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血管新生霍氏小药丸是真的吗吗?

您的所在的位置:&
和黄药业中成药血管新生研究获进展
文章出处:产经周刊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现代中药科技与文化创新10年回顾展&上,冠心病常用药物麝香保心丸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兴趣。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指出,对于麝香保心丸,通过科学的研究手段,发现并解释了其临床治疗作用的机理,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开拓了一条新路。
  目前,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依赖各类药物扩张血管,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断病程的发展。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发展,往往需要进行血管再通或旁路搭桥手术。由于再通后的冠状动脉及移植的旁路血管容易再次阻塞,且不适于病变广泛的患者,所以这类手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发现,为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方向,目前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课题。
  血管新生是一种人体自我修复的生理进程,由促使血管新生及抑制血管新生的各类因素综合平衡决定。治疗性血管新生,就是通过药物干预,促进心脏缺血处新的小血管生长,从而在狭窄或堵塞的大血管周围,建立起能够有效提供血液供应的侧支循环,如同&搭桥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缺血心肌血液供应,显著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冠心病病人生活质量。国际著名科学杂志《自然》载文:未来几十年里,血管新生研究将改变目前药物的面貌,全球至少50亿人将从血管新生研究中受益。
  麝香保心丸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能促进大鼠缺血心肌冠脉侧枝的血管新生。对于冠心病患者,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血液供应,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一项采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临床研究显示,经麝香保心丸治疗6个月后,患者相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升高,特别是在血流密度低的&节段&,提示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改善,证明了麝香保心丸整体保护血管、促进血管新生的临床有效性。
  2004年,麝香保心丸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得到西方医学界的认可;2006年,麝香保心丸促进血管新生系列研究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2010年,剑桥大学与上海和黄药业签订协议,共同研究麝香保心丸的血管新生机制,此课题将使中成药血管新生的研究登上新台阶。
  麝香保心丸是目前发现的第一种具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中成药,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具有费用低、安全性高、应用方便等特点,麝香保心丸独特的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发现,为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方向。麝香保心丸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的活性成分筛选--《药学实践杂志》2014年05期
麝香保心丸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的活性成分筛选
【摘要】:目的对麝香保心丸中单体入血促进血管新生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以确定其中发挥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的药效物质。方法采用实时细胞分析仪(xCELLigence系统)检测麝香保心丸及其单体入血成分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活性的影响,并建立细胞体外成管模型和大鼠主动脉环模型评价麝香保心丸及其入血单体成分的体外血管新生活性。结果细胞增殖、迁移及体外成管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麝香保心丸(10-4~10-2μg/ml)、人参皂苷Rg3(1~10μmol/L)和人参皂苷Rh2(1~10μmol/L)能够明显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及管腔结构形成(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麝香保心丸(10-2μg/ml)、Rg3(10μmol/L)和Rh2(10μmol/L)具有诱导主动脉环内皮细胞出芽的活性(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及人参皂苷Rg3、Rh2均在体外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活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85【正文快照】:
血管新生过程主要涉及到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结构形成等步骤,这些过程受到一些生长因子的严密控制,当调节失衡会导致机体处于病理状态,如缺血性疾病、肿瘤等[1]。目前,缺血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这类疾病的治疗与血管新生密不可分。麝香保心丸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耿怀成,陈龙邦,王靖华,褚晓源,张群;[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年06期
李天奇;李勇;范维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昕;沈建平;;[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王臣林;江荣;刘玉杰;;[J];当代医学;2010年13期
李明秋;滕诚毅;杨春壮;张大伟;刘跃光;冯克俭;;[J];解剖学研究;2009年02期
曾家耀;赫军;王清坚;傅汉琨;谢威;;[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曾家耀;赫军;王清坚;傅汉坤;;[J];广西中医药;2010年03期
曾家耀;赫军;王清坚;傅汉坤;;[J];广西医学;2010年06期
冯彦军;刘静;吕祥;;[J];河北中医;2011年02期
徐霞飞;陆茵;;[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年01期
袁卓;张军平;;[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10期
牛子长;;[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瑞平;薛维伟;;[A];肿瘤药物及肿瘤传统医学治疗研究[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汤秀红;[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娄金丽;[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李绪文;[D];吉林大学;2006年
黄金玲;[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李元青;[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李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周明学;[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杨璐;[D];浙江大学;2010年
赵珊珊;[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雯;[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雷宇;[D];辽宁医学院;2011年
马克信;[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原超广;[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吴跃军;[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郭杨志;[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钱伶凌;[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李蔚;[D];吉林大学;2011年
刘敏;[D];青岛大学;2011年
王淑美;[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耿怀成,陈龙帮,楮晓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年04期
王大英,李勇,范维琥;[J];中成药;2004年11期
孙璐,韦立新,石怀银,郭爱桃,侯宁,游联璧;[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罗心平,李勇,范维琥,张高峰,张军,施海明,王彩萍,王受益,戴瑞鸿;[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俐,万贞,梁瑜,韩丽珍,赵晓梅;[J];中成药;2004年S1期
曾群英;;[J];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12期
车薇;陈红英;张淑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夏玲宁;[J];天津药学;2000年02期
罗心平,施海明,曾治宇,范维琥,王受益,戴瑞鸿;[J];中成药;2001年07期
梁铁军,赵小茜,王爱武,韩晓芳;[J];山东医药;2004年23期
高焕民,柳耀泉,王少萍;[J];中成药;2004年S1期
戴瑞鸿;[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19期
黎婉明,邱晓敏,陈光贤,张英文,胡辉星,林秀冰,李玲;[J];中成药;2005年03期
杨高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伟;范维琥;施海明;李勇;罗心平;张晓龙;朱军;金波;李剑;潘俊杰;;[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李德伦;马丽平;;[A];全国第十一届心脏学会第十四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戴瑞鸿;罗心平;施海明;范维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宁若冰;许昌声;柴大军;林金秀;;[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于榕;史念慈;鲁映青;;[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汪姗姗;李勇;范维琥;戴瑞鸿;;[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许昌声;宁若冰;柴大军;林金秀;;[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顾明晖;孙鲁申;张天红;李燕娜;;[A];第三届心脏学会、第六届心功能学会及心功能杂志创刊1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汪姗姗;李勇;范维琥;戴瑞鸿;;[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王丽洁;罗心平;王涌;陈为民;陆云;李勇;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宝龙 记者
胡德荣;[N];健康报;2011年
夏天;[N];健康报;2011年
李蕾;[N];解放日报;2011年
曹国霞;[N];大众卫生报;2008年
陈志春 (副研究员);[N];家庭医生报;2009年
广州市海珠区第二人民医院
刘敏玲;[N];健康报;2009年
王宝龙;[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张莉;[N];医药经济报;2005年
曹文;[N];健康报;2009年
陈文之;[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天奇;[D];复旦大学;2006年
周青;[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淑芳;[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向丽;[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玄进;[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李敏;[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黄成明;[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马克信;[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陈志亮;[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高昕;[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张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畅婉琳;[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上海和黄药业成立十周年科技创新回顾之一
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研究
来源:健康报
  上海和黄药业成立于2001年8月,如今已发展为拥有丸剂、片剂、注射剂等12大类剂型和70个品种的知名中药生产企业。十年来,企业始终专注于其拳头产品——麝香保心丸的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冠心病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临床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不外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扩冠、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包括介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目前,促进缺血心肌周围侧支循环的建立健全,即“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代表了冠心病治疗的新方向。  血管新生研究现状  人体有着较强的调节功能,在缺血心肌周围,机体为改善血流的供应会释放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但这一过程相对比较缓慢,不足以建立足够丰富的侧支循环来代偿原有的血供,因此临床上可通过一定方式的干预加速血管新生进程。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主要方法包括干细胞移植、蛋白治疗、基因治疗及药物治疗等。在药物治疗中,中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麝香保心丸、红景天、当归、三七等的提取物中。研究发现,冠心病防治的常用中成药——上海和黄药业生产的麝香保心丸可明显促进血管生成活性,从而有效促进缺血心肌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  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  揭开新篇章  “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是麝香保心丸最为独特的作用。自2002年起,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系列研究相继发表,证明该药可促进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管腔形成、促进动物模型缺血心肌周围的血管新生,且对心肌缺血病人的心肌影像学评估发现,其能改善缺血心肌血供等。2004年,麝香保心丸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学》(life&sciences)杂志上发表,并得到了西方医学界的认可。2006年,麝香保心丸促进血管新生系列研究荣获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得广大专家和医生的认可。  治疗性血管新生  机理及基础研究  上海华山医院等学者对麝香保心丸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对其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该研究中,血管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新生已成为学者的共识,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最重要的促进血管生长因子。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缺血心肌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同时调节血管新生的微环境而实现的。  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CAM)是治疗性血管新生研究的重要模型。有学者通过CAM模型一级、二级血管计数,对红景天、降香及麝香保心丸等临床常用抗心肌缺血中药的促血管生成活性进行评估,证实了麝香保心丸具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药理作用。此外,采用与临床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环境相近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另有学者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能保护高脂血症家兔血管内皮、抑制动脉壁炎症、调节血脂,从而可调节血管新生微环境,促进缺血心肌周围血管新生。  麝香保心丸  临床有效性评估  临床上,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为其治疗冠心病长期获益提供了理论依据。上海岳阳医院心血管内科罗海明等对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6个月的17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分析显示,原心肌缺血区血液灌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这间接证实了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能促进血管新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倪唤春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心肌血流检测加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估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影响的研究中,评估了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6个月的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变化,结论为长期服用该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其他多个临床研究证实,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可进一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麝香保心丸  促进血管新生研究的新飞跃  血管新生贯穿了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是一种对缺氧、缺血损伤的代偿机制。治疗性血管新生为二级预防冠心病提供了新思路,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有着极大的应用空间。在促进血管新生方面,中医药有着西药无可比拟的潜在优势,麝香保心丸正是中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杰出代表。  2010年,剑桥大学与上海和黄药业签订协议,共同研究麝香保心丸的血管新生机制,从机理上阐明麝香保心丸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该研究不仅给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研究带来新飞跃,也将为我国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作出积极贡献。世界心脏病日来临&麝香保心丸促血管新生引关注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他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为公众对及其的关注,世界心脏基金会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为“健康的心,快乐人生”。其宗旨在于人们把静态的生活方式改变为积极的行动。即将到来的日是第十四个世界心脏病日。
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依靠各类药物扩张血管,但这种疗法并不能完全阻断病程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发展,患者往往需要进行血管再通或旁
路搭桥手术。由于再通后的冠状动脉及搭桥后的旁路血管易再次发生阻塞,且此类手术不适于病变广泛的患者,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发现为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提供了新的方向。
&&&&自三十多年前,血管生长抑制因子之父Folkman教授提出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通过药物干预,促
进心脏缺血处新的小血管生长,从而建立起能够有效提供血液供应的侧支循环。在此方面,中医药具有明显优势。中医药不仅能改善机体内环境功能,调节、提高人
体自我修复功能,且费用低、安全性高、应用方便。近年来,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麝香保心丸是其中的佼佼者。
&&&&英国剑桥大学血管新生与中药实验室将对麝香保心丸的有效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在体内促进血管新
生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与上海和黄药业签订三年针对麝香保心丸血管新生作用研究的战略协议。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可促进血管生长因子VEGF、FGF、第
Ⅲ因子在培养细胞及缺血心肌部位的明显表达,并可促进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逐渐形成管腔结构,从而促进血管新生。此外,在麝香保心丸对人体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功能影响的研究中还发现,该药能促进内皮祖细胞向内皮细胞转化,这为探讨该药内皮保护及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迄今为止,麝香保心丸已为逾8千万患者临床安全使用。大量临床病例分析显示,麝香保心丸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长期使用该药的患者发生猝死、心肌梗死、死亡及需要做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比例较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麝香保心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