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黑,医院里的icu重症监护室死亡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为什么重症监护室不能随便进入?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为什么重症监护室不能随便进入?
为什么管得这么严呢?
+ 加入我的果篮
虽然不是完全禁止,但重症监护病房确实会尽量避免访客进入,比一般病房来说管理会严格很多。主要应该是两方面原因:1.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是情况比较危急的,随时可能需要医务人员快速的反应和救治,这时候无关人员的存在可能会干扰到医疗行为的效率,也不方便管理。2.重症患者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整个重症监护病房的卫生要求都会比普通的医疗环境更高,如果不采取消毒和防护措施直接从外部进入,或是不按照规程要求接触病人,可能会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对于这些病人,即使是对健康人危害不大的微生物,都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感染(比如皮肤和环境中都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需要格外严格的管理。以下是《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中对访客的规定:三、 访客管理1.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2. 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访客着鞋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建议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3. 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4. 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5. 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6. 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7. 在ICU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如果充分做好防护消毒措施,也不能说访客会给病人带来多大的危害,不过由于访客进入不会带来医疗上的帮助,所以一般还是会比较倾向于尽量不让访客进入,以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另外,之前也发生过英国首相卡梅伦探视病人而被医生骂走的事情,原因也是同行人员没有遵守医院的卫生规定:
科学松鼠会成员
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是个大问题。虽然看上去医院里各种杀菌消毒设施和举措,但是一些忽视的细节却造成了想象不到的危害。比如医生的领带、戒指、手表、袖口,这些地方都是很容易藏污纳垢,又很难及时消毒清洗的。因此欧美很多医疗机构已经规范了门诊和病房医护人员的着装,比如只能穿短袖,这样才能更好的洗刷手臂消毒。另外,领带是绝对禁止的,不但俯身看病的时候领带梢很容易沾染污染物,下意识的不断调整的领带结也是个很脏的地方。更别提ICU了,在这里接受治疗的都是免疫力非常差的病人,别说致病菌,甚至一些在健康人身上完全不会造成问题的细菌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反应。两年前我给《环球科学》翻译过一篇稿子,是关于美国医院如何控制院内感染的,现在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原文发表在《环球科学》2011年第6期上。阻击医院内感染一些医疗结构在与致命感染的斗争中取得突破。撰文:Jeneen Interlandi对于美国医疗体系而言,终极的悖论莫过于:“去医院治病反而会要了你的命。”每年,整个美国会发生大约200万起医院内感染,造成约10万人死亡和450亿美元的额外花销。这比每年因艾滋病、乳腺癌和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及财产损失的总和还要大。并且,随着抗生素耐药问题日渐突出,相信这些数字还会持续上升。比数字本身更惊人的事实是,大多数这些感染是可以预防的。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很久之前就宣称,如果医护人员在日常行为方面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变,比如增加洗手次数,医院内感染就会大幅降低。为此美国政府已经开始才去严厉措施。自今年1月1日起,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Medicaid Services)要求,如果有重症监护病人发展成血液感染的病例,相关医疗结构必须上报。而且,这些数据将会公开,类似要求将会扩展到所有类型的医疗感染。医疗保险中返还医院的比例也将会与医院消除感染的力度挂钩。有些医疗结构已经接受了这个倡议病开始有所行动。一小部分“已经显著降低了某些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而这在其他医疗机构看来还曾经是不可能做到的,”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负责人唐纳德·M·博威克(Donald M.Berwick)去年在接受国会问询时如是说。克拉克斯顿-赫本医疗中心(Claxton-Hepburn Medical Center)就是这小部分中的一员。这是一家位于纽约奥格登斯堡的乡村医疗结构,拥有一个10张床位的重症监护室。过去,每4个使用呼吸机的病人中就会有一人患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而只是对呼吸机使用规范做了些许改变, 克拉克斯顿-赫本医疗中心就几乎使这种医院内感染销声匿迹。他们把使用呼吸机的病人的病床靠背升起30°,根据研究,与平躺相比,这个姿势对病人的肺更有利,并且不会像此前想象的那样增加褥疮发病率。另一个改变则是他们每天中断一次镇静剂的使用,并检查病人的恢复情况,而过去病人会一直保持镇静状态,与新做法相比,这会增加病人在重症监护室停留的时间。护士们还会每天给病人刷牙,每隔几个小时给病人做一次口腔和牙龈清洁,因为口腔感染往往会扩散到肺部。在采取了这些改变后,过去5年里,这家医院没有发生一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克拉克斯顿-赫本医疗中心并不是唯一有成功经验可供分享的医疗机构。事实上,纽约地区有数十家医院,其中很多比 克拉克斯顿-赫本医疗中心大得多,都采取类似方法成功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降低了一半。与其同时,经过一个耗时18个月的研究,密歇根州的103个重症监护室也消除了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医院的工作人员将它归功于循证临床实践和简单的检查清单。有了这些举措,更多医院可以花更少的钱就能跟上克拉克斯顿-赫本医院的步伐。
临床医学硕士生
ICU的病人病情危重 反而很多家属想进去看。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差,家属没有医护人员一样的无菌意识再加上本身不一定健康。增加院感机会不说,再加上本来ICU床旁照片频繁、抢救频繁,本来一个抢救就很多医护人员。秩序弄不好还嫌乱,这会儿家属再来好心帮帮忙,那就完了,再加上抢救场面有时对非专业人员来说残酷血腥。万一把本来就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吓出问题怎么办?家属不理解和医护人员起争执怎么办? 遇到抢救争分夺秒,当然不能让家属随便进入。
主要是为了控制院内感染。院内感染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就必须控制院内感染。其中措施之一就是限制探视。国内一般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通常要求家属在指定时间内可以探视,进入病室探视前要进行手卫生(洗手或涂抹手消毒剂),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换鞋等(遗憾的是很多市级医院都不能严格做到这点)。其实在普通住院病室,为了控制院内感染也应该限制家属探视,但这点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严格控制。
房地产小能手
进去会携带很多细菌啊 防止交叉感染
实习时,跟过老师去拍床边,icu经常要拍床边,很频繁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医院的无奈:没钱交的,到底要不要治?
日17:50来源:南方日报
新闻检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护士长周继涛的办公桌上压着一张医疗欠费的名单,名单上有8个人的名字和欠费金额,欠费金额由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份名单是她的“心头之痛”,因为她和每一位管床医生、护士每天必须去向欠费的病人家属催缴欠费,事实上他们并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每隔一段时间,周继涛还要统计一次科室欠费病人的名单,把这份名单和病人的资料转交到医院的医疗保障组,让他们接手去“催款”。
记者了解到,深圳每一家公立医院都有一本这样的账单——医疗欠费单。根据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的统计,全市11家市属公立医院目前累积的医疗欠费共有8157万元,欠费人数有8000多人。其中,市二医院的医疗欠费最多,达到四五千万元。
“见死不救”“没钱不治”显然违背了医生的天职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但是,在医院及医护人员全心全力救治病人后,若还要承担欠费的责任,这又是何等的尴尬,这样巨额的医疗欠款又该由谁来买单呢?
●全市11家市属公立医院目前医疗欠费累积达到8157万元,欠费人数有8000多人。
●市二医院的医疗欠费最多,有约5000万元,欠费的不全是病人,还包括社保和保险公司。
●全市市属公立医院一年的业务收入大约80多亿元
催款那些事
医疗欠费的催缴,对于医院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许多医院实际上完全放弃了对欠费的催缴,而像市二医院一样成立了医疗保障组负责催款的少之又少。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一楼收费处旁角落的一间小房是医院的医疗保障组,也是医院同事嘴里的“催款组”大本营。目前该组只有两名工作人员,记者去采访的时候,负责人孙正中刚做完手术还在休病假中,组员吴秀林担负起“催款”的工作。
“这是刚从科室转过来的欠费表。”吴秀林的办公桌上堆放着一沓账本,而他最近忙着的正是刚从烧伤科和重症监护室(SICU)转来的一叠“账单”,这些“账单”就是两个科室病人欠费信息确认表,一共有9份表格,1份已经交完欠费,剩下的8名患者中,7个来自烧伤科,1人来自SICU,总共欠费达到150多万元。
医疗欠费的催缴,对于医院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许多医院实际上完全放弃了对欠费的催缴,而像市二医院一样成立了医疗保障组负责催款的少之又少。“作为公益性的医疗机构,追缴病人的欠费没有有效的方法。”吴秀林说,医院成立医疗保障组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他到这个组也有三四年,“听孙正中说过,刚开始的时候,他会带着组员上门催款”。有一次,孙正中带着两个组员到租住在岗厦城中村的一位患者家里催款,他们好不容易找到患者的出租房,敲了好久的门都没有人回应,后来邻居听到敲门声告知,患者早几天已经搬走了。经过摸索,医疗保障组现在主要是通过电话或者赶在病人出院前与其家属进行沟通的方式来催缴欠费。
SICU病人阿昌(化名)5月19日因开着残疾车与别人的车相撞,发生车祸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到5月20日,其已欠医疗费用24487元。阿昌本来是一个残疾人,他的哥哥经济状况也很不好,这笔医疗费用当时是没有办法交的。“阿昌的哥哥阿文情绪非常低落,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躲着医生。”吴秀林说。当阿昌的欠费表被转到医疗保障组的时候,吴秀林就开始寻找帮助兄弟俩的方法。
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阿昌对事故的责任更大,但是吴秀林还是建议阿文通过交通事故保险的方式来争取医疗费赔偿。通过多次与医生和交警部门的沟通,事故他方决定使用不分车子的商业险和交强险给患者缴纳医疗费用。“不能硬碰硬地去催家属交费,也要考虑他们家里的实际情况,实在交不出我们也没有办法。”吴秀林说。目前,阿昌正在治疗中,情况也逐渐好转。
在烧伤科转来的欠费名单中,有一位名叫阿国(化名)的患者。据周继涛介绍,阿国是因为煤气爆炸被烧伤送进该科室的,治疗总费用是18万元,在入院时登记了劳务工医保,但没有交医疗费用。在抢救治疗成功后,由于烧伤科病房紧张,医生安排他住到走廊。没想到的是,阿国被安置到走廊后,居然在5月30日偷偷摸摸出了院,连医生和护士都不知情。在他出院后,医院住院收费处查到,虽然他有劳务工医保,但是由于他交保的时间比较短,不能报销住院费用,最终这笔欠费只能由保障组来负责催缴。
6月4日,吴秀林根据阿国在医院留下的病例信息,给其弟弟电话,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尽快到医院结账。但是,其弟弟表示帮不了忙。6月10日,吴秀林再次与阿国弟弟沟通,仍是没有结果。由于阿国有深圳医保,吴秀林当时就向医院的医保办建议将患者的医保卡加入黑名单,“把患者的医保卡锁定,下次他再去就医的时候,提醒他需要缴纳欠费后才能使用医保卡”。但是医保办表示目前深圳医保部门没有设置黑名单这种做法。
针对各科室报上来的欠费,医疗保障组会尽量催缴,如果最终收不回来,也只有作挂账处理。吴秀林透露,今年前4个月,医疗保障组已经催回120多万元的欠款,其他的巨额欠费仍然只能挂着。
医院的无奈
“医护人员的天职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救人,但是救了之后,欠费的后果又由医护人员来承担,会打击我们工作的积极性。”
6月27日晚上,由于出门忘了关煤气,龙华大浪的郭翠娟和她一岁半大的儿子刘宸回到租住的出租房就遇到了煤气爆炸。母子俩被送到市二医院烧伤科检查发现,孩子烧伤30%,母亲烧伤93%。经过医院的抢救,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重度烧伤的郭翠娟需要进行多次植皮手术才能挽救生命。郭翠娟在街道出租屋管理处上班,每个月的薪水并不多。7月2日,她做了第一期手术,花了大约30多万元。郭翠娟的弟弟郭先生告诉记者,家里的积蓄距这笔手术费用还有很大的缺口,朋友见状后,纷纷向同事、朋友和老乡发出了募捐倡议书。也幸亏老乡和同乡的帮忙,凑了10多万元,加上家里亲戚朋友帮忙,终于凑齐了一期的手术费。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医生刘远生说,虽然医院有预交押金的制度,门诊一般也是实行先交钱再治疗,但遇到没钱交的,医院还得要治,不能因为病人没钱就不治或停药。5月31日,同样是因煤气泄漏而被烧伤的阿义(化名)也被送进烧伤科,当时已经休克的他烧伤面积达90%,烧伤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全力抢救把他救活。刘远生介绍,对于一个烧伤达90%的病人来说,要修复烧伤的创面,达到完全恢复,医疗费用需要70万—80万元。但是,由于医院一直联系不上他的家人,加上他已经欠了医院几万元的费用,在抢救了其生命之后,科室只能进行基本救治,以维持病人基本的需要,后期修复手术则会因欠费而暂时延期。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最头疼的则是医生和护士们,因为催款的不仅是医疗保障组,还包括他们。“管床医生和护士每天早上都要催一遍,叮嘱欠费的病人及时去交清欠费,以免耽误了治疗。”周继涛说,每次去催家属的时候,经常会遭到家属们的不理解,甚至指责,尤其是现在医院有患者满意度的调查,有时候家属看到护士来催款就会去投诉,“现在护士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去催缴欠费”。
作为科室的护士长,全科室病人欠费都由她来统筹,一提起催缴欠费这件事,周继涛就感觉无奈和难受。“医护人员的天职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救人,但是救了之后,欠费的后果又由医护人员来承担,会打击我们工作的积极性。”周继涛说。医院的欠费都是由医院自己来消化,虽然表面上看欠费多少不是由医护人员来买单。但是若科室欠费多,科室收入就会降低,科室医护人员绩效工资或者奖金就会降低,最终还是会影响到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收入。
“巨额医疗欠费无疑会令医院流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令医院不能谋求进一步发展,技术条件改善受限、人员培训得不到落实,医务人员知识更新出现问题,影响到医院医疗救治水平的提升。”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资源部廖军也表示。实质上,如果医院遭遇医疗欠费缠身这一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的话,医院的服务也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政府施援手
根据有关方案,医院非医疗责任的欠费政府将承担60%,剩下的40%由医院承担。廖军表示,由于该方案实施时间不久,目前政府的补助还没有到位。
在大部分患者眼里,公立医院是风光无限且又占据强势地位的。但是,对于医院来说,这一笔笔医疗欠费又是难言之痛。记者了解到,深圳公立医院都有欠费的情况存在。然而,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一些医院却不愿意说出心头之痛。深圳某市属医院的院长表示,根本就不敢将这一账单公布于众,因为怕引发连锁反应,“再痛也只能自己忍着,再多也只能扛着”。
廖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据统计,全市11家市属公立医院目前医疗欠费累积达到8157万元,欠费人数有8000多人。其中,市二医院的医疗欠费最多,有四五千万元,欠费的不全是病人,还包括社保和保险公司。“全市市属公立医院一年的业务收入大约有80多亿元,但是欠费就有8000多万元,这笔数字还是挺大的,有的医院已经反映承担不起了。”廖军说。他还透露,虽然以前财政也补过医院的欠费,但是数额不多,目前医疗欠费主要还是由医院来承担。
去年,深圳市财政、发改、卫生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医院非医疗责任的欠费政府将承担60%,剩下的40%由医院承担。廖军表示,由于该方案实施时间不久,目前政府的补助还没有到位。医管中心将代表医院尽快与其他部门沟通,落实该政策,争取财政补贴早日到位。同时,也会采取措施对恶意欠费的行为进行曝光,或者让司法系统协助进行追缴欠费,并建立联网机制,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和考核机制,要求管理者在收费方面透明化。
医院欠费的压力将由政府来分担,而对于那些家庭收入低或者因病返贫的困难家庭来说,巨额的医疗费用、医疗欠费又该如何解决呢?在采访吴秀林的时候,就不时有家属过来咨询申请医疗救助的事情。虽然郭翠娟有医保,但由于手术费用要几百万元,郭先生也正在帮姐姐申请相关的社会救助。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医疗救助的项目主要有深圳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深圳市慈善会“劳务工关爱基金”的劳务工重大疾病救助及深圳市慈善会的深圳儿童大病慈善基金。不过,这些医疗救助的资金并不多,比如深圳市红十字会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每人最多1万元,劳务工重大疾病救助最高资助金额为2000元—2万元,深圳儿童大病慈善基金救助的最高额度年度累计也不超过2万元。
周继涛说,目前深圳的医疗救助项目主要针对急救阶段,而且多是救疾不救贫,对于像烧伤科严重烧伤的病人,后续治疗还需要大笔费用,医疗救助资金只是杯水车薪。
廖军表示,从去年开始,深圳开始拟定《深圳市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据介绍,该基金是指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各界捐助等渠道筹集,按规定用于身份不明确或者无负担能力患者急救费用补助的专项基金,救助的对象是在深圳市内发生的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同时,对在深圳市内发生意外事故、突发事件比如工地出现危伤病人等,因得不到赔偿,或者赔偿不够的,都可以获得救助。
据悉,深圳将把市红十字会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以及各区的医疗救助,纳入此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的统一管理下,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一个补充。该基金将会有一个专门的日常受理机构,卫人委、医管中心、民政部门、人大代表、捐赠人等进行监督管理,病人直接申请或者由医院代理病人申请均可。
填平欠款黑洞
不只是政府的事
巨额医疗欠费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涉及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医保体系、扶贫济困体系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医改急需要改革的一个问题。
如何才能让医疗欠费不再成为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心头之痛呢?深化公立医院医疗体制改革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深圳正在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显然,改革的力度仍然不够,改革的成效也并不大。如果改革有成效的话,医院也不会面临着巨额医疗欠费的困扰,医护人员也不用为欠费而担心自己的收入,把患者当做“欠债人”。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大政府的投入,让公立医院没有发展和创收压力,真正回归其公益性,老百姓看病才不再难、不再贵。
此外,还必须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深圳虽然已经接近全民医保,但是大部分的外来劳务工只有劳务工医保,这部分人住院报销的比例并不高,有的甚至连劳务工医保也没有。因此,医院欠费主要还是外来劳务工和低收入家庭,很多家庭也因病返贫,而原本条件不好的家庭则陷入更艰难的困境。
可喜的是,今年6月,罗湖区率先推出《罗湖区困难居民疾病救助试行办法》,在罗湖,贫困家庭如有成员罹患重疾的,不管是户籍还是非户籍重疾困难居民,都可以得到来自政府的大力救助,每人全年最高救助金额达到12万元。该办法也打破了深圳原有医疗救助项目救疾不救贫的局限。这一政策的出台让罗湖区一些因病返贫的家庭看到了希望。(刘丽
记者 向雨航)[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室 医生告诉你:死也不要进ICU 图_重症监护室-牛宝宝文章网
[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室 医生告诉你:死也不要进ICU 图 重症监护室
ICU病房(资料图片)特鲁多雕像这绝不只是一根看起来仅有小拇指粗、一米长的管子。它在人生命的最后时刻,有与“老天”讨价还价的能力它穿过老许的鼻子,插进肺,每隔一会儿,就能吸出满满一管痰当痰被吸出时,老许就能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起初,他能醒两三个小时,后来只能醒几分钟几个月过去,这根管子眼看就要输了因为,“吸的速度不如产生得快”疼痛难忍的老许用尽全力,写下几个歪歪斜斜的字:“痰在肚子里!”这是他留下的最后的笔迹就在老许靠管子“活着”的时候,在遥远的美国,另一根管子插在佛罗里达州一家养护院里名叫特丽的女人身上这一年是2003年植物人特丽依靠喂食管,已经存活了13年关于要不要拔掉特丽的管子的争论,几乎震动了整个美国起初,当地法院批准了特丽的丈夫提出的申请,她的喂食管首次被拔去仅仅两天后,另一法院作出相反判决,喂食管再次插上后来佛州最高法院判定,要求拔掉管子可法案通过仅一小时后,州长立即命令给特丽重新插入喂食管整个美国为特丽心碎无数人抗议示威,举着牌:“给特丽食物”、“别让特丽饿死”甚至布什总统也介入“抢特丽”事件中来不过最后,医生们按照法律的判决,镇定地拔掉了特丽赖以维生的喂食管警察甚至逮捕了不下50个想强行对特丽进行喂食的人喂食管被拔掉13天后,日,特丽真的被“饿死”了这场关于生命伦理的争议至今都被称作经典案例如今,越来越多的老许、特丽躺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各个城市的重症监护室(ICU)医生发现:已经绑定医疗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就是关机时间,或是停电时间――被医疗技术“藏”起来了哈姆雷特的老命题,“活着还是死去,这是问题”,如今却成了全球性的新命题把的权利还给本人当罗点点和她的好朋友几年前成立“临终不插管”俱乐部时,完全没想到它会变成重大的、严肃的、要一辈子干到底的“事业”“俱乐部”听来就不算个正经事罗点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曾经从医多年起初,她与几个医生朋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起人生最后的路,一致认为,“死得要漂亮点儿,不那么难堪”,不希望在ICU病房,身边没有亲人、“赤条条的,插满管子”,像台吞币机器一样,每天吞下几千元,“工业化”地死去最后,十几个爱说笑的人在一间简陋的老人公寓,嘻嘻哈哈地宣告俱乐部成立了直到有一天,罗点点无意在网上看到一份名为“五个愿望”的英文文件这是一份美国有400万人正在使用的叫做“生前预嘱”的法律文件它允许人们在健康清醒的时刻,通过简单易懂的问答方式,自主决定自己临终时的所有事务,诸如要不要心脏复苏、插气管等等也就是说,如果特丽在清醒时,就签署了这样一份文件,就不会有事后那场搅动整个美国的轩然大波了罗点点开始意识到:把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而她自己就遭遇过“替别人决定生死的事”当时,罗点点的婆婆因为糖尿病住院,翻身的时候突然被一口痰堵住,心跳呼吸骤停,医生第一时间用上了呼吸机,虽然心脏还在跳动,可是没有自主呼吸,而且完全丧失了神志还要不要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维持老人的生命,让老人在这种生命毫无质量的状态下“活下去”,成了困扰整个大家庭的难题最后罗点点和家人一起作出了停用呼吸机的决定后来,在整理老人遗物的时候,家人发现了老人夹在本里的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她对在自己生命尽头时不进行过度抢救的要求但当时身为医生的罗点点仍然感到后怕如果没有这张纸条,或者纸条写着另外的意思,那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件事不像猜,不再让逝者生者两不安?这时候又传来巴金去世的消息巴金最后的6年时光,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先是切开气管,后来只能靠喂食管和呼吸机维持生命周围的人对他说,每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巴金不得不强打精神表示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疗但巨大的痛苦使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还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为你们而活”“长寿是对我的折磨”2006年,罗点点和她的朋友成立了“选择与尊严网站”,提倡“尊严死”,希望人们在意识清醒时在网上签署“生前预嘱”如今,网站累计有87万人次的流量她们设计的LOGO是一棵美丽的七彩树,树下一片红叶正在随风飘落画面温馨得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与“”相关罗点点说,她要用余生在全国种这棵“七彩树”,传播“生前预嘱”理念她希望在咖啡厅、书店、银行、医院等公共场合,都能摆放关于“生前预嘱”的宣传册就像一面镜子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军区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从医40年的经手了至少2000例他认为罗点点她们做的事儿,太重要了这个每天把人从深井里往外拉、跟肿瘤作了几十年斗争的年过六旬的大夫说,从大三学内科起,他就知道了医学有很多“黑箱”没有打开,此前学外科时,他还一直信心满满正如他的同行、武警总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纪小龙说:医生永远是无奈的,三成多的病治不治都好不了,三成多的病治不治都能好,只剩下三成多是给医学和医生发挥作用的可数据显示,人一生75%的医疗费用花在最后的治疗上在那些癌症病人最后的时刻,听到了各种抱怨有病人对他说:“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现在我才琢磨过味,原来这说明书上的有效率不是治愈率为治病卖了房,现在我还是住原来的房子,可房主不是我了,每月都给人家交房租,我死的心都有”还有病人说:“就像电视连续剧,医生导演完每一集,都告诉我们,不要走开,下一集更精彩,但直到最后一集我们才知道,尽管主角很想活,但还是死了”有时候,会直接对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说:“买张船票去全球旅行吧”结果病人家属投诉他没多久,病人卖了房来住院了又没多久,这张病床就换上了新床单,人离世了在这2000多例中,“花掉370万的人”是很独特的这位房地产老板对说,我最大的优势是有钱,我花100万让我老婆活10年没问题吧?说,一年都有问题,亿都活不成最后370万流水样花完了,患乳腺癌的妻子也走了这让想起哈尔滨“550万天价医药费”家属认为,我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药、最先进的设备,人就不会走而医院也很乐意被市场这只无形的大手拽着可事实上,钱能买到高档病房,却买不到“不痛苦”,买不到命事后大家反思,在哈尔滨这间病房,只能看到各种医学技术的“表演”,而作为对人类同胞基本的关怀,“空气太稀薄了”感慨:唯科学主义的医学把人看成了某种疾病或某个发生故障的脏器的载体,或者是某种能找到“显著差异”的统计学数字,这使得传统医学对鲜活生命的呵护异化成了“医生对疾病”、“医生对脏器”、“医生对数字”的“无人医学”在他看来,如今的医学现状,正如爱因斯坦早就担心的“手段日臻完善,目标日趋紊乱”的所谓“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无论多么高龄都是“因病抢救无效”,这不是一句讣闻中的套话,而是一种社会意识再也没有寿终正寝,唯有高技术抗争协和医院的大夫给罗点点团队的志愿者讲:我们抢救过老太太,她的孙子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像打一场战役一样救我奶奶,而且这场战役只能胜利,不能失败你知道他奶奶多大岁数了?105岁!对那种“生命不息,化疗不止”的观点,一直持反对态度,可这种态度常常得不到许多同行的理解说,整个医院,他最不愿意去的就是ICU病房,尽管那里展示着最先进的设备在那里,他分不清“那是人,还是实验动物”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后,一些在ICU病房接受过治疗的灾区孩子,几年后,仍然会画出对这里的恐惧:没有一丝笑容的男孩,耷拉着头,牵着狗,穿行在长长的没有尽头的黑漆漆的隧道里;自己被很多铁链捆着,扔在冰冷的水里;穿着晚礼服的女孩,露出她残缺的双腿,整个画面的调子是灰色的……在2000多例的中,最难忘的是老太太的死这个肺癌晚期的老太太,做了3个周期的化疗,被药物的副作用折磨得不成样子她彻底弄明白自己的病情后,和医生商量,放弃化疗她住院时唯一的“特殊要求”是,希望有单间,这个空间由她自己安排她将这间单人病房布置得非常温馨,墙上挂满了家人的照片,还请人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沙发和几件小家具从家中移到病房圣诞节、春节,她还亲手制作充满童趣的小礼物,送给来看望她的同事最后老人一直在镇静状态中度过,偶尔会醒来醒来的时候,她总会费力地向每查房的医生、护士微笑,有力气的时候,还努力摆摆手、点点头――所有这一切,都保持了她那独有的优雅直到最后,她再也没有醒来总在与死神拔河比赛的说:每一次都是很个体的,就像一面镜子可在无数次会议中,都发现在“技术至上”的同行中间,自己是少数派有时候坐在他身旁的“技术狂人”,明知他是谁,也不搭理他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毒理专家、医学博士陈作兵,没有选择放疗化疗,而是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曾和圈内人为此事在饭桌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到了快翻脸的地步有一万扇门,你在哪扇门前谢幕?罗点点也是在一家电视台的演播厅,她成了举双手赞成陈作兵大夫的人,而另一派,进行了激烈的反驳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主持人不得不数次出来“灭火”事实上,这样的争论发生在全国的好几家电视台、报纸上连“总关注国家大事”的白岩松都花了20多分钟,专门谈这件事儿很多人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可能是“陈作兵或者陈作兵的父亲”,这可能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正如白岩松在节目开场白的发问:“有一万扇门,你在哪扇门前谢幕?”父亲走后,陈作兵的手机快被打爆了,其中不乏谩骂、质疑,但他坚持,如果还有一次机会,他还会这么做因为父亲在最后的日子,完成了在医院做不了的很多事――和亲友告别,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和做豆腐的、种地的乡亲聊天他度过了最后春节,吃了最后一次团圆饭,7菜1汤他给孩子们包的红包从50元变成了200元,还拍了一张又一张笑得像老菊花的全家福他还种了梅干菜和南瓜他说:“我怕是等不到收获的时候了,但是拉拉(他的孙女)还可以吃到”这个有公费医疗却放弃治疗、最终也没吃到梅干菜和南瓜的老人平静地走了正如老人生前说的:“你看这水,一点一滴流到小溪里面,流到金沙河里面,再到富春江、钱塘江,最后汇进东海,无声无息的,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啊!”这种诗一样的语言,也常常出现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的课堂上他念因癌症离世的美国人崔雅的诗歌,讲海德格尔的哲学“人是向死的存在”,他还把说成是“生命的秋千荡完了”他把自己的课叫“课”、“优逝课”只是,这样的课常有学生逃掉,但几乎没有人逃医学技术的“主课”王一方也讲温暖的绘本他甚至很希望,有一天,和癌症患者依偎在一起,读《獾的礼物》那实在是个小孩子都能读懂的:冬日的晚上,一只獾很老很老了,他吃完晚饭,靠近壁炉,坐在安乐椅上摇啊摇,美丽的梦境把他引入一条长长的隧道,他跑呀跑呀,丢掉了拐杖,到了另金灿灿的世界第二天,狐狸宣布“獾死了”冬去春来,村子里的动物们谈论得最多的是老獾土拨鼠说,是獾教会我剪纸;青蛙说,是獾教会我滑冰;狐狸说,是獾教会我打领带;兔妈妈说,是獾把烤姜饼的秘密告诉了我……原来,獾留了这么多礼物给大家可王一方一直没有等到与临终病人“分享獾的礼物”的温馨时刻他的演讲顶多是在一群病人家属中进行而已,尽管很多家属听得热泪满面,但这样的“课”一直没有进病房给别人让出空间,正如别人让给你一样这样的挫败感,他的朋友罗点点有太多了她去医院大厅种“七彩树”,希望传播“生前预嘱”医院的负责人婉拒了:“我们这儿是救死扶伤的地儿,谁接受得了你们说死呀!”她让朋友在公园的合唱团里发问卷调查,唱歌的阿姨们不乐意了:“活得好好的,这么早让我们想到死?”结果没多久,真的死了人大家都开始思考罗点点说的事儿了罗点点出了一本书《我的谁做主》,她把新书发布会放在北京非常时髦的世贸天阶时尚廊举行发布会是崔永元主持的,他笑称“这本书很难成为畅销书,还不如80后小孩写的书好卖”,但没办法,“这是一种责任”他还念了史铁生的话:“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春节时,罗点点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所有的亲友大家都说“真有你的,大过年的,说什么死不死的”可看过书的朋友,又打电话对她说:这是一份文明的礼物她告诉别人自己在忙什么,有家境差一些的人直接反驳:“你说的问题太高端了,我们面临的不是放弃,而是没有”也有医生说,你们的理念挺好的,可在中国很难推下去很多时候,不是医生,而是中国人“孝道的传统观念”这把最有力的手,把各种管子插入了病人的身体有的医生一边看着胸透片子,一边对病人家属说:癌症晚期了,治疗的意义不大,但你们还是表表孝心,住院化疗吧!还有的临终病人本人都不愿做最后抢救,但他的子女担心面对亲戚朋友甚至邻居,说因为自己不让医生治,把老父亲给“弄死了”,硬把老人塞进了ICU的一堆机器中,眼巴巴地隔着玻璃流眼泪实际操作中,“要不要抢救”到底听谁的?老人不想抢救,子女要抢救,医生接受哪个?老大签字不抢救,老二来了要告医生,你凭什么不抢救我爸啊!因此,现在医生出于自我保护,尊重家属的意愿远远胜过尊重病人的意愿最后决定拔管子了,在过去,谈清楚了家属同意撤,是由医护人员拔现在决定撤时,就告诉家属怎么操作,他们自己动手解决有大夫说:我想起我第一次抢救病人时忍不住湿润的红红的眼圈;想起我见过的最孝顺的儿子签署放弃有创抢救他爹后,在地上“”磕的响头;想起患者走后家属的干嚎,随后在门口冷静摊派丧葬费用;罗点点团队里的席修明是北京复兴医院的院长,他担任ICU主任几十年他把自己的岗位称作“生死桥头”,称ICU技术是一种“协助偷生术”这个从34岁就开始担任医院ICU主任的专家,23年后,却当着记者的面,泼了ICU一盆子冷水他说,他害怕ICU没有人情味,害怕那种只有机器响的环境ICU的发展,在胜利中却迷失了方向他常提醒工作人员,微笑胜过一片安定他要求他的同事多给机器旁的老人梳头、擦身体,抚摸他们,哪怕病人已经没有了意识在台湾,老师会让医学生们到一间黑屋子里,每个人躺进棺材,用手电筒的光,照亮遗书,慢慢地读完,体会“的滋味”“所以,医学是个贵族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最具人性的,又是人文科学中最具科学性的”席修明拍拍他面前的字典般厚厚的《剑桥医学史》,望着窗外的大树,轻声说这个一直与ICU打交道的大夫说,应该走出技术万能的魔咒,因为机器意志永远无法取代人性的甘泉他早想好,如果自己快死了,坚决不住ICU事实上,这也是国外一些医生的选择有些同道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铜牌,来避免这样的结局甚至还有医生把这句话文在了身上在这些医生眼里,就是油尽灯灭,再自然不过正如《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对阿甘悄悄说的:“别害怕,死是我们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也如哲学家蒙田所言:“给别人让出空间,正如别人让给你一样”无论怎样选择都无解开头老许的儿子小许,不赞成“生命的尊严”这样的提法他还在电话里坚定地说:我一秒钟都不愿跟放弃父亲生命的医学博士陈作兵交往“那种人至少不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小许说父亲老许被检查出来是肺癌时,已经被医生宣判是“晚期的晚期”了,已经发生了骨转移和脑转移,能扫描到的可见肿瘤26个当即,儿子小许就决定:要把自己的每一分钱和每一秒钟都留给父亲而老许也想“活着”看到一只梨,老许说:一千万买一只梨,我也吃不下了,以前不重视身体,太节省,要能多吃点儿梨就好了小许说,用尽全力挽救父亲,是唯一能做的事儿人连生命都快没有了,“尊严、自由、快乐”这些矫情的字眼儿有什么意义,“他不需要旅游,只需要生命”他很清楚,父亲会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无论做怎样的选择都是无解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租房到医院附近陪伴化疗药是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这是选择采用怎样的化疗方案?又是选择要不要用最新的药?还是要选择后来,癌细胞入侵了老许正常的血管壁,胸腔开始积水,肺就快要被液体淹没了老许接受了第一根管子,从锁骨插进管,抽胸水每天,那根管子都会抽出一斤粉红色的液体“100天,抽了100斤”也正是这根管子让老许多活了100天可这根管子解决了憋气问题,又带进了空气,又造成了气胸而且管子也带进去新的细菌感染,老许正在朝一条不可逆的路上走父子俩觉得每一步都无可选择,只有一起奋斗后来,老许疼得左躺不是,右躺不是,坐起来也难受,疯狂地扭动身体到后来老许的脾气也大了有一次,儿子实在忍不住,说:“爸爸,你就不能坚强一些吗?”可父亲的回答让他终身难忘,那句话让他深刻理解了临终病人的感受父亲说:“爸爸到这个程度了,坚强和不坚强有什么区别?”再后来,痰堵在了胸口,第二根管子从鼻子插进了肺每天抽出黄黄的浓痰,直到“抽的速度赶不上癌细胞产生痰的速度了”他的肺一点点变成灰白色,像被棉絮裹着进入ICU前的时刻,老许拉着儿子的手说:你们要照顾好自己我觉得身体紧绷绷的,像被很多铁丝把身体捆着,爸爸没什么文化,不知道什么是遗言,也许这就是遗言吧先进的医学设备和药物让这句话没有变成老许的遗言这位生命以“秒”计算的病人,最终挨过了那年的春节除夕之夜,下着大雪,昏迷的老许醒来后,对家人说:过年了!我祝你们幸福!父亲走后,这句话陪伴了小许很多年如果没有抢救,他是得不到父亲这句“祝福”的小许告诉记者,对癌症病人而言,没有尊严,只有活着连生命都快没有了,何谈尊严?如果空谈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哲学的意义在哪里?哲学本该是回答生命的“父亲留给我的东西太多了!”尽管“人财两空”(花了几十万,还借了债),小许说,他丝毫不后悔当时的选择如今,小许每次吃到梨,都会想起父亲他说,这场经历,让他知道“梨的味道不是甜的,也不是酸的,而是平静的”陈作兵的生活却很久不能平静下来很多癌症患者给陈作兵打电话,希望他能解答,究竟该怎样做出选择但陈作兵坚持,那只是很个人的选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点点竖起她的大拇指,说自己同样很敬佩那些插着七八根管子,选择与死神顽强抗争的人,“好样的!”她说,生前预嘱就是强调的权利由本人做主,怎样选择没有对错,只要是自己的有一次罗点点去美国纽约,专门参观了特鲁多的塑像这里被称作医学的圣地特鲁多的一生中,当医生的日子还没当病人的日子多1837年,24岁的医学院学生特鲁多来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等待,他得了那个年代的不治之症――肺结核远离城市喧嚣,他的身体慢慢好起来奇怪的是,每当他在城里住上一段时间,结核病就会复发,而一旦回到撒拉纳克湖地区,又会恢复体力和心情后来,他在湖畔创建了美国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他成了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还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当然,最终,他也死于肺结核如今多世纪过去了看着雕像,最让罗点点感动的是,盖在特鲁多下半身的那条毛毯这条毯子让特鲁多的病人模样显露无疑,让“医生和病人没有界限”特鲁多的墓碑上刻着他行医生涯的座右铭:“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而这句话正是当下中国医学界最缺少的”罗点点感慨因为职业的关系,罗点点和她的朋友对“是一种伟大的平等”这句高悬在北京八宝山骨灰堂门楣上的歌德的名言,有自己的理解王一方总讲“课”,他也想好了自己怎样“下课”他说,最后的时刻,他拒绝用机器延长生命,他会让人给自己刮胡子,用热毛巾洗把脸,再擦点儿雪花膏,干干净净地离开,要“像老獾一样,把礼物留给别人”ICU专家席修明说,他不会在ICU走,他要躺在干净的床上,人也没有,安静地对这个世界说会儿话,然后走,正如一只蚂蚁离开,一片树叶落地见惯了的,没打算把自己的看做“特别的仪式”他说,他不会浪费别人的时间,不会过度抢救,赶着谁来看我,就是谁;走了骨灰放在树下,当肥料“我一生很充实,我给自己打80分!”罗点点也想好了最后的“生命的句号”死后通过捐赠变成一副白骨,挂在一位高大漂亮的随便什么科医生的衣帽架上,每天和他一起面对病人,穿他的衣服,还听他用特别软绵的口气打招呼:“嗨!罗美丽!”相比罗点点他们可以预见的自我做主的,老许最后的生命却身不由己地紧紧系在一根管子上了那年正月初三零点,老许的生命进入了最后的时刻小许穿过空荡荡的走道找医生,医生决定再插吸痰管医生说他们的职责就是挽救生命,哪怕最后一秒钟而这一次,一直很配合医生的老许,再也不想做了他用尽全力抓着大夫握着管子的手,使劲往外推可医生有力的手,准确迅速地把管子从他的鼻子穿进,直抵肺老许的预感是准确的,最后一管不是痰,而是鲜血他最后一句话是:“拔掉管子!”多小时后,老许走了 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症监护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