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骨髓移植使用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效果怎么样呢会不会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_中国中医科学院_赖安妮主任专家组
专题:WW/WWWWWWW
WWWWWWWWWWW
您的位置: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简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措施,西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有如下方法:
药物疗法: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硝酸士的宁和一叶秋碱、莨菪类药物、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抗胸腺球蛋白(ATG),以及其他药物如左旋咪唑、铜蛋白、碳酸锂、甲基强的松龙、氯化钴、环胞菌素A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措施还有手术疗法:脾脏切除术。组织移植疗法:有胎肝输注、移植,骨髓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措施,其中相关对症疗法:输血、止血、抗感染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还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各种措施。
  慢性型再障一般以雄激素为主,辅以中医中药其他综合治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不少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血小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无出血表现,可恢复轻工作。急性型再障预后差,上述治疗常无效,诊断一旦确立宜及早选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
  中医中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规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首先是寻找和消除病因,还应作如下治疗:
  1)一般处理:急性型完全卧床休息,慢性型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进行活动;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注意卧室、皮肤、口腔及饮食卫生,有条件可住血液层流病房。
  2)刺激骨髓造血:
  ①丙酸睾丸酮;
  ②硝酸士的宁;
  ③左旋咪唑,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多用于急性型和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④脾切除适应证为:骨髓增生又有溶血现象;内科治疗半年以上无效反而恶化;
  ⑤中医中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不仅是一种最佳的辅助方案,而且中药有自己独到特色之外,无论对急性再障还是慢性再障都有很好效果;
  ⑥骨髓移植已成为有前途的一种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后最长生存时间已达5年之久。
  3)对症治疗: 少量多次输血;使用止血敏、安络血等止血剂或应用浓缩血小板悬液;并发感染时应选用对骨髓造血功能无损害,又对病原体有确切疗效的抗菌药物;有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不宜用酒精擦浴)或加用地塞米松降温。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1)早期诊断和治疗;
(2)加强支持疗法,包括防治出血和感染的多种措施和必要的输血;
(3)采用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4)分型治疗:对急性再障、慢性再障治疗上应区别对待;
(5)联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或中医中药药物的合用;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疗效极佳,前景非常光明。国内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用雄激素合并中医中药补肾法治疗。
(6)坚持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一般应坚持用药半年以上,过早换药可能影响疗效;
(7)维持治疗:病情缓解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需维持治疗,这对巩固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8)脱离和病因的接触;
(9)考虑有无脾切除的适应证;
(10)考虑骨髓移植的可能性。
  中医中药治疗血液病的优势  
  中医治疗血液病以凉血解毒活血为大法,兼顾益气养阴。中医治疗以髓入手,全身治疗,使病症开始好转,人体恢复正常生理机能。由“奇恒之腑”的髓到全身各器官,损有余而补不足,修复已造成的器官损害,使病症开始好转,形成新的人体状态。由于器官损害的多样性,根据病情随症加减调整处方中药药物治疗,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没有副作用而且疗效很好。
  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专家纯中药方剂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
  血液病的中医治疗中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理论,采用&扶正祛邪、凉血化瘀、清毒换髓,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大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出血疼痛等消耗性症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热退血止立竿见影。这不仅大大缩短了对血液病的治疗期,而且对中晚期患者采用大剂量中草药治疗,延长生命与健康。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措施,西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有如下方法:
  西医药物疗法: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硝酸士的宁和一叶秋碱、莨菪类药物、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抗胸腺球蛋白(ATG),以及其他药物如左旋咪唑、铜蛋白、碳酸锂、甲基强的松龙、氯化钴、环胞菌素A等。
  手术疗法:脾脏切除术。
  组织移植疗法:有胎肝输注、移植,骨髓移植。
  对症疗法:输血、止血、抗感染治疗。
  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各种措施。慢性型一般以雄激素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治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不少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血小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无出血表现,可恢复轻工作。急性型预后差,上述治疗常无效,诊断一旦确立宜及早选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
(一)支持疗法
  凡有可能引起骨髓损害的物质均应设法去除,禁用一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积极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工作。对粒细胞缺乏者宜保护性隔离,积极预防感染。输血要掌握指征,准备做骨髓移植者,移植前输血会直接影响其成功率,尤其不能输家族成员的血。一般以输入浓缩红细胞为妥。严重出血者宜输入浓缩血小板,采用单产或HLA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可提高疗效。反复输血者宜应用去铁胺排铁治疗。
(二)雄激素
  为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药物。常用雄激素有四类:
  ①17α-烷基雄激素类:如司坦唑(康力龙,Stanozolone)、甲氧雄烯醇酮、羟甲烯龙(oxymetholonE)、氟甲睾酮(fluoxymetholonE)、大力补(Dianabol)等;
  ②睾丸素酯类:如丙酸睾酮、庚酸睾酮、环戊丙酸睾酮、十一酸睾酮(安雄)和混合睾酮酯(丙酸睾酮、戊酸睾酮和十一烷酸睾酮)又称&巧理宝&;
  ③非17α-烷基雄激素类:如苯丙酸诺龙和葵酸诺龙等;
  ④中间活性代谢产物:如本胆脘醇酮和达那唑(Danazol)等。睾酮进入体内,在肾组织和巨噬细胞内,通过5α-降解酶的作用,形成活力更强的5α-双氢睾酮,促使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巨噬细胞产生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肝脏和肾髓质内存在5β-降解酶,使睾酮降解为5β-双氢睾酮和本胆烷醇酮,后两者对造血干细胞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促使其增殖和分化。
  因此雄激素必须在一定量残存的造血干细胞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急性、严重再障常无效。慢性再障有一定的疗效,但用药剂量要大,持续时间要长。丙酸睾丸酮,国内报告的有效率为34.9%~81%,缓解率19%~54%。红系疗效较好,一般治后一个月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随后血红蛋白上升,2个月后白细胞开始上升,但血小板多难以恢复。部分患者对雄激素有依赖性,停药后复发率达25%~50%。复发后再用药,仍可有效。
  丙酸睾酮的男性化副作用较大,出现痤疮、毛发增多、声音变粗、女性闭经、儿童骨成熟加速及骨骺早期融合,且有一定程度的水钠潴留。丙睾肌注多次后局部常发生硬块,宜多处轮换注射。17α烷基类雄激素男性化副反应较丙睾为轻,但肝脏毒性反应显著大于丙睾,多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内胆汁瘀积性黄疸,少数甚至出现肝血管肉瘤和肝癌,但停药后可消散。
(三)骨髓移植
  是治疗干细胞缺陷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佳方法,且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一旦确诊严重型或极严重型再障,年龄<20岁,有HLA配型相符供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后长期无病存活率可达60%~80%,但移植需尽早进行,因初诊者常输红细胞和血小板,这样易使受者对献血员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致敏,导致移植排斥发生率升高。
  国内已开始应用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严重再障,并已有获得成功报道。凡移植成功者则可望治愈。胎肝细胞悬液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国内已广泛开展,有认为可促进或辅助造血功能恢复,其确切的疗效和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四)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年龄大于40岁或无合适供髓者的严重型再障。最常用的是抗胸腺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其机理主要可能通过去除抑制性T淋巴细胞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也有认为尚有免疫刺激作用,通过产生较多造血调节因子促进干细胞增殖,此外可能对造血干细胞本身还有直接刺激作用。
  严重型再障的有效率可达40%~70%,有效者50%可获长期生存。不良反应有发热、寒颤、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引起感染和出血,滴注静脉可发生静脉炎,血清病在治疗后7~10天出现。环孢菌素A(CSA)也是治疗严重型再障的常用药物,由于应用方便、安全,因此比ALG/ATG更常用,其机理可能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T抑制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抑制产生IL-2和γ干扰素。对严重再障有效率也可达50%~60%,出现疗效时间也需要1~2月以上。
  不良反应有肝肾毒性作用、多毛、牙龈肿胀、肌肉震颤,为安全用药宜采用血药浓度监测,安全有效血浓度范围为300~500ng/ml。现代免疫抑制剂治疗严重型再障疗效已可和骨髓移植相近,但前者不能根治且有远期并发症,如出现克隆性疾病,包括MDS、PNH和白血病等。
(五)造血细胞因子和联合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干细胞疾病引起的贫血,内源性血浆EPO水平均在500u/L以上,采用重组人EPO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必需大剂量才可能有效,一般剂量是不会取得任何效果。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包括G-CSF、GM-CSF或IL-3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对提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对改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效果不佳,除非大剂量应用。但造血细胞因子价格昂贵,因此目前仅限于重型再障免疫抑制剂治疗时的辅助用药,如应用ALG/ATG治疗重型再障,常因出现严重粒细胞缺乏而并发感染,导致早期死亡。若该时合并应用rHG-CSF可改善早期粒缺,降低病死率。
  联合治疗可提高对重型再障治疗效果,包括ALG/ATG和CSA联合治疗,CSA和雄激素联合治疗等,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组采用ALG、CSA、甲基强的松龙和rhG-CSF联合治疗,对重型再障有效率已提高到82%。
(六)中医中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
  中医补肾法治疗,治宜补肾为本,兼益气活血。祖国中医学认为造血的骨髓与肾有密切关系,所以肾对于造血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血与气、血与精的关系密切。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虚损、血虚、血证的范畴。以往认为是不治之症,经过40多年来中医治疗的实践,对其预后已有改观。据调查,平均死亡年龄延长,病死率下降,有效率和治愈率增高。
  中医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与心、肝、脾、肾有关,尤以肾和造血的关系最密切,治宜补肾为本,兼益气活血。所以常选用鹿角胶、仙茅、仙灵脾、黄芪、生熟地、首乌、当归、苁蓉、巴戟、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人参、枸杞子、阿胶等药,补肾治疗。这类药物已证实有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能力,因此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极佳,对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率达85%以上,前景非常光明。国内治疗慢性再障常用雄激素合并中医补肾法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色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以补益为原则,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似属中医学“虚劳”、 “虚损”及“血证”的范畴。以往认为是不治之症,经过40多年来中医治疗的实践,对其预后已有改观。据调查,平均死亡年龄延长,病死率下降,有效率和治愈率增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全血细胞减少,淋巴增高,说明五脏六腑的功能都被病毒破坏,使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脏腑之间的生、克、侮的正常转化关系失调,事物的精微吸收受到阻碍,饮食后不能正常的转化、吸收,而失去了精、气、神、血、津液的生成,又导致了各种血细胞的再生。
  祖国中医学认为造血的骨髓与肾有密切关系,所以肾对于造血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血与气、血与精的关系密切。气属阳,血属阴,血液的生成有赖于气,气可促进造血。精与血同属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
  中医补肾法治疗,中医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与心、肝、脾、肾有关,尤以肾和造血的关系最密切,治宜补肾为本,兼益气活血。所以常选用鹿角胶、仙茅、仙灵脾、黄芪、生熟地、首乌、当归、苁蓉、巴戟、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人参、枸杞子、阿胶等药。这类药物已证实有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能力,因此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极佳,对急慢性再障的有效率达85%以上,前景非常光明。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在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以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为基本原则,时刻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贯穿于治疗之中,在治疗八法中运用六法(下、和、温、清、消、补)。掌握精、气、神、血、津液的生成变化,排除后天各种因素,归纳和创立了治疗再障、贫血病的疗法。
(1) 清排期
  清理排泄致病毒素使其通过大小便排除体外。此期多采用具有溢阴清热,凉血止血等功效的药物治疗。药后有腹痛、肠鸣、排气、便稀、呕吐、饮食减少等现象,平均服药3―4个月,发烧,输血基本控制。
(2) 调治期
   由于脏腑受热毒侵袭后,为渗透性地破坏机体免疫功能,使脏腑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失调,产生食物的精微吸收障碍,精、气、神血的生成受之间生、克、侮的互相转化,脏与脏,脏与腑,脏腑与髓的互相关系,使其阴阳平衡,功能协调,脉络畅通。是根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键所在。此期多采用以疏通脉络,清热解毒为主的药物尽早恢复受损脏腑的功能以防止各种出血症状的再次产生。
(3) 恢复期
   经以上两个时期的治疗。热毒已基本排除,脉络畅通,阴阳平衡,脏腑之间的生、克、侮转化正常,功能逐步协调机体的实际功能得以恢复加强,控制了疾病向严重方向发展。此时,输血的病人延长输血时间或已脱离输血,病程长的患者皮肤由于焦、粗糙开始转化为细嫩有光泽,皮肤光泽从鼻尖部开始随即是上额然后从前臀指尖部开始向肩部,在向下肢腿部,患者自觉有精神、有力气。此为上、中、下三焦已通,脏腑功能已恢复。此期的治疗以平补阴阳,补气健脾,生血为主,方药心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汤加减。服药后患者自咸饮食增加精神好转,血象明显上升,但应该注意的是此期病情不稳定,每遇感冒或情绪变化,就易复发。
(4) 生长期
   此期以补阳为主,治疗效果表明是各种血细胞上升最快的时期,患者不适应症状基本消失,面色如同常人红润而有光泽、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上骨髓增生变为活跃,此时可带药出院治疗,如遇感冒出现血像上下波动不稳仍需住院治疗调治。
(5) 巩固期
  此期各种血细胞升到正常值范围后,可调治4―6个月巩固,如遇感冒发烧不再复发但要防止受大寒以免导致二次再障。
  热毒壅盛病人发热注意勿乱用解热镇痛类药,饮食宜卫生清淡、质较、易于消化,否则易致消化道出血;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心脾血虚、肾阳虚病人应注意调畅情志,避风寒,调节饮食;肾阴虚及肾阴阳两虚病人应注意起居休息,尤其节房事,同时勿食或少食辛辣炙炼之品,以免耗伤肾精,重伤阴液,导致病情更加缠绵难愈,秋冬季空气干燥时可用油膏类药剂涂鼻腔,以防鼻衄的发生。
  预防保健
  有些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因可查,如由药物、化学药品及电高辐射等引起,故临床用药应尽量避免使用影响造血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监测血象。另外,直接接触有毒化学药品及电离辐射的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并定期检查血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避免继续与可能引起骨髓损害或抑制的化学物品、放射性物质和药物接触。
  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少食辛辣助热食物,不饮烈性酒,以避免血管扩张引起出血。病重者则须卧床休息,病轻者亦应多注意休息,同时要有适当的室内外活动。应重视个人和周围环境的卫生。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睡前须漱口,宜用软牙刷刷牙。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时擦洗皮肤不宜过重,以免引起皮下出血。预防感冒或其他感染,不去人群多的场所,以免交叉感染。秋、冬季气候干燥,可用甘油类润滑剂涂鼻,以防鼻血。可练太极拳及气功,增强体质。
 如何使用雄性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研究认为,雄性激素能作用于肾和肾外组织,使其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加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造血干细胞的作用,能激发处于休止期的多能干细胞(CFU-S)进入细胞增殖周期而产生红系定向干细胞;可促进红系定向干细胞(CFU-E)、单定向干细胞(CFU-C)向成熟分化,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机能。同时,它也能直接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临床上,雄性激素类药物对骨髓造血组织减少较轻、进展较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疗效较好,对儿童的疗效优于成人,而对骨髓造血组织严重减少者一般无效。
  据说,雄性激素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类药物起效慢,至少连续用药3个月以上甚至6个月,才能判断疗效。国外报道,疗效为50%~70%。雄性激素还能治疗女性患者的月经过多。
  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或中药药物合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极佳,前景非常光明。国内治疗慢性再障,常用雄激素合并中医中药补肾法治疗。
   雄性激素共同的副反应有雄性化作用,其中丙酸睾丸酮尤为突出,表现为痤疮,毛发增多,男性性欲增强,女性声音低哑、阴蒂肥大、乳房缩小、停经,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但停药后亦容易恢复,应用过程中注意复查肝功能。有时有水肿、腓肠肌痉挛及失眠,儿童易有阴茎勃起,骨骼成熟加速,所以必须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并用。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丙酸睾丸酮,
   (2)羟甲雄酮,为新合成的睾丸酮制剂,疗效高,副作用少,有用丙酸睾丸酮无效者,用此药有效。
   (3)庚酸睾丸素,
   (4)大力补或17-去氢甲基睾丸酮,
   (5)康力龙,
   其他如甲基睾丸素、苯丙酸诺龙也可使用,但不常用。
 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常识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病因
 相关专题
造血干细胞病:
红细胞病:贫血
白细胞疾病:
出血性疾病:
推荐疾病: |
Copyright& 中国中医科学院_赖安妮主任专家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鼓楼东大街113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62138(兼传真)咨询服务电话:9 传真:1
提供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食疗等方面的在线和电话咨询!
石家庄火车站有接站专车,司机电话:
认准车上的血康医院字样,以防上当!!
无极县汽车站有专车接站
院长专线电话: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以及治疗的依据黄晓军所长: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晚期效应及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 医纬达
黄晓军所长: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晚期效应及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您所需要的资源仅向注册用户开放。如需继续,请
记住我 (请不要在公共电脑上点选此项)
请检查红色标注字段并重新提交
更多登录方式
医纬达(R)可供使用免费
快速查找相关信息
定期更新专业信息
医药专业人员必备的在线资源
向您的患者传递高质量的健康资讯
访问世界领先的医学出版商
2017年 10月 18日
2017年 10月 16日
2017年 10月 11日
2017年 10月 9日
2017年 9月 30日
默沙东是无需认可和负责非默沙东资讯内容的制作方法、标准和准确性。请阅读我们的
了解更多信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沪)-非经营性-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73号 沪ICP 号-8
版权所有 (C) 2016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subsidiary of Merck & Co., Inc., Kenilworth, NJ, USA.
The Lancet(R)为爱思唯尔公司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不可使用。
为了您的网站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 Safari及IE 7.0以上浏览器.简介/障碍性贫血
障碍性贫血主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据国内21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明显低于白血病的发病率;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口,急性再障为0.14/10万人口;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一般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发热(高烧或低烧),并伴有走路乏力,头晕等症状。
治疗/障碍性贫血
&障碍性贫血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各种措施。慢性型一般以雄激素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治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不少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血小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无出血表现,可恢复轻工作。急性型预后差,上述治疗常无效,诊断一旦确立宜及早选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一)支持疗法凡有可能引起骨髓损害的物质均应设法去除,禁用一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积极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工作。对粒细胞缺乏者宜,积极预防感染。输血要掌握指征,准备做骨髓移植者,移植前输血会直接影响其成功率,尤其不能输家族成员的血。一般以输入浓缩红细胞为妥。严重出血者宜输入浓缩血小板,采用单产或HLA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可提高疗效。反复输血者宜应用去铁胺排铁治疗。(二)雄激素为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常用雄激素有四类:①17α-烷基雄激素类:如司坦唑(康力龙,Stanozolone)、甲氧雄烯醇酮、羟甲烯龙(oxymetholonE)、(fluoxymetholonE)、大力补(Dianabol)等;②睾丸素酯类:如丙酸睾酮、庚酸睾酮、环戊丙酸睾酮、十一酸睾酮(安雄)和酯(丙酸睾酮、戊酸睾酮和十一烷酸睾酮)又称"巧理宝";③非17α-烷基雄激素类:如苯和等;④中间活性代谢产物:如本胆脘醇酮和达那唑(Danazol)等。睾酮进入体内,在肾组织和巨噬细胞内,通过5α-降解酶的作用,形成活力更强的5α-双氢睾酮,促使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巨噬细胞产生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肝脏和肾髓质内存在5β-降解酶,使睾酮降解为5β-双氢睾酮和醇酮,后两者对造血干细胞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促使其增殖和分化。因此雄激素必须在一定量残存的造血干细胞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急性、严重再障常无效。慢性再障有一定的疗效,但用药剂量要大,持续时间要长。丙酸睾丸酮50~100Mg/d肌肉注射,康力龙6~12mg/D口服,安雄120~160mg/d口服,巧理宝250mG每周二次肌肉注射,疗程至少6个月以上。国内报告的有效率为34.9%~81%,缓解率19%~54%。红系疗效较好,一般治后一个月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随后血红蛋白上升,2个月后白细胞开始上升,但血小板多难以恢复。部分患者对雄激素有依赖性,停药后复发率达25%~50%。复发后再用药,仍可有效。丙酸睾酮的男性化副作用较大,出现痤疮、毛发增多、声音变粗、女性闭经、儿童骨成熟加速及骨骺早期融合,且有一定程度的水钠潴留。丙睾肌注多次后局部常发生硬块,宜多处轮换注射。17α烷基类雄激素男性化副反应较丙睾为轻,但肝脏毒性反应显著大于丙睾,多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内胆汁瘀积性黄疸,少数甚至出现肝血管肉瘤和肝癌,但停药后可消散。(三)骨髓移植是治疗干细胞缺陷引起再障的最佳方法,且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一旦确诊严重型或极严,年龄<20岁,有HLA配型相符供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后长期无病存活率可达60%~80%,但移植需尽早进行,因初诊者常输红细胞和血小板,这样易使受者对献血员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致敏,导致移植排斥发生率升高。对确诊后未输过血或输血次数很少者,预处理方案可用环磷酰胺每天50mg/kG连续静滴4天。国内已开始应用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严重再障,并已有获得成功报道。凡移植成功者则可望治愈。胎肝细胞悬液输注治疗再障国内已广泛开展,有认为可促进或辅助造血功能恢复,其确切的疗效和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四)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年龄大于40岁或无合适供髓者的严重型再障。最常用的是抗胸腺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其机理主要可能通过去除抑制性T淋巴细胞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也有认为尚有免疫刺激作用,通过产生较多造血调节因子促进干细胞增殖,此外可能对造血干细胞本身还有直接刺激作用。剂量因来源不同而异,马ALG10~15mg/(kg?d),兔ATG2.5~4.0mg/(kg?D),共5天,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先皮试,然后缓慢从大静脉内滴注,如无反应,则全量在8~12小时内滴完;同时静滴氢化考的松,1/2剂量在ALG/ATG滴注前,另1/2在滴注后用。患者最好给予保护性隔离。为预防血清病,宜在第5天后口服强的松1mg/(kg?d),第15天后减半,到第30天停用。不宜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免引起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疗效要1个月以后,有的要3个月以后才开始出现。严重型再障的有效率可达40%~70%,有效者50%可获长期生存。不良反应有发热、寒颤、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引起感染和出血,滴注静脉可发生静脉炎,血清病在治疗后7~10天出现。环孢菌素A(CSA)也是治疗严重型再障的常用药物,由于应用方便、安全,因此比ALG/ATG更常用,其机理可能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T抑制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抑制产生IL-2和γ干扰素。剂量为10~12mg/(kg?d),多数病例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维持量2~5mg/(kg?d)。对严重再障有效率也可达50%~60%,出现疗效时间也需要1~2月以上。不良反应有肝肾毒性作用、多毛、牙龈肿胀、肌肉震颤,为安全用药宜采用血药浓度监测,安全有效血浓度范围为300~500ng/ml。现代免疫抑制剂治疗严重型再障疗效已可和骨髓移植相近,但前者不能根治,且有远期并发症,如出现克隆性疾病,包括MDS、和白血病等。(五)中医药治宜补肾为本,兼益气活血。常用中药为鹿角胶、仙茅、仙灵脾、黄芪、生熟地、首乌、当归、苁蓉、巴戟、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阿胶等。国内治疗慢性再障常用雄激素合并中医补肾法治疗。(六)造血细胞因子和联合治疗再障是造血干细胞疾病引起的贫血,内源性血浆EPO水平均在500u/L以上,采用重组人EPO治疗再障必需大剂量才可能有效,一般剂量是不会取得任何效果。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包括G-CSF、GM-CSF或IL-3治疗再障对提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对改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效果不佳,除非大剂量应用。但造血细胞因子价格昂贵,因此目前仅限于重型再障免疫抑制剂治疗时的辅助用药,如应用ALG/重型再障,常因出现严重粒细胞缺乏而并发感染,导致早期死亡。若该时合并应用rHG-CSF可改善早期粒缺,降低病死率。联合治疗可提高对重型再障治疗效果,包括ALG/ATG和CSA联合治疗,CSA和雄激素联合治疗等,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组采用ALG、CSA、甲基强的松龙和rhG-CSF联合治疗,对重型再障有效率已提高到82%。
病因学/障碍性贫血
再障的发病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一)药物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有两种类型:①和剂量有关,系药物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种抗肿瘤药。物如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等主要作用于容易分裂的较成熟的多能干细胞,因此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时,骨髓仍保留一定量的多能干细胞,停药后再障可以恢复;白消安和亚硝脲类不仅作用于进入的干细胞,并且也作用于非增殖周期的干细胞,因此常导致长期骨髓抑制难以恢复。此外,苯妥英钠、吩噻嗪、硫尿嘧啶及氯霉素等也可以引起与剂量有关的骨髓抑制。②和剂量关系不大,仅个别患者发生造血障碍,多系药物的过敏反应,常导致持续性再障。这类药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氯(合)霉素、有机砷、阿的平、三甲双酮、保泰松、金制剂、氨基比林、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磺胺、甲砜霉素、卡比马唑(甲亢平)、甲巯咪唑(他巴唑)、氯磺丙脲等。药物性再障最常见是由氯霉素引起的。据国内调查,半年内有服用氯霉素者发生再障的危险性为对照组的33倍,并且有剂量-反应关系。氯霉素可发生上述二种类型的药物性再障,氯(合)霉素的化学结构含有一个硝基苯环,其骨髓毒性作用与亚硝基-氯霉素有关,它可抑制骨髓细胞内线粒体DNA聚合酶,导致DNA及蛋白质合成减少,也可抑制血红素的合成,幼红细胞浆内可出现空泡及铁粒幼细胞增多。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性的,一旦药物停用,血象即恢复。氯霉素也可引起和剂量关系不大的过敏反应,引起骨髓抑制多发生于服用氯霉素后数周或数月,也可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自身免疫直接抑制造血干细胞或直接损伤干细胞的染色体所致。这类作用往往是不可逆的,即使药物停用。凡干细胞有遗传性缺陷者,对氯霉素的敏感性增加。(二)化学毒物苯及其衍化物和再障关系已为许多实验研究所肯定,苯进入人体易固定于富含脂肪的组织,时苯主要固定于骨髓,苯的骨髓毒性作用是其代谢产物所致,后者可作用于造,抑制其DNA和RNA的合成,并能损害染色体。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兴起,由于不注意劳动保护,苯中毒致再障发病率有所上升。苯中毒再障可呈慢性型,也可呈急性严重型,以后者居多。(三)电离辐射X线、γ线或中子可穿过或进入细胞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长期超允许量放射线照射(如放射源事故)可致再障。(四)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和再障的关系已较肯定,称为,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不到1.0%,占再障患者的3.2%。引起再障的肝炎类型至今尚未肯定,约80%由非甲非乙型肝炎引起,可能为丙型肝炎,其余由乙型肝炎引起。肝炎相关性再障临床上有两种类型:急性型居多数,起病急,肝炎和再障发病间期平均10周左右,肝炎已处于恢复期,但再障病情重,生存期短,发病年龄轻,大多系在非甲非乙型肝炎基础上发病;慢性型属少数,大多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发病,病情轻,肝炎和再障发病间期长,生存期也长。其发病机理仍不清楚。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致染色体畸变,并可通过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可破坏骨髓微循环。(五)免疫因素再障可继发于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抗体。部分原因不明的再障可能也存在免疫因素。(六)遗传因素Fanconi贫血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贫血多发现在5~10岁,多数病例伴有先天性畸形,特别是骨骼系统,如拇指短小或缺如、多指、桡骨缩短、体格矮小、小头、眼裂小、斜视、耳聋、肾畸形及心血管畸形等,皮肤色素沉着也很常见。本病HBF常增高,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有缺陷,因此恶性肿瘤,特别是白血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10%患儿双亲有近亲婚配史。(七)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PNH和再障关系相当密切,20%~30%FNH可伴有再障,15%再障可发生显性PNH,两者都是造血干细胞的疾病。明确地从再障转为PNH,而再障表现已不明显;或明确地从PNH转为再障,而PNH表现已不明显;或PNH伴再障及再障伴PNH红细胞,都可称谓再障-PNH综合征。(八)其他因素罕有病例报告,再障在妊娠期发病,分娩或人工流产后缓解,第二次妊娠时再发,但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巧合。此外,再障尚可继发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甲状腺或前(腺)脑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症状体征/障碍性贫血
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以获得性居绝大多数。先天性再障甚罕见,其主要类型为Fanconi贫血。获得性再障可分原发和继发性两型,前者系原因不明者,约占获得性再障的50%;又可按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不同综合分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国外按严重度划分出严重型再障,后者划分标准须血象具备以下三项中之二项: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00/mm3,②血小板数<2万/mm3,③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纠正值)<1%;低于正常的25%,如<50%,则造血细胞<30%。其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0/mm3者称极重型再障。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上将急性再障称重型再障I型,慢性再障后期发生急变者称重型再障Ⅱ型。(一) 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广泛而严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肺炎也很常见。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使病情日益恶化,如仅采用一般性治疗多数在一年内死亡。(二)慢性型再障 起病缓慢,以分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病人迁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长达数十年,少数到后期出现急性再障的临床表现,称为慢性再障急变型。预防一、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特别是氯霉素、保泰松等一类药物,必须使用时,加强观察血象,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二、长期接触能引起本病的化学、物理因素的人员,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有害的化学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周围环境。预防常识: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由于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对骨髓毒性作用所引起。因此在有关的工农业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劳动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有害的化学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周围环境。本病患者机体抵抗力较低,因此要重视个人和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旦感染发生,应及早到医院诊治。输血对本病是一种支援手段,但不应滥用。为防止血色病,一般血红蛋白在6g/L以上不宜输血。目前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用雄性激素治疗,中药对部分病人有效,对急重症再障可行异体骨髓移植或用于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注意事项/障碍性贫血
1、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少到或不到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禁剧烈运动,防止意外情况导致出血。2、对于急性型及重型者须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再障患者如无自发性出血,血色素已升到能耐受一般活动者,可参加一定的体力活动而不必过分地限制,如可参加家庭轻体力劳动,同时可适当地参加一般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保健按摩,以强壮身体,使造血功能恢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注意事项}3、按医嘱进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生葱、生姜、生蒜、辣椒等)、海鲜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忌烟酒,忌生冷油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鸡肉、排骨汤、动物肝脏、新鲜蔬菜及水果,多食大枣、桂园、花生、核桃、藕等以生血止血;对于有出血倾向者给予无渣半流质饮食,少进食带刺、骨的食物,以防因刺伤而引起出血和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注意事项}4、注意患者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眼底出血等,给予对症和止血处理;发生胃肠道大出血或存在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及用物,协助抢救。5、保持病室清洁,每天空气消毒,白细胞下降者应行保护性隔离以减少感染。6、注意口腔清洁及肛门卫生。坚持饭后、睡前漱口,防止口咽部溃疡,常用漱口液有生理盐水、复方硼酸溶液、1%双氧水、碳酸氢钠溶液等;坚持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而导致败血症。7、皮肤、粘膜广泛出血者注意保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以防止感染,高热大汗者及时更衣,避免受凉感冒。
鉴别诊断/障碍性贫血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象满足至少下列2项:(1)血红蛋白&100g/l(2)血小板&50×10^9/L(3)中性粒细胞&1.5×10^9/L。(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的50%)或重度减低(&正常的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范科尼贫血、PNH、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低增生性白血病、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等。
(1)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及铁含量测定
严重的铁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不足,亦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若存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须纠正之后在评价造血功能。
(2)自身抗体筛选
B细胞功能亢进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可以产生抗造血的自身抗体,引发造血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还可引起骨髓纤维化、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应检查抗核抗体及抗DNA抗体等。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应检测骨髓细胞膜上自身抗体。
(3)溶血性疾病
最主要的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典型PNH有血红蛋白尿发作,易鉴别。不典型者无血红蛋白尿发作,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可增生减低,易误诊为再障。但该病主要特点是:动态随访,终能发现PNH造血克隆。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是诊断PNH的敏感方法。部分再障患者会出现少量PNH克隆,可以保持不变、减少、消失或是增加。这是PNH患者的早期表现,还是提示该再障患者易转化为AA-PNH综合征,尚不清楚。但若这些患者有实验室或临床证据表明存在溶血,应诊断为PNH。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提示存在长期血管内溶血,有利于PNH的诊断。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胆红素水平、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定量对于评价PNH的溶血有一定作用。
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前者可测及外周成熟血细胞自身抗体,后者可测及骨髓未成熟血细胞自身抗体。这两类血细胞减少患者Th2细胞比例增高、CD5+的B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清IL-4水平增高,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反应好。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尤其低增生性者,亦有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有时不高甚至降低,骨髓低增生,易与再障混淆,但MDS有以下特点: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病态造血,血片或骨髓涂片中出现异常核分裂象。MDS可伴骨髓纤维化,骨髓活检示网硬蛋白增加,而再障不会伴骨髓纤维化。骨髓活检中灶性的髓系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非MDS所特有,因再障患者骨髓的再生灶时也可以出现不成熟粒细胞。红系病态造血再障中亦可见,不做为与MDS鉴别的依据。
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再障与MDS鉴别很重要,若因骨髓增生低下,细胞数少,难以获得足够的中期分裂象细胞,可以采用FISH。CEP7、7q31、CEP8、20q、CEPY和p53。值得注意的是,那么这是真正的再障还是MDS,有待探讨。但是2008年WHO的MDS诊断分型标准中认为,单有-Y,+8或20q-者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者,若无明确病态造血,不能依遗传学异常而诊断为MDS。对此的解释是,这些患者常常对免疫抑制治疗有较好效果,那么这些患者是不是诊断为再障更合适。
在儿童再障中出现遗传学异常,尤其是+7常提示为MDS。在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细胞遗传学克隆。
(5)低增生性白血病
特别是白细胞减少的白血病和低增生性白血病,早期肝、脾、淋巴结不肿大,外周全血细胞减少,易与再障混淆。仔细观察血象及多部位骨髓,可发现原始粒、单、或原(幼)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部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t(8;21)易位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可有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分类多可鉴别之。
(6)毛细胞白血病
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伴单核细胞减少,骨髓常干抽。骨髓活检可见到毛细胞呈“煎蛋”样浸润骨髓间质、网硬蛋白增加。免疫表型显示CD20+,CD11c+,CD25+,FMC7+,CD103+,CD5-,CD10-和CD23-肿瘤细胞。脾肿大常见,毛细胞白血病者经切脾和干扰素治疗能有很好效果。
(7)转移性肿瘤
肿瘤骨转移可以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减低,但骨髓涂片和活检中能见到转移的肿瘤细胞,有时血片可以见到不成熟造血细胞。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基因重排可以用于再障增多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瘤骨浸润的鉴别。肿瘤骨转移者骨髓活检常伴骨髓纤维化。详细病史和体格检查能提供肿瘤的一些迹象,并指导相关的肿瘤检查,利于寻找原发病灶和指导治疗。
(8)骨髓纤维化
常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减低,骨髓常干抽。骨髓活检见到网硬蛋白增加和纤维细胞。骨髓纤维化因出现髓外造血,血涂片可以见到不成熟造血细胞,伴脾肿大,常为巨脾。无脾肿大的骨髓纤维化继发于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9)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常在溶血性贫血、接触某些危险因素或感染发热的患者中发生,全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骤然下降,网织红细胞可降至零,骨髓三系减少,与SAA-I型相似。但骨髓涂片尾部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在充足支持治疗下呈自限性,约经1月可自然恢复。
(10)低增生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占儿童急淋的1%-2%。通常在儿童骨髓衰竭后的3-9个月出现急淋,中性粒细胞减少较血小板减少更严重。有报道儿童重型再障者转化为急淋,这些患者的骨髓衰竭是再障,还是急淋的白血病前期,有待讨论。完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白血病免疫表型有助于确定诊断。
(11)先天性再障
范科尼贫血(FA)常称为先天性再障,是一种遗传性干细胞质异常性疾病。表现为一系/两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可伴发育异常(皮肤色素沉着、骨骼畸形、器官发育不全等)、高风险发展为MDS、AL及其它各类肿瘤性疾病;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范科尼基因”、细胞染色体受丝裂酶素C或DBA试剂作用后极易断裂。因为较大年龄的范科尼贫血病例报道,其筛查的上限年龄尚难确定。先天性角化不良可以通过典型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加以鉴别。
肝炎后再障多发生在肝炎后2-3月的恢复期,且已知的肝炎病原学检查多为阴性。病毒感染,如EBV、CMV很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但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致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者,会发生造血功能衰竭。微小病毒B19可导致红细胞造血障碍但不会引发再障。
分支杆菌,尤其是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骨髓检查还可发现肉芽肿、纤维化、骨髓坏死等。嗜酸性坏死常见于非典型结核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少有嗜酸性坏死和肉芽肿。疑为结核者,应送骨髓液行分支杆菌培养。
上文提及的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亦常常是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诱发。
(13)严重营养不良
神经性厌食或是长时间饥饿可能与全血细胞减少有关。由于脂肪细胞和造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显示细胞少并且形成胶状,基质HE染色显示为淡粉色。在再障中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尤其是早期演变阶段。
“生物细胞再生疗法”治疗是生物医学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整体、系统的全新疗法,是把来源于脐带血“脐血”、外周血跟脊髓中的造血生长因子,具有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并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前体细胞,通过实验室培养扩增到足够数量和质量采取微创介入、穿刺、局部动脉注射等方式,快速到达病灶部位,以激活机体造血细胞或基质细胞再生,发挥骨髓造血细胞功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能力,恢复完整的免疫系统,有效抵制疾病再次复发。
现代病理学研究表明,“生物细胞再生疗法”具有调理气血,改善造血微环境,消除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补肾生髓生血作用,明显提高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临床有效率在95%以上,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14:42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素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