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很容易就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 咨询标题:双向情感障碍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 病情描述:我女儿第一次住院是2015年,那年中考考砸,情绪低落选择条阳台自杀,被救之后送康宁愿,刘会国主治医生诊断女儿精神分裂,吃奥氮平和舍曲林,之后出院。第二次是狂躁住院。第三次也是狂躁住院,出院后两个月情绪低落自杀,送第一医院ICU抢救,出院后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第四次狂躁住院,主治医生姓赵,他说病情是双向情感障碍,但是,出院写的是精神分裂,他说只能照以前的写。现在怎么把我女儿的误结果纠正过来?

  • 信息收到,感谢信任。根据您的描述女儿多次住院,有的医生诊断精神分裂,有的医生诊断双相情感障碍。有时在工作中确实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时候可能是诊断涉及到每个医生诊断角度考虑不一样,有的时候可能系疾病发病过程中表现的病情不一样,随着病情的变化会明确诊断,有时存在疑难,需要明确。对于您目前说的这种情况,可以找医生进一步明确;也可以找知名专家明确诊断;或者上一级医院明确诊治。关心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病情表现存在有类似的表现,有些双相情感障碍会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有些精神分裂症会伴有情感症状,有时也会出现情绪低落或者易激惹,言语夸大等,这些临床表现都会为诊断带来一些疑难。治疗方面,双相情感障碍总体上以情绪稳定剂治疗为主,精神分裂症以抗精神病治疗为主。临床药物选择上有一些类同,但不同疾病的不同病期可能存在差异。

    提示:线上咨询不能替代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 收到信息,谢谢!我女儿的主要原因就是情绪上起伏太大,动不动就走极端。

  •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情表现以情绪的不稳定为主,药物治疗情绪稳定剂为主,治疗症状目的就是让情绪不至于非常低落,也不至于非常开心,处于情绪大部分时间稳定,有些效果好的话,缓解期能从事学习,工作等。但若反复发作,没有系统的治疗,病情也会难以控制。青春期处于人格形成期,有时人格的不完善也会出现极端情况。病情的波动有时会没有诱因或者小的诱因会出现,性格出现的极端,大部分时候有类同性,比如上次因为什么事情出现了极端情况,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总之极端情况要综合起来考虑,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可以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心理治疗对于病情缓解或者性格完善也会有所帮助。

    提示:线上咨询不能替代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精神病,美国六个区的调查资料显示,其年发病率为0.43permil;~0.69permil;,15岁以上为0.30permil;~1.20permil;(Babigian,1975),我国部分地区为0.09permil;,根据国际精神分裂症试点调查(IPSS)资料,18个国家的20个中心,历时20多年调查3000多人的调查报告,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年发病率在0.2permil;~0.6permil;之间,平均

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几十年的患者在两天没有吃药的情况下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前天在另一个人的商店拿走另一个人的手机后被捕。你想在这种情况下被判刑吗?

*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1950年曾规定,精神失常未经治愈者,禁止结婚,1980年婚姻法取消了这种提法。但很多宣传材料在解释“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

  • 不一定。心脏病是否要坐牢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可以申请保外就医。保外就医针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

摘要:精神分裂病人变得寡言少语,与人的接触减少,生活懒散,不注意日常的清洁卫生和作息安排,精神萎靡,情结迟钝,对亲人变得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缺少同情心,与人相处缺乏深刻的感情,学习成绩或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而病人对这些却表现得无所谓。

  不同类型(精神分裂症又可分为若干亚型),不同阶段的精神分裂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和多样,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但其共同特征是:脱离现实和病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互补协调,可用下面16字概括:脱离现实、难于理解、意识清楚,智能完好。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很多常见的症状,如幻觉、妄想及怪异行为等。

  多数患者起病缓慢而隐蔽,症状不明显,往往是一过性(指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在短时问内一次或数次出现,往往有明显的诱因)的,有的则表现为“类神经官能症”,故不易识别。

  以往有很多作者创造了多种亚型的名称,如顿挫型(Mayer)、潜隐型(Bleuler)、假性神经官能症型(Hoch)、边缘型(Wolberg)、临床下型(Peterson)、追遥型(ziIbong)、隐蔽型(Kiesler)、假性病态人格型(Hoch)等,有的学者认为这些特殊名称常常将一些非精神分裂症包括在内,扩大了本症的范围,故现在已少用。

  虽然,上述名称的出现并非毫无根据,这恰好说明了此病早期表现的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医生应该提高警惕,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精神活动。必要时也可做一些相应的试探治疗,但不必做出诊断,以免贻误病人或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此病的早期表现多数是在并无明显病因的情况下出现的。

  病人变得寡言少语,与人的接触减少,生活懒散,不注意日常的清洁卫生和作息安排,精神萎靡,情结迟钝,对亲人变得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缺少同情心,与人相处缺乏深刻的感情,学习成绩或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而病人对这些却表现得无所谓。

  一些病人开始不关心自己的专业而热衷于哲学、宗教、等带有玄思性质的问题,不惜买下很多这方面的书籍,或者冥思苦想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要长5个指头而不是4个或6个?为什么叫“儿子”“父亲”,可不可以颠倒一下这种称呼?或者纠缠“人生的意义”“世界的和平”等所谓“大”问题,自认为会有伟大的发现和贡献。但他们却从来不会采取相应的行为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或“理想”的实现。

  病人常有情绪的抑郁,我们将此症状单独作为一个段落,是因为这个症状常见且容易导致误诊。

  根据不同的报告,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出现抑郁情绪者占20%~70%。这不仅在早期常见,而且在病程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甚至在病情已经好转以后还可能出现,称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这种病人不像病人那样能说出自己的深刻体验,形容也不那么生动具体,常不能“感染医生”。所幸这种病人发生思维障碍较早,只要注意,多数是可以发现的。

  另一个是关于“自知力”的问题,这是指病人能否自己觉得心理上出现了病态。在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显示大约只有3%的病人具有自知力,因而曾经一度将此作为区别“精神病”与“神经症”的标准之一。

  但近年来,我们发现患精神分裂症而且有自知力者已有所增加,尤其是大学生。少数病人的这种自知力可保持多年,这就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有些在青春期发病的病人,其所有青春期中的一切正常现象,包括躯体的和心理的,都可成为其精神症状的表现。

  病人的思想集中于手淫或,生怕自己出了什么同题,或怕今后会留下后患,而病人的确可能出现的障碍(亢进或低下),同时也常有疑病观念,怕自己得了癌症、结核病、肝炎……有些病人早期主要是精神活动难以集中,这对于一个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或农民来说,并无太大妨碍,但对于一个在校学习的学生则会出现问题。

  一个很有希望的学生变得考试及不了格,屡经填鸭式的帮助再补考,才勉强通过。这个问题常常被人们归咎为其在校课业过重或者是青春期中的不平衡,人们往往求教于教育家或一般医生,遗憾的是他们却看不出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而建议他休息,换一个老师或学校,或者给予其内分泌制剂和心理治疗。如果病人求治,常被诊断为“神经症”,有的则被看作是思想问题。

  应当记住,在这个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中,产生神经症反应者事实上是极少见的,特别在门诊室更少见到……虽然如此,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的患者可以被长期地诊断为‘神经症’,他们长期到处求医,直到最后由于他们经常调换医生,并有些稀奇古怪的述诉,才使人怀疑到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