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抑郁症的症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长春晚报数字报刊平台|长春晚报电子版 - 主流网
第15版:开心开窍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感到无助或绝望反复想到死亡或自杀
 抑郁症 这个潜伏心中的魔鬼长什么样
&&&&&5月8日凌晨,深圳报业发行物流公司总经理张敬武,因患严重抑郁症自杀。而2天前,湘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在办公室楼梯间上吊自杀。4日下午,都市快报副总编徐行自杀离世,年仅35岁。据悉,徐行为都市快报新媒体项目领军人,自杀前因工作压力过大,患抑郁症。而不久前,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宋斌在办公室自缢身亡,留有遗书,他可能患有抑郁症。&&短短十来天,4位媒体人相继选择自杀手段结束生命的事件,刺痛着他们的家庭,也刺痛着这个社会的神经。他们所患的同一种病——抑郁症,也再次敲响了我们关注媒体人心理健康、关注抑郁症患者的警钟。&&听说你抑郁了&&有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上,宋丹丹见了崔永元,打趣地说:“几年不见,听说你抑郁了?”现场观众会心一笑。“听说你抑郁了”这句颇具调侃色彩的话,迅速成为当年的流行语。在现实情境里,“抑郁”却非一个轻松的话题。&&近期,各地连发抑郁症患者自杀案,引发社会关切。新华社和《半月谈》的报道称,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据估算已达9000万人,每年因此自杀的人数达到20万人,公务员、白领等高压力群体成为抑郁症患者的主力,其发病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可防可治的‘心灵感冒’,何以演变成难愈的顽疾?快速奔跑的国人,总有太多压力要扛;重压下的你我,可曾记得初心的方向?”&&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当须从根治。根在哪里?除却外来压力这一重要病因,个体的应对也不该受到忽视。两位文艺界大腕的忠告,颇感有理——&&其一,漫画家朱德庸在《大家都有病》一书序言中自述,此书写作历时10年,还因此获奖。他没去领奖,却请人代念了一段感言:“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在跑的时代,但我坚持用自己的步调慢慢走,因为我觉得大家其实都太快了——就是因为我还是慢慢走,所以来不及到这里来领奖。”&&其二,演员陈道明最近在谈及新片《归来》时说:“我们的焦虑大部分都是自找的。你在马路上、你在单位里、你在饭桌上,一天到晚听着一些不该听的事,跟你无关的事情灌到你的脑子里,这些垃圾你总得消化。你看我们现在饭桌上谈一些东西很多都不是美好的,你一天到晚这样焦虑,自己能好得了吗?”&&一要慢下来,二需静下来,两者都是要增强个体对环境的主动性、选择性。如此提醒,可称良方。&&世卫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看来,一波“心灵感冒”的大流行正汹汹逼近。在国家、社会层面的关照与抚慰抵达前,社会个体亟待先来一番心理上的自省、自查、自纠,在现实环境中努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将来某天,一不留神还真有可能遭遇那句宋丹丹式问候:“几年不见,听说你抑郁了?”&&在学术和临床医学界,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这话听起来比较复杂,美国精神病学家杰拉德·克莱曼曾解释说,人生中总会有一段时间生活在抑郁之中。抑郁心境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丧的情绪体验。但抑郁心境体验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组症状群,是与潜在的生物异常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组成的。只有抑郁心境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具备这组综合征的基本特征,持续存在相当的时间,且严重损害自身的社会职业功能,才能考虑抑郁症的诊断。&&还有一些学者根据抑郁症的症状,通俗地把抑郁症归纳为“三低”:情绪低、兴趣低和行动力低。“三低”虽然不全面,但便于大众的理解和认知。&&为什么会得抑郁症&&目前,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仍未被完全了解。但医学和科学界都普遍认为,抑郁症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和大脑的生理变化相关, 和大脑神经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不平衡有关。&&《纽约时报》总结了科学研究称,抑郁症很可能由遗传、生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引起。&&1.遗传因素:尽管抑郁症不是遗传病,但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可能性会相对较高。但并不是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也并不是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并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2.性格因素: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忧。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加重不良情绪。&&3.社会与环境因素: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屡遭不幸等,都可能促发抑郁症。过大的生活或工作压力,酗酒或滥用药物,也可能导致抑郁症。&&4.躯体疾病:一些躯体疾病和异常状况,如中风、心脏病发作、癌症、艾滋病、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乱和晚期疾病等,久病不愈、久病卧床、持续疼痛、身体虚弱等都有可能导致抑郁症。&&5.生物化学因素: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已知的如,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不同;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6.日照:季节性情绪失调(抑郁症的一种)很可能与日照时间过短有关。一些研究者认为,由于冬季阳光照射时间短,调节心情睡眠及性激素的生物钟运转缓慢,导致抑郁情绪。还有理论认为,脑内某些生化物质因为光照不足而分泌不足,导致抑郁。&&北欧地区因为冬季光照极短,是“冬季抑郁症”的高发区,其中,芬兰人口的患病率甚至高达20%以上。&&心中的魔鬼&&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会用“魔鬼”一词来形容抑郁症,“它就像一个藏在心中的魔鬼,高兴的时候它躲在角落,不高兴的时候它就来陪你”。抑郁的起因有千百种,但抑郁的过程就像同一口井,在这个井底,每个人都对任何事不再有兴趣,看这个世界不再有美好。&&起床变成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为太害怕而无法起来洗澡,但同时,心里又知道洗澡其实没什么可害怕的。我在心里复述着一连串动作:起身,然后把脚放到地上,站起来,走到浴室,打开浴室门,走到浴缸旁边,打开水龙头,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体,冲洗干净,站出来,擦干,走到床边,12个步骤,对我来说就像耶稣受难记一样漫长。我用全身的力气坐起来,转身,把脚放到地上,但是之后觉得万念俱灰,害怕得又转过身躺回床上,但脚却还在地上。然后我又开始哭泣,不仅因为我没办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而且还因为这样让我觉得自己愚蠢无比。”&&这是美国作家、“资深抑郁症患者”安德鲁·所罗门在《忧郁》一书中对抑郁症症状的精准描写。这段描写让一位抑郁症患者吓了一跳,“这写的简直就是我自己。”&&自杀的念头反反复复&&“好像你内心有个魔鬼一样,沉睡的时候你是个正常人,它醒过来,就会控制你。”“精神上的崩溃,比埋在底下还难受。”“死都死过一回了,所有针对我的恶毒诅咒,我都照单全收,我不怕。我自杀,并不代表我懦弱,我只是绝望。”“我的价值在哪儿?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整个人是往下坠的,你调节的强度远远赶不上它下落的强度。”“这个病几乎没有不影响的方面,从生理到心理全方位的毁灭。”&&目前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公众而言,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对抑郁症有一个科学、理性而清醒的认识,需要消除部分公众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存在的歧视和偏见。如果在社会层面没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那么不但抑郁症患者谈不上积极的治疗,而且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不可能督促他们进行积极治疗。&&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识别出来就医的患者也只有30%,这意味着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而临床经验表明,80%的患者如果规范治疗可以实现临床治愈。高达80%的临床治愈率和只有不到10%的就医率,恰恰是民众对抑郁症缺乏认识与重视的最好证明。&&如果我们不想看到下一个悲剧的发生,那么就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向抑郁症宣战,引导和帮助公众认识、了解抑郁症。&&预防抑郁症有解&&当你觉得对工作、生活提不起劲,做事效率比正常状态低很多,同时感到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甚至悲观失望,就应该及时转换一下环境、心境,尝试进行自我调节。&&&&1.体育运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长期冲突带来情绪紊乱,导致多巴胺、5-羟色胺分泌过少而导致痛苦。而体育活动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增强机体的愉快感。只要注重体育锻炼,就不会导致神经递质紊乱,就会有好的心情,所以媒体人一定要注重体育锻炼,尤其是激烈的有氧运动。如果感觉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可以多游泳,能使心情平静。&&2.增加社交&&增加社交活动能使人身心愉悦。如果你最近的社会交往少了,或不愿意会见朋友,就要警惕了,这也是病的征兆。心灵冲突往往以社会功能的减退为先导,逃避责任,不愿做家务,不想和亲友沟通等,都属于征兆。增加人际互动,多和亲人朋友谈谈心,能让你更有安全感。&&3.心理干预和支撑体系&&社会应该建立心理干预和支撑体系。尤其一些高压的职业和单位。在企业方面,比如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行业方面,比如医生、律师、文字工作、交通运输等高压行业,都非常有必要给员工提供员工心理援助服务,制造一些宽松的氛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抑郁症先兆自测:这些抑郁症表现你有过吗?&&目前,抑郁症具体病因尚不确定,性格基础、后天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等都是原因。抑郁症主要的表现有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弱、认知功能损害等症状,此外还有的患者有躯体症状等。&&&&(一)心境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二)思维迟缓。患者会表现为主动语言减少,语速减慢等。抑郁症患者可能会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而临床症状可能还会有对答困难,严重者甚至无法顺利进行交流。&&&&(三)意志活动减弱。抑郁症患者一般临床表现为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回避社交。此外,抑郁症患者还可能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四)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五)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闭经等。躯体不适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
合作伙伴:&&&&&&版权所有&&&&&&&&&&新闻热线:021-
> 访谈预告
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对话高级心理咨询师和抑郁症患者
  &&& 【主持人的话】  12月7日,浦东一名正在坐月子的母亲将出生仅31天的亲生女儿掐死;12月10日,郑州一名31岁的妈妈带着1个月大的孩子从27楼跳下坠亡。据说,前者产前就患有抑郁症,已经治疗了4年多,后者可能是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近几年,由于抑郁症带来的自杀经常可见诸报道。那么,抑郁症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其实,一次刻骨铭心的失恋,一个亲人的突然离去,一次事业上的沉重打击,都足以让我们零距离触碰到抑郁。而抑郁总是和抑郁症有纠缠不清的血缘。那么抑郁症究竟是什么呢?  日10:30-11:15,东方网嘉宾聊天室将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咨询师、咨询师督导张昊和上海市郁今香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总干事陈巍,围绕“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这一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与互动,敬请关注。  【嘉宾介绍】  张昊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咨询师、咨询师督导  上海梅奥心理健康咨询门诊部精神科主治医师,主管心理治疗师陈巍&&&
上海市郁今香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总干事,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据悉,在长达10多年的“抗郁史”期间,久病成医的他变身为“抗郁辅导员”,并于2011年发
起上海郁今香。该机构于2014年1月正式在民政局登记注册为公益组织,4月正式加入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目前已加盟世界精神卫生联盟WFMH,
世界最大的抑郁支持组织DBSA。&&&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一茗。上周有两则新闻,12月7日,浦东一名正在坐月子的母亲将出
生仅31天的亲生女儿掐死;12月10日,郑州一名31岁的妈妈带着1个月大的孩子从27楼跳下坠亡。据说,前者产前就患有抑郁症,已经治疗了4年多,后
者可能是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近几年,由于抑郁症带来的自杀事件经常可见诸报道。那么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抑郁症与抑郁有什么关系呢?今
天我们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咨询师、咨询师督导张昊和上海市郁今香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总干事陈巍做客东方网嘉宾聊天室,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
交流与互动。二位好!  张昊:主持人你好,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  陈巍:主持人好,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非常高兴在暖暖的上午在演播室来聊抑郁症的话题。回到刚才的开场白,两位母亲为什么会杀死自己的亲生骨肉呢?到目前为止,很多网友都不能理解。 
 张昊:一般来说,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观念认为“虎毒不食子”,但是两位母亲为什么杀死自己的孩子呢?这与抑郁症高度关联,很多抑郁症的患者都有自杀的倾
向。这个妈妈从她的心理来说,因为患了抑郁症想自杀,有扩大性的自杀,又担心当她离开世界之后,孩子怎么办,没人带她的孩子,孩子很可怜呢?所以就想带着
孩子一起自杀。对于上海这位妈妈来说,目前警方正在处理案件,很多距离信息不是很清楚,非常可能妈妈有同样的想法,只是杀死孩子之后,自己没有实施自杀之
前就被发现了。  对于抑郁症患者还有一种间接自杀,可能自己不敢跳楼,通过间接的方式,比如说之前我经历过一些案例,有一位老先生到公安
局报案,他以前做过学校的校长,退休之后突然有一天说他在做老师的时候强奸过女学生,要求政府判决枪毙他。后果经过调查,并没有这样的事件发生,他是有抑
郁症,希望通过间接的行为来自杀。  主持人:抑郁症会波及到亲人和朋友,身边有抑郁症的患者,可能有一些害怕。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心理健康像阳光一样特别温暖,给人特别舒服的感觉,如果得了抑郁症,有人就会觉得他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吗?到底抑郁症是什么疾病?陈巍能不能介绍一下。  陈巍:我自己就是一位抑郁症的患者,10月份开始就进入越来越往下走的状态,但还没有到谷底,但走在下坡路上走的越来越沉重了,来直播前的一个小时,我在地铁上开始难受、痛苦、紧张、焦虑,像老朋友一样,又来拜访我了,很痛苦。  主持人: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呢?  陈巍:现在还行,一方面看到主持人这么亲切,之前我以为张老师只是教过我的心理学老师,后来想起来张老师就是给我做过心理咨询的老师,非常亲切,感觉非常有安全感。 
 张昊:像陈巍这种情况在专业术语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季节交替性的抑郁症,发病的特点就是情绪和气温有一点关联,随着气温降低进入秋冬季节情绪会降低,
到春夏季节会平静下来。有一种治疗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用的比较少,像季节交替性的抑郁症和褪黑激素有关系,如果有适当模拟太阳光的日光治疗,会有一定的
效果,多晒太阳。但具体的发病机理,还没法解释清楚,但这种现象的确存在。气温低了情绪也低了。  陈巍:天气冷,心里也很冷了,身上会有一些发麻,血管会收缩起来。  主持人:陈巍我很想说的是,我采访你之前我心里很担心,但是见到你的一刻觉得特别亲切,也特别感动。我一直很好奇,你为什么愿意跟大家分享呢? 
 陈巍:03年因为工作压力,特别特别痛苦,最严重的时候也是走到高楼上,甚至推了一下窗户,还好保护措施只能推开一半。每次坐地铁的时候有一些冲动,想
跳下去。当时就开始觉得很痛苦,包括父母虽然能理解,但不是太理解,我爸爸好一点,但是我妈觉得你想开一点就会好,特别的孤独,希望找一群小伙伴能理解我
这种痛苦,互相交流一下,在国内没有找到,在国外可能有这样的组织,就想做这样的组织,当时做了一下失败就放弃了,一直八年之后,抑郁症也反反复复,到
2010年学心理学包括接受治疗以后,下定决心做这样的组织,一开始只是想做一些互助团体,但发现原来出来参加活动的人还是挺少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知名
度,一方面可能是病耻感,认为这个病不可以谈,很害怕跟别人谈这个事情。包括据我所了解,美国做精神卫生发展一百多年,还是希望大家敢于去求助,但还有
50%的人没有敢于求助。但是我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自己都不能为自己发出声音,真的很少有人愿意帮助我们了。  主持人:张老师,身边的陈巍是非常阳光、有激情的人。据我了解,你之前非常优秀,是尖子生,有没有想到自己可能会有抑郁症?  陈巍:没有想到,我自己的亲人也有一个抑郁症自杀的,如果早一点学习,我就知道可能有一些遗传性,可能就会引起重视,但没有这样的知识。  主持人: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你有抑郁的情绪呢? 
 陈巍:最严重的时候上班,第一次跳槽做主管压力很大,特别是处于这个季节,10月份换新工作,进去之前就不太好,进去之后各方面的变动、压力,工作各方
面,本身工作就开始拖拉、犹豫不决,总想等会再办,没有做过的事情根本不敢尝试,我觉得直接原因是压力,间接原因就是之前说的家族有一定的遗传影响,自己
从小到大还是一个特别不太跟人交流的人,可能迫于成绩的光辉掩盖了性格的缺陷。  主持人:这个疾病对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  陈巍:是蛮巨大的,说难听一点,到2010年的时候几乎失去了一切,房子、妻子、工作都没了,但也有一定的好处,当你一切都没的时候,也是开始思考到底自己想要什么,面临思考人生当中虽然是沉重的,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到底应该做些什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主持人:陈巍跟我们非常真诚的分享了他的经历,通过他的事例可以感受到抑郁症的危害性。刚才陈巍非常坦诚,我也说一下我的一个小秘密,有一段时间非常多愁善感、形容憔悴,觉得自己是不是很多余,觉得生活的很没劲。这样的状态算不算抑郁呢?是抑郁症的苗头吗? 
 张昊:首先抑郁是一种情绪,用老百姓的大白话来说就是一种不开心、不高兴、郁闷,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但为什么可能有的人抑郁情绪就非常明显,达到医学诊
断标准,我们就根据医学的标准诊断这个人得了抑郁症,严格来说抑郁症是一个疾病的病称,而抑郁情绪每个人都有,包括我本人也会有,只是抑郁症达到了质变的
过程,最后达到医学诊断标准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主持人:我们怎么去区分呢?如果有的人对疾病不了解,要么特别害怕,要么掉以轻心,怎么区分呢? 
 张昊:符合医学诊断标准要从几个标准来看,首先从定义来说,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疾病,包括了认知的失调,有一些心理状态的改变。
我们通俗来说有“三个低”,明显的情绪低落、明显的思维迟缓(思维速度非常低)、意志行为的低。这是抑郁症三个主要的表现,同时还伴有身体上的不舒服,比
如说有些人会有胸闷、心慌、恶心、不舒服,还有严重的失眠,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早醒,平常七、八点正常起床时间,他可能到凌晨三、四点就醒了,而且醒
了以后再也睡不着,而白天精神又很萎靡。还有一种表现,在白天的时候心情特别低落,到晚上或者说到下午黄昏之后稍微好一点,我们称之为晨重夜轻。如果说有
些朋友仅仅说今天不开心,很郁闷,但是我的思维速度,我做事情、注意力集中都好的话,未必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只是普通的抑郁情绪。如果自我调整,或者
事情解决了,抑郁情绪就随之好转了。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我觉得抑郁和抑郁症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比如说失恋了就很难过,觉得世界都抛弃
我了,或者说事业受打击了,再要么毕业季找不到工作,要么亲人离去了,最爱的人离去了,会觉得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很孤单。所以,我觉得不开心、不
快乐,甚至说有些人长期都不会笑,愁眉苦脸都算是抑郁情绪,是吗?  张昊:对。  主持人:但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成为抑郁症。 
 张昊:关键是看他的社会功能是不是受到影响,比如说你举的例子,有人失恋、有人失业,有人亲人离去了,这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碰到,但有些人在经历过
这些事件之后,他的日常生活、工作并不受到影响,他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短期的抑郁反应是正常现象。但有些人经历这些事情之后,反应超出正常范围,影响到日
常的工作,无法正常的生活,甚至不吃饭、体重降低了,到出现这些表现的时候,就要怀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还有一种情况,可能社会生活事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
变化,但是当事人就是通俗来说莫名奇妙的抑郁了,这种就更加需要值得医学关注,因为他没法用心理学、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去解释这个现象,还是要高度怀疑体内
神经内分泌失调了,对于这类患者普通民众会不能理解,你没有受到什么刺激为什么出现抑郁症,是不是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在这种误解下反而会加重这些患者的
情绪。  主持人:我想起有一个亲戚有类似的苗头,如果有这方面的表现可能会出现失眠,白天可能就会贪睡,家人可能认为他比较懒。  张昊:小部分的抑郁患者也会出现贪睡的行为,但其实有时候是看到他躺在床上,但本人未必睡着,家属不理解,你偷懒了,自控力怎么这么差,家属的不理解又会加重患者的情绪压力。我们真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节目,让更加多的人知道这类的知识。  主持人:有网友说,几年前崔永元居然跟大家说自己得抑郁症了,听张老师的解释,抑郁症真的是名人、政要会得,老百姓也会得。那么抑郁症的发病率是什么样的? 
 张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诊断标准,统计的数据可能有一些差异,可能差异到2%-25%之间。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呢?从抑郁症的诊断来说,中国有自己的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美国有美国的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有全世界通行的诊断标准。这个诊断标准对于抑郁症来说略有一些差异,再加上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理念
不一样,包括抑郁症患者的救助率不同,就会出现如此大的数字差异。不过从国内的统计数字来说,基本上维持在5-10%的比例,而且在这些比例当中有更加严
重的情况,抑郁症自杀的比例,统计会发现自杀人群当中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人群10%-15%是抑郁症患者。  主持人:上海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  张昊:上海的情况和国家的统计数据是大同小异,大致是这个数字。  主持人:抑郁症“偏好”哪类人群呢? 
 张昊: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说,这是主要的发病原因。在家族史里有抑郁症患者,这类人群就比普通人群高一些。还有相对来说女性和男性相比,抑郁症发病率偏
高一点。因为除了常规的神经内分泌因素之外,女性身体特有的孕激素、雌激素,包括催乳素分泌,可能在特殊时期,抑郁症相对来说比同年龄的男性来说发病率就
比较高。而女性有特有的更年期,可能内分泌会失调,导致在更年期当中抑郁症发病率比同龄的男性高一些。  主持人:听说产后抑郁,也听说过宝宝也会抑郁,会这样吗? 
 张昊:比如说有一种理论认为妈妈在怀孕期有一些情绪也会通过胎盘、子宫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其实在妈妈的子宫里里听觉、触觉发育过程当中,并不是通俗说
宝宝在肚子里什么都不知道,他其实通过母亲的子宫体和外界环境保持联系,所以现在注重胎教,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路。建议在孕产期的妈妈适当的保持自己情绪
的放松,也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这样对自己的情绪有帮助,间接对宝宝有好处。  主持人:刚才我们讲的例子得了抑郁症,对于本人来说又要生宝宝,需要怎么办呢? 
 张昊:这的确是挺棘手的问题,对于产前已经得抑郁症的女性来说,肯定有一些药物方面的治疗,虽然说并没有确切的医学研究证据证明抗抑郁药对胎儿有致畸的
作用,但我们还是对于孕妇用药有慎重的原则。这样会有一个矛盾,如果说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在怀孕期间是能不用药就不用药,但抑郁症
又必须有一个长期的用药,否则会导致疾病复发。对于准备要怀孕、生产的抑郁症女性来说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也有很多病人,他可能是坚持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
做好心理保健工作,正常怀孕、生产,孩子到目前来说也没有明显的异常。也有一些人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因为抑郁症有遗传因素,夫妻双方决定不要孩子了。至少
到现在来看,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抗抑郁药对胎儿有明显的副作用。  主持人:但毕竟生儿育女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刚才讲的例子,做了母亲患了抑郁症停药了,新闻上说孩子的外婆出去办事,让孩子和妈妈独处了,这时候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抑郁症亲人,我们应该怎么照顾呢? 
 张昊:这就牵涉到另外的话题关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会想到自杀,有自杀的人也未必都是抑郁症患者,但自杀和抑郁症两
者有明显的关联性,我们看这个人会不会自杀,叫做自杀风险评估,抑郁症的自杀风险会高一些,要从当事人的心理角度深入分析,如果本人有非常强烈的想死亡的
念头,自杀风险比较高。再从当事人内在的情绪感受来说,非常低落甚至到了绝望的感觉,没有活路,只有死路一条了。当有绝望感的时候,风险也是高的。还有他
是不是有一些行为了,是不是已经趁人不备偷偷在抽屉上准备好安眠药或者到高楼踩过点了,如果先期做了准备自杀的准备工作,可能提示危险性很高。还有一些人
以前有过相应的自杀行为,但以后可能碰到同样的应急事件不能处理的时候,或许比普通人群来说风险会高一些,当然这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做判断。一般来说在日
常工作当中会把我们的判断间接的告诉家属,提醒家属防范。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有抑郁症也准备要孩子了,就要为孩子负责,也要为自己负责,身边的朋友包括家人,都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她的情绪变化,平稳的过渡。 
 张昊:需要这么做,但需要提一点,建议家属这样,可以内紧外松,我们所谓的内紧,从本身的观念上一定要高度重视,或者说在战略上一定要高度重视抑郁症患
者,但战术上不要让患者本人感觉到巨大压力,如果在日常言语行动上处处提防着患者出事,反过来会加重患者的压力,要做得不动声色,心里很重视,但言语举止
上不让患者感觉到。  主持人:陈巍您的家人在当时的那段时间怎么帮你度过的呢?  陈巍:不断鼓励,早上起来就是不想上
班,甚至还有过出家,想辞职出家,想远离这个都市,我父母还是特别照顾我,每天鼓励我起床,做好热腾腾的早饭,衣食住行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会陪在我身
边,陪我出去走走,虽然当时走出家门特别困难,但走走还是有好处的,包括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高中的同学特地跑到我家里把我拽出去。  主持
人:抑郁症很季节有关系,是冬天了,有人把抑郁症比作精神上的感冒,对于每个人的感受来说,去医院看个感冒觉得很正常,但去医院跟朋友说今天看精神科医生
了,很多人不愿意说。包括我本人,有一段时间很难过,会悄悄看看测试题,或者说哪些描述的症状,我自测一下。但是让我踏进精神中心找精神医生或者心理咨询
师问一下,可能心里有一个坎。就是刚才你说的病耻感,陈巍你觉得你的这个群体病耻感严重吗?  陈巍:挺严重的,我也很奇怪,03年的时
候,我觉得病史还比较小,第一次抑郁症发作的时候还敢于跟自己的老板说自己得了抑郁症,希望减轻工作,换一个岗位,但是跳槽以后,到几家公司越来越不敢说
了,到最后几次不敢说,可能知道公司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被公司知道以后被开除了。因为不可能一下子去除病耻感,在活动的时候也会照顾大家尽量采用匿称,
有一些安全感。毕竟精神类疾病,大多数人可能会联想到会伤害到别人,或者说完全不可理喻,会做出不好的事情。  主持人:张老师,像陈巍讲的这种现象,除了家人、社会的关爱之后,病耻感应该怎么解决呢? 
 张昊:这还是社会文化的现象,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在这里讲出来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有一个年轻小伙子要去约会,有原因迟到了,中国的小伙子和美国
的小伙子同样的解释,但女朋友是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美国小伙子都被女朋友说,我刚才有事耽搁了去看心理医生,美国女朋友觉得你非常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有问题想到寻求专业帮助,说明以后我们的婚姻会非常的美满。但是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女朋友可能就跟小伙子分手了,觉得有抑郁症可能是脑子有病,以后
怎么生活呢?就不谈恋爱了。虽然是笑话,但需要我们反思,要消除病耻感患者本人包括家属要有充分的信心,从社会大众来说要有一个知识的普及,甚至说在中小
学,好在教育系统很重视这个情况,现在在小学阶段很多学校都有专职的心理老师,通过心理普及的课程从小灌输一个理念,抑郁症并不可怕。  主持人:在做节目之前网友提问的非常踊跃,有一位网友说抑郁症只是代表一部分的疾病,可能还有其他的天赋,比如说国外的海明威、梵高,都有抑郁症的倾向史,中国的崔永元等等,都是非常有成就的。是不是有抑郁症史的,可以做一个转化,可以乐观的看待。 
 张昊:当然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要赞成一种观念,要有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来对抗自己的疾病,其实抑郁症不仅仅有有名的人或者说有一些天才,普通人都会有,
这是发病率的问题,我们的社会民众会选择性的关注有名的人,但其实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发病率每个人是公平的。甚至从专业医生的角度来说,自己是做
心理医生的,自己患抑郁症的也有。  主持人:有网友特别好奇的想问张老师,每天接触这么多的患者,会不会被他们感染了。 
 张昊:我本人不会有这样的担心,做好的心理医生除了有专业的知识之外,不同的人个性特征不一样,或许有一些性格比较外向的,自我适应能力、调节能力比较
强的,这种个性特征的人选择做心理医生会有一些优势,不太容易被不良情绪所影响,当然换一种情绪的人可能就会被中招,被不良的情绪所影响。当然我本人也有
一些自我的调整方式,比如说工作状态全身心的投入,真诚的对待每一位来求助的患者,在非工作状态也是保持自己的生活作息以及适当的娱乐活动、适当的社会交
往,把生活和工作平衡好,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我想作为这个专业工作者,如果自己的心态出现问题,如何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呢?  主持人:情绪的自我调整非常重要。刚才也分享了很多,陈巍怎么会想到建立这个公益组织呢?郁今香是什么意思呢?  陈巍:郁今香,曾经抑郁、而今芳香。“郁”直接服务抑郁症患者和患者家属,“今”是活在当今,做一些预防以及人际关系减压方面的工作,“香”是手留余香,通过帮助他人来帮助自己。  主持人:你今天充满了满满的真能量,也要向你表示感谢,同时向张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们表示感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跟抑郁症的斗争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结成一个联盟,是不是身后团队的壮大,感觉到自己很有力量?  陈巍:对,如果没有组织、团队的支持,我自己进入抑郁状态,很多工作就会被耽搁,但是志愿者包括郁友的帮助,最近有些康复比较好的,也许前一阵子他状态不好,我主要是去陪伴支持他,当他好了,接下来他会来陪伴我、支持我,继续把工作做下去,还是非常温暖的。  主持人:通过陈巍的例子,您跟网友分析一下,有了团队以后感觉到不孤单了。那么张老师有什么建议呢? 
 张昊:抑郁症的发病人数再多还是少数人群,我们首先要学一些基本的知识,当我们怀疑有抑郁症要寻找一些心理咨询师进行帮助,当然有些非医疗,医院里也有
相应的科室,要找到专业人员帮助你诊断判断,得了抑郁症也不用害怕,在医生的正规指导下用药,在用药的同时还要重视个人的心理,药物可以改变症状,但不能
改变社会环境,单纯只靠药物治疗也是有局限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专业的心理康复,配合社会支持,从医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从社会资源角度,三
方面如果有一个完美的结合,抑郁症的患者的愈后就会非常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介绍,有一些抑郁情绪的网友也不用太担心,要分辨哪些是正能量,哪些是负能量,主动的吸收正能量。  张昊:对,如果选择正能量,就离不开这个社会的资源,从某种意义来说,陈巍这个组织就是把社会的资源整合起来,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把正能量不断地发扬光大。  主持人:陈巍在组建这个公益组织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陈巍: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关注精神卫生抑郁症这方面比较缺少,这类的公益组织比较少,国内的经验比较少,国外的经验直接复制可能有一些困
难。最后就是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还好《精神卫生法》出台以后,希望动态整个社会来关注精神卫生,也越来越希望发挥社会组织的活力,帮助我们,配合专业的机
构来推动这个事情的发展。  主持人:你对抑郁症的朋友们最想说什么呢?  陈巍:对患者,虽然不能一下子好起来,但是希望你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痛苦,我们有很多的伙伴陪伴你,只要你愿意伸出手,我们可以连接在一起。  张昊:对抑郁症的患者本人来说,刚才陈巍说的也是我想表达的,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希望用我们的爱心来包容这个世界,不要歧视他们。 
 主持人:谢谢两位,通过陈巍的介绍也看到不一样的抑郁症患者形象,比较阳光、有理想、有激情的青年,通过张老师的介绍,我们对抑郁症的症状和发病率、原
因、治疗方法以及社会的影响都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在节目最后非常感谢两位的光临,也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节目给予的支持和关注,下期节目再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