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食物中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7月1日四川遂宁安居一小学47人在午餐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呕吐等身体不适,其中10人被确诊为食物中毒。在送检的当天食堂原材料和学生的呕吐物的10个样本中有4个样本检测出蜡样芽胞杆菌。如何预防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呢?
  据统计,我国的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学生食堂(35.1%)、饮食服务单位(34.4%)、职工食堂(17.7%),只有12%发生在家庭。因此,对学生食堂、职工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管尤其重要。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与饮食卫生关系密切,食入的食品中含菌量越高,越容易发生中毒,且中毒症状越重。因此,学生食堂、职工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和家庭厨房一定要保持清洁,厨师和食品加工人员在加工食品前要洗手、戴口罩餐具要洗净、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加工和贮存,避免食品遭受蜡样芽胞杆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夏季的室温保存下的米饭类食物最容易受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导致食物中毒。因为20~30℃的室温最有利于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物在高温加热后,即使蜡样芽胞杆菌被杀死,但耐热的呕吐毒素仍可保持毒性,导致食物中毒。本次事件中的学生食堂就将前一天所剩的米饭放在常规保存,第二天再加热后给学生食用的。剩饭应放入冰箱保存,高温加热后再食用。我国大多数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食品都是没有冷藏所致[1,&2]。因为在冰箱保存的低温条件下蜡样芽胞杆菌很难生长繁殖,也很少产生毒素。但食物长期冷藏保存后,也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瑞士曾有一起蜡样芽胞杆菌中毒的事件,其中中毒食品在冰箱内保存了4天后食用后发生的[2]。
  一旦在进食后出现恶心、剧烈呕吐或腹泻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群体事件要即时报告,对食物进行检测,找出中毒食品,以免事件扩大。
  参考文献:
  [1]&&周帼萍,&梁天光,&丁淑娟.&年中国299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450-454.
  [2]&&&王洋,&周帼萍.&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死亡案例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1-192,封3,封4.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蔡东,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每周四全天出诊。从事传染病临...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7月1日四川遂宁安居一小学47人在午餐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呕吐等身体不适,其中10人被确诊为食物中毒。在送检的当天食堂原材料和学生的呕吐物的10个样本中有4个样本检测出蜡样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是怎样引起食物中毒的呢?
  蜡样芽胞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放毒”,它释放的毒素在医学上被称为“外毒素”。蜡样芽胞杆菌可释放许多毒素,其中两种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一种毒素被称为“肠毒素”,它会像霍乱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释放的肠毒素一样,对肠道细胞产生毒性,导致病人腹泻。但肠毒素不耐热,在加热到45℃30分钟或56℃5分钟的情况下,毒素则会被破坏,失去了毒性[1]。
  另一种毒素被称为“呕吐毒素”,是引起病人剧烈呕吐的主要原因。这种“呕吐毒素”非常厉害。它不仅可以刺激胃肠道神经,导致呕吐,还可以破坏肝细胞线粒体,导致肝细胞中毒。最厉害的是这种毒性不怕高温,在加热126℃90分钟的情况下,毒素都不会被破坏,照样发挥它的毒性[2,&3]。所以,含有毒素的食品即使高温加热仍可以引起人类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释放何种毒素与细菌的类型和生长环境有关。有研究证实,血清1型蜡样芽胞杆菌容易释放呕吐毒素;在米饭等淀粉类食物中,蜡样芽胞杆菌容易产生呕吐毒素,而在肉类等其他食品中,呕吐毒素产生较少,而肠毒素增多。蜡样芽胞杆菌产生呕吐毒素还与外界温度有关,在20~37℃的环境中,毒素的产量最高[3,&4]。
  蜡样芽胞杆菌“放毒”还特别隐蔽,含有毒素的食品大多无腐败、变质现象,进食时通常不易不人们察觉[1]。因此,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更要引起人们的警惕。
  参考文献:
  [1]&&&闻玉梅,&陆德源,&何丽芳.&现代医学微生物学.&1999.&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448-452.
  [2]&&&李敏,&李东光,&王美菡,&郭健.&食物中呕吐毒素Cereulide特性及检测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
  [3]&&&顿玉慧,&赵更峰,&郑启伟.&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的研究现状.&食品科学.&):&259-263.
  [4]&&&江文正,&柳增善.&蜡样芽胞杆菌肠毒素及其中毒机理的研究进展.&肉品卫生.&1993.&(3):&21-24.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蔡东,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每周四全天出诊。从事传染病临...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A.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本身B.其产生的外毒素即肉毒毒素C.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长快D.食品腐败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金属碎片 B.重金属 C.包装材料粘合剂 D.寄生虫2A.动物B.植物 C.人类 D.动物、植物、人类等3A.酵母菌
B.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
D.沙门氏菌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0.8.54蜡样芽孢杆菌检测方法现状-技术前沿-新闻中心-国家标准物质网
>> 正文阅读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方法现状
【来源/作者】武汉职院——陈飞 【更新日期】 9:56:02
1 生物学特性
蜡样芽孢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大小为(1.0&m~1.2&m)×(3.0&m~5.0&m),多数呈链状排列;形成椭圆形或柱状孢子,孢子囊膨胀不明显,孢子中生,孢子分布广泛,主要在食物中增殖,兼性需氧,在复杂的培养基中能呈厌氧生长。
蜡样芽孢杆菌在普通琼脂上生长的菌落较大,呈灰白色,直径 3mm~10mm,表面粗糙似毛玻璃状或融蜡状。在血琼脂平板上呈草绿色,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培养基上呈现粉红色菌落,周围伴有粉红色的晕。
蜡样芽孢杆菌能产生卵磷脂酶和酪蛋白酶,过氧化氢试验阳性。溶血,不发酵甘露醇和木糖,常能液化明胶和使硝酸盐还原,在厌氧条件下能发酵葡萄糖。蜡样芽孢杆菌耐热,其游离芽孢能耐受 100℃30min,而干热灭菌需 100℃,60min 才能杀死。
2 流行病学
蜡样芽孢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生熟食品中也常见,已从包括肉类、乳制品、蔬菜、炒米粉以及各种甜点等多种食品中分离出该菌,在中国主要与受污染的米饭或淀粉类制品有关。
蜡样芽孢杆菌在各种食品中的检出率较高,其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以夏秋季最高。蜡样芽孢杆菌能产生多种毒性产物,如肠毒素、溶血毒素、卵磷脂酶 A、蛋白溶解酶及 DNA 胞外酶等,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在临床上可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类。呕吐型以恶心、呕吐症状为主,其特点为潜伏期短,仅 0.5h~5h;腹泻型以腹痛、腹泻为主,潜伏期较长,通常为 8h~16h,以水泻、腹痉挛、腹痛为主,有时会有恶心等症状。致呕吐型综合症的肠毒素至今尚未提纯,该毒素系低分子肠毒素,其相对分子量小于 5000Da相当稳定,对 pH、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均不敏感,能耐 120℃90min,一般不被煮沸或高压灭菌破坏,该菌最适产毒温度为 30℃,24h 的米饭培养物可产生毒素。致腹泻型的肠毒素现已提纯,其纯化的肠毒素分子量为(5.5~6.0)Da×103,该毒素也有催呕作用,并能使小白鼠致死。
3 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
3.1 蜡样芽孢杆菌常规的检测方法
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主要还是以平板计数法为主,如 ISO 组织以 BS EN ISO为依据,我国以国标法 GB 3为依据。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需要将分离培养后的可疑菌落做生化反应试验、溶血试验、动力试验、蛋白质结晶试验等鉴定,被确定为蜡样芽孢杆菌后,还需根据需要进一步进行血清分型。由于芽孢和繁殖体相对耐低温,通常不发生对细菌亚致死的危险,所以增菌不是必需的。采用 MYP 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多粘菌素 B 选择性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利用甘露醇发酵和卵磷脂分解反应与其他革兰氏阳性菌加以区分。再通过产胞试验、动力试验等即证实为蜡样芽孢杆菌。
3.2 基于细菌自身及生长过程的检测技术
蜡样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特异性的酶,根据酶的特性,选择对应的底物和指示剂,将其添加到培养基中。通过设计与这些酶进行反应的显色培养基,可以通过颜色反应来检测蜡样芽孢杆菌,从而提高检测速度。如张淑红等人设计了 HKCB 显色培养基,并与传统的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培养基进行了对比,Lawrence和 Peng等人针对磷脂酶设计了选择培养基,并与传统培养基进行了对比。Martina Fricker等人将显色培养基 BCM、CBC、PEMBA和 MYP 培养基进行了对比试验,同时采用 PCR 进行结果验证。
蜡样芽孢杆菌细胞本身也会产生很多化学物质和代谢产物,很多产物具有特定的组成和性质,也可以直接分析代谢产物如蛋白、多糖等,来确定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成分。如万佳蓉、Kamat AS 等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蜡样芽孢杆菌芽孢中吡啶二羧酸的吸收峰,对芽孢进行了定量分析。这种方法需要的仪器设备价格很高,一般不适合现场的快速检测。还可以根据蜡样芽孢杆菌生长过程进行检测,比如用电阻抗、传感器、流式细胞仪等技术进行监测和判断,但是这些方法只能检测一类或总数微生物,特异性差,很难满足致病菌快速检测的要求。
3.3 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
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有核酸杂交技术中的芯片技术、核酸扩增技术中的聚合酶链反应等,目前应用的最多的是 PCR 技术,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如毛正果等人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出蜡样芽孢杆菌等 14 种肠道致病菌,沈圣将免疫磁性分离技术与实时荧光 PCR 技术结合用于对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快速检测,Bonerba和 Kumar分别采用 PCR 方法检测蜡样芽孢杆菌中的肠毒素,Puriya 等人采用 Multiplex PCR 技术对芽孢杆菌中的 8 种毒素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并检测了 411 株蜡样芽孢杆菌。总的来说,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效果很好,但是操作上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3. 4 其他快速检测方法
其他方法包括前面已经介绍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微生物检测仪法和各个方法的交叉结合使用。但是每种检测方法单独应用都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都会给检测带来差和错误,因此针对不同的要求和环境要合理选择适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Eilers M,Eisenman RN: Myc’s broad reach. Genes & Development ):.
2.Natalie Meyer,Perm LZ: Reflecting on 25 years with MYC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检测方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