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如何有效治疗颈椎病诊断治疗?心惊胆战

  专家表示,治疗颈椎病的同时要注意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不要随意听信偏方,那么怎么治颈椎病?小编在这里向您推荐 ,治疗颈椎病最专业的医院。
  治疗颈椎病要从科学角度出发!
  怎么治颈椎病,科学治疗颈椎病就应该到正规大型医院就诊,患者要做系统化检查,让医生对自身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对症施治。
  是一家以微创为特色、开放手术为核心、中西医结合为辅助的现代化骨病诊疗机构,医院引进全套美国GE大型医学影像诊疗设备,并拥有数十位来自全国三甲医院的名医专家,从而为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治疗骨科疾病,首选根据治愈大量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经验和统计数据表明。怎治颈椎病采用“以宗整脊四维寰枢端旋提法”综合疗法对治疗颈椎病有效率达98.85%,“以宗整脊四维寰枢端旋提法”综合疗法是目前非手术治疗颈椎病最科学有效的方法。目前,使用该方法治愈颈椎病的患者没有出现一例复发的现象。
  技术介绍:
  特邀专家、“中国整脊学第一人”――韦以宗教授和周学龙、任月林等专家带领医院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终于研究出能够迅速有效地治愈颈椎、腰椎等各种骨科疾病的最新疗法――“以宗整脊四维寰枢端旋提法”综合疗法。该疗法无需手术,且安全有效无 副作用。
  怎么治颈椎病?对此问题,如上叙述,您都清楚了吧。患了颈椎疾病要尽快治疗,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骨科医院,这样才能安全、有效的治愈骨科疾病。如还有不懂的地方,可点击在线专家咨询。
发布人:lyj
&&相关内容
----------------------------------------------
& Copyright & 2000 - 2013&
www.Lc365.net&
聊城频道郑重提示:本站内容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读者参阅,不代表网页内容具有科学性或权威性,亦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
任何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刘永光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
全网发布: 19:42
& &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包括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改变。其可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损害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轻者头、颈、臂、手、上胸背、心前区疼痛或麻木;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截瘫、偏瘫、大小便失禁。此外,还可有头昏、头晕、耳鸣、、视物不清、霍纳氏征、发作性粹倒、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吞咽障碍及叹息样呼吸等,又称为颈椎综合征。由于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从而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多见于年龄偏大者。检查方法:X线、磁共振(MRI)、CT、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SEP)等。根据病理变化,颈椎病可分为五型:(1)脊髓型,此类型病人进行手术比例较高。(2)神经根型,98%以上病人可以通过牵引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治愈或明显好转。(3)椎动脉型,大多数病例都可以通过牵引及颈部制动等非手术疗法治愈或明显好转。(4)交感神经型,绝大多非手术可治愈。(5)混合型,针对具体情况,多数的病人都可以经过非手术疗法治愈、自愈或明显好转。&&& 颈椎病的病因:(1)先天因素,如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先天性颈椎畸形等;(2)慢性劳损和退化;(3)急性损伤。而以慢性劳损为最常见原因,从这一点来说,颈椎病是可以预防的。&&& 急性的颈椎外伤,如外力等造成颈椎轻度骨折,使颈椎产生轻度移动及颈部严重挫伤,可造成颈椎间盘的损害、局部软组织受损产生水肿、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产生颈椎病症状。&&& 慢性劳损和退化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及不良的生理姿势有关。如刺绣、缝纫、誊写等需长久低头的工作,或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等,可引起颈部关节囊、韧带等松弛乏力,从而加速颈椎的退变而逐步发生颈椎病症状。&&&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下列因素在颈椎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 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 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 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 病理变化:可有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弹力减退而向四周膨出或髓核疝出,可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使神经根管及椎管容积变小,小关节及钩突关节退行性变致小关节脱位可造成颈椎退行性滑脱。后一种情况最常见。
& & 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普遍且年龄较高,多在50-80岁,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加重。患者常以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摔倒、头痛、 恶心呕吐,或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舌活动障碍、血压异常、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等症状就诊。临床上常伴有神经性型颈椎病症状。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9.44%。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第6颈椎以上的颈椎。常因外伤、劳累等使颈4~5和颈5~6椎水平的钩椎关节出现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或后伸性椎体半脱位使上关节突向前滑脱,或关节突骨刺,或后侧型颈椎间盘脱出等。这些病理改变不仅可引起颈周围软组织痉挛、炎症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而使供血受阻,导致交感神经丛甚至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发生痉挛,而且还可直接压迫椎动脉,引起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导致脑内微循环障碍而致病。引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有:①血管痉挛, 管腔变窄;②先天性血管变异,管腔狭窄;③管壁炎性变增厚,内膜损伤;④血液瘀滞,血栓形成或血液粘滞度增加;⑤血管退变或硬化等。& & 部分病人有椎动脉畸形,如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偏向外侧,前斜角肌发生痉挛时即可受压而狭窄;或者一侧的椎动脉管径很小,对侧椎动脉出现痉挛或压迫时则引起供血不足;环枢椎也是本病的好发部位,因为环枢椎的椎动脉有四个弯曲,其本身血流不畅,而局部受炎症刺激或压迫则影响血液循环;此外,动脉粥样硬化症亦可累及椎动脉,成为直接或间接的致病因素。& & 位于脑桥的前庭神经核以及内耳的迷路器官,其营养动脉皆由椎一基底动脉系的分支支配。如引起椎动脉痉挛,可导致前庭中枢性损害,包括前庭神经颅内部分、前庭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出现:①眩晕较轻,或呈假性眩晕的症状,起病较缓慢,症状亦较持续。②分离性偏斜的客观体征,即眼震慢相、Ronberg征的偏斜方向,指误试验方向和星迹试验方向一致。③不一定有耳蜗症状,如果有,一定也会有其它颅神经核或传导束受损害的症状,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的其它体征。& & 窦椎神经是脊神经和交感率纤维的混合支,属感觉性及血管运动性神经支,由各脊神经分出,通过椎间孔返回椎管。其受到机械压迫或炎症刺激,可出现颈部疼痛,椎间盘性疼痛或韧带组织的炎性疼痛,而刺激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发生瞳孔散大、体位失稳、及头痛等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 中医认为颈椎部是经络联系人体脏腑器官和气血流通的一个枢纽,颈椎病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关系最为密切。而颈部操作受累,感受风寒湿邪,老年退行性变的关节增生,血气两虚,炎症刺激,均可导致这些经脉失调,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发生阴虚肝风内动,血少脑失所养,精亏髓海不足的眩晕。其次,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亦可形成眩晕。& &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如下。& & 头痛:系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使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常发作性出现,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更长些,在发作期阵发性加剧。晨起、转动头颈部及乘车时症状加重。疼痛多为一侧,在右颈枕部或枕顶部,呈跳痛、灼痛或酸胀痛,常由颈后部开始,向耳后及枕顶部扩展,或向眼眶和鼻根部放射,可有眼前一过性发黑、闪光视等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流诞以及心慌、憋气、血压异常,或面部、硬腭、舌咽部疼痛、麻木、刺痒及异物感等。& & 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常见病因。椎动脉分支枕动脉支配枕大神经,临床上椎动脉痉挛缺血引起枕大神经缺血时,可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的头痛症状,疼痛性质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可伴灼热感,少数患者患部呈现痛觉过敏,触及患部头皮时疼痛难忍,甚至触碰头发即感剧痛。斜方肌由副神经周围支支配,该神经起于上5~6个颈节,其根性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斜方肌痉挛,从附丽于枕骨鳞部的斜方肌腱膜中穿出的枕大神经支,由于受到挤压而出现症状。环椎或枢椎发生旋转移位时可使从其椎弓间穿出的枕大神经受到损伤或刺激而出现头痛,该神经局部有压痛。& & 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眩晕有:①自身或周围景物在一起方向旋转的幻觉;②身体站立不稳,摇晃自感地面移动;③物体倾斜、下陷等。往往在变换体位、头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诱发或加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可极短暂,也可持续数小时或更久。可伴有耳鸣、听觉减退或渐进性耳聋等。极少发生眼球震颤。有的患者在转动颈部时忽感下肢发软而突然摔倒,发病时多无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病人能自己起立行走。这是临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时的一个特点,可和其它脑血管病变相鉴别。& & 视觉症状:主要为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由于颈椎病变引起椎一基底动脉系痉挛,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所致视觉障碍,轻者视物模糊不清或有复视症状,常为发作性视力减退,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或失明、幻视等。因为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系统相连,亦可出现反射性视网膜动脉痉挛,引起眼痛、眼底血管张力变化,如眼底静脉扩张和动脉变细,颈过伸时尤为明显,或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炎等。某些颈椎病患者,可伴发眼睑痉挛、结膜充血、角膜感觉减退甚至形成溃疡、泪腺分泌障碍、球后视神经炎、突眼及青光眼等。& & 神经根型症状:由于局部解剖关系,临床上常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可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或交感型颈椎病变的症状,出现更复杂的病理变化,应认真进行鉴别诊断。& & 其它症状:少数病例可有发作性意识障碍症状,如在某次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和剧烈头痛,并很快发生晕厥乃至昏迷。数分钟即好转,其发作后可有嗜睡及精神改变。少数患者可突然四肢麻木、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正常,跌倒后可很快爬起继续行走,或过度转动、猛然回头等出现摔倒。偶有发作性咽部痛,并伴蚁行、刺痒及异物感,甚至出现干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呛及咽反射减弱等症状。& & 体征方面,发病时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部分患者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可听到椎动脉由于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常查到患椎向一侧旋转移位,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压痛明显。& &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依据& & 1.颈部有慢性劳损或有外伤史,在患者后颈部触诊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上颈椎或其它患椎移位,相应的关节囊部肿胀、压痛。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部可听到椎动脉血流受阻的杂音。发病时颈部功能活动受限。& & 2.中年以上的病人,常由于头颈部体位改变引起眩晕、恶心、头痛,或视力减退、耳鸣、耳聋、舌活动障碍、血压异常。如长期供血不足,可出现小脑及大脑枕叶损害的症状(脑性轻瘫、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复杂的中枢神经损害症状)。& & 3.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性摔倒 && 患者作颈部幅度较大的旋转、后伸活动时,可引起眩晕或体位性摔倒;压头试验阳性。& & 4.颈椎正侧斜位X线片显示,患椎可有病理性变化或旋转性移位。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疾病。&&& 5.其它检查&&如脑血流图、肌电图、心电图、血脂、眼底、尿等检查,必要时作椎动脉造影。& & 鉴别诊断& &(-)内耳综合征(美尼尔综合征) &①常突然发作,为四周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的错觉,发作刺激性(如光线、情绪波、动等)加重;②严重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多等迷走神经症状;③发作时间持续,多在l~3天内逐渐缓解,为反复发作,间歇期一般无症状。& &(二)良性阵发性眩晕 &常为外伤、耳病、年老、噪音性损伤及使用链霉素过敏,使内耳椭圆囊的耳石变性、移位(地心引力作用)所致。鉴别:①常见50~60岁妇女;②睁眼作体位查出位置性(3~6秒钟后出现)眼球震颤;③病检为良性,可有复发。& & 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治疗& &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病情轻重、病期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选择应用如下方法: & && &(一)手法康复治疗 & 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及其它软组织的炎性变是引起病人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病因。性肿胀和颈肌紧张疼痛,颈功能活动受限,常由于患椎移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失调引起,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纠正颈椎正常解剖关系。手法可松解颈部软组织,解除患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恢复颈部功能正常及颈肌肌应力平衡,解除椎动脉受压,是康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手法有颈椎点推旋转复位法、颈椎点推斜搬旋转复位法、颈椎点推侧搬旋转复位法、颈椎点推提搬复位法、仰卧手法牵颈点推旋转复位法和自体手法颈椎点推旋转复位法,应注意辨证选用。& &(二)颈椎牵引康复治疗 &颈椎牵引能纠正颈椎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好方法。临床上常用布兜颌枕颈椎牵引,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后凸者,应仰卧加颈枕牵引;颈椎生理弧度正常可端坐位牵引。牵引重量4~5千克为宜,牵引时间30~40分钟,每日2~3次。& &(三)物理康复治疗 &物理康复疗法有消除患部水肿,缓解肌肉痉挛、疼痛,改善患部血循环,促进神经血管正常,增强肌肉张力,恢复颈部功能作用。可结合临床适当选用石蜡疗、电疗、超声疗、光疗、磁疗、水疗、坎离砂疗、冷疗、空气浴和森林浴及日光浴等。& &(四)功能康复治疗 &在手法纠正患椎旋转移位后,需要积极进行颈部功能锻炼,以调整颈椎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缓解血管神经的病理刺激,改善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松弛肌肉痉挛,减少疼痛,增强肌力和稳定颈椎,减少复发,如颈肩操、康复保健功十法等。& &(五)气功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气功锻炼能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增强正气,安宁心神,疏通经络,强健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调整阴阳平衡。气功锻炼就是从扶助正气,改善整体情况入手的整体疗法,能促进颈椎病康复,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六)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疗法是在传统针砭之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针对一些疾病(主要是疼痛性疾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该法不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还具有操作简便易学、创伤小、痛苦轻、安全经济等优点。应用小针刀对病理组织进行松解、减张,切断特定的微血管、细小的神经束,造成有限的局部损伤,促使病变组织中的血管重建,以改善局部内环境,从而消除临床症状,获得康复。通过对病变部位较强的刺激,以提高局部组织的兴奋性,调动人体生物能康复系统,促使组织修复,阻断疼痛——肌紧张的恶性循环和对中枢的不良刺激,消除疼痛。& & 小针刀疗法应用范围广泛,据有关报道的不完全统计,它主要适用于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跗管综合征、肩周炎、腰背筋膜炎、臀上皮神经损伤、棘上或棘间韧带损伤、胫骨结节炎、跟骨结节炎、跟痛症、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和颈性眩晕等的报道。我们临床应用主要是集中在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伤科的疼痛性疾病上,对于治疗颈椎病方面。& (七)针灸康复治疗& (八)药物康复治疗& & l.药物外治法与脊髓型颈椎病的药物外治法基本相问。& & 2.中药内取按中医辨证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以祛瘀和营,平肝熄风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 3.西药对于常伴发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为了缓解疼痛可适当选用消炎痛、强筋松、抗炎松、布络芬、透明质酸酶、维生素类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穴位封闭治疗 &根据病症辨证选穴进行注射及封闭治疗。& (十)手术康复治疗 &对于综合治疗症状无改善者,应根据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制订出有关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及早对症治疗。临床常用的方法有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治疗。& (十一)饮食康复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多数是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两虚,正气不足,缺乏某种元素及维生素等的人,因此注意饮食康复疗法,有利于颈椎病患者早日康复。& & 病案讨论& & 例1,杨某某,女,53岁,工人,广西桂平市桂平镇城东街。1994年10月 28日颈椎病门诊就诊。 病史:患者持续性眩晕,头痛2个月,10天前开始呕吐,不能进食,靠输液维持。既往头颈部无外伤史。检查:患者双目紧闭,急性病容,头颈前屈位靠在护送人身上,抬头即有恶心、呕吐、眩晕症状,但没有四周景物或自身旋转摇晃的错觉。患者头颈部肌肉中度紧张,颈椎旋转后伸活动受限,疼痛。颈4棘突有旋转移位,右侧颈4~5后侧方关节囊肿胀、压痛明显。& & X片示(34160):颈椎后凸,颈3~7前后缘增生,前缘骨桥形成,颈4放置稍后移,颈4-5钩椎关节增生,椎管前后径为11.0毫米,颈4-5椎管前后径稍狭窄。 颈椎动脉造影检查:颈4~5右侧椎动脉受压。& & 中医辨证分析:颈部劳损,筋骨失养,外力轻微作用而使颈椎骨关节错缝,经络受损,血瘀气滞,经脉不畅,久病不愈,耗伤气血,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恶心呕吐。舌红、脉弦数而浮为阳亢之象。& & 诊断:①西医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期);②中医诊断:血瘀气滞型颈项痛兼肝阳上亢。& & 康复治疗:①手法治疗:点穴法:头为诸阳之会,内藏神明,为清空之脏,乃百脉所通。颈项系十二经络聚会之所。头颈部手法治疗可调合百脉,清利明目,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故眩晕、恶心呕吐即可缓解。即医者用中指按序点百会、四神聪、头维、率谷、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睛明、瞳子髎、四白、迎香、听宫、听会、颊车、地仓、承浆、廉泉、翳风、风池。每个部位点按6~8次,手法轻重以患者能接受为度;手法整复颈4旋转移位;分筋理筋手法结合推拿揉点按法治疗。②颈椎牵引治疗:每日3次,每次30~50分钟,牵引重量3~5公斤、③中医辨证治疗,治则:活血潜阳,滋补肝肾。方药:镇肝熄风汤加红花、丹参、竹茹、半夏、生姜。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 经3次手法复位等治疗,照片复查,颈4椎体旋转移位已纠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复查未见复发。& & 讨论:此病例为一慢性患者,症状较重。其发病和头颈部体位改变有关,由于颈4~5右侧钩椎关节增生及颈4椎体旋转右侧移位,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纤维,椎动脉系供血不足,前庭系功能紊乱所致。并发恶心、呕吐等症状系前庭冲动影响到延髓的血管舒缩中枢及背核等结构引起的反射性病变;患者视觉异常主要是椎动脉系对视觉中枢供血不足引起。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症状、颈4旋转移位和X线片、椎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经手法治疗3小时后症状基本消失,说明颈4移位是引起发病的主要病因。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更佳。& & 例2,张某某,女,58岁,干部,广西桂平市桂平镇政府,日门诊诊治。病史:患者颈部及左肩疼痛、眩晕3年零5个月,因头颈部扭伤而患此病至今。 检查:病人颈肌紧张,颈功能受限,颈3棘突左侧明显压痛,有结节状肿胀,指诊颈3棘突向左偏移,左肩周压痛明显。眩晕试验症状加重。& & X线示(34203):颈4-5、颈5-6钩椎关节明显增生变尖,颈3椎体旋转稍后移,颈3-4椎间孔明显狭窄,小关节稍模糊。 椎动脉造影检查:左侧颈3-4椎动脉受压。& & 中医辨证分析:外伤致筋伤骨错缝,经络受损,血瘀气滞,经脉不畅而疼痛。年老久病,气血虚亏,清阳不振,脑失所养,而见眩晕。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虚亏之象。& & 诊断:西医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②中医诊断:血瘀气滞型颈项痛(气血虚亏)。& & 康复治疗:①手法治疗:手法整复颈3椎体移位;手法点穴按摩。②穴位注射治疗:用丹参注射液2毫升2支,左肩三针穴注射,每两天注射1次。③手法推拿按摩:手法松解颈肩部软组织,分别应用点按痛点、推拿颈肌、分筋理筋、推平镇定等手法。④中医辨证治疗:治则: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药:归脾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 经3次手法复位后症状消失,30天后照斜位片,椎间孔正常。随访1年零8个月、无复发。& & 讨论:该病例为创伤引起,由于长期无对症治疗而发生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据眩晕、颈肩部疼痛症状、神经根刺激征、颈3棘突移位、X线片检查所示及椎动脉造影检查可确诊。颈3移位较常见,部分病例头部症状可由于上颈段颈椎移位所致。颈3棘突位置较深,应注意枢椎棘突下后缘的指诊检查,需作双侧对比,有时移向一侧的棘突部张力较高。而颈3棘突移位,其关节突后缘呈双边影,棘突稍上移,是颈3有旋转移位,经对症手法治疗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后症状消失。&&&&&
疗效观察&&&&& 广西桂平市中医院骨伤科颈椎病研究室,1989年以来,辩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13例,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临床资料 &在213例中,男92例,女121例。35~49岁22例,占10.33%;50~8l岁191例,占89.67%。环枢椎关节半脱位20例,枢椎横突旋转偏移18例,颈3移位60例,颈4移位81例,颈5移位17例,颈6移位10例,颈7移位7例。其中颈椎移位较多在颈3、颈4共141例,占66.73%。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曲度改变。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年2个月,平均21.5个月。患椎手法复位治疗1~5次者112例;占52.58%,6~10次101例,占47.42%。治疗时间在6~10天者66例,占30.99%;11天~25天132例,占61.97%;26~40天15例,占7.04 %。& & (二)疗效评定标准&&&& &优:病人眩晕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康复正常工作。&&&&& 良:病人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劳累时有轻度症状,不影响一般工作,平时无明显症状。&&&& &有效:病人眩晕症状减轻,可做家务劳动。&&&& &差:病人临床症状不减轻或稍减轻。& & (三)治疗方法& & (四)治疗效果 &优184例,占86.38%;良20例,占9.38%;有效5例,占2.36%;无效4例,占1.88%。优良204例,占95.76%;有效209例,占98.12%。& & (五)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急性发作期或患椎椎管明显狭窄时,应手法点穴止痛及松解颈部软组织后,进行手法整复患椎,然后作颈椎牵引治疗或结合穴位注射及痛点封闭治疗。对老年患者应在辩证的基础上局部和整体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结合康复治疗的其它方法,对症选择应用与积极作颈肩操等功能锻炼效果较为满意,本组病例优良率为95.76%,总有效率为98.12%。& & 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状为一种平衡感觉障碍所致。 & &通过平衡仪检查,可反映人体重心偏移的形态和程度。患椎手法复位前后作此种对比检查,可作为病人疗效观察的验证。& & 临床应用倪文才的方法,用北京青运仪器厂生产的PHY-I型人体平衡仪对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病例进行检查,结果如下:& & 1.睁目双足站立,患椎手法复位治疗前人体重心偏移度平均值为11.42士10.68厘米,复位后降为9.82士 8.86厘米,说用偏移程度好转。& & 2.闭目双足站立,患椎手法复位治疗前人体重心偏移度平均值为16.98±10.41厘米,复位后降为13.26t8.21厘米,说明偏移度明显好转。这个试验与倪文才的试验数值基本相同。& & 对100例有临床症状的病人,在手法复位患椎前后作甲皱微循环检查对照,复位治疗后全部病人的血管径增粗或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流速增快;用500倍显微镜在患椎手法复位前后作甲皱微循环流速检查对照,结果复位治疗后98例的血流速度增快而症状减轻,2例血流速度稍快而症状稍减轻,验证了患椎移位引致的脑干或迷路供血不全是造成前庭系功能障碍的因素。& & 以上验证,说明颈椎移位及软组织损伤、退变是引起发病的重要病因,而中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其独特之处,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其他各型颈椎病的症状及其治疗和预防:&&& 1.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无力、僵硬、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2.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麻木、浅感觉迟钝、肌力减退、反射弱;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痉挛症状及眩晕、恶心、耳呜、视物不清等脑缺血症状;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出现霍纳氏综合症、心动过速或过缓、双上肢及头面部血管痉挛或扩张,肢体少汗或多汗;5.混合型颈椎病有上述两种以上的临床表现。常见的颈椎病是三种类型即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 颈椎病症状错综复杂,主要是颈肩痛,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少数有眩晕、摔倒,或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严重者双下肢活动受影响,甚至截瘫。具体来说,病人可以有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里握物有时不自觉地落下等表现;有些病人出现下肢僵凝,似乎不听指挥,或下肢绵软,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等异常感觉;更有少数病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当然不是所有的表现都会在每一个颈椎病病人身上表现出来,往往是仅出现部分症状,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现轻微,病程也比较长。所以完全没有必要闻颈椎病而色变,更不要随意对号入座。 &&& 正因为颈椎病症状的复杂性、多样性,加上认识的模糊,本病经常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或内科疾病相混淆,从而延误诊治。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治疗方法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尤其是手术疗法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目前除各大医院外,少数二级医院也已逐步开展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探索。 &&& 颈椎病的诊断:X线摄颈椎正侧位像、颈椎CT或MRI检查是确诊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病应注意与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椎管内肿瘤、梅尼埃综合征鉴别。&&& 颈椎病的治疗:(1)卧床,减少颈椎负荷;(2)颈椎牵引: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型慎用;(3)理疗按摩;(4)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等局封,口服有神经、血管功能调解药物及消炎止痛药物,中药有丹参等制剂,西药有钙拮抗剂等;头晕明显时应用止晕的药物,如H1受体拮抗剂可应用;(5)手术:适用于反复非手术治疗无效及有明确骨髓、神经根、椎动脉、食道受压者。&&& 续述治疗颈椎病时可选用的口服药: &&& 服用西药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减轻或解除疼痛,从而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松弛,以减轻肌肉对局部病灶处的牵拉,有利于局部损伤病灶的修复。剧烈的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影响睡眠和休息,甚至可造成患者某些生理机能的紊乱。因而对这类患者在进行确定性治疗之前,也可先服用适当的镇痛药物。&&& (1)阿斯匹林& 有解热、镇痛、抗风湿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颈肩痛。使用比较安全,但常可出现胃肠道反应。&&& (2)布洛芬& 属于苯丙酸衍生物,有解热止痛、抗风湿作用,胃肠反应轻,可以代替阿斯匹林。近年来其缓释胶囊芬必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3)氯唑沙宗片& 本品为中枢性肌肉松弛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突触通道而产生肌肉松弛效果。对治疗颈肩痛引起的肌肉痉挛有良好的效果。 &&& 手术&& 颈椎病的手术指征:&&& 颈椎病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需要手术治疗的不过10%。说到手术治疗,不可轻举妄动。因为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生理作用重要:支撑颅脑;供应大脑的血管从颈椎两侧经过;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颈椎内部的脊髓是大脑与全身神经联系的关卡:头部以外的感觉,均须经过颈脊髓才能上传,而大脑指挥躯体运动,同样无法超越颈脊髓。所以,颈椎病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以策安全。但是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必须考虑手术治疗。  &&& 1984年,我国骨科界众多专家讨论通过了“颈椎病的手术适应证” 试行草案,现在仍然可行。  &&& 脊髓性颈椎病,颈脊髓受到增生骨赘、黄韧带、突出椎间盘压迫,症状轻微的,可作非手术治疗,同时注意观察,如有颈以下身体瘫痪,出现不同程度感觉和运动障碍,脊髓受压症状不断加重或突然加剧,必须尽快手术治疗。否则时间拖长,受压神经变性,恢复困难。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或猝倒症状反复发作,经血管造影明确椎动脉受压部位和程度,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可考虑手术。极少数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受压神经定位准确,可酌情手术治疗。交感神经型手术效果较差,手术治疗应慎重。  &&& 极少数情况下,第六颈椎上下椎体骨质增生速度过快,骨赘过大,可以压迫前方毗邻的食道(此处本来比较狭窄),引起周围炎症、水肿,加重狭窄,出现吞咽困难症状。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头后仰时呼吸困难等症状。如通过调整食物、服药利尿、颈椎牵引或石膏颈围固定、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措施,仍不能缓解,应采取手术治疗,将压迫食道的骨赘切除,效果颇好。这种手术,一般不易损伤脊髓、神经及血管,较上述手术安全。  &&& 颈椎病手术方式也颇多,有的从颈前作切口进入(前路),将食道和气管拉向一边,即见到颈椎椎体,切除部分椎骨和椎间盘。有的从后面项部作切口(后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到达椎板,将椎板切开或切除部分,达到减压目的。选择手术进路,主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利于解除对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或食道压迫。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是在X线监护下,应用特殊器械切除颈椎间盘,不须开刀,减少了对人体的损伤。同样在X线监护下,将特殊药物胶原酶注射到病变颈椎间盘,可以溶解突出椎间盘,解除压迫,达到治疗目的。这两种方法,国内正在进一步探索,逐渐开展。  &&& 颈椎病的日常保健 &&& 颈椎病尤其中老年人颈椎长骨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生理现象。有人统计,40岁以上的正常人60%有颈椎骨增生,到60岁几乎100%有骨质增生。有的症状明显,有的没有任何颈椎病的症状。&&& 因此,不要一发现颈椎有骨刺就很担心,何况即便有了症状,也不单纯是因骨质增生引起,一般都还有其他原因,如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感冒以及平时颈部缺乏锻炼等因素,都可引起疼痛症状。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治,绝大多数患者,骨刺虽未消失,但症状可以完全消失或好转。&&& (一)康复操 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驰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颈椎病康复操中不少动作对颈椎病有独特疗效;无颈椎病者也可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 1.双掌擦颈 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左右来回摩擦100次。&&& 2.左顾右盼 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 3.前后点头 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4.旋肩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5.颈项争力 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两腿不动,头转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左侧,10次。&&& 6.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 7.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刘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8.翘首望月 头用力左旋、并尽量后仰,眼看左上方5秒钟,复原后,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钟。&&& 9.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10.放眼观景 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劳宫穴相叠,虚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钟,收操。&&& (二)日常保健 &&& 1.情绪稳定、劳逸结合,注意颈部锻炼。&&& 2.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仰头看电视。坐30分钟应站立远望。&&& 3.选择适当的枕头,高度一般10厘米。
4.保持头颈正确姿势。&&& 5.防止各种外伤事故,尤其是经常进行体力劳动者,要注意休息,以减轻颈部的疲劳。&&& (三)饮食调养&&& 由于颈椎病多是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其中钙是骨的主要成分,以海带、虾皮、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等含量为多。蛋白质也是形成韧带、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维生素B、E则可缓解疼痛,解除疲劳。另外,如颈椎病属湿热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葛根、苦瓜、丝瓜等清热解肌通络的果菜;如属寒湿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食物;如属血虚气滞者,应多进食公鸡、鲤鱼、黑豆等食物。长服枸杞,菊花平肝明目,芝麻、桂圆、滋阴补肾。多食含钙、硒、锌类食物,如豆制品,动物肝、蛋鱼、蘑菇、芦笋、胡萝卜等。伴高血压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黄瓜、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绿豆等。总之,适当进食,就能有利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
以下食物配搭举例:&&& 1.豆浆适量,粳米60克,冰糖适量。以豆浆代水与粳米煮粥,粥好后入冰糖煮1-2沸即可,经常食用。&&& 2.鲜蘑菇或香菇30克(干品减半),煮汤喝。每天1次,日期不限。&&& 3.大朵玉兰花3-6克,开水泡代茶。或鲜叶12-18克水煎服。&&& 4.蜜糖2汤匙,开水冲服,每日2-3次。对高血压兼便秘者尤佳。&&& 5.食醋100毫升,冰糖500克。放入锅内溶化,每餐饭后饮1汤匙。若患者兼有胃溃疡胃酸过多不宜服此方。&&& 颈椎的毛病虽然很多人有,如有时候是莫名其妙的头晕,醉汉步态,不能长时间清爽,后伴有头痛等,当然也有不晕不痛的,但只要劳累过度,就头疼颈僵,颈椎疾病的可能性就大。照上面说的保健办法去做,颈部要在没有严重病变时防患于未然,可保无忧。有了颈椎病,可能的话就要在适当的阻力下作运动;肩臂的扩胸、伸展、后摆及回旋运动;经常打羽毛球,也可对墙打乒乓球,更可以经常放风筝;经常以手指横向轻柔压按对侧颈后肌群,或用双拇指轻柔点压枕后风池穴及颈项痛点;颈椎病自我按摩晨练法(下述);相信这些方法对防治颈椎病更有益处,胜于求医问药。&&& 通过上述锻炼方法,仍会有10%左右的患者难以缓解病症。目前一种较新的非手术疗法—— —针刀疗法已经能部分替代手术,解决许多重症患者的问题。针刀疗法是以针刀直入病灶,松解诱发症状的颈部软组织粘连及挛缩,以阻止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进一步发生。由医生对证处置。&&& 颈椎病自我按摩晨练法:这种方法最好在晨起进行,具体作法如下:首先1.进行脸部按摩,用双手掌面分别搓脸的正面、侧面和耳后各10次。2.然后将五指分开,如梳头状自前向后梳10次。3.分别用左右手揉擦对侧前颈各10次。4.揉拿对侧肩井穴各10次。5.随后擦后颈部10次,并上下移动,抓拿后颈部,依次用大拇指点揉左右风池、天柱、天鼎等穴。用拇指对颈背部痛点按揉。6.最后一手托枕部,一手反掌托下颌,在进行轻柔的徐徐牵引下旋转运动数次。另外,手臂麻木者,可沿上臂、前臂揉搓,并且点按曲池、合谷等穴位;头晕、头痛者,可用双手五指尖轻轻叩击头部。每日晨起1次,每次15分钟,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此外,还可逐步体会以下心得::要树立信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相信有法治疗并可以治好颈椎病的,必要时以颈围保护。平时注意保暖,避免颈部受风寒。 桌椅的高度要合适,避免长期低头工作或单一姿势时间过久。要注意劳逸结合,当伏案工作或单一姿势30分钟,应起立活动颈部,抬头后仰数次,再平视远方,放松颈项及肩背部肌肉。注意避免颈部外伤,特别是挥鞭性损伤,防止突然猛转头。防止反复落枕。加强颈部功能缎炼,特别是要加强颈部的后伸锻炼,以便恢复正常颈曲。但不要盲目做头部摇摆运动,不正确或过度的头部摇摆容易损伤颈部或加重颈椎病。&&& 另外,对前述给予部分解释:
选择合适的枕头和一个舒适的床。合适的枕头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重要意义。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约10厘米左右。枕芯以木棉、荞麦皮为好,装填量要适当,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弹性。弹性过大的枕头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疲劳和损伤。习惯仰卧者最好在颈下垫一小枕头,以保持颈椎的生理弯曲。习惯侧卧者应将枕头充塞到面部与肩部的空隙中,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 防止外伤与落枕,平时应防止颈部外伤及落枕,以免颈椎韧带损伤,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 适当旋转,加强颈部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是:双手叉腰,放慢呼吸,缓缓低头使下巴尽量接角第一领扣;再仰头,头部尽量后仰;随后是左、右歪头,耳垂尽量达到左右肩峰处;左右转颈,颏部尽量接触肩峰。 上述动作,可按节律(默数到6)反复6次。另外,经常做扩胸、旋肘、拍肩运动,也有好处。方法是:两臂向左右平伸、用力后展,挺胸;然后两肘关节屈曲,手指搭同侧肩部,以肘尖作划圈运动,向前、向后交替进行;最后用右掌拍打左肩,左掌拍打右肩,交替进行。约88次。 &&& 搓脚掌有利治病 双脚大拇趾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为人体颈椎反射区。每日用手搓此部位,可有效治疗颈椎病。 &&& 医生指导适当做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可设法在家中安置坐位牵引器,借看电视等休闲时间,坚持做颈椎牵引。&&& 常耸肩能治颈椎病,做时头要正直,挺胸拔颈,两臂垂直于体侧,然后两肩同时尽量向上耸起(注意,不是缩颈)。让颈肩有胀感。两肩耸起后,停1秒钟,再将两肩用力下沉。一耸一沉为1次,16次为1组。每天早晚各做3组。当然也可以随时随地做,一有空就做。但每天累计总数应力求达到88次。如配合以适当的颈部、肩部和腰部旋展以及腿部的用力蹬地,应是一个上佳的颈椎预防保健和积极康复的妙法,可以循序渐进地操练。
发表于: 13:34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刘永光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刘永光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刘永光大夫提问
刘永光的咨询范围:
四肢骨关节损伤的内固定,脊柱骨折合并偏瘫的诊治,腰腿痛及骨关节炎的诊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有效治疗颈椎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