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参冻干粉能去痘坑吗粉

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通化县创新转型营造率先发展新优势
吉林省人民政府&www.&&&&&&
&&&&&&来源:
字体显示:&&
泛亚人参交易所以东北地区野山参产品为发行主体,在全球范围内从事专业野山参产品贸易。冯岩摄
东宝生物科技园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其单克隆抗体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冯岩摄
快大人参产业园区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人参集散地,打造长白山人参产业领军品牌。冯岩摄
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等一系列荣誉让通化县3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沐浴着生态宜居和生机勃勃的阳光。翻开通化县近年来重点工业项目推进的“成绩单”,一组组飘红的数字跃然纸上:2012年以来,通化县连续实施了重点项目建设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和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三年来,全县共竣工重点项目44个,其中工业项目30个;超亿元项目23个,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力量。今年,通化县继续把重点项目作为撬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共筛选出总投资376亿元的51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目前,51个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
集群发展构筑实体经济大平台。“八园一所一港”项目群夯实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大平台。东宝人胰岛素产业园区已达到年产3000公斤人胰岛素冻干粉和2亿支制剂的生产能力,人胰岛素四期工程设计年产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原料2000公斤,园区工程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税金10亿元;东宝生物科技园区的单克隆抗体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税收40亿元,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税收15亿元;快大人参产业园区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人参集散地,打造长白山人参产业领军品牌,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3亿元;通化市化工产业园区三期共投资33亿元,预计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税金2.6亿元;双易铗矿业钾长石园区主要生产硫酸钾、氢氧化铝或氧化铝、超细白碳黑、超细铁红等产品,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5亿元;远东矿业石墨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可达到年产石墨深加工产品7.75万吨的生产能力,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65亿元,利税12亿元;高端服务产业园区充分集聚东宝丽景饭店、丽景宾馆、丽景购物中心等众多服务要素资源,通过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泛亚人参交易所以东北地区野山参产品为发行主体,在全球范围内从事专业野山参产品贸易、现货电子盘交易和野山参投资产品开发等业务,日交易所正式上线运营以来,单日交易额最高突破9亿元;推进多功能的通丹陆港平台建设,努力构建吉林省东南部出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
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大力实施高科技项目。预计2015年全县6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可实现总产值76.7亿元。目前,全县共有东宝药业、振国药业、华夏药业、吉通药业、宏信研磨材5户高新技术企业,这5户企业被认定为吉林省首批创新型科技企业。
转型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集聚发展新优势,赋予老企业扩能改造与招商引资项目同等政策,一批企业活筋壮骨、焕发活力。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人参产品、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努力培育战略增长极;大力推进绿碳化硅超细微粉、石墨、钾长石在航天、核能、陶瓷等多种领域的研发应用,加速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实施了总投资2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石油化工机械易地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1亿元,总投资4亿元的大钻机项目正在征地当中;大力发展人参产业,已申请文号180种,待批文号240种;依托快大人参产业园区、青山实业、中韩移动饮品、东宝野山参须根培植等企业平台和产业基础,争做新资源食品领跑者。
民生工程集聚发展向心力。把地方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每年都实施一大批为民实事和民生工程,教育、养老、住房、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均衡发展。预计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221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60元,均增长10%。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累计投资近20亿元,实施了城市展览馆、中广国际电影城、茂山公园、蝲蛄河景观带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现了城市规模扩张与功能完善同步推进。累计投入7亿多元,打造了一批风景优美、人文厚重、产业发展的美丽乡村;将生态建设作为撬动转型升级的绿色杠杆,成功创建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县,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责任编辑:
【E-mail推荐
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 吉林省政府办公厅承办
吉林省政府网站管理办公室 管理运营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发路329号 邮政编码:130051 Fax:3
吉ICP备号 中文域名: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务您的位置:
“十一五”规划(草案)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回顾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党的十六大为指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同心同德,攻坚破难,扎实苦干,较好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2005年,预计完成全县生产总值284400万元,五年平均递增11.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76000万元、108400万元和100000万元,五年分别平均递增8.0%、8.9%和19.6%;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750万元,按可比口径五年均递增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950万元,五年均递增26.7%。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大力发展&精优&参业,组织实施了林下栽参和非林地栽参,巩固和壮大了人参支柱产业地位。2005年,全县人参种植面积预计稳定在453.7万平方米,水参总产量达到281.6万公斤,低农残人参面积达到总面积的95%,林下野山参发展66880万亩,非林地栽参发展140万平方米。加强了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了&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和参后还林力度。&十五&期间,预计完成&三北四期&3005.5公顷,退耕还林完成2929.3公顷,参后还林完成134.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6.4%,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连续23年无森林火灾。积极发展林地生态经济,山野菜、中小药材、食用菌、林下栽参、封沟养蛙等一批具有抚松特色的生产加工基地初具规模。家猪野放、家鸡山养等特色牧业和精品牧业发展迅速。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和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万吨左右。积极推进了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流转工作。2005年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02100万元,五年平均递增9.0%。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骨干企业牵动作用增强。&十五&期间,狠抓资源转换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有效拉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共建成各类重点项目45项,累计完成投资55774万元。其中重点工业项目22项,完成投资22691万元,累计创造产值14.1亿元,进一步拉动了支柱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北江电站扩机增容、松江河云龙木业生产线改造等工业项目已竣工投产。抚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抚松中药有限责任公司的GMP改造通过了国家认证,为我县制药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极支持了松江河梯级双沟电站、仙人桥双河电站、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线扩建、金桥木业松江河分公司生产线改造等国省营企业建设项目。通过工业项目开发建设和规模企业的拉动,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2005年,县属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6000万元,五年平均递增13.0%。产销衔接有所好转,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产值102500万元,五年平均递增16.1%。复合地板、牙签、百叶窗、筋骨宁、通栓丸等产品供销两旺,&泉阳泉&矿泉水被评为全国四大名牌矿泉水之首。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民营经济快速推进。旅游业接待功能不断提升,长白山西坡旅游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5年,旅游业预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9500万元,是2000年的3.65倍。坚持走&聚合&发展的道路,加强引导扶持,打造发展平台,推动了民营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总量的扩充。到2005年,民营企业户数预计达到13880户,吸纳从业人员27130人,完成增加值54300万元,实现税金8060万元。饮食、服务等传统产业继续发展,金融、电信、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全面兴起,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到2005年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26.7:38.1:35.2。
  (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加快国退民进步伐,全面深化企业改革。预计到2005年末,使具备条件的57户县属企业全面放开放活,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上级要求,稳妥推进了县乡两级机构改革。全面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行了&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结束了延续5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经济体制各项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2005年,预计实际引进域外资金20000万元,外商投资企业达25户,利用境外资金110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企业达15户,自营进出口总额达5000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进一步加快了交通、城建、电力、环境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一批较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大面积的旧城改造工程陆续完工。&十五&期间,全县预计总投资89874万元,建设公路总里程达619.3公里,比&九五&期间增加501公里。总投资5.32亿元的鹤大线沿江至万良段公路将于2006年建成。长白山西坡67公里旅游公路建成通车,乡级公路建设全面铺开。总投资6548万元的县城引水工程建设项目从2003年开始建设,预计2005年建成,工程竣工后,县城的饮用水标准将提高到1类,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总投资8622万元,进行旧城改造17.7万平方米,较&九五&期间增加13.5万平方米。全县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旧房和住宅建设累计投资达6.39亿元,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投资6.09亿元,新建各类建筑105.7万平方米。投资2286万元建成6个环保型集中供热站,县城集中供热率达80%。投资514万元打开了县城北出口,拓宽了贯穿城区的交通干线。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城区主干街路的油路拓宽维修和支线、巷道、交叉路口的维修。县城主干街路两侧设置了风格各异的路灯、硬覆盖和绿化带,提高了城市品位。实施地埋电缆、光缆工程,结束了县城主街两侧地上架设线杆的历史,走在了全省各县市的前列。北新区开发进程加快,县机关办公大楼、宾馆、疾病防控中心等工程已投入使用,供电、供热、供排水、通信、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不断跟进,在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继续提高。2005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4130元,五年平均递增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6260元,五年平均递增6.1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5.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11.7平方米,较&九五&期间分别增加3.5平方米和1.2平方米。全县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 23部,在网移动电话用户大幅度增加。消费品供应丰富,市场购销两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132000万元,五年平均递增10.7% 。
全面加强了社会保障工作。&十五&期间,共为20255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6.41亿元。为2574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451万元。累计发放保障金8257.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达78万人(次)。累计劳务输出41850人(次),帮助2570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按照&归口办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妥善处理了群众来信来访。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各项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加强了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维护了全县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在重点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步伐。&十五&期间,共获市级以上优秀新产品25个,吉林省名牌产品5个,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共有17个科技项目列入省市计划,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45%增长到52.5%。总投资2400万元新建的外国语学校已建成,社会办学渠道进一步拓宽。巩固&两基&教育成果,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收到明显成效,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8%和98.4%。增加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投资500多万元的县医院住院部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了县疾病防控中心,强化了公共卫生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预计2005年将全面启动。深入开展优生、优育、优教三服务活动,强化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07&以内。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五&期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是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取得的。我们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改革统揽全局,着力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全面实施资源深度转换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推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经济总量不够大,运行质量不够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够强壮,优势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还不够宽;财政运行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缺乏较大的支撑性财源和接续性财源;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很大,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还存在着诸多困难;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够宽松,市场经济秩序需要进一步整顿;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改进工作,在改革和发展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和现状
  (一)县域概况
  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北麓,松花江上游,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山水相连。幅员面积6530平方公里。全县下辖12个镇、6个乡,128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
  抚松县地处长白山腹心地带,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走向。抚松县境内最高处为长白山白云峰,海拔2691米;最低点是榆树镇两江口,海拔307.9米。境内多山地,仅在山谷河川之间有少量冲击小平地,占幅员总面积的3%,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年平均为90?130天。抚松县区位特点比较明显。
  抚松县是长白山下第一县。从所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来看,抚松县最大。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9万公顷。其中在我县境内的面积为9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7%。抚松县城是距长白山最近的县城。长白山中国一侧的最高峰??白云峰坐落在我县境内。
  抚松县是松花江的发源地。松花江流经吉林省的部分,称为第二松花江。它有两个源头,即:西源头道松花江和北源二道松花江。两条江在我县榆树镇的两江口汇合后称第二松花江。西源是由我县境内的锦江、漫江汇集大小26条河流而成;北源出自安图县的二道白河,在我县的流域面积1967.7平方公里,两大水系在我县境内的集水面积达到44156平方公里。
  抚松是边境县。我县不仅在长白山山顶与朝鲜有8.5公里的陆地边境线,而且在长白山天池与朝鲜有着2.65公里的水上边境线(水界边境全长5305.6米)。1987年6月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边境县。
  (二)资源优势及发展现状
  1、人参资源。抚松县栽培人参的历史,迄今已有430多年,素有&人参之乡&的美誉。1995年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列中国百家特产之乡首位。经过多年的发展,2004年,全县人参种植面积达到441.7万平方米,年总产量达到272万公斤左右,分别占全市、全省、全国人参种植面积的50%、30%和20%。低农残人参的比例达到90%以上。我县生产的&长白山红参&于1987年荣获了第36届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这是我国人参制品在世界上摘取的第一枚金牌。依托资源优势,先后研发出人参皂甙、人参精膏、人参精、人参茶等人参加工产品4大系列98个品种。有30种人参及人参制品获国家级、省级、部级奖励。年出口成品参200吨,实现出口创汇额2600万元人民币。我县还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参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人参贸易专业市场??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年交易始终保持在3亿元以上,年实现税收160万元左右。
  2、林业资源。长白山是我国六大林区之一。我县境内分布松江河、泉阳、露水河三个省属森工企业局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部分林地,三个县属林场和十八个乡镇林场。全县森林总面积50235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6.4%,木材蓄积量8500万立方米。我县通过大力实施资源深度转换战略,涌现出金隆木业、金桥木业、云龙木业等一批木材精深加工企业。金隆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我县木材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产品出口率达到95%以上,该企业生产的&地王&牌复合地板,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宽幅独面复合地板&在2001年和2002年中获省优秀新产品、省级重点新产品、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
  3、水电资源。依托水利资源,现已建成水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19万千瓦,占全县水能资源开发量的36.3%。其中:地方电站8座,省属电站2座。2003年,水电业纳税达2650多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0%以上。
  4、野生动植物资源。抚松不但是&东北三宝&的故乡,而且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境内有野生动植物3010种,其中野生动物1767种,野生植物1243种。依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医药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正蓬勃发展,已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5、矿产资源。全县现已探明的矿产达34种,已探明储量的24种,已开发16种。日流量在1000吨以上的较大型矿泉10处,其中有8处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审批。有无污染、水量大、硅质重碳酸钙镁型和天然锗矿泉水与天然温泉矿源,总日流量达到30万吨,且品质优良。目前,露水河镇九龙口矿泉水、漫江镇矿泉水、松江河镇松山矿泉水和抚松镇矿泉水正在报批立项,对外招商引资。矿泉水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县的的优势产业。
  6、旅游资源。长白山是我国十大名山和五大山水风光旅游区之一。在我县境内的长白山西坡有&七峰十六景&、长白山锦江峡谷岩林、长白山天池和四个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观植物带,景致蔚为壮观,可以目睹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的地貌变化。全县拥有二星级以上宾馆6家,涉外定点单位3家,温泉度假村设有5家疗养院,日接待能力达到3000人。成立了抚松长白山旅游经济开发区,打造了旅游发展平台。长白山西坡旅游公路建设通车,松江河漂流已投入运营。2004年,全县旅游业预计实现产值6500万元。
  7、交通资源。全县以抚松镇为轴心,&两纵两横四出口&的高标准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境内有国道鹤大线135.4公里;省道朝长线68.4公里;县道临抚线14.8公里、仙温线7公里、松天线67公里。目前,长白山旅游机场选址工作已经完成,该项目正处于预可研阶段。横跨抚松的靖宇?松江河地方铁路建设项目,正处于项目前期资料搜集阶段。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放在资源深度转换上,确立了&坚持工业立县,全面实施资源深度转换战略,大力发展资源深度转换型工业项目,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全县上下把工作的着力点统一到立足资源办工业、围绕企业建基地、扶持国企上项目、鼓励百姓创实业、优化环境聚财源上来,加快了全县经济发展的步伐。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35079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6936万元、84993万元和83150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887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608元和5369元。
  2、社会发展现状。全县共有科研机构9个,县、乡镇技术推广单位61个。全县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5799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5%。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共有中小学49所。其中:中学19所,9年制学校7所,小学23所。2003年,高考成绩喜人,全县升入大中专院校学生1938人,升学率达到89%。文化体育事业呈现出一派生机活力,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也得到增强和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年改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1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了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四)制约因素
  1、区位优势不明显。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北麓,交通闭塞、远离大中城市,地区间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2、经济结构不优,总量不大。抚松县目前产业发展的粗放模式比较明显,产品的附加值低,缺少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不明显。在产品结构上,产品更新换代迟缓,大多数产品科技含量小,缺少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
  3、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关联度低。近几年来,虽然涌现出以抚松镇、万良镇为代表的五个中心城镇和十强镇,但没能充分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信息、金融、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
  4、科技力量薄弱,人才匮乏。抚松县地处边远山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系、合作存在着地域、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不足,企业开发研制新产品缓慢,远远满足不了实施资源深度转换战略的需要。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抚松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共设施的整体功能还不完善。我县自有财力紧张,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加之国家投入的资金较少,从而出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至今没能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三、&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富县、工业强县不动摇,以发展接续产业统领全局,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全民创业,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切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发展思路
  全面实施资源深度转换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品牌兴业战略和人才兴业战略,坚持工业立县、城乡一体、多样经济共同发展,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资源深度转换型工业项目,促进参业、林业、水电、制药、山珍绿色食品加工和旅游六大产业的接续与提升,加快建设&五基地一名城&,率先开创接续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局面。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问题,提高全社会绿色GNI(域内生产总值)总量。
  2、围绕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要求,完成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
  3、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员高就业、经济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发展路子。
  4、坚持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市场化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为率先在全市开创接续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局面创造新的体制环境。
  5、坚持统筹规划,注重协调发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明确城乡发展方向,通过工业拉动,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实现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
  6、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做到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与环保同行,抓好中等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化解资源约束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十一五&期间阶段性奋斗目标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1.3亿元,同比增长10.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实现8.2亿元、12亿元、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 、10.7%、11%;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09亿元,同比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6亿元,同比增长10.6%;财政收入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60元和4420元,同比分别增长7.9%和7%;县属固定资产投资额达9.47亿元,同比增长19.9%。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8亿元,比2000年增长132.8%;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实现9.8亿元、14.7亿元、13.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89.7%、108.1%、230%;财政收入达到1.98亿元,比2000年增长66.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90元和506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69.3%和62.8%;县属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3.6亿元,同比增长461.4%。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6亿元,5年平均递增10.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0.66亿元、18.7亿元、16.64亿元,5年分别平均递增7%、11.5%、10.7%;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6亿元,5年平均递增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5亿元,5年平均递增10.2%;财政收入达到2.31亿元,5年平均递增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和5800元,5年平均递增分别为8%和7%;县属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9.6亿元,5年平均递增19.9%。
  四、&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紧紧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历史机遇,围绕率先开创接续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局面,加快抚松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步伐,扩充总量、培育增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后劲。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支柱产业,着力开发接续产业,全力建设&五基地、一名城&,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五大&产业基地,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培育接续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1、大力发展人参制品加工业。依托人参资源优势,鼓励发展高科技人参制品加工业,提高人参就地转化增值率和产业化水平,增强人参制品加工业主导地位。以抚松参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参业股份有限公司、宏久参业有限公司和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有一定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的人参制品加工厂及人参保健品厂为依托,强化核心,集成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步伐,研制开发人参单体皂甙Rh2/Rg3抗癌制剂、人参果皂甙冻干粉、人参功能饮料、西洋参多糖合剂等人参、西洋参系列高技术产品,使人参生产由红参、生晒参、人参蜜片等第一、第二代产品向人参功能强力提取等第三代产品转化,解决人参加工粗放、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少等问题,带动做大人参制品加工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壮大10户规模以上人参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人参加工企业群,实现参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到2010年,全县人参制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使抚松人参产业不仅在种植面积上,而且在加工规模上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
  2、可持续发展林产工业。林产工业是我县的传统支柱产业,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林产工业发展面临资源危机,必须立足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性开发,走集约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将通过产业引导和市场准入,逐步陶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浪费资源的小型木材加工企业,原则上不再新上木材加工企业。支持省属森工企业和县属林产企业整合林业资源,实行强强联合,实现规模经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进科技成果和先进制造技术,研制开发高附加值、生态环保型木制终端产品,鼓励发展木材综合利用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加工,靠品牌、技术和规模效益去占领市场,壮大企业。重点抓好金隆木业80万平方米锁扣地板、金桥木业120万平方米复合地板以及三森木业新建木材染色软化处理生产线、华源木业改扩建木材综合利用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做大做精林产加工企业。到2010年,林产工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同时,培育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纸桨林等工业原料林基地,为林产工业培育后续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抚松培育成为全省重要的林产品加工集散地。
  3、发展壮大医药工业。依托我县丰富的药材资源,全力构筑长白山生态医药产业体系,实现中成药开发、生产、流通与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一是发挥传统中药的优势和特色,以抚松制药、抚松中药和吉新药业三户重点制药企业为依托,从90多种国药准字号药品中,择优选取清胰利胆颗粒、筋骨宁片、活力源片、麝香心脑乐、肾炎灵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拳头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市场二次开发,努力做大品种。二是加强对外合作,搞好产学研对接,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特药。重点抓好抚松制药稀莶通栓丸等国药产品扩建工程和中药饮片生产线扩建;加快推进银芪降糖口服液、清胰利胆胶囊、三参健心胶囊等国家级中药新药研发步伐。三是围绕国家中药现代化北药吉林基地的建设,依托制药企业,通过公司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按GAP标准培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中药饮片加工工程,为制药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可靠、地道的原材料来源,实现中药产业化,再创医药业辉煌。到2010年,开发投产2?3个国家级三类以上高科技新药,医药工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力争将抚松建设成为白山地区极具规模的中药现代化北药基地。
  4、支持发展水电能源工业。依托我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较高的优势,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能源工业,推进&以电代燃&工程。重点抓好装机2.8万千瓦的枫林水电站和装机2万千瓦的老松江水电站建设,推进装机1.2千瓦的锦江电站以及二道松江河三级电站和三道松江河二级电站前期工作。支持省属企业松江河发电厂加快装机28万千瓦的松江河双沟梯级电站和白山水务局装机1.2万千瓦的双河二级电站建设步伐,做好双河三级电站开发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鼓励开发建设小水电,进一步转换和规范现有小水电运行机制,提高产出效益。到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75万千瓦,水电工业增加值达到4.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使抚松县成为白山地区最大、吉林省较有影响的水电能源基地。
  5、加速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根据我省&十一五&期间将建设国内最大的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构筑长白山生态食品产业板块的基地振兴计划,依托我县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泉水资源,着眼21世纪&天然、营养、无公害&的消费趋势,立足深度转换,突出抚松特色,集中精力搞好矿泉水及山珍绿色保健食品开发,着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长白山天然生态食品公司8500吨山珍果汁、果肉饮料及果酒系列产品开发、露水河4000吨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抚松县籽仁加工厂籽仁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扩建长白山啤酒厂30万吨啤酒生产线,建设泉阳泉饮品公司15万吨矿泉水及果汁饮料生产线。新开发30万吨漫江镇锦江矿泉水、20万吨抚松镇碱场沟矿泉水和20万吨露水河九龙口矿泉水。到2010年,绿色食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5%,把绿色食品加工业培育成我县新的主导产业和白山市重要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6、改造提升一般工业。按照&总量控制、存量盘活、调整品种、配套加工、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培育壮大五大主导产业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建材、塑料、矿产冶金和包装等一般产业的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改造升级,培育为主导产业配套服务型企业和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建材工业:通过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建设回转窑干法水泥生产线,发展窑尾余热发电项目,开发生产特种优质水泥,扶优做强规模以上水泥企业。推广煤矸石烧结空心砖新工艺,发展空心砖厂;实施页岩土精深加工,建设页岩瓦厂。塑料工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创制品牌效益,拓展市场营销领域,靠开发生产抗老化参膜、防雾无滴膜、可降解膜、人参遮阳网等新产品抢占市场。矿产冶金业:在已发现的矿种中选择具有开采价值的品种进行重点开发和建设,有重点地扶持发展硅藻土矿、铁矿、锑矿、铅锌矿、煤矿、花岗岩矿等矿产冶金企业。继续做好新矿种的勘探工作,寻找开发新的矿种和矿脉。包装工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生产规模和档次,开发高档包装产品,搞好与主导产业的配套,带动发展优势包装企业。
  (二)巩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速 &三农&裂变,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非农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初步构建起比较发达的参、林、粮、牧、渔、特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1、保护耕地面积,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稳定粮食产量,发展畜牧业。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土地复垦整理,保护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供给能力。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调减普通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专用玉米、优质玉米、高油及高蛋白大豆等优质高效品种和经济作物的生产。推广&模块化节能智能型温室&大棚生产技术,发展反季节、无公害绿色蔬菜,扩大&订单&作物、蔬菜面积。积极发展普通畜牧业,畜禽养殖要向圈舍环保化、设施标准化、数量规模化、生产科学化、品种优质化、产品无害化方向发展,提高畜牧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做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统筹发展,有效提高粮食作物的过腹转化能力。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牧业,利用林下优势,建设封山育林区,山林养殖原麝、野猪、紫貂等经济动物和鸟类,重点抓好养鹿、养狍、养蜂、森林猪、森林鸡等生态特色项目建设,发展生态特色牧业。&十一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蔬菜总产量稳定在9.5万吨。到2010年,全县圈养生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2.5万头、12.5万头、7万只;家禽饲养量达到25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禽蛋总产量达到1.2万吨。鹿饲养量达8000只;狍子饲养量达500只;蜜蜂放养量达3万群;森林猪和森林鸡放养量分别达到8000头和15万只。畜禽规模饲养的比例达到80%以上,整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同时,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牧合作组织,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经济向大群体、高层次发展。
  2、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围绕参、林、特产等产业优势,按照&小企业、大群体、专业化&组织形式,依靠龙头企业的拉动,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巩固发展&精优&参业,推广科学种植,提高参业产量和质量。加大对&非林地栽参&、&农田地栽参&、&等离子体技术在人参种子处理上的应用&等课题研究,重点解决实施&天保&工程之后,参地资源逐渐减少给参业所带来的冲击。培育人参良种繁育基地,扩大北药基地项目&人参无公害规范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范围,实施人参饮片现代化工程。依托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围绕制药工业和人参制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贸易型和工业加工型龙头企业拉动,带动参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实现人参产业由种植优势向工业优势转换。到2010年,人参绿色面积达390万平方米,水参产量达300万公斤;西洋参绿色面积达87.5万平方米,水参产量达54.6万公斤;非林地栽参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年均递增1.5%。
  二是开发建设生态林业,带动发展特产业。结合国家&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政策的实施,做好天然林保护、造林及防护工作,进行林冠下造林,发展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纸浆林等工业原料林以及经济果树林和红松果树林基地,重点建设&三北&防护林、生态防护林和生态旅游观景林,扩大营林面积。坚持林下生态立体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复合型林地经济和特产业,培育林上野山参、中小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等林下种植基地,建设封沟养蛙基地。同时,完善特产交易市场,强化工贸联合,通过龙头企业的拉动,推进特产经营产业化。&十一五&期间,营造林基地达3450公顷;封山育林达1万多公顷;天然林保护达1.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维持在483万立方米。发展经济果树7688亩;林下野山参7.8万亩;中药材2.4万亩;山野菜种植1.4万亩;食用菌58.8万平方米;封沟养蛙205条,放养面积达57.5万亩。到2010年,特产业总产值达到6.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7%。
  3、坚持科教兴农,推进农业标准化,构建农业发展新平台。加强对入世后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认识,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标准化体系和食品安全认证体系,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和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农业生产预警机制,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鼓励施用农家肥、生物菌肥和生物农药,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努力保障畜产品健康安全。
  4、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城镇化水平。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协调发展、特色鲜明、注重实效&的城镇建设方针,根据各乡镇的区域特点和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和社会中介组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流转的新机制,结合产业发展,在推进农业工业化的同时,逐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十一五&期间,要以抚松县城为中心,加大万良、松江河、露水河、泉阳、抚松镇等省级&十强镇&和&中心镇&的建设力度,发展乡镇工业、商贸服务、旅游及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产业依托的小城镇和乡镇小区。努力建设抚松镇医药带动型工贸小区、万良镇市场带动型经贸小区、露水河镇林业带动型工贸小区、泉阳镇矿泉饮品带动型工贸小区、松江河镇旅游带动型经贸小区和仙人桥镇矿产业带动型工业小区,构建块状区域经济特色强镇,辐射拉动全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到201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75%;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达76%。
  (三)积极培育旅游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积极发展旅游业,建设生态旅游名城。抚松旅游业的开发要努力做到自然旅游景观、社会人文景观和旅游工贸开发的有机结合,注重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周边县份区域经济合作,构筑长白山大旅游圈,创建国家优秀生态旅游县城。以长白山松江河旅游经济开发区建设为中心,加强长白山西坡、金龙湾森林旅游公园、露水河国际狩猎场、温泉旅游度假区、白龙湾等电站库区水上乐园、仙人洞风景区等旅游景点的建设和管理,加快松江旅游度假区滑雪场、温泉游泳馆、抚松镇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实施。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开发旅游的同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强化旅游区内环卫管理,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
  2、通过旅游业带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搞好旅游生态环境、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贸易市场体系和服务功能,带动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和社会服务第三产业发展,开发旅游 特色产品,推动旅游产品及特产贸易。加快劳动力、信息、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及行业自律组织,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等现代物流和营销方式,增加社会性服务消费,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服务功能,增加三产就业率。到2010年,力争旅游收入增加值达到3.6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2%;三产从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达到40%。
  (四)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培育民营经济
  1、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和运行规则,加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与支流,努力增加产品出口、劳务输出和对外服务贸易。不断扩充我县的出口品种和总量,有针对性地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绿色农产品、山珍食品、高附加值木制品和人参制品的出口比重。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类经济主体申请自主进出口经营资格,扩大出口主体范围。到2010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县域外资金达3.92亿元,年均递增15%;全县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到40户;全县对外贸易进出口额达到4100万美元。
  2、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大力培育民营经济。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体制性障碍,全面放开准入领域,营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通过抓所有制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退民进的国有企业改革;引进域外名牌企业和公司;兴办具有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个体私营经济;培植具有区域特色的个体私营企业群;促优扶强民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等措施,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到2010年,民营企业营业收入达54.6亿元,年均递增20%;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年均递增20%;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3.8万人,年均递增7%。
  (五)建设生态抚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全面启动抚松中等生态经济城市建设,从抚松区域环境系统的特征出发,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构建区域生态特色经济。
  1、立足生态产业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建设。按照培育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总体定位,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推进生态经济产业发展。一是依托长白山优越的旅游资源,不断建设和发展长白山生态旅游业;二是发挥抚松人参、中药材产业比较优势,持续推进生态参药业发展;三是依托丰富的山珍生态资源,进一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四是认真组织开展&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 申报认证工作,使更多的产品通过国家&绿色产品&认证。
  2、围绕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是重点抓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抓好松花江上游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高上游水质。二是完善环保型集中供热,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生态项目,改善城市环境。三是抓好县城园林绿地美化建设,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四是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治理,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泉阳矿泉水、抚松镇碱场沟矿泉水等水源保护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着眼全民素质提高,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抓好生态文明设施建设,建立县城生态文明标识和宣传标牌,逐步建设完善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二是抓好生态文明宣传,搞好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增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建设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搞好生态经济城市形象宣传,做好生态绿色品牌和绿色产品的对外推介工作。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
  以增强保障能力和提高服务功能为目标,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程质量,提升承载能力。
  1、水利设施。加强松花江上游及松江河、漫江等江河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结合小流域治理,搞好防洪设施建设,建立防汛信息自动化系统。加快实施松江河梯级电站、仙人桥双河二级电站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推进枫林、老松江、二道松江河和三道松江河等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鼓励集体个人以各种方式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设施,改造完善露水河、泉阳、汤河和蒲春河等小型电站水利工程,构建覆盖县城、乡镇及各村屯的整体安全防洪体系。
  2、交通运输。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构筑&繁誉经济、对外开放、沟通内外、联接城乡、巩固边防&的大通道,消除交通&瓶颈&。推行现代运输方式,鼓励发展集散联运和综合物流业务,提高整体运输能力。&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抚松至松江河25公里高速公路、松江河至机场至天池80公里一级公里、长白山环线115公里二级公路以及长白山旅游机场和靖宇经抚松县城至松江河85公里地方铁路等重点工程。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达1703公里;高速公路达135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644.7公里;行政村通柏油路、水泥路达80%以上,通客车率达100%。开通民航线路,基本实现抚松空中、陆上区域交通现代化。
  3、邮电通讯。贯彻&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积极发展邮电通信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高速宽带传输网络,促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三网互联互通,构建&数字抚松信息平台&,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到2010年,全县电信业务收入达到1.54亿元,年均递增15%;邮政业务收入达1680万元,年均递增5%;农村固定电话达7万门,实现电话&村村通&;宽带数据业务(ADSL)达到2万户;移动用户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巩固提高&小灵通&业务,用户达3.3万户;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电话业务达1万户;开通视频电话业务达2000户。
  4、城乡公用设施建设。立足生态县发展,结合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继续搞好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增设环卫设施,完善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要集中精力抓好县城供水工程及地下管网改造、铺设和布局调整,改造净水厂;搞好排水工程建设,解决污水处理问题,重点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改善县城环境;硬化、绿化城镇路街和巷道,打通拓宽松山大街,改造参乡路面,建设外环路系统,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厂,完善生态环保体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高标准、市场化搞好住宅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搞好集中供热,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使城乡建设、环境治理迈出可喜步伐。到2010年,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乡镇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7平方米;新增房屋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住宅面积达30万平方米,使人均住房面积达20平方米,集中供热热化率达80%以上。
  (七)优化调整投资结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1、固定资产投资。按照&适度控制、重点支持、调整优化、注重效益&的投资原则,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着力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围绕国家田水利、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生态环保、农村扶贫、科技教育和卫生防保,集中有限资金,支持重点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十一五&期间,县属固定资产投资达19.6亿元,年均递增19.9%。
  2、财政收支。紧紧围绕&财政增收、群众致富、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严肃财经纪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财政收入增长和收支平衡。2006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7000万元,比2005年增长1250万元,增长幅度为8%。到2010年,全县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3140万元,年均递增8%。
  3、金融业。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力促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吸储能力;积极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增强信贷风险,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到2006年,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8亿元,到2010年,各项存款余额达43.5亿元,年均递增9%;各项贷款余额达42亿元,年均递增10%。
  (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满足丰富多彩的社会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不断繁荣各项社会事业,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1、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体系,实施人才工程,推进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科技信息化,构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推进抚松工业、农业科技发展和软科学研究。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要达到60%,年均递增1.5%,其中:对工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对农业的贡献率达60%以上。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教育方针,加快发展普通教育,推进民族教育,搞好职业教育,强化成人教育,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相互融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到201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提高到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60%;全县村小以上学校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办学标准。
  3、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险。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广辟就业渠道,调整就业结构,完善就业机制,抓好下岗职工安置、就业服务和指导、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促进劳动力供需平衡。 &十一五&期间,累计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3000人次;就业培训5000人次;劳务输出565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服务制度和便民措施,推进保险信息化建设,坚持面向两个缴费群体,积极探索为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参保的服务方式,拓宽保险领域,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保险能力。到2010年,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万人,年均递增8.4%;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7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9万人。
  4、搞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深化综合改革,加强综合治理,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到2006年,全县年出生人口控制在2024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4%。
  5、努力保持居民消费持续增长。要把促进居民消费增长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水准,结合产业发展,完善增长机制,努力增加城镇职工工资;加快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到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点额达到21.5万元;城镇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00万元,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年均递增7%。
  6、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二为&的文学艺术创作方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现代文化设施和景观,创建具有&人参之乡&特色的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专业艺术团体。加快实现广播电视传输网省、县、乡三级联网和企事业单位联网,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提高节目质量和覆盖率。到2010年,县图书馆藏书达10万册以上;全县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全县联网完全实现数字化电视节目传输。
  坚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体育工作方针,增强体育健康意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完善体育设施,重点抓好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等体育设施项目建设。发展体育协会,健全健身路径,积极开展群众体育和竟技体育活动,培育选拔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到201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以上;全县60%的社区和20%的乡镇建有健身场所;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全县竞技体育实力走在全省前列。
  7、大力发展卫生保健事业。卫生保健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重,依靠科技,全员参与,中西结合,为民服务&的方针,改革完善县级卫生医疗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搞好传染病区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和管理,完善疫情应急管理机制,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群体性暴发流行;完善地方病监测、预防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妇幼保健工作;巩固爱国卫生工作;加大医药卫生监督管理,确保医药、食品安全卫生;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家,提高医疗机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到2010年,农村计划免疫接种率要以村为单位达到85%以上;建立起完善的医药食品卫生监督体系;实现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目标;巩固地方病达标成果;力争全县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岁。
  8、全面发展民政、气象、档案、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民政:完善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社会救济制度;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提高老年人、残疾人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优抚安置制度;健全社区组织,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继续抓好殡葬改革;推进县城和建制镇地名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婚姻登记管理水平。气象: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气象台站,全面提升气象综合服务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档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加强标准化建设,强化科学化管理,提高档案社会服务功能。妇女儿童: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保护妇女、儿童自身利益,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落实消防法规,完善消防设施和设备,提高消防质量和能力。加快地震台站建设,构筑现代信息化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持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为振兴抚松经济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发展县域经济。严把项目审批关,提升项目科技含量,建设一批千万元以上的具有标志性和支撑力的大项目,发展&小规模、大群体&的中小项目,推进县域经济提速。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主推可持续发展模式,深挖资源深度转换潜值,提高绿色GDP总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率先开创全县接续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局面。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破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抓好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落实农业增产增收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
  (三)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区域经济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关联度,增强经济的外向度。强化信息传递,依靠市场导向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市场化进程。在政策、法律允许条件下,制定和出台加快抚松发展的政策,走出区位劣势,实现大开放。加快抚松长白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建设,促进开发区早日成为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示范带动区。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奖惩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激发社会各界的招商引资热情。
  (四)建立人才支撑体系,加快&人才兴业&步伐。
坚持人才战略,建立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推行科学评价制度,设立人才开发基金,逐步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培训能力,加快培育急需人才。挖掘、保护、使用乡土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乡土人才进行培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吸引紧缺人才。创新域外人才施才机制,吸引聘用国内外高级专门人才在我县创业,为抚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五)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努力保持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再就业&绿色通道&。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城市扶困和农村扶贫工作,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和规范信访工作。大力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努力营造安定祥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六)采取强有力措施,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
转变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认真解决&中梗阻&问题。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从严查处涉软案件。加强执法监察,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创造最优化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
  (七)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强化规划的组织实施。
&十一五&规划是指导我县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实现&十一五&发展宏伟蓝图的根本保障。全县人民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依据规划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各自的实际,积极主动地参与规划的贯彻实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推动规划实施向深度、广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务实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而努力奋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冻干粉能去痘坑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