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能不能喝柠檬水作什么??

刚看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又找到航班的黑匣子录音听了,发现空难发生到坠毁差不多有10分钟左右。这段时间乘客能做点什么安排后事,比如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写个遗言,或者向暗恋的人表白啥的?
一看到这个问题……内心一震,因为有一个四十五十年前的中国科学家空难的故事,在我知道后永远都忘记不了。虽然和题目有点不完全一致,还是想把这个事情讲给大家听。如果你在北京呆过,就知道冬天的北京冷的瘆人,北京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是惨白惨白的,有种粗狂的厚重。日的凌晨的北京城就是这样,那一天曙光刚刚从东边亮起,光中夹杂着一丝白透白透的雾气。那时候,北京首都机场于日投入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个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前三个开通国际航班的分别是上海龙华1926年、昆明巫家坝1937年及重庆白市驿1939年)。首都机场所在地在顺义县,当时还是隶属于河北。后来顺义划归北京,机场就归属朝阳区所有,所以首都机场是在顺义土地上,但是归属于朝阳。这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说回到日的凌晨,北京城曙色未白,寒气逼人,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的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现场惨不忍睹,飞机残骸散落的到处都是,十三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面目全非,甚至肢体都散落各处,难以辨认。随后有一批解放军士兵赶来这里,空气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肉类烧焦的味道。显然,这种情况下几乎不会有任何一个生还者。(后来有一个重伤的唯一生还者)但是这种情况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处,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太不寻常了: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的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的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的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DNA鉴定技术要到80年代才被发明应用到毁坏尸体的辨认鉴定上。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的辨认不出来,认出他们的方法,根据郭永怀的司机说。邵春贵(郭永怀司机):郭永怀是怎么认识得他呢,他是个花白头,他那时候59岁吧,头后头有一片都是,躺着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剩一点点头发,认出来是他。郭永怀的死讯,第一时间知道的是三个他一生最重要的人。一个是他的妻子李佩先生,李佩当时还在合肥的中科大,被紧急电报叫到北京,据说,她知道这件事后什么都没说,硬是强扛着一滴眼泪都没留。那时,李佩已随工作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到安徽合肥工作,她接到所里的紧急电报,连夜乘火车到北京,一进家门就感觉出异样,老郭的领导同事站满了屋子,茶几上放着一片熏黑的镜片和怀表,当领导把飞机失事的消息告诉李佩时,她没掉一滴眼泪。采访时,李佩的外甥女陪同在她身边,回忆当时情形,她说,“姨妈一言未发,就站在阳台,久久望向远方……”另一个是中国核试验的最高负责人的周恩来总理。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还有一个是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钱学森知道郭永怀死去的消息嚎啕大哭,恸哭不已“是的!就是那么十秒钟吧!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位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应用力学家就离开了人世:生和死,就在那么十秒钟。”(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2年后的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郭永怀是他是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两弹一星一共23位元勋,两弹一星早期指的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在三个领域中,唯郭永怀先生一个人三个领域都涉及。也是两弹一星中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上面这些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对郭永怀是谁有兴趣,可以接下去看,我来讲讲郭永怀的故事,感觉也正好有个机会。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农家,以一个农村娃的身份,和所有当时的中国科学大师巨匠一样,经历了极为动荡和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郭永怀以四里八乡第一个公费中学生从青岛大学附中一路经由南开大学预科到北京大学学习物理。天知道在那个时代,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需要经历多大的努力和传奇才能在风雨飘渺的中国和中国最高学府学习物理。当然,和所有大师一样,郭永怀考取了1938的美国庚子赔款留学基金。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原本只有1个名额,后来经过叶企孙教授、饶毓泰教授的极力争取,三人被一同录取,叶企孙教授的故事,以前柴静写过)郭永怀因此得以漂洋过海,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应用数学。1940年8月,上海,一艘驶往加拿大的“俄国皇后号”邮船上,二十几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留下了这张弥足珍贵的合影,(1940年8月,中国第七届留英公费生在俄国皇后号邮轮上。后排右3郭永怀,前排左1林家翘,前排左5钱伟长,后排左2段学复,他们中有不少后来成为扬名世界的科学巨匠,其中就有这三位。)(1940年8月,中国第七届留英公费生在俄国皇后号邮轮上。后排右3郭永怀,前排左1林家翘,前排左5钱伟长,后排左2段学复,他们中有不少后来成为扬名世界的科学巨匠,其中就有这三位。)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这三个年轻人,都进入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应用数学系,并且三人仅花了半年时间,就同时拿下了硕士学位,这样的学生让当时的数学系主任J. L. Synge教授赞叹了许多年:“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他们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 (年轻时候的郭先生)(年轻时候的郭先生)在加拿大完成了学业后,郭永怀1941年5月,郭永怀进入加州理工大学。师从素有“航空之父”之称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von Karman),研习空气动力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之后影响他一生的知己师兄——钱学森。比起活跃的钱学森,郭永怀像个害羞的大男孩,所以钱学森最喜欢做的就是开车带着这个小师弟去兜风。据说当时,开学开车接郭永怀到加州理工的也是钱学森。郭永怀的PhD论文选择的是当时最有挑战性的“跨声速流动研究”,并在1945年一举拿到了博士学位。钱学森对这位小师弟赞叹不已,他说:“郭永怀博士论文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题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干,得到的结果出人意料。”随后,导师冯·卡门(von Karman)的大弟子威廉姆·西尔斯(W. R. Sears)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导师冯·卡门对威廉姆说:“你就让郭永怀就跟你一块到那去好啦。”于是郭永怀因此成为了康奈尔大学的航空研究院的创立者之一。不过郭永怀没有车,也没有什么钱,去康奈尔大学看来路途要一顿舟车劳顿了。这时候,豪爽的大师哥钱学森一拍胸脯,他刚要去麻省理工MIT任教:“我有车,送你一程嘛!”于是他就开着车,两个年轻人一路穿越大半个美国,自西向东,从阳光加州一路3000多公里开到波士顿。这段经历目前资料里几乎都没有提及和描写,但是你可以想象到,这是何等美好的时光。两个热爱科学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路向东,像《摩托日记》一样,一路浏览美国大好风光。没有比此间的少年更美好的时光了了。就像杜甫写的《酒中八仙》写的那种美好:“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钱学森自己在《写在郭永怀文集后的话》中这么写:“相隔近3000多公里他和我就驾车旅行,有这样知己的同游,是难得的,当他到了康奈尔而留下来,我还要一个人驾车继续东行到麻省理工学院时,我感到有点孤单。”千金易得,知己难求。(郭永怀与李佩女士在美国家门口)(郭永怀与李佩女士在美国家门口)随后郭永怀在康纳尔大学尽情挥洒才华,在这里也结识了他的妻子李佩先生,由于我不是学物理的不是太懂,就引用下官方资料:50年代是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活跃时期,郭永怀在这个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做了大量工作。郭永怀的研究直接为科学界突破声障而来,并为此一跃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院的三大支柱之一,他为此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钱学森把这种方法命名为“PLK法”,其中的K指的就是郭永怀(日,郭永怀在Langley航空实验室。第一排:右4冯卡门,左2钱学森,第3排:左2郭永怀)(日,郭永怀在Langley航空实验室。第一排:右4冯卡门,左2钱学森,第3排:左2郭永怀)随后的历史又风云突变,新中国建立、朝鲜战争。1953年8月,中美继签定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郭永怀的婚后的生活平静而简单,有一天,大师哥钱学森又开着车他的那辆车来到康奈尔大学,找他的郭永怀小师弟,其实此时郭永怀应该已经是教授了。大师哥脸色很难看,因为美国政府一而再再而三捣乱,拒绝他的回国签证,有国不能回,TNND岂有此理!!直肠子的大师哥钱学森满腔怒火,郭永怀是个温婉安静的人,拍拍大师哥的肩膀让他再等等,因为郭永怀的心中,也有一个回国梦。郭永怀研究的学科经常能接触一些机密资料,美国方面让他填写一张表,上面有一项内容便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如果不同意便会失去涉密资格,但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填了“否”。熟悉历史的你可能会知道,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议达成侨民可自由回国的协议后。1955年,钱学森大师哥终于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了国内,大师哥远隔重洋不断写给小师弟写信——快来快来!!这里是科学家的乐园!!快来!快来!带人来!带书来!!!快来!快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我们给你已经准备好了办公室和住房!离我家也很近!!我们是邻居了!你来的话可以带计算机,哦!电冰箱也可以带!北京夏天有点热!!郭永怀手里还有一个答应了威廉姆·西尔斯做的一项研究工作,郭永怀重情重义,所以心中虽然汹涌澎湃,需要等1年才能回国。不过他的回国心一旦显露,就有许多黑衣人来找他了,郭永怀家附近突然有许多陌生人出没。李佩:他就一叫门,我一开门,他说我是移民局的,就说我来找你谈谈话,结果他就跟我谈了半天话,他还拿了一个录音机,结果他那个录音机失灵,所以根本我跟他谈的话根本他就没有录上。这是1956年,威廉姆·西尔斯(W.R.Sears)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们送别郭永怀的野餐会照片,在这次野餐会上,一向恬静沉默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高喊着,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郭永怀此举是为了不让移民局再有借口不让他回国,夫人李佩也感到无比惋惜,郭永怀却说:这是1956年,威廉姆·西尔斯(W.R.Sears)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们送别郭永怀的野餐会照片,在这次野餐会上,一向恬静沉默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高喊着,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郭永怀此举是为了不让移民局再有借口不让他回国,夫人李佩也感到无比惋惜,郭永怀却说:没关系,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1956年秋,郭永怀夫妇乘坐的“克里弗兰总统号”邮轮慢慢离开港口,美国——这个生活了16年的异乡慢慢从视野中消退。他们将经由日本回国。回到了阔别16年的中国。据说,他们看到中国的第一眼,是灰色的海岸线上一些零散着的灰色的石头房子,那里是日后的深圳,抵达中国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郭永怀在力学所办公室)(郭永怀在力学所办公室)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应该说还算幸运,年被认为是新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师哥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小师弟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他们使力学研究所很快成长起来。大师哥钱学森性格爽朗大刀阔斧,小师弟郭永怀文静细腻,他们的合作亲密无间,后来被人用一种娱乐明星一样的明星组合来称呼他们这个科学男神二人组:冯卡门Brothers(冯卡门兄弟)1959年6月,苏联毛熊单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所有技术和专家。1960年3月的一天,后来被称之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突然上门来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门一关,足足谈了三个小时。走时两个人兴奋无比。原来大师哥钱学森把小师弟郭永怀拍胸脯120%强力推荐给钱三强,让他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钱学森先生贡献主要是导弹跟人造卫星),大师哥可以说是力排众议推荐小师弟的,因为小师弟郭永怀的专业和原子能没有关系。谈庆明(中科力学所研究员):党中央去征求钱学森意见,我们要发展原子弹,你有什么意见,他当时就说我毫不犹豫地推荐郭永怀去。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问号,因为郭永怀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也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那么钱先生用了四个字毫不犹豫,实践证明他担当了这四个字,他解决了问题。正是这一次拜访,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这样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60年代,查看爆炸成型实验结果,右1郭永怀,右2钱学森)(60年代,查看爆炸成型实验结果,右1郭永怀,右2钱学森)最开始郭永怀要经常往返大西北和北京,和夫人李佩也没多少团聚时间,所以有时候回来晚了,夫人睡着了,他就自己在自己的小手提箱里装点衣服就离开了。随后到了核武器研制的关键时刻,1963年国家决定把郭永怀和北京的专业研究队伍直接迁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那个基地可以真的说的是穷山恶水鸟不拉屎啊!!这个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侯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别说鸟了,试验现场荒凉的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高原浮肿,50岁的郭永怀因此显得特别苍老,满头白发。爆轰物理实验,是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在多次试验后,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一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这种方案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武器研制过程。(原子弹外面需要炸药引爆)(1964年10月第1颗原子弹爆炸前夕,试验指挥部领导与专家合影,左4郭永怀,左5彭恒武,左6王淦昌,左7朱光亚,左8张爱萍,右1邓稼先)(1964年10月第1颗原子弹爆炸前夕,试验指挥部领导与专家合影,左4郭永怀,左5彭恒武,左6王淦昌,左7朱光亚,左8张爱萍,右1邓稼先)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蘑菇云升起,全体工作人员一片沸腾,但郭永怀却啪嗒瘫晕在试验现场,他实在太累了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带着傲人的成果,他们坐飞机回到北京,哎呀,两手空空可不行,他们带了好多好多哈密瓜给北京的元帅首长们,无名的英雄们受到了不能公开的热烈欢迎。邵春贵:爆炸了以后,我们去接他,到西郊机场去接他们,他们都坐一架飞机回来。带好多哈密瓜,叶剑英都去接,元帅们都去接,都到机场去了,下来握手,那都知道爆炸成功了嘛。随后郭永怀的目标就是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试验。时间过得飞快,由于是倒叙写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时间的指针,终于要到那一天——日。在苍茫无人知的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把这个新得到的数据带到北京。同事们劝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郭永怀笑笑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从青海没有飞机,需要赶到兰州,那里才有机场,他叫人赶紧联系飞机,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夜幕降临了,郭永怀终于觉得能休息了,于是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郭永怀的确在飞机上睡了挺多时间,他太累了,兰州飞往北京需要几个小时。天空从漫天星斗的藏青色的蓝天,慢慢从东边泛起鱼肚白。即将要降落北京机场。看来这一趟还是很顺利的,中途也没遇到什么气流。飞机开始降落,起落架落下,飞行员开始降低高度。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猛地坠落。飞机从400米高空坠落的时间只有大概不到10秒,完全没有任何让人反应的时间。根据后来这位唯一的重伤生还者回忆,在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他只听到郭永怀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随后这位生还者便失去了意识。如果以后有机会把这个故事排成拍电影,真的难以想象,仅仅10秒之内,郭永怀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的,也不知小战士当时是否害怕。但是他们就做了这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尽管周恩来总理下令彻查这次空难事件,但是至今是个谜团,没有答案。胡适说,郭永怀是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人,据他的同僚说,1964年(sorry,原先错写成了1958年),毛主席接见了研究所的科学家,许多人都激动的上前和主席握手,郭永怀傻乎乎的站在原地憨厚的笑。在中科院力学所中的一个清静的小院子里,竖立着郭永怀的塑像,这是是1989年建的,当时一个小插曲是,郭永怀由于工作性质,很少留下照片,所以为他建雕塑的时候,竟然没能找到一个他的正面近照。好在雕刻师功夫了得,只做了少量修改,便完美呈现了郭永怀先生生前的样子,根据他的学生们说:对!郭老师就是这个样子的!在中科院力学所中的一个清静的小院子里,竖立着郭永怀的塑像,这是是1989年建的,当时一个小插曲是,郭永怀由于工作性质,很少留下照片,所以为他建雕塑的时候,竟然没能找到一个他的正面近照。好在雕刻师功夫了得,只做了少量修改,便完美呈现了郭永怀先生生前的样子,根据他的学生们说:对!郭老师就是这个样子的!(更新,sorry,有朋友指出这张图是中科大的郭永怀先生的雕塑,中科院力学所的雕塑应该是下面这张)(雕塑题目:郭永怀 雕塑作者:李祯祥 建设地点: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雕塑题目:郭永怀 雕塑作者:李祯祥 建设地点: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但是与其他塑像不同的是,郭永怀先生的塑像下安放着两个人的骨灰。李佩:我不是把郭永怀的骨灰盒给挪到力学所,原来他不是在八宝山的一个四室,也不是什么室里头,有他一个地方,就把那个小牟的骨灰,就搁在另外一个地方。那个时候他的学生已经给他搞了一个塑像,我说就在这个塑像的下面,就给他挖一个穴,就把小牟的也搁在一块,因为小牟也是为着跟着他,所以才牺牲的。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郭永怀纪念网站凤凰卫视日《我的中国心》对李佩先生和郭永怀先生的专题节目力学家风采:鸿雁传书寄深情——记钱学森与郭永怀的深厚情谊PS下:其实关于郭先生的资料,由于他工作的原因,目前发布出来的都是官方文章,所以能做的只能从官方文章里找出一点点线索,因为李佩先生采访中也说了,关于郭永怀先生到底怎么死的,也是最近几年才从报道里知道,之前连她夫人都不知道他空难的细节。包括郭先生工作到底做什么,也不曾对夫人提及,核爆炸后李佩其实只知道那一天郭老特别开心,请朋友到家里吃饭,问他为什么这么开心,他也是只字不提,之前是完全不知道的。包括到底飞机失事在北京的西郊机场还是首都机场依然至今是个谜团,只能说关于他老人家的研究,目前来说基本90%都是找不到资料的,连回忆录和关于他的书籍都没有。包括唯一的那个生还者也是谜团,有的资料说没有生还者,但是在2011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新生演讲上,却提到了“生还者”的证词。总之,资料十分有限,希望在未来几十年,几百年,关于这些英雄的故事能够终于从历史里浮现出来,更全面的让大家知道。
这得看你遇上什么样的空难了(注:本文只是叙述在遇到各类情况时求生的一些细节,具体做法以飞机上的安全指引为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请务必遵守安全指引,并听从乘务员指挥。另外如果在飞行中发现异常情况,请一定要向机组报告)特效镜头取自空难系列纪录片 MAYDAY (Air Crash Investigation)《空中浩劫》部分照片取自维基百科以及以下图片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不适如果是华航611:(无人生还)或者洛克比空难:(无人生还)乌伯林根空难:(无人生还)如果是这样空中解体的情况的话那真的什么也做不了。事实上人会因为瞬间失压而丧失听力甚至失去知觉……如果这时你还有意识的话,享受自由落体的生命最后几分钟,然后,和这个世界告别吧……(你也可以拿把雨伞……)如果是日航123:或者911事件:这种在坠机前你可能会意识到灾难来临的情况下,就算最后是毁灭性的结局,也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做好防撞姿势,取开你身上和脚下可能伤到你的物品,尽可能保护好自己,为成为坠机后仅有甚至唯一的幸存者创造最大的可能(具体参见各种求生节目——虽然不保证管用……)。虽然这种情况下幸存很大程度上真的是看运气,但像日航123这样史上单机遇难人数最多的空难也有4人幸存,而像911这类的人为事故也是有可能通过乘客与恐怖分子的搏斗而避免的(虽然这种做法的合理性仍有争议)。总之,不要放弃为生而斗争的机会,即使死也无憾。(当然如果时间够的话留遗嘱发短信什么的也可以……)如果是苏城空难:或者秘鲁国航204:土耳其航空1951:这种在坠机后机体已经不完整的空难,如果你刚好坐在断裂处,那么很不幸,你挂的概率会大一些。但如果你所在的位置还比较完整的话,你存活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鉴于谁都不知道飞机到底会从哪里断,所以还是都做好准备吧(这句好奇怪……)。看清出口的位置,系紧安全带,免得被甩飞出去,防冲击姿势做好,保护自己,脱掉身上化纤类等易燃衣物和硬物,避免烧伤。飞机停下后尽快撤离飞机残骸,避开火源,尽量用应急出口,万不得已不要盲目从断裂口跳出去,没有滑梯不说,各种断裂的电线油管碎片什么的还是很危险的,(当然如果像特内里费空难一样整架飞机都已经看不出形状了的话还是哪方便哪逃出去吧……)如果是埃航961:或者全美1549:(全员生还)这类水上迫降的事故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明火,但不要因此认为水上迫降很安全。民航史上水上成功迫降的,全美1549还是第一例。像埃航961这样的事故,175人中仅幸存50人。其实水上迫降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得知要水上迫降后,和前面几种情况一样,做好防冲击姿势,系紧安全带,以应对入水时的冲击。穿好救生衣,但千万不要在舱内充气!埃航961事故中就有不少人以为充气的救生衣能当气囊,结果在海水灌进机舱时被顶到舱顶而无法逃生。一定要在离开机舱后再充气。另外坐垫也是可以漂浮的。飞机落水后,尽快从逃生出口撤离,如果飞机机体还完整的话,部分机型出口的滑梯还可以当救生筏,听从乘务员指挥,不要拿行李,这样基本上大部分人都能够存活。如果是法航358:(全员生还)或者英国空旅航空28M:这类着大火但机体完整的事故,最重要的是如何迅速撤离。所以应提前观察逃生出口的位置,并注意起火位置,避开着火部位(事实上乘务也会引导大家远离靠近火源的位置,并且不会打开靠近火源的出口),脱掉身上化纤类的易燃衣物(如丝袜),听从指挥,尽快撤离。千万不要拿行李(引用某空吧吧友的话:如果大家看见谁拿行李的话,欢迎各位在离开飞机后把他打一顿……“)另外如果烟雾进入机舱,应趴下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捂嘴(小学教的那些火灾逃生常识都拿出来吧)不要指望氧气面罩,那玩意儿是客舱失压用的……如果是阿罗哈航空243:(成功返航,仅1人遇难)或者美航96:(全员生还)如果是客舱失压,除非波及到飞机的液压之类的系统,否则一般不会导致毁灭性的的空难。不过这种情况会比较吓人,机舱里会突然充满雾气(和刚打开的碳酸饮料一样,原理是突然失压导致水汽凝结)耳朵可能会因为压力的变化而暂时听不见,氧气面罩会掉下,此时应该立即戴好面罩,然后等待飞机降低到可呼吸高度,降落。(但如果像太阳神522一样氧气面罩都掉下来了但飞机还在爬升的话……是不是应该提醒一下乘务看看飞行员是不是昏过去了?……)(未完待续)———————————————————分割线————————————————————4.21更新这是本人在知乎上回答第一次赞数过千,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与肯定!其实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本人真的是刷《空中浩劫》得来的……只是在自己对各类事故理解的基础上予以一定的总结,不敢保证所有内容的准确性,还请各位批评指正!还是那句话:以飞机上的安全指引为准。因为这些安全指引都是经过了大量科学分析以及统计结果而得来的,能最大程度保护你免受伤害。鉴于本回答引起了一部分人对航空安全的恐惧,我表示十分抱歉。下面所举事例我会尽可能选择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例子。另外我想对这些担心飞机的安全朋友们说,这里列举的都是一些用以说明的很极端的航空事故(尤其是其中有很多是上世纪的事故,对现在的航空安全状况已经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现实中飞机并没有那样危险。民航业为提高航空安全所付出的努力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在国内,中国的民航安全水平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列的,国内所有的(无论国企还是廉价航空)飞行员、机务、空管等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和训练,有着十分严苛的管理制度和要求。所以请相信在你每一次飞行的背后都是一支值得信赖的机组团队与维护人员,以及人类110多年的航空历史所积攒的经验,为你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PS:建议看看《飞行员之眼》中关于克服飞行恐惧症的一集,讲解得很到位,对克服飞行恐惧有很大帮助 链接:
密码: 3bq6
)我们暂且不谈关于航空安全的各种统计数据,但请相信,我们为追求航空安全所付出的的努力,是用一次次事故的教训所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航空对于安全的要求,永远不嫌多;我们追逐更安全的飞行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下。所以,请放心享受在蓝天中飞行的旅程。下面继续更新———————————————————分割线————————————————————如果是英航9号:(全员生还)或者加航143(著名的Gimili滑翔机!):(全员生还)(强烈推荐观看关于这起事故的《空中浩劫》S05E02,最精彩的ACI之一 地址: 另外这起事故也被改编成了电影《Freefall Flight 174》)引擎熄火是飞机在天上绝对不想遇到的事情之一,尤其是上面两种引擎全部失效的情况,绝对算坑爹。但如果真的遇上也不必过于慌张。一方面,飞行员会努力重启发动机,就像英航9号在离开火山灰区域之后四具引擎全部恢复正常。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高度,飞机是可以滑翔一定的距离的。高度越高,留给飞行员处理问题的余地就越多,也就越可能成功迫降。所以很大程度上航空事故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出事——Duang!!!就pia地上了……飞机怎么飞上天的,飞行员会让它怎么回到地面上来。所以遇到引擎熄火的问题,如果还有剩余的引擎在工作,那么你基本上不用担心。基本上任何飞机都可以在升空后仅靠一具引擎飞行,而类似单发失效的情况在飞行员的复训考核中属于最简单的问题了(如果说错了飞飞们别打我……另外像英伦92或者前一阵的GE235那种关错引擎的另当别论……)。如果你遇上了所有引擎失效的情况(真的很罕见),享受到了一段绝对安静的飞行的话……为之后的撤离做好准备还是有必要的,和前面一样,听从乘务指挥,必要时做好防冲击姿势,并在迫降后迅速撤离飞机。(学生狗难得有时间,先更到这吧。前面那大段话耗了太多脑细胞……主要还是不想让太多人因为这个答案而感到恐慌。)4.25更新 同时对之前内容进行完善,更换图片如果是韩亚214:或者全美1493:这种你完全不会意识到会遇到事故的情况,灾难发生得十分突然时,就要看你的反应是否迅速了。如果你能在飞机坠地前的一瞬间做出防冲击姿势,那么你的生存几率就会有很大提升。如果你能在火球突然袭来时,找到一件夹克或其他东西将自己遮挡一下,那么你就有很大可能避免烧伤。诸如此类,反应越快,越有可能生还。要知道有时候情况紧急到机长根本来不及通知你做好准备……如果是英伦92:或者澳航32:(全员生还)好吧我其实只是想说作为乘客要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机组报告,但凑巧选了两个都是引擎起火的例子(QF32更凶残一点,直接炸了)……英伦92有点反面教材的意思。当时飞机上有乘客发现左引擎起火,但他觉得机组应该清楚所以没向乘务说,谁知道飞行员偏偏以为是右发起火把右引擎给关掉了……澳航32就是教科书般的正面事例了。沉着冷静的机组,完美的事故处理。左翼上的乘客也协助机组看清被炸穿的机翼,帮助机组了解情况。另外前几天有个新闻: 再次说明了作为乘客一定要在发现异常的时候向机组报告。比如下面这种情况:当然你可别在引擎反推的时候喊:“卧槽引擎裂开了啊啊啊啊!!!”……如果是华航006:(全员生还)论安全带的重要性,典型的教训。虽说像华航006这样整架飞机都失(tian)控(shang)翻(da)转(gun)的极端情况很少发生,但为了自己的安全,还是尽可能全程系好安全带吧。(你当然不想像华航006里没系安全带的人一样在机舱里像爆米花一样乱飞……细思极恐(⊙﹏⊙)b)如果是东航586:(全员生还)(没错,这就是后来改编成《紧急迫降》的那次事故,国内首次迫降成功)或者波兰航空016:(全员生还)(这个更霸气,所有起落架无法打开,机腹式迫降)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即使是起落架故障,也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伤亡。所以下次坐飞机如果听到机长说因为机械故障之类的需要返航甚至迫降时,别把自己弄得太紧张。只要飞机还能飞,引擎没全灭,那么你基本上不需要担心自己性命的问题(何况一般飞机如果出故障的话多数都是这种小毛病)。飞行员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尽管放轻松(我知道在那种情况下有些人很难做到,但是真的不需要太担心),不然一个人紧张搞得全机舱人都紧张,最后全都开始写遗嘱了总不太好吧……(当然欢迎落地后为机组鼓掌!!)关于MH370:很多人对空难事故的关注正是从MH370事件开始(当然我觉得这次事件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发明了“失联”一词……)。尽管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事件,但这次MH370真的是航空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此扑朔迷离的一桩。非常遗憾,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不知道事件的真相,而且我们要面对一个事实:很可能我们以后永远不会知道真相。鉴于此,本人就不再对其进行评述。有两个值得推荐的关于MH370的纪录片,对大家了解MH370事件始末有一定帮助:(主要剖析失踪过程)(主要推测可能情况)(建议按以上顺序食用,效果更好~)写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想让大家明白,飞机和其它交通工具一样,人们每天在乘坐,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我们无法忽视其为我们出行带来的便利。(尤其是飞机,没有它你能一天之内到达另一个半球?)所以各位尽管放心去享受它为我们的旅行增添的便捷,不必为那些极小概率的意外而恐惧。此时此刻,整个地球上空有无数架飞机正翱翔于天际。每架飞机都是人类在仅仅一个世纪内造就的成果。这不仅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产物,更是人类将梦想变为现实而迈出的巨大的一步。纵然其中有着失败,但我们坚信,人类向前探索的步伐,会永不停止。(神图结尾,应该有人知道其中的故事吧……)暂时写到这里,以后想到什么继续补充。5.5更新 更换美航96图片 增加土耳其航空1951事例及图片 完善部分细节这里再推荐一下:这个特辑主要是讲乘务员是如何接受应对突发情况的训练,但其中也有不少值得我们作为乘客需要学习并重视的自我保护技巧与求生方法。6.15更新 更换美航96图片6.17更新 增加乌伯林根空难
提问中提到的“日航123”空难细节——1985年,日本航空123航班空难,人类史上单一架次飞机死伤最为惨重的空难。一共有520人在这场灾难中殒命。在飞机机尾脱落后,驾驶员驾机在空中挣扎了几十分钟。一名搜救人员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一名遇难者衣服里的证件上有扭曲的字迹,仔细读了几行后,突然失声痛哭。这是飞机在空中挣扎时,他写下的遗书。52岁的河口博次,他的遗书写在记事本上,然后放在胸口衣袋里麻里子、津庆、知代子,你们要齐心协力帮助妈妈。爸爸实在太遗憾了,一定无法获救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已经5分钟了。再也不想坐飞机了,神啊,请救救我。想不到昨天大家一起吃的饭,是最后一顿。飞机好像发生了爆炸,四处都是烟,呼吸面罩也降下来了。孩子他妈,事情变成这样令人遗憾。永别了,孩子们全拜托给你了。现在是6点30分,飞机开始盘旋,并急速下降。到今天为止,对于至今为止都幸福的人生,我万分感激。40岁的谷口正胜,遗书写在驾照上真知子大阪府箕面市要培养好孩子谷口正胜,6 点30分29岁的松本圭市,遗书写在记事本上6时30分知子,哲也……飞机呼啸着下落好好活下去哲也,要成为出色的人43岁的村上良平,遗言写在公司信封上机体剧烈左右摇晃18时30分,突然下坠……可能要死了村上良平大家请好好活着别了,须美子,三木,宫子,贤太郎18时45分,机体稍微稳定心情糟糕飞机怎么样了呢?能平安着陆吗?26岁的白井真理子,遗言写在时刻表上可怕可怕可怕谁来帮帮我不想死真理子29岁的乘务员对马祐三子,写下了如果迫降成功,播发的英文版逃生要点请撤离飞机脱下高跟鞋请不要拿行李请帮助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注意火情请用毛巾捂着鼻子和嘴放低姿态前进跟着前面的人往那边移动……来源于新闻报道,其中一些译文感觉不是特别准确。日文版报道源地址:希望日语好的同学帮忙改进翻译。
动画业界关注者/传媒硕士/Storytell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上能不能喝柠檬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