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晚期症状及表现晚期会腹泻或牙疼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疼痛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主观感觉,疼痛不仅是一种生理应答,同时还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癌症疼痛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癌症疼痛作为癌症的一个主要伴随症状,在积极抗癌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为24%~60%,晚期患者为62%~86%。近40年来(meta分析中有52篇文章)研究发现,中至重度癌性疼痛占1/3以上。所有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50%,口面部肿瘤最高占70%。在晚期/转移/终末期患者癌痛发生率为64%,抗癌治疗的患者中为59%,癌症已治愈的患者中癌痛仍占33%,70%以上的患者有不止一个部位的疼痛。这些数据说明,癌性疼痛远没有控制。
  引起癌性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机械性疼痛:由于肿瘤快速生长,压迫周围神经,导致疼痛;②瘤内压力高:肿瘤细胞增殖可以在瘤内产生高压力,引起张力性疼痛。③微骨折:骨转移时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刺激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导致进行性骨溶解破坏,引起局部病灶的微骨折,出现疼痛。④运动:关节的运动也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出现疼痛。⑤生物性疼痛:是指肿瘤细胞释放出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刺激周围组织及神经末梢而出现疼痛。
  归纳起来,临床上导致癌症疼痛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与癌症相关的疼痛,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和伴随疾病引起的疼痛。约87%~92.5%的疼痛与肿瘤有关,17%~20.8%由治疗引起,有些患者两种因素都有。
  (一)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
  呈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细胞易形成肿块而压迫周围组织或阻塞各种管道,如淋巴管、血管、肠管等引发疼痛。浸润性生长也可能侵犯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胸腹膜等而导致疼痛。
  1、肿瘤局部侵及神经、血管、骨膜等造成疼痛。如原发性乳腺癌侵及肋骨、肋间神经和胸膜,腋窝淋巴结转移侵及臂丛神经,可刺激引起疼痛。肺上沟瘤(Pancoast)侵犯周围神经、胸廓等引起疼痛。头面部肿瘤侵犯神经、口腔黏膜、骨膜等引起疼痛。
  2、肿瘤局部压迫。(1)病变组织容积增大,而组织包膜和骨性容积不变,导致局部组织出现胀痛。如原发性肝癌表现为肝区胀痛;前列腺癌表现为局部疼痛;颅内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癌造成颅内压升高引起胀痛。(2)阻塞于管腔,造成梗阻痉挛,导致疼痛。如结肠癌造成肠梗阻,出现腹痛;支气管肺癌引流不畅导致阻塞性肺炎而出现胸痛。(3)侵犯淋巴管、血管及软脑膜,造成淋巴液、血液及脑脊液回流障碍,导致机体局部水肿而引发疼痛。如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压迫腋静脉,使腋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上肢水肿而引发疼痛。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引起头面部及上肢水肿引起胀痛。
  3、病理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常见于肺癌、乳腺癌等引起的肋骨转移及腰椎转移,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引起疼痛,继发截瘫后疼痛反而减轻
  (二)与癌症相关的疼痛
  1、少数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产生非转移性全身症状而出现疼痛。如骨关节病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痛、骨膜增生等)、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常见于肺癌、胸腺瘤等。肿瘤细胞还能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生长因子和酶等,也与疼痛有关。
  2、肿瘤细胞的高代谢和乏氧易造成组织代谢产物增加,特别是一些致痛物质如氢离子的增加,从而引起疼痛。
  3、晚期癌症患者由于机体过度消耗,营养不良所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褥疮、便秘、肌肉痉挛等引起的疼痛。
  (三)与癌症治疗有关的疼痛
  1、手术治疗:在切除肿瘤的同时难免会损伤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等,术后局部引流不畅、切口感染、不愈合、瘢痕形成,均可引起疼痛。如乳腺癌术后疼痛发生率为6%,多于肋间神经损伤、上肢水肿、瘢痕和切口不愈合有关。胸部手术后引起的肋间神经疼痛等。
  2、化学治疗:由化疗药物副作用所致的疼痛复杂而多样。神经毒性药物(长春碱类)及紫杉类药物以周围神经痛为多见,常伴肢端麻木,有时表现为腹痛和手足烧灼样疼痛,停药后多可以消失。化疗药物多可以引起静脉炎,外渗时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阿霉素、丝裂霉素等。有些药物本身是发泡剂,当溢出血管外时可引起剧烈烧灼样疼痛,常使患者彻夜难眠。某些药物(如异环磷酰胺)在体内代谢后,经输尿管排至膀胱,刺激膀胱及尿管而发生疼痛。
  3、放射治疗:可致放射性皮炎甚至放射性皮肤溃疡,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放疗后引起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压迫而产生疼痛,引起淋巴管阻塞引起水肿也易产生疼痛。骨肿瘤经过高剂量放射治疗后,可降低骨密度,甚至出现骨折而引起疼痛。放射治疗也可使神经损伤产生疼痛。
  4、其他因素:晚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伴发带状疱疹等而产生疼痛。
  (四)与癌症无关的疼痛
  癌症患者既往已有的疾病产生的疼痛,如痛风、关节炎及静脉炎等。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煤炭总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别让癌症患者“痛”不欲生
日 08:42 | 作者:黄静 | 来源:
李小梅如是说:“晚期肿瘤不可治愈”是现代医学无法逾越的难题,如果我们还不能务实地做好症状控制、让患者活受罪,就太不应该了。“我们有一位癌症晚期病人,第一次去他家时,我惊呆了,病人被椅子、靠垫、被子围着,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只要一动,就会疼得尖叫。病人说,‘大夫,跟你说,我疼痛难忍、度日如年,分分秒秒都在受煎熬。’病人面前有一个小闹钟,他说,他一分钟也不想活了,可是他儿子就要高考了,等看到高考成绩单,他就死而无憾了。”北京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科主治医师路琦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癌痛有过这样一段描述。癌痛对患者的折磨达到如此地步,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肿瘤内科李小梅教授说:“对于肿瘤专科医生来说,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抗肿瘤治疗不是我们的唯一任务,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尽量舒适是我们的责任,忽略了后者,前者做得再好也不能算是合格。如果我们都能在临床工作中分出10%的时间进行症状控制和支持治疗,患者会大大获益。”李小梅介绍,缓和医疗是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肿瘤内科的一大特色,在科学制定诊疗方案的同时,十分重视患者的止痛治疗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要求新入院患者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有效的镇痛治疗和症状控制。“我经常对刚入职的青年医生说,肿瘤专科医生培养需要4-5年甚至更长时间,但癌痛治疗和症状控制不同,这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只要你重视并且有意愿去做,一定可以做好。忽视症状控制和支持治疗是观念落伍的表现,晚期肿瘤不可治愈的现状是现代医学无法逾越的难题,如果我们还不能务实地做好症状控制、让患者活受罪,就太不应该了。”癌痛治疗理念推广成绩斐然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6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癌痛三阶梯治疗”指南,提倡根据患者的疼痛强度处方镇痛药物。用一个看似简单的办法,很好地在全球推广了癌痛治疗的理念和基本技术。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癌症止痛的理念和技术,缓解了数以百万计癌症患者的疼痛,世卫组织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20多年来,国家卫生部门陆续颁布并修订了麻醉和镇痛药物的有关政策法规,医护人员的镇痛观念普遍改善,镇痛水平也显著提高。“在癌痛治疗领域,三大进步值得关注:一是疼痛评估的理念。过去认为疼痛就打针,现在大家都知道要评估了,而且不仅要评估疼痛强度,还要评估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疼痛的成因、合并用药及伴随疾病等。医生们普遍认识到,要重视疼痛,镇痛方案需要反复调整;二是控缓释阿片类药物的推广。这看似只是一个剂型的应用,但其实并不简单,折射出医生对患者睡眠、舒适度等生活质量的关注,是医学进步的标志。三是多国指南的学习和引入。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指南,我们补了课,不仅改变了观念,还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镇痛水平。”李小梅说。近十年,从学科建设和发展上,国家卫生部门推出的两项举措进一步推动了癌痛的治疗。李小梅说:“2007年,原国家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诊疗项目‘疼痛科’,在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开展疼痛诊疗服务,这是近10年来癌痛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癌痛治疗从此有了专业团队,肿瘤专科医生有了很好的镇痛伙伴,难治性癌痛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此外,2011年,原卫生部在全国各级医院开展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这对普及癌痛治疗理念、规范癌痛治疗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镇痛药物仍处于“基本解决温饱”状态“尽管2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我认为在镇痛药物的可获得性方面,我国仍处在‘基本解决温饱’的状态,甚至有些偏远的基层医疗机构还处于缺医少药的阶段。”李小梅有些许无奈。“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在镇痛药物的供给上采用的是与普通药物近似的模式,通俗地讲叫‘一品双规’,即一个品种只提供2种规格,这是不合理的。”李小梅说,“比如抗生素,剂量的个体差异比较小,一品双规完全能满足治疗需求。可是阿片类镇痛药品就不一样了,剂量个体差异特别大,过去我们总强调这类药物没有‘天花板效应’,有的人用10毫克就能很好地止痛,有的人用了1000毫克还是疼,如果是一品双规,就限制了病人的镇痛治疗。例如硫酸吗啡缓释片,我国目前没有100毫克及以上剂型,多数医院仅有10毫克和30毫克两种剂型,试想一位患者如果每天需要用600毫克镇痛,那要吃20片药!这对晚期肿瘤患者来说是多大的负担,要是有100毫克剂型,几片就够了。”我国的麻醉镇痛药品的监管目标是“管得好,用得上”,但是已取消多年的“麻卡”至今还在许多基层医院使用。除此之外,按照我国的麻醉药品管理规定,晚期癌症患者每次可处方半月的控缓释阿片类镇痛药,但这在许多医院都不能落实。“管得严,用不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完善体系,宣传“癌症病人请不要忍痛”李小梅认为,在癌痛治疗上,我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亟须完善终末期患者的服务体系。“终末期癌痛患者合并疼痛的比例很高,文献报道可高达80%~90%,我国每年因癌症去世的患者数以百万计,尽快完善分级诊疗,让社区医院担负起晚期癌症患者的医学照护任务刻不容缓。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发达国家,从国家层面制订规划、政策并且投入。”其次,加强缓和医疗的人才队伍培养,着力改善医疗服务的不同质性问题。“在我国,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任务还不清晰,同一层级医院的技术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医疗服务的不同质性比较突出。如果能从国家层面加强专科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划,则有望逐步解决此问题。让大多数肿瘤患者都能居家或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缓和医疗服务。在发达国家,三级医院的缓和医疗专家除了负责所在医院的专科会诊和学科建设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责任,就是负责所在辖区内二级和一级医院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会诊任务。如果我国也能引入这样的先进模式,对学科建设和众多患者都会大有裨益。”第三,发挥媒体的力量,积极宣传文明的镇痛理念。“‘忍痛’的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加之对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恐惧和误解,导致许多患者和亲属不愿意与医生讨论疼痛治疗,不愿意服用镇痛药物。20多年来的癌痛理念宣传和普及工作主要是在医务人员中展开,公众的镇痛理念虽有些改观,但多数还持‘忍痛’想法,急需通过宣传从根本上改善。我一直有个想法,如果央视每天能用上哪怕5秒的时间播放一句公益广告——‘癌症病人请不要忍痛,忍痛对您有害无益’就太好了。”
编辑:赵彦
关键词:缓和医疗 癌痛治疗理念胃癌三大表现你注意了吗 - 潇湘晨报网
抓娃娃机的技巧其实很简单,你相信吗?其实你最爱玩的抓娃娃机其实是有技巧可循的,到底怎样才能顺利抓取呢?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抓娃娃机的技巧。
2016年春节如约而至,打算这个春节带家人出游的朋友可以开始规划这个春节的出游路线了。如果暂时还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的话,不妨从这篇2016春节旅游好去处中寻找一下灵感!
春晚总是大众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据工作人员透露2016年春晚主持人名单已经定好,总导演吕逸涛在主持人阵容上下了很大的文章,堪称史上最强主持阵容。2016年春晚主持人名单曝光,快来看看都有谁吧!
热门搜索词汇:
您现在所在位置:&>&&>&
来源:39健康网
作者:编辑: 黄思思时间: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胃癌主要有三类表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表现:上腹的疼痛不适
  80%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开始仅仅是感到上腹部不适或有膨胀、沉重感,隐隐作痛,常被患者误认为是胃炎或溃疡病,治疗后症状可暂时 缓解。但大多数病人疼痛程度会持续加重,由类似溃疡病的饥饿疼或餐后疼,也叫节律性疼痛,变成持续无规律性的疼痛。因此,必须警惕胃部疼痛这一无特殊性的 胃癌早期信号,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更要注意,并应及时做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第二表现:是食欲减退、消瘦乏力
  1/3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食欲减退且不伴胃部疼痛者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现,若与胃疼症状同时出现并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患者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等症状后便自动限制日常饮食,或肿瘤使机体代谢分解大于合成,致使体重下降,出现消瘦、乏力的现象。
  第三表现:恶心呕吐、呕血、便血
  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也需要留意。胃癌患者还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的症状。贲门部的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以后逐步出现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等症状。幽门梗阻也可出现腹胀呕吐,甚至呕吐出隔夜的食物。胃癌也常出现便血的症状,这是由病变破坏了胃粘膜下或肌层的小血管所致。少量胃内出血的患者可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多时可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平日无胃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尤应警惕胃癌的发生。出现这些表现者,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今日点击排行
潇湘晨报APP
新闻 广告 发行
24小时热线 96360
ICP备案号:湘ICP备号-2
湖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湘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31号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97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癌晚期死前一月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