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穴位是不可以刺络放血的穴位

[转载]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
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一)
  流行性腮腺炎
  三棱针疗法,处方分三组。一组:在耳下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拔火罐10~20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一张。二组: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次。三组: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治疗时患者端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速退针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深度均恰到对侧壁(即五针呈锥体形),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3一5分钟,以防出血。每日针刺一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截根疗法:取穴;肺俞、心俞。穴位消毒后局麻,用小刀片切开穴位表皮,刀口长1厘米,并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深度0.3一0.5厘米即可,挑了3一4次后,外涂以碘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治疗时取一穴,各穴交替运用,每7-10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经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颈后,脊椎两侧、耳颞前、颌下,眼或口周围;二组:痛点、耳前、耳下、太阳、鼻区、两手掌、十指端。
  面神经麻痹
  三棱针疗法取穴:患侧口腔粘膜(适宜初病者),三棱针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脊椎两侧(以颈椎、胸椎l一5为主)、耳前、颞部、眶上、眶下、颌下;二组:后颈部、耳前、颌下、颞部、眶上孔、眶下孔,配合谷。
  拔罐疗法取穴: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均患侧。每次选1-2个穴,用小号火罐,以投火或闪火法拔罐10分钟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肤针刺络后再拨罐,3日治疗一次,宜配合其他疗法,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有倒错现象时,效果明显。
  脑血管意外
  闭证,宜宣闭开窍,降炎化痰,祛风行气;取十二井穴、督脉、足厥阳经穴为主,用三棱针刺出血,强刺激;井穴放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语言謇涩,哑门、风门、通里,翳风、廉泉、夹脊(胸5一6、胸8~骶5)等;偏瘫,夹脊(胸5一腰5-骶5)、手阳明、足阳明、少阳、太阳经循行路线。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以颈椎、骶椎部为主;头部阿是穴。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手掌割治部位四。
  拔罐疗法取穴:印堂、太阳、曲池,实证患者宜拨罐治疗,瘀血者刺络拔罐。
  皮肤针疗法:取穴:大抒、大椎、肩井、肩外俞、风门、风池、颈l一4夹脊;自上而下,自内向外,沿穴位间连线叩刺,以红晕不出血为宜,1日治疗2次。
  拔罐疗法:取穴:阿是穴(痛点)。先用皮肤针在痛点叩打,稍见出血点,拔火罐,出瘀血即可。
  白内障
  挑治疗法:若右眼患病,让患者左手伸掌从右肩上过,手紧贴于肩胛区,中指尖下三横指范围内,可找到1~3个红色疹点,挑破即可(左眼相反)。同时取洗碗叶(南方草药)和葱各等量,混合捣烂,包患眼同侧拇趾和对侧手拇指。两眼病,两肩红疹均挑治,两手亦同时包药。
  急性扁桃腺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少商、商阳、尺泽、曲池。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颈后、侧颈部、前颈及喉部、虎口、颌下三角区,配合三棱针疗法效果更明显。
  下关刺后拔罐,商阳三棱针刺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颈椎两侧、耳前、大小鱼际,虎口、牙痛阿是穴。
耳背静脉放血,余穴1日针刺1次(《实用针灸学》)。  
身躯部疾病的刺血验方
  东垣日: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又曰:吐血多不愈,以三棱针于气街出血,立愈(《针灸聚英》)。
  马蜞斑穴,红点在乳下二横指,针挑出血,治发班结核(《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阳斑穴红点,在第五骨衕,用针挑出血,治背面发斑结核(《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七步斑穴,在17椎骨衕有红点,用针挑出血,治结核发斑。芑州按:民间对于结核发斑,即疫病毒血凝结于胸背间,发为一粒粒红点,挑刺出血,可以活血败毒,颇有效验(《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止(《内经·刺疟篇》)。
  针灸拔罐治疗急性乳腺炎
  1、以患侧乳腺的背部对应点为针刺点。
  2、操作:先用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头在对应点刺三下(刺到皮下),然后拔火罐,拔出少许血,约过15分钟取下火罐,再用酒精棉球盖针眼,用胶布固定1~2天即可(《卫生与健康报》)。
  用穴位吸引器治疗严重妊娠恶阻
  治疗62例,40例显效,22例好转,效果满意。穴位吸引器是特制的玻璃器,也可用小茶壶或胎头吸引器代替,壶嘴上套皮管,使用时将壶口放在中脘穴上,皮管的另一端接上吸引器或50毫升针筒,将壶内空气吸出,使之呈负压,随即弯曲皮管,用夹子夹紧,防止漏气;此时患者立即进食,食后15~20分钟放去负压,取下穴位吸引器,每次食前使用一次。有些患者使用2一3天后疗效有降低,可能是穴位疲劳所致,这时可加用针刺足三里或75%酒精灌耳(《上海中医药杂志》〕。
  刺血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疗效分析
  100例中,痊愈77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4例。下腰痛取穴:腰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下髎、环跳,每次1一2穴。下肢痛取穴: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悬钟、跗阳、丘墟、昆仑,每次2~4穴。第1次刺血出血量宜偏大,方能缓解疼痛,数穴总出血量50~60毫升,以后减为10一30毫升(《中医杂志》)。
  急性乳腺炎防治的专题讨论
  简易疗法有:外敷发酵面粉法,人工排乳垫棉压迫端托法,乳头风外治法(生肌故调敷)、内消简易方(橘核30克,甜酒30毫升,蒸馏水200毫升,文火浓缩至100毫升。20毫升1日2次),简易吸乳器,以及针刺少泽穴放血疗法《上海中医药杂志》)。
  梅花针叩刺治疗乳少征
  用梅花针叩刺,从天突穴开始,沿任脉叩打到鸠尾穴处,另从俞府穴沿足少阴肾经叩打到步廊穴处(《针灸处方集》)。
  针桃红点治疟疾简介
  针挑背部红点治疗疟疾,效果亦较满意。红点在患者背部任何部位都可以产生,但此点不高出皮肤表面,患疟时间短的颜色鲜红,时间长的变暗褐色。施术时找到红点后,局部进行消毒,以左手揪起红点处皮肤,右手持粗缝衣针将红点挑破,掘出点内白丝状物,挑断再挑,挑尽白丝,待点内流血为止(《江苏中医》)。
  治腰痛夹脊至头,几几然,凡腰脚重痛,于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资生经),穴委中(普济方·针灸》)。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内经。刺疟篇》)。
  三棱点刺治疗乳腺炎
  点刺的部位是第5-7胸推旁开l.5寸左右处,大多数病人此处可有形似丘疹、大小如粟粒状红色小点,若无此点,可找其压痛点。操作时,在患乳腺炎同侧背部反应点处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呈品字形点刺三针,然后在该部位上拔罐子,留罐15~30分钟,其治疗50例,疗效满意(《吉林中医药》)。
  梅花针疗法治疗慢性气管炎50例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用梅花针治疗慢性气管炎,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有的观察50例患者,近期控制14例,显效13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显效以上者占54%。咳、痰、喘主要症状见效平均时间为:咳3.17天。痰3.24天,喘3.12天(《新医药通讯》)。
  拔火罐为主治疗慢性气管炎
  穴位拔罐法:在有关穴位上拔火罐、水罐、竹罐、针药罐治疗慢性气管炎也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大椎、大杼、风门、定喘、肺俞、心俞、中府、云门等,一般留罐15一20分钟,每次拔4-6罐,6一15天为一疗程,有效率为85.2~95.8%,显效以上者为49.39一55.6%。如观察74例患者,对止咳,祛痰疗效较好,近半数喘息型病人平喘作用明显,70%的病例在5天内主要症状开始改善(《江苏医药》)。
  水罐疗法治疗慢性气管炎479例疗效分析
  水罐的治疗效果与水罐液有关,在同一治疗点,对28例病人分两组,一组16例加用中药液,一组12例不加中药液,一疗程后两组疗效相差悬殊,以加中药液的疗效为好(《新医药学杂志》)。
  竹管治疗一般用穴较多,治疗效果与火罐等相仿,还有先刺,然后在针刺部位拔火罐,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皆有较好的效果(《针灸研究进展》)。
  挑治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在崇翼穴(第六颈椎棘突下崇骨穴旁5分)和喘息穴用三棱针挑刺,3~5天l次,10次为l疗程,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显效(治后哮喘停止,能参加劳动,至少一年未发作)16例,好转(治后哮端未完全停止,但病势减轻,复发次数减少,时有小发作者)6例,无明显改善者8例(《江苏医药》)。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内经·刺腰痛论篇》)。
  成骨:主治腰痛、鹳口疽、坐马痈等。针法;浅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乳汁不足,是指产后乳汁分泌量少,不能满足乳儿需要者。本病比较常见。一般可分为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两型,针灸治疗效果较佳。取穴:足三里、合谷、乳根、少泽和膻中,食欲不振配中脘,失眠配三阴交。足三里和合谷穴只针不灸,膻中和乳根针灸并用,少泽点刺放血加灸。每日1次,留针15一20分钟,7次为1疗程(《针灸研究进展》)。
  挑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
  临床上采用挑治的方法,取背部第4~10胸椎旁开5寸处,左侧病挑右侧,右侧病排左侧。具体方法:在健则背部皮肤找皮下出血点,如无出血点,可摩擦皮肤,使其红晕,针挑最红处,以出血为度,进针2分深,一次挑1一3处即可(《赤脚医生杂志》)。
  快速针刺加拔火罐治疗乳腺炎
  针刺加拔火罐的方法也很有效,先在背部乳腺对应点上针刺,找到麻胀感以后快速出针,并立刻在针点上拔火罐,使之出血少许(《山西医药杂志》)。
  针刺治疗百日咳
  40例均治愈(针2次者2
3例,3次考15例,5次者2例)。第1组取穴双肺俞及风门;第2组双少商及商阳;第3组双曲池及商丘。针刺第1组穴时,均采用轻刺激手法,捻转不留针,针后可拔火罐。针刺第2组穴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刺入约0.5分(如粟米状即可),以刺出血为度,刺时宜轻、浅、速,出血不宜过多。针刺第3组穴时,采用重刺激手法,捻转后不留针。以上均每日1次(《中国针灸》)。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肋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项而已(内经·缪刺论篇》)。
  支气管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颈后部、颈前部、背部l一4胸椎两侧膀胱经、喉两侧。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四。
  拔罐疗法;(1)火罐:在背部横膈以上,脊柱两侧拔瘀血性火罐,膏肓、肺俞多加闪罐拔之。(2)水罐:①罐液的配制:白芥子30克,细辛30克,玄胡30克,甘遂9克,共研为细未,置于75%酒精500毫升内,浸泡一周,过滤后即可使用。②穴位选择:所用穴位分为三组。第一组,针定喘(左、右);第二组,肺俞(左、右);第三组,中喘(左、右)。③操作方法:将用过的青霉素或链霉素的小瓶底磨掉,即成小罐,每小罐内盛入水罐液0.5毫升,将装好罐液的小罐迅速垂直紧叩于穴位的皮肤上,不使罐液流出,然后用20毫升注射器,将针头垂直于瓶塞刺入,把瓶内空气抽出,构成负压,水罐即吸附于穴位上;局部皮肤被拔起一定高度后,将针头放出,待20~30分钟,罐内皮肤出现深红色的红晕,即可将小罐拔掉。每日选用一组穴位,3日轮回穴位一次,每个穴位轮回5次,共15次为一疗程。
  支气管哮喘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胸l一腰5)、肩胛环、项棱、项侧、手拇指甲根,第7颈椎至第12胸椎旁开两横指处,前后肋间、侧颈部、颌下部、气管两旁。自上而下扣打。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新冶部位三四、膻中、定喘。
  拔罐疗法:拔火罐,取肺俞、膏肓,配合走罐沿脊柱两侧。拔水罐,取肺俞、咳嗽穴。
  三棱针疗法:取穴:大椎、十宣、尺泽、委中及井穴放血。
  拔罐疗法:取穴:风门、肺俞、膏肓,或在肺部有湿性罗音处拔火罐,每日或间日一次。
  急性单纯性胃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叩打脊椎两侧,重点是第8胸椎至第3腰椎,下腹部及骶尾部。
  拔罐疗法: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先拔腹部穴,再拔背部穴。背部俞穴,还可用三棱针点刺后再拔罐。
  急性肠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曲泽、委中。呕吐者,加金津玉液。此方适宜水泻脱水者。
  水气罐疗法:取穴:腹侧,神阙左右旁开二横指,每侧拔一或两罐;神阙下每隔二横指拔2一3罐,止于曲骨穴;背侧,命门左右旁开二横指,由此向下连续拨4~5罐;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各拔一罐,每天治疗一次。
  肾盂炎和肾盂肾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腰骶、下腹部,大腿内侧。
水气罐疗法:取穴:腹部,神阙左右旁开2横指拔2罐,神阙下每隔二根指拔2~3罐;背部,命门左右旁开二横指拔1罐,由此穴向上向下隔2横指连拔6一7罐;下肢,足三里下二横指,三阴交上二横指拔1~2罐
  放血穴位:
  疾病&主穴&辅穴
  头痛&太阳(颞浅V)&后头痛委中,头项痛尺泽,头顶痛印堂
  血管性头痛&太阳,曲泽(贵要V)&尺泽,印堂,鱼尾
  脑血管意外&太阳,曲泽,委中(腘V)&委阳,腰腧,阳交,手足局部
  脑外伤后遗症&太阳,印堂&阳交(胫前V)
  风湿性关节炎&肩尺泽,肘曲泽,腕中禇、阳池,&髋环跳、委阳,膝足三里、阴陵泉,踝足背。
  肩周炎&尺泽,外关&局部,曲池,曲泽,肩俞,肩贞
  坐骨神经痛&腰俞(椎外V丛),委中&委阳,阳交,环跳,丘虚
  急性腰扭伤&腰阳关,局部&委中
  慢性腰痛&腰阳关,腰俞&风市,上缪,长强,委中
  颈椎病&太阳,尺泽(肘正中V)&大椎,委阳(小隐V)
  五官疾病&太阳&印堂,听宫,阳白
  面瘫&太阳,下关,阳白&鱼尾,四白,地创,颊车
  三叉神经痛&太阳&地创,颊车
  荨麻疹&曲泽,委中&曲池
  乳房肿块&曲泽&局部
  腱鞘炎&局部&合谷,曲泽,尺泽,列缺
  骶髂关节炎&腰俞,委中,阳交(均为左侧)
  不孕证&腰阳关,曲泽,阴陵泉
  遗尿症&腰俞,腰阳关,太阳
  取穴原则:
  最常用的穴位:头部的太阳,上肢的曲泽,下肢的委中。
  血络:指皮下浅部V血管。
  太阳、太阴、厥阴三经为多血少气,宜刺血。
  常选取四肢肘关节、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处的血络来治疗头面、躯干疾病。
  腰以上者,手太阳阳明皆主之;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曲泽:在掌面肘横纹之内侧处,取血络。
尺泽:伸肘,在肘窝横纹之外侧处,取血络。
  放血疗法(二)
  1.口眼歪斜:足跗上放血。此症若口內(臉頰之內側)見青筋亦應放血。
  2.眼皮上長瘡:後心五、六椎間放血。
  3.青春痘可於後心五、六椎間放血。
  4.肥厚性鼻炎:膏肓附近放血。
  5.牙痛:原則上如上牙痛則青筋現於小腿外側,下牙痛則青筋見於足跗。應用時,但見小腿外側或足背外側青筋,便可放血而取效,不必拘泥於上下牙分屬之部位。
  6.舌下腺發炎:腳背放血。
  7.舌闇不能言:尾骶骨放血(尾骶骨見不到青筋,故不必泥之)。
  8.高燒啞巴不能言:後背心見有黑青異色處放血。(此乃小兒高燒之重者;若輕症,但少商、大椎放血即可)。
  9.凡打傷、摔傷或被點穴不能言語:五、六椎間放血立解。
  10.自高處下墜不語:五、六椎放血(董師曾治一例,放血三次即愈)。
  11.後腦痛:尾骶骨放血,或委中見青筋放血亦效。
  12.耳後之頭部瘡瘤:崑崙穴附近放血。
  13.中耳炎:三重穴與丘墟附近尋青筋放血。
  14.咽喉炎、氣喘:尺澤及小腿見青筋放血
  15.幽門阻塞嘔吐:腳背及四-六椎放血。
  16.嘔吐不止或舌僵硬不適:金津、玉液放血。
  17.脊椎扭傷:在傷部放血,或委中、陰陵泉、足跗見青筋處放血。
  18.後肩痛、肩胛骨痛、背痛:承山、委中見青筋處放血。
  19.解谿上七寸脛骨旁放血治各種肝病。
  20.解谿上七寸,其下放血治胸口兩旁痛悶。
  21.肋膜炎、肺結核:陽陵泉下九寸為肺胃神經通處放血。
  22.各種急慢性腸炎:小腿外側及足跗上見青筋即放血,若無青筋則無效。此法亦治高血壓、十二指腸潰瘍。
  23.一切心臟心皆可於五、六椎間及陰陽泉附近放血。
  24.急性心臟麻痺:曲澤放血。
  25.心臟肥大:膏肓附近放血。
  26.委中、陰陵泉附近放血治心臟病、痔瘡,一次輕,多次癒。(陰陵泉見青筋非心臟即痔瘡)。
  27.低血壓過高:十六椎外開六寸放血。
  28.癲癇病:後背見紅色血管放血。
  29.疔瘡類如手背疔、腳背疔……等…後背五六椎間放血立效。
  30.小兒高燒:若委脇部見紅點成對出現,即在紅點上放血。
  31.手腕關節炎:肩胛上部或足跗放血。
  32.手腕、手指關節扭傷發炎腫大:足跗外側放血。
  33.手指五指不伸:後心四-六椎放血。
  34.膝關節炎:五-六椎旁開二寸左右放血。
35.足跗內廁及膝內側發炎、腳上長疔瘡:五、六椎旁開三寸放血。
  治疗方法
  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详细放血治疗案例,本博客有这样的文章。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这是我的临床经验,一般我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
  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
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我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得别人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
  注意事项
  有的病人问,几天放血一次好,那么这还是要看出血量,出血量大在100毫升左右,可以10-15天一次。小于50毫升,可以一周一次,小于30毫升,可以3-5天一次。
  如果是家人帮助操作,方便治疗,可以分期分批治疗。
  还有另一说法就是放血疗法是中医早已淘汰了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物理医学角度出发来思考,放血疗法最多也就是对高血压、血液粘稠过高有一些帮助,而且一些游医重新把放血疗法拿来治疗疾病,不乏有利益之嫌。
引文来源&&
博文&阅读(28516)┊&已有2708人转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摘要】:
本研究通过背俞穴肺俞、胃俞穴刺络放血为主,针刺膈俞穴及根据辨证选穴以治疗痤疮。运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标准来评价治疗效果。并主要运用计算机查找与痤疮相关的建国前中医药学文献资料进行多方面的整理和分析。观察通过背俞穴刺络放血方式来治疗痤疮或结合中药治疗,是否能提高有效率使本病症状的改善程度更显著。
1.文献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升级版为主并配合手工查阅方式,对与痤疮相关的近1000多种建国前中医药古籍文献进行查阅。对建国前文献进行了多方面的整理分析和总结,包括该病的名稱、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与方法、内服与外治药方与单味中药及相关穴位的应用。
2.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组,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痤疮诊断标准的9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刺络放血对照组(简称对照组A)30例与中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B)30例。针灸的治疗方法为每周两次,8次为一个疗程;中药治疗为每天一剂,连续四周为一个疗程。3个月后随访。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对于临床痊愈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后进行复发率的统计。
1.文献研究结果
从古代文献查找与痤疮相关的内容,共查找出1629处。依照医书成书先后比较,并将重复错漏删除,词稍有差异意义相同的内容合并后,本课题共选录286条。
2.临床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三组疗效比较,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组(治疗组)临床控显率93.3%,刺络放血组(对照组A)临床控显率73.3%,中药组(对照组B)临床控显率83.3%。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A、B。但三组临床控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针药结合与刺络放血临床控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针药结合与中药治疗临床控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刺络放血组与中药组临床控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复发;对照组A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7%,对照组B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7%。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另外两组对照组。
1.文献研究的结论
本课题通过整理研究与痤疮相关的古代文献,使得其古代文献资料较为简洁明了,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古代文献中对于病因病机的解释大致相同,总结为因劳汗体虚,感召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使皮毛腠理不固,邪客经络入于脏腑,气血不行而脏腑郁热,而致风热犯肺、痰湿蕴结后湿热化为火毒,薰蒸于皮肤发为痤疮。古代文献称为肺风粉刺、粉刺、酒刺、风刺、齇(齄)、粉痣与面粉渣相当于痤疮皮疹中白头、黑头粉刺或炎性丘疹,前者多为风寒郁于皮毛;后者多为风热熏蒸腠理;古代文献称为肺风疮、痤、痤痱、粉花疮、面疱与面疮,相当于脓疱或结节与囊肿,前者多为湿热郁结,腐肉为脓;后者多是湿热与瘀血互结而成痰热瘀毒。瘢痕为气滞血瘀;疾病后期的炎性红斑是余热未清、气滞血瘀之候;皮脂分泌较多属湿热内蕴。因为多数古代医家认为痤疖痈疽之病,患处初起脓未成时宜灸不宜针刺,脓成时需彻底引脓外流;所以极少见到论述针刺治疗痤疮的古代文献。以外治法例如外洗、涂脸外敷最多见,其次是内服中药。因痤疮的名称往往不同朝代和不同医家的说法不一,在搜寻和分析古代文献时,部分研究内容及学术观点可能不够全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2.临床研究的结论
本课题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最好;其次是中药治疗,最后是刺络放血法。但三组临床控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组与单纯刺络放血组临床控显率比较有有显著性(P<0.05)。单纯刺络放血组与中药组之间进行临床控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灸治疗痤疮时,最好搭配中药的使用,其治疗效果最显著。针药结合可提高临床控显率,使本病症状的改善程度更显著。刺络放血疗法对治疗本病可起到泻、清、通及消的作用;这是皮肤出现病症时,邪由内向外出的最直接方式之一。本研究首次提出以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是属于“泄热解毒,清肺调营”的治疗大法。初步表明背俞穴刺络放血具有显著改善青春期痤疮临床症状的疗效。背俞穴刺络放血应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方能提高疗效,这一新的结论对今后指导针药结合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说明了内外兼治其治疗效果最显著。因此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R275【目录】:
中文摘要3-6
Abstract6-12
第一章 文献研究14-23
第一节 古代西医对于痤疮的认识14-15
第二节 西医对痤疮认识与治疗的现状15-16
第三节 中医对痤疮认识与治疗的现状16-23
1.针药并用16-17
2.电针17-18
3.针刺加艾灸18
4.刺络拔罐放血18-19
5.穴位注射19-20
6.穴位埋线20-21
7.选择耳穴为主的治法21-22
8.其它22-23
第二章 研究建国前与痤疮相关的中医药文献23-29
第一节 文献研究意义23
第二节 文献研究方法23-24
1.建国前文献资料来源23
2.文献收集与分析方法23-24
第三节 文献内容分析与结果24-29
1.痤疮的名称分析24
2.痤疮的病因病机的整理与分析24-27
3.痤疮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分析27-28
4.痤疮的内服与外治方药、单味中药及相关穴位28
5.与痤疮相关在建国前文献的数量28-29
第三章 临床疗效29-37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29-32
1.病例选择标准29-30
2.临床资料30-31
3.分组方法与治疗方式31-32
4.观察指标32
5.疗效观察标准32
6.统计学处理32
第二节 研究结果32-37
1.三组临床疗效比较32-36
2.不良反应36
3.随访观察36-37
第四章 讨论37-42
第一节 选用背俞穴治疗的理论根据37-38
第二节 选用刺络拔罐放血治疗痤疮的论据38-39
第三节 配合针刺治疗痤疮的目的39
第四节 选穴的原则与根据39-40
第五节 临床疗效及结果评价40
第六节 结论40-42
一、古代中医药文献研究40-41
二、现代临床治疗痤疮的研究41-42
第五章 本研究的创新性特色、存在性问题和进一步研究思路42-44
第一节 创新性特色42
1.首次提出的治疗大法42
2.新的结论42
第二节 存在性问题42-44
1.古籍资料收集存在着不全面性与分类不准确42
2.文献统计存在的问题42
3.客观条件的限制42-44
参考文献46-49
附录一 痤疮患者评分表49-50
附录二 建国前的文献研究(详细)50-77
一、痤疮的内服药50-59
二、痤疮的外治药方59-75
三、单味中药的应用75-76
四、穴位应用76-77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7-7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蕾;;[J];北京中医;2006年08期
王虹;[J];北京中医;2004年04期
黄碧玉,林丽莉,陈韵竹,陈美华;[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王虹,周华;[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赵云夕,高秀领;[J];河北中医;2001年11期
龙志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年05期
贾秀春;[J];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04期
马素慧;吕文英;曹国富;;[J];陕西中医;2006年03期
金春兰;黄涛;魏立新;;[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1期
任幼红,张文平,陈竹碧;[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新;;[J];四川中医;2007年06期
魏霞,辛悦芳,王修德,褚桂娥,鲁传付;[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8期
尹义辉,王经武;[J];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11期
赵旭涛;金艳;亓琦;崔明晓;;[J];山东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朱传伟,朱鸿铭;[J];山东中医杂志;1998年10期
李虹,刘光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须义贞,陆建英;[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03期
李合国,劳绍贤,张峰;[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10期
代二庆,袁红霞,冯莉,陈通,王洪俊,闫小雪;[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7期
陈桂芳;袁红霞;田晶晶;代二庆;;[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谦;袁桂玉;贾建伟;唐克诚;赵洁;;[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刘健;郭雯;翟志敏;;[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朱国良;;[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杨培君;杨磊;王乾;张志祥;;[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分会成立暨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精粹[C];2006年
陈美华;林求诚;;[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分会成立暨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精粹[C];2006年
李俐;梁志敏;唐东晖;韩学杰;刘颖;薛庆海;;[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毛静远;王恒和;葛永彬;王强;张其梅;常延平;李红;吴慧轩;郑颍;李彬;张振鹏;李明;邵磊;赵春燕;;[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陈利华;晋松;胡幼平;;[A];第二届全国刺络疗法暨首届少数民族放血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西原辰一;史载祥;酒谷薰;;[A];计算机在诊法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5年
冯玉萍;;[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艺;[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崔永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金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袁成民;[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黄立中;[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熊辉;[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徐正莉;[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蔡定均;[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戴国华;[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郭琳;[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士伟;[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李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陈宇;[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张臻年;[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陈明德;[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李国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魏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万慧颖;[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孙鲁;[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尹利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芝兰;[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任晓艳;[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12期
王忠永,邱会芬;[J];中国医师杂志;2001年04期
伍朝胜;[J];广西中医药;1997年03期
杨涛,刘贵秀;[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赵云夕,高秀领;[J];河北中医;2001年11期
姜鹤群;王少龙;何依群;易红梅;谢万金;;[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林新瑜,罗旭松,董巍,王尚兰,段西凌,陈学军,杨雁;[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6期
陈清清,林旭;[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6期
白洁,隋静,宁安红,李莉,王真子,张玉萍;[J];中国美容医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洸;;[J];中医药导报;2011年05期
吴芳芳;杨素清;张淑杰;;[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冯春玲;[J];中国民间疗法;2004年01期
钟梅英;[J];中国针灸;1998年04期
吕宗立;[J];中国民间疗法;2004年12期
金倩;[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董新亭,李卫莉,马秀华;[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查旭山,陈修飏;[J];江西中医药;2002年05期
,韩峰;[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年06期
刘勇,王冬梅;[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强;苑凯华;程飚;余文林;齐向东;曾东;张斌;李勤;;[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李云霞;;[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江西省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肖强;苑凯华;程飚;余文林;齐向东;曾东;张斌;李勤;;[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余昌华;;[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涂彩霞;;[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刘丽红;樊昕;王聪敏;姚美华;杨蓉娅;;[A];中医美容——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丽红;樊昕;王聪敏;姚美华;杨蓉娅;;[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林新钰;;[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孟宏;郝晋东;;[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夏庆梅;;[A];中医美容——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吉楚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蓝天;[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代巧;[N];保健时报;2004年
主任医师:任晓亮;[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曹元成;[N];医药经济报;2009年
罗宏德;[N];科技日报;2000年
宋欣荣;[N];光明日报;2006年
李文瑶;[N];吉林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乔雪梅;[N];中国妇女报;2006年
学美;[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玉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陈志彬;[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黄灿奇;[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王红岩;[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李俊;[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黄展鸿;[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庞莹;[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张笑菲;[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王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李秀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祝霞;[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李锐霞;[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鲁美君;[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郭琴;[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田黎明;[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程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黄萌;[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林玲;[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任晓红;[D];青岛大学;2005年
李玲;[D];四川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络放血疗法适应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