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喝冷水好还是喝热水好比喝凉水好吗?

去过西方国家旅游的中国人,特别是女士,大抵都有这样的经历,找不到热水喝,好头疼。对于注重养生,认定热水好处多的中国人来说,肯定是接受不了早上麦片泡在冰牛奶里一杯下肚;也接受不了大冬天吃完饭,喝凉水不说,还要加冰块;最接受不了的是,刚生完孩子的产妇,护士送来的是一大杯冰水。

中国老辈谆谆教诲,刚生完孩子,凉风都吹不得一丁点,更别说喝冰水了。

难道是西方人真的不懂养生?到底喝热水好,还是凉水好,成了困扰中国和西方多年的喝水之谜。这背后五花八门的说法真不少。

解释一:饮食差异,西方饮食易“上火”

中国有句老话,叫“入乡随俗”。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正确选择。说白了,就是到什么地儿,吃什么饭,喝什么水。

牛排、培根、奶酪、黄油,每天要喝牛奶,汤里还要加奶油……西方饮食尽管没咱中国人那么讲究花样和口感,却更为实用主义。他们摄入的肉食量、蛋白质量和热量都比中国的饮食高。

“鱼生火、肉生痰”,从中医的角度看,这样的吃法是要“上火”的。火旺,则阳盛;阳过盛,则需阴水来平衡,而冰水,则是阴性较强的水,可很快使身体恢复平衡。

所以,当你问一个老外,为什么饭后要喝冰水时,他只会告诉你:冰水好喝,很爽!其实是他吃的比较油腻,同时身体还需要“灭火”。同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吃完麦当劳、肯德基里的煎炸食物,来一杯冰可乐会倍感舒适。

解释二:中医养生说,喝热水好处多

从古至今,中国人是惯常喝热水的,不仅饮茶品茗、煲汤都须煮开后趁热下肚,煎煮中药更一概是用开水冲服,甚至从前中国人冬天饮酒时,也是要“温酒”的。

“晨起一杯热水,到老不后悔!”说起喝热水的好处,中医理论会滔滔不绝:喝热水能暖胃,让胃的功能更强,对各种胃肠疾病好;喝热水,能驱散体内寒气,促进血液循环;喝热水,能助消化,帮助排便、排毒等等。甚至很多身体寒凉的女性,基本不喝凉水,只喝热水。

很多中国人认为,人体容易接受与体温近似的温水或热水,而不宜接受温度低的冷水或冰水。那太刺激了,不符合养生之道。但是西方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喝热水会降低体质。如果习惯长期喝热水,身体就无法承受低于自身体温的水,相当于身体可承受的温度范围变窄,这些是不利于自然生存的。

解释三:没烧开水习惯,西方发展出直饮水

上面说了那么多喝热水的好处,其实还有一条最重要的是中国人自古认为水烧开了喝更卫生。咱不是从小被教育“喝生水是要拉肚子的”吗?

但是,西方人却从未有过“烧开水喝”这个概念,他们一直在喝生水。历史上,水源的污染,疫病的流行,曾让他们付出过血的代价。于是,他们走上一条高度重视水质改善的道路,直到今天直饮水的出现。

在中世纪的欧洲,所谓护城河其实就是环形粪坑,掉到护城河里不是淹死,而很可能是被熏死的。人们没有任何卫生的概念,随处大小便并将排泄物投入水源很常见。

随后,工业革命加剧了城市人口的聚集,同时航海贸易的繁荣也将霍乱等由于水源引发的疾病从印度恒河传入整个欧洲,这导致了欧洲历史上多次大规模霍乱的流行,死亡人数众多,教训非常深刻。

因此,西方文明的进程可以说是对水的重新认识,进而高度重视水的过程。直到今天,西方的水质标准都是世界上最严格。

解释四:西方先民没创造出煮水炊器

为何西方人不知道把水烧开,一直喝生水?有位从事30多年中西文化研究的学者陈明远给了个有趣的解释。

上古五大文明摇篮——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以及爱琴海地区,无一例外,在新石器时代进入农耕社会以来,都广泛使用陶器。

同样使用陶器,咱们的华夏民族和他们却有差异。世界各大博物馆展览的古埃及、古希腊陶器,都是用来盛装物品的,没有发现一件类似古代华夏的煮水炊器。煮水炊器,是咱们的华夏祖先在陶器时期的独特创造。

随后,不同地域的华夏先民发展出形形色色带支承腿的陶器炊具用来烧水。于是形成了中国人喝开水、热水的生活习惯,一直沿袭至今。

而西亚、北非及欧洲的先民们,因为在陶器时期没创造出带支承腿、用来烧开水的炊具,也就没养成咱们这样喝开水的习惯。所以,万年以来,亚当夏娃的后代子孙们还自然地喝着“生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时喝冷水好还是喝热水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