
  补充维生素A,可以使儿童增强抵抗力,老年人眼睛不变花,视网膜好。
  八、喝茶,尤其是绿茶
  喝茶能延年益寿,减少肿瘤,减少动脉硬化,这是肯定的。
  九、燕麦粉、燕麦片
  燕麦粥不但降低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还对糖尿病减肥特别好。特别是燕麦粥通大便,很多老年人大便干,造成脑血管意外,通大便很好。
  十、黑木耳
  黑木耳是经过科学家实验证明能降低血黏度。
  十一、你想健康聪明美丽,你就走路吧!
  人类花了一百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是为步行设计的,所以步行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十二、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的器械效果好得多
  要么走路,要么练太极拳,练拳的平衡功能好,脑子好,走路不摔跤,不摔跤减少骨折50%。
  十三、戒烟限酒五一五
  烟:不吸,最多5支/天。
  酒:不喝,最多15克/天。
  十四、生活起居四注意
  1、定时作息;2、适应自然;3、注意清洁卫生;4、戒除不良习惯。
  十五、老人防意外六不要
  1、转头运动不宜快(速度快)、大(幅度大)、长(时间长)。
  2、不要洗烫澡。易发生心脑急性缺血,导致意外。
  3、不要喝冰镇饮料。
  4、不要饱餐和酗酒。
  5、不要空腹跑步。
  6、不要蹲便。
  十六、恐惧死、惊吓死、气死——心理杀手立竿见影
  健康老人个个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没有一个健康老人心胸狭窄,脾气暴躁,鼠肚鸡肠,钻牛角尖,一个也没有。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