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59岁,颈椎病头晕怎么办多年,常常头里面轰轰响,怎么回事

颈椎有弹响该怎么办?本人23岁,有三年了,CT显示不是颈椎病,请问大家我该怎么办?总想去动脖子_百度知道
颈椎有弹响该怎么办?本人23岁,有三年了,CT显示不是颈椎病,请问大家我该怎么办?总想去动脖子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CT对颈椎病的诊断局限性很大,所以结果不代表颈椎真的没问题,,做个核磁,确定具体病变类型,针对性治疗
采纳率:5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颈椎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颈椎响是怎么回事_新浪健康_新浪网
颈椎响是怎么回事
  颈椎响声是的“侵略宣言”
  很多人的颈椎总是会有响声出现。只要动一动颈椎,就会嘎崩嘎嘣的响。而不少年轻觉得这样的声音很爽,看起来很帅气,他们会时不时的动一动脖子,就是为了听听这个声音。
  而老中医专家表示,颈椎总响其实是颈椎病的一个信号,是颈椎病入侵身体的“宣言”,需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否则将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出现。
  颈椎响声由肌肉劳损引起
  老中医专家指出,颈椎的这种响声是颈椎部位的经筋肌肉发出的。我们颈部的肌肉严格来讲,分为很多层,在颈部活动时,各层之间相互滑动。当颈部的肌肉劳损时,局部就有一些炎症的反应,炎症反应就会使肌肉之间的滑动不是那么光滑,因此在活动的时候就会出现响声。
  生活中不少人都觉得颈椎的响声是颈椎椎体之间发出的声音,其实这是大家错误的认识。要知道,如果是椎体发出的声音,那么你的颈椎早就会疼痛难忍了。
  由于现代人工作和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长期的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动,看电脑,手机,开车等等不良习惯,颈部肌肉长时间得不到放松,就会出现紊乱和劳损。更主要的是长期的姿势不良会使颈部气血通行不利,经筋肌肉失去营养,颈部经筋就会受到损伤,从而出现响声。
  颈椎响声是一系列颈椎问题前兆
  专家表示,颈椎出现响声就说明颈椎部位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出现问题,这些软组织在中医里被称作是经筋。要知道,颈椎的稳定,颈部气血的畅通都是由这些经筋来维持的,经筋出现问题,很可能就会出现如,多梦,上肢麻木等颈椎病的情况。再向下发展,就会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出现颈椎的响声切忌摇头晃脑
  与此同时,很多专家都表示,颈椎在出现响声之后,切忌继续摇头晃脑。专家指出,采用摇头晃脑这种锻炼方法而出事的人不少,轻者头晕、恶心呕吐,重者颈椎错位甚至猝然倒地。因此,在出现了颈椎响声之后,尤其是伴有、的人,切忌摇头晃脑、猛然回头和扭头,应及时接受颈部的检查和调理。
  找出颈部问题的关键进行调理
  颈椎出现响声是由于颈部的经筋肌肉出现问题才引起的,而颈部的肌肉组织之间关系复杂,相互影响。所以找出重点部位才是关键。
  颈肩调理时,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出颈部问题的根源所在。由于颈部的经筋肌肉与肩部的肌肉相连,相互影响,因此在检查时,由第一颈椎到第一胸椎,再从胸椎检查到整个肩部,逐层深入检查。
  同时观察颈部皮肤表现出来的颜色和形状,分析经络的影响,全面而彻底。根据检查出的结果,采用“两环五线三抻法”,由颈及肩,全面调理,通过调理颈部循行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大肠经、小肠经等人体阳经,通调经络脏腑,引导诸身阳气,疏通颈部的气血瘀滞,及修复颈部肌肉筋骨的退化性损伤,恢复颈部经筋肌肉的活力。
  消除颈椎部位“发声”根源
  颈椎的响声与经筋相关,而经筋的正常又是与脏腑气血密切相连。因此在调整经筋的同时,不只是要梳理经筋肌肉的正常秩序,消除紊乱,同时还要对人体内在的脏腑进行调理,使肝肾充足,能正常支配经筋,让气血通畅,能够上行滋养肌肉。
  颈肩调理不止是梳理颈肩部位肌肉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结合中医专家的辨证分析,针对人体内在的气血脏腑问题进行调理,运用中医传统绝技如刮法、药浴、灸法、罐法等等,疏通气血循行之经络,激活脏腑生成运化气血之活力,调和脏腑之间的关系。解决颈部问题,由内而外,全面彻底。
高血压常用药品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颈椎病引发猝死
我的图书馆
颈椎病引发猝死
摘要:   总结16例认为与颈椎病相关的猝死病例,供同道参考。   16例猝死病例均为我们较长时间熟知或了解的朋友和病人。我们对家属、目睹者及抢救医生进行询问追访。对其中7例病人进行详述,分析了猝死与颈椎病的关系和发病机制。认为颈椎病可引起心律失常(含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而恶性心律失常为颈椎病引起猝死的可能原因。对此类病人,我们提出了颈椎病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猝死发生。         关键词:猝死,颈椎病,心律失常 Abstract    To supply information for reference with colleagues, we had summed up 16 sudden death cas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These cases were friends or patients who we had known for a long time. We had made inquiries carefully with their families, witnesses and emergency crews. Among these we detailed 7 cases.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 between sudden death and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tried to find its pathogenesis. Through analysis we considered that cervical spondylosis could cause arrhythmias (some of arrhythmias are malignant and lethal) and these malignant arrhythmias might be the reason for sudden death caused by cervical spondylosis. Meanwhile, we also proposed related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which will be effective and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dden death. Key words: sudden dea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rrhythmia  本文不是预计的研究课题,更不是论文和论著,纯属回顾性探索,极不成熟。一个个活生生的我十分熟悉的面孔的突然死去,催促我写下此文。   回顾过去40年,总结16例认为与颈椎病相关的猝死病例,供同道参考。   我毕生研究颈椎病及相关疾病已五十载。过去曾公开对我的患者和同行断言:颈椎病不会死人。然而,回顾四十年颈椎病患者无心脑血管病,一个又一个突然猝死,引起我深深地反思。特别近期(见病例7)我十三年前临床治愈的患者,年仅54岁,瞬间猝死,刺痛了我的学术观点,迫使我自我否定:颈椎病虽不会导致慢性死亡,但可以猝死。本文的观点不敢说正确,但都是基于我实际观察的病例。我已是八十岁的老人,大自然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就算我留给同行和年轻学者们的难题,也是我的良心和责任。并期望对近些年猝死的明星们的惨案找出原因和预防措施,随着科学的发展,深信这不是奢望。 1.医界已知的常见病因简述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称为猝死,多在1小时内。医界已知的猝死简述如下: (1)心源性猝死 为猝死首位。占猝死的45-82%,以急性心梗、心肌炎及急性心律紊乱多见,急性心梗多有突发的心绞痛,而心律失常可无明显的心绞痛而安然猝死。 (2)肺源性猝死 以肺栓塞为主。栓子可来自静脉栓子、骨折后的脂肪栓子及气栓等。少数哮喘急性发作亦可猝死。 (3)急性脑源性猝死 常见于1.脑干出血或大脑、小脑出血压迫脑干。以脑桥出血多见,表现为突然昏迷、瞳孔缩小及高烧、呕吐。2.急性脑干栓塞。大脑栓塞较少猝死。 (4)诊疗过程中猝死 国内外均不罕见。如麻醉及手术意外、药物过量、错误给药等。这是医疗纠纷中应特别关注及努力防止的问题。 (5)中毒猝死 自杀、他杀和误服均甚常见。近年来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及网瘾致青少年自杀和他杀多有报道,应引起高度关注。中毒猝死多易确诊。但个别案例亦属例外,如慈禧毒死光绪皇帝,阿拉法特被放射物毒死已成为历史悬案。 (6)大动脉瘤破裂和癫痫猝死 以主动脉夹层动脉破裂居首位。今年来有增多趋势。多在数分钟内休克猝死。 && 原发性癫痫发作几分钟至三十分钟以内一般不会死亡,而持续发作一小时以上即可造成猝死。继发性癫痫,如为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也易猝死。 (7)溺水和自缢猝死 夏天游泳猝死甚常见,应引起学习及家长的高度注意。仅山东6-7月发生20余例。 (8)自缢猝死 过去旧式包办婚姻、家庭纠纷等以女性自缢较多见,解放后大量减少。而社会及家庭不和以及抑郁症自缢者仍不少见。 (9)电击和外伤猝死 以建筑、交通事故居多。国家公布的资料每年因交通事故伤亡高达30余万,对生命、财产的损害令人震惊。 (10)醉酒猝死 酒精对心脏的损害人类早已熟知,不幸的是不少嗜酒者不珍惜生命。近些年由于吃喝风盛行,因醉酒猝死相当常见。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北方的劝酒风实为摧死恶习,应彻底改变。 (11)马上风猝死 古书中早有记述“骑马风、马上风、马下风”猝死。意指性交中及性交后的猝死。古代历史小说中,皇帝猝死属此类。日本有报告5559例猝死中,34例发生在性交中。实验报告,性交时由于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心率可达200次/分以上,中国有位医学博士捐精时猝死,可能属于此类。 2.颈椎病猝死资料   16例猝死病例均为我们较长时间熟知或了解的朋友和病人。我们对家属、目睹者及抢救医生进行询问追访。16例全部为男性,年龄43-58岁,平均年龄49岁。副主任医师3名,教师3名、干部9名,城市市民1名。追溯时间1972年8月-2012年6月。发病后至猝死时间15-60分,其中睡眠中猝死6例,为猝死首位,占37.5%,讲课中3例,低头转颈中猝死3例,诊疗过程中猝死2例,酒后猝死2例。   其中1例48岁副主任医师猝死者作了尸检。   下面按照不同分类对7例做详述。 3.猝死发生的时间 3.1睡眠中猝死 6例,为凌晨1-2时。(其中1例疑为性交后猝死)。现摘3例报告如下: 病例1 40年前首例睡眠中猝死—被我断言否认与颈椎病有关。   1972年6月?日,我的老师著名骨科专家米嘉祥教授介绍,他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男,42岁,?市食品公司主任来威海我院治疗。发现颈板酸,颈转动响声2年,动态X线检查为C5-6椎间隙狭窄,椎体移动超过3.5mm,齿状突左偏3mm.近1年内不定时出现阵发性短暂心慌,自摸脉搏快达110-130次/分,约5-10分钟自然缓解,一般4-5天发作1次,每次赶去医院做心电图均正常,曾去济南山医附院作蹬车运动试验阴性。由于多次心电图正常及运动试验阴性,而伴有睡眠不良,被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住我院3个月中,心慌发作2次,做心电图时发作已停止,心电图示正常。针对颈椎病进行颈椎牵引、温泉浴、理疗,显效出院。    出院后3个月突然在睡眠中猝死,当地医院疑诊心源性猝死。他的家属曾问我:老?的死与颈椎病有无关系?我断言回答与颈椎病绝无关系。40年后自我否定:朋友你的猝死很可能与颈椎病有关。 病例2 ???,男,47岁(我山医大的同学)北京?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是医院的精英,领导十分重视对他的培养。日夜2点睡眠中猝死,并作了尸检。此前1月我去北京开会曾与他会面,知他身体很好。他问我:“你是颈椎病专家,我脖子转动时咯咯响是不是病?”我触摸他的颈椎椎旁有条索,轻度压痛,C2棘突左偏,左风池穴压痛,立即在本院作X线检查为环枢关节轻度半脱位,C5-6椎间隙轻度狭窄。告诉他:“轻度颈椎病,不是大病,我也有。”   尸检前参与抢救的医生和在北京各医院工作的山医大同学,据医学共知,都认为很可能心源性或脑源性猝死最为可疑,他爱人是本院的护师,为探明病因,并为医学作贡献,含泪同意尸检。然而结果未解猝死之谜:心、脑、肺及重要内脏均正常,仅胸腺稍大。胸腺稍大是不是可以猝死又是疑案。   在他猝死之前,我的另一学兄猝死(见 病例4)以及前后十余名的猝死,逼使我反复思考:颈椎病是否可以猝死?其猝死机制是什么? 病例3 ???,男,59岁,?市计生委主任,曾是我的领导,患颈椎病已4-5年,以轻度头昏头晕为主,伴有颈活动响声。日夜2点猝死于睡眠中。发病前5天即10月29日到我所诊治颈性眩晕。颈椎X片张口位齿状突明显向左偏3mm,C5-6椎间隙轻度狭窄伴失稳征,心电图检查2次一次报告正常,一次为边缘改变。当日做了颈椎牵引和轻手法整脊,当即感头昏减轻。还开玩笑说“颈椎病难治好也死不了……”。万万想不到5天后安静的猝死于睡眠中。急救车到达呼吸心跳已停止,急症医师考虑为心源性猝死。 3.2教学工作中猝死 突然昏迷猝死2例,下班后进家猝死1例。 &&& 病例4原足球队长猝死引致我巨大震惊与深深地思考。29年前接到使我万分悲痛的电话:山东诊疗康复学会主委高??猝死。年仅48岁,他是学兄和好友,极精干聪明,他讲课可双手画脑和脊髓的解剖图。3天前还在他家吃午饭。共商颈椎病协作研究规划。他身体十分健康,爱好足球,曾是山医大的足球队队长。但身高仅有1米62,竞赛时善用头顶球。40岁之后常有颈板酸,颈转动发出咯咯响声即感舒服。曾在我院作动态X线拍片,张口位齿状突偏歪,齿侧间隙左宽右窄相差3mm,过屈过伸位椎体移位超过3.5mm,符合环枢关节半脱位合并颈椎失稳的诊断条件。他自己分析与过去在足球队顶球损伤有关。由于症状不明显,和当时对此症状认识不足,故我和他自己均未在意,而且我自己的颈椎X线动态拍片也有同样改变。万万想不到3天后传来猝死的噩耗。我万分悲痛之后引起的反思和重视。(注:10年后我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另专文述)。他爱人冯护师讲述发病及猝死的瞬间实况:中午下班。刚进门(平房)即说,很不舒服,夫人告诉他躺在床上休息。她自己到厨房做饭,,炒菜时连呼两声“拿酱油来”,毫无反应,后发现其面色苍白,口唇紫绀,送本院急救室心跳已停止。死后会诊,多数专家认为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大,脑源性猝死的可能性极小。 3.3 颈椎牵引中猝死  诊疗过程中猝死,以过猛的颈椎按摩复位多见,欧美早有报告,我国实际发生亦不罕见。笔者已知国内4例,其中1例经某单位同意,于15年前公开发表“旋转复位猝死1例”。但颈椎牵引中缢亡甚罕见,为接受教训报道如下: &&& 病例5 ???,男,38岁,威海市水果商。因与人疯玩,比力量大小,被对方双手用力搂住颈部时立即出现电击样四肢放射麻木无力,随即倒地,约4-5分钟缓解,四肢麻木消失,走到我所求诊。当时颈板酸胀,四肢肌力正常,行动自如,无阳性体征。给做X线动态检查:发现齿状突陈旧性半游离骨折,C4-6轻度增生退变。给与甲钴胺、云南白药口服,观察7天病情稳定,查体无阳性体征。第10天要求到青岛?医院就诊。后住院拟请上海专家会诊手术,住院第3天在颈椎牵引中猝死。家属述:猝死前出现呼吸急促、抽动,口唇青紫,继而呼吸停止,但尚有心跳,约4-5分钟心电图示直线。提示先有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追询病史:9年前骑摩托车,车前滚翻倒摔伤昏迷,清醒后未留下后遗症。推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为9年前外伤所致。 3.4 低头转颈诱发猝死 颈椎病患者低头或仰头转颈时症状加重十分常见,尤其交感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致的颈性眩晕,头颈活动诱发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症状加重,被定为诊断的重要条件。其中有颈源性心律紊乱更易在头颈活动时激发。本文猝死3例与头颈活动有关,其中1例,男,63岁,低头看板时猝死;1例,男,58岁,回头转颈时猝倒,半小时后死亡。另1例低头到床下取物时猝死。 &&& 病例6 ???,男,50岁,副主任医师。颈部活动响声伴有颈板酸、头晕4-5年,血压不稳,以低血压为主,多为90/60-70mmHg,偶尔达140/90mmHg。心电图已3、4年测10次均正常,近1年内出现阵发性心律紊乱,每次5-10分钟自然缓解。颈椎动态X线拍片:张口位示齿状突偏左,左齿侧间隙较右窄3mm,C4-7两个椎间隙略窄,过屈过伸位椎体移位大于3.5mm。周末在家整理卫生,低头到床下取物突然昏迷。爱人发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无明显痛苦呻吟。约15分钟急救医生赶到,已呼吸心跳停止。 3.5 酒后及饭后猝死 由于吃喝风泛滥,我国北方酒后猝死屡见不鲜。本人诊治颈椎病患者酒后猝死3例。分别为56岁、49岁和54岁,皆为男性。 &&& 病例7 ???,男,54岁。是我家乡县政协主席,已是13年的老朋友。患高血压病2年。13年前因吹空调引起肩颈痛,做CT和MRI发现C4-5及C5-6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伴颈椎管狭窄,治疗10天疼痛不减,日特来威海诊治。经18天治疗,疼痛完全消失,血压随即完全正常。13年来保持电话随访,每3-4年来威海复诊一次,始终未复发,近4-5年有时出现过轻度酸痛,血压有时稍偏高,心电图数次检查正常。日中午为庆贺儿子新婚,请朋友吃饭喝了两杯啤酒(平时极少喝酒),感到胃部不适,参加午餐的医生建议去医院做心电图,结果正常。约十分钟后静休时出现咽喉部异物阻塞感,好像吃了辣椒有烧灼样刺激,干咳几声,在场的医生发现,面色苍灰,口唇青紫即刻昏迷,又急做心电图发现心跳停止。在场医生陈述,自出现咽喉不适到心跳呼吸同时停止为20分钟,无抽搐呕吐。此患者除有颈椎病外,多次心电图检查和脑MRI均正常,说明心脑血管无明显疾病,突然猝死是医生和同事们万万想不到的,更是我万分痛心的。他的死促使写成此文,虽不成熟,仅愿提出与同行继续探讨。 4.颈椎病患者猝死的临床特点   以本文16例猝死为主,结合我们对其他颈椎病出现心脏和脑功能失常的观察,颈椎病猝死的临床表现特点是:⑴有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⑵心电图多次检查无异常,少数可在动态心电图出现心动过速;⑶猝死前多无明显预兆,多无心前区痛和四肢抽动,多为安静中死亡,睡眠中猝死者其爱人几乎未发现明显痛苦和挣扎;⑷无1例在运动中猝死,似可说明与体力过劳无关,故难用急性心梗解释。但与身心疲乏,即用脑过度有关,经尸检的1例患者,其爱人述晚上给外地来京看病达10点,11点睡前还看文献、学习;⑸除颈牵猝死的1例,先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外,其他6例为呼吸心跳同时停止。 5.颈源性猝死的机制初探   本文16例,除病例6生前有可疑的冠心病外,其他均无心脏器质性疾病。为何突然心跳停止呢?这是需医界探索的。我们通过调询家属、知情医师,特别是病例2的尸检和病例7的在场主治医师全程观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结合我们近十年成功救治颈椎病患者出现濒死危象的经验,提出如下观点: 5.1多为心源性猝死,但难用急性心肌梗死解释。急性心梗猝死多有下列两特点:⑴生前多有心电图异常。⑵猝死前多有急性心绞痛的表现。而本组病例多为安静性死亡,其中6例在沉睡中发生,难用心梗解释。病例2尸体解剖前医护人员几乎100%认为是心源性猝死,而尸检却发现心脑肺均正常。颈椎病出现的猝死虽无上述两个特征,但我们仍认为多属心源性猝死,而不是脑源性猝死,其理论根据亦为两点:⑴猝死前无脑压升高的表现,如抽搐、呕吐;⑵呼吸、心跳同时停止。此两点基本可排除脑源性猝死可能。生物进化规律是心跳是原始,胎儿形成即有心跳,而呼吸时出生后形成。脑死亡为呼吸先停,而心跳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临床上脑死亡十分常见。故我们认为颈椎病发生猝死的机制是:   颈椎病造成植物神经急性功能失调,导致急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心律失常原因甚多,可概括为两类:⑴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⑵心脏外的疾病,亦可概分为两类;①体液性,如电解质紊乱,低血钾、高血钾等;②神经源性心律失常,即指支配心脏的植物神经发生功能失调。神经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是:突发突止,多为阵发性发作,以阵发性心动过速最多见。轻者或初期可自然停止,重者即可发生猝死。我们近五十年的研究提示:颈椎病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心律失常相当常见,近期喜见国内外同道亦有报告。据人体解剖生理学特点应不难理解其发生机制。潘之清1980年主编我国第一次正式出版的《颈椎病》,对颈椎病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已做了初步阐述,已被多位同道引用和进一步发展探索,基本共识是: 5.1.1 支配心脏的植物神经受到颈部骨赘椎间盘、韧带的积压,引起功能失调,导致心律失常。交感神经细胞位于胸髓6以上的颈、胸髓1-5侧角灰质,其发出的纤维在椎体两侧和椎体之前,形成神经干和不等的神经节。在颈部只形成上、中、下三个神经节,上节由1-4节融合而成,位于C2-3;颈中神经节由5-6节融合而成,位于C4-5;颈下神经节由7-8节融合而成,位于C6-7椎旁。而胸交感神经节与脊神经相等,为12节。但腰骶各4节。颈部3个神经节分别发出心上神经、心中神经、心下神经,组成心丛神经分布心脏,支配心脏的活动。各型颈椎病均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律失常。尤以交感型颈椎病最常见。 5.1.2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直接可受骨赘的挤压,亦可因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动脉收缩和痉挛,而造成其供血组织—脑和脊髓的供血不足,特别延髓的心血管中枢缺血,即可导致生命危险。作为神经科医生,我们在抢救脑干出血、脑干梗塞以及大脑出血、脑室出血压迫脑干时,几乎100%出现心律失常和易猝死。 5.1.3脊髓型颈椎病由于硬膜囊和脊髓受压,同时可伴有来自椎动脉的脊前动脉和脊后动脉血运障碍,亦可能出现心血管功能障碍。但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远少于交感型、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这可能是脊髓型是颈椎病各型中危害健康最重,然而出现猝死少的原因。30年前我们对颈椎失稳、滑脱、半脱位认识不足,近30年来加强了颈椎失稳,特别是颈椎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认为是导致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因素,对于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在颈椎病造成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可能性问题,也是需引起医生关注的课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作用,正常的健康人二者十分协调,使心跳快慢适应于工作、休息和应急,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缓,受抑制则心速。其神经核位于延髓,神经干行于颈椎旁,颈椎疾病对其侵害是难完全躲避的。尤其本身较粗较长则更宜受扰。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颈椎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者,可呈现心速、心缓和快慢交替三种类型,其中第三型平日以心动过缓为主,动态心电图24小时观察慢至35-45次/分,快达140-200次/分,即谓快-慢综合征,此型对生命健康危害甚大,我们在治疗和抢救阵发性心动过速时,发现一个极重要的治愈特征:病人胸闷、气急、眼前发黑、站不住,当吐出一口胃气,即打1-2声嗝,立即一切症状消失,心率可由200次/分瞬间正常(抢救方法另撰文详述)。特别是环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做手法整脊时连续测心率,当病人感头晕消失时,心率随之由快变为正常。足见迷走神经的正常功能得到发挥,故根据临床观察,颈椎病发现心律失常和猝死中,迷走神经的作用值得关注和研究。 5.2 脑源性猝死 是部分颈椎病猝死的直接原因,但仅有少数,多数是心源性猝死。   我们查阅能查到的颈椎病按摩、整脊和旋转复位造成的猝死的资料,结合本文例5颈椎牵引猝死的资料,确认部分猝死为延脑的心血管中枢—生命中枢的损害所致。故我在多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呼吁:对颈椎病万万不可重手法按摩,更不能过度旋转复位!! 6.回顾与展望   因为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国内及国际医学界新课题,但我们想法和构思,近3年已与部分医师和患者公开讨论,有知己同行认为这是对医界挑战。我们认为决不能称为挑战,仅仅是对猝死之谜的反思,是抛砖引玉。   全国及全世界每年有多少人猝死?其中有多少查不到原因,我们尚未见报告。但数目肯定十分惊人。近据我院急诊科主任戚翠媛主任医师统计每年本院接诊的猝死患者有百余例,多数既往没有心脏病病史。   前言已述,猝死本不是我们的研究课题,但我们的同学、朋友和轻度颈椎病患者突然长逝,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和良心,有生之年有责任对多年的思考、调查和分析公开,以便同行和年青医师继续研究。试图对长期猝死之谜这一课题进行更深更广的探讨,并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近年我们的思路已从颈椎病猝死进而扩大到更大范围。例如,2年前我们看过电视剧李小龙,一代国际著名拳王为何30岁猝死,查阅了国内外长达30余年的死亡争论,据他多次颈椎受伤史实,认为他的猝死与颈椎多次受伤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均知西汉时代长沙女尸,据胃内存在瓜种,专家判定她是吃瓜后猝死。笔者参观时注意到尸检说有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如是颈椎间盘也难除外颈源性猝死之可能。   我们用长达近万字的粗文,试想阐明的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句话:真正理解颈椎病可引起心律失常(含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就可以理解颈椎病为何可猝死。但由于这是前人尚未揭示的新课题,而作为终生研究颈椎病的神经科医生,过去也断言否认其可能性。但经反复的由不知到略知,最后认定其可能性,历经30余年。为了使医界同道理解,不得不用长达万言赘语述之。笔者的观点能否被医界认同,很可能不是短时间可以揭示的。因为任何新问题,大家必有一个认识过程。笔者已80岁,有生之年是否能看到医界认同之果,不能有过高的奢望。但对此我们充满乐观的展望。33年前笔者经历值得终身回眸,对同道特别是有志创新的年青医师,也许有参考价值:   1979年7月我主编的中国第一本正式出版《颈椎病》完成,全搞送出版决定出版,但四个月后责任编辑初世均同志告诉我,书中提到颈椎病可发生血压异常(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经两位著名心血管专家审阅,认为世界医学界没有报告,缺乏文献依据,有位专家坦率地说:纯属胡说八道。而且其他署名的作者也不支持,必须把此节全部删除,否则不能出版。   鉴于这是我们近20年的研究成果,后经卫生厅长向克等领导的协调,我们在文字上做了妥协处理:文字由5千字压缩为5百字。排版时用小字,并在文前加一个“附”字,表示不是本书的正式内容。但是我钻牛角尖的执拗,在有争议和被否定的论述中,经深思熟虑使用了科技论著中忌用的话:   经15年来大量临床观察“确认”颈椎病是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参见该书142页)。   想不到《颈椎病》出版后,书中的此节成为海内外同道关注的热点。有多位同道撰文支持我们的观点,10年后在卫生部和山东卫生厅的支持下,全国九名神经科、骨科、内科专家评审鉴定为“国内首创”,并为此获政府九万元奖金。   30年后重述这段历史,不是在炫耀自己,更不能预测10年内我们提出的“颈椎病可以猝死”的观点一定得到广泛支持,仅仅想说,搞学术、科研要有点钻牛角尖的精神,否则难有新发现。   因为猝死除医疗过程中发生在医院内,绝大多数发生在院外和家中。能尸检者更是罕见,往往以心脑血管病或原因不明不去深查。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关于猝死之谜会有新的突破。   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心律失常,是可以治愈,并可有效预防,对此我们近十年来作为重点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戏剧性救命疗效,限于篇幅,另有《脊源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中专述。   目睹猝死使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更意识到医生的责任,祝愿医界同仁真正成为生命的保护神。    参考文献从略。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椎病保健体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