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的饮食,今年50岁,已经出现了肝转...

[转载]宫颈癌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妇女所患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其好发年龄为40~59岁。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高发区(>30/10万)如美国的ELpaso拉丁人,哥伦比亚的卡利、巴西的Racife等;中发区(15~30/10万)有美国的ALameda、巴西的Saoqanlo、罗马尼亚的Timis、波多黎各等;低发区(15/10万)如日本的Miyagi、芬兰、加拿大、以色利等。在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区从内蒙古、山西、陕西经湖北、湖南到江西,形成一个高发地带,山区患病率是平原的3倍。各省宫颈癌相对高发区的市、县也常有互相连接现象。总的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根据29个省、市、自治区回顾调查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各国、各地报道也有差异,我国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60~70岁又有一高峰出现,20岁以前少见。由于我国重视妇女保健,大力开展普查普治,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医疗的提高,亦相应提高了早期宫颈癌的根治率。
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早2000年以前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已有“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的记载。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所曰:“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少腹弦急或苦绞痛……令人气急乏力,腰背痛连胁……”等有关描述,与现代临床上所见宫颈癌的晚期症状颇为相似。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药物内服外,尚有药物外治,民间单验方、针灸及食疗等方法,充分发挥了传统医学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在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命质量所具有的优势。
宫颈癌在传统医学称谓不一,中医学属于“症瘕”、“五色带”、“阴疮”、“虚损”之范畴。
病因病机&&
关于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认为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可转变为致癌物质。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诱因。
近年来还发现子宫颈癌与性交而传染的某些病毒有一定关系,如:①人类疤疹病毒Ⅱ型(HSV—2),因HSV—2抗体检查在浸润性宫颈癌的病人中80%~100%阳性;②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对各类宫颈癌组织进行HPV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提示子宫颈癌的发病与HPV感染有关;③人类巨细胞病毒(CMV)。国内外均有报道,子宫颈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CMV抗体滴度均高;动物实验证明CMV-DNA具有恶性转化能力。因此,病毒感染成为近年来研究宫颈癌发病原因的重要课题之一。
传统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探索和总结,已渐成体系。现综合各家论述,大致归纳为三点:一是湿毒外侵:一般多由经行、产后,损伤冲任,血室正开,胞脉空虚,风寒湿毒乘虚而入,瘀阻于胞宫;二是气郁湿困:经曰:妇女以肝为先天。由于妇女生理特点等因素,故妇女的情志比较脆弱,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当所愿不遂或长期忧思忿怒,内伤七情,肝气郁结,疏泄失利,横逆克土,脾虚湿困,湿蕴久生热,气滞、瘀血、湿毒互相胶结,流注于下焦而致;三是下元虚寒:女子年近七七,天癸将竭,冲任脉虚,阴阳失调或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损伤肾气,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煦无能,以致胞脉气血运行受阻,瘀毒内结,血败内腐,终成恶症。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尤其有接触性出血者,首先应想到有宫颈癌的可能,应做详细的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并采用以下辅助检查:
(一)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但注意取材部位正确及镜检仔细,可有5%~l0%的假阴性率,因此,均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定期检查,以此方法作筛选。
&&& (二)碘试验
正常宫颈或阴道鳞状上皮含有丰富的糖原,可被碘液染为棕色,而宫颈管柱状上皮,宫颈糜烂及异常鳞状上皮区(包括鳞状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区)均无糖原存在,故不着色。临床上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擦去表面粘液,以碘液涂抹宫颈及穹窿,如发现不正常碘阴性区即可在此区处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三)宫颈和宫颈管活体组织检查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Ⅲ~Ⅳ级以上涂片,但宫颈活检为阴性时,应在宫颈鳞一柱交界部的6、9、12和3点处取四点活检,或在碘试验不着色区及可疑癌变部位,取多处组织,并进行切片检查,或应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四)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不能直接诊断癌瘤,但可协助选择活检的部位进行宫颈活检。据统计,如能在阴道镜检查的协助下取活检,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8%左右。但阴道镜检查不能代替刮片细胞学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也不能发现宫颈管内病变。
(五)宫颈锥形切除术在活体组织检查不能肯定有无浸润癌时,可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但目前诊断性宫颈锥形切除术已很少采用。当宫颈癌确立后,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肺摄片,淋巴造影,膀胱镜,直肠镜检查等,以确定宫颈癌临床分期。
&&& 实验室检查
&&& 鳞状细胞癌
子宫颈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为主,约占90%~95%,腺癌仅占5%~10%。但两者癌在外观上并无特殊差别,且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颈管内。
&&& (一)目观
在发展为浸润癌前,肉眼观察无特殊异常,或类似一般宫颈糜烂。随着浸润癌的出现,宫颈可表现以下四种类型:
1.糜烂型:环绕宫颈外口表面有粗糙的颗粒状糜烂区,或有不规则的溃破面、触及易出血。
2.外生型:又称增生型或菜花型。由息肉样或乳头状隆起,继而发展向阴道内突出的大小不等的菜花状赘生物,质脆易出血。
3.内生型:又称浸润型。癌组织宫颈深部组织浸润、宫颈肥大而硬,但表面仍光滑或仅有浅表溃疡。
4.溃疡型:不论外生型或内生型进一步发展后,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甚至整个子宫颈为一大空洞所替代,因常有继发性感染,故有恶臭的分泌物排出。子宫颈癌尤其是腺癌也可向颈管内生长,使子宫颈成桶状增大,这也是内生型的一种。
&&& (二)镜查
1.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表现为底层细胞增生,底层细胞不但增生,而且有细胞排列紊乱及细胞核增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
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及重度。①轻度不典型增生(间变I级):上皮细胞排列稍紊乱,细胞轻度异型性,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一。②中度不典型增生(间变Ⅱ级):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明显,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二。③重度非典型增生(间变Ⅲ级):几乎全部上皮极性紊乱或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性和原位癌已不易区别。
2.原位癌:原位癌(CIS)又称上皮内癌。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变仍限于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异型细胞还可沿着宫颈腺腔开口进入移行带区的宫颈腺体,致使腺体原有的柱状细胞为多层异型鳞状细胞所替代,但腺体基底膜仍保持完整,这种情况称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3.镜下早期浸润癌:镜下早期浸润癌在原位癌基础上,偶然可发现有癌细胞小团已穿破基底膜,似泪滴状侵入基底膜附近的间质中,浸润的深度不超过5mm,宽不超过7mm,也无癌灶互相融合现象,也无侵犯间质内脉管迹象时,临床上无特征。
4.鳞状上皮浸润癌:当癌细胞穿透上皮基底膜,侵犯间质深度超过5mm,称为鳞状上皮浸润癌。在间质内可出现树枝状、条索状,弥漫状或团块状癌巢。
根据病理切片,癌细胞分化程度可以分为三级:①I级:分化好。癌巢中有相当数量的角化现象,可见明显的癌珠。②Ⅱ级:中等分化(达宫颈中层细胞的分化程度),癌巢中无明显角化现象。③Ⅲ级:未分化的小细胞(相当于宫颈底层的未分化细胞)。
5.腺癌:腺癌来源于被覆宫颈管表面和颈管内腺体的柱状上皮。镜检时,可见到腺体结构,甚至腺腔内有乳头状突起。腺上皮增生为多层,细胞低矮,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相。如癌细胞充满腺腔,以致找不到原有腺体结构时,往往很难将腺癌与分化不良的鳞癌区别。如腺癌与鳞癌并存时称为宫颈腺、鳞癌。腺、鳞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
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是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对无放疗条件者更为适用,疗效较好。多数作者认为,应根据病变的程度、范围和临床期别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适当的术式,在力求较理想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及术时术后并发症,做到既不盲目扩大也不无原则地缩小手术范围。
手术的适应症原则上限于0~Ⅱa期,对宫颈旁有明显癌瘤侵蚀者以放疗为宜。年轻患者可考虑保留卵巢,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体质衰弱或伴有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不宜施行手术治疗。
  1.原位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锥切和全子宫切除术。诚然,宫颈原位癌少数可以局限于宫颈,锥切复发率高,全子宫切除虽也有复发,但远较锥切为好,尤其有其他指征需切除子宫者。宫颈原位癌有些系多处生长,即便实行扩大全子宫切除手术,也不能完全切除这些病灶,所以没有必要实行。假若术前发现病灶生长在阴道内范围较广泛,可考虑手术加放射治疗。
比较适宜的治疗仍为全子宫切除术,锥切只能用于个别病例需要保留生育力者。不论哪种治疗,患者都应做长期随访。
除手术切除外,尚可实行电烙、冷冻和激光疗法。
  2.早期浸润癌手术
  手术范围意见尚不一致。过去不少作者倾向作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使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增高,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盆腔淋巴结很少转移。根据国内外1118例Ia期宫颈癌的资料统计,淋巴转移率为0.8%,因此主张适当缩小手术范围。应按其浸润的深度、病变的范围、血管间隙和淋巴浸润、细胞分化程度以及病人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术式。Creasman等主张间质浸润3mm以下行单纯全子宫切除术;浸润3~5mm,癌灶融合者,行子宫根治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当出现脉管浸润时,则不论浸润深浅,均行根治术。天津王肇敏认为癌浸润深度在5mm以内,病人年轻要求生育者,可做宫颈锥切,定期随访;癌浸在5mm以内,并有阴道上段原位癌者,行全子宫或扩大的全子宫切除,带足够的阴道壁切除;癌浸在5mm以内,淋巴管有瘤栓者,作全子宫或扩大的全子宫切除带阴道的穹窿部分,并摘除盆腔淋巴结。北京协和医院对早期浸润癌的处理:①可疑浸润,开始浸润和浸润<1mm者,行单纯全子宫切除,并切除阴道壁0.5~1cm;②浸润深度1.1~3mm者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游离输尿管,宫旁切除2~3cm,阴道壁切除2cm),不作淋巴结切除;③浸润深度3.1~5mm者,如病灶散在,无脉管浸润,亦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如癌灶融合,脉管有瘤栓,细胞分化不良,则行子宫根治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或放疗。
国内外文献报道,手术治疗早期浸润癌5年生存率为95~100%。说明只要能够及时作出诊断,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3.浸润癌手术
  对Ⅰb、Ⅱa期宫颈癌,国内外都主张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其具体范围包括:①髂总下部、髂内外、闭孔及腹股沟深部淋巴组织;②全子宫及宫旁组织、子宫骶骨韧带、主韧带、膀胱宫颈韧带及阴道旁组织至少切除3cm;③部分阴道壁。长达穹窿下或距离癌瘤下3cm;④双侧附件。40岁以下较早期宫颈癌患者,可保留一侧卵巢。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1963年以来,对Ⅰb、Ⅱa期及一部分Ⅱb期宫颈癌患者,常规行腹膜外盆腔淋巴清除及腹膜内广泛子宫切除术,暴露手术野良好,操作较方便、彻底,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上海各医院通过手术治疗宫颈浸润癌1,417例临床资料分析,认为手术范围应根据病灶大小、病情早晚和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并将手术切除范围大致分成四类:一类手术指一般腹部全子宫切除术,包括切除阴道穹窿1~2cm。适用于原位癌及微灶型早浸者;二类手术指一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包括切除宫颈旁组织2cm,不作盆腔淋巴结清除。适用于肉眼看不见癌灶,但活检证实为早期浸润癌者;三类手术指一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包括切除宫颈旁组织2cm以上及阴道穹窿2~3cm,同时作盆腔淋巴清除术,适用于I2期及I3期(国际分期均为Ib期);四类手术指一般腹部全子宫切除,包括沿骨盆侧壁切除宫颈旁组织及阴道穹窿3cm以上,必须同时作淋巴结清除术。适用于I4期及Ⅱ早期,即国际分期的Ib期和Ⅱa期。
  湖北医学院提出将官颈癌手术方式分为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子宫次广泛切除、子宫次广泛切除及选择性盆腔淋巴切除、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除、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部分输尿管或/和部分膀胱切除以及扩大根治术六类。其目的亦在于保证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尽量减少并发症。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如此具体。至于扩大的根治术或盆器切除术,主要适应于放射失败和盆腔复发累及膀胱或直肠者。但疗效差,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只有少数单位实行。
子宫颈癌的经阴道根治手术,由于切除范围的限制和腹部手术相关条件的改善,目前多已改为腹式进行。
由于各地区大力开展防癌普查,早期宫颈癌的病例逐年相对增多,手术治疗的机会随之增加。尤其在目前我国放疗设备尚不完善和缺乏治疗条件的情况下,手术治疗仍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方法。
(二)化学药物治疗&
目前主要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手段,疗效较差,多用于晚期子宫颈癌的姑息治疗或手术后辅助治疗。亦可配合放射治疗,以增加放射敏感性,提高疗效。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数十种,但以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的临床效果较肯定。博莱霉素、阿霉素和消瘤芥的缓解率亦较高。此外,丝裂霉素(MMC)、氨甲蝶呤、长春新硷、羟基脲、噻替哌、苯丁酸氮芥、梅法兰(melphalan)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给药的方法有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和区域性化疗三种。由于宫颈癌的病变多局限于盆腔,有些作者设计向供应肿瘤局部的主要血管灌注化疗药物,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疗效。
  Transsel采用髂内动脉插管连续灌注氨甲蝶呤,同时肌注5-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宫颈癌15例,有效率93.3%。Hulka、Laufe等介绍经髂内动脉或臀下动脉插管局部化学治疗晚期宫颈癌,亦获得一定疗效。
  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972)采用髂内动脉插管灌注氮芥、噻替哌和A-39(癌抑散)等药物合并镭疗治疗Ⅲ期宫颈癌29例,5年生存率为65.3%,比单纯放疗组有明显的提高。
  上海肿瘤医院曾对55例Ⅲ期宫颈癌,应用环磷酰胺配合放射治疗,二者同时进行,每日或隔日静注环磷酰胺200mg,
总量5000mg左右,5年生存率为72.7%,较单纯放疗组54.1%明显提高。广东省人民医院(1979)采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手术和放疗,治疗各种晚期妇科癌瘤40例,收到一定效果。
  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81)经腹壁下动脉插管序贯法化疗Ib~Ⅲ期宫颈癌65例,近期有效率90.8%。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氮芥10mg,每日一次,连续三次后停药3天,再用5-氟脲嘧啶250~500mg,每日一次,连续7天,用药10次为一疗程。
  近年来,日本作者平岗治报道应用盆腔血管床分离术化疗,髂内动脉单次注入MMC60~80mg,处理晚期宫颈癌引起的大出血和手术或放疗后盆腔复发的晚期宫颈癌,获得良好的效果。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82)应用盆腔血管床阻断,髂内动脉灌注顺氯氨铂、丝裂霉素C和环磷酰胺治疗Ⅱb~Ⅲ期宫颈癌13例。根据第二届全国肿瘤学术会议制定的化疗效果评定指标,显效者11例,有效者2例,取得明显的局部近期效果。其中9例于阻断化疗后40~58天,施行次广泛子宫切除。病理证实局部癌组织坏死,瘤细胞退变和炎细胞浸润等改变。
  最近有人报告用溴隐亭治疗晚期子宫颈癌,在部分病人中,获得显著效果。Guthrie(1983)对18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口服溴隐亭2.5mg,每日3次,连续服用。其中5例(28%)肿瘤消失,3例(17%)肿瘤受到抑制,并认为此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三)放射治疗
为宫颈癌的首选疗法,可应用于各期宫颈癌,放射范围包括子宫颈及受累的阴道、子宫体、宫旁组织及盆腔淋巴结。照射方法一般都采取用内外照射结合,内照射主要针对宫颈原发灶及其邻近部位,包括子宫体、阴道上部及其邻近的宫旁组织(“A”)点。外照射则主要针对盆腔淋巴结分布的区域(“B”)点。内放射源采用腔内镭(Ra)或137铯(137Cs),主要针对宫颈原发病灶。外放射源采用60钻(60Co),主要针对原发病灶以外的转移灶,包括盆腔淋巴结引流区。剂量一般为60Gy。目前对早期宫颈癌多主张先行内照射。而对晚期癌,特别是局部瘤体巨大,出血活跃,或伴感染者则以先行外照射为宜。
&&(四)中医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癌之最早记载,当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其中不仅有以桂枝茯苓丸治症瘕的内治法,且开创了用狼牙汤等药局部外用之先河。自此以降,历代医家以其临床实践为主,来探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见仁见智,各有建树,宋代重视冲任的调理,金元时期偏重于清热泻火,利湿逐痰,明清时代,主以肝、脾、肾立论,以行气解郁,活血化瘀为大法,不断充实丰富临床治疗方法。近代医家在不断整理总结前人宝贵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又旁汲现代医学之精华,并开展实验室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攻补兼施,标本兼施,活血化瘀,行气解郁,解毒利湿等法则,以延寿化瘤丹和中药锥切法治疗宫颈癌,已引起国内外的充分重视。此外对部分宫颈癌患者经现代医学放疗、化疗后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亦采用相应之措施进行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显示了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癌所具的一定优势。
&&& (1)辩证论治
&&& 1)肝郁气滞型。
主证:白带量增多,偶带血丝,小腹胀痛,月经失调。平常情志郁闷,心烦易怒,胸胁胀闷不适,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此型以结节型患者为多见。
治法:疏肝解郁,解毒抗癌。
方药: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6g,当归9g,白术9g,白芍9g,茯苓9g,薄荷3g,煨生姜三片,甘草3g。
气郁甚者加香附、佛手、郁金;肝郁化火,潮热颧红,加丹皮、山栀;血虚甚者加地黄、首乌;另可酌加土茯苓以抗瘤。
分析: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配伍少许薄荷以增强其疏散条达的功效;茯苓、白术、煨姜、甘草健脾和胃;配合而成为气血两调,疏肝理脾的方剂。
&&& 2)湿热瘀毒型。
主证:白带量多,色如米泔或浊黄,气味腥臭,下腹、腰骶酸胀疼痛。伴见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此型多见糜烂、菜花型。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通9g,瞿麦9g,萹蓄9g,车前子30g(包煎),大黄9g(后下),山栀6g,生甘草3g,灯芯1.5g。
热毒甚者加蒲公英、蚤休;口渴思饮加天花粉、石斛;入夜心烦难寐加黄连、茯神;腰酸痛者加桑寄生、杜仲;小腹痛甚者加赤芍、台乌药。
分析:本方集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萹蓄清利湿热药,以加强清下焦湿热之力,同时又伍山栀清三焦湿热,大黄降泻大肠湿热,灯芯导诸药下行,为防诸苦寒药对脾胃的损伤,甘草甘缓护中,调和诸药。
&&& 3)肝肾阴虚型。
主证:白带量多,色黄或杂色,有腥臭味,阴道时呈不规则出血,头晕耳呜,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腰背酸痛,下肢酸软乏力,大便秘结,小便涩痛,舌质红绛苔少,脉来细数。此型多见于早期糜烂型者。
治法:滋养肝肾,解毒抗瘤。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母15g,黄柏15g,熟地12g,山茱萸12g,淮山药12g,泽泻9g,茯苓12g,丹皮9g。
下焦热毒甚者酌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出血量多加白茅根、茜草、仙鹤草;阴虚目糊干涩者酌加枸杞子、杭菊花;大便干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分析:此方系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黄柏、知母而成。六味地黄丸立法以肝、脾、肾三阴并补而重在滋补肾阴为主。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山茱萸致温养肝滋肾;淮山药滋肾补脾,三药合之,是谓“三补”,另配泽泻降肾浊;茯苓渗利脾湿;丹皮清泻肝火,即为“三泻”,主要是为防止滋补之品所产生滞腻之弊而设,全方运用滋阴不留邪。加之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主清下焦之湿热,配知母滋肾润燥,清泻肾火,全方对于阴虚火旺者颇为合适。
&&& 4)脾肾阳虚。
主证:白带量多,迁延难已,带下伴有腥臭味,崩中漏下,反复发作,精神疲惫,面色眺白,颜目浮肿,腰酸背痛,四肢不温。纳少乏昧,大便溏薄或五更泻泄,小便清长,舌淡肥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型多见于宫颈癌晚期菜花型、空洞型者。
治法:温肾健脾,祛湿抗瘤。
方药: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合肾气丸(《金匮要略》)。党参20g,茯苓15g,淮山药20g,薏苡仁20g,白扁豆12g,白术12g,莲子肉12g,桔梗4.5g,砂仁3g(后下),生甘草3g,山茱萸12g,泽泻12g,茯苓12g,丹皮12g。
崩漏不止者加血余炭、大小蓟;肾虚夜尿次数增多者酌加补骨脂、益智仁;泻泄不止加诃子、肉豆蔻;湿毒甚者加土茯苓、七叶一枝花;大汗淋漓,似有阳脱之势,急加人参回阳固脱。
分析:参苓白术散是在主治脾胃气虚之主方——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再配以扁豆、薏苡仁、山药健脾淡渗利湿,莲肉甘涩辅助白术健脾渗湿而止泻,砂仁辛温芳香腥醒,促进中焦运化,使上下气机贯通,桔梗载药上行。而金匮肾气丸是以滋阴补肾之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桂枝温通经脉,附子温补脾肾之阳,旨在阴中求阳,微之助长少火以生肾气。两方合用,脾肾阳虚之症得以缓解。
(五)宫颈癌放疗后的中医治疗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主要针对A期晚至Ⅲ期的宫颈癌患者而设,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灭能力,疗效显著。但放疗对正常组织亦有破坏作用,热毒不仅耗伤人体津液,使白细胞降低,机体抵抗力减弱,并且损害宫颈附近的器官如直肠、膀胱等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对此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1)直肠反应。
主证:频频便意,里急后重,日解十余次,甚则数十次,便下粘胨或夹鲜血,有时便如稀水,舌质红边有红刺,苔黄腻或白腻,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4g,秦皮12g。
小腹胀痛加广木香、白芍;口干苦加芦根、花粉;热毒甚者加马齿笕、败酱草;小便赤涩痛者加川木通、泽泻。
分析:此症为热毒重灼肠脂膜,化腐为脓,积滞于肠中所致。方中清解血分热毒为主药,黄连苦寒清中焦湿热,黄柏苦寒泻下焦湿热,两药共辅白头翁加强清热凉血之功,秦皮性寒味苦,具有收涩止痢之效,诸药配合,使热清毒解,症状得以缓解。
2)晚期直肠反应。
主证:便血甚多,色暗红或暗淡,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头昏眼花,面色苍白,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苔薄,脉细小。
治法:补中益气,清肠摄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30g,党参20g,当归12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12g,甘草3g。
腰酸、五更泄泻加补骨脂、五味子;兼阳虚者加制附子;出血量多酌加地榆炭、侧柏炭;小腹疼痛者加广木香、小青皮;热毒未清者加马齿笕、蒲公英、七叶一枝花。
分析:病至晚期,正气已虚,脾气升举无力致大气下陷,故选用补中益气为主方,黄芪益气升陷为君药;党参、白术、炙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再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大陷清阳,为方中使药。全方既能补气健脾治其本,亦能升举下陷之阳气,以求清升降浊,阴阳调和。
&&& 3)膀胱反应。
主证:放疗后期,常见尿频、尿涩、尿急、尿痛,有时伴见血尿,少腹作胀,口渴咽干,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解毒利尿。
方药: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20g,川木通12g,淡竹叶6g,甘草梢3g。
尿黄赤加车前子;血尿量多酌加自茅根,生地改生地炭;热毒甚者加焦山栀;口干渴加天冬、麦冬;小腹胀痛加佛手;大便秘结可酌加生大黄。
分析:本方用生地凉血滋阴以制虚火,木通清热利尿引热外出,甘草梢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直达茎中通淋止痛,淡竹叶除烦热,四药合力,以达到清利膀胱之目的。
宫颈癌患者多数伴有子宫出血,可于处方中加入胶芩蒲黄饮:阿胶30克(烊化)、黄芩30克、蒲黄10克(炒熟即可,不必炒焦)。
&&& (2)外治法
1)“三品”饼、杆敷插。
方药:白砒45芭,明矾60g,雄黄7.2g,没药3.6g。
主证:①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②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包括累及腺体);③宫颈鳞癌I期(早期间质浸润癌、浸润深度3mm以内)。
用法:将白砒及明矾分别研成粗粉,混合后置煎药瓦罐中,用黄泥封固罐盖,罐嘴,嘴中留一小孔通气,然后置于炭火中煅烧2~3小时,住火,放置1宿,次日取出砒矾煅烧物,要求煅成白色疏松块状物,重量为36g左右,三氧化二砷含量在6%左右最合适。使用时取上述煅制品研细(细度60~80目),加飞雄黄及制没药粉,混合均匀加水少许,制成饼型、杆型制剂阴干,用紫外线消毒后备用。“三品”饼、杆放入宫颈管或敷贴于宫颈后,药物或以均匀地渗入宫颈组织,使局部凝固坏死,自行脱落,形成圆锥形筒状缺损,称为中药药物锥切。
具体操作:患者卧床上,用窥器暴露宫颈,上药时,先用呋喃西林棉球清洗宫颈、阴道,而后以双氧水、乙醇分别擦洗官颈管,官颈阴道部,后敷一个“三品饼”(约一分硬币大小,厚2mm,重0。zg)。第二次上药时,在宫颈管内插一个“三品杆”(长20~25mm,直径3mm,重0.25g),以后每隔7~9天酌情选用饼或杆。用“三品”制剂时,须用凡士林纱布保护阴道穹隆,再用双紫粉(紫草30g,紫花地丁30g,草河车30g,黄柏30g,旱莲草30g,冰片3g,共为细末,高压消毒后备用),棉球压紧,以固定、消炎,防止阴道壁正常组织受药物腐蚀,一般用药24小时后,检查药物位置。48小时后,重换纱布和双紫粉,72小时后取出凡士林纱布。如药物已溶解,单用双紫粉,每日换双紫粉棉球1次,每次用“三品”饼或杆后,2~3天完成溶解,绝大部分渗入癌组织,造成凝固坏死,5~8天与正常组织分离后自行剥脱。在坏死组织脱落或自溶后1~2天,再用“三品”饼或杆。每例患者根据宫颈体积用药5~12天,直至宫颈在阴道的部分消失,平穹隆,宫颈管形成圆锥筒状缺损为度。
分析:“三品”源于我国古代医著《外科正宗》中“三品一条枪”的处方,是中医治疗疮、瘘、痈、肿的常用药。从1972年至1980年经江西、湖北、江苏、河南等省临床对照观察早期宫颈癌210例,获得较好疗效,并于1980年2月通过鉴定。
2)催脱钉插入法。
&&& 方药:催脱钉。
方①:山慈菇18g,砒霜9g,雄黄12g,蛇床子3g,硼砂3g,麝香0.9g,枯矾18g,冰片3g。
方②:山慈菇18g,砒霜9g,枯矾18g,麝香0.9g。
&&主证:方①主证:宫颈癌早期(0、I、Ⅱ、Ⅲ早期)为主,以及宫颈鳞状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方②主证:早、中期宫颈癌。
治法:方①:将药物混合研碎成粉末,加适量江米粉(每料大约用9g),分别制成长lcm左右,一头尖,一头粗(直径0.2cm左右)的类似钉子状的栓剂,置阴凉处风干,备用。
治疗前应先作全身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整个肌体情况,并定期检查,以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影响。用药前先用1:1500苯扎溴铵溶液灌洗阴道。对宫颈鳞状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或局部肿瘤不突出的浸润癌病例,采取宫颈管内插“钉”,每次1~2枚,对局部肿瘤明显突出的菜花型宫颈癌患者,采取瘤体插“钉”。“钉”与“钉”间隔1cm左右,根据肿瘤大小酌情决定插“钉”后,均已撤有适量(1g左右)蜈蚣粉(轻粉6g,冰片1.5g,麝香0.3g,去头足蜈蚣四条,黄柏30g,雄黄3g,共研末)的带线小棉垫塞于宫颈表面,24小时后由患者自己取出。每周局部上药3次,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上药后宫颈局部坏死,分泌物堆积,局部境界不清楚,故于停药1周后复查,包括全身情况、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验、宫颈活体组织、病理学检验等。因取宫颈活体组织后,立即继续“插钉”治疗,容易促进局部出血,所以在一周后再继续用药。用药、复查3个疗程之后进行小结,如有效则继续治疗,无效则改选其他方药治疗。
方②:将药物共研细末,加入适量江米粉,用水调匀,制成“T”字形或圆钉形的栓型,每枚药钉长约1~1.5cm,直径为0.2cm,晾干备用。采用宫颈管及瘤体插钉法,即向宫颈管内或瘤体上直接插入“催脱钉”,每次1~3枚,一般3~5天上药1次,连续上药3~4次,待瘤体组织凝固坏死,自行脱落后,改用玉红膏(当归身60g,白芷90g,紫草90g,甘草30g,将上药制成油膏剂有祛腐生肌的作用),每日1次,以促进新生上皮细胞增生,如宫颈癌合并局部感染时,可先用11号粉(漳丹15g,儿茶15g,蛤粉30g,乳香9g,没药3g,冰片1.8g,雄黄15g,硼砂O.9g,将上药制成粉剂,有清热解毒作用),待感染控制后再用“催脱钉”治疗。
分析:实践证明中药催钉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有良好效果,治疗宫颈癌早、中期也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对早期患者、菜花外生型患者的效果更为明显。“催脱钉”为砒制剂,但由于含量少,用量少,故其不良反应少,毒性小,使用安全。本疗法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从而为防治宫颈癌开辟了新的途径。
3)拔毒钉埋植法。
&&& 方药:拔毒钉。
水银、牙硝、青矾各60g,明矾4.5g,食盐45g。
主证:宫颈癌、宫颈瘤体局部,对原位癌及I期外生型患者、部分化疗后的患者。
用法:将药物研碎后混合,如传统“炼丹”法,将上述药物放入砂罐内,置火上烧至冒黄烟,然后将砂罐倒扣在一瓷碗上,罐连空隙用棉纸数层浸湿填紧,再以生石膏和食盐调成的糊状物密封。以此扣有砂罐底部用炭火烧炼4小时,冷却后,取开砂罐,即可见瓷碗内壁附有白色针状或颗粒状结晶。取此结晶10份加入1份研碎的螗酥,充分混合,以米饭为赋形剂,如棉签大小的棱型药钉(长约1.5~2cm),干后即可应用。
治疗时以窥阴器暴露宫颈局部清洗后,于宫颈肿瘤或基底部埋入药钉,一般深约0.8~lcm,如不易插入,可选用尖刀片在所选择部位戳一小孔,再将药钉埋入组织,不能外露,更不能植入宫颈以外的组织,检查无断碎的药钉遗留在阴道内,清洗阴道后,操作即结束。药钉埋植后,逐渐溶解吸收,表层肿瘤组织坏死脱落后,可再重上,直至肿瘤组织坏死部脱落。两次药钉埋植的时间,一般须间隔7~10天,每次药量不超过400mg,因肿瘤大小及药物纯度不一,所须投药次数亦有所差异,一般须3~7次左右。
分析:以中药水银为主制成的“拔毒钉”,制作及使用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在配合化疗后,部分病例可获得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细胞学及病理检查的明显改变或转阴,在加速摧毁了大块菜花状肿瘤组织后,症状体征得到改善,从而为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 (3)针灸治疗
&&& 1)针方1。
主穴:承将RN24、中极RN3、曲骨RN2、子宫Ex-CA1、气冲ST30、天枢ST25、曲泉LR8、上髎BL31、中髎BL33、下髎BL34。
配穴:食欲不振配中脘RN12、中三里ST38、阴陵泉SP9;体质虚弱配太溪K13、气海RN6、关元RN4。
&&& 2)针方2。
主穴:石门RN5、中极RN3、关元RN4、带脉LG26、天枢ST25、地机SP8、三阴交SP6、足三里ST36。
配穴:崩漏者配加灸中极RN3、关元RN4、地机SP8、赤白带下加次髎BL32;大便不通配大肠俞BL25、合谷L14;小便不通配水道ST28、曲骨RN2、曲泉LR8;腰酸配肾俞BL23;少腹瘕块攻痛配归来ST29;血崩不止配隐白SPl、血海SP10;阴道刺痛配大敦LR1。
&&& (4)药膳疗法
&&& 1)贝母炖兔肉。
方药:川贝母15g,健壮公兔壹只,适量红糖。
主证:晚期子宫颈癌。
&&& 治法:强健体质。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一起炖熟,让患者连汤服食,早晚分2次服。
2)薏苡仁冬瓜羹。
方药:薏苡仁100g,冬瓜500g。
主证:湿热瘀毒型患者。
&&& 治法:清热利湿。
用法:先将冬瓜去皮子,放粉碎机中粉碎,用纱布绞取汁液,薏苡仁放锅内加水适量,倒入冬瓜汁,武火烧沸,文火煎熬二小时即成。
3)赤豆50g,陈皮6g,活鲤鱼1尾(约2000g),葱姜调料适量。
主证:湿热瘀毒型患者。
&&& 治法:清热利湿。
用法:先将鲤鱼去腮、鳞,内脏洗净,将赤小豆、陈皮塞入鱼腹,放入盆内,另加适量姜、葱、食盐、料酒等,再加少量开水,上笼蒸1个半小时后即可食用。
&&& 4)陈香牛肉。
方药:陈皮30g,香附子15g,牛肉500g,葱姜调料适量。
方证:肝郁气滞型患者。
治法:舒肝理气,健脾益气。
用法:将陈皮与香附子加2000ml水煎半小时去渣,放入牛肉加葱姜等调料,文火炖至酥烂,至凉切片食之。
&&& 5)青皮麦芽饮。
方药:青皮10g,生麦芽30g。
主证:肝郁气滞型患者。
&&& 治法:疏肝理气。
用法:二味加水同煎,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熬5分钟,滤去渣,装罐即成。
&&& 6)清蒸甲鱼。
方药:甲鱼一只,生姜,调料少许。
主证:肝肾阴虚型患者。
&&& 治法:补益肝肾。
用法:将甲鱼放沸水锅中烫死,剥去头爪,揭去鳖甲,掏去内脏洗净,切块,放容器中放入生姜丝,盐、料酒、胡椒及少许开水等,上锅蒸40分种即可。
7)红杞海参鸽蛋。
方药:枸杞子15g,海参2只,鸽蛋12只,调料适量。
主证:肝肾阴虚型患者。
&&& 治法:滋补肝肾。
用法:将海参用普通汤焯两遍,改刀。鸽蛋煮熟放凉水内剥壳,滚干淀粉,放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待用,炒锅内放入鸡汤,加入海参、鸽蛋、枸杞子、湿淀粉勾芡即成。
&&& 8)附片羊肉汤。
方药:附片30g,羊肉2000g,生姜、葱、胡椒等调料适量。
主证:脾肾阳虚型患者。
&&& 治法:温补脾肾。
用法:用纱布袋装附片扎口,羊肉洗净入沸水锅,加葱姜适量,焯至断红,捞出切2.5cm方块,放入砂锅,加附片袋、葱、姜等调料,煮至沸,文火炖至熟烂,食羊肉及汤。
&&& 9)姜附烧狗肉。
方药:熟附片30g,生姜150g,狗肉1000g,大蒜、菜油、葱适量。
主证:脾肾阳虚型患者。
&&& 治法:温肾健脾。
用法:将附片放入锅内煎2小时,将狗肉切小块放人锅内,加入大蒜、生姜、葱、菜油至沸,改文火炖至烂,即可食用。
& 临床验案
& 李丽萍 女 42岁
住湖北省黄石市杭州路23号。日由其夫刘合明携来我处求诊。此前曾经在武汉同济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经用PBV方案化疗:顺铂100mg,静点,第一天;博莱霉素20mg,静点,第一~三天;长春新碱2mg,静注,第一天。2周重复1次。经用三次化疗后,因白细胞持续下降,未能继续化疗,建议转中医治疗。此时诊得患者脉弦细无力,舌质暗红,苔黄腻,纳少神疲,头晕,腰酸,小腹持续隐痛:病属湿热蓄结,流注下焦,肝郁气滞而伤冲任,蓄毒日久成“瘀”而为癓瘕。多次化疗气血大亏,阴阳惧衰,治宜健脾益肾以扶正气为主,佐以解毒化瘀。拟用延寿化瘤丹(山蛩虫100g
蟾衣50g 黑蚂蚁50g 共碾末,装入0号胶囊,一日4次,一次6粒,温开水送下);另拟人参10g 白术10g 鹿角胶10g(烊化)
黄芪30g 淮山药30g 薏苡仁30g 白蚤休10g 土茯苓30g 甘草10g
水煎,一日一剂。用药一月之后,临床症状缓解。遂嘱其每天用绞股蓝30g 白蚤休5g
煎汤送下延寿化瘤丹,坚持服用六个月,自觉症状全部消失。继服延寿化瘤丹一年而告以全愈。
按:子宫颈癌又称宫颈癌,是指发生于子宫颈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由被覆上皮发生的主要是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由腺上皮发生的是腺癌。子宫颈癌中95%是鳞癌,且几乎都发生在已婚妇女。宫额癌5%为腺癌,未婚女性中发生宫颈癌者常为腺癌。最早在《素问&骨空论》中即有“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的记载。此后历代医家续有更具体的描述,如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篇中有:“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描述更为具体:“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小腹弦急,或苦绞痛,上至心,两肋肿胀,食不生肌肤,令人偏枯,气息短少,腰背痛连肋,不能久立,每嗜卧困顿。”清《济阴纲目》的记述也颇清晰:“妇人血海虚寒,外乘风冷,搏结不散,积聚成块,或成坚癖,及血气攻注,腹肋疼痛,小便急胀,或虚鸣,呕吐涎沫,头眩眼花,腿膝寒痛,面色萎黄,肢体浮肿,带下赤白,崩漏不止,惊悸健忘,小便频数,时见虚热,盗汗羸瘦。”
本病的发病机制,与冲任有关。崩漏带下,多由于冲任虚损,督脉失司,致使带脉失约。《难经》论述:“带脉为病,腰溶溶如坐于水中”,“冲任者经脉之海,循腹夹胁脐旁传流于气冲,属于带脉,络于督脉”,“督脉起于关元”,任脉者女子养胎孕之所,督脉乃是督领妇人经脉之海,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冲任督三脉,皆统于纂户,循阴器行廷孔溺孔上端,冲任督三脉,以带脉束之。以上的解释使我们体会到督脉与冲任及带脉与督、冲、任三脉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也说明冲任不调、血海有病与督脉是分不开的,而冲任督三脉亏损,则带脉必病。妇人崩漏带下均与冲任二脉有关,如李东垣说:“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任二脉,气血俱虚故也。二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若气血调适,经不依时,若劳动过极,脏腑俱伤,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而下,谓之崩中暴下,治宜大补气血之药。”
子宫颈癌属中医学“带下”、“五色带”、“崩漏”、“癓瘕”等病证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是外因寒湿毒邪侵入胞宫,内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脾气虚弱,积湿化热,或饮食失衡,湿热内生,或房劳多产损伤正气,气血亏损,胞脉失养,冲任不调,导致湿热瘀毒之邪凝结胞门而生肿瘤。治疗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祛湿、益气健脾、滋补肝肾为法。余用延寿化瘤丹,取山蛩、蟾衣,攻邪却瘤而不伤正,黑蚂蚁补肾疏肝而不恋邪;再配合汤药之参、术、芪、淮之补脾益气,薏仁、土苓之化湿,蚤休之解毒又能止崩带漏下,故收良效。待正气已复,只凭化瘤丹攻邪即可,日久潜移黙化,故令顽症得除。
& 钟芙蓉 女 36岁
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人。2007年2月,因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和接触性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味臭。经医院诊断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晚期,不能手术,由于失血过多,亦不能化疗。于日来我所就诊,证见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少腹疼痛,六脉弦细而虚,舌质暗而苔腻,带下淋漓,出血不止,断为湿热下注胞门,冲任不固,气血凝滞,痰瘀阻络,治宜散结消瘤之外,还须利湿清热、扶脾益肾。拟用延寿化瘤丹(山蛩虫100g
蟾衣50g 黑蚂蚁50g 共碾为末,装入0号胶囊,一日4次,一次6粒,温开水送下);另拟土茯苓30g 生黄茋30g 当归10g
淮山药30g 熟地黄30g 白蚤休15g 阿胶30g(烊化) 黄芩30g 蒲黄10g(炒熟即可,不必炒焦)水煎,一日一剂。
日复诊,出血已止,带下亦减少许多,腹痛减轻。令照上方去黄芩、蒲黄二味,与化瘤丹继续服用。
5月25日三诊,只有少量白带,且无臭味,腹痛完全消失。嘱继服延寿化瘤丹至今,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经期、产后损伤冲任,外感湿毒之邪,阻塞胞络;或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气滞血瘀,瘀血蕴结;或脾虚生湿,湿蕴化热,久遏成毒,湿毒下注,身体虚弱,胞脉亏损,渐成阳虚或阴亏之症。或长期忧思郁怒,七情内伤及六淫邪毒,或胎、产、房事刺激,损伤脾胃、涉及冲任,而导致气血紊乱,湿毒内蕴,而发为本病。最早在《素问&骨空论》中即有“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的记载。此后历代医家续有更具体的描述,如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篇中有:“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描述更为具体:“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小腹弦急,或苦绞痛,上至心,两肋肿胀,食不生肌肤,令人偏枯,气息短少,腰背痛连肋,不能久立,每嗜卧困顿。”《诸病源候论》说:“崩中之病,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气虚,不能统制经血,故忽然崩下……伤损之入,五脏皆虚者,故五色随期俱下。”清《济阴纲目》的记述也颇清晰:“妇人血海虚寒,外乘风冷,搏结不散,积聚成块,或成坚癖,及血气攻注,腹肋疼痛,小便急胀,或虚鸣,呕吐涎沫,头眩眼花,腿膝寒痛,面色萎黄,肢体浮肿,带下赤白,崩漏不止,惊悸健忘,小便频数,时见虚热,盗汗羸瘦。”《傅青主女科》谓:“或行房而放纵,或饮酒而颠狂……故病带者,惟尼僧、寡妇、出嫁之女多有之,而在室女则少也”。又曰:“如绿豆之汁,稠黏不断,其气腥臭……乃肝经之湿热”,“妇人有带下而色黑者,甚则如黑豆汁,其气亦腥……乃火热之极也”。本病的病位在子宫颈,子宫受冲脉与任脉之统摄,为带脉所约束,冲、任、带脉则受肝、肾、脾三脏所煦养,如脾肾亏虚,冲任不固,肝气郁结,湿毒瘀积,可致崩中秽液,五色带下。治之之法,除消瘤散结之外,更须补益冲任气血之虚,标本兼顾,才能相得益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颈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