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噩梦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的前兆吗?是什么导致可以治疗吗?

几乎所有人都有过做噩梦的经验,如果一个人精神压力大或者睡前过于兴奋、睡前看了恐怖片之类的,就很容易导致做噩梦。瑞典的一个科学研究表明,有时候做噩梦,其实预示了身体可以得了某些疾病。那么,什么疾病会导致人体做噩梦么?

经常做噩梦可以预示得了这些病

1、可能有心脏病。心脏病会有间歇性胸痛和心律不齐的症状,如果一个人经常做噩梦,可能与间歇性胸痛和心律不齐有关。研究发现,40-64岁经常做噩梦的女性,有很大的比例会有胸痛和心律不齐症状。

2、可能患了糖尿病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一般在凌晨时分,症状表现为心慌、出汗,频频做噩梦。冬天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高发期,尤其是晚上,因为冬天的夜间比较长,如果糖尿病患者得不到足够的、及时的能量补充,则非常容易有低血糖症状发生。

如果糖尿病患者早上起床会感觉乏力、头痛,甚至好像没睡过似的,就要警惕是否出现了夜间低血糖现象。

3、可能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频频发噩梦,而且噩梦的内容是溺水或者窒息等无法呼吸的梦,那么有可能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建议此类人群尽早上医院进行检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导致身体缺氧,对身体造成危害。

4、可能得了焦虑症或者抑郁症。数据表明,如果一个人一周内能做三次噩梦或者更多,那么在五年内他患上精神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人群高5.7倍。而如果正处于抑郁症或者焦虑症发病时期,做噩梦则是其中一个症状。

5、可能得了帕金森病。英国《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刊登研究表明,如果在睡觉的时候常因为噩梦而出现尖叫、哭泣、乱打乱踢等现象,这些人群罹患帕金森病及其他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危险会大大增加。

当然,如果晚餐吃得太饱或者被子太重、枕头太高,都容易导致做噩梦,因此,睡前一定不要过于饱腹,同时尽量让睡眠的环境舒适起来。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方序

你做过最可怕的噩梦是什么?自家爱豆官宣恋爱,重返考场做数学卷子,还是穿梭在枪林弹雨的战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宝荣教授表示,这些噩梦都不算什么!但有一种噩梦要当心,它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前兆

这种噩梦其实是一种疾病,叫做“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RBD),常表现为睡梦中拳打脚踢、大喊大叫、情绪激动,有时候甚至会打伤配偶。 

研究表明,RBD是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的非运动症状表现,三年内演变为这类疾病的概率可达到30%,但很多患者都没有重视。 

大约5年前,70多岁的李大伯开始频繁做噩梦,睡觉时经常挥舞四肢,发出很大的响动,女儿在隔壁房间都听得清清楚楚。 

最近,女儿带着老爸来到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就诊。在神经内科浦佳丽医生的建议下,他做了一个“多导睡眠监测”,发现确实存在“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再结合近两年手脚颤动等表现,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钱江晚报联合浙大二院推出系列VLOG“浙二有名医”,用短视频方式还原医生诊间、手术室的日常。这里有搞笑逗趣的小剧场,一本正经的科普,还有外科医生用刀尖“跳芭蕾”的精彩瞬间。

这类患者睡眠时的脑电图、肌电图、睡眠行为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点击视频,看浙大二院神经内科专家为你科学“解梦”。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

手脚抖动、行动迟缓、表情呆滞、写字歪歪扭扭……当身边的老人开始出现这些变化时,请留意!这些症状可能与一种疾病有关,它就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老年人的杀手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中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但近几年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由于公众的认识不足,帕金森病患者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尤其是早期患者。合理的治疗能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如发现手脚乏力、抖动,需及时就诊。

帕金森病会逐渐加重。早期口服药物疗效好,后期随着病情加重,药物疗效变差或出现药物副作用。但如果能早诊断,早期药物治疗,中晚期药物结合手术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对延缓病情将大有裨益。

平均发病年龄约60岁,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但是近些年有年轻化的趋势,不少患者在20-30岁即发病。

约10%的帕金森病为家族性帕金森,患者存在PARK1基因等易感基因,如果直系亲属患有此病,患病风险会增加4%~9%。

经常使用、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重金属或曾经有一氧化碳中毒、头部外伤等。

患病后,TA会这样……

多数患者以动作变慢为首发症状,会感到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走路拖步,刷牙无力,穿衣不便。

手指弯曲、颤动,像在数钞票或搓丸子,变换姿势后会消失,紧张时会加重,这种“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表现。

患者发现自己写字越来越困难,表现为写字时字体越来越小,字距逐渐变近,即“小写症”。

面部肌肉紧绷,表情不再丰富,即使听笑话也一副认真样子。由于眨眼次数减少,眼睛常感到干涩。

表现为起夜增多,经常做噩梦,甚至大喊大叫,挥胳膊踢腿,摔到床下;一些患者一躺下就觉得双腿不适,有蚂蚁爬的感觉,只有按摩或者起来行走才能缓解。

不少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前就出现心理问题,表现为抑郁或焦虑,后期随着症状加重后这些心理问题会加重。

在确诊帕金森病后2~3年,20%到57%的患者会出现轻度认知障碍,表现为思维缓慢、构词困难等,当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帕金森痴呆,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迟缓、视空间障碍等。

患者常常还有感觉异常,包括嗅觉减弱或丧失、异常疼痛麻木感,还会有便秘、小便困难,出汗增多、血压不稳等症状。

得了帕金森病,应该怎么办?

患者和家属都要摆正心态,理解目前尚缺乏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所有的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尽量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帕金森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康复、心理支持等在内的综合疗法。

大脑里装电极,治疗帕金森

牛朝诗教授介绍,帕金森病初期,主要是靠药物治疗,约95%的病人对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然而5年以后,约有半数以上病人的药物效果下降,这时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了,正确的手术治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近几年来,脑深部慢性电刺激疗法(D B S)已成为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法。DBS又称脑起搏器手术,是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调控异常神经环路,改善运动症状。

脑起搏器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包括一个植入胸部皮肤下的脉冲发生器、植入颅内神经核团的电极和连接二者的延伸导线,这些部件均植入体内,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相对于核团毁损手术,DBS具有可逆、可调节、非破坏、不良反应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并逐步替代毁损手术。

植入脑起搏器后要注意日常防磁,避免接触电冰箱门、吸铁石、电磁炉、自动麻将机等。过地铁、高铁、飞机、超市安检门时,出示患者识别卡,尽量避免走安检门。

多数的医疗检查治疗项目也不受影响,比如:X片、B超、CT等,脑起搏器在开机状态下可以正常进行检查。

但磁共振检查时需临时关闭脑起搏器,避免磁场对脑起搏器造成影响。

脑起搏器电刺激会干扰心电图的记录,所以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关机。

颈部超声(甲状腺、颈部血管)时要提前告知超声医师,避免超声探头压到颈部导线。

此外,在进行钻牙治疗时需要关机。

帕金森病被发现200余年,从开始的一无所知、无药可用,到现在病因、病理逐渐清晰,药物、手术、康复等综合疗法可帮助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并不可怕,让我们同心协力,更好的与疾病作斗争!(神经外科 熊赤/文  牛朝诗/审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期帕金森怎样确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