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下焦血热之便血.痔血.血痢.崩漏,何药最宜?

【】 【】 【 】 【】 【】



中药地榆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春、秋节采挖。洗净泥土,除去茎叶及须根,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用。

中药地榆性味归经、地榆功效主治

地榆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地榆主治:用于血热吐衄,便血、崩漏、烫伤、湿疹。

5、减轻洒精对胃粘膜造成的操作

中药地榆功效作用的应用参考

1、中药地榆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清热,有凉血泄热,收敛止血之功。用于多种出血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用于便血、痔血,多与、枳壳等同用;用于血热崩漏,常与、、等同用;用于血痢,常与、等同用。

2、中药地榆能泻火解毒,并有收敛作用。用于烫伤,取生地榆研末,麻油调敷,或配、、生等制成散,外用调搽,可使渗出液减少,疼痛减轻。用于湿疹,可用生地榆浓煎液,纱布浸湿外敷,亦可用地榆粉,加煅粉、枯矾、研匀,撒于患处,或加麻油调敷。

虚寒性的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

1.感觉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诊。

2.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地榆生于草地、山坡、林缘灌丛及田边。主产江苏、浙江等地。茎有时带紫色,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互生。中药地榆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清热,有凉血泄热,收敛止血之功。用于多种出血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用于便血、痔血,多与、枳壳等同用;用于血热崩漏,常与黄、牡、白芍等同用;用于血痢,常与、木香等同用。

  地榆用于烧伤创面用药,以地榆配漆大姑、等,制成糊剂或乳剂外用,敷药后可见局部分泌物减少。此外,也有用于治溃疡病出血、咯血、崩漏、鼻衄等,有一定效果。局部外敷,可治皮炎。

  地榆也可用于抗菌作用,主要对肠内致病菌(如伤寒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但对脑膜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菌、大型结核杆菌也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地榆外用调搽,可使渗出液减少,疼痛减轻。用于,可用生地榆浓煎液,纱布浸湿外敷,亦可用地榆粉,加煅石膏粉、枯矾、研匀,撒于患处,或加麻油调敷。

  常有病人问可以用些什么食物调补身体,实际上卫生部早就公布过药食两用的食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不过,对多数人而言,怎样选择合适的食物是一个难题,因为不知道这些食物的功用。这里附录网上下载的相关87种药食两用食物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供大家选择时参考。

  【性味归经】辛、温,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用量用法】2~5克。

  【用药忌宜】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效应用】1、散寒、暖肝、温肾、止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肾虚腰痛。2、理气开胃:脘腹疼痛;呕吐食少。

  【用量用法】5克。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应用】1、降气止呕: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症。2、温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

  【用量用法】10~15克。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应用】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每与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2、行气和胃: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症。可伍温中散寒药。

  【用量用法】3~8克。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凉血、祛瘀、止血。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7、5~15克(鲜者50~100克);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1、益气养肺:脾胃虚弱症,肺虚症。2、补脾肺肾:消渴症(,肾阴虚症。

  【用量用法】15克。

  【用药忌宜】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忌用。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1、消食化积: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或泄泻、2、活血散瘀:a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睾丸偏坠疼痛。

  【用量用法】10~15克,大剂量30克。

  【用药忌宜】脾胃虚弱者慎服,山楂与莱菔子均有较好的消食化积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长于消肉积,消积力较好,且长于活血化瘀,莱菔子长于治积滞腹胀痛较重者,攻积力强而兼降气消痰。

  【性味归经】酸、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1、清热解毒凉血:湿热泻痢;热毒痈X;赤白带下2、止血通淋:崩漏;血淋;热淋【用量用法】 用量10克。

  【性味归经】甘、平、无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风湿麻痹,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应用。

  【用量用法】3~12克。

  【用药忌宜】血虚生风者忌用。

  【性味归经】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1、敛肺:肺虚久咳。2、涩肠:久泻久痢。3、生津:虚热口渴。4、安蛔:蛔厥腹痛。

  【用量用法】10~15克。

  【用药忌宜】本品酸涩收敛,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单用。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1、舒经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症,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配伍祛风湿药同用。2、化湿和胃: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脚气肿痛,冲心烦闷。常配温化寒湿药。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症。

  【用量用法】6~12克。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润肠通便。肠燥便秘、润燥、杀虫:发落不生;疮癞。

  【用量用法】10~15克。

  【用药忌宜】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症状为恶心、恶吐,腹泻,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瞳乳散大等。

  【性  味】甘,微苦。

  【功效应用】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用量用法】 3~4、5克。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1、滋阴润肺: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2、滋阴: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3、养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

  【用量用法】10~15克,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应用】1、补脾益气: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2、润肺止咳: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3、缓急止痛: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与白芍同用。4、缓和药性: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量用法】2~10克。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

  【用药忌宜】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湿盛中满者忌服。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脾经。

  【功效应用】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外感风邪,头痛,眉骨痛,牙痛,鼻渊,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过多;2、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用量用法】5~15克。

  【用药忌宜】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

  【功效应用】1、敛肺平喘:哮喘痰嗽,肺热痰喘,肺虚咳喘。2、收涩止带:湿热或脾虚带下,白浊小便频数等症。

  【用量用法】5~10克。

  【用药忌宜】生用毒性大,易中毒,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银杏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肠昏顿,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最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可迅速出现头痛,惊厥,抽搐,呼吸困难,昏迷,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利尿。尽快排毒,服鸡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壳。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健脾化湿:脾虚挟湿症,暑湿症。

  【用量用法】15克。生用清热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用药忌宜】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

  【性  味】甘,平。

  【功效应用】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20、龙眼肉【性味归经】 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补心脾益气血:心脾两虚症,气血双亏症。

  【用量用法】9~15克。

  【用药忌宜】内有郁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本品甘温滋润,不利于表邪的解除。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1、清肝明目:肝热或风热的目赤肿痛,青盲内障,雀目。2、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症。3、润肠通便:热结或肠燥便秘症。

  【用量用法】10~15克。生品,性较凉,清肝明目,祛风散热之力较强,多用于实症目疾,炒用,清肝疏风之力略减。角膜炎。

  【用药忌宜】本品性寒降泄,故风脾虚泄泻,或低血压者忌用。石决明与决明子,两药均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对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的头目眩晕,目赤肿痛等症,皆可用治,但石决明咸寒质重,以平抑肝阳为胜,兼有滋养肝阴作用,决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疏风,多用于肝经实火,目赤肿痛之症,如睫膜炎。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经。

  【功效应用】1、润肺止咳:诸症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症。2,清心安神;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

  【用量用法】10~30克。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1、涩肠止泻:主治中焦虚寒,脾虚久泻及脾肾虚寒,五更泻等。配伍益气温阳药同用。2、温中行气:适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常配行气温中药。

  【用量用法】3~10克;入丸散剂每次1、5~3克。煨用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

  【用药忌宜】湿热泻痢者忌用。

  【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应用】1、补命门火:命门火衰症。2、散寒温脾止痛:脘腹冷痛或吐泻;寒疝疼痛。3、温煦气血:妇女经寒血滞诸症,产后瘀滞腹痛(殿胞煎),阴疽,痈疡脓成不溃或久溃;气血虚症。肉桂辛热而偏于温暖下焦,为温补命火之要药。

  【用量用法】用量60克。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里有实热,不要用,桂枝辛温,偏于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温通经脉,25、余甘子。

  【性  味】味甘、微涩,性凉。

  【功效应用】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C缺乏症。

  【用量用法】生食或水煎服。每次10~30个。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1、舒肝理气:肝郁气滞症;脾胃气滞症。2、和中化痰:咳嗽痰多症佛手花药力较为缓和。

  【用量用法】60克。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者慎用。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1、止咳平喘:风寒或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热咳喘。2、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症。炒杏仁,经炒后微去油脂,其苦泄之性减缓,多用于体虚脾弱者之咳喘症,杏仁霜,除去油脂,几无润肠通便作用,多用于大便易动者的咳喘症,本品苦温泄肺,不宜于阴虚咳嗽或虚咳之症。

  【用量用法】10克。

  【用药忌宜】大便溏泄者或婴儿应慎用,本品有小毒,勿过量,中毒症状轻者,头晕乏力,吐泻,腹痛,上腹部烧灼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严重者,昏迷,痉挛,解救方法,用鲜萝卜,取汁服,或用蕹菜。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0~15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性  味】性温,味酸、涩。

  【功效应用】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仆瘀肿、瘀血经闭。

  【用量用法】3~9克。

  【性味归经】微寒,无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5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用药忌宜】《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

  附:生牡蛎平肝镇静之功见长,适于阴虚阳亢之症,煅牡蛎,功偏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适用于滑脱症及胃脘痛,本品有收敛作用,湿热实邪者忌用,牡蛎肉为著名之海珍品,在食疗上认为有补益阴阳气血之功,用治贫血。盗汗,牡蛎与龙骨二药功效相近,均有平抑肝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常相须为用,同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惊悸狂躁,心烦不眠,以及各种体虚滑脱症,然而,龙骨入心经为主,以镇静安神见长,固涩之功优于牡蛎,而无软坚散结作用,牡蛎入肝经为主,以平肝潜阳,清热益阴为胜,收敛固涩之力逊于龙骨,并有软坚散结作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1、补脾去湿:久泻久痢。2、益肾固精:滑精(水陆二仙丹),遗溺,白带多。

  【用量用法】10~15克。

  【性味归经】辛,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1、温中止痛,止泻:脘腹冷痛;牙痛;泄泻(大建中汤)。2、杀虫:蛔虫痛(乌梅丸);皮肤湿痒。

  【用量用法】5克。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脾、膀胱经。

  【功效应用】1、利水消肿: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腹大如鼓。2、平喘:水饮犯肺,喘不得卧【用量用法】5克。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效应用】1、利水消肿:水肿,脚气(赤小豆汤)。2、利湿退黄:黄疸(麻黄连翘赤小豆汤)。3、解毒排脓:热毒痈肿,丹毒。

  【用量用法】15~25克。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1、补血止血:血虚症(阿胶四物汤),吐崩漏等出血症(生地黄汤,黄土汤)。2、滋阴润肺:阴虚症(黄连阿胶汤,加减腹脉汤,大定风珠),虚劳喘咳(补肺阿胶散,阿胶饮,九仙散,月华丸),阴虚燥咳(清燥救肺汤)。3、此外用治虚秘(胶蜜汤,阿胶枳壳丸),血痢阴血被伤及阴虚小便不利等症(猪苓汤)。

  【用量用法】5克。1次冲服5分。

  【用药宜忌】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故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或纳食不消,痰湿呕吐及泄泻者均不宜服。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1、运脾消食:消化不良;食积不化;小儿疳积症。2、固精止遗:遗尿;遗精等症(鸡月比q散)。

  【用量用法】5克。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1、消食和中:食积停滞;消化不良。2、回乳:妇女断乳、乳房胀痛。麦芽既能回乳,又能通乳,回乳应大量用,通乳应小量生用。

  【用量用法】10~15克。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效应用】1、消痰软坚:用于瘰疬,瘿瘤。2、利水: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

  【用量用法】10~15克37、大枣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补中益气:中气不足症(大枣粥,参枣丸,益脾饼)。2、养血安神:血虚症,脏躁症(甘麦大枣汤)。3、缓和药性:与峻烈药同用,以缓和药性(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

  【用量用法】6粒。

  【用药宜忌】本品味甘,壅助湿滞气,令人中满,能助湿生痰蕴热。

  【性味归经】甘,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1、润肺止咳:肺热或肺燥咳嗽,百日咳。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归脾,大、小肠经。

  【功效应用】1、润肠通便:主治津伤肠燥,大便不通,兼有气滞腹胀者更佳。2、利水消肿:可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腹满者。

  【用量用法】5~12克。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银翘散);暑热(清络饮,清营汤);外疡内痈(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肠饮,四妙勇安汤);热毒泻痢。

  【用量用法】10~15克。通常生用,解表轻用,解毒宜重用,银花炭用于治疗血痢及便血。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均与金银花相似,尤多用于痈肿疮毒,又能祛风湿通经络,可用于风湿热痹,以及皮肤风痒,但疏散风热表邪的作用较弱。

  【用量用法】15克。

  【性  味】性平,味甘、酸。

  【用量用法】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

  【用量用法】4、5~9克。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应用】1、清热解毒,排脓:肺痈(苇茎汤);疮痈。2、利尿通淋:热淋小便涩痛。

  【用量用法】10~15克。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症(桂枝汤)。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症(小半夏汤)。温肺止咳:风寒咳嗽痰多症(杏苏散,止嗽散)。4、解毒:解鱼蟹及半夏、南星毒。

  【用量用法】5克。

  【用药忌宜】本品为辛温发散之物,故对表虚自汗及阴虚内热,或热盛之症均应忌用。

  【性  味】辛、凉

  【功效应用】和中利水,消肿。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应用】1、温中:脾胃寒症(理中丸,驻车丸,半夏乾姜散)。2、回阳:亡阳症(四逆汤,乾姜附子汤)。3、温肺化饮:寒饮咳喘(小青龙汤)。4、温经止血:虚寒性出血。5、祛寒湿:寒湿下侵之肾著病(甘草乾姜茯苓白术汤)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说明】生姜,乾姜,炮姜加工炮u不同,性味功效有所差异,生姜用鲜品,味辛性温,长于发散外寒,又能止呕,多用于风寒表症及呕吐之症,乾姜为母姜的乾燥品,味辛性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为强,为治疗脾胃寒症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炮姜经过火炮,辛味减弱,味转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症,故有生姜走而不守,乾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

  【性  味】味甘,性平。

  【功效应用】有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功能。用于中酒毒,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症。

  【用量用法】4、5~9克。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应用】1、滋肾补肝明目:肝肾阴虚诸症(二精丸,枸杞丸,左归丸,杞菊地黄丸,龟鹿二仙胶,右归丸,右归饮),阴血亏虚症(杞圆膏),消渴症。2、润肺:阴虚劳嗽症。

  【用量用法】10~15克。

  【用药忌宜】本品虽滋腻性虽小,但毕竟为味甘质润之品,故脾虚有湿及泄源者忌服。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

  【功效应用】1、泻火除烦:热病心烦(越鞠丸,桅子豉汤,丹桅逍遥散);高热烦躁(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2、清热利湿:湿热黄疸;小便短赤(茵陈蒿汤,桅子柏皮汤);热淋(八正散);血淋(小蓟饮子)。3、凉血解毒:血热出血(十灰散);痈肿疮毒;外用治扭挫伤

  【用量用法】生桅子长于清热泻火,姜汁拌炒治烦呕,焦桅子及桅子炭常用于止血,桅子仁功善清心除烦,

  【用药忌宜】桅子皮兼清表热,脾胃虚寒,便溏食少者忌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行气,化湿,健脾:脾胃气滞,湿阻之症(香砂枳术丸)。2、温中止泻:脾寒泄泻。3、安胎:恶阻、胎动不安(独圣散)。

  【用量用法】5~10克。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脾胃气滞轻症:脘腹胀满,食j不振。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1、清宣肺气,利咽疗哑:主治肺热郁闭,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热咳嗽。多单用代茶,亦可和牛蒡子,桔梗,蝉蜕,甘草同用。2、清肠通便:适用于热结便秘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

  【用量用法】3~5枚。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应用】1、利水渗湿:小便不利,水肿(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痰饮。2、健脾:脾气虚弱症(四君子汤)。3、安神:心悸,失眠临床应用三部分:除去外皮之后的外层呈淡红色者,称赤茯苓,内层白色者,称白茯苓,中间有细松根穿过者称茯神,或抱木神,赤茯苓偏于利湿,白茯苓偏于健脾,茯神用以安神。

  【用量用法】15克。

  【性味归经】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应用】疏肝理气和中化痰:肝失疏泄,脾胃气滞症,痰湿壅滞,咳嗽痰多之症。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用于阴暑症。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化湿祛暑而和中,故香薷善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呕吐腹泻的阴暑症,常配伍厚朴、扁豆同用,如香薷饮。2、用于水肿脚气。本品辛散温通,善于发越阳气,入肺启上源,以利水消肿。用于小便不利及脚气水肿者,可单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术同用,如薷术丸。

  【用量用法】煎服,3~10克。利水退肿须浓煎。

  【用药忌宜】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症当忌用。

  【性味归经】苦,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1、活血祛瘀:主治血瘀诸症及内痈;妇女血分瘀滞所致之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及外伤瘀肿作痛等症。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每与清热凉血解毒药配伍应用。2、润肠通便:主治津伤肠燥,大便秘结。此外,用治痰咳气喘,尚有止咳之功。

  【用量用法】6~10克,捣碎,入煎剂。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血热吐血症

  【用量用法】5~10克。一般多生用,指晒干的,若肺热燥咳宜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应用】1、滋肾补血:阴亏血虚症(首乌延寿丹)。2、生津:津伤口渴症,消渴症(化橘红)。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量用法】3~6克。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应用】1、宣肺祛痰:主治风寒,风热咳嗽及痰阻气滞,咳嗽胸闷者。2、排脓:可治肺痈吐脓,咳喘胸痛,常配生甘草,鱼腥草,金荞麦。3、利咽:用治咽痛音哑,常配生甘草,蝉蜕,牛蒡子。

  【用量用法】3~10克。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1、温脾开胃摄唾:主治中焦虚寒,食少,多唾及腹痛便溏等症,每与温中益气药同用。2、温肾固精缩尿: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失其固秘,症见遗精,遗尿,尿频,尿有余沥等症。

  【用量用法】3~6克。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及有湿热者忌服。

  【性  味】苦、涩,平。

  【功效应用】清暑利湿,升阳止血:夏日暑湿症及血热出血症59、莱菔子【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1、消食除胀:食积不化、中焦气滞症(保和丸,大安丸)。2、降气化痰:痰壅气喘咳嗽症(三子养亲汤)。

  【用量用法】10~15克。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功效应用】1、补脾止泻:脾虚久泻(石莲散,参苓白术散)。2、益肾固精:肾虚遗精,滑精,带下。3、养心安神:虚烦,惊悸,失眠。

  【用量用法】10~15克。

  【性  味】苦,寒。

  【功效应用】清心去烦,止血涩精:温病烦热神昏(清宫汤),血热吐衄及崩漏等症。

  【性  味】甘、涩,平。

  【功效应用】清心固肾,涩精止血:梦遗滑精,遗尿尿频,吐血衄血崩漏等症(金锁固精丸)附:3、莲房【性  味】苦、涩,温。

  【功效应用】消瘀止血:崩漏下血,尿血等多种出血症,痔疮脱肛,皮肤湿疹。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温脾胃:脘腹冷痛(二姜丸,高良姜汤,良附丸),呕吐,泄泻(理中汤)。

  【用量用法】5~10克。

  【用药忌宜】阴虚有热者忌用。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应用】1、清热除烦:烦热口渴;口舌生疮。2、利尿通淋:小便不利,淋涩疼痛。

  【用量用法】10克。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辛,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1、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的发热,恶风寒,头痛。2、宣发郁热(除烦):用于热病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用量用法】10~15克64、白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1、疏风清热:感冒风热及温病初起之症(桑菊饮)。2、平肝明目: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之目疾、头晕(杞菊地黄丸)。3、解毒:疔疮肿毒(菊花甘草汤)。

  【用量用法】5~10克。外感风热,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热症用白菊花,白菊花是泄。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平肝明目: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之目疾、头晕。

  【用量用法】补肝肾用黄菊花,虚症的,寒症的用黄菊花。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3~9克。

  66、黄芥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芥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经。

  【功效应用】温肺化痰,止咳平喘,消肿散结。

  本品药性沉降,功能祛痰下气,善治痰多咳喘之症,故可用于寒痰壅肺,咳嗽气喘,常与苏子、莱菔子配伍;用治痰饮停聚,胸满胁痛等,可与甘遂、大戟同用。研末外敷,可用于寒痰哮喘。也可用于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以及阴疽流注等症。

  现代研究:黄芥子含芥子甙,并含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等。有平喘和抑制皮肤真菌作用;外敷有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发红,甚则使皮肤起泡。

  【用量用法】每服3~10克,煎、丸、散剂。

  【用药忌宜】肺虚久嗽,阴虚火旺及胃热盛者忌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效应用】1、温肺祛痰:寒痰壅肺(三子养亲汤),痰饮气逆(控涎丹);2、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痰湿阻滞经络(白芥子散),阴疽流注(阳和汤),瘰[痰核。

  【用量用法】10克。

  【用药忌宜】本品辛散,每易耗气助火,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本品不宜久煎,不宜过量,否则易致腹泻,本品外敷有发泡作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1、滋阴润肺:阴虚劳嗽症,肺燥咳嗽症,肾虚精亏症。(黄精膏,九转黄精丹),消渴症。2、补脾益气:脾胃虚弱症

  【用量用法】10~15克。

  【用药忌宜】本品味甘性平,作用缓和,故可作为久服滋补之品,本品质滋黏腻,易助湿滞气。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1、发表散寒:外感风寒症(杏苏散,香苏散)。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症(藿香正气散)。3、安胎:胎动不安症。4、解鱼蟹毒:鱼蟹毒引起的腹痛吐泻症。

  【用量用法】5克。

  【用药忌宜】本品辛散耗气,对温病或气虚表虚者忌服。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宽胸利膈、顺气安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腹胁胀痛。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1、止咳平喘:痰涎壅盛气逆喘咳(三子养亲汤,苏子降气汤)。2、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症。

  【用量用法】5克。炒苏子药性较和缓,炙苏子则润肺止咳之功效优,本品有滑肠耗气之弊,故肠滑气虚者忌用,紫苏素有苏叶,苏梗,苏子之分,其功用各有所偏,苏叶以疏散表邪见长,苏梗以利气宽中功专,苏子则以降逆消痰为优,苏子与麻黄两药皆有平喘作用,然苏子为降逆气以平喘,多用于寒痰壅肺喘促咳嗽之症,麻黄是发散风寒,宣肺以定喘,多用于风寒闭肺喘促之症,另有一种同科植物白苏的果实,习称白苏子,白苏子色灰白,粒较大,气薄力逊。

  【性  味】甘、辛,性平。

  【功效应用】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的功能。用于表症发热,无汗口渴,头痛,颈强,麻疹不透,泄泻,痢疾。退热生用,止泻煨熟用。

  【用量用法】5~10克。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1、补益精血:精血亏虚症(桑麻丸)。2、润燥滑肠: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5克。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具有温中止痛之功效。用于肠胃有寒,脘腹疼痛,呕吐泄泻。可与高良姜、毕拨等温中药同用,也可单用胡椒粉置膏药中贴脐部,治虚寒腹泻。胡椒是常用的调味品,少量使用,能增进食欲。

  【用量用法】每服2~4克,研粉吞服,每次0、5~1克。

  【性  味】微寒,味苦。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用量用法】4、5~9克。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1、凉血止血:便血,痔血,尿血,崩漏,咯血,衄血等症(槐花散,槐香散)。2、清肝泻火:肝热目赤、头胀头痛、眩晕凉血泻火及降血压宜生用,要属于热症的,跟肝湿热有关的才可以,止血宜用槐花炭或炒槐花,本品苦寒,有败胃伤阳之弊,脾胃虚寒者慎用,生用能降血压及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能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故近年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病,但限于热症的高血压。

  【用量用法】10~15克。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功用与槐花相似,但止血作用较槐花为逊。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1、清热解毒:痈肿疮疡(五味消毒饮);乳痈;肠痈;喉痹;目赤肿痛。2、利湿通淋:湿热黄疸;热淋。

  【用量用法】10克。

  【用药忌宜】用量过大,可致腹泻。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1、补中缓急:中虚腹痛症(大乌头煎)。2、润肺止咳:肺虚咳嗽症(琼玉膏),燥邪犯肺症(杏仁膏)。3、滑肠通便:肠燥津亏症。4、解毒:疮疡,烫伤及目疾。5、用于炮u中药,解乌头毒。

  【用量用法】可单用本品30~60克冲服。

  【用药忌宜】本品味甘质滋腻,确助湿滞气,令人中满,故痰湿内蕴所致中满痞胀,呕吐纳呆及痰浊咳喘等症均忌服。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杀虫消积,润肺化痰,滑肠消痔,健脾补气,去瘀生新。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肺燥咳嗽,便秘,痔疮,体虚脚弱,小儿遗尿等病症。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1、养心安神:血虚心烦失眠症(酸枣仁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2、敛汗:体虚血汗,盗汗等症【用量用法】用量15克。

  【用药忌宜】生用性偏凉,宜于阴虚失眠有热相者,炒用性偏温,适于心脾两虚,心悸,纳少,多汗者,有实邪郁火,如湿痰邪热所致的心神不安者忌用。心悸,纳少,多汗者,有实邪郁火,如湿痰邪热所致的心神不安者忌用。

  【性  味】甘,寒。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吐血,衄血、血崩,白淋,肾炎水肿,热病烦渴。鲜用凉血益阳。茅根炭祛瘀止血。

  【用量用法】9~15克,水煎服或配伍应用。

  【性  味】甘,平。

  【功效应用】止血:衄血,咯血,吐血,外敷可治创伤引起的皮肤出血80、鲜芦根【性  味】性寒,味甘。

  【功效应用】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功效应用】祛风、镇静、解毒止痛、强壮、下乳。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1、理气调中:脾胃气滞症(橘皮汤,痛泻要方),脾胃气虚,运化不良症(异功散)。2、燥湿化痰:湿浊中阻症;痰湿壅滞、肺失宣降症(平胃散,二陈汤)。

  【用量用法】5~10克。

  【用药忌宜】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用,气虚及阴虚燥咳者不宜用,吐血症慎用,久服多服损人元气,陈皮主治范围,不外肺脾病症,总是取其理气燥湿的功效。

  【性  味】甘、苦,平。

  【功效应用】宣通经络,行气化痰: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痛。

  【性  味】苦、辛,温。

  【功效应用】理气宽中,燥湿化痰: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症而无热象者。

  【性  味】辛、苦,平。

  【功效应用】疏肝行气,消肿散结: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及症瘕等。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理气宽中,燥湿化痰,兼消食: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等症无热象者

  【性  味】苦,平。

  【功效应用】行气散结止痛:疝气,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止痛止痒、散热,辟秽,解毒。主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不宜久煎),4~10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汁或煎汁涂内服:浸酒或炙黄研末。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1、利湿健脾:水肿;脚气;淋病;湿温病(参苓白术散,三仁汤)。2、利湿除痹:痹症(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四妙丸)。3、清热排脓:肺痈;肠痈(苇茎汤)。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1、通阳散结:痰浊胸痹症(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2、行气导滞:泻痢后重症气虚无滞者,胃弱纳呆或不耐蒜味者不宜用,薤白上可温通胸阳而散阴寒之结,下能通滞行气以治痢,为治胸痹要药,与檀香比较,薤白长于温通胸阳,散结之力较优,檀香偏治胸膈气滞兼治寒象者,行滞作用较好,配伍治疗胸痹能增强温阳行滞,散结通痹作用,上开胸痹,下泄气滞,均取薤白善于条达凝郁之故也。

  【用量用法】5~10克。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溺,虚劳,目暗。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7、5~15克;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1、发表解暑:主治暑月外感著凉,内伤生冷,恶寒发热,吐泻腹痛;或湿温初起,发热胸闷有表症者。2、化湿和中:适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纳呆呕恶;适当配伍,可用治多种呕吐。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5~10克;鲜品加倍。不宜久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崩漏特效止血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