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淋巴结是小手术吗切除有什么影响

膀胱癌做了根治性膀胱切除后病人还能活多久?
浸润性膀胱癌是掠夺生命的恶性肿瘤,如不及时得到根治性治疗,一旦发生转移而成为全身性疾病,无论怎么治疗、花多少钱,病人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12个月,但有少数病人(不到10%)可以幸运地活过5年。但是做了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后病人能活多久?我们总结了2000年1月到2007年12月期间188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后获得随访的病例的生存资料,总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4.9%,其中肿瘤局限于膀胱的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2.5%,而侵犯到了膀胱外的病人5年无复发生存率只有19%。没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2.2%,有淋巴结转移的话就只有25.2%。按分期来统计,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在pT2a的病人为88.1%,在pT2b病人为82.5%,在pT3a病人为70.5%,在pT3b病人为25.3%,在pT4病人为20.5%(癌症,):500-505)。埃及Mansoura的泌尿外科和肾病中心报告了从年间2720例膀胱癌在根治性膀胱切除后病人的生存情况,总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5.5%。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2.2%,有淋巴结转移者的为23.1%。按分期统计,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是: pT2a为75.1%, pT2b为53.2%, pT3为39.8%,pT4为29.4%(J Urol,:121-127)。2008年美国泌尿外科杂志报道了克利夫兰Glickman泌尿外科研究所336例和瑞士Bern大学322例膀胱癌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病人的生存情况。Glickman泌尿外科研究所的病人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是:pT2a为77%,pT2b为45%,pT3a为27%,pT3b为10%; Bern大学的病人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是:pT2a为81%,pT2b为57%,pT3a为60%,pT3b为42%。Bern大学根治性膀胱切除后病人生存情况好于 Glickman泌尿外科研究所的原因在于,前者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时淋巴结清扫范围(为扩大淋巴结清扫)比后者(为有限淋巴结清扫)更广泛(J Urol,:873-878)。因此,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时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术后病人的远期生存非常重要。从以上资料可以得知,对于浸润性膀胱癌应尽早做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并且要作广泛的盆腔淋巴结清扫。太晚了(例如到了P3b或P4,或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即使做了根治性手术,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手术效果。术后一旦发现病变已侵犯到了膀胱外或有淋巴结转移,应给予辅助化疗或放疗,以预防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命。
膀胱癌可以活多久? 日常预防膀胱癌的小妙招
纽约州立大学流行病学家约翰·维纳及其同事对确诊为膀胱癌的351名有嗜饮习惯的男子和855名另一对比组男子进行了比较后发现,男子若饮水过量,特别是饮用了经氯消毒过的自来水或用自来水制成的各种饮料,有可能增加患膀胱癌的危险。研究人员对上述被测试者的日饮水量、喝含酒精的饮料、苏打水、牛奶、咖啡以及直接饮用自来水的情况进行了逐项调查。结果发现,每天饮水超过14大杯比日饮水量不足7杯的男子所患膀胱癌的危险竟高出2~4倍。上述研究结果与传统的观念相悖。过去人们相信,多喝水将会有助于冲淡尿液中的各种致癌物,进而达到进一步削弱其致癌能力之目的。但最新研究结果却显示,饮水过量则会导致膀胱体积膨胀,造成膀胱内壁表面增大,因此,势必会增加各种诱发癌症发病的化学物质的侵袭机会。在研究中该小组还发现,过量饮用自来水,包括用自来水冲饮的咖啡及果汁,是导致膀胱癌发病的直接因素。为此,专家建议,家庭中应最好安装一台小型的水过滤器。另外,除夏季炎热天气外,男子必须适度饮水。除了喝水,还有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膀胱癌发病呢?1、化学性质癌物质。纯基胺是没有致癌作用的,能够致癌的物质是染料中的中间体,其中,橡胶、塑料、联基胺等都有诱发膀胱癌的可能性。当人们和这些致癌物质长时间接触,患病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而发病的潜伏期是5-50年,一般情况下是在二十年左右。2、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长时间和化学类致癌物质接触,这时,就应该考虑患者患病是否和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有关。色氨酸正常代谢物的堆积,对疾病的发生是有促进作用的,中间代谢物含邻羟氨基酚类的致癌物质。3、吸烟。在临床上,膀()胱癌患者当中,有很多都是有着吸烟的习惯,经过调查我们知道,吸烟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不吸烟的人高出四倍左右。由此可见,长期不节制的吸烟,不仅对身体本身有着摧残,还是膀胱癌发病的罪魁祸首。检查出膀胱癌可以活多久。临床上占有绝大部分的膀胱癌患者起初的表现是血尿,通常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全程血尿,有时也可为镜下血尿。血尿可能仅出现1次或持续1天至数天,可自行减轻或停止,有时患者服药后与血尿自止的巧合往往给患者“病愈”的错觉。有些患者可能在相隔若干时间后再次出现血尿。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的临床现象。患者是在健康体检时由B超检查时发现膀胱内有肿瘤,医生说,对于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应考虑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性,特别是膀胱癌。对于膀胱癌检查方法包括尿常规检查、尿脱落细胞学、尿肿瘤标记物、腹部和盆腔B超等检查。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膀胱镜、静脉尿路造影、盆腔CT或/和盆腔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主要方法。日常预防膀胱癌的小妙招1、从事染料、橡胶、皮革等工业的工人发病率较高。因为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减少与化学物品的接触,尤其是亚硝胺类及芳香胺类物品的接触至关重要。2、吸烟及长期使用可致膀胱癌药物,使发病率明显增加,应禁止吸烟,避免大剂量应用某些致癌药物。3、积极治疗泌尿系结石、血吸虫病,预防及治疗膀胱内感染。4、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嗜酒、不憋尿。5、要积极参加群众性普查。我国某些卫生机构对高危人群有定期普查、筛选。对无痛性血尿病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男性,严格进行包括膀胱镜在内的检查筛选,都可以对膀胱癌病人,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6、优化饮食结构: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富含营养为主,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煎饼、炸鱼、咸鱼等,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并可减少致癌物质的摄入机会。7、喝足量的温开水:虽然喝足够量的各种液体(包括饮料)都有降低膀胱癌的危险,但还是以喝水为好,每天喝10杯以上的白开水,并没有什么副作用,但却获益匪浅。美国哈佛大学最近公布了一项历经10年、涉及4岁男子的研究结果,发现多喝水(每天6-10杯)能有效降低得膀胱癌的危险。本项研究从1988年开始,探讨了22种不同的液体,包括水、茶、果汁、啤酒等等。结果是,只要是多喝液体,不管是水,还是饮料,甚至是啤酒威士忌,都能把在美国发病率占第四位的膀胱癌的危险降低一半。其机理可能是流经膀胱的液体频繁移除,可减少潜在致癌物对膀胱壁的刺激所致。
膀胱癌能活多久 膀胱癌治疗方法有哪些
膀胱癌能活多久?膀胱癌是泌尿系统的高发肿瘤,中医药在治疗膀胱癌方面有许多成功案例,患者不妨在中医师指导下采取中药治疗,可增强体质,缓解病痛。膀胱癌治疗方法有哪些(一)表浅膀胱癌的治疗首次确诊的膀胱癌中,70%-80%是表浅肿瘤(Ta、TI或Tis),用保存膀胱的保守治疗可获成功。包括TURBT及膀胱内治疗。常用的膀胱灌注药物有卡介苗(BCG)、噻替派、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等。大部分表浅膀胱癌用外照射无益虑(二)肌层受侵膀胱癌的治疗肌层受侵膀胱癌的治疗目前分为保存膀胱与不保存膀胱两种方法。泌尿外科莎啪兽谝的方法是手术根治切除膀胱。保存膀胱的治疗方法主要用外照射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三)膀胱根治切除术后的辅助化疗肌层受累的膀胱癌,标准治疗仍然是膀胱切除术,70%的肌层受累和局限于膀胱的肿瘤可以行根治术治疗,但术后仅有30%的患者可能得到永久的局部控制。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给予DDP为基础的联合辅助化疗,目的是减少局部复发和远位转移的危险。辅助化疗的优点是:①患者有精确的分期;②只有高危复发的患者予以治疗;③不影响正规的首选治疗。缺点:①未能及时治疗全身隐匿的病灶;②不能评估肿瘤对化疗的反应;③术后患者有并发症或耐受性差,难以给予加强剂量的治疗。(四)膀胱切除术前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的目的是降低原发肿瘤分期,消除镜下转移病灶,改进生存率,使之可能进行保守手术。新辅助化疗的优点是:①术前在体评估肿瘤的化疗敏感性,同时治疗原发灶及转移灶,估计二者相关的反应;②原发肿瘤分期下降,改进肿瘤切除率或根治切除率,减少手术种植;③手术和放疗前进行化疗,血流通畅,保证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并有较好耐受;④术前综合治疗提供保存膀胱的机会。缺点是:①疗效依赖临床分期;②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会延误对患者有效的治疗。(五)保存膀胱的综合治疗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保存膀胱的治疗已逐渐成为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肌层受累的膀胱癌,用单化疗、单放疗或TURBT的局部控制率有限,综合治疗的疗效最好。保存膀胱的治疗,应选择适应证患者,一般为侵及肌层及膀胱周围脂肪层的患者。用TURBT、放化疗同时治疗,可达到5年40%-63%的保存膀胱率,且其中80%能保持膀胱正常功能。同时化疗+放疗的优点:①DDP 或5 - Fu 具放射增敏作用,增加放射对细胞的杀伤作用。②肌层受累的TCC患者,50%有亚临床转移病灶,单用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不能根治全身亚临床病灶。同时放、化疗,能达到较高的临床持续完全缓解(CCR)。膀胱癌能活多久?膀胱癌的中医如何治疗方一中药:鲜芝麻90克,鲜黄花60克,半边莲30克,沙氏鹿茸草,酢浆草各15克,佩兰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抗癌,对膀胱癌的治疗有效。方二中药:三棱、莪术、青皮、藿香、香附、甘草各5g,生姜3片,大枣2枚,海金沙5g,大蓟根、薏苡仁、玉米须各20g。用法:以上中药水煎服,每天1剂,遵医嘱服用。功效:适用于各型膀胱癌者,可缓解小便不利、小便刺痛、尿潴留等症。方三中药:太子参、茯芩、白术各15g,炙甘草、白花蛇舌草各10g,淡竹叶5g,薏苡仁30g,黄柏5g,六味地黄丸(包煎)30g,用法:将以上中药用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适用于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膀胱癌术切除后复发者也比较适合。治疗膀胱癌的2味茶饮茵陈白茅根茶材料:茵陈30克,鲜白茅根60克,冰糖适量。制作:将茵陈、鲜白茅根分别用水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500克,浓煎去渣,加冰糖少许即成。用法:代茶频饮,每日一剂。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适用膀胱癌症属血热致尿血。荔枝草蜜茶材料:荔枝草50克,车前草30克,白茅根30克,蒲公英3克,蜂蜜30克。制作:将荔枝草、车前草、白茅根、蒲公英3克分别拣杂洗净,切小段,一同放入砂锅,加水浸泡片刻,浓煎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收取滤汁,放入容器,待其温热时,兑入蜂蜜,拌合均匀即成。用法:每天2次,趁热服用。
膀胱癌能活多久怎么治效果好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而在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61/10万,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高发年龄50~70岁。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那如果一旦筛查出有有膀胱癌的话那还可以存活多久?看了下文中的介绍相信你一定会有答案了。检查出膀胱癌可以活多()久。临床上占有绝大部分的膀胱癌患者起初的表现是血尿,通常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全程血尿,有时也可为镜下血尿。血尿可能仅出现1次或持续1天至数天,可自行减轻或停止,有时患者服药后与血尿自止的巧合往往给患者“病愈”的错觉。有些患者可能在相隔若干时间后再次出现血尿。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的临床现象。患者是在健康体检时由B超检查时发现膀胱内有肿瘤,医生说,对于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应考虑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性,特别是膀胱癌。对于膀胱癌检查方法包括尿常规检查、尿脱落细胞学、尿肿瘤标记物、腹部和盆腔B超等检查。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膀胱镜、静脉尿路造影、盆腔CT或/和盆腔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主要方法。膀胱癌怎么治效果好:检查出膀胱癌可以活多久。膀胱尿路上皮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和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腺癌患者多采用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有些患者可以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也可先进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对于膀胱癌患者放射治疗也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如果是早期积极治疗,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对于恶性肿瘤比如膀胱癌等体部的伽玛刀是很积极的治疗方法,治疗膀胱癌等恶性肿瘤比单纯手术还要有效,上海85医院是沪上大型三甲医院,引进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高科技医疗设备伽玛刀,也是上海地区首家“上海伽玛刀肿瘤治疗中心”。伽玛刀区别于手术的是无创伤、不出血、无需麻醉、不需要特殊的术前准备和用药、手术患者是清醒、无痛的状态下去进行的。可以说伽玛刀是不会影响你生活和工作的。接受膀胱癌手术的患者其他正常的组织也不会受到损伤。
相关疾病百科推荐
hong分享经验0
雪夜残血痛谁知分享经验77
z223546分享经验0
年草帽分享经验129
乐仕堡运动拓展分享经验0
lovekai1986分享经验10
啦啦啦啊小太阳分享经验10
不川内酷君分享经验0
李豹80分享经验0
蓝蓝yaya分享经验0您的位置: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子宫颈癌是依靠妇科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的恶性肿瘤,临床分期随着期别的增高,其准确性也越来越差,有文献报道,约25%临床分期Ⅰ~Ⅱ期、60%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期别被低估,这些期别被低估的患者因为腹主动脉区域病灶在影像学评估时未能准确判定,治疗时遗漏而导致治疗失败。
&  子宫颈癌是依靠妇科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的,临床分期随着期别的增高,其准确性也越来越差,有文献报道,约25%临床分期Ⅰ~Ⅱ期、60%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期别被低估,这些期别被低估的患者因为腹主动脉区域病灶在影像学评估时未能准确判定,治疗时遗漏而导致治疗失败。治疗前手术病理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状态,能提供精确信息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临床证据。但在子宫颈癌治疗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para-aorticlymphadenectomy,PAL)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手术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仍备受关注与争议。
  一、PAL的手术指征
  子宫颈癌淋巴结的转移,多为先转移到盆腔淋巴结后,再至腹主动旁淋巴结的阶梯式转移。不同临床分期,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不一。韦羽梅等报道,Ⅰb1~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8.7%(26/298);多因素分析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和盆腔淋巴结阳性个数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Gil-Moreno等报道,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5%(13/87),其中10例为&5mm的转移,3例为&5mm的肉眼可见转移。
  因此,如何准确评估腹膜后淋巴结状态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目前彩色B超、CT、MRI是临床上常用的、根据淋巴结大小及形态来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可疑受累的检查方法,当淋巴结呈球形且短径超过10mm时判断为可疑受累,对于&10mm的淋巴结判断为阴性,但Leblanc等报道了经MRI、CT检查腹主动旁淋巴结短径&10mm及无远处部位转移影像学征象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行系统的髂-左肾静脉水平PAL,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7%(21/123),即有17%的患者被漏诊,其中57%的漏诊患者转移淋巴结直径&5mm,43%的漏诊患者转移淋巴结直径&5mm。因此,CT及MRI检查在诊断腹主动旁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有限。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检查是一种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两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出诊断的影像学方法,也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癌灶最准确的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CT、MRI检查。Leblanc等的研究显示,对经MRI、CT检查腹主动旁淋巴结直径&10mm、PET-CT检查均阴性的患者中仍有12.3%的患者被漏诊,MRI、CT检查为阴性结果的患者中PET-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3.3%、94.2%、53.8%、87.5%;对于转移灶直径&5mm的患者,PET-CT检查的敏感度为22%,特异度为91%,阳性预测值为15%、阴性预测值为94%;对于转移灶直径&5mm的患者,PET-CT检查的敏感度为42%,特异度为93%,阳性预测值为38%、阴性预测值为94%。Ramirez等认为,对于经CT或MRI检查均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征象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PET-CT检查诊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36%,特异度为96%。
  Gouy等报道了PET-CT检查在诊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当PET-CT检查提示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阳性时敏感度可达81%,当PET-CT检查提示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阴性时特异度可达91%,当PET-CT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阳性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时特异度为78%。Margulies等认为,PET-CT检查诊断进展期子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为89%;当PET-CT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阳性、阴性时的特异度分别为82%、92%。Gouy等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PET检查诊断局部晚期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为88%(208/237),认为仅凭PET检查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时,将有12%(29/237)的患者漏诊,其中45%(13/29)的漏诊患者转移淋巴结直径&5mm。
  目前的文献报道结果尚不支持MRI、CT、PET-CT检查可取代PAL。Perez-Medina等认为,虽然PET-CT检查是目前评估淋巴结转移最特异的方法,但仍不能代替手术病理检查,故推荐不论PET-CT检查结果如何,PAL应该用于所有局部晚期的子宫颈癌患者。这与Leblanc等认为PAL只用于PET-CT检查阴性结果的患者的观点不一致。综合文献报道,对于那些准备行同步放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特别是PET-CT检查提示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应该与患者共同商量决定是否行腹膜外PAL,治疗前PAL可明确PET-CT检查阴性的患者中哪些需行同步放化疗及扩大放疗野。但当PET-CT检查提示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阴性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
  2014年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行PAL的手术指征如下:(1)可用于肿瘤直径&4cm的患者(Ⅰb2、Ⅱa2期)、可疑或已知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2)Ⅰb2及Ⅱa2期选择手术的患者、进展期(Ⅱb~Ⅳa期)患者在没有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情况下选择腹膜外或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术(2B级证据)。(3)Ⅰb2、Ⅱa2期及进展期(Ⅱb~Ⅳa期)患者在有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情况下选择腹膜外或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术(2A级证据)。(4)对于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Ⅰa1、Ⅰa2期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活检术(2B级证据),但当怀疑或确证盆腔淋巴结转移时是有PAL的手术指征的。(5)Ⅰb1、Ⅱa1期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活检术(2A级以上证据)。(6)复发患者拟行盆腔廓清术时需明确有无远处转移癌灶。
  二、PAL的手术范围
  PAL可分为两种:(1)取样活检术,指有选择性切除可能受累的淋巴结;(2)系统性切除术,指完整切除所选区域内动静脉周围所有淋巴脂肪组织。根据切除淋巴脂肪组织的上界又可分为两种:(1)高位淋巴结切除术,指上界达左肾静脉水平;(2)低位淋巴结切除术,指上界达肠系膜下动脉水平。PAL的上界是肠系膜下动脉,还是左肾静脉水平,仍有争议。Michel等统计了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421例Ⅰb~Ⅱ期子宫颈癌患者,在106例盆腔淋巴转移患者中有28例(26%)同时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8%(34/421),其中有23例(68%)为左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34例中有8例(24%)为肠系膜下动脉以上区域转移。Ouldamer等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在PubMed上查询到的行系统性PAL的文献,结果显示,在734例患者中,仅8例(1.09%)有孤立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肠系膜下动脉上方。
  三、PAL的手术方式
  根据手术方式可分为:开放式手术(开腹手术、经腹膜后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根据手术路径又可分为:经腹腔或腹膜后腔的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1977年就有文献报道开腹行PAL,因该法手术并发症多,特别是术后肠粘连导致术后放疗肠道副反应加重,因此逐渐被腹腔镜手术代替。Gil-Moreno等报道,经腹或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远远低于开腹手术的12%~18%。Gouy等认为,开腹手术(经腹或腹膜后途径)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19%,其中经腹膜后途径的并发症要少于经腹;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的0~7%,术后住院时间短,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更是大幅度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减少了术后放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腹膜外腹腔镜手术与经腹手术相比减少了肠管损伤的风险,有腹腔手术史的患者不影响腹膜后手术的成功,同时减少了腹腔粘连的形成,从而减少了腹主动脉区域延伸野放疗的副反应。随着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开展,也有研究报道单孔腹膜后腹腔镜下PAL安全可行,且有美容效果。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有手术精确、出血少的优点。不少研究报道了其在PAL中的应用。有研究认为,PAL的切除水平可达肾静脉,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手术安全可行。
  Pakish等回顾性分析了行PAL的195例患者,其中34例行腹膜外腹腔镜PAL+机器人子宫全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膜外组),108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经腹盆腔淋巴结切除及PAL(腹腔镜组),52例行机器人子宫全切除+经腹盆腔淋巴结切除及PAL(机器人组)。结果显示,腹膜外组手术获得的中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数(10.0枚)多于腹腔镜组(5.0枚)及机器人组(4.5枚);腹膜外组中位体质指数(35.1kg/m2)高于腹腔镜组(28.4kg/m2)及机器人组(30.2kg/m2);手术出血量3组间无差别;腹膜外组中位手术时间(339.5min)长于腹腔镜组(286.0min)及机器人组(297.5min)。因此认为,腹膜外腹腔镜PAL可获得比经腹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更多的淋巴结数,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腹膜外途径更有优势。
  四、PAL的手术并发症
  PAL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肠管损伤、输尿管损伤,术中需仔细操作,避免暴力撕拉伤及血管,使用热能器械时要避开重要器官,术中发现损伤要及时修补。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盆腹腔粘连:易加重术后放射性肠道副反应,经腹膜途径的腔手术能减少肠道损伤及术后肠粘连的形成。(2)淋巴囊肿的形成:特别是经腹膜后途径的手术(开腹或腹腔镜)易形成,术中可通过彻底结扎淋巴管、手术结束时开放后腹膜、使用超声刀切割淋巴脂肪组织等方法降低其发生率,如发生淋巴囊肿可予保守治疗,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淋巴液,甚至手术结扎闭合渗液淋巴管。(3)下肢淋巴水肿:多见于广泛淋巴脂肪组织切除加术后放疗患者,嘱咐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及久坐,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血管扩张。(4)穿刺孔部位转移:多见于术中发现有大块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过程中避免穿刺器多次进出操作腔隙,切除标本应装入标本袋取出,缝合前冲洗穿刺孔部位切口。
  五、PAL对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子宫颈癌患者无论是选择手术或同步放化疗,PAL是为了明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为后续治疗中放射野的确定提供依据,同时切除可切除的转移癌灶达到减少肿瘤负荷的作用。但PAL是否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时间(OS)仍有争议。
  Gold等回顾性分析了参加3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即美国学组(GOG)85,GOG120,GOG165]之一,且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555例子宫颈癌患者(手术组)的资料,与130例参加GOG165临床研究经影像学检查认为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影像学组)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虽然手术组晚期患者(95%为Ⅱb、Ⅲb期)及大肿瘤患者均多于影像学组(P&0.05),但手术组患者的4年PFS(分别为48.9%、36.3%)及OS(分别为54.3%、40.0%)均优于影像学组;影像学组患者盆腔外复发率(63.8%,30/47)明显高于手术组(51.6%,113/219;P=0.127),包含腹主动旁淋巴结在内的复发率也高于手术组(分别为31.9%、15.1%;P=0.006)。按文献报道的CT、MRI检查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这些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约有50%会被漏诊,从而导致12%~15%的患者治疗不足,因此认为,单纯影像学检查排除腹主__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导致局部复发率升高并降低PFS及OS,特别是对于Ⅲ期子宫颈癌患者而言这一后果更显著,提示手术病理检查排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Gouy等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受累淋巴结直径&5mm、受累淋巴结直径&5mm患者的3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4%、69%、17%(P&0.01)。因此认为,对于受累淋巴结直径&5mm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行PAL后可获得与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患者相当的生存率,但受累淋巴结直径&5mm的患者尽管PET-CT检查提示无盆腔外转移灶其预后仍较差。
  Gouy等认为,对于那些PET或PET-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域有高摄入时不必行PAL,直接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扩大放射野范围;对于那些盆腔淋巴结区域有高摄入而腹主动脉旁检测阴性的患者,假阴性率可达22%,此类患者行PAL可精确调整放射野范围;当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域均无高摄入时,假阳性率较低(约9%),此类患者行PAL分期手术的益处仍不确定。
  综上所述,子宫颈癌治疗前的PAL可以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放疗方案,对于那些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可以避免因放疗而导致的并发症,此外切除受累的肿大淋巴结还有治疗的益处。目前,有关PAL的手术指征、切除范围以及能否改善患者的预后方面仍有一定的争议,期待Frumovitz等开展的Ⅲ期临床研究,能明确Ⅰb2~Ⅳa期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PAL后的同步放化疗,与PET-CT检查后的同步放化疗比较是否更能改善预后;同时,还能明确PAL的短期及长期并发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肠系膜下动脉的关系。因此,对于满足2014年NCCN指南推荐的PAL指征的患者在技术设备许可、患者知情的条件下,可行PAL。经腹膜后腔的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术后放疗的优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相关问题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
<a title="药流和人流哪个伤害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淋巴切除后有什么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