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之家医药观察家疾病!

            
           
广东地市:
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
人民论坛网络版
  知识分子的焦虑,如同当下中国其他群体的焦虑乃至全球性的焦虑一样,其根本因由是家园的失落。这家园是可以提供给我们安全和温暖的感觉、让我们放心归属的“生活世界”,而她在现代社会变迁和全球化进程中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破碎不堪。正因如此,我们被抛进深沉且持久的漂泊无根、不安与不满足的状态。这是我们一切焦虑的深层根由,也是我们若欲超越焦虑必须直面和着力的方向。在普遍的焦虑中正存有宝贵的机遇以重建共同家园。其中,中华民族、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自觉担负起特别的责任。
家园的失落是复杂的时代病症
  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的关系。而当我们感到没有安全、缺乏确定性、得不到承认和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以及凡此诸般时,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仍然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受到敌意,我们可以依靠她的呵护、在遇到困难而有需要时从她那里获得照顾支持。
  早有众多的思想者已经阐明,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抽离出与自然界和其他人的密切联系与共享天地,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的工具理性为核心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给自己打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可得免恒久的焦虑?从赋予国家政府更多的保障福利职能(所谓“福利国家”),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然而,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这一切看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类的家园并未曾真正得以恢复,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境,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
  到了全球化阶段,情形变得更为复杂。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各种媒介手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科层组织这些系统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进一步和深入地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大到各国,中到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其所能提供的保护屏障一一被穿透,个体愈益深刻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而焦虑中的人们也将逐渐明了,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因为,我们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决不可没有家园。
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
  当然,全人类也好,其中的知识分子群体也好,我们每个具体的人也好,只有经历离家到重新归家的路,我们才得看清世界,也看清家和家园的意义。
  这里说到“新的家园生活”,也就是说,我们不是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和家园。人类要往前走,我们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的所在。现代化过程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不可能倒流。但是,我们的确需要不时地停下匆促的脚步,反问和澄清这一切的初衷,明白有哪些我们要继续坚持,又有哪些我们必须纠正,哪怕需要为此付出十分艰巨的努力。之所以说我们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在于焦虑的普遍性和日益被人们认识到的深沉性。如今,焦虑是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不独属于某一个个人、某一个群体、某一个民族,而是全人类的。而且,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存在状态,在客观上也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决不可能在不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的条件下,继续指望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
  另一方面,如前已述,全球化本身提供了宝贵的潜力,使家园的重建有了难得的机遇。因为全球化提供了异质的多样文明展示的舞台,见证了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度之崛起,不管怎样,它有了不同于以往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模式的替代选择的更多可能性。正是在这多样性的文明中,蕴含着重建家园的可贵资源。若是这些多样性的价值能够善加利用,我们更有可能真正重建起人类的家园。
  当我们置身于中国现代化转型期,同时又愈益深刻地介入全球化进程中来看焦虑的超越与家园的重建,我们就能认识到,这一努力必定是与全人类一起的共同行动,而不可能离开人类的行动而单独成功。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 家园中可以担负更大的责任,这既是由其历史的位置决定的,也是因其潜在的能量所注定的。当然,其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去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的知识分子需要更大的自觉性、勇气和信心,也需要创造力。(稿件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
  (作者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南方网编辑:赵艳
作者: 陈涛
更多相关内容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相关内容:
安康(公益)网络,安康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童笑梅   问:专家您好,幼儿园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防止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疾病?  答:要对空气进行消毒,因为现在小孩比较密集的地方爆发普通感冒的比较多,从幼儿园的角度主要是在晨检时注意患病的孩子要隔离;第二点就是通风、消毒,包括醋熏这样的办法都是比较好的,应该给孩子多喝水。关键是隔离病人。  问:专家您好,我们北方比较冷,幼儿园的宝宝一到冬天就容易流鼻涕,而且嗓子也比较干,爱感冒,怎么才能更好地预防这些问题?  答:注意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帽子和手套,注意防护,不要着凉;寒冷的空气一刺激小孩就容易流鼻涕,那是过敏性的感冒和鼻炎对冷空气的反应,还要多喝水;隔离已经生病的孩子。  问:请问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有哪些?  答: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直到气管炎都是呼吸道的疾病,所以小孩生病后的症状比较快,流鼻涕、咳嗽,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的话进展会比较迅速,比如第一天是感冒,第二天就成肺炎了,这就是它的特点,年龄越小,病情进展就越快,有时候来不及防护。  问:您好!童大夫,我的孩子1岁5个月,前段时间一直是轻微的咳嗽,也不严重,所以就没去看医生,请问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护理?  答:如果只是轻微的咳嗽,可以用点对症止咳的药,但是一定要注意孩子有没有发烧、精神反应差这样的情况,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还是建议及时就医。  问:专家您好!请问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一般症状是什么?  答: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从精神反应看,精神不振,或者有的孩子反应比较激烈,易怒;如果贫血的话面色苍白,有时有经验的大夫一看就可以发现小孩贫血,皮肤苍白主要从眼睑结膜、口唇、甲床这些地方表现;另外孩子各个系统都可能存在一些障碍,包括消化系统,食欲差,容易呕吐、腹泻;免疫系统也不好,易出现感冒、肺炎、腹泻这种合并症。  平时看到的贫血大部分都是比较轻的,轻的贫血有时不管是家长、孩子都没有什么感觉,经常是到医院看病才发现。缺铁性贫血从我们现在生活状态来说,因为保健、生活水平都高了,真正严重的贫血不多了,主要是一些比较轻的贫血,有时候不容易被发现,经常是查体的时候被发现的。  问:我的孩子最近咳嗽,时间好久了,吃药也不好,而且有几次晚上睡觉到半夜的时候就开始咳嗽,然后就呕吐,请问专家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建议去医院看一下,如果久咳不愈,三四个星期都没好,就需要到医院看一下,看是不是不典型的哮喘或者过敏性咳嗽,这需要专业的医生鉴别,不能自己随便吃点药,避免耽误病情。  问:您好!请问关于小儿囟门的保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一般的孩子囟门在一岁半之前就闭合了,不需要太特殊关照囟门,平时注意局部的卫生,如果有头皮垢可以用石蜡油涂抹,再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掉,平时洗头的时候只要注意不要过度的“摁”,再有就是注意不要有皮肤的外伤和划破就可以了。
相关内容:
  缺钙是3岁以内宝宝的常见现象,年轻的爸爸妈妈大多只知缺钙会导致佝偻病,殊不知缺钙会给宝宝带来更多的危害。  缺钙为什么会致病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占人体重量的1%-1.5%。婴幼儿体内钙含量较低,也占体重的0.8%。虽然人体内钙质含量多,但是,99%的钙沉积在骨骼和牙齿里,成为这两种坚硬物质的主要成分。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其含量由人的机体自然精确调控。这1%的钙与骨骼中的钙维持着动态平衡,相互之间保持不断更新。成人每10-12年更新一次。婴幼儿每1-2年更新一次。这部分钙的数量虽少,作用却很大。它可以帮助血液凝固,加强细胞间的结合。特别重要的是,它能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宝宝体内缺钙,骨骼及血液中的钙含量不够,就会出现各种病症――  惊厥  宝宝血液中钙磷明显偏低,便会得“佝偻病性低钙惊厥”,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俗称“低钙惊厥”。  起病原因钙在血液中的重要作用是抑制肌肉兴奋性,防止过度收缩。宝宝血液中的钙水平下降,抑制作用减弱,肌肉兴奋性就会立即增高,人会发生不由自主的收缩,即抽筋。  发病症状宝宝哭闹不安,稍有一点声音就容易受惊。繁寻受惊时,两侧手腕屈曲,大拇指紧贴掌心,其他手指伸得笔直。有时是两条腿伸直交叉,脚趾向下弯曲,足背弓起,像跳芭蕾舞,发作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然后可自行缓解。发病时宝宝意识清楚,频繁发作的每天可多达10多次。  严重的会发生喉痉挛,主是喉部抽筋。一般1岁以内的宝宝较多,发作时宝宝声门与喉部肌肉强力收缩,导致吸气困难,发出可怕的喉鸣音。更严重的会神志不清,甚至窒息死亡。  发病时间低钙惊厥的大多发生在宝宝佝偻病初期,或患佝偻病的宝宝用维生素D治疗初期。还有,春末夏初,佝偻病患儿晒太阳时间开始增多之时。发热、感染、饥饿时宝宝也容易发生低钙惊厥。发生低钙惊厥的宝宝,多有佝偻病的其他表现,如多汗、睡眠不深、易醒、头枕部脱发形成枕秃等。  紧急处理孩子万一发生喉痉挛,成人应设法张开患儿的嘴巴,将舌头拉出口外,以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同时,将一长型硬物(如筷子)插入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注意一定要抓住筷子,防止进入呼吸道加重阻塞。经初步处理后,不管喉痉挛是否停止,均应立即将患儿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腹痛  起病原因血液中游离钙离子偏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肠壁的平滑肌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发生强烈收缩即肠痉挛,出现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发病症状宝宝无规律肚子痛,与饮食、排泻等外界因素无关,大便化验正常,吃驱虫、助消化、解痉等药物,没有效果。  囟门不闭  18个月以上的宝宝如果前囟门尚未闭合,应去医院作骨骼X线照片和血液化验检查,如果X线摄片血液中缺钙,则说明宝宝得了“营养缺乏性佝偻病”,也就是民间说的“软骨病”。  起病原因宝宝钙摄入不足或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时,体内缺钙直接影响钙向骨骼的沉积。机体钙不能正常地沉积于骨质中,骨质就会变软。颅骨在婴幼儿时期生长很快,缺钙症状中一个最早表现就是颅骨钙化不足,发生佝偻病导致颅骨软化(俗称“乒乓头”)。  发病症状患病宝宝的颅骨内板变薄,顶骨或枕骨摸上去有“乒乓球样感觉”。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加以治疗,前囟门就会增大且边缘软化、闭合延迟,同时伴有佝偻病常见的夜惊、烦躁、多汗、睡眠不安、惊哭、惊跳、摇头、颅骨软化等症状。  如何防治宝宝缺钙  *防止宝宝缺钙首先要从孕妈妈做起,孕妈咪对钙、磷及维生素D的需要量要比平时高出两倍以上,因此孕妈咪宜摄入足够多的钙磷及维生素D,提供给胎宝宝;哺乳妈妈也应特别注意营养的摄入,使乳汁中含有充沛的钙等营养素供宝宝吸收。  *准妈妈在孕期、宝宝在出生后,应每天有近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以获得充足的紫外线照射。  *由于大气污染,城市的光照往往不强,而母乳的含钙量并不高。因此一般城市里的宝宝在2个月起,就应在儿保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及维生素D剂。  *宝宝4个月起逐步添加辅食,可给宝宝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鸡蛋、牛肉、虾米、黄鱼、带鱼、鱼松、海带、紫菜、骨头汤、青菜、柑橘等。  蛋白质可促进钙的吸收,也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大豆及豆制品、核桃、芝麻、蘑菇、淡菜、鸡肉等。  面粉经发酵做成馒头、面包后变得松软,其中的钙成分易为人体吸收,可以适当多吃。  白菜、菠菜、红苋菜、竹笋等蔬菜中含草酸较多,易与钙质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干扰钙的吸收,可用开水先烫一遍,以除去草酸。  *生长较快及较胖的这宝宝钙的需要量比一般宝宝多,宜多给予含钙的食品。  *如果检查确系缺钙或低钙,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需要的话可注射维生素D。  ●张晓明
相关内容:
秋季警惕疾病侵袭宝宝  如今,早晚温差较大,白天还是艳阳高照,而晚上就秋风瑟瑟。连日来沈阳各医院患病人数骤增,急性肺炎、发热、感冒病人排起了长队,一些慢性病,如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鼻窦炎等也开始进入多发期。   专家提醒:“秋老虎”肆虐的时候,体质弱的人往往“首当其冲”,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慢性病病人这四类人群,容易受到疾病的“偷袭”。因此这四类人群最应小心谨慎防“虎患”。
相关内容: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识到音乐活动有助于健康。3万年前的原始人,以敲击石器伴奏舞踊来治疗疾病;至今的非洲、南美及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里,巫师乐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国的文明史中,也早有用音乐进行治疗的思想,如《群经音辨》中的“乐,治也。”;《黄帝内经》中有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论述;古人还有用音乐治愈疾病的实践经验,宋代欧阳修就通过学古琴治好了抑郁之疾。   音乐为什么能治疗某些疾病、增进人们的健康呢?因为它能广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从而改善身心功能。  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比如,当人们的情绪出现一种障碍,医学上称作“紧张状态”或“应激反应”时,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量增加等变化。音乐能使人放松、消退紧张,通过音乐放松治疗,可以在生物反馈仪上看到,应激改善后人的血压下降、呼吸心律减缓、皮温增高、肌电下降、血容增加、脑电反应γ波增多,人的内稳态恢复。而对另一种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疲劳嗜睡、食欲不振、身体活力降低的情绪低落状态,音乐也能起到调节作用。轻松愉快的音乐能使人兴奋起来,因为音乐能作用于人的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接受了音乐刺激即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同时又可传给外周神经。从而提高肌张力增进肌体活力,所以音乐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绪。情绪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而这里又正好是人体内服器官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所以情绪的紧张状态能直接导致某些内脏器官的病变,被称作“心身疾病”,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所以也就能帮助治疗某些心身疾病。  音乐有镇痛作用,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颞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脑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  音乐能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提高人的智力。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尤其显著,并可改善智力低下儿童的能力,所以音乐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   音乐能影响人格,人格成长中情感培养是最重要的方面,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所以音乐能有效地铸造人格。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无意识,在心理治疗中有特殊功效。  音乐活动是极有序的行为。在协调身心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音乐能广泛地应用于行为治疗。  音乐具有这些生理和心理效应,那么如何运用音乐增进人的健康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具体用音乐调节情绪,另一是以音乐陶冶情操,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音乐调节情绪的具体实施,可采用“同质”的原理。即在情绪波动时,要根据当时的情绪状态选择音乐,如遇到不幸生活事件产生强烈悲痛情绪的人,可选择哀伤的音乐,使悲痛的情绪有所寄托;而处于焦虑或愤怒情绪状态下的人应选择激愤的音乐,使不安的情绪有所发泄。当音乐与人的精神节律同步,才易于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当音乐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以后,就可逐渐变换音乐色彩情绪,变哀伤为优美抒情,变激愤为轻松愉快。人的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负性情绪得到发泄后,渐渐得到调整,而最终达到内心平静。这一方法的实施可自己选择不同情绪功能的音乐,也可选择专门制作用于调节情绪的录音带或C D片(音乐心理专家专门研制并按情绪调节规律编排的音乐),还可以在音乐治疗师的帮助指导下选用音乐。而如果平时就有所积累,对各种风格的音乐比较熟悉,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库,自然也较为容易知道根据自己的情绪来选择音乐的调节。  用音乐陶冶情操的实施,方法就更多了,其实每个音乐爱好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大都自然生成。对大多数人来说,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年轻人可能偏爱流行音乐,中老年人更喜欢一些老歌,还有一些人着迷于自己家乡的地方音乐等等。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点入手逐渐扩展。很多音乐体裁,从不熟悉到熟悉,就会引起兴趣,兴趣越来越广,口味越来越雅,音乐鉴赏力也就会越来越提高。还可以在一些欣赏手册或各种类型的名曲赏析的帮助下去拓展音乐视野,音乐积淀丰厚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音乐积累的过程也会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参与音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聆听欣赏,在家里听唱片、录音,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还可以自己参与演唱演奏,参加群体音乐活动等等,对增进心身健康都大有稗益。运用音乐增进人们健康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每个人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适当的音乐活动。音乐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专利,而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健康美好的音乐可以松弛人们紧张的神经,可以疏泄压抑的情绪,可以焕发美好的情感,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净化社会。音乐还可以协调千百万人的意志,共同实现目标、理想。现代社会人们又重新认识了音乐对人的心身的巨大作用,从各个方面去开掘音乐增进健康的方法。  现代音乐治疗学科的形成至今只有半个世纪,但发展很快,目前在近百个国家都开展了音乐治疗工作,在对精神病的辅助治疗,对神经症的心理治疗,以及对儿童、成年至老年的各种心身疾病的医治中,音乐都有着不可取代的疗效。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心理问题的增多,音乐对人们心身健康方面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强,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用音乐服务于人们的健康,既简便易行,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内的污染,是一个前景广阔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的领域。  作者: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张鸿懿
相关内容:
  还有些孩子是由于模仿或偶然为之时得到一种满足,家长没有及时制止,从而逐渐形成一种顽固的不良习惯。个别的孩子则是某些神经症如强迫症、抑郁症等引起的一种刻板重复的动作。&  小芳聪明可爱,可总喜欢吮吸自己的大拇指,尤其是在不高兴或受到批评时。父母用尽了各种办法纠正:训斥、批评甚至捆绑双手……都无济于事。  吮手指头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2~3岁以下的婴幼儿吮手指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若孩子一直保留这个行为,就不单是个坏习惯的问题,而是可能隐含着心理异常的因素。  在身体健康方面,孩子常吮手指头将导致被吮吸的局部组织增生,指头外观异样,引起局部感染和肠道寄生虫及消化道感染。如果持续到6岁以上,还可出现下颌发育畸形、上下牙不齐、下颌前突等。  造成孩子吮手指头毛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原因与孩子的精神压力有关,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过大,缺少同龄伙伴、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会使孩子心理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并试图以吮手指这一异常的行为来宣泄和缓解内心的紧张焦虑。此外,父母经常争吵、管教方式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适应新环境遇到困难;不良的卫生习惯,不注意定期修剪指甲等,也是造成孩子吮手指头的原因。  还有些孩子是由于模仿或偶然为之时得到一种满足,家长没有及时制止,从而逐渐形成一种顽固的不良习惯。个别的孩子则是某些神经症如强迫症、抑郁症等引起的一种刻板重复的动作。  专家支招:  矫正孩子吃手指头的方法:  1.正确对待  切忌简单粗暴的方法,不要嘲笑、打骂、强行制止,这样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孩子紧张情绪加重,甚至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  2.消除诱因  弄清楚造成这个毛病的原因,消除诱因。比如,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给孩子科学的引导和鼓励,恰当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多给孩子创造一些交友的条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  3.厌恶疗法  在儿童常吮吸的手指上,涂些胡椒粉等有异味的东西或缠上纱布,使之在吮吸时不能获得满足感,而产生一种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习惯。  4.逆转意图疗法  改变孩子在吮手指行为中的态度,从相反的意图来让孩子重复这一行为。具体是规定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吮手指,不想吮了也不能停,直到感到不舒服不愉快,在孩子对这一行为的态度的改变中,慢慢改掉这一行为。  5.行为对抗疗法  这是一种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它把一个坏刺激与吮手指的行为反复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使之与原来的条件反射相对抗,以消除吮手指行为。具体做法是:①在手腕上套一橡皮圈;②行为刚一出现,就开始拉弹橡皮圈;③拉弹时必须注意计数,直到吃手指行为消失为止;④记录每次拉弹次数,以便比较;⑤开始弹拉次数要多,一般从十数次开始,时间要长,以后会逐渐减少;⑥到只需三五次时,就可以去掉橡皮圈,靠想像回忆拉弹橡皮圈的情形,来对抗吮手指的行为。  6.及时强化  矫正孩子吮手指的行为过程中,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有所减轻,就及时鼓励表扬,给予强化,以增进矫治效果。
相关内容:
  正常情况下,孩子睡眠时应该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但是,当孩子患病时,睡眠就会出现异常改变,如烦躁、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急速、脉搏快,超过正常,这预示着一些疾病即将来临。所以,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睡态,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信息,预防疾病的发生。  情况一:  孩子入睡后撩衣蹬被,并伴有两颧骨部位及口唇发红、口渴,喜欢冷饮或者大量喝水,有的还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  预诊:  这是阴虚肺热所致,提示孩子多半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防治。  情况二:  孩子入睡后面朝下,屁股高抬,并伴有口舌溃疡、烦躁、惊恐不安等病状。  预诊:  这是“心经热”所致。常常是孩子患了各种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净,提示孩子的病情尚未痊愈,需要继续治疗,以免病情复发。  情况三:  孩子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  预诊:  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家长最好是带孩子去看小儿科。现在的饮食结构让儿童罹患成人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谨防孩子患上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情况四:  孩子睡眠时哭闹不停,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烧现象。  预诊:  这可能是在提示家长,孩子患上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赶紧带孩子去看耳科。  情况五:  孩子入睡后四肢抖动,好像“一惊一乍”。  预诊:  家长可以回忆一下,孩子在日间是否过于疲劳或精神受过强烈刺激。如果没有,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孩子有可能存在睡眠障碍或者神经系统的病变。  情况六:  孩子入睡后用手去搔抓屁股。  预诊:  家长细心查看,如果孩子的肛门周围可见到白线头样的小虫爬动,则可能是蛲虫病。这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医治。  情况七:  孩子熟睡时,特别是仰卧睡眠时,鼾声不止,张口呼吸。  预诊:  这是因为孩子增殖体、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所致。家长需带孩子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果有必要,可手术摘除扁桃体。  情况八:  孩子睡态发生改变,譬如弓着身子,或者双手捂住腹部,同时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预诊:  孩子可能患上了肠炎,甚至是痢疾。需要及时就诊。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药观察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