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患者能吸烟吗?

作者|董蕊 陈家仪 策划|凤凰网健康

“曾经有位‘老烟枪’因为肺左上叶癌症找到我,我给他做了手术。不到一年,他的右肺又长出了肿块,我又做了第二次手术。但是没过多久,他的肺左上叶又冒出了肿瘤,我还没有开始手术,他又查出了喉癌……”

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委、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参加由凤凰网健康频道策划的专场直播,深度解读烟草健康危害、在线解答常见疑问。两位专家强调,每天吸烟超过20支、连续吸烟超过20年,就是肺癌、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相较于普通人群,重度吸烟人群的相关疾病治疗难度更大、医疗代价也更大。

以下为凤凰网健康《世界无烟日:给吸烟的你算笔账》直播部分实录:

吸烟的代价“上不封顶”

同是患肺癌吸烟者更难治

凤凰网健康:有人算过这么一笔账:每天吸一包11块钱的烟,60年就是24万,这是经济账。吸烟相关的医疗健康代价又是怎样的?

陈海泉:烟草对健康的伤害,从经济角度说应该算“上不封顶”。当人遭遇大病,别说10万,就是100万甚至1000万,都买不回一份健康。

烟草中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几百种有害物质、69种致癌物质。长时间吸食烟草,最直接的损伤跟呼吸道、跟肺有关,可以导致肺气肿、气管炎、肺癌等等。与此同时它会伤害全身血管,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严重的还会导致心梗、脑梗,都是非常致命的,也都是花钱挽不回的代价。

支修益:每天吸烟超过20支、连续吸烟超过20年,这位烟民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重度尼古丁依赖烟民如果得了肺癌,一般是中心型肺癌,即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腔内发生的肺癌;并且多是小细胞肺癌或肺鳞癌,这种中心型类型的肺癌,手术难度更高,靶向治疗效果不好,能够选择的治疗方式相对更少。

并且重度吸烟肺癌患者,一般还会合并慢阻肺老慢支等常见呼吸疾病,外科手术的风险更高,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和感染的几率也要更大……对于重度吸烟肺癌患者来说,他的治疗效果、生命代价,包括生存质量都要远远低于不吸烟的肺癌患者。而戒烟10年-15年以上,就会逐渐降低肺癌风险。

凤凰网健康:肺癌具体的治疗费用是怎样的?

陈海泉:肺癌治疗的费用与肿瘤的阶段有关。非常早期的肺癌,可能单手术就治愈了,一台这样的手术在上海平均费用大概在4万-5万之间。

如果是中晚期肺癌,就要增加术后的辅助治疗或者放疗,费用也会增加。这种患者手术后两三年可能还会复发,需要重新进行手术以及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肺癌越是晚期花费越多,并且效果越不好。早期患者,我们最近提了一个治愈的窗口期概念,在这样的窗口期内,肺癌治疗只单纯做个手术就治愈了,5年不复发的比例100%。最近研究发现,10年不复发的比例也是100%,这样就是治愈了。而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周期长、负担重,不仅包括经济负担,还有精神负担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

支修益:我和陈海泉教授的观点一致,早期肺癌只需要做个维持手术,最多8万块钱就解决问题,加上医保报销因素,大部分家庭都可以承受。但是如果有了肺门淋巴结转移特别是纵隔淋巴转移,就不是“一把刀”能解决的问题了,手术后需要辅助放化疗、辅助靶向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等等,费用就成了“N+1”。我们做过这方面的调研,中晚期肺癌的治疗费用至少20万起步。

肺癌患者承受重的治疗负担,其实一项几百块钱的筛查项目就能避免——肺癌高风险人群、中老年人群定期做一个胸部低剂量螺旋CT,就能及时发现早期肺癌。

20多年前美国国家肺癌筛查的临床研究显示,用胸部CT代替传统的胸片做体检,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有人吸了一辈子烟也没得肺癌?

事实是重度吸烟让肺癌风险增加10-20倍

凤凰网健康:有烟民质疑吸烟的危害,说“有人吸烟一辈子也没得肺癌”,甚至说“老烟枪更少得肺癌”,医学上怎么看?

陈海泉:不建议拿这种个案去解读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我们讨论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不能看个案,要看群体。对于群体而言,事实是重度吸烟让肺癌发病增加了10倍-20倍。我们国家的研究是10倍-20倍,英国是20倍。

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突变,虽然我们不排除一些人的基因对烟草就是更不敏感、更不容易突变,现代研究也在进一步挖掘基因与肺癌的关系,从而达到精准预防的目标。但是眼下,我们的医学还未能发现这个基因;就算是发现了,要如何预防?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为了防范自己的乳癌癌基因突变,把乳腺进行了预防性切除。但是人能把双肺切除么?肯定不行,那样人就没法活了。因此,我们不反驳个别烟民长期吸烟不得肺癌的事实,但是以此来解读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就会伤害大部分可能得肺癌的人。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吸烟越多、时间越久,发生肺癌的风险就越大。哪怕个别烟民里确实没有发生,也不能以此去误导大众。毕竟肺癌治疗的代价太大了,吸烟人群的肺癌治疗尤其困难。

凤凰网健康:见过最严重的吸烟相关肺癌病例是怎样的?

陈海泉:有位“老烟枪”,吸烟量远远超过中国重度吸烟的标准400支/年甚至西方的标准600支/年。

某一年,我给他做完肺左上叶癌症切除手术;一年后,他的肺右上叶又长出了新的肿块,一直侵犯到支气管及隆突(非常严重的肺癌晚期病情,可令患者窒息而亡),我又给他做了手术。这次手术还没多久,左上叶又冒出来一个占位,现在还没来得及手术,又发现了喉癌……

从喉咙、食管到气管再到双肺,只要烟草经过的通路,都有癌变或者病变的风险。很多时候这种发病还是多系统的多病齐发。

支修益:我做肺癌外科治疗40年了,我的肺癌患者大多都是老烟民,印象最深的就是前20年多年前的病例,那个时代还是传统大开胸手术的时候。

1980年我第一次上肺癌手术,传统胸外科手术是又切肋骨、又断肌肉,手术创伤很大,患者是真受罪。烟民由于肺功能不好,无论是手术风险、还是术后护理并发症防护,难度都要更大。

吸烟人群更容易长实性结节

电子烟是成瘾性烟草制品

凤凰网健康:吸烟的人是否更容易长肺小结节?

支修益:新冠疫情大流行这两年多,胸部CT的使用更加普及。随着胸部CT的大量临床应用,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肺小结节人群也进入我们的视野,走进了我们的临床。

目前尚没有研究证据表明吸烟与肺小结节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我们推断烟民出现肺小结节包括肺部多发结节的发生概率会更多一些。

凤凰网健康:吸烟的人得肺小结节,和不吸烟的人得肺小结节,疾病情况是不是一样?

陈海泉: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在年,对当地的高危人群,即55岁以上的重度吸烟人群(每年吸烟超过600支),分别用X光片和低剂量螺旋CT两种手段进行肺癌筛查。其中CT组多发现了18%的肺癌,并且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20%。

CT是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率先发展起来的,当时上海医院的职工体检就不做胸片了,开始做低剂量螺旋CT,但是在很多不吸烟的员工里发现了肺癌。这个结果出来以后,上海卫健委就立项了三个研究,跟踪这个问题。我也拿到了其中一个项目,于2013年-2014年在上海的闵行区对11000多名民众,包括有家族史的人和重度吸烟者进行肺CT筛查,结果筛出来的肺癌病例中不吸烟者和女性的占比更高。

与此同时,我又把上海三家医院,江苏、山东、广东各一家医院总共近1万名员工的体检数据搜集起来,同样发现不吸烟女性的肺癌发生率在升高。后来,我又参考了韩国国家医学中心的研究数据,他们也是一样的发现。

美国的研究对象就是重度吸烟者,我们和韩国的研究对象就是普通大众包括很多不吸烟的人,两类人群的肺结节有什么不同?我们也做了对比,发现吸烟人群多是实性结节,不吸烟人群多是磨玻璃结节。

凤凰网健康:电子烟对健康的伤害,和卷烟一样么?它能帮助戒烟么?

支修益:我们首先可以明确的是,电子烟肯定不是健康产品,它是烟草制品。

电子烟的早期研发阶段是提纯的尼古丁,针对重度吸烟有尼古丁依赖的老烟民。因为尼古丁成瘾是一种药物依赖性疾病,大部分老烟民都是“拿得起放不下”。突然戒烟会使老烟民出现“戒断症状,这个时候电子烟研发上市了,成为老烟民们戒烟的一个步骤、一个“中间站”。

但是后来发展的新一代电子烟,第二代、第三代一直到现在,它的目标群体已经不再是老烟民了,而是未吸烟的人群包括青年群体乃至青少年和未成年人。让从不吸烟的人包括未成年人先抽上电子烟,吸食电子烟里的尼古丁成分,从而对其产生依赖,那么这类人未来是不是就变成传统卷烟的烟民了?很明显。

另外,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是不应该超过20毫克的。我们做过一个社会调查,发现市场上出售的很多电子烟产品的尼古丁含量都超过了20毫克、40mg、60毫克甚至100毫克。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发布在了某一年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早期对电子烟生产的监管空白,也给吸食电子烟的人带来健康隐患。

现在,全世界80%的电子烟在亚洲,而80%以上的电子烟生产又是在中国。由于电子烟的市场流行也只有6-7年的时间,其与肺癌这种需要吸烟指数时间验证疾病的关联性还难以明确。不过有关长时间吸食电子烟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系统存在健康危害的文章已经陆续发表。我们需要继续加快尼古丁与肺癌发生发展的临床研究,明晰电子烟对肺癌的发生对健康的更多危害。

戒烟亟需科学路径、社会合力

凤凰网健康:为什么很多人戒不掉烟?难度在哪儿?

陈海泉:尼古丁具有较强的致瘾性,戒烟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很多人戒不掉烟,还是因为对烟草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深。

我的医生前辈里,70%-80%都吸烟;但是到了我这一代,只有不到50%的医生吸烟;再到我的下一代或者年轻医生,已经很少有人吸烟了。这种戒烟效果主要源于医生群体对烟草危害普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认识有了,戒烟的动力就有了。

第一要有认识,第二要有毅力,第三是方法科学,就能戒烟。

支修益:既然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吸烟列为一种成瘾性疾病,长期吸烟者对尼古丁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仅靠吸烟者自觉戒掉肯定会有一定难度,针对重度尼古丁依赖的老烟民就更困难。

其实社会因素也对烟民戒烟造成干扰。首先,我们中国没有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在没有出台地方立法的城市,烟民在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吸烟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更何况,仅地方的控烟立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罚款很少。许多烟民戒烟就没有那么大的驱动力。

很多国家的控烟立法很严,你根本不可能在室内工作场所和室内公共场所抽烟,烟民想抽烟就要乘坐电梯下楼、还要离开建筑物200米以远的吸烟区去吸烟,的确给烟民带来很多麻烦,也正是如此,才有利于烟民成功戒烟。目前,我们国家30个城市的控烟立法、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都还很不够,包括北京在内的控烟条例执行情况。

其次,中国的烟草价格还是很便宜。我的一些同学朋友去美国学习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烟戒了。除了当地的控烟法规,还因为当地的烟草算是很贵的消费品,价格很贵的。按他的每天每周每月的工资收入,天天买烟吸烟的确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何况在公共场所吸烟还违法,更何况吸烟还对健康不利。但是我们国家的烟草就很便宜,哪怕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者未成年人,也能买得起,抽得上。

与此同时,我们依然有一些隐性的“烟草公益广告”,甚至与体育界、教育界的公益项目相结合,许多烟草公司打着赞助“希望小学”、赞助“希望马拉松”,用这种“隐形广告”形式影响年轻人吸烟行为、影响未成年人吸烟行为,至少让年轻人和未成年人认为吸食烟草不是一件坏事,这也是个隐患。

从实际情况来说,中国的临床戒烟药物也比较欠缺。国外几个著名的戒烟药物曾经都进过到中国市场,一看中国的国家层面戒烟立法还很渺茫,就又都撤出中国市场了。目前中国仅剩一个国产的戒烟药物在帮助烟民烟草戒断治疗,还在支持中国的控烟工作。总而言之,中国的控烟任重道远。

我们在王辰院士的领导下,已经出了两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指导烟民科学戒烟工作。如果一个吸烟者来到戒烟门诊,我们的戒烟医生会结合他的吸烟史包括吸烟习惯、吸烟指数以及个人身体状况,对其进行戒烟指导,给出个性化戒烟计划,使用戒烟药物。在改变他的吸烟习惯的同时,最终帮助他完成成功戒烟。

(上游新闻记者 向娇 通讯员 新桥医院李春梅)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是不是就离癌症很远呢?近日,家住重庆沙坪坝的李女士就特别的纳闷,自己工作的环境又好,也没抽烟、喝酒、熬夜的不良习惯,却在单位体检时查出肺部有13个磨玻璃结节,最后经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胸外科肺磨玻璃结节中心进一步检查和诊断,通过胸腔镜微创技术成功为其肺结节全部切除,其中11个术后病理确诊为肺浸润性腺癌。据了解,这是国内目前报道切除磨玻璃结节肺癌个数最多的1例患者。

AI+肺段联合楔形术精准切除双肺13个结节

李女士是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工,日前在单位体检中查出肺部有多处磨玻璃结节,而且是双肺各肺叶分散分布,大小为3-8毫米。当时医生考虑炎症可能性大,建议吃一段时间消炎药后再次复查CT,可再复查时,那些肺部结节就像定了形一样一点消散的迹象也没有,但也没有长大。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结节都是什么东西?是良性还是恶性?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胸外科主任、肺磨玻璃结节专家戴纪刚教授仔细阅读了李女士前后两次的CT片,并应用最先进的AI(人工智能诊断系统)技术辅助阅片,发现双肺共有13个磨玻璃结节,大的不到1厘米,最小的只有3毫米。同时通过智能诊断和经验判断李女士肺部结节良性概率较小,更倾向于早期癌变。

接下来如何进行手术治疗成为了一大难题,目前国内针对多发磨玻璃结节的多数处理方式是“抓大放小”,即先切除较为明显的结节,而对较小的、密度较低的结节暂时随访观察。但戴纪刚团队总结了丰富的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切除经验后发现,即使是较小、密度较浅淡的结节切除后病理诊断大多也会是早期肺癌。如果采取“抓大放小”的手术方案,势必会令多发磨玻璃结节患者的手术效果大打折扣,以后小结节长大后再次手术困难,从而得不到根治,这也是医生和患者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对此,戴纪刚团队在前期丰富的多发磨玻璃结节治疗经验的情况下,又开创了独有的肺磨玻璃结节无创精准定位和精准微创切除技术。根据李女士的的情况制定了两侧肺部结节分期手术,精准定位切除的策略。这类手术的难点在于术中的精准定位,微创精准切除,和在切除结节的同时保留更多的的肺功能。

术前,新桥医院胸外科团队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李女士肺部的13个结节分别精心设计规划好相应的手术方案及路径。术中,戴纪刚团队通过结节3D重建模拟定位和术前的手术方案,操作起来就像带了导航一样,采用肺段联合楔形精准切除方式将13个磨玻璃结节一个个全部切除,实现了真正的精准微创。术后诊断:13个结节中,其中有11个都是肺部早期小腺癌。

由于是微创切除,李女士术后1天就下床活动,3天就康复出院,1个月后复查显示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状态。

在女性、不吸烟患者中高发

这段时间李女士一直非常困惑,自己工作的环境好,空气非常好,不抽烟、不喝酒为什么会患上肺癌呢?

“肺磨玻璃结节是在CT常规体检中的发现的肺内稍高密度影,往往因为不起眼而被忽视或漏。”戴纪刚教授说,磨玻璃结节肺癌在女性、不吸烟的患者中高发,这其中的具体原因目前还没有研究透彻,但估计跟每个人的个体因素、基因突变情况或环境污染有关。不过,这类肺癌的手术根治率非常高,只要早期完整切除,几乎可以达到100%的治愈率。

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如果经过随访不消失、短期内形态不变化往往考虑恶性概率较大,应将多发磨玻璃结节与肺内转移的情况区分开来。即使是多发的磨玻璃结节肺癌手术根治率也很高,对于肿瘤分期而言仍然应分到早期。对于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的手术,应尽可能一次完整切除一侧肺部结节,而微创精准切除是最佳方案,即能保留足够的肺功能,又能达到手术根治的目的。 

微创精准切除是治疗最佳方案

“目前,我们在肺磨玻璃结节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提出了术前精准诊断和术中精准外科治疗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以最小的创伤根治早期肺癌。”戴纪刚教授说,在手术前通过开展AI(人工智能诊断系统)技术,将恶性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提高到了90%以上。进而通过术前精准的定位、手术方案和切除范围和路径规划,在保证切缘足够的同时,将肺磨玻璃结节通过最精确的方式切除,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

肺磨玻璃结节是肺内浅淡的结节影,与肺组织的密度相近,术中往往难以准确触及,因此准确找到结节成了手术的难点。“目前通过计算机辅助外科、3D重建立体定位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为肺磨玻璃结节的精确微创切除创造了条件。”戴纪刚教授说,许多从全国各地慕名来就诊的患者,都得到最快、最及时的治疗。其中年龄最小的肺腺癌手术患者只有15岁,切除的单个磨玻璃肺腺癌最小的只有5毫米,最多同期一次性切除患者肺部13个磨玻璃结节,其中11个术后病理提示为肺部早期小腺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有肺结节能吸烟吗?对于吸烟的肺结节患者来说,当得知自己被查出肺结节的那一刻,肯定最多想了解的就是有肺结节,在中是不是一定要戒烟。下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简单来讨论一下。

        理论上来讲肺结节患者肯定是不建议吸烟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肺癌的最大一个诱导因素就是香烟。所以如果已经患上了,再继续吸烟的话,就会让肺结节发展的越来越严重,最后癌变危害到生命。

        为什么香烟的危害这么大,主要是因为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上千种有害成分,其中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苯并蒽、亚硝胺、等有致癌作用,这些有害物质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长此以往,正常的肺就会慢慢被侵蚀最后发展成肺癌。

        不止于此,吸烟也是造成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被动吸烟同样有害!

        毁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者冠心病、脑卒中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也要比不吸烟者高。

        伤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据统计绝大多数慢阻肺患者都是有长年吸烟史。

  伤胃:吸烟惹来慢性胃炎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尼古丁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致黏膜缺血、缺氧,破坏胃黏膜完整性。尼古丁使胃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胆汁可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黏膜糜烂、炎症。吸烟增加胃的蠕动、促进胃酸分泌增加,在胃黏膜屏障破坏的基础上,胃酸又加重了对胃黏膜的损害。

        所以总的来说,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放下手中的烟,让家人和您一起共享健康生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结节实在忍不住抽了根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