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桂枝细辛赤芍各45克 炙甘草川木通白术各30克 干姜赤茯苓 白茯苓各60克或白茯苓 旱半夏65克或法半夏 大枣25个

方剂学****更新了 - 中医临床经验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2960|回复: 9
方剂学****更新了
阅读权限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印东杰 《方剂学》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医学的精华部分。《方剂学》的内容非常丰富,除涉及基础与临床各科的有关知识外,还涉及许多学科内容。
成方都是临床医家经验的结晶,大都疗效确切,经得起实验与考验,是沿不息的名方。时至今日,仍然有大量的医案著作及病例总结论文发表即是明证。同时,对经验的理论解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概念往往不够确切或确定,使经验的传达所借助的理论媒介作用有限,常常造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非亲身体验则不能掌握。陈修园《医学心传》的一段文字正与此相响应:“仲景之方法,犹规矩也,有方外之方,法外之法。其中奥旨,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贵能越于规矩之外,不离规矩之中,云为神妙。”“经方治天病”,古今一辞。但能否神用,洽如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所说:“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方剂学它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医学,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为基础,如阳和汤中配伍麻黄是因为其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阳和汤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治宜温阳补血,散寒的基础上配伍麻黄,以其发越阳气的作用来鼓动气血流通而收到散寒通滞的功效。可见阳和汤中一味麻黄就涉及了证、药、基础理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我从药物组成,药物配伍原则、剂量、剂型几方面来讲述,剂量一般的中草药,质轻的用10-20克,质量沉用20-30克,贵重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剧毒中草药,如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大戟、甘遂、芫花,按2005年版药典执行用量。
例1:腹水用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其中甘遂用胶囊2个(500mg),患者就会服后出现呕血致死亡。
例2:治关节病,用川乌15克、草乌15克,患者可服后因生物碱中毒而死亡。
剂型:汤以治急、丸以治缓,药有软、有硬,一定要合适。
煎法:先煎如鳖甲、龟板
后下如大黄(后下可致泻,久煎便大便干)、勾藤、芒硝一般都后溶化。
药物组成中的君臣佐使。
治疗湿痰的二陈汤:桔红(臣药)5-15克、乌梅一个、半夏(君药)10-20克、茯苓(佐药)5-15克、姜(佐药、去半夏毒)3-5片、炙甘草3-10克,脾健湿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见痰不治痰而理气;剂量的大小视病情而定。
功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共性来源于个性
主治:湿痰——阻肺——肺出白痰、脉缓
君药——主药,主要治疗药物。
臣药——付助君药有治疗作用,兼治它症之用。
佐药——①佐助(配伍君药或臣药起治疗作用的药物)②佐制(消除或减弱君药臣药的毒性、制约、消减君、臣燥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于君药药性相反,起相乘作用)
使药——①引经药——引方中药物达到病所的药物,酒炙黄苓治上呼吸道感染,生黄苓治肠炎。②调和诸药作用。
1.方剂小可明确君、臣、佐、使,但药味多要主次。
陈可冀——赤芍、红花、丹参、川乌、沉香(血压高、心率快忌用),治冠心病(冠心二号)
①增强药物的作用:麻黄加桂枝,发汗
大黄加芒硝,泻下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柴胡辛凉解表加黄苓和去少阳
③调节药物的偏性,消减燥烈之性
麦门冬汤,半夏伤胃阴,加麦冬消减燥之性
④减轻毒性:生姜去半夏之毒
四逆汤中生附子加炙甘草
十枣汤,枣用来解毒,甘遂
⑤消除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主要是心、肝、肾、黄连苦寒伤胃配吴茱萸——左金丸。十灰散、凉血止血加丹皮、大黄而不留瘀。
[(中基、中诊、中药)前面]桥梁方剂[后面临床应用]*************待续添加!
回帖我会继续努力加分会添加续!:lol: :lol:
[ 本帖最后由 wlgaiyan 于
16:33 编辑 ]
阅读权限20
楼主要分呢!斑竹加分啊,&&呵呵
阅读权限20
原帖由 李树茂盛 于
08:26 发表
楼主要分呢!斑竹加分啊,&&呵呵
方、法、证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表症:皮、毛、上呼吸道
恶寒感觉只能描述,不能量化(重点)
一汗法:表寒证用辛湿发汗、辛凉解表
二吐法——涌吐法:瓜蒂散,过去甜瓜甜把就苦,胸膈以上的痰饮,肺痈痰症,顺式高位涌吐,用千金苇茎汤。
三下法:适用里实证
1.热结证:高热、谵语、、手足汗出、苔黄腻如舌黑燥烈,脉实有力,阳明腹实证。大承气汤主之。
2.寒结证:脉迟、口唇紫、食凉多、便秘、面白,用温脾汤。
3.燥结证:缺水润之、麻仁丸
4.水结证:①胸腔积液;②腹腔积液:肝硬化腹水是肠系膜(淋巴管)通透增加而产生。
5.正虚里实证:新加黄龙汤(承气汤类)
方从法出、法从证立、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四和法:(和解法)调和:
1.邪在半表半里,发热恶寒,往来寒热,外感但热不寒。
2.脏腑不和,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肝郁脾虚,消遥散主之,白术、茯苓治脾虚
3.上热下寒,胃热肠寒、半夏泻心汤
4.表里同病,大柴明汤主之。
五清法:里热外寒,清内热
表热入内:有气分热、血分热、阴分热等
(病轻)气分热:高热、大汗、口渴、烦燥、脉数、舌苔黄燥、白虎汤。
(病重)营分热:营血相连,身热夜热高,舌绛、神志不等的障碍、斑疹隐隐肌肤之间(针尖大小的瘀点),脉细数,清营汤主之,清热凉营。
血分热:深夜热重、神志障碍、昏迷、斑疹透、看是红、紫、黑,血热妄行,红轻、紫重、黑的要命。治闻对黑、变紫、紫色红。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舌质深绛、脉细数、清热凉血、行瘀止血、犀、羚、丹皮、生地赤芍(犀角地黄汤)。
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
心经热盛,导赤散
肝胆经热,龙胆泻肝汤,
湿热下注入大肠、痢疾
六湿法、治里寒证
1.脾胃虚寒、理中丸
2.少阴虚寒:阳气欲绝,大汗面白色,脉细微欲绝,血压80以下,四肢厥冷,手冷过肘,脚冷过膝,四逆汤主之。
3.寒邪侵经脉证,部位表现为冷痛,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
广义的消法,见消缓散
1.气滞证:越菊丸、柴胡疏肝散……
a.胸中气滞 b.肝胆气滞 c.胃肠气滞
2.气逆证:
a.肺气上逆(苏子降气汤) b.胃气上逆(旋复代赭(读者)者汤)c.肝气上逆
3.血瘀证:部位在头、胸、腹、肝阳上亢至脑出血。
4.出血证:止血要不留瘀。
5.水肿症:五苓散 肿属寒、胀属热
心性肿、肾性肿、肝性肿、阳虚水停(林黛玉)、真武汤
6.湿热症:
肝胆湿热:身桔黄用清法
膀胱湿热:五淋用八正散
蛔厥症:四肢厥冷、乌梅丸主之,王松山教授治脑虫
昏迷开窍 热痹 安宫牛黄 紫宝
寒痹 面白、脉缓 苏合香丸
风痹 川苓拔××散 独活寄生汤
肝阳上亢:高血压脑出血、肝风内动、振肝息风汤
春燥、秋燥、内燥
四君子汤:白术、茯苓、人参、炙甘草,强心利尿
八、补法:虚则补之,石家庄地区燥,不可食辣
1.气虚(无形的功能):心气虚、肺气虚、肾气虚、胃气虚
2.血虚(有形的结构):唇舌爪甲淡,兰州出的当归丸
心血虚——五更泻治疗用四神丸
气血两虚:八珍汤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用熟地)
肾阳虚:肾气丸(用生地)附子走不守、肉桂守
阴阳两虚:用地黄饮子
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脉缓者,中枢神经调节失调,
阅读权限20
*常用方剂的临床应用
应用解表剂要注意的问题
a.必须有针对性:表寒症用辛温解表,体虚外感用扶正。解表,表热症用辛凉解表。
b.辛散清宣,煎20分钟,蒸煎时间长表耗散有效成份。
c.解表温服,絷絷(读者者)汗出。
d.表邪未尽,先解表,后治里,表邪以尽表以除停药。
e.保暖发汗,调摄饮食,忌生冷细腻。外邪袭表,病情轻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用解表剂防止传变。
一、方剂辛温解表
第一方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麻黄与桂枝:增强有强发汗作用
麻黄、桂枝与甘草:缓和麻黄、桂枝发汗的作用,絷絷汗出。
杏仁与麻黄,增强宣肺平喘作用。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现代少了注意—外感风寒表实者用之、舌苔白、脉浮紧、头痛、身痛、骨关痛(病毒、血症、中毒)。
a. 先煎麻黄去上抹除烦
b. 覆取微汗
c. 不许热饮,防止大汗
临床运用:使用标准,风寒表实症,恶寒发热无汗用之,疮家、衄家、亡血家、阴血不足、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有外感不可用。方减桂枝加生姜为三拗汤,治咳喘症,冬季气管炎。本方加白术、麻黄白术汤、散寒发汗解表、治风寒型急性风湿痛。
第二方:桂枝汤,治表虚治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功用:解肌发汗。能调和营卫,小发其汗,舌苔白,脉浮紧。
1/3温服水300ml,15-20分钟进粥、衣被,不可大汗—亡阳
如汗不出,服二、三剂,忌生冷、辛辣、油腻调摄饮食。
临床应用本方:外感风寒表虚用之,温病初期忌用。
注意:桂枝与白芍的比例1:1。
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外感风寒又出现项背强主观感觉(叔叔),要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有喘吸为表虚,桂枝汤加厚补、杏仁——桂枝加厚补杏子汤。
麻黄汤——显著散寒,外感风寒表实症,用之。
桂枝汤——调和营卫小发其汗表虚症
近年来治体虚外感伤寒、风湿心,扩张心肌病等表虚症有一定疗效。
第三方:小青龙汤,寒伤表实症。
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不渴《伤寒论》40、41条腹泻、咽梗、小便不利、少腹小腹两侧。
夏日受凉,心下有水气、气喘、受凉就咳喘用之。
麻黄、桂枝、白芍、五味子、干姜、半夏、细辛、炙甘草,毒性物质——挥发油中《有毒中药大辞典》天津出。
1.辛温解表的麻黄、桂枝与干姜、半夏、细辛配伍为主杆。
2.麻黄、桂枝与白芍、五味子配伍,大至大汗伤阴液;相反相成。
3.干姜细辛、半夏温化水饮配伍白芍、五味子发挥温肺化饮,又不过于温燥伤肺气。干姜走里,细辛走里又走外,半夏三味去水饮,其人心下有水饮,背凉如掌大《金匮》脉弦代表心下有水饮,脉弦紧。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症,里饮是肺的功能障碍,咳、喘、痰;咳逆倚息不得卧,水饮在肺,(水)严重的出现头面、四肢浮肿(有的身重)、面白、唇紫、舌苔白滑、灰白水滑、脉浮(见到病号往往脉数)
临床运用本方:以外寒里饮症为使用标准,恶寒发热无汗,咳吐清稀痰饮、舌苔白,王文鼎卫生部顾问,谈小青龙用麻黄绒、出汗后用麻黄根;芍药倍桂枝,用水炙或蜜炙麻黄、豆豉代麻黄、苏叶代桂枝、舌苔黄者去干姜、细辛加石膏。
阴虚干咳无痰、肺热痰饮、痰黄黏不忌用。
二点:目前用于寒哮喘(支气管)慢性肺源心脏病、阻碍性肺气肿,属外寒、里寒有疗效。
二、辛凉解表
第一方:银翘散
银花、连翘、薄荷、牛旁子、桔梗、生甘草、芦根、荆芥穗、豆豉(辛温透邪)。
1.辛凉解表药与辛温透邪药相配伍。
2.运散风热薄荷 、牛旁子、桔梗与银花、连翘风热清热解毒作用。
3.方中配伍少量的辛温透邪药应配伍在大量辛凉解表药中,温而不燥,有利温邪外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期或风热侵表,发热微恶风寒,初期无汗后有汗、出不畅、微口渴、咽红、咽病或咳嗽、脉浮数、苔白、舌尖红。
用法:每服六钱,前煎鲜芦根、香气大出、不要大蒸、久煎味厚药入中焦,重日三服夜一服,轻日二服夜一服。
临床运用:
1.本方以瘟病出初或风热侵表的诸症(见上)用之。
2.应用时要讲究煎药方法。
3.近年来应用本方治疗上呼吸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有效,治轻型流脑,猩红热的连球菌感染初期,用本方化裁去荆芥、豆豉,加细生地元参、大青叶、丹皮,由其对上患者对青霉素过敏者,更有益意。
第二方:桑菊饮,以治咳嗽为主,输散风热药,宜肺上止咳。腠者元气之汇居理者脏腑之文理也。
桑叶、菊花、连翘、桔梗、杏仁、生甘草。
功用:输散风热,宜肺止咳。
主治:风瘟犯肺、风热侵肺
表现:身热不重,微恶风恶,咳巨,咳吐白粘痰,咳吐不爽,微汗出,微口渴,脉浮数,苔白、舌尖红。
临床应用:
1.本方以风温初起或风热侵肺,出现的发热、微恶,咳吐白粘痰为使用标准。
2.热度高加银花、生石膏、咳吐白黄(肺热期)粘痰加黄芩、浙贝母。
3.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区别。
银翘散—辛凉平剂,配少量的荆葱、豆豉为透邪、又有清热解毒之功,以咽喉红痛为要点。
桑菊饮—辛凉清剂,输散风热宣肺止咳,以咳嗽为主。
4.近年来运用本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有效。
三方:麻杏甘石汤。
伤寒63条162条,太阳病误治;表无大热用之,汗下出而喘无大热,邪热做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热风寒外逼,汗出不解逼入肺里,热雍肺中,肺失素降。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喘吸、甚鼻扇、黄粘痰、咳嗽、气逆、里热外蒸、津液外泄、表邪里传、汗出肌松、非里不堪、里热转胜、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胸闷、心烦、诸气愤郁。
配伍特点:
1.辛凉宣泄药与清肺平喘药相配伍。
2.麻黄、石膏都是君药,两者相制为用,麻黄辛温,配伍石膏的寒凉,能发挥清解肺热作用而不助热,又不出寒凉伤胃的副反应。
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主治:肺热咳喘症、鼻扇、口渴、有汗无汗、舌苔白、脉浮数、发热咳喘。
临床应用:
1.以肺热咳喘为使用标准;风寒咳喘、痰热阻肺、寒饮在肺不宜用。
2.疾病过程中有汗无汗都可用,热胜有汗加石膏量,无汗恶风加薄荷、桑叶。
3.要讲究麻黄与石膏的比例一般1:5、1:6。
4.近年来,治小儿性(病毒性肺炎)或麻疹合并肺炎有效,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吸收炎症。
四、升麻葛根渴:透疹
升麻、葛根、赤芍、炙甘草
升麻、葛根——解痉透疹与赤芍配伍。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期,未发或疹出不透或身热、头痛、目赤、口渴、脉数。
用法:共研每服四钱,量大小服药的次数多少看年龄。
临床应用:本方未发或疹出未适,为便用标准,以透不可用。可加胡荽、穿山柳、樱桃核、透疹药品。
中药大辞典2591页樱桃核(无)
蔷薇科:透疹、解毒,治麻疹透发不畅;消疽瘤、灭瘢痕。
内服1-3钱,磨汁涂或煎水洗,治眼皮生瘤、樱桃核磨水搽之,其瘤渐渐自消。
三、涌吐剂
吐法:大吐亡阳、大下亡阴、凡取吐者,须天气清明,已午以前。
1.应注意的问题,涌吐痰诞、毒物、宿食的作用,停在咽喉、胸膈、胃脘以上的病证、欲吐不能。
2.涌吐剂作用剧烈,吐止药停,老人、小儿要注意。
3.服后不吐,助一下吐。
4.服后吐不止,入姜汁和胃,饮凉水。
5.服后胃气上逆、暖气、打呃用和胃降逆的方法,注意风寒所伤。
6.小米粥自养。
瓜蒂散(涌吐)
瓜蒂散、赤小豆、豆豉。
1.苦酸配伍涌泻
2.用香豆豉增加宣泄的作用,保护胃气。
四、下法(泻下剂)
1.泻下剂治里实证,分寒热虚实(体质),热结的寒下,寒结温下,燥结润下,水结遂水,体虚攻补同用。
2.表证未解不能早用泄下,但里湿已成,根据里症的轻重缓急。
3.得效停药,俊烈之品,伤脾胃。
4.老年、孕妇、产妇、妇女经期、气血不足,失血便秘,注意使用。
5.治疗时注意饮食。
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1.泻下行气与除满药配伍
2.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芒硝减寒能软坚、配伍相须为用,有显著泻下热结作用,专治燥实。
3.厚朴、枳实增强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
4.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程顺胃气下行。
功用:俊下热结。 舌苔的改变是客观指标
主治:阳明腹实症,下午三点——五点,定时潮热(高烧)手足汗出,阳明热逼津出,大便秘结数日不下,脘腹痞满拒按,妄言谵语、烦燥或神昏呼之能醒(半昏迷可醒)邪毒不能下趋,反而上扰神明。(虚性脑膜炎——全身毒血症)
舌苔——黄燥起刺,热感伤津或焦里燥烈——损伤了肾阴。脉滑数——重沉大实。
酸中毒表现个体不一表现各异:
①痞满燥实或热解旁流;热厥——阴阳之气不能相接,手凉不能过腕,足凉不能过脚腕。
②发痉——角了反张,牙关紧闭,颈项强直,手足抽搐或发狂或喘满——肺的微循环障碍(RPS)或目中不了了,晴不和,或撮空里线,循衣摸床。
大承气汤:先枳实,厚朴、大黄(后下)煎好后入芒硝。
大黄——有效成份恩醌,久煎出西柔 质—大便更实。
临床应用:
1.阳明腹实症、痞滞燥湿为标准,脉实大有力,便秘。
2.讲究用法,细观病情。
3.阳明腹实症、舌苔燥黑,又出现撮空里线,循衣摸床,证明损害了胃津,操作了胃阴(少阴之脉络于咽喉)
4.急性感染性毒血症,中毒性肠麻痹,有效疗效,也可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
大承气汤:厚朴倍大黄,俊下热结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水煎服。
厚朴与积实—肠道蠕动增加
功用:清下热结。
主治:阳明腹结症,舌老黄、大便秘、脉滑而拘
调味气汤:大黄、芒硝、炙甘草、煎炖服,调和胃气,缓下热结、恶热口渴、舌苔正黄、脉滑数、燥热。
清代医学家吴鞠通在《伤寒论》基础上,又创了几个类承气汤。
1.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二粒(化开)、生大黄末3钱(十克),先服1/2,不效再服。
主治:阳明温病、神昏、舌短,治急性传染性疾病。如大脑炎、高血压性脑出血、流脑、乙脑、高颅压、脑水肿。
2.宣白承气汤:生石膏、杏仁粉、括蒌皮、生大黄、水煎。
功用:清肺化痰、泻下热结
主治:痰热阻肺、肠道热结,喘促不宁、痰涎涌胜—(黄痰)脉右寸实大,阻塞性肺气肿加呼吸道感染—肺压大,脸就肿了(右心衰了)
3.导赤承气汤:细生地、黄连、黄柏、赤芍、生大黄、芒硝、水煎服。
功用:清小肠热胜,泻大肠热结
主治:小肠热胜,阳明腹结,治泌尿素感染。
小便赤通畅差(可见血尿或镜下血尿)
4.新加黄龙汤
5.增液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大黄、生硝、桃仁、丹皮、冬瓜子
桃仁、丹皮—活血散瘀
冬瓜子—清肠排脓
1.泻下与祛瘀相配伍
2.方中应用大黄目的在清泻肠中的郁热,配伍桃仁、就有显著清泻的作用。
功用:泻热破瘀,散热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阑尾炎;曲右足而不伸,严重有右少腹痛疼、全身恶寒、发热、自汗、舌红苔黄、脉是数的。
用法:芒硝化
临床以肠痈初起为标准,用芒硝是软化瘀肿,量不可大,对急性阑尾炎有效,重加败酱草、樱花、血腥草;肠痈以化脓未破溃也可用,如化脓破溃不可用。如疗效不明显要手术,荷包缝合术。
加一分鼓励,请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20
《金匮要略·痰饮病》12条称:“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对痰饮的病因病机予以扼要阐述。然对其“饮水多”、“食少饮多”等简约之词,历来理解颇较单纯,未能真正揭示仲景对其病因的实质性含义。
  用“动词加名词”解“饮水” 把原文浅释后可以理解为:“有病的人,喝的水太多,必然会突然引发喘急胀满;凡是进食量少而喝水量多的人,会造成水饮停聚在胃脘。严重的发为心悸,较轻的会引起气短表现。”这里把两个“饮”字和一个“食”字,都作动词使用,以致形成“喝水多”是导致痰饮发生的原因。历来注家及近年诸多专著,多从此说。的确,某些病人特别是脾胃虚弱者,如果大量饮入水液,或可造成一时性的水积病患,也可因脾胃不运而水停为饮邪,自然也是痰饮的成因之一。然而,仲景对痰饮病因仅此简单认识吗?   用“病证性名词”解“饮水” 把病人所患的疾病理解为饮病或水病:“病人患有饮病或水湿性疾病,常会忽然发作喘息胀满的症状;凡是脾胃虚弱所致进食较少、机体水饮邪气又较多的病人,都会使水浊停聚胃脘,严重时可发生心悸病,轻微时常引起气短病。”经文的病人,既可理解为素有痰饮的患者,也可理解为脾阳失运或其它脏腑疾病之人。验之临床,每见哮喘、肺胀等、肺心病患者,由于素体水饮停蓄,因而常会暴作喘息咳嗽,这自然与水饮射肺相关。严重者因水饮凌心而心悸不宁,普通者也以短气为主要表现。此解把“饮”和“水”解释为病人原有病机,把“食少”解为临床症状,而二者皆为名词,故使经文另显新意。
  从两个角度解条文 单纯以“喝水”或“病证”理解“饮水”,都不能表达经文所阐述的至理。只有把二者综合分析,方能较为完整地揭示仲景关于痰饮病机的内涵和外延。
  1.摄水过多是痰饮病的重要病因:任何疾病状态下,都会使机体抗病力消减或下降,此时如果大量摄入水液,超过自身适应能力,水湿就会停蓄而引发痰饮;对于邪盛阻气等实证者,或脾虚失运、气虚失宣、阳虚失温等病人,若再饮入大量之水,均可导致水湿停运而引发痰饮。
  2.实证病人摄水过多,也是痰饮的重要病因:经文的病人,既言痰饮病人,也包括其他病人。在邪实情况下,适当饮水,有助驱邪。若超其适度,反而增加抗邪负担,以致水湿停蓄而发为痰饮。
  3. 虚证病人摄水过多,也是痰饮的重要病因:以阳虚、气虚为主而致肺失宣降、脾失运化、肾失蒸化、三焦失于通调,都能使水湿滞留而引发痰饮。而虚证的形成,则又与邪实久羁、劳倦过度、情志失畅、饥饱不调等因素关系至密。经文的“食少”,既可是疾病时(如脾虚)的纳入不良,也可是条件所限而造成的进食不足。“饮多”,同样既可是喝水过多,也可是饮邪水湿过多。“食少饮多”,当然是痰饮的病因;而正虚的“食少饮多”,不仅是痰饮的病因,也是痰饮加重、加剧的原因。.
  仲景简约的“饮水多”和“食少饮多”条文,深刻地道出了痰饮的病因病机。其暗含着诸如感受外邪、饮食不当、劳欲所伤、情怀抑郁、久病迁延等引发痰饮的诸多病因在内。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20
寒结——用温下剂ly
1.温脾肠:大黄、芒硝、干姜、附子、人参、当归、甘草。D$[FM^
a.泻下药与温热散寒药和补益气血药/l
b.大寒药与温热药,相制为用,相反相承,大黄、芒硝泻下作用强,但伤脾阳,使脾阳不足,配伍干姜、附子能消减苦寒之性,减缓泻下作用,不伤脾胃;干姜、附子温热散寒,单用温热药冷机不去,配伍大黄、芒硝、制约附子、干姜的燥烈之性,又能防止温热燥烈;泻中有温,温中有下,温下冷机。_z`~N:
功用:功下寒疾,温中^|Eg
寒疾腹痛:脘腹冷痛,大便不通,面白,手足不温,口唇青紫,舌苔白滑,脉弦而迟。(暑热受寒);
用法:人参另煎,分三次空服温服。+:nX~
临床应用:以寒疾腹痛为使用标准;治单纯性的肠梗阻有效;冷痛显加肉桂、吴茱萸,痛加厚朴、草果。5Z2
燥结润下:Zf
麻子仁丸:麻子仁、杏仁、白芍、蜂蜜、大黄、厚朴、枳实x1;YP
1.润肠与泻下行气药配伍t&uJ
2.前四味养阴通便,配伍后三味泻热行气,减缓小承气汤作用,防止泻下伤阴。5\T`&
3.杏仁应用是通便(有油脂),素降肺气。N{rnI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汤津液不足。肠胃燥热、小便频数、故便秘、脉数舌苔黄。@s^
用法: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先服十丸,不通再加。L
临床运用:大便秘结,小便频数。习惯性便秘,老人便秘,痔疮后便秘。xeZ
水结:要用逐水剂。%n
十枣汤:大戟、芫花、甘遂、大枣E(
大戟、芫花、甘遂—二克(一钱币)平旦服)4V8o
1.前三味攻逐水饮作用。w%`|0&
2.方中应用大枣的意义,在护胃减前三味药之毒性。CI
3.缓和前三味攻逐水饮的作用,不伤正气。S
4.用十个大枣煎送服。H!
功用:功遂水饮。kPP
主治:水饮停蓄胸、腹.5aB
1.悬饮、咳沫饮,右边痛或左边痛,不得卧,气短,或心下痞硬,舌苔灰白,脉沉滑,一面有水另一面代偿性。ks&d
2.腹水:腹胀如豉,喘满,膈肌上升,呼吸不畅,二便不通,一身系肿。]b^
肠系膜的通透增强——门脉高压0'Y.|+
心性水肿—薛芳治疗,真武汤主之,熟附子三—五钱,茯苓四钱,白芍四钱,白术五钱,姜三钱(温阳利水)
3.米粥自养,以养胃气vf:7~}
甘遂一定要为末,煎就破坏它的成份。6s^
大枣汤送药身体强用二克,瘦弱用一克,平旦服,空腹用大枣汤送下后不效明日加半钱再服,|$KT
水饮消减,必伤胃气,有上呕的表现。f
用胶束、馒头皮、龙眼肉包送服下。b=N-9/
气虚里实2mt/K
黄龙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人参、当归、甘草、桔梗、大承气汤与益气养血配伍。sh}#/
泻下热结,因温病,应下失下,非结热不去而气以虚,单用气更虚,加人参、当归、甘草减少大承气汤的泻下,扶正气有助热结排除。w'
方中应该桔梗,宜开肺、腹之气。YMy/Q
功用:泻下热结,益气养血。is
主治:阳明腹实,应下失下,正气虚了;身热、便秘、腹拒,狂妄言或热解旁流或热厥。3+Ps
舌苔、焦黄、焦黑、燥烈~`gufa
气短而喘,左心功能不全、血压低、体无力、衰竭出现、故加人参、三部脉无力。3dMuBl
用法:人参另炖、对服。k8
临床表现:OZW}^$
1.阳明腹实症,失治误治,出现气血不足为使用标准。tsmp'1
2.在急性热性症,阳明腹实,气血不足可用,没有气血不足者忌服。-.hI
心梗,24小时 七天 一个月 大便秘用黄龙汤;+
前题:胸、腹水中有大量的蛋白质tC
十枣汤中用、大枣、姜、厚朴、桑白皮、括蒌皮同煎,以攻水。\X=,
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注意不要呕吐—防出血。水去服消遥散。|
新加黄龙汤:(吴鞠通)a
生大黄、芒硝、生甘草、人参、当归'H5
生大黄、芒硝、生甘草—调味承气汤。r2&O
配伍特点:泻下药与补药相配伍,泻下不伤正,补益不留邪。9&m
功用:泻热通便,益气养阻p'PcRK
主治:口干咽燥、唇裂舌燥、舌苔燥黄,或焦黑燥烈,或有撮空理线,脉虚—身倦少气。z
用法:人参另煎(从小剂量起)加二匙姜汁,服后腹中有响声,气机通畅。便下,服沙参、麦冬、细生地、玉竹、冰糖、异胃汤一剂,生大黄与药同煎,泻下力缓,芒硝后溶解,小便多,大便干。人参另煎,姜汁另加,对姜汁的意义和胃、防呕吐、振奋胃气。N&{/{
临床应用:严格煎法、观察病情I#?t
本方治疗:急性热性病,误诊误治—热结未去,气阴大伤,出现身体衰竭,多用于急性心梗中大便不通。yG
增液承气汤: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生地^w
配伍:1.滋阴药与泻下药配伍。#{*=
2.泻下药伤阴液,故配伍滋阴药,增水行舟。v
功用:滋阴通便[Z
和解剂:用和解的方药治少阳症,但见往来寒热一症便是(半表半里),治疗肝脾不和,平衡是相对的。胃肠不和(胃上吐、肠下泻)。柴胡配黄苓和解。辩证准确,针对性治疗。半夏泻心汤、和解、上热下寒。大柴胡汤,表里同治。邪在机表不在少阳不忌用。k
太阳症,表证发热恶寒。
小柴胡汤:柴胡、黄苓、半夏、生姜、人参(另煎)、大枣、炙甘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之间。J`
柴胡透表散邪与黄苓清胆热而和解少阳,方中应用人参、炙甘草、大枣扶助正气,祛邪气,防邪气深入。cR
功用:和解少阳}LO_h
主治:半表半里症(少阳症)往来寒热,日多次,胸胁苦满,默口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于目眩。9oK
舌苔白、脉弦;疟疾、黄疸(阳黄)、肝的湿热重蒸。m=
也可用于急慢性胆襄炎,胆汁反流性炎症。&oljU
蒿苓清胆汤(一方)!^+
青蒿、黄苓、竹茹、半夏、陈皮、枳壳、赤茯苓、碧玉散、青黛|(QybC
青蒿、黄苓—清泻胆府湿热清少阳邪、透Q
竹茹、半夏、陈皮—清理,可加金钱草,右胁痛醋炙元胡郁金、胆石症加海金砂。N=D
蒿苓清胆夏如茹,碧玉赤苓枳陈辅。-qQ!s
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达原饮《温疫论》&eNy
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苓芍甘佐。oz2-GG
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优膜原寒热作。O
调和肝脾方(二方)0+(4k
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
配伍:1.柴胡输肝解郁与白芍酸敛,舒肝解郁又不伤阴血。tHWs
2.柴胡升散与枳实下气,舒理和气。9
3.方中庆用炙甘草益脾和中。$o;x
功用:舒肝理气解郁/0
肝郁四逆,情激动—胸胁满闷胀,四肢不温,四肢凉,四肢厥,神志清。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泻痢。(癔病—肝气有于为主,神经管能症)oE
[ 本帖最后由 wlgaiyan 于
12:40 编辑 ]
阅读权限20
*甘麦大枣汤—治哭、汗
柴胡舒肝散(丸)治肝气有郁—神经管能症
柴胡、陈皮、枳壳、香附、芍药、川芎。
消遥散:肝瘀脾虚症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灸甘草、生姜
舒肝建脾,建脾利湿,两胁作痛,或乳房胀痛,或月经不调,饮食少,或两下肢浮肿、便塘(肿为寒、胀为热)舌苔白、脉弦缓而虚。
加味消遥散:加丹皮、枳实,舒肝建脾,清热,牙龈出血,面红目赤,月经提前。
加生地或熟地:黑消遥散、舒肝养血,主治肝瘀血虚,治慢肝,早肝硬化,有一定疗效。对乙肝、戍肝?也可用于乳腺增生,更年期。
*清热剂,里热症
里热性,表实以解,表未解,表里双解。
如果病在气血,用血分药,引邪入里,如果病在血气,用气分药,热在何处?热脏、热腑,对里热症,要分清,虚与实。
热症的真与假,真阴不足的阴虚火旺,不宜用。清热剂多用苦寒、寒凉剂多配伍滋阴的药物,不易久服,伤胃气,气脾阳,必要时配、醒胃、和胃的药物。
清热的方药中,有里配反佐的药物(温热)药量要小于君药的量。
1.清气分的邪,白虎汤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陈仓米)
功用:清热生津。
石膏:清热生津,辛甘大寒,清阳旺邪热,用量大。
知母:苦寒滋润可清热生津。
甘草、粳米:养胃气,能发挥清解阳明邪热,又不伤胃。
功能:阳旺气分热症,不恶寒反恶热,舌苔黄、燥、脉洪大或洪数。(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伤阴耗气,毒血症的外在反应。
气阴两虚、脉芤、背微恶寒、时时恶风。
暑瘟加湿,用苍术燥湿。
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衰老的过程是慢长的,对立统一的过程,误治伤正气故从洪脉—脉芤,才能加人参,四十年的经验今天才能说呀!误治阳明经—入内阳明脏实症。动态变化。
营血热:心主血,血分有热。
清营汤:《温病条辩》
犀角(水牛角)、银花、黄连、竹叶、生地、玄参、麦冬、丹参。
1.清心凉营解毒与滋阴药配伍。
2.水牛角清解心热配生地、玄参、麦冬、滋阴。
3.用丹参目的凉血活血,防止瘀热互结,抗凝—作用于微循环。
功用:清热解毒,透热养阴(入营[转回气分]犹可透热转气)—方的整体作用。
主治:热入营分,营阴不足
表现:1.身热夜重(白天也烧);
2.有程度不等神志障碍,谵语狂言,目菩开或喜闭;
3.斑点隐隐,细看肌肤之间(少量的,少见的针尖大小瘀点)
4.舌绛无苔而干,红中透紫,脉细数。
用法:吴鞠通,服三次,重四小时一次,24小时6次,以营分症为使用依据,腥红热,流外性脑髓炎普通型有疗效,由其对青毒素或磺胺(轻型或普通型)嘧腚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药过敏患者,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羚羊角、玄参、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凉血、散血、生地、赤芍、丹皮阿胶、否则前后环循之法,虑其动手使错,反致慌矣。(透邪银翘散)辛凉解表,桑桔饮。
犀角地黄汤:水牛角、生地、芍药(①赤芍,活血行瘀;②白芍,收敛肝气)。
功用:清心解毒与凉血散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只有凉血、散血、活血)
营—斑点隐隐。
卫—斑点透,经(轻)、紫(重)、黑(死),也有红、紫、黑三者同存,或吐血,尿血、便血(瘀血出血,血热妄行也)DIC—迷漫性瘀血出血
高血压也有脑出血问题。
舌深绛无苔,紫中透红,脉细数。
用法:犀角磨汁对服
临床表现:
血分热胜症为使用标准。
近年治疗急性感染,传染性疾病,出现的败血病,迷漫性血管出血,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要中西结合治。
加减:出血重加玄参,狂燥加羚羊角,神志不清加安宫牛黄、痉抽加紫血丹,毒重加银花、连翘。
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苓、黄柏、扼子
特点:黄连—去心火中焦热毒;
黄苓—清肺热上焦邪热;
黄柏—祛相火下焦邪热;
扼子—清三焦火。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亢胜的为
小便都黄:①高热狂燥,咽干口燥,舌红苔黄燥,脉数实力;②高热发斑,以红为多,或吐血,或衄血、舌红黄燥数有力;③高热下利或里急后重、痢、舌红黄燥、脉数有力;④黄疽(阳黄)(如桔子色),湿热黄疽,舌红黄苔,脉数有力;⑤外科(阳疮)、痈、疮、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以三焦热毒亢胜,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使用标准,不可久服。
加味:大便不通加大黄,黄疽加菌陈、大黄、大便臭加槟榔、大黄可用大承气汤。
[ 本帖最后由 wlgaiyan 于
15:22 编辑 ]
阅读权限20
清瘟败毒饮:五版主方,六版或副方
生石膏(先煎数十沸)大180-240克,6月-8月、中60-120克、小24-38克;小生地:大18-30克、中9-15克、小6-12克。
犀角(现在用水牛角代)大180-240克、中90-150克、小60-120克。
真川连大12-18克、中6-12克、小3-4.5克。
知母、枙子、黄苓、赤芍、丹皮、玄参、连翘、竹叶(鲜)桔梗、甘草10-30克(以上十味原书无剂量)根据病情的定剂量。
配伍特点:①清气热药(白虎汤)与解毒药(黄连解毒汤、凉血的犀角地黄汤);②同桔梗的目的,便药上行,直达病所,使方药发挥,清热。
功用:清热解毒。(气血两清)
主治:瘟疫热毒,气血而燔。同时热毒内胜。
表现:①大热渴饮,头痛如劈,腰如被杖;②干呕、狂燥、妄言或神志昏迷(脑膜刺激症);③发斑、红紫黑吐血、衄血、便血;④四肢抽搐(热极动风);⑤四肢厥逆(手凉不过腕,脚凉不过踝关节);⑥舌质绛、苔黄燥、气血两燔;⑦脉象:脉沉数、沉细数,或浮大而数。
用法:1.石膏先煎数十沸;2.病危重2小时服一次,鼻鼻司 可用,一天12次。
临床应用:以温热疫毒,气血两燔。方对流行脑髓炎,流行性脑膜炎,神昏迷加安宫牛黄丸,4小时一丸。痉抽搐,加服紫雪丹(保定万宝堂,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全虫尾或羚羊角。
大便干用大承气汤——泻下热结。
普济消毒饮:治大头瘟、腮腺炎、酒黄苓、酒炒黄连,玄参、马勃、板兰根、升麻、柴硐、牛旁子、薄荷 、僵蚕、连翘、桔梗、甘草、陈皮(通雍滞)。
1.清解头面热毒药与辛散药配伍主干;
2.酒制黄苓、黄连配伍、玄参、马勃、板兰根可以增加清热毒作用;
3.酒制黄苓、黄连配伍升麻、柴胡引药上行,达到头面,更好的发挥,清解头面热的作用;升麻、柴胡引药上行,散头面风热配黄连,黄连,防升发太过。
功用:清热解毒,散头面的热毒。
1.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热痛,目不能开,或左或右,边界清楚,反复发作。可能是链球菌,男孩不好出睾丸不育,破坏精母细胞。
2.流行性腮腺炎,外用如意金黄散炎,女孩不根治可出现卵巢炎——破坏原卵子母细胞?
服法:用在口中慢咽下。
临床应用本方:
1.治大头瘟或窄菜(腮腺炎)为使用标准;
2.要讲究药物炮炙,服法;
3.对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有效,大便不通加酒制大黄,外用如意黄散,如有合并睾丸炎加龙腥草和川楝子,女人们的请找妇科大夫。
大头瘟以鼻为边界,边界清楚,24小时6次清瘟败毒饮(煎剂)唇化蜜丸。现在头瘟了,但流行性腮腺炎多了(病毒)也是24小时常服药,男的合并睾丸炎,女的合并卵巢炎。
凉膈散:栀子、黄苓、薄荷、连翘、大黄、芒硝、甘草
1.清解胸膈邪热,清邪药,清上泻下。
2.大黄、芒硝伍甘草、蜂蜜、不伤胃津,邪热从下而去。
功用:清上泻下去中焦邪热,热胜伤津。
主治:上中二焦、火热、烦、口渴、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衄或便秘、小便赤、苔黄、舌红(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用法:上药为未,入竹叶七分,煎服,得利下要停药,过之伤脾胃(注意)
临床应用:
1.以上中两焦,火热为使用依据;
2.壮热口渴加石膏、知母;
3.咽喉加桔梗、山豆根;
4.衄血加赤芍、丹皮。
近年来用于,急性、口腔炎、急扁桃炎治疗。
仙方活命饮:专治大疮初起(阳痈)
(外科方)清解透毒。
银花、防风、白芷——消炎
当归尾、赤芍、乳没药——活血消肿
穿山甲皂刺天花粉——透日脓软坚
1.清毒与活血和透脓药;
2.用黄酒、活血通络、助药力。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透脓软坚。
主治:阳痈初起,热毒雍居,气滞血瘀(表现红肿热痛)严重的发热恶寒,舌苔白黄,脉数有力(张家口医专,任宗之先生)
煎法:1.用酒一大碗(黄酒)或水酒各半,煎,分三次服;2.用黄酒在活血通络,以助药力,引药达病所。
临床应用:
1.痈疡肿毒初起,部位,阳痈坚硬,红肿热痛;
2.痈疡初起脓未成(脓以成可溃脓),未溃之前,可以用,阴疽禁用,身体虚要用;
3.痈疡红肿热痛,加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便秘加酒炙大黄,用药渣外敷。
本方治急性化脓性脓肿,多发性结肿,清解脏腑热毒。
1.导赤散(中药泌尿消毒剂),清心通淋,木通,干地黄,生甘草梢,竹叶。
①清心通淋与清心养阴相伍。
②用竹叶在于,清热除火,导热下行,用生甘草稍,引药入尿窍,防止本通、生地、寒凉伤胃。
功用:清心通淋
主治:1. 心经火胜,心胸烦热,欲饮凉水,口疮,小便黄赤;2. 心热下移小肠,小便赤色刺痛。
心经火胜、口苦加黄连或黄岑、赤便、萹蓄、瞿麦。肉眼血尿加石韦。
木通苦寒(用川木通)关木通伤肾,防伤脾胃,近年来,应用治疗,心火旺胜的口腔炎,舌炎,对膀胱炎,尿道炎有效,同时多饮水,碱化尿液(加小苏打),酸性尿易感等。
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湿火,清泻下焦湿热药。
酒炙龙胆(大苦大寒)、黄苓(炒)、栀子(酒炙)、当归、生地、柴胡、泽泻、木通、车前子。
1.龙胆草,上清肝胆之火,可清下焦湿热、伍黄苓与栀子,可清解上焦湿火。
2.龙胆草伍、木通、车前子、泽泻可增加清泻湿热。
3.方中用当归,生地是佐制苦寒大利、不伤阴血,柴胡引药入肝。
苦寒:苦燥、伤阴
主治:肝胆湿火上炎—头痛,目赤(急性)、胁痛(右胁)、口苦(胆汁返流)爆发性耳聋、耳鸣—(链霉素影响第八对脑神经损伤)治急性脓耳炎(流黄水、卡他氏肿耳炎)—舌红苔黄脉弦数。肝胆湿热下注:睾丸肿,副睾丸,阴痒(女性)、阴汗,小便淋浊。女人的带下—黄臭(脓性带)—实症、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酒炙龙胆草,酒炙栀子,消除苦寒之性,酒可通经络,车前子包煎。
临床运用:1. 以肝胆湿热上炎或下注,为使用标准;
2. 本方性苦寒,不可久服,伤脾胃;
3. 关于木通的应用,有争论;
4. 对高血压I期(原发)(对继发无效),神经血管性头痛,急性结膜炎,爆性耳聋,急性卡他性肿耳炎(耳朵底子)头面部的温疹,以及睾丸炎,急性盆腔炎,生殖的感染,急性胆襄炎,急性甲肝,带状疮疹。
左金丸:用清解肝火,主要是胃火(黄连),用吴茱萸输理下气,伍黄连有合胃降逆作用,佐制黄连的苦寒,防胃气上逆。
功用:清泻肝火,主治肝火独胃—胁痛、燥杂、暖气、呕、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情轻用丸,黄连:吴茱萸(舒肝),6:1,煎剂,黄连:吴茱萸6:1
肝火犯胃,为标准,胃酸重加乌贼骨。
胁肋病加四逆散,对幽门螺杆菌胃炎胆汁反流胃炎,食管炎有效。幽门螺杆菌生长的环境、温度与湿度。
*泻白散——治肺热
桑白皮(降肺气)、地骨皮(去虚热)、甘草
主治:咳嗽、肺热、肺热重加黄芩、痰黄白加浙贝母、
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啊
很好的论述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