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检查的空腹血糖受损为6.79,能否判断是糖尿病

糖尿病34问
1.糖尿病与慢性病有何关系?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可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可引起许多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的心脑血管病是患者最常见的直接死因。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定期检查、规律用药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手段。同时,肥胖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2.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使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发生紊乱,就发生了糖尿病。随着糖尿病得病时间的延长,身体内的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可伴发各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早亡。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0%。
3.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庭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普遍认为糖尿病有遗传倾向,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有血缘亲属中与非血缘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中国人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53.7%,低于60%,而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可见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2)肥胖&&&
目前认为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表明体质指数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相关关系,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之间均保持一致性。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从25岁到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腹部肥胖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时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3)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状况。(4)体力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减少易产生肥胖,进而引起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主要原因是靶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减少。许多调查资料显示,农民、矿工及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及脑力劳动者。体力活动不足,容易导致肥胖,从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能导致糖尿病。(5)病毒感染:感染在糖尿病发病中占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1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许多病毒可引起胰岛素炎而致病,如心肌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等。另外病毒感染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6)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7)妊娠: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的人被激发而引起糖尿病,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和曾经分娩过巨大胎儿的妇女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8)高血压患者和心脑血管病变者。
(9)年龄在45岁以上,且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
4.糖尿病分型是什么?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又分为两个亚型,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有8个亚型。(1)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5%—10%,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由于胰腺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被大量破坏,故胰岛素产生明显减少,血糖持续升高,发生糖尿病。这类糖尿病患者须用胰岛素治疗。过去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多发于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高。这些病人人体内可产生一定量的胰岛素但数量不够或产生的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而血液内葡萄糖聚集,水平升高。这类患者一般不需要用胰岛素治疗,仅用饮食调整,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加用或不加口服降糖药即可控制血糖,过去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在孕妇中,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约为3-4%。大部分分娩后可恢复正常。(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既非1型或2型糖尿病,又与妊娠无关的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以及遗传疾病伴有的糖尿病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虽然病因复杂,但占糖尿病患者总数不到1%。
5.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出现什么情况应怀疑有糖尿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但一部分患者病情轻、症状不明显,故没有自觉症状。有的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饭后有高血糖及糖尿,糖代谢紊乱不严重,故没有临床症状。还有些糖尿病患者虽无典型症状,但可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如慢性末梢神经病变或大血管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葡萄糖肾阈很高,虽然有空腹高血糖或明显的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但无多饮多尿等症状。还有些人患糖尿病后并不以典型症状首发,故患者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1)有口干、口渴等口腔症状,或口腔粘膜瘀点、瘀斑、水肿,口内炽热感。口腔症状常是糖尿病的先兆。一般葡萄糖耐量降低的患者,常有口干多饮、炽热感、牙龈肿痛、牙齿叩痛。 (2)40岁以上并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原来较胖而近期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者。 (4)常有饥饿感,饥饿时出现过心悸、出汗、乏力、颤抖等(低血糖症)症状者。 (5)反复性皮肤或外阴感染者。如毛囊炎,皮肤轻擦伤、抓破后易发生感染,以及反复发作的外阴炎、阴道炎、龟头炎等,这是由于血糖较高,皮肤组织中含葡萄糖量亦较多,因而有利于细菌、真菌繁殖之故。 (6)反复出现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以及活动性肺结核。可能与患糖尿病后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7)下肢及足部溃疡经久不愈者。 (8)年龄较轻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这些情况与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及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9)有妊娠并发症,如曾发生过多次流产,妊毒症,胎死宫内,羊水过多,以及分娩过巨大胎儿者。 (10)有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如肩部及手足麻木、灼热感、蚁走感等。 (11)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有资料表明,出现这类情况的人,伴有糖耐量异常者可高达53.3%,应特别注意。 (12)菱形舌炎,即舌体中央部分的舌乳头发生萎缩,局部呈一无舌苔覆盖的菱形缺损区。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有这一症状。 (13)突然性视力减退或较早出现白内障且进展较快者,或屈光不正,时轻时重者。 (14)中年男性发生无原因性的阳痿。 (15)身体肥胖的女性,即腰围与臀围比值大于70%~85%者,其中60%左右的人可有糖耐量异常。  以上表现有可能是糖尿病的首发症状或发病信号,应予以注意,并定期去医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6.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是什么?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1)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者,同时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在糖尿病的诊断中,通常检测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后的血糖水平以确定是否有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称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若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在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称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可诊断糖尿病。
7.临床常见血糖反复的原因是什么?(1)气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而血糖增高。(2)感冒:感冒后可使血糖升高。(3)患者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8.如何保护糖尿病病人的眼睛?应该使糖尿病病人了解到,眼部并发症是较常见的,可以因此而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但如能早发现、合理治疗,可以大大改善其预后,减少失明。为了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糖尿病病人应及早进行眼科的全面检查。因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早期患者常无症状,单眼患病时常常不易察觉,因此糖尿病诊断确立后应在眼科医生处定期随访。无视网膜病变者每年复查一次,有病变者每年应复查数次。初次的眼科检查内容必须包括:视力、眼压的测定及眼底的检查。患糖尿病的妇女,在妊娠前、妊娠中都必须进行眼科检查。如发现糖尿病病人有轻微的视网膜病变,应及时去眼科治疗。
9.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治疗糖尿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  
(2)饮食治疗;  
(3)运动治疗;  
(4)药物治疗,包括中成药、西药治疗及胰岛素治疗。
(5)血糖监测。
由于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有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一种治疗方法就能很好的控制病情,有的患者则需要采取几种治疗方法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是有一点应该明确,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都应配合饮食治疗,行动方便的应配合运动治疗。
10.注射胰岛素会上瘾吗?在临床治疗中,常遇到一些糖尿病病人或家属在听到医生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顾虑很大或拒绝,认为“胰岛素是最后一张王牌,用上胰岛素以后就没药可用了”,或认为用胰岛素像吸毒一样会“上瘾”。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胰岛素是糖代谢中的重要激素,没有它,人就不能生存。1型糖尿病病人体内激素胰岛素极少或完全缺乏,必须依赖外来的胰岛素而生存,是终身替代治疗不可少的药物。2型糖尿病中服降糖药治疗无效的患者,有时也必须用胰岛素治疗。
此外,2型糖尿病在某些应急情况下,如严重感染、脑卒中、心肌梗塞及手术等,还有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时,也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总之,长期或短期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是疾病本身的需要,而不会产生成瘾性。
11.低血糖发作时的应急处理?糖尿病患者无法预知何时会发生低血糖,不论在任何时间和地方,如在家中、办公室、大街上、驾车时或在沙滩上等,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一旦发生低血糖,患者应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尽快进食糖类食品或饮料。一般治疗低血糖的应急措施是食用含有
15~20g葡萄糖的食物或饮料。
下列是含有15~20g葡萄糖的食物分量:280~380mL可乐,250~340mL橙汁,210~280mL橙汁汽水,30g面包。进食后宜休息10~15分钟,如15分钟后仍感身体不适,可吃些水果、饼干、面包等含糖食物。若低血糖持续发作,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12.什么是假性糖尿?通常检测尿糖的硫酸铜试验是利用糖的还原性来显色。硫酸铜还原为一氧化铜时有黄、橘黄或砖红色沉淀。但尿中不少物质具有还原性,如尿酸、葡萄糖醛酸等,或随尿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某些利尿剂等等,当这些物质在尿中浓度升高时,常可使尿糖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反应,称为假性糖尿。
13.什么是酮体?
酮体是脂肪大量分解而又未能充分氧化的产物,包括乙酰乙酸、丙酮和β-
羟基丁酸。正常情况下,肝内生成的酮体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缺乏,糖代谢障碍,体内脂肪分解代谢增加,产生大量酮体,当酮体产生的量超过机体氧化的能力,血中酮体增高,称酮血症;增多的酮体沿尿排出,尿中酮体阳性,称酮尿症;临床上称酮症和酮症酸中毒。
14.多饮、多尿就一定是糖尿病吗?典型的糖尿病人有多饮、多尿的症状,但有的人喝得多或尿得多,血糖正常,并不是糖尿病。如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或垂体后叶病变所引起,临床可出现烦渴多饮,多尿,甚至严重脱水,但血糖正常,尿糖阴性。再如精神性多饮或精神性多尿症,也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但血糖正常,尿糖阴性,此种病人往往有精神异常或精神刺激史,常伴有神经衰弱等一系列症状。另外,在生理情况下,天气寒冷时尿量也增加,气候炎热多汗时喝水会增加。因此诊断糖尿病不能仅凭临床症状,更重要的是要化验血糖以明确诊断。
15.糖尿病人能否吃水果?完全戒避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并非一概排斥水果。
16.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食品包括哪几类?按所含营养素特点,可把糖尿病人常用食品归纳为以下六类:  
Ⅰ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红(绿)豆类、粉皮(条)等。  
Ⅱ类:蔬菜类包括甲种蔬菜(含糖1%~3%)、乙种蔬菜(含糖4%~6%)、丙种蔬菜(含糖7%~9%)
。  Ⅲ类:水果类。  Ⅳ类:豆、乳类包括干黄(青)豆、豆腐粉、豆浆、牛奶、奶粉等。  
Ⅴ类:瘦肉类包括瘦肉、鱼、虾、禽、蛋、豆制品。
Ⅵ类:油、脂类包括烹调油、花生、核桃等硬果。
17.什么时间服用口服降糖药效果最好?口服降糖药效果好不好,包括降糖作用强不强,也包括副作用大不大。从作用强的效果来看,各种口服降糖药都以餐前服用效果更好,也就是说于进餐前在体内准备一个药物的环境,使餐后血糖不上升,当然要比让血糖先上升,然后再把它压下来要好。所以,如果没有什么副作用,各种口服降糖药都应餐前服用。磺脲类降糖药以餐前10~30分钟服用较合适。但是有些口服降糖药服用后会有一些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刺激症状,如胃部不舒服,食欲不振,腹泻等。双胍类降糖药胃肠道刺激症状可能比磺脲类更明显,特别是降糖灵,可能引起口中有一种金属味道,还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为了减轻这类副作用,这两种药物,特别是双胍类降糖药可放在餐后再服。拜糖平的胃肠道副作用也比较明显,主要是腹胀、排气多、腹泻等,但拜糖平餐后服用效果较差,所以常用减少剂量的办法来解决副作用问题。
18.糖尿病饮食应该注意什么?糖尿病人的饮食?
合理提供能量,维持适宜体重  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劳动强度及症状来确定能量的供给,使病人维持正常体重,使BMI(体质指数)维持在18.5-25之间。一般来讲从事轻体力劳动者(是指工作时大约有75%时间坐或站立,25%时间站着活动,如办公室工作、售货员、酒店服务员等):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千卡;  中度体力劳动者(是指工作时约有40%时间坐或站立,60%时间特殊职业活动,如机动车驾驶、电工安装、车床操作等):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30~35千卡;  重度体力劳动者(是指工作时大约有25%时间坐或站立,75%时间特殊职业活动,如非机械化农业劳动、炼钢、舞蹈等):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40或40千卡以上;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低下者可略增加,肥胖患者可酌减。  
蛋白质  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15-20%,如用理想体重估算则每公斤体重需要蛋白质1克,其中包括主副食所含的蛋白质,且品质宜佳,可吃鱼、禽、瘦肉、奶、豆制品等。  
脂类  糖尿病患者不宜进食过多脂肪,应将脂肪供给能量控制在占总能量的25-30%,并应以植物油(不含饱和脂肪酸)为主。肥肉、猪油、黄油等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  食物中的胆固醇,每天摄入不应超过300mg,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有肝、肾、脑、鱼籽、蛋黄等,应该有限制的食用。  
4、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人每日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宜占总能量的55—60%,除去菜、豆、奶等食物中含的碳水化合物外,均可折合粮食5—6两,应注意限制单糖和多糖,如葡萄糖、蔗糖、糖果、蜜饯、蜂蜜等。如欲吃水果可将其能量计算进总能量中。  膳食纤维是多糖,可降低血脂,控制餐次血糖上升幅度,对糖尿病控制有利,所以可每日吃20-30克。  所以糖尿病人每日所吃粮食除一般谷类外,最好食用部分粗粮,如燕麦、全麦面包、魔芋挂面等。  
矿物质和维生素  对于这些营养素应达到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供给量标准。有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应特别注意补充,如B族维生素、钙、锌等。
19.什么样的糖尿病病人要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否应用胰岛素?
以下几种情况是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1)首先用于1型糖尿病病人的替代诊疗,他们不打胰岛素就很容易发生急性并发症而危及生命;(2)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3)用于控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糖尿病妊娠和分娩期血糖;(4)糖尿病病人并发急性感染;(5)糖尿病病人并发结核;(6)糖尿病病人有慢性肝、肾疾病及功能不全(7)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消瘦者,这类病人不打胰岛素就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久而久之就会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font color=
"#FF型糖尿病病人打了胰岛素后会变成1型糖尿病病人吗?
有人该注射胰岛素而坚决不注射,是因为害怕“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就变成1型糖尿病”,这种想法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观念。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从病因看是一类疾病的两种类型,之间不可能互相转变。病人到底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与是否注射胰岛素毫无关系,是否注射胰岛素只能根据临床需要,1型糖尿病不注射胰岛素也还是1型,不注射胰岛素马上就会发生问题;而2型糖尿病注射了胰岛素也还是2型,即使强行停用胰岛素,也不过是血糖控制不佳,不会立即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如果糖尿病病人有使用胰岛素的指征,就应该立即注射胰岛素。
21.糖尿病患者易患哪些皮肤病?1)感染性皮肤病:疖、痈、体癣、股癣、红癣、念珠菌病等;  
2)瘙痒症  
3)糖尿病硬化性水肿  
4)血管性障碍引起的皮肤病:糖尿病性坏疽、糖尿病性脂肪萎缩、糖尿病性皮肤潮红、紫癜、糖尿病性类脂肪渐进性坏死、糖尿病性大疱等。5)脂肪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病:糖尿病性黄瘤、睑黄斑瘤、胡萝卜素黄瘤症。  
6)神经病变引起的糖尿病性无汗症、糖尿病性神经性溃疡。
22.糖尿病病人如何自己观察病情?糖尿病病人自己了解病情,可通过自行检测血糖(指尖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来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也可以选择简便易行的尿糖检测。检验尿中是否含有糖或其含糖量的多少极为重要,医生可以用来帮助诊断,病人可以用来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并可作为调整饮食和用药剂量的依据。任何一个糖尿病病人,都应该学会检验尿糖,并且记录检验的结果。&&&
原理:利用蓝色斑氏液中的硫酸酮,加热后能与尿中的葡萄糖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氧化亚铜
,形成棕红色的沉淀物,使蓝色斑氏溶液由绿色变成棕色。&&&
试剂:斑氏溶液在各医院的药房中均可买到,是含有一事实上比例的硫酸铜、柠檬酸钠及无水硫酸钠的水溶液。&&&
方法:把放入斑氏液的试管在酒类上加热至沸,再用吸管取尿液两滴滴入试管中,与斑氏液混匀,再次加热至沸腾1-2分钟,待冷却后观察结果。&&&
检验结果观察:由于尿中含糖量不同,试液可以呈现不同深度的颜色变化。根据试剂的颜色和沉淀不同,可分别用阴性和阳性来表示。&&&
结果判别:阴性(-),斑氏液仍为蓝色,且无沉淀物,说明尿中无糖。&&&
一个加号(+),斑氏液呈绿色,冷却后可有少许沉淀,说明尿中有糖,但含量仅0.3克%-0
.5克%。&&&
二个加号(++),斑氏液呈黄绿色,冷却后可有少许黄色沉淀,说明尿中含糖量在0.5克%-1
.0克%。&&&
三个加号(+++),斑氏液呈橘黄色,并有较多沉淀,尿中含糖量在1克%-2克%。&&&
四个加号(++++),斑氏液呈砖红色,并有大量沉淀,说明尿中含糖量在2克%以上。
23.尿量与尿糖有什么关系?血中葡萄糖升高,产生了渗透性利尿,尿量越多,尿糖也越多,尿量与尿糖成正比关系。为了能正确判断病情的变化,了解一天内尿中排糖情况,可作如下初步估计:&&&
含糖0.5克/100毫升尿内&&&
含糖1.0克/100毫升尿内&&&
含糖1.5克/100毫升尿内&&&
尿糖(++++) 含糖2.0克/100毫升尿内。
24.什么叫四段尿?
将1天24小时分为4个阶段,各段所留的尿液量称为相应的段尿。每段尿中所含的糖量,称为相应的段尿糖。在一般情况下,段尿糖可反映时间内的血糖水平。
第一段尿:早饭后到午饭前(早晨7:30-中午11:30)
第二段尿:午饭后到晚饭前(中午11:30-下午5:30)
第三段尿:晚饭后到晚睡前(下午5:30-晚睡前10:30)
第四段尿:晚睡后到次日早饭前(晚睡后10:30-次日晨7:30)将每段尿分别保留,记录每段尿量;并分别检测每段混合后的尿糖定性,将结果详细记录在册。
25.怎样留24小时尿?24小时的尿糖定量,在观察病情的变化中,有其重要参考价值。能否留好24小时尿,将会直接影响到它的科学性及临床意义。
1.具体方法
(1)留尿之日早晨8点主动排尿,因这次是8点钟以前产生的尿,应弃之不要。
(2)8点以后至次日8点,24小时内每次的排尿量,应全部保留在干净的容器里。
(3)次日8点也应主动排尿,这次尿是8点以前产生的,必须全部留下。
(4)将24小时的尿收集搅匀,计出总量。
(5)将混匀的24小时尿液取出100毫升,送化验检测。
2.注意事项
(1)把收集的尿液放置阴凉的地方,防止细菌侵入繁殖,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2)在气候炎热时,尿液中要放防腐剂,以免尿糖分解、发酵及细菌繁殖,从而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3)把尿放入冰箱内保存,较为理想。
26.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之间形成的非酶催化的稳定糖基化合物。正常人血红蛋白中的糖化血红蛋白约在6.5%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亲和色谱测定手段已获公认,正常参考值为5.89±0.9%(4.99%—6.79%)。&&&
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与血糖的浓度成正比,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机体糖代谢的状态。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个难题,对病情波动较大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如此。一次血糖、尿糖的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血糖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的病情变化。而糖化血红蛋白随血糖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出病人在抽血化验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2)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亦可作为轻症、2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可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项目。&&&
(3)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值&
6.5%。如果糖化血红蛋值大于8%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4)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5)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6)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总之,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能反应糖尿病患者120天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很有参考价值。
27.糖尿病易并发哪些疾病?糖尿病常并发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和伴发病及感染。
(1)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
(2)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大、小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基础上,其并发的慢性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肾脏病、眼部并发症(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屈光异常、糖尿病眼肌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皮肤病变等。
(3)伴发病及感染,主要包括低血糖症、代谢综合征、勃起功能障碍、急慢性感染。
上述并发症或伴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8.为什么说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进行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而形成持续性的高血糖特征。这种持续的高血糖症可以导致一些组织器官的代谢异常,继而引起功能障碍及形态上的改变,最容易受到危害的是大、小血管及神经系统等。尤以并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较多,视网膜病变、肾病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也不少。因此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其并发症。&&&
实际上糖尿病对机体组织上的损伤,远非这些,据有关资料显示,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年发病率比年龄及性别相同的非糖尿病人群高2~3倍,糖尿病人群的失明发生率比年龄及性别相同的非糖尿病人群高10-23倍,糖尿病男性与女性的截肢率比同性别的非糖尿病患者人群分别高10.3倍和13.8倍,糖尿病人群的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年龄性别相同的非糖尿病人群高17倍。目前,糖尿病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脑血管病和肿瘤。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死于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青少年患者,常因并发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糖尿病并发重症感染、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也是主要致命原因之一。&&
可见,预防糖尿病急性及慢性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
29.糖尿病病人有哪些血管病变?糖尿病侵犯的血管非常广泛,所有大中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均可累及,病变范围几乎波及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主要的血管病变有两大类:一类即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因血脂高引起,可以侵犯大中型动脉、冠状动脉(营养心脏的动脉)、脑及肾动脉,引起相应器官的供血不足,肌肉中的中型动脉硬化、周围硬化,可引起肢体坏疽,严重时需要截肢。另一类是侵犯微血管引起各个器官的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眼微血管病变和肾脏的微血管病变,前者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后者会引起蛋白尿,最后导致尿毒症。这些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持续血糖升高,和血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增加有关,因此,积极治疗,严格控制糖尿病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血管病变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病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控制病变的进展,减轻对身体的危害,延长病人的寿命。
30.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吸烟?就预防动脉硬化而言,香烟具有重大的影响。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之一,就是预防在罹患糖尿病之后所容易引起的血管障碍。所以就这点而言,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吸烟。
  所谓血管障碍,包括了微血管与动脉硬化两种。
  血压增高,以及血中脂肪增加之后,会促进动脉硬化,香烟也会促进动脉硬化,尤其也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的因子之一。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所以吸烟是很危险的。
而既然已经罹患了容易并发动脉硬化的糖尿病,就不可再增加促进动脉硬化的因子,因此必须禁止吸烟。
31.谁需定期做糖尿病检查?目前糖尿病的病因不明,但在1型糖尿病病人已找到异常基因,其触发因素可能是病毒或某种化学物质。在异常基因和触发因素协同作用下引起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损害胰岛细胞,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特异性强的免疫检查,加上静脉葡萄糖耐用量试验时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的改变,可在1型糖尿病病人亲属中检出在3年内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及应激已被公认是2型糖尿病触发因素。有以下情形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检查,以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1)体重减轻,找不到原因,而食欲正常者。(2)妇女分娩巨大儿(体重&4000克)者。(3)有过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胎死宫内、死产者(特别有先天性畸形及尸检发现有胰岛细胞增生者)。(4)年龄超过45岁,体重指数≥24。(5)肢体溃疡持久不愈。(6)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庭史者。(7)肥胖或超重,特别是腹部肥胖者。(8)有高血压、高血脂者。(9)有反应性低血糖者。(10)会阴部瘙痒、视力减退、重复皮肤感染及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而找不到原因者。
32.糖尿病患者可用的甜味剂是什么?一些糖尿病患者爱吃甜味食品或饮料,剥夺了吃甜食的乐趣,对他们是一种莫大的痛苦。为此,科学家陆续发现、发明了一些甜味剂,使糖尿病患者既能享受吃甜食的乐趣,又能免除因吃糖而造成的血糖升高。
  甜味剂是指有甜味的口感,但不是糖类,故不会影响血糖的调味品。食用甜味剂既不会引起血糖波动,且不增加食用者热量的摄入,所以可使他们免受血脂升高或体重增加的威胁,因此不只适用于糖尿病病人,而且适合于肥胖者和所有中年以上的人。糖尿病病人可用的甜味剂包括以下几类:
  木糖醇:本品味甜而吸收率低,而且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食后血糖上升速度远低于食用葡萄糖后引起的血糖升高。但木糖醇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所以吃多了可能引起腹泻。
甜叶菊类:是从一种甜叶菊中提取出来的甜味剂,甜度比蔗糖高300倍,食用后不增加热量的摄入,也不引起血糖的波动。
  氨基糖或蛋白糖类:是由苯丙氨酸或天门冬氨酸合成的物质,是一种较新的甜味剂,甜度很高,对血糖和热量的影响不大。
果糖:是一种营养性甜味剂,进入血液以后,能一定程度地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且果糖代谢过程的开始阶段不需要胰岛素的作用,加上果糖的甜度很高,少量食用既可满足口感,又不至于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
33.糖尿病如何预防?(1)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2)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不要认为吃就是福,有时吃也能吃出麻烦来,要适当地吃,科学地吃,有道理地吃,不能胡吃乱吃。
(3)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我们已经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英国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一条。
(4)放松一点,这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得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有这种情况,也许你原来还得再过两年才会得糖尿病,只因为一次大的精神刺激,很长时间愁眉不展,可能很快就得糖尿病了。
34.糖尿病人如何控制“血糖”?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并不是由吃糖引起的。但对于已患糖尿病的人,却要对吃糖加以限制,尤其是单糖和双糖。因单糖和双糖类食物消化吸收较快,升高血糖的作用较迅速,糖尿病人应忌食。富含单糖的食物主要是含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的食物等;富含双糖的食物主要是含有蔗糖的甜食、含糖奶及奶制品等。糖尿病人摄入碳水化合物应选用吸收较慢的多糖类,如含淀粉较多的根茎类、鲜豆类蔬菜,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
来源:中国公共卫生公益热线网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腹血糖受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