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壁不光滑是不是胆囊炎,平时腰酸背痛腿抽筋,还恶心,请高手解答

关注今日:58 | 主题:426445
微信扫一扫
《高手过招》系列之四十三:胆囊息肉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7年零220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胆囊息肉临床上较常见。西医治疗:大的考虑癌变可能,手术切除。小的随访、定期复查。中医对一些实质性病变如脂肪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疗效较好,不知中医治疗此病疗效如何。各位同道有何心得体会,请多交流。讨论内容可按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的格式分为三段。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任之堂主人 编辑于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丁香园荣誉版主
胆囊息肉的脉象和胆结石的脉象非常相似,可以说单凭切脉,很难区分。以脉测证,本人认为此病属于胆腑气机不畅,郁积日久所致。疏肝利胆是大的原则,软坚散结则需要有的放矢的选药了。绿衣先生从“痰”“瘀”"湿""浊"立论,确有深意,我补充几点个人浅见:第一:长期胆气不畅,郁积日久,容易化火伤阴,在脉象上我们可以体验到左关略有需弦硬之象,这是阴分不足的表现。所以治疗胆囊息肉的时候,我习惯配伍上白芍、赤芍、玄参、生牡蛎之类的药物来养阴,如果子盗母气,出现肾阴不足的情况,则适当配伍养肝肾之阴的药物。第二:患者因为胆经不畅,容易出现背痛、胁痛等症状,可以采用元胡配川楝子,来对症治疗,效果不错。第三:在消除息肉上面,非常同意绿衣先生的用药思路,另外我喜欢加上穿破石这味药,对于胆囊息肉、胆结石、肝硬化等肝胆系统疾病,佐以此药30克左右后,见效更快。第四:此类患者在饮食上有三忌,一忌蛋类食物;二忌动物脂肪的大量摄入;三忌油炸食物的大量摄入。此三忌与胆囊炎患者相同,这也是因为两者病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最后,此类患者优柔寡断,思虑较多,而“思则气结”,过度思虑对疾病的恢复不利。建议患者多进行户外活动,放松心情,舒发肝气,有利于疾病的修复。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荣誉版主
先通过网上资料下载收集整理后的东东,链接:胆囊息肉1.??概述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前期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其他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痛闷,四周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不动时并无症状,只是在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2.胆囊息肉的病因及病理  通过近千例正常人与胆囊息肉患者体液分析观察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取胆囊息肉病变组织活检,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遗传基因学,发现正常人体内和患者体内均存在着两种基因,K-RAS和G-RAS(被称为致息基因和抑息基因).他们还发现在正常人体内致息基因(K-RAS)处于失活状态(无活性),而抑息基因活性较强,它们之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而在胆囊息肉患者的体内致息基因(K-RAS)较为活跃,抑息基因活性较为低下,两种基因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机体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息基因(K-RAS)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等各种诱因条件下,改变了胆囊内环境稳定,使无活性的致息基因(K-RAS),转变成具有较强活性的致息基因(K-RAS),而抑息基因(G-RAS)活性明显减弱,此时具有活性致息基因(K-RAS)与胆囊壁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重组后,形成其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生长,而这种突出于胆囊壁的异常赘生物,称之为胆囊息肉. 3..胆囊息肉的治疗机理   (1)矫正形成息肉胆汁,阻止息肉的生长与再生成。   (2)改变病灶局部微环境,切断息肉营养供给,使瘤体从根部干枯、萎缩坏死“ 瘤亡蒂落 ”,通过体腔随大便排出体外。   (3)活性成份附着瘤体表面,浸入息肉组织体内直接杀灭细胞,使其失活,不得复生。化腐生肌,修复基底组织,恢复胃、肠功能。  (4)全面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纠正机体失衡状态,通过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其增加体液免疫对致息因子的监控,促进淋巴细胞、单核吞噬和巨噬细胞对息肉组织的吞噬作用,纠正胆囊致息内环境调节,调整致息与抑息基因至正常平衡状态,从而治愈胆囊息肉。该疗法以调整、逆转患者整体病态因素、平衡阴阳入手,可从根本上使胆囊息肉逐渐缩小、吸收,最终完全消失,从而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临床经数万例观察,疗效显著,一般1—3个月可痊愈。  (5)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不断增大
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
逐渐减少 4..临床检查(1)B超检查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 (2)内镜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即经内镜超声扫描,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EUS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层囊壁,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鉴别困难。而EUS检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5.临床特点(1)发病率逐渐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孕育了胆囊息肉的第一个特点-发病率逐渐增高。 (2)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胆囊息肉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而非专科医院的医生对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或不重视,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的真空带,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3)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上世纪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4)诊断鉴别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以中青年为主。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 (5)肿瘤分类法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   1).非肿瘤性病变: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 9 5年报告 ,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 65%,国内报告的 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 62. 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①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 ,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 ,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 ,促使黏膜上皮增生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 ,曾有胆固醇息肉 74例病例报告显示 :直径小于10mm者占 9 7%, 50%为多发性 ,平均 3. 09±3. 31个 (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 ,有临床鉴别意义 )。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 ,易与黏膜分离 ,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 ,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 ,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②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 ,直径约 5mm ,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 ,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 ,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③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 ,直径约 5mm ,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 ,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 -阿窦明显增多 ,窦口上常有狭窄 ,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 ,有癌变可能。   ④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 ,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 ,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也可能癌变。   2).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 ,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①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 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 9 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 ,其中 9 4%直径 &10mm , 66%的患者年龄 &60岁;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88%直径&10mm , 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 ,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 0年内施行的12 153例胆囊切除中,仅 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只占0. 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 9 . 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 ,占 1. 85%,可见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 ,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   ②腺癌 :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层内,预后良好。 (6)并发症  息肉样胆囊癌占9%~12%,单发为主(82%),多数位于胆囊颈部(70%),病变以中、低回声为主,约50%伴有胆石。具有上述特征时,应早期作根治性胆囊切除,应将胆囊管上下的结缔组织及胆囊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   (7)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a.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b.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c.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d.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   e.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   f.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g.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目前的手术方法有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和保胆手术。传统手术的方法医学界普遍认为创伤大、恢复慢;目前使用得比较少。腹腔镜的方法是在病人的腹壁上做四个小切口,然后放入穿刺器械,通过从肚脐放入的腹腔镜可以观察得一目了然,可以进行很好的切除工作。 如果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则创伤小、恢复快。胆囊有消化和储藏胆汁的作用,一部分患者觉得切了可惜,可以采用保胆囊取息肉的方法,保胆手术在皮肤上打个小口,用纤维胆道镜进入胆囊,找到病理的部位,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保住了整个胆囊,而且可以做病理检查,看看息肉到底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如果是恶性的就同时处理,但这种方法开展的时间比较短,还有待临床的进一步观察。 6. 胆囊息肉治疗的历史进程 阶段一:胆囊切除术   这是目前一些医院采取的主要方法,理由是当胆囊息肉大于或等于1cm后,息肉有可能恶变。其实这里有两大误区,一是没有看到息肉是哪种类型;二是没有病理化验证据。唯一证据是术前超声检查,然而既不是实际看到的,更没有病理结果。因此,结论是“有可能”恶变。用循证医学来讲,切胆证据不足。   阶段二:微创纤维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   这是胆囊息肉治疗的一大突破,由原来超声下所见变成了胆道镜直视所见,且放大了6倍以上,如同胃镜、结肠镜检查一样。常见胆囊息肉有三种类型,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和瘤样息肉。前两种为良性,后一种约10~15%为恶性,因此术中病理化验成为了一个诊断息肉良恶性的重要依据;因此,胆道镜加病理化验是诊断息肉的金标准。但缺点是因纤维胆道镜弯曲,导致处理一些小的息肉较困难,如胆囊颈部有1~2mm小的息肉,用此方法受限制。若术中诊断息肉为恶性,行胆囊癌根治术。   阶段三:胆道硬镜保胆取息肉术   此技术的应用为又一大突破,因所用的胆道镜由软镜变成硬(直)镜,可以切除0.1mm的息肉,使胆囊息肉的治疗上一个新台阶,解决了纤维胆道镜不能解决的问题。 胆囊息肉必须做手术吗?  7.中医治疗胆囊息肉的方法: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适应症状: 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8.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8).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因为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9).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 9.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原则  切除胆囊后,机体便失去了胆囊的储存、浓缩、排泌胆汁和分泌等功能。表现在脂肪消化功能方面的问题是没有浓缩的胆汁进入小肠,肠内胆汁酸浓度降低,胆盐的含量也比正常人减少一半。如果摄入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较多,会引起脂肪的消化不良并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经过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逐渐适应和代偿,这一过程需要2~3个月。因此,在这一段适应的时间里,对脂肪的摄入量要加以限制,尤其是1次不能吃含太多的动物脂肪的食物。一般采用少吃多餐的办法,一餐食量不宜过饱。食物内容可以是低脂半流食或低脂软饭,如各种粥类、面条、面包、饼干、豆腐、蛋清、去脂牛奶、低脂瘦肉、少纤维蔬菜和水果等。烹调以炖、蒸、煮的方法为宜。根据对食物的耐受情况,脂肪控制可以从每日20克过渡到每日40克。手术后经一段适应时间后,再逐渐放开对脂肪食物的摄取。因此,在这一段适应的时间里,对脂肪的摄入量要加以限制,尤其是1次不能吃含太多的动物脂肪的食物。一般采用少吃多餐的办法,一餐食量不宜过饱。食物内容可以是低脂半流食或低脂软饭,如各种粥类、面条、面包、饼干、豆腐、蛋清、去脂牛奶、低脂瘦肉、少纤维蔬菜和水果等。烹调以炖、蒸、煮的方法为宜。根据对食物的耐受情况,脂肪控制可以从每日20克过渡到每日40克。手术后经一段适应时间后,再逐渐放开对脂肪食物的摄取。10.复查问题   发现胆囊息肉后,多长时间复查以及采取什么方法复查,这也是病人非常关心的问题。胆囊息肉应在设备条件较好和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医院确诊。一般采用B超复查,开始时可3-6个月复查一次,连续检查2-3次,如果息肉没有变化,则在每年体检或有症状时再进行检查。   复查还应在一家医院,最好是同一台机器、同一个大夫复查。这是因为B超检查胆囊息肉有误差,正常误差在2mm以内,这种误差包括:人员误差、仪器误差,同一台机器、同一个大夫复查,可尽量减少这些误差,尤其是服药后复查,误差容易导致服药效果的失误判断。   各位将就着看吧,呵呵!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xmmane123456 编辑于
田 男 46岁 主诉 右上腹胀痛,时好时坏10年。病人10年前因家庭琐事郁闷寡欢,后来又因饮食不洁,引起右上腹胀满疼痛,此后每因情绪不佳或过食肥甘厚味而诱发,善太息。后来经医院B超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经常口服消炎利胆片,效果不甚明显,去年复查B超,发现3个胆囊息肉,最大的0.6 × 0.8,当时医生建议他手术治疗,病人拒绝,后来慕名来我门诊,求中药治疗。刻诊:神清,面色晦暗,右上腹胆区有压痛,病人身困,饮食厌油腻,自觉右上腹胀满不适,二便正常,舌红苔稍黄腻,脉弦略涩。诊断 胁痛 (湿热痰瘀内阻,胆络气血不通) 慢性胆囊炎 胆囊息肉方药 柴胡10黄芩10青皮10厚朴10金钱草30蒲公英60栀子30土鳖虫15白僵蚕15半夏20鳖甲30乌梅20鸡内金30黄芪50方中柴胡,青皮,厚朴疏肝解郁理气,土鳖虫活血,金钱草,蒲公英,黄芩,栀子清热利湿解毒,白僵蚕,半夏化痰散结,鳖甲软坚散结,又能防利湿伤阴,乌梅利胆消胬肉,此为息肉要药,鸡内金消积滞,黄芪对慢的痊愈起促进作用,又能防行气药伤正气。注:久病多痰瘀,慢性胆囊炎的胆壁增厚及息肉我都是按痰瘀论治。药后3天,症状明显好转,10日症状消失,减半蒲公英,栀子剂量,加白术15g又巩固治疗半月。后来病人回到原来为他诊断的医院进行复查,胆囊息肉由原来的3个,变为1个,最大的由0.6 × 0.8缩小到0.1 ×0.2,几乎看不到了,当初建议他手术的医生甚为吃惊,连呼:怎么可能。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绿衣小树林 编辑于
关于丁香园>> >>我的彩超检查胆囊显示壁不厚,欠光滑怎么回
我的彩超检查胆囊显示壁不厚,欠光滑怎么回
病情描述:
我的彩超检查胆囊显示壁不厚,欠光滑怎么回事啊 其他胆囊方面都显示正常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29097条
医生建议:胆囊壁欠光滑 说明出现了皱襞 没事
追问:这是怎么引起的啊医生!怎么才能恢复啊
医生回答:胆汁的刺激 不需要治疗,以后饮食注意就可以了
追问:网上说是胆囊炎,是吗?
医生回答:不是
医生回答:不用担心
追问:谢谢你医生
医生回答:好的再见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专业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就诊科室:
病变部位:
典型症状:
混淆疾病: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相关治疗医生
郅敏&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第六医院消化内科
于鼎&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
杜意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
何敏&主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
林煜文&副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陈妙&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医科
相关治疗医院
医院地区等级
宫外孕热门问答
宫外孕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相关疾病问题
【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
【胆囊炎】
【懒胆囊】胆囊壁欠光滑怎么办
胆囊壁欠光滑怎么办
发病时间:不清楚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无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精选回答(3)
副主任医师
合肥凤凰肿瘤医院
擅长:擅长胃肠道肿瘤,肝胆肿瘤, 以及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的手术和诊断
胆囊壁不光滑的话,考虑是胆囊炎导致的,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发烧等情况,对健康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容易反复发作的,具体的治疗还是及时的面诊,医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积极规范的治疗的,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副主任医师
成都九龙医院
擅长: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结石、肿瘤、先天性发育畸形、尿控异常、男性性功能障碍(早泄、ED、射精障碍等)、男性不育症等的诊治。
胆囊壁欠光滑同时是影像学B超的检查报告,正常的胆囊壁的粘膜是光滑的,在病理状态下,如在胆囊炎症改变的情况下,胆囊壁会增厚,变得不光滑;在胆囊肿瘤的情况下,胆囊壁可见突出样、侵蚀样瘤体等。胆囊壁仅仅欠光滑,提示存在胆囊轻微炎症,暂可观察,定期B查复查。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各种四肢骨折,脊柱骨折,神经肌腱损伤,软组织缺损手术治疗,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颈肩痛等诊断治疗,擅长膝关节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治疗,对骨折及肌腱神经损伤术后康复指导有丰富经验。
你好,目前的情况是胆囊壁欠光滑,这个可能是有点胆囊炎的问题,如果没有看见明显的增生或者息肉一般来说问题不大那么注意下个人的饮食习惯,尽量的三餐规律,还有就是可以吃些消炎利胆片,注意饮食习惯,尽量的不要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为宜
医生回答(4)
黄冈第二社区医院,湖北省黄冈市
擅长:治疗各种神经疾病
您好,对于胆囊壁欠光滑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关于胆囊壁欠光滑这个问题为您解答如下:其考虑是胆囊炎引起的。建议进行中草药治疗来疏肝利胆,理气除湿。如疏肝利胆汤.组成柴胡,白芍,枳壳,木香,元胡,川楝子,茵陈,大黄(后下),金钱草,麦芽,甘草。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日服2次。
广州天河社区医院
擅长:专业妇科疾病治疗
对于胆囊壁欠光滑这个问题你需要给予重视,关于你请问的胆囊壁欠光滑问题我很乐意为你解答: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胆囊炎引起的。意见建议:可以用消炎药和利胆药物治疗试试,一定要坚持按时用药,多喝水,少吃油腻的食物,注意复查即可,祝您健康。
广州市粤西人民医院
擅长:治疗有儿科方面的疾病
对于胆囊壁欠光滑这个问题你需要给予重视,关于你请问的胆囊壁欠光滑问题我很乐意为你解答:从你说的情况来看,那这时体检时只是胆囊壁欠光滑,那这时到也问题不大的,只是考虑有轻微的胆囊炎症的意见建议:那现在这时如果没有不适的症状,可以先不用做治疗也行,平时在生活和饮食上多注意保养就好
宁波西和医院,浙江省宁波市
擅长:治疗各种脑瘤
你好,如果只是B超显示胆囊壁欠光滑,则无大碍,表示胆囊存在轻微的炎症.请您平时不要受凉,戒酒,少吃生冷,油腻(动物油,肥肉,肥禽等),辛辣之物,饮食宜清淡些. 必要时可服些消炎,利胆药(如西药阿莫西林,中成药消炎利胆片).祝早日康复
向医生提问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多发人群: 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80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酸背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