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县医院上海儿科医院门诊时间几点开始看诊

各大城市医院儿科纷纷瘫痪,医疗体系是否开始崩溃?
最近一位学医的朋友转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是很多大医院的儿科工作者因为工作太辛苦收入还低还不被患者理解纷纷辞职,这象征着中国医疗体系的崩溃。作为一名非医疗体系成员,我表示不解,为什么从儿科开始?其他科室就不累么?中国医师本身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体系和大环境呢?
按投票排序
大家都说的很全面了。之前我也说过。儿科倒霉有三:1,钱少。中国的医生,劳动不值钱,是靠卖药和卖检查生存的。小儿按照公斤体重给药,用量少。小儿很少有复杂的病,大检查也少。所以儿科收入低。2,闹心。家长玻璃心,医护人员的执业环境差。现在不仅仅是家长玻璃心的问题,是一代代家长从小娇生惯养长大极度自我中心生了孩子一家子怪兽家长的问题。我小时候打针,家长鼓励我“要勇敢”,我要是哭,家长冲我发火。现在,小孩打针的时候家长鼓励“护士把你弄痛的,你扯她的头发。”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环境,谁愿意做。3,高风险。儿科是“哑科”,看病没法向问诊患者,要从经常急得所问非所答、关心重点往往对不上医生思路的家长那里侧面问。小儿病情来得快,病情发展迅速。在儿科,打针打不好都挨揍,病情向着大家不希望的方向发展会怎么样?1991 ~2012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12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3.2‰和10.3‰,较1991年下降了78.4%和 79.4%;其中2012年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5.9‰和5.2‰,较1991年下降了71.8%和70.0%,2012年农村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6.2‰和12.4‰,较1991年下降了77.2%和78.6%。儿科工作者的努力,让家长更加不能接受不理想的治疗结果,儿科工作日益艰难。后果,就是儿科医疗从基层开始向上萎缩。 我一直说,大城市、大医院的儿科暴满,是整个体系失代偿的表现。基层早就烂干净了,所以病人在集中在了最后几家大医院。这个时候,平民中唯一有点话语权的小资产阶级开始慌了,媒体终于对此稍做关注。还有哪些专业是儿科式的倒霉蛋?山水沟卫生学校有一个至少三十年的俗语:“老婆孩子神经病”,用来描述学生不愿意选择的三大苦逼专业:妇产科、儿科、精神病科。妇产科跟儿科一样,也是低收入、高风险的专业。产科收入低。某医院产科,在接收全省及部分邻省高危产妇的情况下,顺产率近70%,高于当地高级妇幼保健院一倍,接近遍地经产妇、妇女生起孩子那叫一个稀里哗啦的美国,居郭嘉喂鸡委直管机构前列。该院顺产住院日平均3天,平均费用不超过4000,剖宫产住院日平均5天上下,平均费用不到一万,整个产科的日均住院费用不到1400元。但是,整个医院的日均住院费是2000元。妇科在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妇科肿瘤中心的情况下,日均住院费不到1800元。该院在骨科一个年富力强的临时工护士因为夜班上的多,一个月拿了8K的情况下,产科平均一个月2K5月薪的临时工护士穷得冒着毁一生的风险闹罢工。罢工之后领导还不敢把她们都开除了,因为开除了以后就找不来人干活了。产科风险高。自古生孩子就是鬼门关。别的科室,病人多少有些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预期。产科的产妇来医院就是要添丁的,对意外没有承受能力,矛盾和纠纷更多。于是,城市的二级以下医院纷纷关停或是故意劣化产科,不让产妇上门。本省中医界至高地位的某中医院,首任院长是太祖御医,产科居然取消了!祖国传统医学几千年,居然在本村解决不了妇女分娩的问题!中医院取消产科之后,人手调给他们没有试管婴儿资质的不孕不育科,用祖国传统医学辩证施治思想指导中药+输卵管造影,治不孕。治不孕能赚钱,管怀不管生。县级医院稍好一些,县里没钱去城市医院分娩的家庭多。但是现在的社会风气是把生养后代当奢侈品,所以县城里的丈母娘也开始普遍要求女婿接闺女进城分娩。之前我有一个大龄初产、一年内剖宫手术史的朋友在301医院建卡,发现有一个孕友是从河南驻马店来的,嘛特殊因素都没有,就是觉得301医院让人安心,于是不辞辛苦的坐着高铁来北京。因为一些医院妇、产不分,在收入和人员上还能帮衬一下产科,产科比儿科多几年气数。精神病科,已经完蛋了。本省4成的县没有精神医学服务,全省8成发病状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得不到治疗。精神病医院业务能力普遍低下,对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无能为力,加剧了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的精神病人的人道主义危机。综合性医院根本不开展精神病科。这导致精神病人如果患有躯体疾病,精神病院和其他医院都拒收。好在这个病人群体小,家属自然是家丑不可外扬,偶尔有几个肇事肇祸,键盘侠在网上拿着希特勒的牙慧骂几句,大家过阵子就可以无视了。接下来还会有哪些专业成为倒霉蛋呢?拭目以待吧。上次跟贵圈最后的“奇迹一代”,90年代毕业,36岁当上名门985副教授的某学霸聊天。他说,他认为,贵圈完蛋的表现就是医学院学费降价,甚至出台免费政策鼓励学生报考。只要当医生还比修地球赚,就能骗来农家的穷孩子跳坑接盘。将来中国人民都奔小康了,就只好骗外国穷孩子了。朋友圈看到的山东一所大学最新的宣传片是这样的:注意进度条,几个截图之间的时间先后关系。注意进度条,几个截图之间的时间先后关系。由于预见到《绝望主妇》的主角会有一句台词“我不要菲律宾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医学院1948年放弃整体迁至菲律宾的计划至今已经有67年了。但是,新世纪,新组建的大学还是走上了由肥涛校长开创的海外发展道路。从宣传片上突出外籍学生,教授们手一挥,外籍学生立即呼应,之后的剧情还表现了外籍学生在校实现成为医生的人生理想,将外籍学生作为重要受众上看,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今后成为了医学部主要的招生重点。“一带一路”政策将为未来的医学教育和医疗提供人才支持。
我也来放个答案,原文在我的专栏里:这是关于儿科药丸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德格扎西次仁链接:来源:知乎也许可能存在不正确的看法,但现在,中国的儿科行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广州中山三院取消儿科急诊。当消息出来的时候,我以为那不过是一时的意气用事,还在想,哪个领导如此血气方刚,但当看到各地不停地出现的时候,我就发现,貌似气氛不太对了。倒过头来看,2012年,就已经出现了苗头,但估计没谁注意吧,那个时候,正是卫计委大张旗鼓搞着规培,卡死科研型卡死小专业的疯狂年代,谁管你儿科的死活啊,估计就和现在很多患者的想法一样,“我就不信没人干,这个行业这么赚钱”。不得不说,老百姓不懂,那是因为隔行如隔山,谣言又四起,可以理解,这卫计委都不懂了,我就真不知道说啥好了。如今儿科告急,,也不知道当年的制定者们,是否会觉得自己脑子太简单?要知道,上海好歹还有全国第二的儿科,比自称全国第三的重庆还好那么多,结果呢?尽管说诸如上海九院之类的领导还要敷衍一下,说还在讨论暂停急诊,但已经无法回避窘境的存在,尽管取消儿科急诊甚至取消儿科,都不是啥新闻了|:。
为什么儿科急诊甚至儿科被取消,以上的链接里谈了非常多,我也就不赘述了,但是,具体的问题,还是不得不面对。中国已经开放了二胎的限制,而众所周知,自80年代开始进行计划生育,80-90这一段的人口可以说是最多的,那么,最多的人口开始了最多的生育,甚至还有70后参与,儿科的压力翻倍,简直是必然。尽管很多人说孩子不好养,但还是非常多的人选择生二胎,在我接触的人群里,不少人都在考虑,甚至是准备生二胎,而二胎也增加了多胎妊娠的可能,所以,儿科的压力不增加,绝对是不可能的。且本来我国儿科的医患比就只有国外的十分之一不到,这要增长到20分之一,那就真的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了。
那么问题来了,儿科的学生转行率奇高,而出生的孩子数目也在翻倍,这供需矛盾,在过去计划生育只生一胎的时代就已经爆发,目前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卫计委又在做啥呢?当时所谓的降分录取政策出来后,我就吐槽过这个问题, 卫计委如果真是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应当用习惯的行政手段来强制执行,而应当考虑如何解决薪酬问题,当然,那个三明医改什么的,就是个画大饼的,如果各位患者高兴,其实医生也是非常愿意推广,大不了全都跑非公立了。就像有人说得好,何为基本医疗,就是陈水扁在监狱里说自己可能肛肠癌了,监狱说,隐血试验阴性,滚回去蹲着,连肠镜都见不到。所以最后亏的还是老百姓,不要看着一时爽,在儿科的问题上,也一样。相反,双重驱逐,是在加速儿科的崩溃,简直是享受了APU Turbo,啧啧。
这篇文章,我想立个flag,来谈谈卫计委已经的,和可能选择奇葩政策:
1、无儿科,不三甲,现在连我院这种因为有同系统的专门儿科医院,而取消了儿科将近20年的医院,又不得不重新开始儿科门诊,但就我的判断而言,和西南医院如出一辙,凑个门面而已。
2、 强制固化儿科的学生。目前已经做的,就是执医考试时候的降分选择,但未来,如果继续持续稀缺的话,恐怕会如我校限制七年制儿科专业一样,进一步限制五年制儿科专业不得选择儿科以外的专业。过去,儿科七年制是因为包含了研究生阶段,学校可以掌控,而五年制是自由的,只是在我校的几个附属医院选择上被各种非明文的限制。而现在,如果是国家执行,则更为强硬,更让人无可奈何。
3、强制高校设置儿科本科专业,目前国内这样的学校很少,主要是如重医这种以儿科见长的学校,但未来,如果持续不足,则可能出现行政性质的强制行为,这个对于我们国家这种行政手段强力的国家而言,简直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当然,更进一步,很可能出现诸如先招满儿科再准许招其他专业的现象,犹如过去的师范生优先。
4、如前卫生部长所言,各省强制建设儿科医院,但人员的问题,估计怕是如前。
5、必要时候强制其他接近的学科医生进入儿科,诸如感染科等容易躺枪。毕竟执医考试也都考了儿科,临床医学教育也做了儿科教育,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且我国的《执业医师法》也要求了医生必须遵从调动。当然,这是在逼着其他科跟着崩溃,简直以点带面。
6、限制儿科非公立医院,以控制儿科医生的流出。这算是一种卡死去路的做法,大家不要觉得不可能,过去私立医院为何搞得如此不堪,与国家体制把医生绑定在体制内,不得随意流动(尽管现在也还是不能随意流动)有非常大的关系,优秀的医生根本出不去,当然搞得不伦不类,对于卫计委来说,这是用过的政策,再拿出来用一次,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大事儿。
7、如杭州的玩法:,强制所有医生必须在儿科工作多少年,反正现在杭州也是强制了所有人干急诊,并没有什么鸟区别。
8、取消儿科的规培,或者规培包分配,其实包分配估计还算有点人性,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为了方便,和省钱,直接取消儿科规培直接上道,目前也不止一个人提出这种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但如果有必要,危险和崩溃之间,估计卫计委还是会选择危险,铤而走险的侥幸心理是谁都有的,不可耻。
9、设置二本甚至专科的儿科,让儿科的门槛疯狂降低,才能收的到人,至于质量,那是以后的事儿。
10、不排除赤脚医生的再现,尽管这算是绝对的倒退。
11、限制儿科医生的离职和退休,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在当年计划经济时期,算得上合理,人人都是社会主义的螺丝钉,都有自己的用处,且那个时候国家包办一个人的各个方面,现在嘛……呵呵呵
12、允许和鼓励其他专业学生报考儿科专业研究生等等,目前可是不允许的。
我就先立几个flag,大家拭目以待~这是吐槽儿科政策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德格扎西次仁链接:来源:知乎写在前面:貌似鄙人好久没写了,这次就谈谈这个问题,还真是够现实的一个问题。
先说一个概念,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提出,也称“”(Gresham's Law),他观察: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undebase money)(贵金属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货币(debased money)进行市场交易、流通。
为什么提出这个所谓的双重驱逐呢,还是得从上次那个政策说起,我这里就给个链接了事儿了: 。这里要讲的问题在于,怎样的双重驱逐。
国内的医疗环境估计大家也知道,什么教学医院之类的,一方面,平台确实更好,各种资源的集中程度是惊人的,就像学术带头人这个事儿,北京是毫无疑问的第一,远超第二名,上海第二和广州第三,都还是能够搞定2位数的问题,但除上述地区外,那就真的是凤毛麟角了。同样的,所谓的百强医院之类的,也是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而这,和政治、经济资源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所以说,对于医疗行业而言,优质资源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可以从上述的分布看得到。但是我们也更应该去深究其中的缘由: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是通过高付出的代价来培养的,在选择就业时候,必然会考虑回收成本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回收成本,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医生群体是充满小资情调的群体,其本身强调学术地位等精神追求,以及物质水平和自己的意愿的一致,使得资源优势地区,更加具备吸引力,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精英群体的集中,反过来提高培养成本,倒过来继续让医生的选择倾向于优势地区,也就是说,这两条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在不断的集中优质医疗人才资源。当然,医院的实力和提供的平台,对医生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和物质基础,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的,所以,毫无疑问,医疗人才市场,本就是一个符合马太效应的环境。
加上国内目前的医疗结构的情况,目前,并没有大规模进行分级诊疗和分区诊疗等平衡手段,也就有了所谓的看病贵看病难,为什么贵啊,成本那是加上了什么坐车吃饭住宿的,当然不便宜;为什么难啊,大家都打堆了能不难么?但是倒过来说,为什么要打堆啊,因为医疗精英是集中在少数地区的少数医院手中, 大家为了得到想象中的优质医疗,能不打堆么?既然要求优质医疗,医院的设备什么的敢不升级么?不升级就可能被比下去然后优势会被恶性循环迅速削弱,但升级又要花钱呢,花钱怎么搞?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所以花了一大堆话,解释了一下目前的情况,那咱再来看看,为什么儿科,要发生双重驱逐?
政策你的事儿,回头看链接不谢。基于政策,在前一篇文章里,我也说过了,假设过去300分的线,那么过线分数附近30分内是聚集的过线者,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下正态分布,这里还是能用的。而如果增加了这一门计入总分的加分考试,虽然由于水平原因,可能导致加分的分数的波动,但总的来说,假设加分考试为100分总分,那么,朝向200分附近的50分内聚集过线者,是基本没啥问题的,最多也就是因为这个加分考试分数造成了波动范围的变大而已(当然,咱是在同可信区间的前提条件下),那么,这是第一层次的劣币驱逐良币,在未来儿科事业的运转中,除非政策发生重大改变,不然这样的情况并不会有多大的可能发生转变。大家可以看看这样的逻辑:
对高分者而言,谁也不愿意因为低分段的人而“被代表”,假设A考了320分,本来想报儿科,但是回头一看,我去,80%的儿科过线者都是没加分情况下也就220-250的样子,要是自己去报,岂不是被人当做是和他们一样。别谈什么集体荣誉感,这事儿根本谈不上,物以类聚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谁愿意出去被人当做220-250分段的?谁会听你解释?更谈不上对这些分段的人的歧视,如果不加分就过不了的人,也没理由跟别人过线的人谈什么不准看不起,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实力,实力不济,怨不得别人。那么这样一来,高分者还会愿意选择这样容易“被代表”的科室么?答案是肯定的,明显不愿意嘛。更何况,儿科本来就是因为各种医闹啊之类的搞得大家不想去的,目前来说,儿科医生尚且和其他医生一样是同等条件下获取资格证的,病人除了发火时候还真不好骂你庸医什么的,但未来呢?病人也知道你比别人少那么多分,怕是当面随便说都有可能,试问,高分的人谁愿意“被代表”而被羞辱呢?所以一直以来,医疗行业在这个问题上,普遍认为这样的规定,不仅无助于解决儿科的医疗人才问题,反而是进一步相当于宣布了儿科是二等医生,“出问题必然是医生的责任,二等庸医”等等,那么,只要有选择的人,谁还会愿意去跳这个坑?
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定向的,执医证上要写的。问题是,病人会看病时候要你出示执医证验明真身么?所以,这是第一层次的劣币驱逐良币,优质的,可以选择儿科的医生,并不会愿意来儿科,就算是说得难听点,虚荣嘛,谁也不会为了不被人说是爱慕虚荣,而去受罪呗。别人嘴里说啥,决定不了你要做啥,生活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嘴里的,就像总有人爱跳出来说我提EEX的事儿“不是男人”“心胸狭窄”等等,我TM凭什么让你们评价,你们的评价有卵用?老子是不是男人有JB为证,心胸狭窄还有你们说话的机会?生活是我的,我爱说啥是我的事儿,就像有人呛我“你高兴就好”,对啊,这事儿本来就是我高兴就好,难道我来为了你们高兴而让自己不高兴?当年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以为不说啥你们会高兴,然而最终证明,怕是只有有的没的的什么不好都是我才让你们高兴,那我凭什么为了你们的高兴来让我自己不高兴?然后对于所谓脑补“提到就是放不下”的,这和“当医生就得无条件风险”有个卵区别啊?所以说,倒过来讲,用道德绑架一样的言语,对医生的分布,并没有任何用处。就算是你说医生不选儿科就是祖宗子孙十八代都是畜牲,也没任何用处。(个人恩怨的问题,大家非要看的话,我啥时候发合辑就是了)
当然了,某些自以为是的媒体,也是呵呵哒,我之前在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说这样的政策,让医生们说的人才荒成了历史,搞得好像医生们在危言耸听一样,我想问,你是要数量?那好啊,以后找不到人了,直接抓几个地痞流氓来都行的,反正数量都好说,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问题是,看病咱讲医生数量?别逗好不好,那还搞什么规培啊?
大家倒过来看看现在所谓的优质平台的要求,这会是第二个层次的劣币驱逐良币。我校儿童医院自称全国第三,要求是:博士+国外工作经历,有没有限制国外是2年以上我不太记得了,反正我不是儿科的。我就问你6不6?但是,考虑过为什么大家愿意付出这么多,甚至是科学型学位还得规培都愿意?是啊,平台提供了很多机会,但归根结底,无外乎是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精神追求这事儿,咱还是没啥话说,任何学科,不管是被打成几等,还是有自己的学术圈的,这没啥问题。不过,在整体医疗环境下,总的大的学术圈子里,位置恐怕会极速坠落,为啥?都被打成黑五类了,你还指望自己的研究大的学术界能有多大关注? 有当然有,但是在这个阶级性非常明显的行业里(别跟我谈没有阶级,没阶级分那么多干啥,咱看看: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住院医,住院总,主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等),因为位置下降,人轻言微也是挺正常的。
那么,物质追求呢?我觉得谈性价比这个词更合适,性价比全称是性能价格比,是一个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公式:性价比=性能/价格。通常不会在同一性能基础上比较或比较的机会较少。性价比应该建立在你对产品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先满足性能要求,再谈价格是否合适,由于性价比是一个比例关系,它存在其适用范围和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
在这个就业问题上,我们应该说的是,回报/付出比,当然,用性价比,打字方便,意思差不多,大家也别纠结字眼了,进入正题吧:过去,A*(儿童医院+B*儿科医生)/(博士+国外经历)=大家争着进,其中,儿童医院医生的地位,和其他科医生来说,至少不算差,而基于儿童医院的地位加成,似乎还不错,A是一个参数,表达儿科行业的地位等相关信息;B是另一个参数,表达的是儿科医生的物质满足情况。但现在是,A因为这样的政策,变小了;B因为民众抱怨医生收入高,政府一面以药养医一面打压药价等行为,受到了冲击,也变小了,
而分母却变成了博士+规培+国外经历+附加其他要求(甚至包含关系等),这个得出的结果来看,大家觉得,划算么?重要的是,部分儿科科室或者专门儿童医院,由于其专门性,至少是认为自己的医生除了儿科去不了其他科,不像内外科医生的范围那么大,所以,可以下手更狠,也才有了某教学医院儿科主治都只有8000左右的收入,在这个农民工都有机会达到9000的地方,带着和同行内外科医生数倍的差距甚至更多,大家觉得,儿科医生这事儿,多少人愿意?
所以必然的,能逃离的,自然会想办法逃离,不管是转为成人科室(儿科专业的学生),还是放弃选择儿科(大临床专业等),还是实在没办法不当医生的,这并不是不可能。当然咯,低质量的补充当然可以给人一种医生数量维持着的的感觉,然而有用么? 当然了,跑不掉的,在选择的时候,如果遇到性价比更高(例如四川某市二院,儿科收入进去就秒杀前面的教学医院,要求只要是我校儿科本科即可)的,在可以接受平台次之的情况下,大家同样不会为了平台选未来,毕竟,医生也是人,也要吃饭,也要过日子,也要供孩子,生活不是靠精神世界来完成的。
所以,归根结底,大家一开始就说的,没人愿意去就应该提高待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才是真理,然而卫计委只看数量的情况,导致了这样的政策,最终,还是得回到提高待遇的问题上来,不然招不到人干活,任何医院也不可能扛得下去,当一个机构从人才抽水机变成了人才排水机的时候,是坐吃山空,有今天没明天的。但是人才不是一天就能找回来的,如果这样的不利的双重驱逐情况下,首先,优质资源外逃且不再回来,是无可避免的。其次,人才的进入会减少,劣币已经在多个源头去驱逐良币了,包括高考。既没优质来源也没优质现成,那就只能抓住中间的劣币们培养了,问题是,真的很好培养么?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习惯了那种生活,要改变一个人,很难,改变一群人,更难。 加上未来还有大批私立医院出现和争夺人才,以及私人医生的出现和成熟,蛋糕总大小在变小,切蛋糕的刀却在增多,一个学科的没落,也真不是在开玩笑了。那么,为此喝彩的民众们,你们敢去看病么?最后微信订阅号走起,文章可以在多个平台查看,避免被河蟹
如果医院私有化,医生都是自负盈亏,估计这些一闹啊,傻子父母啊,逗逼患者啊,喷粪键盘仔啊,统统完蛋
这是一个外科师兄在急诊下班时给夜班师兄写下的交班。背景,是对面儿科急诊遇到一个下级医院转上来的白血病患儿(并没有通过上下级医院转诊系统,而是患儿父母不放心下级医院私自转诊),因儿科白血病专区无床位,暂收急诊科,后病情恶化死亡。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已将非首诊的无关儿科急诊医生一通打杂,而她已中孕期。
很多网民早就提出来了:你们当医生还不是想挣钱,有几个有医德的,不想干就滚蛋啊!好吧,现在人家真的滚蛋了,希望你们也别得病吧!
在知乎关注了几个医生,一个都没有儿科的,都没法邀请
本人急诊科,大学时候的好几个同学在儿童医学中心做儿科,所以基本了解是什么情况。 儿科医生,三个字,苦,累,穷。 先说穷,我在上海某三甲医院规培,我们急诊科规培一个月的工资奖金加起来扣完税扣完五险约摸3000出头,也就工地上小工的收入水平,而儿科医生,2000出头,如果在医院附近租房子住基本上这个月就只能靠喝西北风过日子了。不是我吹,我当年考上交大医学院,成绩在高中也不低了好吗?人家大学风花雪月,我们大学内外妇儿好吗?现在呢?高中同学当初读书不如我的现在也有6000的工资了,你让我怎么想? 再说苦,我的一个同学上个月晒了下他在儿科急诊坐诊的时候的照片,1000+的挂号,我都惊呆了好吗?这意味着什么?如果5间诊室全负荷运转,24小时要把这些病人全部看完,那么一个病人只能看7分钟左右。7分钟,大部分人上个大号还不止7分钟呢,儿科医生却要用这点时间进行问诊和查体,并决定患儿的初步诊断和诊疗计划,其中还包括用电脑开单的时间,前面的患者复诊的时间,时间有多紧迫?1000个病人中间至少会出现30多个“地雷”(即症状与常见病相类似,实际上是严重的罕见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病人的生命将取决于你的判断和你的反应速度,这担子有多重? 最后是累,以上情况一天坚持8小时,一个月坚持30天,再加日夜颠倒,没时间吃饭,还要怕被别人砍死。一个病人的病情要和七大姑八大姨解释无数遍。 为什么我们说儿科崩溃的时候个个唏嘘不已,因为儿科就是我国这种畸形的医疗体制下一切恶果的集中体现。儿科急诊的崩溃已经证明了卫计委在医疗改革方面的无能和失败。同时卫计委也没有进一步改革的措施,那么接下来带来的连锁反应将迅速摧垮其他科室。---------------------鸡汁的喂鸡委的分割线---------------预言得到应证,喂鸡委决定以点带面地毁灭中国医疗体系。儿科不得停诊拒诊,人数不够内科凑?2333333,喂鸡委好有才,他们的政治都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儿科本来就是很恼火的科室,出了上面说的家属压力大外,挨打挨骂都是很正常的,说实话中国的医疗,有关系的看病找医生很方便,但是没关系的去个陌生的大城市看病真的恼火。还有个问题是儿科收入,基本都要其他科室补贴儿科的花费,但是医生大家都知道儿科的情况,也没人说什么。这就必然导致了儿科的工资不高,当然总会有几个行业精英,那些我们忽略,我们关注大部的,他们工资相对于骨科,神外这些,根本就没法比!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说实话,就是慢性死亡的过程,加上医改小组们的奇葩改革条件儿科崩溃估计就只是一个开始,下面一个崩溃的科室会是什么?泌尿?急诊?不久我们就会自己吃到恶果了!还有目前为了增加儿科医生数量,本来要求特别高的儿科,降低录取分数,本科生就可以上!真感叹政府的智商
XY,孤陋寡闻,不知道儿科的事,也不知道他们崩溃了。是不是事实没去考证。我这人特讨厌小孩子。以前科室轮转的时候在儿童口腔呆过仨月,遇到孩子不听话怕医生哭闹,又得哄孩子又得哄家长又得看好病,1个小时下来,哄家长15分钟,哄孩子30分钟,看病15分钟,赚25块钱。想想要是这种日子一直下去,真没心情工作。所以后来找工作的时候第一个不考虑的就是去儿童口腔……我还以为是因为我对孩子无爱,方法有问题,不会哄,原来会哄的也干不下去?
具体不知道。认识的儿科医生开蛋糕店去了。
去年吧算是,去了一趟医院。自己看的皮肤科,顺顺利利的拿了药。然后脑洞开了,去了趟儿科、、、卧槽。。。。待了两分钟我就走了。孩子哭的声音,家长的大声说话,还有拉屎撒尿的。。。你说医生受得了?我这么说吧,你看了这么多答案也不一定能接受、理解,在你们家附近,找个大点的儿科去看看,去实践一下,就知道了。实践出真实。
就当是崩溃疗法吧,绝望了或许才能看见希望。医生收入低,被迫转行一批。考试多,学会多,折磨死一批。患者不满意,打打杀杀一批。有些水平地下的,被淘汰一批。也不剩下啥了。人吧总是欲求不满,感恩越来越少,自私越来越多,好像本来别人就欠你的一样。电影里说,失去才懂得珍惜。可是如果全国医生都没了,会有人怀念现在么,更多人可能不会自学医术,还是在抱怨。算了,洗洗睡吧。
收入低:因为儿科用药量很小是成人的四分之一,而且儿童常见的发烧感冒病号多,所以用药以常见药为主,所以在药品收入上无法为医院创造效益。干活累:儿童都是家里的宝,稍微不舒服都往大医院跑,而且父母双方7、8个家长都很关心,个个找医生问病情,大夫应付家属就得半天。儿科病号多而且大多住一两天就出院了。所以儿科医生需要完成大量出院住院病例手续。危险高:儿童病情描述不清,容易误诊,而且都是家里的 宝贝,家属容易激动
必须出来回答这个问题,和媳妇都是三级小城市一线80后上班族,不同的是我是医生,她是法官,对你没看错,是小法官和小医生。现在又要新的一轮医疗改革和司法改革,我俩共同的想法是没卵用,最基本的想法就是每年多放几天假,这个基本不可能,还有就是多发点钱,基本也能算出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先说医疗改革,结论是怎么改都是失败的,双输的。不过现在好消息是看病不难了,市场经济,有钱就有专家打飞机来给你做手术,有钱就可以做单间,就看你准备花多少钱看病,一个感冒,你花几块钱和几百,还是几万,是你的自由。坏消息是儿科医生开始不够用了,然后其他科室陆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人才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医生和护士也要老啊,今年我所在的医院就有十多名护士长退休,缺口怎么补?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啊还要说下医保,大窟窿,无底洞,真的,除了印度,全球没有什么好例子可以学。国内医保很不完善,漏洞百出,没有完善的保险,最根本就是老百姓花那么多钱交医保,到头来想多活几年,你再剥夺了,就真的没人性了。但是人活着就要吃喝,就要睡觉,就要去医院看病,吃药和打点滴,手术等等,都是钱$_$,从生到死,数十年都要和医院打交道,想想需要多少钱,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再乘以人口基数,结论不言而喻了。最后说下人才流动,这点本来不想说的,但天天有同事咨询,也就是法律援助,结论是真的可以走法律程序,胜率还很高,因为法律上没有禁止,只是医院单方面的阻碍而已,很快就会出现公立医院的名家大手部分流动到有海外背景的私立医院去,那样的话,老百姓看病就更难了。补充下,卫计委明确规定不许医生开单提成,到实际情况呢,医护人员也要养家糊口,地方不舍得投入,怎么解决?ps:国家现在知道医保入不敷出了,开始大力发展各地市中医院,祖国国粹,还要搞个传承。目的就是为了要缓解压力,从药钱上省点,毕竟国产中药成本低,还有专利,不会有大的国外医药公司来挣,但是效果就不敢说了。
收入低责任大家属多,患者还特么不会说话,病程变化还快。以上全部都是和其他科室比较没和去了药厂的比呢~
某地级市只有一家医院接收气管异物的患者。 气道异物病例的高发群体为2~5岁的儿童,占据就诊群体的90%以上,致死率很高,抢救起来是挣分多秒。某天,救护车送来一个气管异物的患儿,大夫赶紧做准备上手术,可是很不幸,还没上手术台,小孩就没了。 一家人不愿意了,送来还是好好的,怎么就没了。大摆灵堂,漫天要价,最后医院陪了不少,家属心满意足地拿着钱 走了。 这家医院再也没能力接受气管异物的患者,赔不起。这个城市也没医院有能力接收气管异物的患者。不知道这个城市再有气管异物的熊孩子会怎么样?“哼,我们去北京上海的好医院”,来的及吗?去隔壁市,也得个两三个小时吧?在这两三小时里,分分钟死人,好不?恐怕你连去隔壁市都来不及。光我们医院2014年,误吞异物的患儿就有1300多例,这么大一个群体!你闹一闹,心满意足的拿着好处走了,你可知道有多少人为你买单啊(甚至拿命)!!!你拿的不仅医生护士的血汗钱,还有其他患者就医的利益。你让再有气管异物的熊孩子怎么办?
这个问题只有八个回答,够能说明问题的了吧
我就说一个。我才七个月大的侄子生病住院,因为拉稀我嫂子嫌他脏,没跟医生说自己就把孩子抱回来洗澡。注意啊这个时候孩子一天还要拉七八次呢。我哥居然还同意了。。。继续作吧,等全部妇产科医生都辞职之后就都特么安生了。
我能说俺闺女生病几乎没麻烦过儿科医生吗?小儿推拿多牛啊!不过前提你要说服自己的老婆,父母,岳父母和孩子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因为他们根本不信啊!再次你要找到好的中医医师!好像离题了,不过小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小毛病,一般都好处理!说点切题的!中国的医疗不会崩溃的!只不过结合目前的政策和形势来看,未来十年左右看病难的问题会达到顶峰,然后分级诊疗就会在痛苦中成长,以后看病难就会逐步缓解!至于看病贵吗?以后越来越贵的的,因为要合理体现出医疗技术的价值!问题是这十年剧痛中,老百姓和绝大多数年轻医生都要被牺牲一定的利益!这十年民营医院也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好吧有志于从事中医的,可以私下交流,本人决定放弃医院编制,另立中医门户,传承中医发展!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华医院儿科特需门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