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睡不着脑子里总是胡思乱想怎么办?

前来看脾胃病的患者常常伴有睡眠不好,我常在门诊听到他们说:“夜里总是睡不好,一夜都在做梦。”“我睡到下半夜就醒了,然后再也睡不着了。”……于是,他们第二天的学习、工作都感觉精神不振、精力不足。国外有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一年里大概有33%的人有过失眠。中华医学会相关的资料显示,中国约有3亿成年人有失眠问题。这么多人存在睡眠障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失眠的表现是什么失眠的中医病名是不寐、目不瞑、不得卧、卧不安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诊断失眠有两点。① 有失眠的典型症状:轻者入睡困难,或者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彻夜不能入睡。常常伴白天神疲乏力、头昏头痛、心悸健忘、昏沉欲睡等。② 持续时间较长,多数连续3周以上。失眠的高发人群有哪些近年来,我国失眠障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很多人反复失眠,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困倦、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还会加重情绪紧张、焦虑,引发烦躁、易怒等问题。身心受到的不良影响反过来又加重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哪些人群容易失眠呢?① 大多数老年人存在慢性失眠问题;② 女性比男性睡眠障碍发病率更高;③ 生活压力较大的中年人群;④ 性格易焦虑、完美主义者;⑤ 对环境敏感的人群;⑥ 有焦虑症、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的人群。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那么要多注意睡眠质量。如果已经出现睡眠障碍则应尽快就医,一方面为避免症状加重影响健康;另一方面睡眠障碍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应尽早防治。中医如何看待失眠我在坐诊时,经常有学生会问我:“老师,为什么您在治疗失眠时,很多方子以调理脾胃为主,没用几味安神的药物,却把患者的失眠治好了呢?”我告诉他们:“《素问·逆调论》中就提出了‘胃不和则卧不安’。”1、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和”指脾胃功能不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上腹胀、上腹痛、嗳气、反酸、胃灼热等症状。以下原因都会引起胃不和:① 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饥饱无常,过食生冷,恣食肥甘辛辣,过饮浓茶、咖啡、烈酒等;② 素体脾虚,或劳逸失调、久病体虚,损及脾胃;③ 精神紧张、情志不遂、恼怒思虑过度,皆可损伤脾胃。2、脾胃损伤则心神失养气机升降失司,则心神不安。脾与胃同居中焦,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功能协调保证了五脏功能的正常、表里的贯通、气血的运行。如果脾胃损伤,气机不能正常升降出入,一方面,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形成肝郁脾虚;另一方面,脾胃运化不力,水湿滞留在体内,体内湿气旺盛,湿盛而化痰,痰热上扰心神,人便会失眠。因脾胃不和而致失眠的人,有些还伴有痰多、口苦、腹胀、胸闷等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神得所养。气血生化乏源,则心神失养。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或中焦虚寒,失其温养,或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均可导致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失养,则夜寐不安。怎么调理失眠中医根据发病的不同特点,将失眠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多种证型。从医50年,我接触了很多脾胃病伴有失眠的患者,发现最多见的类型还是心脾两虚和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证失眠生活、工作压力大的人,平日大多思虑过度,劳逸失调,精神紧张。脾在志为思,主统血,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血不养神,神不守舍,就会导致失眠。这类患者失眠的主要表现:想睡却睡得不踏实,容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有的还伴有心慌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口淡无味、食后腹胀等表现。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调理这种类型的失眠,要以益气健脾、养心安神为法,以归脾汤进行加减。推荐药膳食疗方:健脾养心安神汤。材料:1人份,党参15克,茯神15克,龙眼肉15克,生姜3片,猪心半个。做法:将猪心清洗干净后切片,姜切片,党参、茯神、龙眼肉浸泡备用;锅中加适量水,烧开后放入猪心,煮至猪心没有血水捞出待用;煮好的猪心冲洗干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姜片、党参、龙眼肉、茯神和适量的水,加盖炖1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盐即可盛出食用。功效:健脾养心安神。适合人群:适合心脾两虚失眠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分钟立马睡着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