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室颤的机制原因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版权所有 | | | |

京公网安备 24号 | | 文保网安备案号:

目的:研究电击室颤与窒息不同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模型复苏后存活心肌的代谢特点.方法:32只五指山幼猪随机平均分成电击室颤组和窒息组,分别通过右心室电击诱导室颤和呼吸末堵塞气管插管方法制作不同的心脏骤停模型,在成功制作心脏骤停模型后8分钟行心肺复苏.计算复苏成功率以及观察24h生存状况,在基础状态以及复苏后4h,24h利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  

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简称室颤)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临终前室颤一般难以逆转,突然意外地发生于无循环衰竭基础的原发性室颤,可呈短阵或持久发作,给药及时且治疗恰当的,有长期存活的可能。

室颤的治疗与预防 原发性预防 对早期识别发生特发性室颤的高危患者,可以提供最有价值的原发性预防的措施。但是,特发性室颤的猝死者及幸存者未能表现任何共同的临床特点,室颤发生时无任何诱因及先驱症状,使这些病人首发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很难确定。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特发性室颤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同报告差异较大。 Belhassen报告了一组17例特发性室颤药物治疗的结果。全组均服用奎尼丁、双异丙吡胺等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服药后可以预防程序电刺激诱发持续性室速。随访12个月~93个月中,病人一直未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Bhandari报告了5例病人药物治疗的结果,4人服用了β受体阻滞剂。服药后的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室速和室颤。随访平均27个月,4例病人均健在,另1例服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18个月后死亡。 UCARE登记处的资料表明,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室颤 室颤 ,登记的160人中有15人应用钠通道阻滞剂治疗,治疗中5人复发了室速和室颤,2人猝死。UCARE的资料还表明,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内的药物对特发性室颤的复发预防是不充分的。UCARE的资料中有8例服用索他洛尔(sotal01)治疗,结果预防了电生理诱发的室速或室颤,但未能有效地防止随访期中的复发。 尽管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价值的看法还有分歧,但多数学者认为,特发性室颤的病人凭医生的经验或电生理检查结果服用一定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十分重要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特发性室颤的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极高,应当给予积极的治疗,包括ICD的植入。 目前尚无识别室颤复发的可靠预测指标,而且又无肯定治疗有效的药物使某些病人转为低危险性的病人,这些问题解决之前,目前仍然主张特发性室颤一旦诊断,应当尽早植入ICD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起室颤的机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