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适合什么人群喝?

Q1:跑步的时候红牛什么时候喝

您好2113。红牛只是一种饮料,不5261是药物,不会有副作用的,而且红牛的罐4102体上还有保健食品的认证1653标识。红牛确实可以补充一部分体力,原因在于其中含有大量的牛磺酸、赖氨酸等功能因子,在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B族维生素的辅助下促使人体储存的糖元和饮料中的糖分被分解、转化,可迅速补充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活动中造成的能量物质流失。一般来说喝葡萄糖的效果比喝红牛要好一些,因为葡萄糖喝了之后会直接地提高体能。另外对于时间方面,建议你在提前半小时喝这样比较合适。祝您心想事成,健康快乐,幸福美满。请采纳,谢谢。

Q2:跑步前什么时候喝?

红牛是一2113种维生素功能型饮料,最好在比赛5261前半小时至1小时前饮用,4102太早喝和太迟喝都起1653不到好的作用。

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和其它特殊用途饮料三类。功能饮料主要作用为抗疲劳和补充能量。红牛作为功能性饮料,是不能经常喝的。

运动前最好不要喝饮料,建议运动前一个小时喝,防止胃部不适即引起胃扩张等的疾病。

Q3:跑步前什么时候喝红牛最好。

跑步前20分钟到半小时喝比较好,红牛主要是咖啡因刺激神经,在精神上会更兴奋,提前20-30分钟喝是要等咖啡因的吸收

Q4:红牛饮料在跑步前什么时候喝最有效

怎么说呢?其实红牛这些运动饮料其实应该在跑步后喝比较好,因为在运动前一般人的身体盐分和糖分比较充足的,运动后身体的糖分和盐分和减少,这是喝会比较好,因为运动饮料就是为了在运动后快速补充人的糖盐分而制的。所以运动前喝其实有点浪费。但是有时运动前喝可能会给人一些心里暗示,会让人的运动成绩更好。

Q5:跑前什么时候喝红牛饮料效果佳

跑前一个小时左右,红牛功能饮料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跑前一个小时喝,跑时候正好发挥作用。 红牛所含物质的功能: 1、牛磺酸:参与糖代谢的调节,加速糖酵解;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液输出,同时防止心肌损伤;能保护肝脏,对于维持运动能力牛磺酸是必需的,加强补给可使运动能力和抗运动性疲劳能力进一步增加。改善内分泌状态,增强人体免疫。 2、赖氨酸:属于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能提高钙的吸收以及在体内的积累,加速骨胳生长;有促进生长发育、增加食欲、减少疾病和增强体质的作用。 3、咖啡因: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促使思维变得敏捷清晰;能减少疲劳;能促进代谢;能刺激肝脏释放肝糖原以增加体内能量;促使血液中肾上腺素明显增加,从而加快心率,增加血流量,提高氧输送能力,促使三羧酸循环得以顺利进行,保证能量不断得到补充。 4、肌醇: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能促进体内产生卵磷脂,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去除肝脏中脂肪,帮助体内脂肪的再分配;能预防动脉硬化;是肝脏和骨髓细胞生长所必需。 5、维生素PP: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参与能量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原分解的过程;参与蛋白质、脂肪和DNA的合成。 6、维生素B6: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在体内被磷酸化为辅酶形式,参与酶类代谢,在糖类代谢中催化肌肉与肝中的糖原转化;参与氨基酸代谢,并起重要作用;有助于脑和其它组织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7、维生素B12: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在体内转化为各种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红细胞的形成;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困了累了,喝一罐红牛!

但请问,到底喝哪一罐“红牛”?

“红牛之战”已经长达4年之久,面对包装大同小异的三款“红牛”饮料产品,消费者已经是傻傻分不清。

而最新情况则是把A股上市公司(603156.SH)拉入战局。

9月2日,对外表示,正式开始接手泰国天丝旗下红牛安奈吉在长江以北的运营权。受此利好带动,公司股票当天收获一个涨停板。尽管公司立马澄清“合作产品并非市场主销红牛产品”,且两红牛之间纠纷未消之际,养元饮品仍然受到资金追捧,连续两日涨停。时至今日,才出现大幅跌停的走势。

“红牛战局”越来越激烈,完全不亚于当年的王老吉“凉茶之争”。

红牛品牌在中国的实际经营者、销售方华彬集团相关公司2020年中报显示,公司完成销售额134亿元,与2019 年同期相比下降3%,但在疫情背景下已算亮眼,这样的销售数据已属惊人。

2019年4月底5月初,泰国天丝在中国推出红牛安奈吉并陆续在中国市场上市。2019 年底,泰国天丝集团又正式向中国推出原装进口的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在产品开发方面,华彬方面2017年推出了新的功能饮料品牌战马并将创新推出数款果味型能量饮料,在2019年年终市场工作会议上,其无糖型能量饮料亮相并已开始内部测试。

实际上,除了上述“红牛战局”之外,能量饮料市场也越来越受到行业巨头的重视。

2018年4月,伊利集团上市了焕醒源能量饮料;

2018年7月,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了F6 能量饮料;

2019年3月,盼盼集团上市了豹发力能量饮料;

2019年4月,今麦郎发布了两款能量饮料,分别是天豹牛磺酸能量饮料和神麻火麻能量饮料;

东鹏特饮2019年则表示确有上市计划,2020年正式选定保荐机构。

这一众行业巨头布局的能量饮料究竟是什么样的赛道呢?

能量饮料在中国的市场和利润到底有多大?

500亿的能量饮料市场,“红牛战局”背后是怎样的赛道?

一、 能量饮料行业市场综述

(一)能量饮料定义及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饮料通则》,能量饮料是指含有一定能量并添加适量营养成分或其他特定成分,能为机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的制品。

国际运动营养学会对能量饮料的定义是:能量饮料是成分除了水、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糊精等)、维生素、矿物质以外,还包括各种营养物质的混合体(如咖啡因、牛磺酸、氨基酸、瓜拉那、葡萄糖醛酸内酯、肌糖、烟酸、泛醇、人参、银杏萃取液等)的一种饮料。能量饮料的特点在于它是一款旨在为运动人群增加能量、缓解疲劳、提高注意力和灵敏度以及增强运动表现的含兴奋剂(咖啡因)的饮料。能量饮料与运动饮料最大的区别在于能量饮料含咖啡因成分,同时,二者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比例也不同。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5年2月4日发布的《饮料通则》(GB/T ),“能量饮料”属于“特殊用途饮料”。特殊用途饮料是指加入具有特定成分的适应所有或某些人群需要的液体饮料,分为“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来源:《饮料通则》(GB/T )、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二)能量饮料行业发展历程

能量饮料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27年葡萄适(Lucozade)作为第一代能量饮料于英国出现,1966年红牛诞生于泰国,在此之后,各种能量饮料陆续问世。2002年怪兽饮料(Monster)于美国上市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21世纪以来,能量饮料逐渐风靡于欧美各国。能量饮料目前已发展成为饮料行业重要的细分品类,并行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我国能量饮料市场起步较晚。1995年底红牛进入中国标志着我国能量饮料产业的正式起步。

(三) 能量饮料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International)数据统计,我国包含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浓缩饮料、果汁、即饮咖啡、即饮茶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及亚洲特色饮料在内的饮料销售金额由2014年的4652.1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785.6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4.46%。

一直以来,中国饮料市场以包装饮用水、即饮茶饮料和碳酸饮料为主,2019年三者占中国饮料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 34.55%、21.12%、14.93%。经过多年的发展,果汁和能量饮料也已成为饮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 年二者占中国饮料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 15.60%、7.92%。能量饮料销售额达到458.21亿元。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饮料的健康、功能属性需求日益提升,各细分类别饮料中,能量饮料、即饮咖啡、包装饮用水和亚洲特色饮料表现出超越行业的快速增长,其中能量饮料在2014年至2019年期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高达15.02%,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

(四)能量饮料行业产业链分析

能量饮料的供应商主要包括白砂糖、牛磺酸、咖啡因,以及瓶坯、瓶盖、纸箱等供应商。能量饮料行业的销售模式一般为经销模式,企业的产品销售基本面向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将产品销售给分销商,再销售至终端销售渠道,最终销售给消费者。

能量饮料行业的内容物供应商所处行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包装物供应商所处行业主要包括塑料制品业、造纸业等。能量饮料公司向上述行业采购原材料,原材料成本为本行业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强,白砂糖供应较为充足,市场竞争充分。2017年初至2018年末,白砂糖的价格呈下滑趋势,2019年下半年有所回升。

牛磺酸作为能量饮料中起到“抗疲劳”功效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本行业的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随着牛磺酸行业的生产工艺改进及产能释放,牛磺酸供应充足。

咖啡因属于第二类精神药物,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家对其实施定点生产制度,相关部门根据咖啡因的需求总量,确定咖啡因定点生产企业的数量和布局。食品等非药品生产企业需要使用咖啡因作为原料的,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凭咖啡因购用证明向定点批发企业或者定点生产企业购买。咖啡因的生产和销售受国家管控,供应量能满足下游需求,价格较为稳定。包装物供应商所处行业为塑料制品业、造纸业,产品同质化较强,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充分,供应充足。

中游企业为负责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品牌商,2019年我国能量饮料市场排名前四大的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金额377.81亿元,市占率为88%,行业集中度极高。品牌商在负责产品配料的设计和研发的同时,还要负责产品的广告营销以及品牌的形象维护。目前行业的主要玩家为红牛、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战马等知名品牌。由于能量饮料行业较高的毛利率,近年来,部分知名企业纷纷推出了新型能量饮料产品,如统一旗下的够燃、安利旗下的 XS、但此类产品在国内销量较小。

能量饮料行业的下游行业为食品、饮料批发、零售行业。能量饮料作为快消品,主要通过经销渠道抵达最终消费者。经销渠道具有经销商数量多、零售终端网点多的特点,因此品牌商对单一经销商、单一终端网点没有依赖性。能量饮料通过零售终端网点最终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需求的稳定增长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能量饮料行业驱动因素

(一)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将推动行业发展

自2013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至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359元,而人均消费支出基本占收入的65%-70%,其中对食品烟酒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30%。随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该比例略有下降,但对食品烟酒的支出金额仍呈增长趋势,至2019年人均食品烟酒的支出达7733元,占消费支出27.6%。

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自2013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以每年9%-11%的速度增长,增速略高于城镇居民,至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21元,而人均消费支出约占收入的80%,其中对食品烟酒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30%-35%,随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该比例略有下降,但对食品烟酒的支出金额仍呈增长趋势,至2019年人均食品烟酒的支出达3998元,占消费支出30%。

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持续增长。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饮料行业的总体规模也持续增长。根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我国包含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浓缩饮料、果汁、即饮咖啡、即饮茶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及亚洲特色饮料在内的饮料销量由2004年276.10亿升增长至2018年867.34亿升,复合增长率为 8.52%;期间销售金额由 1,422.53亿元增长至 5,723.99 亿,复合增长率为 10.46%。因此,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将推动能量饮料行业的发展。

(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将扩大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且在消费升级政策的推动下,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驱动饮料行业不断发展升级,而能量饮料作为新兴的细分饮料行业,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对饮品提出的多元化功能性诉求,具备充沛的发展活力与广阔的成长空间。在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饮料行业满意度测评结果》中,中国质量协会通过“行业热度模型”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做出宏观的判断,其中功能饮料的热度模型呈持续升温状态,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我国能量饮料市场相比欧美等发达地区起步较晚,然而近年来,受益于能量饮料龙头企业的宣传和引导,消费者的意识不断提高,消费场景和消费人群范围不断扩大。根据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2019 年,我国能量饮料的销售规模已增长至427.75亿元,是增长最快的饮料品类之一。即便在持续高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能量饮料市场规模仍与海外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我国能量饮料人均饮用量仅为英国、日本和美国的10%-20%,对标海外市场,我国能量饮料的未来需求仍有很大的空间。

(三)生产技术的进步将加快行业发展

随着饮料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更多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的新技术、新设备运用到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新的生产工艺可提取更多种类的生产原料、可实现更复杂的饮品配方,改良饮品的风味、口感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新设备的运用使得饮料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还有助于加强对产品质量及安全的管控。同时,信息化的大量运用使产品销售过程更加清晰透明,有助于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紧密结合,根据销售情况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状态完善销售计划,实现生产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加快行业的升级。此外,互联网的应用,也带来了营销上的创新,使定制化、个性化等方案更易实现,多方位贴合消费者需求。

三、能量饮料行业制约因素

(一)能量饮料存在健康隐患影响行业形象

能量饮料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毒性主要是因其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和牛磺酸成分。进行大强度运动时大量摄入能量饮料,由咖啡因和牛磺酸产生的联合作用可能会导致心肌局部缺血,诱导冠状血管痉挛。此外,过量摄入能量饮料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和心脏毒性,如:幻觉、癫痫、昏迷、节律障碍、心肌病,甚至心脏骤停。还有研究发现:摄入能量饮料可强烈加剧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内皮功能,使内皮功能紊乱。此外,摄入能量饮料还会诱发癫痫和缺血性中风。

和能量饮料摄入有关的案例(包括猝死、冠状血管痉挛、心动过速、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室纤维性颤动等)中,大多数都与过量摄入能量饮料和(或)与酒精混合使用有关。能量饮料中咖啡因的过度兴奋作用可降低机体判断力和神经认知的功能,使人过量摄入酒精,导致呕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或进而导致危险行为的发生,如:使用毒品、性侵犯、打架斗殴、敢于冒险和酒驾等。二者混合饮用时兴奋能量饮料与酒精混合使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被证实。

(二)能量饮料价格偏高限制行业发展

一瓶普通饮料零售价大约2-3元,带有一点功能的饮料,如缓解疲劳、迅速补充水分的、恢复体力的、有保健作用的,通常价格在5-8元。与普通饮料相比,都要贵得多。与一般矿泉水的价格相比,更是要高出三倍左右。

四、能量饮料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过去五年中,在政策方面没有明显的鼓励或抑制能量饮料行业发展的政策,可以理解为能量饮料行业不被政府重视或行业不涉及地缘政治与国际因素如医药或芯片。因为能量饮料为行业的细分赛道,目前主要受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五、能量饮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电商和自动售卖渠道增长

近年来,自动售卖机网点的铺开和互联网销售平台发展迅速,中国饮料行业明显呈现出渠道多元化发展的特征,自动售卖机和互联网销售的饮料占比有所提升,但仍以线下店面销售为主要销售渠道。根据欧睿国际的统计,2019年,我国各类饮料的线下店面渠道销售量占比均为 90%以上。

(二)国产品牌崛起抢占市场份额

跨国品牌历史悠久、市场知名度高、市场份额相对较大,然而近几年国产品牌迅速崛起,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和营销策略逐步提高了市场份额,驱动国内市场的增长,并引领着行业的创新潮流。在能量饮料行业可以看到如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等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并抢占43%的市场份额。其他较为成功的国产品牌还包括茶饮料中的王老吉,包装饮用水中的怡宝,风味饮料中的天地壹号等。

六、能量饮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其2019 年按终端零售销售金额口径统计的市场份额情况如下,可以看到红牛是市场的领导品牌,占有5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是东鹏特饮,占有15%的市场份额。乐虎市场份额第三,占有10%的市场份额。体质能量市场份额第四,占有6%的市场份额。综合来看,我国能量饮料市场排名前四大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为 88%,行业集中度很高。

怪兽饮料是一家美国饮料公司,生产的能量饮料包括Monster Energy,Relentless和Burn。该公司最初成立于1935年,位于南加州,最初销售果汁产品。该公司在2012年将自己更名为Monster Beverage,然后在2015年将其汉森的果汁和苏打水以及其他非能量饮料品牌出售给可口可乐公司。截止至2020年9月4日,公司市值433.89亿美元,约合2963.69亿元。

公司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分销和品牌。怪兽饮料与可口可乐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其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具有优越的分销优势。通过与可口可乐合作,怪兽饮料可以进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将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这种伙伴关系还为公司提供了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公司围绕目标消费群体18-34 岁年轻男性,打造个性化品牌形象,摈弃传统媒体,聚焦极限运动与摇滚音乐节,同时包装规格两倍于红牛,切入大包装细分市场错位竞争,每罐定价瞄准红牛,主打性价比。怪兽饮料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39%,仅次于红牛的市场占有率43%,截至2017年,该公司的全球品牌价值达到54亿美元。

2. 泰国天丝(未上市)

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泰国曼谷,是红牛功能饮料的创始公司、全球红牛配方的独家持有人以及东南亚最大的功能饮料制造商之一。除此之外,天丝医药和许氏家族是全球红牛商标权的拥有者。红牛(RedBull)是全球较早推出且较成功的功能饮料品牌之一。1966年,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诞生于泰国,迄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凭着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声誉,红牛功能饮料已畅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12月,红牛以全球战略眼光和对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来到中国,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公司目前尚未在任何国家或地区上市。

目前,泰国天丝集团和华彬集团针对红牛商标使用权产生纠纷,导致目前市场上有三款红牛产品:分别是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红牛安奈吉饮料。

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为泰国原装进口,由泰国天丝旗下工厂生产,销售由泰国天丝的合作伙伴普盛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全权负责。

泰国天丝于2019年5月推出了红牛安奈吉,该产品使用的是广州曜能量原有的曜能量功能饮料的配方。虽然该产品使用红牛的商标,但由于配方中含有西洋参,且根据规定无法更改配方,导致味道与红牛维他命差距较大,市场短时间难以接受。近日,和泰国天丝授权的广州曜能量饮料有限公司已达成合作,养元饮品旗下的孙公司鹰潭智汇饮品有限公司将负责红牛安奈吉在长江以北区域的独家运营。

品牌为红牛最大优势,“补充体力、精力十足”、“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等广告语广为传诵,红牛品牌也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为社会公众所熟知。目前市场有三款红牛产品极难区分,除红牛安奈吉口味不同,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和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包装颜色和设计完全相同,配方和口味也完全一样。虽然目前由华彬集团生产销售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占有红牛销量85%,但是随着商标纠纷进一步加剧,并且目前客观证明泰国天丝持有红牛商标,未来中国市场可能禁止华彬集团生产销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红牛品牌占有的57%的能量饮料市场份额将由天丝集团控制的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和红牛安奈吉继承。

3. 华彬集团(未上市)

华彬集团于1984年由著名侨领、爱国实业家严彬先生创建于泰国,1987年将亚洲总部迁至香港,是一家国际化、多元化的跨国企业,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分布着百余家分支机构与子公司。华彬集团业务涵盖快速消费品、绿色健康、通用航空、地标地产、资源能源及文化体育等众多领域。

1995年3月,泰国天丝与华彬集团在泰国设立"泰国红牛",作为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的主体,天丝与华彬在该公司中的股权比例起初分别为68%和32%。1995年4月,华彬邀请国有企业背景的中食工业和深圳中浩共同在深圳设立合资企业,即中国红牛前身("深圳红牛")。1995年11月,严彬代表合资公司与天丝、中食和深中浩签署《协议书》("《50年协议书》"),有效期为五十年,天丝方面提供商标和原材料获得利润,华彬主导生产和经营,对中国市场结果自负盈亏。1995年12月25日,以《50年协议书》文件为依据,申请合资公司成立。中国红牛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目前,华彬集团和泰国天丝针对红牛商标使用权产生纠纷,导致目前市场上有三款红牛产品,分别是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红牛安奈吉饮料。

目前华彬集团继续生产和销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并且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占有红牛销量的85%,其他15%为天丝集团控制的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和红牛安奈吉。

品牌为红牛最大优势,“补充体力、精力十足”、“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等广告语广为传诵,红牛品牌也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为社会公众所熟知。华彬快速消费品集团向媒体、消费者主动公布了2020年中成绩单:上半年,华彬快消品运营的五个品牌销售额 143.26 亿元,功能饮料板块合计销售额141.09亿元,其中红牛销售133.93亿元,战马销售 7.16 亿元。受疫情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华彬快消品全品销售额下降了约 4.7%。

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专注植物蛋白饮料核桃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在河北衡水、安徽滁州、江西鹰潭、河南漯河、四川简阳设有生产加工基地,是国内产销规模领先的核桃乳企业。公司于2018年2月上市,截止至2020年9月7日,公司市值358.77亿元。

主要产品包括核桃饮料、核桃露、复合核桃饮料及核桃食品。

9月2日晚间,发布公告回应称,养元饮品与泰国天丝授权的广州曜能量饮料有限公司已达成合作,养元饮品旗下的孙公司鹰潭智汇饮品有限公司将负责红牛安奈吉在长江以北区域的独家运营。目前市场上有三款红牛产品,分别是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红牛安奈吉饮料。本次合作中养元饮品经销的产品为红牛安奈吉饮料系列产品。

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为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目前占国内红牛产品大约85%的市场份额,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则是从2019年10月份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经占到国内红牛产品大约10%的市场份额,获授权销售的红牛安奈吉饮料是从2019年5月份开始在中国内生产,目前该产品占国内红牛产品大约5%的市场份额。

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下沉市场的销售渠道。养元饮品在长江以北的渠道非常强,客户黏性非常高,已经深入到了乡镇村等市场。养元饮品财报显示,截止至2019年年末,该公司共有经销商1900多家,已经建立起了上至一二线市场、下至三四线市场、线上线下融合、深度覆盖全国的立体销售网络。

5. 东鹏饮料(完成第一期上市辅导)

公司是深圳老字号饮料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为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作为能量饮料的先行者之一,致力于推动能量饮料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塑造了广大消费者熟知的品牌“东鹏特饮”,“年轻就要醒着拼”的品牌主张深入人心。目前,东鹏特饮在我国能量饮料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公司目前已完成第一期上市辅导。

主要要产品包括东鹏特饮、由柑柠檬茶、陈皮特饮、包装饮用水等,其中东鹏特饮是公司的主导产品,占总营收96%以上。

品牌为公司最大竞争优势,公司高度重视品牌形象,制定了“品牌年轻化”的战略,提出“年轻就要醒着拼”的品牌主张,注重品牌宣传投入,在线上线下进行了多维度、全方面、饱和式的营销宣传,提升品牌曝光度。除了传统的电视广告宣传以及公交车身、地铁、高铁站等户外宣传方式外,公司结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及消费习惯,开展了互联网、影视植入、体育电竞赞助等新型营销模式。经过公司多年的积累和努力,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能量饮料的领导品牌,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深圳老字号”、“18-30 岁年龄段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等荣誉,在市场中形成了较强的号召力。

集团诞生于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自1989年创办至今,历经三十年飞速发展,达利食品集团已成长为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综合性现代化食品企业集团。达利食品集团根据行业特征,精心布局,在全国18个省区建立21家子公司共36个食品、饮料生产基地,1个马铃薯全粉生产基地,1家包装彩印公司,同时,集团构建享誉业界的黄金销售渠道,组成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2015年11月20日,集团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截止至2020年9月7日,公司市值664.16亿港元,约合585.46亿人民币。

集团核心产品分为家庭消费产业、休闲食品产业、即饮饮料行业。家庭消费产业主要包括“豆本豆”豆奶、“美焙辰”短保面包。休闲食品产业包括“达利园”糕点、“可比克”薯片、“好吃点”饼干。即饮饮料产业:包括“和其正”凉茶、“达利园”花生牛奶、“乐虎”功能饮料。

公司在能量饮料行业经营品牌“乐虎”,作为2019年FIBA篮球世界杯官方功能饮料,并且长期赞助CBA,品牌效应在国内较强。作为达利集团的重点项目,乐虎在推广力度上空前猛烈。乐虎在遍布全国的生产基地同时生产、同步上市,实现短时间内将产品陈列到终端货架上。集团为乐虎配备最优质的营销团队,充分发挥集团多年经营建立下的成熟市场经验和强大渠道优势,在上市之初就成“扑面”之势。在终端销售上,乐虎将在商品陈列、品牌生动化建设、产品体验等多方面力求做到引人注目,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并完成购买。

7. 中沃实业(未上市)

河南中沃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和专注打造功能饮料生产销售的民营企业。公司坐落于王屋山世界山脉和济水的发源地——河南济源,占地约700余亩,员工4000余人,各种管理技术人员300余名,拥有6个厂区,40余条现代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100余万吨。

公司累计研发和生产六大系列产品:体质能量系列、王屋岩泉水系列、豆上皇豆奶系列、青春在线发酵醋系列、果肉果汁系列、碳酸系列,全方位的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一年四季的不同需求。到2020年,六类产品在全国有一定市场占有率,销售额能达到60-80亿。

公司通过与影视明星佟大为、黄圣依和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签约,布局全国,重点推进。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

8. 安利集团(未上市)

安利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亚达城的家居护理产品公司,业务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利生产的产品有450余种,包括营养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家居护理用品和家居耐用品等。1995年,安利(中国)正式成立。经过22年的发展,目前安利(中国)经营区域已遍布全国31个省区,中国也成为了安利全球最大的市场。2013年,安利(中国)年销售额达到293亿人民币。2003年,XS被安利集团收购。

公司主要经营纽崔莱营养保健食品、雅姿美容化妆品、家居科技、个人护理用品、XS能量饮料等产品。

在中国市场上,XS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安利集团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策略,安利集团先后打造出多款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包括纽崔莱和雅姿,证明安利集团对国内市场有深刻的理解。XS运动营养饮料于2017年首次登陆中国,发售29小时销量达到一千万罐,第一天总销量为安利韩国市场全年销售量的2倍。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XS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牛磺酸强化型(250毫升/罐)

储存方法:存放于阴凉干爽处,避免阳光直射
配料表:水、蔗糖、牛磺酸、牛磺酸、维生素b族、赖氨酸、肌醇

牛磺酸强化型红牛产品富含更多的牛磺酸成分,牛磺酸含量达到925毫克/罐。营养内脏和神经系统的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它还含有赖氨酸和B族维生素[ 肌醇、烟酰胺(维生素PP)、维生素B6、维生素B12 ],以及精制白砂糖和适量咖啡因(符合国家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注册批件)。各种功能因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协同作用,改善人体恢复机体抗疲劳的能力,从而达到“提神醒脑 补充体力”的抗疲劳功效。特别适合工作学习、会议培训、考试竞赛、熬夜加班、运动健身、长途驾车、户外旅行等场合饮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磺酸过量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