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治疗与护理护理观察新视角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观察与护理--《2014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抢救、复苏及初步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常需要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共对728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3【正文快照】:
1临床资料本组728例中男408例、女320例,年龄2~92岁,颅脑损伤患者108例,脑血管意外3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胸腹部外伤36例,刀砍伤患者12例,急性中毒85例,心力衰竭患者22例,慢支及呼吸衰竭患者92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76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65例,22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秀红;方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温月;陈崇诚;刘小兰;唐晓娟;;[J];西部医学;2013年01期
郑显平;孙守田;宋丽华;贾美君;;[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年05期
魏建民;魏彦芳;巩秀静;;[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年02期
黄朝青;吴碧钦;;[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年05期
王秀春;;[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年05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急诊护理与医患关系--《2014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
急诊护理与医患关系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具有患者急、发展变化快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1]:急诊作为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也是医疗纠纷的易发地[2]:笔者对急诊护理纠纷做以下分析,并探讨其应对措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正文快照】:
现代创伤是急诊急救比较常见的,如车祸伤、刀伤、工伤事故等,由于创伤可涉及身体多处组织器官,伤情轻重不等,互相掩盖,因而早期急救护理中易发生漏诊、误诊或继发性损伤。若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重要脏器伤的专科处理等)不当可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而医院急诊科正确、合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易红;[J];现代护理;2004年02期
李金娜,朱云霞,郑水利,刘红梅,李小珍,周晓荣,李小妹;[J];护理学杂志;2003年08期
刘晓荣,王媛,陈国良,孙庆文,张鹭鹭,王志红,王素珍,骆文敏;[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06期
缪春勤;;[J];护理研究;2007年03期
张琳;张海平;冯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罗卫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慧琴;[J];安徽医学;2004年02期
乐惠玲;;[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曾素琴;郭慧;;[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徐巧妮;[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年04期
王力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年10期
何垚;张会文;朱福君;蒲倩晗;;[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09期
陈妙虹;林静君;成守珍;严晓芬;朱海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年10期
周虹;;[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年05期
桂筱玲;;[J];东南国防医药;2007年02期
任伯绪;张祥芝;;[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平;;[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第11次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黄艳;;[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外科专业、护理专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江琴;;[A];2008年度全国第六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俞新芬;;[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李广珂;;[A];2013年河南省患者手术安全规范化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李爱荣;;[A];2012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徐月霞;;[A];2012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霍玉荣;;[A];2014年河南省五官科专科护士培养及岗位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杜艳芳;;[A];2014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高爱红;;[A];2014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乐虹;[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赵光红;[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曹洁;[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滕朝宇;[D];中南大学;2005年
周咏梅;[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郝敏;[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高骥;[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孟玉倩;[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苏旻昱;[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程文汉;[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王丽婷;[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陈云;[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杨雪莹;[D];泰山医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丽芳,曾爱芳,孙晓嘉;[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8期
向岚;[J];护士进修杂志;2005年05期
唐乾利,罗继红,李成林,姚春,苏启福;[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杨秀珣,卢锡芝;[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年03期
郑建萍,吴欣娟;[J];护理管理杂志;2004年08期
吴月华;[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年04期
王卫东,陈灿娣;[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年08期
李莉,李晓波;[J];现代护理;2001年06期
程韶;[J];护理学杂志;2001年08期
钟仕萍,黎雪梅;[J];护理学杂志;2001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思琛;陈勉妮;李智英;;[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年11期
张建英;程丽丽;;[J];青岛医药卫生;2010年01期
罗晓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0期
张凌;许炜玮;;[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28期
屈维英;[J];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49期
吴春容;[J];中国全科医学;2001年11期
郑长伟,冯民石;[J];武警医学;2001年04期
吴纯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02期
雷贤珍,陈良珠;[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刘惠蓉;;[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岩;;[A];2012年河南省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新理念及新业务、新技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刘芳;;[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康继慧;;[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李建芳;;[A];2012年新医改形势下护理管理创新论坛暨护士长培训班论文集[C];2012年
李善红;刘萍;姚芬;刘桂荣;;[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陈晓;李学敏;;[A];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护士长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罗文波;;[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蓝惠兰;黄惠根;张秀浓;陈丽芳;黎春常;;[A];“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张娜;;[A];北京结直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卢克捷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张立新;;[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乾羽;[N];工人日报;2011年
魏李培;[N];健康报;2014年
邢生祥;[N];青海日报;2011年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钟瑜婷
宋莉萍;[N];南方日报;2013年
邹倜然;[N];工人日报;2012年
樊丽萍;[N];文汇报;2012年
广西柳州执业医生;[N];医药经济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急诊护理工作见闻与经验分享--《2014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
急诊护理工作见闻与经验分享
【摘要】:目的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病案取得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病案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结论医护患关系和谐,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2.2【正文快照】:
1.常见病案1.1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患者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同时我们也应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爱球;[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年01期
朱艳霞,介爱敏;[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6期
李荣花;[J];护理研究;2003年12期
刘莉;[J];护理研究;2003年19期
项美华,王琼,陆小华;[J];浙江预防医学;2003年09期
孙建翠;[J];中国民间疗法;2004年04期
童玲;[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10期
骆玉乔;[J];中国厂矿医学;2004年01期
吕守銮;[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17期
,骆世明;[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兴蕾;胡俊霞;;[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滕飞;;[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贾超;;[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王雅妹;吕美珍;;[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李明风;邹利群;叶磊;李红;;[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王茂平;;[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邬静文;许宏芳;;[A];全国首届急诊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张丽华;周淑杰;;[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单莉莉;张亚卓;;[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彭茹莉;;[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通讯员
文龙?本报记者
顾泳;[N];解放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创新培训学习摘要(学霸版).doc1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创新培训学习摘要(学霸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创新学习摘要 一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潮汹涌澎湃,创新就是大潮的浪头,任何国家、任何个人和民族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将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甚至挨打的地位。正如此,我国政府在2005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些都充分说明激发全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创新的普遍性基本原理,创新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但我们要想创新的话,首先要掌握有关创新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知识
  1、创新定义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意三层含义:①更新;②创造新的东西;③改变。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第一次把创新概念引入经济领域。20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把创新概念引入管理领域,形成管理创新。现在“创新”概念已经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人们常常挂在口头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法制创新、教育创新、方法创新等等。关于创新的定义,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在这里我们采用的创新定义为:创新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扬弃旧事物、理思想、旧方法,把新设想、新技术、新成果成功付诸实施并获得更多效益的运作过程。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创新的基本要素就是:人、创新成果、实施过程和更高效益。
  2、创新的主体和客体
  创新的主体是人类,包括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赞助商链接
论文分类导航
经济管理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医药卫生论文:
法学研究论文:
文哲艺术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电子信息论文:
农业科学论文:
切入感知,学生解读文本的新视角
  [摘 要]教师解读文本常常习惯于从便于自身教学的原则出发,而忽略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切入式文本解读则将文本解读的焦点汇聚在学生视角上,从学生的维度考量文本、选择视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教学要紧扣标签、故事、插图,引导学生质疑反思、探究因果、图文对照,从而借助切入方式感知文本,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解读文本 质疑反思 因果探究 图文对照 切入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教师解读文本常常习惯于从便于自身教学的原则出发,而忽略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而切入式文本解读将文本解读的焦点汇聚在学生视角上,从学生的维度考量文本、选择视点,探寻课文中值得学生品味、探究的教学价值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紧扣标签,在质疑反思中切入感知&
  学生进入课堂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解读能力,对文本中的内容情韵、主题立意、人物形象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但这种体验只是学生瞬间的感悟,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如果能借助这些感知,就容易使学生对文本的体悟更深入,实现阅读质的飞越。&
  例如,在初步阅读《九色鹿》一文后,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对九色鹿、调达、国王等人物形象的感知。交流中,学生也能运用&美丽善良&&背信弃义&&知错就改&等标签式的词语概括提炼,但他们对人物的感知真的到位了吗?面对这些概念式的词语,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感受故事的意蕴呢?笔者引领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比调达被救之后的&信誓旦旦&与后来的&见利忘义&,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正是国王的皇榜让调达背弃了自己的誓言,在忘恩负义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理解了这些,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们应该从调达的身上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对形成的标签式概念进行大胆质疑,紧扣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行本真阅读,从而发现看似平淡的内容中其实蕴藏着值得每个读者细细品味和咀嚼的内涵。&
  二、紧扣故事,在因果探究中切入感知&
  很多叙事性文本蕴藏着深刻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构建文本完整且符合故事情理的重要元素。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关注文本的故事情节,教学也是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按部就班地展开,导致学生的学习索然无味。其实,教师可以紧扣故事发展过程中因果关系的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视角解读文本,促进他们解读能力的提升。&
  教学《三顾茅庐》一文,大家都习惯于先定性刘备的&尊重人才&,而后在文本中去寻找形成这一认知的依据。这样的文本解读,由于缺乏开放式的组织结构,很多学生其实根本就毫无兴趣。为什么我们不能紧扣文本中的因果联系,反其道而行之呢?教学时,笔者将整个文本都置放于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谁都想得到诸葛亮这样的旷古奇才,可为什么偏偏是实力不济的刘备成功了呢?刘备究竟凭借什么获得诸葛亮一生的忠心,而最终成就一番霸业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学生就已经不再是死板的阅读文本,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处标点,都成为他们探寻结果的内在依据。&
  紧扣故事情节,依托因果关系来解读文本,就是摈弃传统教学墨守成规的解读套路,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解读欲望。&
  三、紧扣插图,在图文对照中切入感知&
  生尚处于形象性思维阶段,利用生动直观的图像思考是促进学生文本解读的一种有效策略。因此,编者在每篇课文中都设置了与文本情节、意蕴相契合的插图。我们要充分整合、运用好这些资源,为学生高效解读文本创设新的维度。&
  例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为了展现母爱的伟大,教材中设置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年轻的母亲气色红润,身体硬朗,肩挑重担;而第二幅则是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疲倦不堪。教学中,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观察插图形成质疑:为什么母亲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母亲成为这副模样?这样,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教材插图逐步引向课文的语言,并相机思考:难道母亲生活中的压力就仅仅来源于我们所看到的那一副所谓的&担子&吗?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样,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在依托文本内容的同时,从教材中直观形象的画面入手,引导学生对生活负担进行探索。如此,借用教材资源的探究方式不仅简洁直接,更有着对文字的考量、画面的还原、情感的体悟,全面深入的文本解读可谓是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多尝试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感知文本、体悟文本,多考量学生解读文本的视角与维度,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湿病的治疗与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