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有声小说打包下载中因为写小说得到的幻想女友,怎么做可以得到?

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22&分页:西江月发信人: xijiangyue (西江月), 信区: SF
标&&题: 三体还有写的不错的同人小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5 03:16:12 2011), 站内 && 除了宝树的作品之外,有没有推荐的? && 豆瓣上看到这么一段: &&
22:21:14 Phenixus (如失如来) 三体同人小说不自三体X始,三体一刚出版之际,已经有一个叫野斑马的网友写的“后传”(忘了叫什么名字),里面把三体人写成类似植物的生物,很有意思。&& 而迄今最好的同人作品,我认为当属性号弹的《三体第二舰队覆灭记》,此文一直在刘慈欣吧连载,已经写了三十多万字,作者数理功底深厚,创作态度也很认真。很值得一看。 &&
23:05:49 Phenixus (如失如来) 看得不多,还有一篇“三体人入侵时,太阳系bbs发言”也很好看,不过是恶搞向的。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14.245.141.*]
野斑马发信人: prograft (野斑马), 信区: SF
标&&题: Re: 三体还有写的不错的同人小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5 12:17:56 2011), 站内 && 被点名了,出来报个到。
我一共做过三个跟三体相关的东西,一是三体第一部在SFW上连载时共分8期连载,我在看到第7期时,一时手痒写了个野斑马版三体8(以此为关键词还可以google到原文),并在最后一期连载出刊之前发到网上。
二是三体模拟软件;三是模拟黑暗森林的水滴战役的小游戏。后二者可以在本版找到。
一直还想做一个跟死神永生有关的小软件或者游戏,但始终没想到好的切入点。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8.240.53.*]
西江月发信人: xijiangyue (西江月), 信区: SF
标&&题: Re: 三体还有写的不错的同人小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5 12:19:32 2011), 站内 && 赞。
这个话题被无聊的大水淹了,唉
【 在 prograft (野斑马) 的大作中提到: 】
: 被点名了,出来报个到。
: 我一共做过三个跟三体相关的东西,一是三体第一部在SFW上连载时共分8期连载,我在看到第7期时,一时手痒写了个野斑马版三体8(以此为关键词还可以google到原文),并在最后一期连载出刊之前发到网上。
: 二是三体模拟软件;三是模拟黑暗森林的水滴战役的小游戏。后二者可以在本版找到。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14.245.141.*]
SKIASONARANHR发信人: Isaiah (SKIASONARANHR), 信区: SF
标&&题: Re: 三体还有写的不错的同人小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5 12:25:58 2011), 站内 && 原来就是你写的啊!你那个三体八我是最早的读者之一,追着看完的,感觉很惊艳。
【 在 prograft (野斑马) 的大作中提到: 】
: 被点名了,出来报个到。
: 我一共做过三个跟三体相关的东西,一是三体第一部在SFW上连载时共分8期连载,我在看到第7期时,一时手痒写了个野斑马版三体8(以此为关键词还可以google到原文),并在最后一期连载出刊之前发到网上。
: 二是三体模拟软件;三是模拟黑暗森林的水滴战役的小游戏。后二者可以在本版找到。
: ...................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 ※ 修改:·Isaiah 于 Dec 15 12:30:37 2011 修改本文·[FROM: 193.190.253.*]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93.190.253.*]
伪读者发信人: census (-= 归零者 =-), 信区: SF
标&&题: Re: 三体还有写的不错的同人小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5 12:27:07 2011), 站内 && 我来当勤劳的小蚂蚁 &&&&&&&&&&&& 假如“旅行者1号”的出发时间早了几万年,假如没有路上的那些意外,假如它的同位素电热发电机能够坚持那么久(实际上只有几十年),那么,它就能看到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 从远处看来,这颗蓝色的行星有陆地和海洋的明显界线,白色的云层虽然薄得几不可辨,但总的来说跟我们的地球极为相似。&&&& 如果用上高倍望远镜,就可以看见地面上密布着方的圆的各种简洁几何形体的建筑,与地球上有着繁琐细节的建筑形态截然不同。它们的色调同样简洁明快,要么大红要么大绿,每个建筑基本上只有一个颜色,也少有色调的过渡。看起来象是小孩子随意扔得满地的彩色积木,在深蓝色天空的背景下宛如一个童话世界。&&&& 星球上的大气极为稀薄,使得天空看起来是一种深黝黝的蓝色。同样由于这个原因,大气运动的规模和变化频率比地球要低一两个数量级,陆地上的河流很少,湖泊虽多却互无联系,总是平静如镜面,象是撒在这堆彩色积木之间的粒粒珍珠。与这些相比,天上那个大得邪门的月亮已经很难再引起我们的惊叹。&&&& 假如在这颗星球上着陆,可以看出主人非常注重绿化,无论是野外还是建筑里到处都是绿色的植物。大部分植物种在路边、野外,也有少数植物是盆栽的。盛放后者的器皿无一例外非常精致,甚至不能仅称之为器皿,因为它们大多有着精巧的移动装置。这些器皿很少移动,一旦动起来却是异常地敏捷。地上、墙上有很多复杂的管线,大部分盆栽植物都被放在这些管线的终端上,那些正在移动的植物看起来最终目的地也是这些终端。&&&& 看了这段录像以后。&&&& 审问者:这就是三体人和他们的生活的行星。&&&& 叶文洁:等等,这段录像只是介绍了行星的环境,三体人在哪里?&&&& 审问者:在“古筝行动”之后的三天里,这也是我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由SEAL等各国特种部队组成的搜索部队,被证明为“古筝行动”不可或缺的力量。如果不是他们在那堆扑克牌般的废墟中及时找到包括伊文斯电脑在内的三台完整的、未断电的电脑(其他的电脑少部分被切割或者断电,大部分毁于“推扑克牌”时的挤压和其后引发的火灾),并把它们安全地转移出来,恐怕三体的秘密就会象“审判日”号上的所有人员那样永远消失了。&&&& “审判日”号上的火还没扑灭时,一架黑鹰直升机已经以最快速度降落在距离其很近的地方。几个士兵把刚刚在伊文斯身前发现的一套RX8620小型机吃力地搬到打开的机舱门边,来不及搬上去,信息学专家就拿着一根粗电线跳了下来,接到小型机的电量尚未耗尽的UPS上。电线的另一头接在机上的双重冗余柴油发电机组上。除了飞行和导航、通讯等必要设备之外,机舱里的包括作战单位在内的其他设备都拆除了,这架直升机被临时改装成了一个飞行的电脑实验室。&&&& 随行的反爆破专家只花了三分钟就带电打开了小型机的机箱,它的防拆自爆装置不算复杂。但危机还没有解除。信息学专家把一个小黑匣引出的数根细线并接到主板上的时钟芯片管脚处,然后把原来的时钟芯片拆下来。这个小黑匣装的是一个特制的时钟芯片,它的时间走得比正常速度慢100倍。&&&& 直到这时,信息学专家才长舒一口气,又仔细地从总线上引出一排线,接到黑鹰实验室里的电脑中,把内存中的数据全部拷贝出来。这时他才来得及仔细分析这些数据,果然,电脑中有定时重认证机制,每隔半小时都会用USB Key和指纹锁进行双重认证,如果认证不通过就会立即关机。USB Key还插在电脑上;但士兵搬回来的伊文斯尸段上的手掌,能否通过指纹锁还很难说,现在不必冒险去实验了。&&&& 不出所料,三体组织对其截留的多达28G的信息采取了非常完备的加密手段。事后各国的数据加密专家对船上搜出来的所有硬盘、光盘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凡是涉及三体信息的数据,都进行了极为复杂的加密。&&&& 幸好还有搜索部队发现的那三台电脑。除了伊文斯的那台HP小型机之外,另外两部是笔记本电脑,这段录像就是在其中一部上发现的。这部电脑的主人大概正在根据三体信息制作一部记录片,也许是为还没开始的“全球起义”准备的宣传片。很遗憾,这部片子才做了个开头,制片人已经身首异处了。警觉而负责的制片人当时正在工作,已经把显示原始信息的应用程序关掉了,只还来不及(或者不屑于)关掉媒体制作软件。这三台电脑中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加载到RAM中的信息不可能是加密的,专家们正是从这些内存中的数据恢复了部分信息。&&&& 主要的数据都是从那台HP小型机中获取的,但是相当费解。来自各国的信息学专家们正在分析那些数据时,作战中心其他大部分人员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看这段记录片片头。&&&& 汪淼凑进那堆专家里看了看来自伊文斯电脑的数据,看得头昏脑涨,摇摇头,也不想再去看那段看过N遍的录像。时间还早,他直接从作战中心去了纳米中心。&&&& 反应黑箱的停机维修工作早已完成,曾被中断的第三批合成组成正在继续进行实验。站在这套巨型设备前,汪淼想起了刚开始困扰自己的幽灵倒计时,现在回想起来宛若一场噩梦。&&&& 是那个莫名其妙的倒计时已经消失?还是仍在进行只是不再展示给自己?汪淼百思不得其解。在这个呆了几年的纳米中心主体实验室里,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无论是神秘的三体游戏、震撼的红岸内幕,还是刚刚结束的魔鬼般的行动,暂时仿佛都不存在了。他仍然是那个兢兢业业的纳米中心总设计师。 &&&&&&&& 【 在 prograft 的大作中提到: 】
: 被点名了,出来报个到。
: 我一共做过三个跟三体相关的东西,一是三体第一部在SFW上连载时共分8期连载,我在看到第7期时,一时手痒写了个野斑马版三体8(以此为关键词还可以google到原文),并在最后一期连载出刊之前发到网上。
: 二是三体模拟软件;三是模拟黑暗森林的水滴战役的小游戏。后二者可以在本版找到。
: ...................
-- &&&& 归零倒计时……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9.142.76.*]
伪读者发信人: census (-= 归零者 =-), 信区: SF
标&&题: Re: 三体还有写的不错的同人小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5 12:27:49 2011), 站内 && 下班后,汪淼直接去了丁仪家。回北京后,丁仪没有象其他所有人那样去作战中心,直接从机场回家了。专家在飞机上对即将在作战中心开始的信息解读已经迫不及待;而军人正期待着在大屏幕上重播那段录像,以试图从放大的画面细节中研究出什么东西来。这一切都与丁仪无关,在巴拿马打了一个电话之后,他就一直在独自沉思。&&&& 门一打开,汪淼以为自己敲错了门。这不再是那个空空荡荡的准毛坯房,现在它铺了几张大大的工作台,台面上堆满了瓶瓶罐罐、酒精灯、离心分馏仪之类的,地上摆着几个类似消毒柜或者烤箱的东西,看来是个标准的化学实验室,更不用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极淡但有点刺鼻的化学药品味。来开门的也不是丁仪,而是一个满头白花花的乱发的半老头子。&&&& “李基,小分子化学家。”开门人主动自我介绍,“你是来找丁仪的吧?”&&&& 汪淼下意识地点点头,还没有从这巨大的反差中反应过来,机械地跟着李基走向这个“化学实验室”的深处。这个半老头子倒象个主人似地喋喋不休:“丁仪这家伙,自从进大学选择跟我不同的专业起,就一直看不起我。说什么我们化学家研究的东西比他研究的大了好多个数量级,我跟他的区别,就象是个动物饲养员跟显微神经外科专家的区别。现在好了吧,这个显微神经外科专家要来请教我这个饲养员了。”他带着极力掩饰的得意笑容,显然这番话已经憋好久了。&&&& 转过一张工作台,丁仪正随意地坐在一张舒适的转椅里,眼睛紧闭,鼻翼微微翕动,象是在品味某种美酒的香气。但他鼻子下面并没有酒杯或者别的任何东西。汪淼抽了几下鼻子,闻到的仍是那股淡淡的刺鼻味,似乎跟刚进门时有一点点不同,但他难以分辨。&&&& 丁仪闻声睁开了眼睛,大声地对李基说:“你说得没错,我们之间的区别的确有那么大,这点你没法否认。你们费力地搬动大块大块的分子,原子无论大小对你们来说都几乎是不可分的。而我们早已深入原子内部的细微结构直至夸克级别,十的负19次方米与十的负8次方米的差距,用那个比喻已经很便宜你了。”&&&& 李基反驳道:“我的研究只要几根试管就可以进行,而你的试验却需要一个城市那么大的超级加速器。而且随你怎么说,反正你这个显微神经专家现在完全是在靠我这个饲养员。要不是我一接到你的国际长途,就马上把这套化学试验设备和相关资料搬到你家,你现在除了跳脚还能做什么?”&&&& 汪淼再也忍不住好奇心,打断了这场两位大科学家之间的孩子般的对讽,对丁仪说:“你们到底在做什么?这些东西跟三体信息有什么关系吗?刚才你在干嘛?”&&&& “先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我刚才在亲身体会三体人交流的方式。”&&&& “什么???”汪淼恨不得在后面再加上一万个问号,不过他还来得及把第一个问号(也是现在作战中心所有人心头最大的疑问)问出来,“你能在那里见到三体人的模样?”&&&& “你也见过,作战中心的每个人都见过。”&&&& “???”&&&& “就是那些绿色植物。或者我们称之为三体树更准确一些。&&&& “你当然不会以为外星人都是好莱坞影片里的那种怪兽,可能对他们的外形有些思想准备。但我要跟你说的是,你的思维方式还是远远没有跳出思维惯性的圈子。这也是三体游戏要以人类的形体出现、却又加上了‘脱水’之类的古怪设定的原因。绝大多数人没有办法理解这种生命形态。”&&&& “可是,我还是很难想象一种几乎不能移动的高智慧生命。它们如何逃避天敌的袭击?如何与除了自己周围的个别个体以外的个体交流?我是指它们在发明那些小车之前。那种小车显然是人造的。”&&&& “三体行星上没有动物。在那个大气极其稀薄、气温极端不稳定的行星上,任何依靠血糖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维持自身运动的生物都不可能生存:在行星极冷或者极热的情况下它们无法及时获得补养,而它的移动能力所决定的高能量消耗与其说是维生手段不如说是自杀手段。如果三体树有天敌,也是跟它们一样的植物。&&&& “至于交流方式,这就是我现在正在跟李基正在研究的东西。&&&& “在我第一次看到那段录像时,这条思路就在我的脑海里跳出来了。但我不能马上确认,需要理论支持。介绍一下,这位是国际知名的小分子化学家,李基。”&&&& 汪淼到这时才又仔细打量了一下那个白发小老头,终于有点印象了。在现代科学中,相对简单的小分子化学研究已经很接近终极,催化剂、电泳之类的“新”发现已是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事了。现在学化学的,要么去做个工程师,要么就研究有机大分子。近几十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基本上都是颁给后者的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象李基这样研究小分子化学的人已是凤毛麟角。因为同属微观领域的缘故,汪淼在一个纳米学的国际研讨会上见过他。他好象是研究不同的痕迹量小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虽然在相近的微观尺度,但他的研究与汪淼的纳米筑砌在实用性方面是两个极端:纳米材料的实用性不言自明;而李基的理论却看不出有任何实际的用途。&&&& “2004年理查德•阿克塞尔因为解释嗅觉机理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就有人问过这个问题:研究人能闻出几种气味,有什么用处?现在他研究人能够在多快时间内闻到不同的气味,嘿嘿,倒是比理查德更进了一步。”在会间休息时,一位纳米机械专家这么小声议论。汪淼不愿意象这位专家那么刻薄,不过跟所有人一样,会后很快把这篇论文彻底忘在脑后。&&&& 李基说:“在人体的各种感觉中,嗅觉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信息几乎100%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接收的。但实际上,嗅觉能传达的信息相当惊人。人类能在同一时间单独分辨1000种不同的气味分子,并能记忆由它们组合而成大约1亿种气味,相比之下,无论哪国语言的音标都仅有几十个,发音组合大多不超过几百种。至于气味的传播速度,与分子大小、气温、空气密度都有关系。在汪淼给定的环境下,分子量大约在50~100左右的有机小分子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速。”&&&& “何况,如果三体树真的是以气味为主要交流手段的话,它们的嗅觉器官可能进化得比不太依赖嗅觉的人类发达得多。”丁仪马上接着说,“关键在于它们的相当于人类发声器官――嘴的‘发味器官’,它能发得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说话’速度有多快,能‘说’得多大声。&&&& “今天李教授刚刚跟我交流过他的结论。”汪淼注意到丁仪第一次使用了这个尊称而不是直呼其名,“刚才我正在分辨吡啶和丁烷的混合气味,这是他在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物质。”&&&& 这时,汪淼和丁仪的手机几乎同时响起。伊文斯电脑内存中的信息译解出来了。 &&&&&&&&&&&& 【 在 cens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来当勤劳的小蚂蚁
: 假如“旅行者1号”的出发时间早了几万年,假如没有路上的那些意外,假如它的同位素电热发电机能够坚持那么久(实际上只有几十年),那么,它就能看到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
: 从远处看来,这颗蓝色的行星有陆地和海洋的明显界线,白色的云层虽然薄得几不可辨,但总的来说跟我们的地球极为相似。&&
: ...................
-- &&&& 归零倒计时……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9.142.76.*]
伪读者发信人: census (-= 归零者 =-), 信区: SF
标&&题: Re: 三体还有写的不错的同人小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5 12:28:26 2011), 站内 && 审问者:昨天晚上,两个突破性消息几乎同时从北京和华盛顿的作战中心传出。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 叶文洁:好消息是你们译解出那28G的信息吧。坏消息呢?&&&& 审问者:北京的作战中心译解出了伊文斯电脑内存中的那部分信息。华盛顿则发现存贮在硬盘和光盘上的其余资料几乎无法破解。&&&& 叶文洁:怎么可能?美国军方在加密解密方面的研究投入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大的。&&&& 审问者:这两三天以来,全世界的军用电脑和部分高档民用电脑组成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网格计算网络,已经破解了三体信息中的1024位的RSA密码,但得到的还是一堆乱码,一堆全部由可识别的字母组成的乱码。伊文斯他们对这28G信息显然进行了二次加密,除了我们已破解的第一层之外,第二层加密使用的是最原始的一次性密码本。&&&& (注:一次性密码本(One time pad), 也称为Vernam 密码,它虽然难以管理却被认为是不可破解的;密钥由完全与消息本身等长的随机选择的位构成,并将它与消息进行XOR 运算进行加密。) && 叶文洁:密码本有多大?&&&& 审问者:跟原文一样大。没有这个密码本,即便有无限的计算资源和时间也无法破解。现在我们急需你的帮助。以你对伊文斯和他的降临派的了解,他们可能把这个巨大的密码本隐藏在哪里?&&&& 跟丁仪想象的一样,三体生命的主要形式就是那种绿色的植物,后来根据丁仪的建议被称为三体树。&&&& 在三体行星的漫长岁月当中,三体树从一种类似苔藓的植被中进化而成,有点象地球上的蕨类植物中比较高大类似乔木的那种。不过它们是通过有性繁殖而非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在这里再一次借用地球上的概念吧)的,高等生命的一个共同点也许就是有性繁殖,两性的交合提供了进化必需的变异性,而性欲则保证个体有足够驱动力去完成繁殖的责任。孢子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既能承受三颗飞星的漫长严寒,也能在三日凌空的烈焰中幸存下极少一部分。&&&& 三体树本身也具有脱水功能。最初,脱水只能在外界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自动进行,后来进化到可以由自身意志控制。脱水后的三体树叶片会蜷缩成很小一团,脱落的话关系也不大;树干和树根则成为很致密的干纤维体。这样的脱水三体树能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下保存,虽然跟孢子的生命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三体行星两百次的文明毁灭中,脱水三体树被彻底毁灭了一百多次,但孢子只被彻底毁灭过一次,就是大撕裂那次。&&&& 由于空气比地球上稀薄得多,三体行星大气对流的规模很小,从海洋中蒸发的水汽很少能转化为降水(湖泊河流很少也是这个原因)。三体树为了生存,不能仅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叶片也进化出了发达的从空气中吸收水汽的功能。充分伸展的三体树叶片在吸收水汽的同时,空气中充斥的各种痕迹量的化学物质也在不断触动它们日益发达的神经。正是这种触动引发了三体树原始意识的觉醒。&&&& 进化为智慧生命的三体树,其思维活动是在贯穿树根、树干直至叶片的树脉中进行的。而记忆则被固化在树脉周围的纤维组织里。时间稍长的记忆被固化得过于彻底,以至无法被自身的树脉读取。就象老树的年轮,只有人才能从树桩上解读其中的信息,对老树本身却成了永远的谜。&&&& 所以,三体树是一种只有短期记忆的生命体。它固然可以在老的记忆被彻底固化之前先行读取出来,再重新写入较新的记忆当中,但这会占用有限的新鲜记忆资源。三体树要在保留老记忆和增加新记忆之间权衡。&&&& 幸而这个缺点(还有一个更致命的缺点――超慢的个体移动速度)被三体树迅捷有效的交流手段所弥补。它们的交流手段,正是丁仪所猜测的“嗅觉”。&&&& 文明早期的三体树叶片上,就有从吸收水汽的细胞进化而成的、能分别同时接收数百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的嗅觉单元,同时也能释放同样数目的种类。这构成了三体树语言的字母(非常相近的几种物质会被认为是同一个字母,所以字母表的数目要少一些,只有大约一百多个)。树脉能从这几百种化学物质中识别出数千万种组合,也就是三体语言中的单词。随着文明的进化,能释放和收受的气味种类增加到五千多种,能识别的组合更多达数百亿。当然,对组合(也就是单词)的记忆,也占用了不少的宝贵记忆资源。&&&&&&&&&&&&&&&& 【 在 censu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班后,汪淼直接去了丁仪家。回北京后,丁仪没有象其他所有人那样去作战中心,直接从机场回家了。专家在飞机上对即将在作战中心开始的信息解读已经迫不及待;而军人正期待着在大屏幕上重播那段录像,以试图从放大的画面细节中研究出什么东西来。这一切都与丁仪无关,在巴拿马打了一个电话之后,他就一直在独自沉思。&&
: 门一打开,汪淼以为自己敲错了门。这不再是那个空空荡荡的准毛坯房,现在它铺了几张大大的工作台,台面上堆满了瓶瓶罐罐、酒精灯、离心分馏仪之类的,地上摆着几个类似消毒柜或者烤箱的东西,看来是个标准的化学实验室,更不用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极淡但有点刺鼻的化学药品味。来开门的也不是丁仪,而是一个满头白花花的乱发的半老头子。&&
: “李基,小分子化学家。”开门人主动自我介绍,“你是来找丁仪的吧?”&&
: ...................
-- &&&& 归零倒计时……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9.142.76.*]
伪读者发信人: census (-= 归零者 =-), 信区: SF
标&&题: Re: 三体还有写的不错的同人小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5 12:28:58 2011), 站内 && 不同的三体树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略有不同的“发音习惯”,也就是在同一个字母的“发音”中选择不同的化学物质。如果十几个人类聚在一起同时说话,没人能听清所有人的话;但十几棵树却能同时交流,互不干扰,因为每棵树都有自己独特的“口音”。根据地域不同,不同族群的树类“口音”相差稍大,并且能遗传给后代。&&&& 它们交流的速度,也就是气味在稀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地球上的声速要快一个数量级。由于信息量和速度的双重优势,三体树的交流效率快到人类难以想象的程度。原始文学树创作的相当于3000个汉字的史诗,能在半秒内从一棵树传到另一棵树,在一两天内就传诵于相当于中国国土的面积(别的树是否愿意用自己宝贵的记忆体来记忆这些诗篇又另当别论)。只有最优秀的作品才能被传诵下来,其他的诗篇只能被永久固化于少数树外层的树皮中。有些文绉绉的树热衷于背诵很多美文,结果连求生的本事也忘了,活活枯死在水草丰盛的地方。在千万年后读取固化记忆的技术被发明出来之后,这种书呆树的遗体成了很宝贵的考古资源,无数佚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优美诗篇被重新发掘出来。&&&& 三体树对光和热的感觉则局限在光照度和温度,至少在中世纪以前是这样。作为人类交流基础的听觉和视觉,他们是根本不具备的。&&&& 三体文明对科学的探索是从电学开始的。原始树的树根在湿润的泥土中能感受到微弱的电位差,对这种电位差的感觉犹如地球人对星空的仰望,点燃了科学探索最初的火种。最原始的科学树尝试控制树根生长的形状,从不同的电位差中探寻电学的奥秘。通过不同深度和湿度的泥土中生长的树根形成了简陋的化学电池。&&&& 根据考古记录,无线电技术在第二轮文明中就已被开发出来。三体树无须发射人造卫星,只要利用自身超高速交流的优势,在地面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树力无线电中传站,就把信息传到世界任一角落的时间从几天提高到几秒钟。&&&& 但这轮文明毁于三颗飞星的严寒之后,下一轮文明仍只能从零开始发展,因为脱水时间过长的树们不能从自身固化的组织中恢复出千百年前的记忆。此后的十余轮文明都未能再走到无线电时代;此后的一百多轮文明中,无线电的辉煌也只重现过五次。&&&& 直到第137轮文明,三体树在发明无线电之后形成的全球村环境中再接再励,在化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一种极复杂但有点类似蓄电池的装备中存贮上万种化学物质(也就是树的记忆)。有史以来第一次,树的有效记忆得到了数量级级别的扩展。顺便说一句,化学也是三体行星上早期就得到长足发展的学科,在树际交流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种类的数目,是一个国家国力或者一棵树的智力最有力的衡量标准。&&&& 这项被称为记忆池的发明,是三体文明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此后,数学、化学、电学、热学(注意没有力学,三体树的触觉也几乎为零,没有树感受或者考虑过“力”)各学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一项接着一项相继出现。科学树们在后三个领域的交叉学科中建立了探索行星恒、乱纪元交替规律的多种极为复杂的理论和数学模型。例如:&&&& 海洋学派中的盐层学说认为,海洋中不同深度水层的盐分变化导致水温变化,是构成昼夜温差变化的驱动因素;而某些化学反应积累效应能干扰或者恢复盐分的规律性变化,导致乱纪元的开始或者结束。但他们很难解释为什么水温变化总是迟滞而不是领先于气温变化。&&&& 陆地学派的未知电场学说认为,大气中热量和光照度变化是受某种未知电场的驱动。为了探明这种未知电场,他们建立了几种数学模型。但这些模型只能解释温度和光照度变化因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没有一个模型能符合全部的变化规律。&&&& 早已有之的各种唯心学派也大行其道。儒派认为,温度变化应当符合树的礼法;道派认为,“道”是凌驾于树与大自然之上的普适规则,试图从树自身探寻“道”进而用于解释自然。 &&&& 【 在 census 的大作中提到: 】
: 审问者:昨天晚上,两个突破性消息几乎同时从北京和华盛顿的作战中心传出。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
: 叶文洁:好消息是你们译解出那28G的信息吧。坏消息呢?&&
: 审问者:北京的作战中心译解出了伊文斯电脑内存中的那部分信息。华盛顿则发现存贮在硬盘和光盘上的其余资料几乎无法破解。&&
: ...................
-- &&&& 归零倒计时……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9.142.76.*]
伪读者发信人: census (-= 归零者 =-), 信区: SF
标&&题: Re: 三体还有写的不错的同人小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5 12:29:27 2011), 站内 && 审问者:三体人类,或者说树类的历史,比地球人类的历史复杂太多了。后面的还是长话短说吧。&&&& 第183次文明中的一天,一棵树终于体会到自己树叶飘落时那种极细微的感觉所包含的巨大意义,犹如牛顿发现苹果下落的含义――不,比那还要伟大得多。经典力学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创建并发展起来,三体树类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原来除了化学反应之外还有一个运动的世界。在那里,质量、速度和距离构成的简洁数学模型与温度、湿度和化学成分构成的复杂模型同样变化多端。第184次文明中的机械成了又一座里程碑,树类完成了从改造自身到改造外部世界的一个飞跃。&&&& 在第191次文明中,一棵树发现了光电效应,发达的树类科技很快将其变为电子眼。三体树借其力量发展出了嗅觉之外最重要的感觉:视觉。以树类科技已达到的高度,从看到星空到证明三体问题无解本来不需太长的时间,但很不幸这个进程被行星有历以来最大的灾难打断了。你能想象刚刚发明望远镜的树类,就发现三颗太阳扑面而来的那种恐惧和绝望吗?&&&& 审问者:后面的科技发展,资料中并不详细。可能伊文斯当时也在审阅关于那部宣传片的东西,所以电脑内存中并没有什么涉及三体最新科技的资料。&&&& 叶文洁:我现在对三体文明的信心更充足了。一个有如此高效率交流方式的种族,必能把个体间的误解降到最低点。他们之间肯定以充分合作为基础,我很难理解你刚才还提到国家的概念。如果人类也能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达到全球村规模,大同世界也许早就实现了。&&&& 审问者:不管全球化的标志是无线电、电视、电话还是互联网,你认为人类的全球化带来的就是大同世界吗?&&&& 在记忆池出现以前,树类社会就有着高度的分工合作的传统。不同的派别有各自的区域,少数有幸生于优越地理位置长得特别高大(因而拥有较多有效记忆)的树逐渐成了首领,大部分的平民树被分配予记忆不同分类的知识和经验的责任。每一小分类之上有什长负责管理这个小分类的知识库,什长之上又有百夫长在其基础上管理这个大分类的知识库。不同的树族组织结构不大一样,但原理都是类似的。首领树和贵族树的后代得以继续生长在他们原处的优越位置,平民树的后代对这片领地无权染指。&&&& 叶文洁:这种社会组织有点象蚂蚁或者蜜蜂一类的群居生物,不是跟我刚才的猜测差不多吗?&&&& 审问者:我还没讲完呢,请耐心听下去……&&&& 与生倶来的三体树天敌也不少,其中既有类似蔓藤的凶狠的绞杀植物,也有匍匐于地面生长、大肆抢夺水分养料的地被植物。它们也有基于嗅觉的感官,但受形体和组织结构的限制未能发展出高等智力。原始树的生存常常受到它们的严重威胁。但随着树类科技的发展,它们很快在树类的手段下臣服,被驯化、豢养。&&&& 被豢养的地被植物主要生长于比较贫瘠的地区,用于合成三体树自生难以生成的化学物质。等它们合成好之后,三体树会向它们释放令其死亡的化学物质,然后用伸展过去的根系从腐化后的遗体中吸收自己的所需。&&&& 而驯化后的绞杀植物,则被用于对付刁民树。历史上平民树暴动发生过很多次,不堪压迫的平民树或无组织或有准备地向贵族树的领地发起进攻。但他们迟缓的移动和生长速度,怎么能敌得过如蛇行般迅速生长的绞杀植物?&&&& 经过改良的树养绞杀藤比它们的原始祖先凶狠百倍,既能令大片树类瞬间枯死,更能先分泌毒素让一棵树精神错乱、内分泌紊乱,不协调地疯长成奇形怪状,最终甚至能导致树干因生长过于不均衡而爆裂。遭受到后一种“待遇”的树,在枯萎之前要挣扎很长时间,那股极度痛苦的气味如扭曲的怨魂,在树族村落中久久萦绕不息。幸好原始树没有视觉,不然说不定贵族树还会把这种扭曲爆裂的树作成盆景。&&&& 到了记忆池纪元,这种两极分化并没有改善反而是加剧了。生长出属于自己的记忆池,需要消耗大量宝贵的淡水和化学物质。一个小型记忆池所需的化学物质,就足够上千棵平民树一辈子的消耗了。平民根本没有能力长出记忆池;而首领树不但能借助地理位置和自身的双重优势长出大型记忆池,还会派出绞杀藤定期向平民树盘税,搜刮他们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化学物质,用于充实贵族们和自己的记忆池。&&&&&& 【 在 censu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同的三体树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略有不同的“发音习惯”,也就是在同一个字母的“发音”中选择不同的化学物质。如果十几个人类聚在一起同时说话,没人能听清所有人的话;但十几棵树却能同时交流,互不干扰,因为每棵树都有自己独特的“口音”。根据地域不同,不同族群的树类“口音”相差稍大,并且能遗传给后代。&&
: 它们交流的速度,也就是气味在稀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地球上的声速要快一个数量级。由于信息量和速度的双重优势,三体树的交流效率快到人类难以想象的程度。原始文学树创作的相当于3000个汉字的史诗,能在半秒内从一棵树传到另一棵树,在一两天内就传诵于相当于中国国土的面积(别的树是否愿意用自己宝贵的记忆体来记忆这些诗篇又另当别论)。只有最优秀的作品才能被传诵下来,其他的诗篇只能被永久固化于少数树外层的树皮中。有些文绉绉的树热衷于背诵很多美文,结果连求生的本事也忘了,活活枯死在水草丰盛的地方。在千万年后读取固化记忆的技术被发明出来之后,这种书呆树的遗体成了很宝贵的考古资源,无数佚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优美诗篇被重新发掘出来。&&
: 三体树对光和热的感觉则局限在光照度和温度,至少在中世纪以前是这样。作为人类交流基础的听觉和视觉,他们是根本不具备的。&&
: ...................
-- &&&& 归零倒计时……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9.142.76.*]
俊发信人: bajiute (俊), 信区: SF
标&&题: Re: 三体还有写的不错的同人小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5 13:00:46 2011), 站内 &&&& 不错啊,继续阿 && 【 在 census (-= 归零者 =-) 的大作中提到: 】
: 审问者:三体人类,或者说树类的历史,比地球人类的历史复杂太多了。后面的还是长话短说吧。&&
: 第183次文明中的一天,一棵树终于体会到自己树叶飘落时那种极细微的感觉所包含的巨大意义,犹如牛顿发现苹果下落的含义――不,比那还要伟大得多。经典力学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创建并发展起来,三体树类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原来除了化学反应之外还有一个
: 在第191次文明中,一棵树发现了光电效应,发达的树类科技很快将其变为电子眼。三体树借其力量发展出了嗅觉之外最重要的感觉:视觉。以树类科技已达到的高度,从看到星空到证明三体问题无解本来不需太长的时间,但很不幸这个进程被行星有历以来最大的灾难打断了。你能想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21.122.106.*]
文章数:22&分页:
抽奖到手软!将狂欢进行到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体 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