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综合症是如何组成的?有何形态特点?能做哪些运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解剖学复习题 绪论及运动系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第三军医大学考试课程资料大体解剖学TK-第一范文网
第三军医大学考试课程资料大体解剖学TK
大体解剖学(供临床专业使用)(资料来源是历届学长总结的学习考试宝典,花最少的钱,让同学们赢得最精华的知识)队别: 姓名: 大体解剖学主要内容下划线为重点,其余为次重点)及 思考题第二章第一节 下肢骨骼 1.下肢骨的组成和位置 2.重点骨(分部和主要结构) :髋骨、股 骨、胫骨、腓骨 3.跗骨的排列及位置 4.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髂嵴、髂前 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耻骨结节、大 转子、股骨与胫骨内外侧髁、膑骨、胫骨 粗隆、内踝、腓骨头、外踝 5.骨盆的构成、分部;小骨盆的形态: 两口一腔 6.男女骨盆的主要性别差异 7.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主 要结构特点 (面、 囊及辅助结构) 运动、 、 常见脱位或损伤 8.距跟舟关节与足内翻和足外翻的关系; 足弓的构成和功能 第二节 下肢浅层结构 1.大隐静脉的行程要点、注入、伴行神 经、五大属支、临床意义 2.小隐静脉的行程要点、注入、伴行神 经 3.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及引流范围 第三节 股前内侧区后患者的表现 4.小腿外侧群肌的位置、排列、主要作 用及神经支配 5.腓浅神经的行程要点、支配以及损伤 后患者的表现 第五节 臀区和股后区导致哪些功能障碍和畸形?为什么?第三章 上肢第一节 上肢骨骼 1.上肢骨的组成和位置;重点骨:肩胛 骨、肱骨、桡骨、尺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腕骨的排列和位置 2.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锁骨、肩胛 冈、 肩峰、 喙突、 大结节、 肱骨内外上髁、 鹰嘴、桡骨茎突、豌豆骨 3.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构成、主 要结构特点 (面、 囊及辅助结构) 运动、 、 常见脱位或损伤 4.前臂骨连结与旋前、旋后的关系 5.拇腕掌关节的构成和运动;手指的内 收与外展 第二节 流 2.锁胸筋膜的位置及穿行结构 3.胸上肢肌各肌的名称和位置;胸大肌 的起止、 作用及神经支配; 前锯肌的止点、 神经支配、作用、伤后表现 4.腋窝的位置和境界(顶、底、四壁的 结构) ;三边孔、四边孔的境界及穿行结 构 5.腋动脉的行程、分段和分支;腋静脉 与腋动脉的位置关系 6.臂丛的位置、组成、分部(锁骨上部 和下部) ;锁骨上部的主要分支分布;锁 骨下部三束与腋血管的关系,三束的主要 分支 7.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8.腋鞘的概念和连通 第三节 背部浅层和肩胛区 1.背肌各肌名称、位置肌的排列层次; 背阔肌、斜方肌的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2.上肢带肌各肌的名称和位置;三角肌 的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3.重要局部:听诊三角;肌腱袖 4.肩胛动脉网的构成和临床意义 5.腋神经的起始、走行要点、伤后表现 第四节 自由上肢浅层结构 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构成、 行程要点、注入部位及伴行神经 第五节 臂前区、肘窝、前臂前区 胸前外侧区和腋窝下肢1.臀区肌的层次、排列及主要作用;臀 大肌的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2.梨状肌上、下孔的概念及经孔出入的 血管神经 3.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的行程要点 4.股肌后群的排列、主要作用及神经支 配 5.坐骨神经的行程要点、支配、体表投 影 第六节 的排列关系 2.小腿三头肌的组成、层次、起止、作 用及神经支配 3.小腿肌后群深层肌的排列、主要作用 及神经支配 4.N动脉的行程要点、分支分布;胫后 动脉的行程要点、伴行结构及分支分布 5.胫神经的行程要点、支配及损伤后患 者的表现 6.踝管的概念、位置、构成及内容排列 N窝和小腿后区1.N窝的概念、境界及内容、中线结构1.女性乳房的位置、构造特点,淋巴引下肢思考题1.描述髋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运动特点, 与运动有关的主要肌。 为什么要区分股骨 颈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为什么髋关节 常见脱位为后脱位? 2.描述膝关节的主要结构特点和运动, 与运动有关的主要肌。 为什么跑动中踢球 易致胫侧副韧带、 内侧半月板和前交叉韧 带三联损伤? 3.描述踝关节的主要结构特点和运动, 与运动有关的主要肌。 解释为什么容易发 生足内翻扭伤,此时常导致哪些结构损 伤? 4.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股疝的形成并说明 股疝为什么容易嵌顿?行股疝手术时应 注意什么?1.髂胫束的形成、起止及作用 2.股肌前群、股肌内侧群的组成、主要 作用、 神经支配; 股四头肌的组成、 起止、 作用及神经支配 3.血管腔隙、肌腔隙的境界及内容 4.股三角的境界、内容及排列;股鞘的 形成、内容及排列;股管及股环的概念、 境界 5.收肌管的境界及内容 6.股动脉的行程要点、体表投影及分支 分布 7.股神经的的行程要点及支配 8.闭孔神经和动脉的行程要点及分支分 布 第四节 及神经支配 2.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行程和触脉点 3.腓深神经的行程要点、支配以及损伤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5.梨状肌综合症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的发 生?病人有何症状? 6.股骨下端髁上骨折为何易损伤N动脉? 如何判断? 7.腓骨颈骨折易损伤何结构?损伤后可1.小腿肌前群的组成、排列、主要作用1.臂肌前群肌的名称、位置、神经支配 以及作用;肱二头肌的起止、神经支配及 作用 2.前臂肌前群肌的名称、排列层次、神 经支配和作用 3.肱、桡、尺动脉的行程要点和伴行神 经;肱动脉的体表投影和触脉点;桡动脉 的触脉点;肘关节动脉网 4.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 经的起始、行程要点、分支分布及伤后表 现 (桡神经的内容请结合第六节 请结合第八章 上肢后 区的内容学习;正中神经、尺神经的内容 手掌的内容学习)些部位损伤后分别可导致哪些功能障碍 或畸形? 5.根据上肢动脉干的走行特点,可在哪 里进行触摸或临时紧急压迫止血?当前 臂或手发生较严重外伤并伴有动脉大出 血时, 正确的紧急止血部位应选择在哪里? 为什么? 6.手指的指端破裂出血或要进行指端切 开引流时,应注意什么? 7.为什么手掌和手指的感染通常引起手 背肿胀?手掌筋膜间隙的脓肿应在何处 切开引流?如果需要在手掌切开时, 应注 意什么?一底、 二面、 三缘及分叶) 肺门的概念; ; 肺根的构成、主要结构的排列;毗邻;支 气管树与支气管肺段的概念;肺的血供特 点。 4.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第四节纵隔一、纵隔的位置、境界与分部 纵隔的概念、分部 二、纵隔的观察 肺根的毗邻关系 三、上纵隔 1.上纵隔的内容及层次排列。 2.主动脉弓的行程要点、三大分支、毗 邻。 3.气管胸部的毗邻;左、右主支气管的 特征。 四、中纵隔 1.左、右膈神经(见中纵隔)在胸部的 行程及分布。 2.心包的毗邻、层次构造;心包腔和心 包窦的概念,心包横窦和斜窦的位置。 3.心的位置和形态(一尖、一底、二面、 三缘、四沟) 、出入心的大血管;左、右 冠状动脉的起始、 走行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心大、中、小静脉的位置及其回流;左、 右心房的出入口和房腔内主要结构,左、 右心室的出入口及有关的瓣膜复合体、分 部和室腔内结构;心间隔(房间隔和室间 隔)的构造;心传导系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特点、各结构的位置和作用、正常心冲动 的传导顺序和意义。 五、后纵隔 1.后纵隔的主要内容。 2.食管胸部的走行与毗邻。 3.胸主动脉的走行及主要分支分布。 4.左、右迷走神经在胸部的走行、主要 分支分布。 5.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起始、走行、收 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6.胸导管的起始、走行、收纳范围及注 入部位 7.胸交感干的构成、位置、主要分支、 与脊神经前支的交通支联系。5.重要局部:肘窝的境界、内容物、连 通;肱二头肌内、外侧沟的走行结构;前 臂屈肌后间隙位置和连通 第六节 上肢后区(臂、前臂、手背) 1. 肱三头肌的起止、神经支配和作用 2. 前臂肌后群肌的名称、排列、神经支 配和作用 3.重要局部:肱骨肌管(桡神经沟与肱 三头肌长头和外侧头围成) 、解剖学鼻烟 窝 第八节 手掌和 第八章 脊柱 区 第一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含骨性 胸廓和第八章脊柱区的内容)1.躯干骨的组成和位置。 2.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各部椎骨的主 要特征;特殊椎骨(寰椎、枢椎、隆椎、 骶骨)的结构。 3. 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剑突、肋弓、第七颈椎棘突) ; 计数肋和椎骨序数的标志(胸骨角、肩胛 骨下角、 第七颈椎棘突、 髂嵴最高点连线) 。 4.椎骨连结:椎体间连结-椎间盘、前 纵韧带和后纵韧带; 椎弓间连结-黄韧带、 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5. 脊柱的构成、 生理弯曲、 作用和运动、 易伤部位。 6.胸骨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结构。 7.肋的组成和分部;肋骨的主要结构。 8.肋的连结-肋椎关节的运动;肋弓。 9.骨性胸廓的构成、形态(两口一腔) 、 运动。第四章 胸部1.掌心部的层次和结构特点;指腹(或 称指端密闭间隙)的构造特点 2. (内) 手 肌的分群和各肌群肌的名称、 神经支配和作用 3.掌浅弓和掌深弓的构成、位置和分支 4.正中神经、尺神经在手掌的行程及分 支分布;正中神经鱼际支的位置和分布 5.手指的血管神经的走行和分布特点 6.重要局部:腕管的构成和内容;指腱 鞘的构造特点和作用;鱼际间隙和掌中间 隙的境界、连通及切开引流的部位上肢思考题1.描述肩关节的主要结构、运动形式及 与运动有关的肌。肩关节易向何方脱位? 为什么?肩周炎时可导致运动疼痛或受 限,与哪些肌密切相关?为什么? 2.描述肘关节的主要结构特点、运动形 式及与运动有关的肌。肘关节容易发生怎 样的脱位?为什么?如何判断?为什么 伸肘或半屈肘时前臂旋前和旋后的力量 有所不同? 3.臂丛腋路阻滞麻醉时,以外展肩关节 90°并上肢旋外的体位进行, 此时触摸到 腋动脉第二段作为进针标志, 从腋动脉两 侧进行麻醉,为什么?可发生怎样的麻醉 不全的表现? 4.腋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的行程中易损伤部位分别在哪里?在这第二节胸壁1.胸壁层次 2.肋间隙结构和层次排列、肋间肌的起 止、纤维方向及作用。 3.肋间血管神经束的起始、行程要点、 排列、与胸壁穿刺关系;胸廓内血管的起 始、行程要点。第三节胸膜与肺1.胸膜的概念、分部和形成的结构(肺 韧带) ;胸膜腔、胸膜隐窝的概念,肋膈 隐窝的位置。 2.胸膜界线(反折线)形成的三角(胸 腺三角、心包三角) 。 3.肺的位置、外形分部及特点(一尖、胸部思考题1.脊柱的颈曲、腰曲部分运动灵活而且幅 度较大,也是损伤的好发部位。试根据有 关椎骨及连结装置的特点阐述其可能的 原理。 2.何谓“椎间盘突出”症?请用有关的解 剖学知识阐述该疾病的常见原因、 好发部 位、突出方位、压迫结构的形态学原理。 3.进入胸膜腔需经过哪些层次?结合胸壁 的血管神经的走行位置特点, 在做胸壁穿 刺和肋间隙阻滞麻醉时应如何选择进针 部位,以达到避免损伤血管和达到较好的 麻醉结果? 4. 胸膜腔积液 (胸膜腔内液体过多) 和气 胸(气体进入胸膜腔内)时均会导致呼吸 困难,为什么?气体进入胸膜腔有哪两种 途径?气胸患者为什么有纵隔向对侧偏 斜的体征?临床采取“胸穿”的方式将胸 膜腔的液体或气体抽出时, 应分别在何部 位肋间隙穿刺?为什么? 5.全肺切除术需离断肺根,根据肺根结构 和毗邻的特点,应注意什么?如果做肺叶 切除术,应在什么部位进行,要结扎切断 什么结构? 6.心包腔积液时可影响什么器官的活动? 若要进行穿刺抽液,可在何部位进行?心 包窦的位置如何,有什么临床应用意义? 7.心是胸部的重点器官,所有内容几乎都 是重点,而且临床应用也很多,请结合以 下问题学习: (1)心左缘或心右缘的某些部位扩大常 是心房或心室扩大的症候,如果心左缘上 部扩大,表示心的哪个部份扩大,该部份 扩大可压迫什么结构? (2)正常情况下心腔的血流是单向流动, 其流动的方向如何,有哪些结构来保证血 流方向?如果这些结构发生问题, 会导致 患者的心脏和全身情况发生怎样的变 化? (3)每次心跳的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 收缩与舒张是不同步的(即处在不同的时 相点) ,请问保证完成这一重要生理活动 的形态学基础是什么? (4)根据正常情况下左、右冠状动脉的 供应范围,分析左、右冠脉梗塞时患者的 主要临床表现。如果从股动脉行冠脉插管 术,请问导管需要经过什么管道才能进入 冠脉?导管进入冠脉口的最佳时机是什 么时候?若经股静脉插管, 导管需要经过 什么管道才能进入右心房?导管置入右 心房时,应注意什么? (5)若心脏停跳需要进行心腔内注射药 物,应在何部位穿刺?穿刺针进入哪一个 心腔?为什么(根据心包的毗邻,心脏的 外形构成加以阐述)?8.请复习心血管系统总论关于体、肺循环 的路径,结合心腔内的血流方向特点,联 系已经学习的上、下肢、胸部以及以后学 习的腹部、盆部和会阴、头颈部的动脉供 应内容,自行完成以下作业:从足背静脉 弓或手背静脉网输液给药,或口服药物, 药物如何到达上肢、下肢、胸部、腹部、 盆部和会阴、头颈部的某器官或区域?动脉供应的来源和吻合、 神经支配、 功能。 2.肝外胆道:功能;肝总管的构成;胆总 管的位置、构成、分段及毗邻;肝胰壶腹 的构成、位置、开口、括约肌;胆囊的位 置和功能、分部和特点、胆囊底体表投影 点、胆囊三角的境界和内容物。 3.十二指肠:位置与分部;上部的内部结 构特点、毗邻;降部的内部结构、毗邻; 水平部的毗邻;升部与空肠的分界标志; 十二指肠悬肌的连结和意义。 4.肝:形态(前缘特点、脏面的 H 型沟各 部份名称容纳结构) 和功能、 表面分叶 (膈 面和脏面) ;位置、体表投影以及毗邻; 肝内管道(Glisson 系统与肝静脉系统)的 概念和分布特点、肝段概念。 5.胰:位置、分部、胰头和胰颈的毗邻、 功能。 6.脾:位置、毗邻、功能。 7.腹腔干:起源、分支(1、2、3 级)的 名称、行程要点及分布。第五章 第一节 概述腹部腹部境界与分区(九分法、四分法)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1.层次:腹外侧壁(半月线以外)层次、 经腹直肌鞘层次、经(腹)白线层次和特 点。 2.Scarpa 筋膜的附着。 3.腹肌前群和外侧群:腹直肌和腹外侧壁 三层扁肌的作用、 三层扁肌腱膜的移行部 位以及腱膜形成的结构 (腹直肌鞘、 白线、 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的两口四壁、反转 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精索外筋 膜和提睾肌及筋膜) 。 4.腹直肌鞘:构成和特点、内容物。 5.腹股沟区:精索的被膜和内容物;腹股 沟管的位置和构成 (两口四壁) 内容物; 、 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的境界和特点; 腹股沟疝与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的关 系以及鉴别。 6.血管神经: 腹壁下动脉起源、 走行投影;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 起源,走行、分布。第五节 结肠下区1.肠系膜上、下动脉:起源、分支名称、 行程要点及分布。 2.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构成、 位置、 回流、五大属支的名称和位置;肝门静脉 与上、 下腔静脉之间的侧枝吻合循环通路; 肝门静脉系统的功能; 肝门静脉系统的特 点与肝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以及常见并 发症的关系。3.空、回肠:空肠与回肠的 形态学差异、手术中确定两者的原则、功 能。 4.盲肠:位置、连接、回盲口与回盲瓣。 5.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及手术定位;阑 尾方位的定义以及不同方位的某些临床 表现。第三节 腹膜与腹膜腔1.腹膜的概念、分部、功能;腹膜腔的形 成及性别差异;腹膜与腹腔脏器的关系 (内位、 间位、外位器官) 。 2.腹膜形成的结构: 腹膜韧带 (肝的韧带、 胃的韧带、脾的韧带) ;系膜以及系膜内 的血管(横结肠系膜、小肠系膜、乙状结 肠系膜) 网膜及网膜内的血管 ; (大网膜、 小网膜) 盲肠和结肠表面的特征性结构。 ; 3.腹膜腔分区和间隙:结肠上、下区的分 界;结肠上区间隙(肝周间隙) 、网膜囊 (位置、 交通、 网膜孔境界) 肝肾隐窝; 、 结肠下区间隙(左、右肠系膜窦的境界与 交通,左、右结肠旁沟的位置与交通) 。第六节 腹膜后隙:1.肾: 形态 (肾门、 肾蒂、 肾窦) 位置 ; (两 端以及肾门的位置平面、肾角的位置) ; 毗邻(前、后) ;剖面结构;被膜(层次 和特点) ;肾的动脉供应与肾段。 2.输尿管:分段、生理狭窄部位、输尿管 腹部的行程要点。 3.腹主动脉:起止部位、位置、分支(成 对和不成对脏支、壁支) 。 4.下腔静脉:构成、位置、注入、属支和 收纳范围 5.腰丛:组成、位置及其主要分支分布。第四节 结肠上区1.胃:形态分部、位置、毗邻(前、后毗 邻,胃床) 、内部结构(胃路、幽门瓣) 、第七节 腹后壁与膈1.腹肌后群:各肌名称;髂腰肌的构成、 位置、神经支配、作用。 2.膈:构成、分部、肌性部的附着、三个 孔 (位置平面及相互关系、 通过的结构) 、 腰肋三角和胸肋三角的位置、 特点和意义、 神经支配和作用。高压症的上述并发症的形态学机制如何? 除上述常见的并发症(第 6 题中的内容) 之外, 根据肝门静脉系统的功能以及肝的 功能,患者可能还会有什么临床表现? 8.根据肾的位置、毗邻、被膜、肾蒂特点 等形态学知识,解释:1)肾手术为什么 多选择经第 12 肋下切口腹膜外入路方式, 此入路主要应防治损伤何结构?2)肾囊 封闭治疗急性肾缺血是将药物注入什么 部位,应选择什么性质的麻醉药,为什么? 3)肾移植供体肾常选用左侧肾脏,为什 么?如果受体肾床丧失了移植条件, 可将 供体肾移植到髂窝,常用的也是左侧,为 什么?移植时要分别吻接什么结构? 9.单侧输尿管结石堵塞或手术误扎后,可 导致什么结构会扩大而压缩肾实质? 10.除上述思考题外, 腹部还有许多形态与 应用紧密结合的例子, 如腹腔手术后的倾 倒综合征、 膈疝、 肠系膜扭转 (或称绞榨) 、 腹腔术后引流部位选择、 膈的矛盾运动等, 请同学门查阅参考书籍和请教老师, 尽可 能多加以了解,丰富知识。6.卵巢的位置及固定装置 7. 输卵管的位置、 分部, 绝育结扎部位; 8.子宫形态分部(底、体、颈、峡) ;子 宫内腔(子宫腔、子宫颈管、子宫外口) 及连通;位置与毗邻;姿势与固定装置。 9.阴道的位置与毗邻;阴道穹隆概念以 及阴道后穹与子宫膀胱陷窝的关系。 10.女性尿道的位置、毗邻及特点。 四、 盆部神经: 骶丛的组成、 位置及分支; 盆内脏神经的起始、走行和分布。 五、盆部肌和筋膜 1.盆膈的构成、作用、穿过物。 2.盆部筋膜:分部和各部贴附情况;筋 膜和腹膜外组织形成的结构 (直肠膀胱膈、 直肠侧韧带、子宫主韧带) 。 3. 盆筋膜间隙: 耻骨后隙和直肠后隙 (位 置、内容物、交通) ;直肠侧隙、骶前间 隙。腹部思考题1.腹部常用的手术切口包括直切口(正中 切口、旁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切口、腹直 肌旁切口) ,横切口(下腹部横切口) ,斜 切口(肋弓下斜切口、麦氏斜切口) ,根 据解剖学知识分析各切口进入腹膜腔依 次要经过的层次结构?从对血管神经的 损伤及切口张力的角度,简述直、横、斜 切口的优劣? 2.根据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股管和股 环的解剖学特点, 阐述腹股沟斜疝、 直疝, 股疝的形成、差异以及临床处理的注意事 项。 3.右下腹疼痛是临床急腹症 (急性腹痛症) 中最为常见的部位。从解剖学习的知识看, 哪些结肠上、下区以及腹膜后隙的器官病 变可引起右下腹疼痛?如果是胃、 阑尾或 输尿管的病变引起的急腹症时, 做下列检 查有助于疾病鉴别诊断: 右季肋部 1) (肝 区)扣诊声音有无变化;2)右髋关节后 伸、内旋活动与疼痛关系;3)自左向右 挤压回肠末段与疼痛关系;4)麦氏点触 压与疼痛关系;5)尿液常规检查。你能 解析其解剖学理由吗? 4.临床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中,需将残 胃(胃底和贲门部)与空肠吻合,称胃空 肠吻合术。问:1)根据胃的血供,应在 胃的什么韧带内寻找和切断什么动脉, 保 留什么动脉?2) 手术中如何确定空肠?3) 术后患者进食的食物将不再通过十二指 肠,会不会影响其消化功能? 5.从解剖学关系看,胆囊切除术中结扎胆 囊动脉、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切开胆总管 时,应注意误伤什么重要结构?如何防止 误伤? 6.胰头癌患者可出现下列症状:1)黄疸; 2)肠梗阻;3)肝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 (脾肿大、 腹水、 上消化道大出血、 痔疮、 脐周静脉怒张等) ;4)下肢水肿;5)上 腹部持续剧烈疼痛。请用解剖学知识解释 原因。 7.肝门静脉高压症有肝内性和肝外性两类, 分别是影响什么结构造成的?肝门静脉第三节会阴狭义会阴与广义会阴的概念;广义会 阴的境界和分区。 一、肛区 1.肛直肠环的构成、神经支配和作用。 2.坐骨肛门窝的位置、境界、内容物 3. 阴部管 (Alcock 管) 的位置、 内容物。 4.阴部内动脉:起始、走行、分支 5.阴部神经:起始、走行、分支;肛神 经的走行、分布。 二、男性尿生殖区 1.阴茎的形态、构造、层次。 2.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扩大、弯曲。 3.阴囊的构造层次、作用。 4.睾丸的形态、构造、功能;睾丸鞘膜 (性质、来源、分层、鞘膜腔) 。 5.副睾的位置、形态、分部、功能。 6.输精管的行程与分部、常用的结扎部 位。 7.会阴筋膜:浅筋膜膜性层的延续和在 各部位的名称 (Colles 筋膜、 阴茎浅筋膜、 阴囊肉膜) 。 8.会阴浅隙的位置、内容物及交通;会 阴深隙的位置、内容物;尿生殖膈的构造 和穿过物。 (该部分内容对男女尿生殖区 要求相同) 三、女性尿生殖区 女阴的形态结构;阴道前庭的位置、 管道开口。第六章 第二节 盆部盆部与会阴一、盆部的腹膜与脏器:子宫直肠陷凹 (Douglass 腔) 、膀胱直肠陷凹的位置和 毗邻。 二、盆部的血管和淋巴结 1.髂内动脉的位置、分支、分布;子宫 动脉的与输尿管的关系。 2. 盆腔静脉的特点、 回流途径以及交通。 3.盆腔淋巴结的位置、收纳、回流。 三、盆部的脏器 1.输尿管盆部的走行;输尿管壁内部的 生理功能;女性输尿管盆部与卵巢、子宫 动脉、阴道的关系。 2.膀胱的形态分部(尖、体、底、颈) ; 内部结构(膀胱三角、输尿管间襞) ;位 置与毗邻;与腹膜的关系。 3.前列腺的形态分部(尖、底、5 叶) ; 位置与毗邻。 4.输精管盆部、精囊的位置;射精管的 构成、行程、开口。 5.直肠、肛管的位置与毗邻(注意男女 差别) ;直肠侧面观的 2 个弯曲;肛管分 部(上部即直肠部,下部即肛门部)和上 部的腔内结构; 肛管两部 (齿状线上下方) 的特点比较。思考题:1.根据尿液的排出途径,一男子患尿路 结石,则结石有可能停留或嵌顿在什么部 位?若结石嵌顿在右侧输尿管第二个狭 窄处,根据解剖关系,临床上应该与哪些 器官结构的病变进行区别? 2.膀胱病变如膀胱尿潴留、膀胱结核等 疾病,在某个结构功能丧失后很容易影响 肾盂,知道是哪个结构受影响所致的吗? 3.肛门指诊常用于检查盆腔脏器疾病等。 根据解剖学知识,肛门指诊时在男、女性 比较容易摸到什么器官? 4.根据盆部和会阴的筋膜间隙的形态学 知识,判断男性尿道在前列腺和尿道球处 断裂时,尿液可向什么部位蔓延,可分别 有什么临床表现? 5.男性尿道插管容易在何处受阻?为什 么? 6. 从男、 女生殖细胞的产生和输送途径, 解释为什么结扎手术能达到绝育目的。 结 扎术后,会否影响男性的精液排出和女性 的月经形成及排出? 7.根据女性泌尿管道和生殖管道的解剖 特点,解释为什么女性要重视外阴部的清 洁卫生? 8.子宫是孕育人类后代的重要器官,根 据其形态学知识,解释: (1)如果受精卵 不能在宫腔植入而在输卵管或子宫颈管 植入时, 会发生么问题? “子宫下段” (2) 是指非妊娠状态下子宫的什么部位?为 何该处为剖宫产的首选部位?(3)结扎 子宫动脉时, 要注意误伤什么结构? (4) 为什么损伤子宫主韧带或会阴中心腱, 容 易导致产后子宫脱垂症的发生? 9.阴囊内肿物可见于腹股沟斜疝、睾丸 鞘膜腔积液及精索静脉曲张等, 三种病变 都可能表现为站立体位时肿物明显, 而仰 卧位时肿物消失或减小, 什么原因?能否 根据肿物的形态加以鉴别?为什么精索 静脉曲张好发于左侧?腹股沟斜疝与睾 丸鞘膜腔积液形成及层次差异?被形成的结构。 2.气管前间隙、食道后间隙、椎前间隙 的位置、连通、内容物。7.胸膜顶和肺尖:位置和毗邻。第九章 头部 第一节 颅及其连结(本节内容主要在下学期学习,本学期 不作重点。但应了解以下内容,以配合头 部的学习) 1.颅的分部和各部的组成。 2.下颌骨的形态结构。 3.颞窝、颞下窝的位置。 4.颞下颌关节的构成和运动。第四节颈前区和胸锁乳突肌区1.下颌下腺的分部、位置、毗邻(舌神 经、舌下神经、面动脉) ;下颌下腺管的 行程和开口。 2.下颌下淋巴结的位置、引流。 3. 舌骨上、 下肌群各肌名称、 神经支配。 4. 胸锁乳突肌的起止、 神经支配、 作用。 5.颈外侧深淋巴结位置、引流、癌肿转 移的常见淋巴结。 6.颈部的动脉:颈动脉鞘的构成和内容 物(结构的相互位置) ;颈总动脉的分支 部位和压迫止血部位; 颈动脉感受器的位 置和作用;颈外动脉的行程、主要分支分 布。 7.颈内静脉的构成、主要属支、行程。 8.颈部的部分神经:迷走神经的主要分 支分布(喉上神经、喉返神经) 、舌下神 经的行程与分布、颈丛的组成、位置、主 要分支;颈交感干的位置和分支。 9.甲状腺:位置及附着、被膜、毗邻、 功能、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关系、甲 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关系、 甲状腺手术 层次。 10.甲状旁腺:位置和功能。 11.气管颈部:位置、毗邻、气管切开手 术层次。 12.食管:起止平面、分部、三个生理狭 窄、食管颈部的位置。 12.喉:位置和毗邻;喉软骨及连结(甲 状软骨、 环状软骨、 弹性圆锥、 环甲关节、 环杓关节) ;喉肌的分布、作用和神经支 配;喉腔的结构(前庭襞、声襞) 、分部 (声门裂、声门下腔)和交通。第二节 区面部浅层结构与腮腺咬肌1.面肌(表情肌)的分布、起止特点、 神经支配、作用。 2.面血管:面动脉的行程要点及触压部 位:面静脉的回流、吻合交通、 “面部危 险三角”的境界和缘由。 3. “三点一线”的神经血管的名称、神经 的分布范围。 4. 腮腺的位置、 分部、 “腮腺床” 的结构、 腮腺导管的行程和开口。 5.面神经颅外段的行程、五大面支的名 称和分布、下颌缘支与面动脉关系。第三节义。额顶枕区和颞区1.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特点、临床意 2.额顶枕区前组、外侧组、后组血管神 经的来源、 分布概况; 颞浅动脉的触压点。第四节 深部)颞下区和下颌下区(即面1.咀嚼肌的组成、神经支配、咬肌和颞 肌的起止和作用、 翼燃『鸵硗饧〉淖饔谩 2.筋膜间隙:翼M间隙和颞下间隙的位 置、内容物、交通。 3.面深部的血管:上颌动脉的起始、行 程、分支分布(脑膜中动脉) ;舌动脉的 起始、行程、分布;翼静脉丛的位置、回 流和交通。 4.面深部的神经:上颌神经的行程、分 支分布;下颌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舌 咽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舌下神经的行 程、分支分布;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 节、耳神经节的位置(面深部的神经为下 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 本学期以标本辨识 为主) 。 5.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开口。 6.舌外肌名称、神经支配;颏舌肌的起 止、作用。第五节颈外侧区和颈根部1.副神经的行程与分布。 2.臂丛的组成、位置、锁骨上部的主要 分支。 3.锁骨下动脉:行程与分段;第一段主 要分支 (甲状颈干、 椎动脉、 胸廓内动脉) 分布;椎动脉三角境界和内容物。 4.锁骨下静脉:构成、行程、收纳、静 脉角概念及注入的管道。 5. 淋巴导管: 胸导管颈段的行程、 注入; 右淋巴导管的注入。 6.颈部深肌群:前斜角肌的毗邻(是认 识颈根部重要结构的钥匙) 。第七章 颈部 第一节 概述颈部的境界、分区和三角。第二节颈部浅层结构1.颈阔肌的位置和作用。 2.颈外静脉的构成、行程、汇入部位。 3.颈丛皮神经的浅出点和各神经名称、 分布。第三节颈部筋膜和筋膜间隙1.颈部深筋膜的分层、附着及连续、包第七节鼻 1.外鼻的形态、鼻唇沟(书上无内容, 教学中贯彻) 。 2.鼻腔:形态分部;固有鼻腔的境界和 毗邻、外侧壁结构和开口、鼻腔粘膜功能 分区及易出血区(Little 区)的概念。 3. 鼻旁窦的位置、 开口、 上颌窦的周界、 毗邻、开口特点(鼻旁窦内容见颅骨的骨 性鼻腔部分) 。患儿突然出现窒息现象,鼻翼扇动、口唇 发紫、不能发声,初步判断为术后出血凝 血块所致的急性喉阻塞, 立即实施了喉穿 刺术,使窒息现象得到缓解,随后进行了 止血处理,并实施了气管切开术,呼吸困 难得以解除, 病情稳定后通过喉镜取出了 凝血块。分析: (1)经口腔检查,怎样确 定腭扁桃体的位置?术后的出血可能主 要来自哪条动脉的分支?可在颈部什么 部位结扎该动脉干达到止血的目的? (2) 凝血块可能坠入喉腔哪个部位而导致急 性喉阻塞?如何选择喉穿刺术的部位? (3)该病例实施了气管切开插管,气管 切开手术的常用部位在哪?手术中为了 使气管颈部更易剖露, 应使病人保持什么 体位?由浅入深依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 构才能剖露气管颈部?气管切开术要防 止损伤什么结构? 5.化脓性腮腺炎、腮腺肿瘤及颌面部脓 肿是临床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病变。 分析: (1)化脓性腮腺炎可能源自口腔内 的感染, 为什么?患者在咀嚼时常感到耳 颞部疼痛,为什么?(2)腮腺肿瘤患者 行腮腺切除术后,患侧出现:眼裂不能闭 合,额纹消失,颊部与牙齿间常有食物残 留,口角流涎等,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 因? 6.某患者数天前上唇部出现一小疖肿, 由于反复挤压, 导致上唇部形成一较大脓 肿,并伴有高热、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等 颅内感染现象,阐述其可能的形态学原 因? 7.颅顶部的撞击伤在临床较为常见,损 伤后的表现各不相同。根据头皮的层次、 各层次的主要特点分析如下病例: (1)患 者 1,颅顶部受撞击后,出血不止,伤口 剧痛, 检查可见颅顶部有一约 2cm 的横向 创口,创口微张。试判断可能损伤了头皮 的哪些层次?为什么?(2)患者 2,颅顶 部遭受锐器砍伤,出血不止,检查可见颅 顶部有一约 7cm 创口, 创口两侧边缘头皮 卷曲,间距约 4cm,致使颅骨外露。试判 断可能损伤了头皮的哪些层次?为什么? 在处理和缝合该患者的创口时, 应注意什 么?(3)患者 3,颅顶部受撞击后形成肿 块,且逐渐增大扩展至眼眶,检查可见颅 顶部大面积软组织肿胀, 眼眶周围皮肤肿 胀淤青,呈所谓“捂眼青”状。试判断发 生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为什么?(4)某孕妇借助产钳分娩出一新生儿,检查发 现新生儿颅顶部右侧有一明显肿块,且局 限于右侧顶骨范围。 试判断发生上述现象 的可能原因?为什么? 大体解剖学解剖操作和观察注意事项 第二章 第二节 下肢 下肢浅层结构第八节口腔1.第 4 次课只做下肢前面浅层和足背浅 层的操作,即第 1~6 项操作;下肢后面 浅层(第 7、8 项)操作放在第 7 次课进 行。 2.下肢前面浅层结构重点暴露大隐静脉 及其末段的五大属支、 大隐静脉小腿段伴 行的隐神经、腹股沟浅淋巴结,保留大隐 静脉。 3.去除大腿阔筋膜前注意观察隐静脉裂 孔;向外去除阔筋膜时不要切断髂胫束。 4.下肢后面浅层结构在股后部重点暴露 股后皮神经; 在小腿重点暴露小隐静脉及 伴行的腓肠神经并保留。 第三节 股前内侧区1.口腔的分部和交通。 2.唇和颊:鼻唇沟、腮腺乳头(腮腺导 管开口) 。 3.腭:分部和构造、软腭后部结构、咽 峡、扁桃体窝。 4.舌:形态分部、舌背粘膜结构(舌乳 头、 舌扁桃体) 舌腹粘膜结构 、 (舌系带、 舌下阜、舌下襞) 、舌肌的分布、神经支 配和作用。 5.牙:形态分部、内部腔隙、构造、牙 式、牙周组织的组成和功能。第九节咽1.分部和交通。 2.鼻咽壁结构: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 口、咽隐窝。 3.口咽壁结构:会厌谷、扁桃体窝、腭 扁桃体;咽淋巴环的组成和功能。 4.喉咽壁结构:梨状隐窝。1.股鞘在解剖中要被破坏,先观察,再 解剖追踪鞘内结构。 2.解剖和观察股管、股环时防止过于向 上暴露,避免破坏腹腔内的结构。 3.要显示并保留的结构:股动脉、股深 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干(其属支如妨碍 操作可去除) 、股神经及其肌支、闭孔神 经和动脉、大腿肌前群和内侧群的各肌。 4.注意观察股三角和收肌管内主要的血 管和神经的不同排列特点。 第四节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1. 注意伸肌支持带和屈肌支持带的构成, 切开支持带后观察其深面的腱滑液鞘和 肌腱; 如果能做屈肌支持带的解剖可将踝 管打开,按教材 P88 处暴露管内结构。 2.在足背显示和保留足背动脉、腓深神 经和肌腱即可,其余结构不必过多费时。 3.要显示并保留的结构:胫前动脉、足 背动脉、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小腿肌前 群、外侧群各肌。 第五节 臀区和股后区和思考题1.甲状腺是颈部发生病变机率较高的器 官。根据其形态学知识,分析: (1)判断 颈部肿块时,为什么常嘱病人做吞咽动作 进行鉴别?(2)甲状腺肿大压迫周围结 构可出现哪些临床表现?(3)甲状腺手 术由浅入深依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才 能剖露甲状腺?在切断和缝合这些层次 结构时要注意什么? (4) 结扎甲状腺上、 下动脉时,容易误伤什么神经?手术中可 采取什么措施防止误伤这些神经? 2.颈部或上肢的某些手术可在颈部进行 局部阻滞麻醉。可在什么部位进行麻醉? 其中颈部臂丛阻滞麻醉的常见并发症是 什么? 3.头颈部动脉大出血时,可在颈部什么 部位压迫什么结构进行紧急止血?压迫 该部位时,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 低等表现,甚至导致可心跳骤停,为什 么? 4.某患儿由于反复发作的腭扁桃体炎而 实施了扁桃体切除手术,术后 12 小时,1.翻臀大肌时可不按教材从中部切开方 法,可从臀大肌的起点将肌切断,向外侧 翻开。 翻开过程中可将进入肌的血管和神 经切断, 但切断的部位要离肌肉有一定距 离, 使肌肉上能清楚地观察到血管神经的 断端。 2. 要显示并保留的结构: 坐骨结节韧带、 从梨状肌上、下孔出来的臀上神经和血管、 臀下神经和血管、坐骨神经及其肌支、阴 部神经和阴部内血管、臀部和股后部的各 肌 第六节 N窝和小腿后区3.项部的皮肤和筋膜要尽量向上去除, 以免妨碍暴露肩胛提肌, 该肌是暴露肩胛 背血管神经的标志 4.进一步暴露清楚三边孔和四边孔及内 容物 5.臂和前臂后区的浅筋膜无重要结构, 可与皮肤同时去除。 但手背浅筋膜内的静 脉网和皮神经要显示保留 6.注意观察伸肌支持带及深面的伸肌腱 鞘 7.追踪一个手指的指背腱膜即可 8. 要显露并保留的肌: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肩胛提肌、上肢带肌诸肌、臂肌 和前臂肌后群诸肌 9.要显露并保留的血管神经:副神经及 颈浅动脉、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动脉、腋合第三节内容详细观察胸膜界线、胸膜间 区、胸膜腔、胸膜隐窝、肺韧带等局部和 结构。 第三节 胸膜和肺 1.切断肺根取肺时,应将肺尽量向外推 开,使肺根暴露清晰;切断肺根结构时应 在肺门与纵隔之间进行, 既不要靠近肺门, 也不要靠近纵隔, 而且切开的方向应循前 外向后内的原则。 2.切断肺根时务必防止损伤膈神经和迷 走神经。 3.将肺取出后,剥离纵隔胸膜,为观察 纵隔做好准备。 第四节 纵隔 1.以肺根为中心,仔细观察纵隔侧面的 结构,比较左右侧有哪些不同。 2.解剖上纵隔之前,先按 P117 中纵隔解 剖操作的 1~5 步骤解剖观察心包、取出 心脏之后,再按上纵隔的解剖要求解剖。 3.在书上,后纵隔的解剖操作有四个步 骤,建议增加一个,即:清理一条肋间隙 内的血管神经束, 向外追踪至肋间最内肌 处,将肋间最内肌切断翻开,在肌的深面 继续追踪肋间血管神经束至肋间最内肌 消失处为止, 观察肋间血管神经束在肋间 隙不同部位的走行和分支情况,结合选择 胸壁穿刺部位学习。 4. 上纵隔要显露和保留的结构: 胸腺 (遗 迹) 、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奇静脉 弓、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和迷 走神经、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气管和 气管杈以及主支气管、食管、胸导管 5.后纵隔要显露和保留的结构:食管、 胸主动脉和肋间动脉、胸导管、奇静脉、 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交感干和内脏 大小神经、肋间血管神经束。 第五章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1.复习腹部分区。 2.腹前外侧壁浅筋膜内的血管追踪观察 腹壁浅静脉即可,其余无需解剖。 3.教材的第 5、6、7 操作步骤改为将腹外 侧壁三层扁肌从外侧向内侧翻开,具体步 骤为:在腋中线附近,自肋弓到髂前上棘 作一纵切口切开腹外斜肌, 然后在纵切口 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向内侧作水平切口至 半月线,向内侧将腹外斜肌翻开;腹内斜 肌和腹横肌的翻开方式同腹外斜肌翻开 方式。 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下 6 对肋 腹部1.切断腓肠肌最好只切断其内侧头,保 留外侧头。其余操作按教材步骤。 2.要显示并保留的结构:腓总神经、腓 深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这些神经的 肌支要保留) ;N动脉及其分支、N静脉 (其其属支如妨碍操作可去除) 、胫前动 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小腿后群各肌。 3.注意观察N窝和踝管内重要结构的排 列位置特点。 第三章 第二节 节 自由上肢浅层结构 上肢 和 第四 胸前外侧区和腋窝神经和旋肱后动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 尺神经、骨间后神经和血管、桡动脉手背 段 第八节 手掌1.如果有较年轻的女性标本,去除胸前 区皮肤后,从乳房与胸大肌筋膜之间的乳 房后间隙进行钝性分离,取下乳房,再按 书上要求进行乳房解剖。 2.需要剖露和保留的胸前区和上肢前区 浅层结构主要是头静脉、 贵要静脉及他们 的伴行神经、肘正中静脉。 3.锁胸筋膜、腋淋巴结、腋鞘在剖露后 要及时观察,进一步解剖后则无法看到或 不全。 4.清理腋窝后壁时,容易切坏背阔肌, 应注意。 5.腋窝内要剖露并保留的结构:腋动脉 及其分支;腋静脉;臂丛的三个束和分支 6.腋动脉的分支变异较多,请多观察标 本比较。 7.三边孔和四边孔暴露不佳时,待解剖 肩胛区时再进一步显示 第五节 臂前区、肘窝、前臂前区1.手掌和手指掌侧皮肤厚而韧,去皮时 要耐心。去除手掌皮肤时,在掌心防止伤 掌腱膜, 在鱼际处防止伤正中神经鱼际支 2.翻开掌腱膜时防止伤其深面的指掌侧 总神经和血管;切断腕横韧带(屈肌支持 带)时防止伤正中神经鱼际支 3.掌筋膜间隙位于指深屈肌腱与掌侧骨 间肌表面的筋膜之间,注意观察;掌深弓 不必勉强追踪 4.解剖一个手指(与指背解剖对应,最 好为食指或中指) ,观察指腱鞘的构造、 屈指肌腱的形态和止点、 手指血管神经的 走行和分布 5.要显露并保留的肌:鱼际肌、小鱼际 肌、蚓状肌 6.要显露并保留的血管神经:正中神经 的手部分支、尺神经的手部分支、掌浅弓 及分支、指掌侧固有血管和神经 第四章 第二节 胸壁 1.复习胸部标志线。 2.切开第 4~5 肋间隙的肋间肌时,应按 剥离肋骨的方式进行, 即在上位肋下缘从 前向后, 在下位肋从后向前切翻肋间外肌。 3.在胸壁前部难以找全肋间血管神经束 的结构,不必勉强。 4. 肋间最内肌按书上操作暂时无法显露, 待取出肺、撕开肋胸膜之后再详细观察。 5.翻开胸壁时尽量使胸膜保持完整,结 胸部1.要剖露并保留的结构:臂肌前群和前 臂肌前群诸肌;肱动脉和桡、尺动脉及分 支;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其分支 2.如需要切断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以方 便下一步的手掌解剖时, 应分别结扎两块 肌的各自肌腱,并错开切断平面,以方便 今后辨认。 第三节 节 背部浅层和肩胛区 和 第六 上肢后区1.浅筋膜结构无需刻意寻找。去除深筋 膜时防止损伤较薄的背阔肌和斜方肌 2.翻斜方肌时要防止切断副神经 间血管神经束在切断腹横肌时需同时切 断,保留在腹横肌表面即可。 4.腹股沟区的解剖希望严格按教材步骤 进行,仔细解剖,边解剖边观察。 5.需要解剖显示、观察并保留的结构为: 腹前外侧壁的各肌、 腹直肌鞘、 腹股沟管、 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镰、腹壁下动脉、腹 壁上动脉、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 半环线、白线。 第三节 腹膜与腹膜腔 1.教材的第 1、 操作步骤改为: 2 从腹前外 侧壁的两侧纵切口剪开腹膜, 下至髂前上 棘、上到肋弓即可,然后将附着在胸廓下 口的膈从附着处用剪刀剪断, 将解剖完毕 的胸壁和腹壁一并向下翻开, 暴露腹膜腔。 2.按教材第三节的正文内容仔细观察突入 腹膜腔的器官、腹膜形成的结构、腹膜腔 的凹窝等。 第四节 结肠上区腹主动脉及分支肾动脉 (其余分支如膈下 动脉、腰动脉、生殖腺动脉、肾上腺动脉 等尽量显示,但不作重点) ;下腔静脉及 属支 (肾静脉、 生殖腺静脉、 肾上腺静脉) ; 腰丛及其分支(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生殖 股神经) ;腰大肌;髂肌;腰方肌 5.在尸体和膈的示教标本上观察膈: 构成、 起始的附着情况、裂孔、薄弱区(主要是 腰肋三角) 。 第六章 (一)盆部 1.横行锯断标本前,要离断已经翻开的 胸壁和腹壁,离断平面为脐平面,将脐平 面以下的腹壁保留, 在锯断标本做正中矢 状切时, 从白线处再纵行切开保留的腹壁, 使其保留在同侧的盆部上。 2. 盆部的解剖观察步骤分散在 P277、278、 P P280、P284、P285、P293、P298、P300 等处, 其顺序与行课步骤不符,请调整为: (1) 观察腹膜在盆部的覆盖情况以及腹膜腔 的陷窝之后, P280 的操作锯断剖开盆部; 按 (2)按 P277、P278 的操作剥离覆盖在盆腔 的腹膜; (3)按 P300 的操作解剖观察盆腔 的筋膜和筋膜间隙; (4)按 P277、P284、 P285、 293 等处的操作观察显露输尿管盆部、 P 输精管盆部、 膀胱、 精囊、 直肠、 输卵管、 卵巢、子宫等脏器及其韧带; (5)按 P298 解剖操作显露髂内动脉及其分支、 骶丛及 其分支,但一定要注意不要按教材操作切 断盆腔脏器, 只要将脏器向内侧推开进行 解剖操作即可。 3.除上述解剖操作观察外,在将腹股沟 韧带附近区域的腹膜翻开的基础上, 寻找 验证下列结构:腹壁下动脉、变异的闭孔 动脉、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耻骨梳韧 带、腹股沟三角等。 4.盆部解剖保留的器官和结构有:输尿 管盆部、 输精管盆部、 膀胱、 精囊、 直肠、 输卵管、卵巢及其韧带、子宫及其韧带、 髂内动脉及其分支、骶丛及其分支。 (二)会阴 1.按教材的步骤,解剖坐骨肛门窝和男 性阴囊、精索(P304、P309) ,阴茎(P306) 的解剖可以不做。 2.解剖会阴层次结构(男 P312,女 P315) 时,关键的参照标志是耻骨弓,该弓以外 是股部,以内的才是会阴,会阴的筋膜、 肌、海绵体脚等均附着在耻骨弓上。翻会 盆部与会阴阴浅筋膜的深层时, 要体会该筋膜向两侧 附着在耻骨弓、 向后附着在尿生殖膈后缘 和会阴中心腱, 以更好理解会阴浅隙的范 围和内容物。 3.观察阴道的毗邻、阴道穹隆、阴道后 穹与子宫直肠陷窝的关系、处女膜痕迹、 男女尿道。 4.会阴要重点解剖保留的结构:阴囊的 层次、睾丸和副睾及鞘膜、精索、男女尿 道、阴道前庭、阴道、会阴中心腱、尿生 殖膈、阴部神经及分支肛门神经、阴部内 动脉及其分支(肛门动脉、会阴动脉) 、 肛门直肠环。 第七章 第二节 颈部 颈部浅层结构1.剥皮时要按教材要求,向上达到乳突 根部平面,否则难以显示枕小神经。 2.去除浅筋膜时,不要将颈深筋膜浅层 (封套筋膜)同时去掉,要观察封套筋膜 的附着之后再将该筋膜去除。 3.去除封套筋膜时,因该筋膜分别构成 下颌下腺鞘、腮腺鞘,并在这些部位增厚 而使解剖难度加大,此时应耐心仔细,并 防止往深面做锐性分离误伤深部结构。 4.去除封套筋膜后,辨认颈部三角。 第四节 颈前区及胸锁乳突肌区 1.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的解剖顺序 可改为先做第二、三部分、然后再做第一 部分的解剖。 2.解剖注意点: (1)颈袢下根常有走行 变异; (2)颈外动脉的分支重点解剖出甲 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而枕动脉、 咽升动脉无需勉强; (3)迷走神经和交感 干的心支以显示后者为主, 前者无需勉强; (4) 追踪显示甲状腺上动脉及其分支时, 务必不要轻易使用锐性分离,以免误伤喉 上神经及其分支; (5)注意比较左、右喉 返神经行程的不同; (6)甲状旁腺的部位 和大小变异较多, 无需花费太多时间追踪; 颈交感干位置较深, 一定要认清楚椎前筋 膜再切开筋膜寻找神经, 才容易找到。 (7) 下颌下腺管和舌神经的寻找如确实困难 可不必勉强, 利用能做出来的标本观察即 可。 3.喉的学习放在以后与其它头颈部脏器 一并学习。 4.观察保留的重要器官结构(含第二节 内容) 颈丛及其分支 : (主要有耳大神经、 锁骨上神经、膈神经) ;颈总动脉和颈内1.严格按教材操作步骤仔细解剖。 2. 需要解剖显示、观察并保留的结构为: 结肠上区各器官(食管、胃、十二指肠、 脾、胰、肝、胆囊) ;腹腔干及其分支(胃 左动脉;脾动脉及其分支肠系膜左动脉、 胃短动脉;肝总动脉及其分支肝固有动脉、 胃右动脉、胆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肝 门静脉及其属支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 肝总管及左右肝管;胆总管;胆囊管;胰 管;十二指肠大乳头。 第五节 结肠下区1.严格按教材操作步骤仔细解剖。 2.需要解剖显示、观察并保留的结构为: 结肠下区各器官 (空、 回肠, 盲肠和阑尾, 结肠,小肠系膜,十二指肠悬韧带,乙状 结肠系膜,横结肠系膜) ;肠系膜上动脉 及分支(空回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右结 肠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和肠系 膜上静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分支(左结肠 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和肠 系膜下静脉。 第六节和第七节 腹膜后隙、腹后壁 1.严格按教材操作步骤仔细解剖。 2.肾的被膜在解剖过程中要被破坏,应边 解剖边观察。 3.如果时间或标本因素不允许时,不必强 求显露乳糜池。 4.需要解剖显示、观察并保留的结构为: 结肠下区各器官 (肾、 肾上腺、 输尿管) ; 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主要有甲状腺 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颈袢;舌下 神经;舌神经;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喉上 神经喉内支、喉外支;喉返神经)甲状腺 和甲状旁腺;胸锁乳突肌;二腹肌;舌骨 下肌群。 第五节 膈神经。 2.去除锁骨内侧部分和胸骨柄,以方便 显示颈根部的结构向腋窝、向胸部延续。 3.暴露出颈静脉角时,可就此追踪胸导 管, 右淋巴导管不明显时, 无需勉强追踪。 4.前斜角肌是寻找辨认颈根部结构的关 键标志,应在其周围仔细进行锁骨下动脉 的分支、膈神经、交感干、胸膜顶等结构 的解剖显露。 5.要显露保留的结构:颈内静脉和锁骨 下静脉;胸导管;锁骨下动脉及分支(椎 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及其分支甲 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颈横动脉) ; 臂丛;副神经;膈神经;交感干;喉返神 经。 第九章 头部 颈外侧区与颈根部3.骨髓 bone marrow 4.关节腔 articular cavity 5.旋前与旋后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6.内翻与外翻 inversion and eversion 7.肺(小)循环 pulmonary (lesser) circulation 8.体(大)循环 systemic (greater) circulation 下肢 1..坐骨小孔 lesser sciatic foramen 2.骨盆 pelvis 3.肌腔隙 lacuna musculorum 4.血管腔隙 lacuna vasorum 5.股管 femoral canal 6.股环 femoral ring 7.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8. 收 肌 管 (Hunter 氏 管 ) adductor canal or Hunter’s canal 9.N窝 popliteal fossa 上肢 1.外科颈 surgical neck 2.腋窝 axillary fossa 3.锁胸筋膜 clavipectoral fascia 4.四边孔 quadrilateral foramen 5.臂丛 brachial plexus 6.肌腱袖 tendinous cuff 7.腋鞘 axillary sheath 8.肘窝 cubital fossa 9.腕管 carpal canal 10.掌浅弓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胸部 1.椎间孔 intervertebral foramen 2.胸骨角 sternal angle 3.肋间隙 intercostal space 4.胸膜腔 pleural cavity 5.肋膈隐窝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6.肺根 root of lung 和肺门 hilum of lung 7.心包腔 pericardial cavity 8.心包横窦 transverse sinus of pericardium 9.卵圆窝 oval fossa 10.窦房结 sinoatrial node 腹部 1.腹直肌鞘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2.腹股沟三角 inguinal triangle 或1.颈外侧区解剖注意显示保留副神经、Hesselbach’s triangle 3.腹股沟管 inguinal canal 4.精索 spermatic cord 5.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 6.网膜囊 omental bursa 7.网膜孔 omental foramen 8.肝肾隐窝 hepatorenal recess 9.胃床 stomach bed 10.肝胆三角 cystohepatic triangle 或 Calot’s triangle 11.肝门 hepatic hilus 12.肝裸区 bare area of liver 13.十二指肠悬韧带 suspensory ligament of duodenum 或 Treitz’s ligament 14.McBurney’s point 15.肾蒂 renal pedicle 16.肾窦 renal sinus 17.腰丛 lumbar plexus 盆会阴 1.盆膈 pelvic diaphragm 2.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 3.齿状线 dentate line 4.直肠子宫陷凹 rectouterine pouch 或 Douglass’cavity 5.骶丛 sacral plexus 6.会阴浅隙 superficial perineal space 7.会阴深隙 deep perineal space 8.坐骨肛门窝 ischioanal fossa 9.尿生殖膈 urogenital diaphragm 10.阴部管 pudendal canal 或 Alcock’s canal 头颈部 1.封套筋膜 investing fascia 2.颈动脉鞘 carotid sheath 3.颈动脉三角 carotid triangle 4.肌三角 muscular triangle 5.下颌下三角 submandibular triangle 6.气管前间隙 pretracheal space 7.颈丛 cervical plexus 8.椎动脉三角 triangle of vertebral artery 9.弹性圆锥 conus elasticus 10.面部危险三角 dangerous triangle of face 11.帽状腱膜下隙 subaponeurotic space1.第一节颅的内容本学期概要学习颅表 面的结构即可,不作重点。 2.第二节面部浅层结构与腮腺咬肌区, 各实验室可根据标本质地自行决定面部 浅层结构解剖与否,如果要解剖,则要求 显露面神经五大面支、腮腺导管、面动脉 和面静脉、三叉神经的的三大支面支、耳 颞神经和颞浅动脉、面肌。腮腺咬肌区不 解剖。 3.第三节额顶枕区和颞区,可在颅顶部 作十字切口,显露额顶枕区各层组织即可, 颞区不解剖。 4.腮腺咬肌区、颞区、第四节的颞下区 和下颌下区深层结构利用已经解剖的标 本观察即可。 5.第五节颅腔、第六节视器、第十节前 庭蜗器放在下学期学习。 6.第七节鼻、第八节口腔、第九节咽与 颈部的喉一并利用标本模型学习, 不用解 剖。《大体解剖名词解释》总论 1.内侧和外侧 medial and lateral 2.内和外 internal and external 12.咽峡 isthmus of fauces abdomen 腹 aditus 口,入口 ala 翼 ampulla 壶腹 anastomosis 吻合 angle 角 annulus 环 ansa 袢 antrum 窦 aperture 口 aponeurosis 腱膜 apparatus 器,装置 appendage 附件 arch 弓 area 区 articulation 关节 atrium 心房 artery 动脉 band 带 body 体 branch 支 bronchus 支气管 bone 骨 bulb 球 bundle 束 bursa 囊 canal 管 capsule 囊 cartilage 软骨 cavity 腔 chorda 索 cistern 池 column 柱 condyle 髁 conus 圆锥 cord 索,带 cornu 角 corpus 体 crest 嵴 curvature 弯曲 diaphragm 膈 disc 盘 duct 管 eminence 隆起 enlargement 膨大 epicondyle 上髁 falx 镰 fascia 筋膜附:解剖学术语常用结构词 fiber 纤维 fimbria 伞 fissure 裂隙 fold 皱襞 follicle 滤泡 foramen 孔 fornix 穹隆 fossa 窝 forva 凹 fundus 底 ganglion 神经节 gap 隙 gland 腺 groove 沟 hiatus 裂孔 hilus 门 impression 压迹 isthmus 峡 joint 关节 labium 唇 lacuna 腔隙,陷凹 lamina 板 layer 层 ligament 韧带 limb 肢体 line 线 lip 唇 lobe 叶 loop 环 margin 缘 meatus 道 membrane 膜 mesentery 系膜 muscle 肌肉 neck 颈 nerve 神经 node 结 notch 切迹 omentum 网膜 opening 口,孔 organ 器官 orifice 孔,口 papilla 乳头 part 部 pelvis 骨盆,盆部 perinum 会阴 plate 板 plexus 丛portion 部 process 突起 ramus 支 recess 隐窝 region 区 retinaculum 支持带 ring 环 root 根 sac 囊 segment 段 septum 中隔,间隔 sheath 鞘 sinus 窦 space 间隙 spine 棘 sulcus 沟 surface 面 system 系统 tendon 腱 thorax 胸 tract 束 triangle 三角 trigonum 三角 trochanter 转子 trochlea 滑车 trunk 干 tube 管 tuber 结节 tubercle 结节 tuberosity 粗隆 tubule 小管 tunic 膜 valve 瓣 vein 静脉 ventricle 室 vertebra 椎骨 vestibule 前庭 wing 翼 习题部分(老师授课顺序可能有改变请按 老师的顺序使用) 上肢局解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掌心 2、提携角 3、腋鞘 4、肌腱袖(肩袖、旋转袖) 5、喙肩弓 6、肱骨肌管 7、肘窝 8、肘外侧三角 9、腕管 10、指蹼间隙 11、鱼际间隙 12、解剖学鼻烟壶 13、指髓间隙 14、三边孔 15、四边孔 二、填空题 1、 上肢全长由 ( )( 至 ) 。 前臂长由( )至( ) 。 2、尺神经的投影从( ) ,经肱 骨( )与尺骨( )间,至 ( )桡侧缘的连线。 3、 腋窝的后壁由 ( ) 、 ( ) 、 ( )与( )构成。 4、腋动脉以( )为标志分为 ( )段。 5、腋动脉第二段位( )后方的 胸肌三角内。其后方为( )及肩胛 下肌;外侧为( ) ;内侧有( ) 及( ) 。 6、腋动脉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 至 ( ) 下缘之间, 其末端位置表浅, 仅被以( )及( )是腋动脉最 易剖露的部位。 7、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伤及 ( ) ,致( )麻痹,日后可形成 ( ) 。 8、在臂部正中神经伴肱动脉沿 ( )内侧沟下行,在臂上部位于肱 动脉的( ) ,在臂中点平面越过肱动 脉( ) ,向下行于肱动脉( ) 至( ) ,向下穿旋前圆肌进入前臂。 9、肱二头肌腱是( )内的中心 标志, 其内侧有 ( ) 及两条伴行静脉, 再内侧为( ) 。 10、在肘前区,肱二头肌腱外侧,有 ( )穿出深筋膜,分布于前臂外侧 ( ) ,在( )与( )之间 有( )与桡侧副动脉伴行。 11、前臂屈肌后间隙位于前臂区远侧 ( )( 外 ) 拇长屈肌健与 ( ) 之间:两侧界分别为桡,尺侧腕屈肌及前 臂筋膜。 远侧经 ( ) 与手掌的 ( ) 相通。当前臂或( )感染时,可互 相蔓延。 12、掌浅弓位于掌腱膜和( ) 及其总腱鞘,蚓状肌之间,自弓的凸缘发 出至小指尺侧的( )后,又发出 3条( ) 。 13、尺神经深支:主要为肌支,自尺 神经发出后,经钩骨钩( )侧弯向 下外, 伴行于 ( ) 的近侧或远侧缘, 发支支配小鱼际诸肌, ( 第 ) ( 肌, ) 及 ( ) 该支经豌豆骨与钩骨间的一段, 易受损伤,也可成( ) 。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何结构不构成腋窝的前壁 ( ) A.胸大肌 B.胸 小肌 C.锁骨下肌及锁胸筋膜 D.喙 肱肌 E.腋前襞 2、通过四边孔结构中无( ) A.腋神经 B.旋 肱前血管 C.旋肱后动脉 D.旋 肱后静脉 E.臂外侧上皮神经 3、通过三边孔的结构是( ) A.胸背神经 B.肩 胛下神经 C.旋肩胛血管 D.肩 胛下动脉主干 E.尺神经 4、与胸外侧动脉伴行支配前锯肌的 神经是( ) A.肩胛下神经 B.胸 长神经 C.胸背神经 D.胸 臂神经 E.肋间神经 5、腋动脉第三段外侧无下列结构 ( ) A.尺神经和腋静脉 B.正 中神经 C.肌皮神经 D.肱 二 肌 头 喙 肌 头 短 和 肱 E.以上都不正确 6、施行乳腺癌根治手术中,腋淋巴 结的清扫是关键, 下列何淋巴结的排列有 错( ) A.外侧淋巴结沿旋肱后血管及腋神 经排列 B.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血管排列 C.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神 经排列 D.尖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与锁骨之间。 E.以上都不正确 7、桡神经在臂部的走行及毗邻何者 有误( ) A.桡神经在臂上部行于肱动脉前 方 B.伴肱深动脉沿桡神经沟走行 C.在肱骨中段北侧转向外下方 D.穿肱骨肌管至臂后区 E.在肱骨中部走形于桡神经沟中 8、关于桡动脉走行与毗邻之中何 者有错( ) A.有两条伴行静脉,行于肱桡肌 桡侧缘B.桡动脉在前臂近侧 1/3 位于肱桡 肌与旋前圆肌之间 C.下 2/3 位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 之间 D.远侧 1/3 位置表浅为触摸脉搏处 E.穿第一掌骨间隙到手掌 9、腕管中不通行( )结构。 A. 掌长肌肌腱 B. 正 中神经 C.指浅屈肌腱 D.拇长屈肌腱 E.指深屈肌腱 10、手掌外侧骨筋膜鞘中不包括 ( ) A.拇短展肌 B.拇短屈肌 C.拇收肌 D.拇指对掌肌 E.以上都不正确 四、多项选择题 1、关于掌深弓( )正确描述 A.由桡动脉终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 合构成 B.并有静脉伴行 C.位于掌骨和骨间肌浅面 D.指屈肌腱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 E.与尺神经深支伴行 2、关于掌深弓( )的正确描述 A.适对第 2―4 掌骨底远侧 B.弓顶位于掌线弓近侧 1―2cm 处 C.由弓的近侧缘发出了 3 条掌心动 脉 D.掌指关节处,分别与相应的指掌 侧总动脉吻合 E.它是手部的主要吻合动脉 3、正中神经在手掌部的毗邻及分布 ( ) A.经腕管进入手掌 B.位于掌浅弓与指屈肌腱之间 C.正中神经的返支、支配鱼际诸肌 D.分布于桡侧三个半指掌侧及其中、 远节背侧的皮肤 E.并发肌支支配 1、2 蚓状肌 4、手背筋膜间隙及其内容( ) A.手背深筋膜分浅深两层 B.手背深筋膜深层又名骨间背侧筋 膜 C.手背浅筋膜,手背腱膜和手背 深筋膜深层, 三层之间形成两个筋 膜间隙, 即手背皮下间隙和腱膜下 间隙 D.皮下间隙中有所有伸肌腱 E.腱膜下间隙中有手背浅静脉和感 觉皮神经 5、手掌浅弓的构成毗邻及分布 ( ) A.由尺动脉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 吻合而成 B.位于掌腱膜和指屈腱膜及其总腱 鞘蚓状肌之间 C.无静脉伴行 D. 自弓的凸缘发出, 条指掌侧总动 3 脉第 12 页(共 23 页) E.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布于相邻两指 相对缘的皮肤 6、 臂前区骨筋膜鞘包绕内容 ( ) A.肌皮神经 B.正中 神经 C.肱二头肌 D.喙肱 肌 E.肱肌 7、构成肩胛动脉网的主干动脉是 ( ) A.肩胛上动脉 B.肩胛 背动脉 C.旋肱后动脉 D.旋肱 前动脉 E.旋肩胛动脉 8、上肢神经中在某些部位紧贴骨 面易受骨折损伤的神经是 ( ) A.正中神经 B.桡神 经 C.尺神经 D.尺神 经深支 E.肌皮神经 9、肘前区的浅层结构( ) A.头静脉与前臂外侧皮神经行于肱 二头肌腱外侧 B.贵要静脉与前臂内侧皮神经行于 肱三头肌肌腱内侧 C.肘正中静脉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 脉吻合呈 N 形 D.有时前臂正中静脉分别汇入头 静脉和贵要静脉呈 Y 形 E. 上述静脉管径粗, 位置浅, 固定, 是临床常用部位 10、桡神经浅支走行及其毗邻关系 ( ) A.是桡神经干的直接延续 B.沿肱桡肌深面下行于桡动脉外侧 C.在前臂近侧 1/3 两者相距较远 D.中 1/3 二者相伴行 E.远侧 1/3 又分开,经肱桡肌浅面 分布手掌皮肤 五、简答题 1、骨间前神经的走行及分布? 2、旋前圆肌止点的近远侧端各有哪 些肌肉附着,桡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以 上或以下其错位结果有何不同? 3、尺骨中 1/3 骨折时,如何很快寻 找尺血管神经束? 4、肘后三角及其临床意义? 5、肘窝的境界? 6、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注入部位有哪 些? 7、腋神经走行及分布范围? 8、腕管内的通行结构有哪些? 9、腕背侧刀伤时如何缝合六个骨纤 维性管? 10、掌中间隔附着及包绕内容 六、综合问答题 1、拇指的局解及临床意义 2、手掌的十层结构的名称 3、前臂前区四个血管神经束走行及 毗邻关系4、在腋窝中利用哪些解剖知识区别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 皮神经。 上肢局解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掌心,为手掌中部呈尖端向近侧 的三角形凹陷区。其两侧的鱼腹状隆起, 称鱼际和小鱼际。 2、提携角:在正常情况下,臂轴与 前臂轴的延长线,构成向外开放的 165° ―170°角,其补角为 10°―15°,即提 携角。此角大于 20°为肘外翻:小于 0° ―10°时为肘内翻 0°―10°时为直肘。 3、腋鞘、亦称颈腋管,由椎前筋膜 延续包绕腋血管及臂丛而成。 锁骨下臂丛 麻醉,需将药液注入此鞘内。 4、肌腱袖:又称肩袖或旋转袖,由 冈上、 下肌, 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腱性部, 在肩关节囊周围连成腱板, 围绕肩关节的 前、 后和上方, 分别止于肱骨大、 小结节, 并与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 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 可致肩袖撕裂或 肱骨大结节骨折等。 5、喙肩弓:在肩关节上方,喙肩韧 带与喙突、 肩峰共同形成一弓状骨韧带结 构,称喙肩弓,可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6、肱骨肌管:肱三头肌的内、外侧 头, 长头与肱骨桡神经沟形成一个绕肱骨 中份后面的管道,称为肱骨肌管。内有桡 神经及伴行的肱深血管, 故又名桡神经管。 7、肘窝:是肘前区尖端朝向远侧的 三角形凹陷。 8、肘外侧三角:是指屈肘 90°时, 肱骨外上髁,桡骨头与尺骨鹰咀尖端,三 点成一尖向前的三角形; 其中央点是肘关 节穿刺的进针部位。 9、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 同围成。 10、指蹼间隙:在掌骨头处,由位于 指蹼深面的掌浅横韧带与掌腱膜纵、 横纤 维束围成三个指蹼间隙,是手指的血管, 神经穿过的部位, 又是手掌手背与手指三 者间的通道。 11、 鱼际间隙: 位于中间鞘的桡侧半, 掌中间隔, 外侧肌间隔与拇收肌筋膜之间。 其近侧端为盲端, 远侧经第 1 蚓状肌鞘与 示指背侧相通。 12、解剖学鼻烟壶: (anoTomical snuffbox)位于腕和手背桡侧,当伸、展 拇指时,呈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凹陷。其挠 侧界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 尺侧界为拇 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 舟骨及大多角骨,并可触及桡动脉搏动。 当舟骨骨折时,因肿胀鼻烟壶消失,窝底 可有压痛。 13、指髓间隙: (pulp Space)又称 指髓, 位于远节指骨远侧 4/5 的皮肤和骨 膜之间, 有纤维隔连手指远纹的皮下和指 深屈肌腱末端,形成指端的密闭间隙。 14、三边孔:由小圆肌,大圆肌和肱 三头肌长头围成,其间通过旋肩胛血管。 15、四边孔:由大、小圆肌与肱三头肌长头, 肱骨外科颈围成, 其间有腋神经, 旋肱后血管通过。 二、填空题 1、肩峰 中指尖 肱骨外上髁 桡骨茎突 2、腋窝顶 内上髁 尺骨鹰咀 豌豆骨 3、肩胛下肌 大圆肌 背阔肌 肩胛骨 4、胸小肌 三段 5、胸小肌 臂丛后束 臂丛外侧 束 臂丛内侧束 腋静脉 6、大圆肌下缘 皮肤 浅、深筋 膜 7、腋神经 三角肌 方肩 8、肱二头肌 外侧 浅面 内 侧 9、肘窝 肱动脉 正中神经 10、前臂外侧皮神经 皮肤 肱肌 肱桡肌 11、1/4 指深屈肌 旋前方肌 腕管 筋膜间隙 掌间隙 12、指屈肌腱 小指尺掌侧动脉 指掌侧总动脉 13、尺侧掌深弓 蚓状肌 拇收肌 7 块骨间肌 “爪形手”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B 5、 A 6、A 7、A 8、A 9、A 10、C 四、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E 2、A B D E 3、A B D E 4、A B C 5、A B E 6、A C D E 7、A B E 8、B C D 9、A B C D E 10、A B C D 五、简答题 1、骨间前神经是正中神经的分支, 与起自骨间总动脉的骨间前动脉伴行,位 于前臂骨间膜的前方, 拇长屈肌和指深屈 肌之间,旋前方肌深面,发支支配拇长屈 肌,指深屈肌桡侧半和旋前方肌。 2、旋前圆肌点近侧端有旋后圆肌附 着,远端有旋前方肌附着。其桡骨在旋前 圆肌止点以上骨折, 近侧端桡骨呈旋后位, 而远侧端桡骨呈旋前后位。 倘若在止点远 侧端骨折, 近侧呈正位, 而远端呈旋前位。 3、尺神经自肘后尺神经沟下行,穿 尺侧腕屈肌腱弓的深面入前臂区,在前臂 近侧 1/3 处与尺血管相距较远,中 1/3 伴 行于尺动静的尺侧,尺侧腕屈肌的桡侧, 经豌豆骨桡侧入手掌。 只要在尺侧腕屈肌 的桡侧分离,紧靠该肌的便是尺神经,再 向桡侧就是尺静脉尺动脉和尺静脉。 4、肘后三角在屈肘时,呈直角,由 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尖端,三点成第 13 页(共 23 页) 一尖向远侧的等腰三角形, 肘关节伸直时 三点成一直线,临床上肘关节脱位或骨折 时,上述正常关系即发生改变。 5、肘窝的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 连线,下外界为肱桡肌,下内界为旋前圆 肌,肘窝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及肱二头肌腱膜,深面由肱肌与旋后肌组 成,再后方为肘关节囊。 6、头静脉在胸大肌三角间沟上行后, 注入部位有两个,其一有时注入腋静脉, 有时穿锁胸筋膜直接注入锁骨下静脉。 贵 要静脉多半在肱骨中 1/3 处穿深筋膜入肱 静脉,有时在浅筋膜内上行,在腋窝处, 穿腋深筋膜入腋静脉。 7、腋神经是臂丛后束的分支之一, 腋神经穿四边孔后分前、后两支,前支支 配三角肌的前部和中部, 其后支支配三角 肌的后部和小圆肌。肱骨外科颈骨折时, 可伤及腋神经致三角肌麻痹,日后形成 “方肩” 。 8、腕管间通行正中神经,桡侧囊和 尺侧囊。桡侧囊包有拇长屈肌等肌腱;尺 侧囊内包有指浅和指深屈肌各四条肌腱, 共计一个正中神经,9 条肌腱。 9、腕背侧韧带,由腕背侧深筋膜增 厚而成,又名伸肌支持带,内侧附着于尺 骨茎突和三角骨,外侧附于桡骨远端外侧 缘,向深面发生 5 个隔,形成 6 个骨纤维 性管道, 9 块前臂伸肌腱及其腱鞘通过。 有 从桡侧向尺侧分别为(1)拇长展肌和拇 短伸肌腱。 桡侧腕长、 (2) 短伸肌腱; (3) 拇长伸肌腱; (4)指伸肌与示指伸肌腱; (5)小指伸肌腱; (6)尺侧腕伸肌。 10、掌中间隔起自掌腱膜桡侧缘,其 深面附着于第三掌骨,包绕示指屈肌腱和 第 1 蚓状肌。 六、综合问答题 1、 拇指的功能占全手功能的 50%, 1) (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和第一骨底构 成,属鞍状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和对掌运 动; (2)作用于拇指的肌肉有 8 块,掌侧 有 5 块,为拇长短屈肌,拇短展肌,拇指 对掌肌和拇收肌,背侧有 3 块,为拇长展 肌。拇长、短伸肌; (3)拇指的运动神经 由正中神经,尺神经支配,其中拇长、短 屈肌,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由正中神经 支配,拇收肌由尺神经支配,拇 5 长短伸 肌和拇长展肌由桡神经支配; (4)拇指感 觉神经,掌侧由正中神经返支分布,背侧 由由桡神经浅支分布; (5)拇指的动脉则 主要由桡动脉的掌浅支和终末支分布; (6) 拇指的静脉主要汇流到手背静脉网的桡 侧,组成头静脉的起始部。 (7)拇指指节 骨只有两块,近节指骨和远节指骨。其他 各指节均为三节指骨,即近节、中节和远 节指骨; (8)拇指部位紧临鱼际间隙和桡 侧囊两个特殊结构。因此了解拇指运动, 血管神经支配在临床方面有着十分重要 的价值。 2、手掌的层结构名称 手掌的层次分为 10 层,1) (2) ( 皮肤; 浅筋膜; (3)掌腱膜; (4)掌浅弓; (5) 正中神经、尺神经掌支; (6)指浅、指深屈肌腱及 2、3、4 蚓状肌; (7)掌中间隙 及鱼际间隙; (8)骨间掌侧筋膜; (9)掌 深弓及尺神经深支; (10)骨间掌侧肌和 背侧肌。 3、 前臂前区有 4 个血管神经束, 即, 桡血管神经束,尺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 血管整和骨间前血管神经束。 桡血管神经 束由桡动脉及其两条伴行静脉和桡神经 浅支组成,它走行于前臂桡侧屈、伸肌分 界线上,此线是剖露桡骨的安全入路,桡 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行于肱桡肌尺侧缘。 桡动脉上 1/3 位于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 与其外侧桡神经浅支相距较近, 1/3 位 中 于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之间, 旋前圆肌的 表面和桡神浅支相距较近,远侧 1/3 桡神 经浅支与桡动脉又分开, 桡神经浅支经肱 桡肌深面,转至前臂后区,桡动脉继续向 前走行,位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 位置表浅为触摸脉搏处。 (2)尺血管神经 束, 由尺动脉及两条伴行的静脉和尺神经 组成。尺血管神经束在前臂近侧 1/3 处, 尺动脉在指浅屈肌的深面由桡侧向尺侧 走行, 于来自尺侧腕屈肌腱弓深面的尺神 经相距较远。远侧 2/3,尺神经紧贴尺侧 腕屈肌的桡侧, 再向外侧即桡侧便是尺血 管,再向桡侧是指浅屈肌,后经豌豆骨的 桡侧入手掌。 (3)正中神经管束,由正中 神经及其伴行的血管组成。 正中神经穿旋 前圆肌肱、尺二头之间,远侧 1/3 位于桡 侧腕屈肌与掌长肌之间,经腕管入手掌。 (4)骨间前神经血管束,由骨间前血管 和神经组成,它走行于前臂骨膜前方,拇 长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旋前方肌深面。 4、臂丛在腋动脉第三段分为五大终 支,紧靠喙肱肌的是肌皮神经,它是臂外 侧束的直接延续, 再向内臂丛侧束的内侧 根和内侧来的外侧根合成正中神经形成 M 形结构,腋动脉外侧即是正中神经,在腋 动脉内侧,臂丛内侧束的延续为尺神经, 在腋动脉第三段后方为肩胛下动脉, 在肩 胛下动脉后方有臂丛后束的分支即桡神 经和腋神经, 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经四边 孔进入肩胛后区。 桡神经和肱深动脉在大 圆肌下缘与肱骨交角处转向下外, 进入臂 后区入肱骨肌管。下肢局解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Nelaton 线 2、Kaplan 点 3、颈干角 4、股鞘 5、股环 6、收肌管(Hunter 管) 7、踝管 8、足弓 二、填空题 1、下肢全长由( )至( ) 小腿长由( )至( ) 。 2、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与 ( )连线中点至( )尖连线的 内,中 1/3 交界处。3、穿行于梨状肌下孔的结构由外侧 至内侧大致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4、坐骨小孔由( )( 、 )与 ( )共同围成,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有 ( )( 、 )及( ) 。 5、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有五 条属支分别是( )( 、 )( 、 ) 、 ( )( 、 ) 。 6、肌腔隙与血管腔隙位于( ) 与( )之间,由( )分隔成外侧 肌腔隙与内侧的血管腔隙是 ( ) 、 ( ) 腔与股前区间重要通道。 7、收肌管内通行的结构由前向后有 ( )( 、 )和( )以及周围的 淋巴管等。 8、 参与组成月 窝上内侧界的 国 ( ) 、 ( )与上外侧界( )的肌腱均能 触及。 9、月 窝的内容由浅入深为( 国 ) 、 ( ) 、 ( ) 以及窝上外缘的 ( ) 。 10、踝管内容纳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 有( )( 、 )( 、 )( 、 ) 。 三、单项选择题 1、大腿前骨筋膜鞘不包括( ) A. 股前肌群 B. 股 动脉 C. 股静脉 D. 闭 孔神经 E.股四头肌 2、 大腿内侧骨筋膜鞘不包括 ( ) A. 股神经 B. 股 内侧肌群 C. 闭孔动脉 D. 闭 孔静脉 E.股薄肌 3、肌腔隙的境界何者有错( ) A. 前界腹股沟韧带 B. 后 界耻骨梳韧带 C. 内侧界髂耻弓 D. 外 侧界腔隙韧带 E.内有髂腰肌通过 4、肌腔隙内不通行( ) A. 髂腹股沟神经 B. 髂 腰肌 C. 股外侧皮神经 D. 股 神经 E.腰大肌 5、血管腔隙境界何者有错( ) A. 前界腹股沟韧带 B. 后 界为耻骨梳韧带 C. 内侧界为髂耻弓 D. 内 侧界为腔隙韧带 E.内有股血管穿行 6、在股三角内,股动脉,股静脉, 股神经的排列关系是( ) A.股神经后外侧,股静脉居中间, 股动脉在内侧 B.股动脉居外侧,股静脉居中间, 股神经在内侧 C.股神经居外侧,股动脉居中间, 股静脉在内侧第 14 页(共 23 页) D.股静脉在外侧,股神经在中间, 股动脉在内侧 E.以上都不正确 7、当股骨髁上骨折时可能伤及的是 ( ) A.腓总神经 B.胫 神经 C. 国 月 动脉 D. 国 月静 脉 E.股神经 8、腓骨颈骨折可能伤及的神经是 ( ) A.腓浅神经 B.腓 深神经 C.腓总神经 D.腓 肠外侧皮神经 E.胫神经 9、 小腿外侧骨筋膜鞘不包括 ( ) A.胫骨前肌 B.腓 骨长肌 C.腓骨短肌 D.腓 浅神经 E.以上都不正确 10、 跟腱外侧沟皮下及深部无 ( ) 穿行。 A.大隐静脉 B.小 隐静脉 C.腓骨长肌 D.腓 骨短肌 E.以上都不正确 四、多项选择题 1、分在于足背的皮神经是( ) A.隐神经 B.足背外侧皮神经 C.足背中间皮神经 D.足背内侧皮神经 E.坐骨神经 2、足背筋膜间隙及其内容( ) A.足背筋膜分浅、深两层 B.浅层为伸肌下支持带的延续 C.深层又名骨间背侧筋模 D.足背筋膜间隙位于皮肤与伸肌下 支持带之间 E.内有趾长伸肌,趾短伸肌,腓深 神经及足背动、静脉 3、踝后区的外伤,出血或肿胀可压 迫( )引起踝管综合征。 A.胫骨后肌腱 B.趾长伸肌腱 C.腓骨长肌腱 D.胫后动、静脉、胫神经 E.长伸肌腱 4、踝关节外侧韧带薄弱故损伤机会 较多( ) A.距腓前韧带 B.距腓后韧带 C.跟腓韧带 D.三角韧带 E.分裂韧带 5、有维持足横弓及调节足内、外翻 作用的肌腱是( ) A.腓骨长肌腱 B.趾长伸肌腱C.胫骨前肌腱 D.胫骨后肌腱 E.[长伸肌腱 6、足内侧纵弓由( ) A.跟骨 B.距骨 C.足舟骨 D.第 1―3 楔骨和第 1―3 跖骨 E.第 1―2 楔骨和第 1―2 跖骨 7、 关于胫神经的走行与毗邻 ( ) A.为坐骨神经的直接延续 B.与胫后血管相伴 C.沿小腿后群肌深层深面胫腓骨间 膜向下行 D.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 E.该神经发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 8、 小腿前骨筋膜鞘包含内容为 ( ) A.趾长伸肌 B.趾长屈肌 C.[长伸肌 D.腓深神经 E.胫前血管 9、收肌管内走行的结构有( ) A.股神经 B.股动脉 C.股静脉 D.隐神经 E.周围的淋巴管 10、股疝发生时,要缝合股管入口, 需结扎韧带是( ) A.腹股沟韧带 B.腔隙韧带 C.耻骨梳韧带 D.股静脉内侧纤维隔 E.髂耻弓 五、简答题 1、髋关节的血供及神经分布 2、臂部中层肌肉的名称 3、坐骨神经的走行及压痛点的位置 4、月 窝的境界 国 六、综合简答题 1、股动脉血管瘤累及周围组织,造 成下肢运动功能极大障碍, 请问在股动脉 瘤切除手术中应掌握哪些局部解剖学知 识。 2、股疝男、女均可发生,斜疝仅见 于男性,试问在股疝修补手术中,结扎哪 些结构,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3、髌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 病之一, 请问膝关节的血供来源及神经分 布? 4、足底外伤出血时,根据哪些局解 知识尽快寻找血管神经, 即时进行手术治 疗? 下肢局解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NelaTon 线, 侧卧, 髋关节半屈位, 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 NelaTon 线,正常情况下,此线恰好通过股骨大转 子尖, 若大转子尖向此线上方或下方移位 时,即为异常。 2、Kaplan 点,仰卧位,两腿伸直并 拢,两髂前上棘处在同一平面,左、右大转子尖经同侧髂前上棘的延长线,正常情 况下两线在脐上相变之点, Kaplan 点。 称 3、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 成颈干角,成人平均为 127 角(125°― 130°) ,大于此角者为髋外翻,小于此角 者为髋内翻。 4、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 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筋膜鞘, 呈漏斗形,长 3―4cm 向下与股血管的外 膜融合为血管鞘。 5、股环: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呈卵 圆形,由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 韧带和股静脉内侧纤维隔围成。 6、收肌管,又称 HunTer 管,位于股 前内侧中 1/3 段, 15cm 呈三棱形间隙, 长 前壁是股内侧肌和长收肌,大收肌腱板, 腱板的前方为缝匠肌, 外侧壁为股内侧肌, 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 收肌管上口接股 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月国 窝。 7、踝管,即内踝后下方与跟骨内侧 面之间的深筋膜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 (又称分裂韧带) ,这与内踝,跟骨内侧 面之间共同构成踝管。 8、足弓,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 节连结而成。 二、填空 1、髂前上棘,内踝,收肌结节内踝 2、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股骨大转 子 3、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 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 4、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与骶结节 韧带,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 经。 5、1.腹壁浅静脉,2.旋髂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 脉。 6、腹股沟韧带,髋骨,髂耻弓,肌 腔隙,血管腔隙。 7、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8、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 9、胫神经,月国 静脉,月国 动 脉,腓总神经。 10、 (1)胫骨后肌腱, (2)趾长屈肌 腱, (3)胫神经,胫后动静脉, (4) 长 屈肌腱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D 4、 A 5、 C 6、 C 7、 C 8、 C 9、 A 10、 A 四、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E 2、A B C E 3、A B C E 4、A B C 5、A C 6、A B C D 7、A B D E 8、A C D E 9、B C D E 10、A B C 五、简答题第 15 页(共 23 页) 1、髋关节的血供主要来自旋股内侧 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闭孔动脉和股骨滋 养动脉。 神经分布 (1) 坐骨神经股方肌支, (2) 臀上神经, (3)股神经, (4)闭孔神经。 2、臀中肌,梨状肌,上子子 肌, 闭孔内肌,下子子 肌,股方肌。 3、坐骨神经起自骶丛,多数由梨状 肌下孔出盆后,在臀大肌深面,股方肌浅 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至 股后区,沿股二头肌长头与大收肌之间下 行于月国 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 神经二终支。坐内神经在臀大肌下缘与股 二头肌长头外侧缘的夹角处,位置表浅, 为检查坐骨神经压痛点的常用部位。 4、月国窝呈菱形,上外侧是股二头 肌,上内侧是半腱,半膜肌,下内外侧壁 分别是腓肠内、外侧头;顶为月国筋膜, 底为股骨月国 面,膝关节囊后部及月国 斜韧带及月国肌及其筋膜。 六、综合问答题 1、股动脉为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后面下行至股三角尖 进入收肌管,穿收肌腱裂孔至月国 窝 更名为月国 动脉。股三角的境界是, 上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 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缘;前壁为阔 筋膜。后壁凹陷其外侧为髂腰肌,内侧为 耻骨肌及其筋膜,股动脉血管瘤时,可能 累及周围肌肉组织,需进行分离;股三角 内有股动脉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淋巴 管,股深淋巴结,股神经及脂肪组织,这 些结构的关系是股动脉居中, 外侧是股神 经,内侧是股静脉。另外在腹股沟韧带下 方 3―5m 处发出粗大的分支即股深动脉, 该动脉自后外行向内下沿途发出旋股内 外侧动脉及数条穿动脉, 股动脉瘤结扎时, 需保证下肢远侧端血供需在股深动脉发 起点的远侧端结扎股动脉方可保证下肢 血供。 2、当腹压增高,腹内脏器可被推向 股凹,经股环至股管于隐静脉裂孔处突出, 形成股疝。股疝修补手术需缩小股环口, 必须结扎缝合股环口处的腹股沟韧带, 耻 骨梳韧带和腔隙韧带,在缝环口时应注意 避免损伤来自腹壁下动脉的闭孔支或异 常的闭孔动脉行经腔隙韧带, 否则可引起 盆腔大出血。 3、膝关节的血供十分丰富,有来自 旋股外侧动脉的膝降动脉,月国 动脉 发出的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膝 下内、外侧动脉,胫前返动脉,股深动脉 的第 3 穿动脉。 膝关节前部由股神经肌皮支,闭孔神 经前支及隐神经支配。后部由坐骨神经, 胫神经,腓总神经和闭孔神经后支支配。 另外还有腓浅、深神经发出的返支等。 4、足底损伤大出血,重点要找出足 底的外侧动脉主干,足底外侧动脉及神经 行于趾短屈肌与小趾展肌之向的足底外 侧沟中,足底内侧动脉较细小,与同名静 脉神经行于 展肌和趾短屈肌之间, 其末 端与第 1―3 跖足底动脉吻合。足底内、外侧动脉是胫后动脉及胫神经穿经踝管 至足底。 头颈部局解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翼点 2、面部“危险三角” 3、翼丛 4、下颌下三角 5、头皮 6、咬肌间隙 7、肋腺床 8、神经点 9、颈动脉鞘 10、封套筋膜 11、颈动脉三角 12、颈袢 13、颈腋管 14、胸骨上间隙 15、椎动脉三角 16、胸膜顶 二、填空题 1、在海绵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 排列有 ( ) , ( ) ( )( 和 ) 。 2、下颌下三角由( )( 、 ) 及( )围成。 3、硬脑膜中动脉起自( )的第 一段, ( 经 ) 深面垂直上升穿 ( ) 入颅。 4、 面静脉起自 ( ) 向下与 , ( ) 汇合, 再穿深筋膜于舌骨平面汇入 ( ) 。 面静脉经 ( ) 眶内的 , ( )( 和 ) 相交通。 5、腮腺管在( )处向前横行, 越过颊肌表面开口于( ) 。 6、 甲状腺上动脉起自 ( )伴 ,( ) 行向前下方, 甲状腺下动脉起自 ( )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结扎甲状腺下动脉 应在( ) ,以免损伤( ) 。 7、 颈动脉三角位于 ( ) , ( ) 和( )之间,三角内有( ) , ( )( , )( , )( , ) 。 8、椎前间隙位于( )和( ) 之间, 此间隙内的脓肿向两侧可至颈外侧 区并经( )扩散到( ) 。 三、判断改错 1、包绕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形成腺 鞘,又称假被膜( ) 2、 椎动脉在椎三角内上升, 穿经第 1 ―7 颈椎横突孔和枕骨大孔入颅( ) 3、当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 时,应紧贴腺的上极进行( ) 4、副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上, 中 1―3 交点处,进入枕三角处,有枕小 神经勾绕,是确定副神经的标志。 ( ) 四、简答及论述题 1、简述脑膜中动脉及中央沟的体表 投影。 2、简述颅顶软组织层次,皮下,腱 膜下及骨膜下血肿的扩展有何不同。 3、简述颞区的软组织层次。 4、穿经海绵窦的结构有哪些。 5、颅内、外静脉如何交通。 6、出现脑脊液鼻漏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 7、穿经腮腺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8、颈动脉鞘内有哪些重要结构?如 何排布?该鞘浅面和深面有何神经。 9、气管切开经过的层次及注意哪些 问题? 10、二腹肌后腹深面通行哪些结构? 是如何排布的? 11、甲状腺手术切口需经哪些层次, 术中应该哪些问题,为什么? 12、根据甲状腺毗邻关系,试分析甲 状腺肿大可能引起的症状? 13、简述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及 相互关系。 头颈部局解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翼点:在颞上窝,由额骨,蝶骨, 顶骨和颞骨连接而成,形成一“H”形结 构,翼点是颅骨薄弱部分,且其深面有脑 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易发生骨折和硬膜外 血肿。 2、面部危险三角:指从鼻根到两侧 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危险三角,此区 内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 另外面静脉通过 眼上静脉, 面深静脉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 通,感染易逆行至海绵窦。 3、翼丛:位于颞下窝内,居翼内、 外肌和颞肌之间, 主要由上颌动脉及其分 支的伴行静脉构成,翼丛与眼下静脉,面 静脉及海绵窦相交通。 4、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骨下缘与 二腹肌前后腹之间,顶为颈深筋膜层,底 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等结构,在其内 有下颌下腺,淋巴结及血管神经等。 5、 头皮: 额顶枕区的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三层紧密相连,难以分开,因此 三层合称头皮。 6、咬肌间隙: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 支上部之间的狭隙咬肌的神经血管从此 隙进入咬肌。 7、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诸 肌及深部的颈内动静脉, 舌咽 N, 迷走 N, 副 N,舌下 N 等共同形成腮腺床。 8、神经点: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 的集中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是 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9、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 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血管神经鞘,内 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 神经及颈深淋巴结等。 二、填空 1、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 上颌神经 2、下颌骨下缘,二腹肌前腹,二腹 肌后腹 3、上颌动脉,翼外肌,棘孔 4、内眦静脉,下颌后静脉前支,颈 内静脉,内眦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 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廓出口综合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