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葡萄球菌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的组成。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大全12-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大全12-2
103.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是指感染后有很;104.垂直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105.潜伏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106.水平传播: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个体间的;107.干扰素(IFN):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108.包涵体:某些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后,所形;109.减毒活疫苗:用人工诱导病毒发生毒力变异而;110.灭
103.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是指感染后有很长潜伏期,既不能分离出病毒也不表现出症状,几年或几十年后发生进行性疾病,并导致死亡,如极个别人感染麻疹病毒后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104.垂直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传到子代的感染称垂直传播.105.潜伏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不产生病毒颗粒,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发生增殖,产生病毒颗粒,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感染叫潜伏感染.106.水平传播: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107.干扰素(IFN):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108.包涵体:某些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后,所形成的光镜下可见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它是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可能是病毒增殖的遗迹.109.减毒活疫苗:用人工诱导病毒发生毒力变异而获得的毒力降低而抗原性不变的病毒株制备的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110.灭活疫苗:用甲醛灭活病毒核酸但抗原性不变而制备的疫苗,如乙型脑炎疫苗和狂犬疫苗等.111.抗原性漂移:病毒变异幅度小,属量变,是核酸序列的点突变,致使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抗原决定簇发生某些改变,可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112.抗原性转变:变异幅度较大,属质变,是核酸序列不断突变积累或外来基因片段重组所致的,甚至产生新的亚型,可引起大范围流行或世界性的暴发流行.113.血凝素(HA):与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有关.呈柱状,为为三聚体,每个单体需形成二硫键连接的HA1和HA2两个亚单位,病毒才有感染性.HA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称血凝抑制抗体,能抑制血凝现象和中和病毒感染性,为保护性抗体.114.神经氨酸酶(NA):四聚体,呈蘑菇状,头部含有酶活性中心和四个抗原位点.酶活性可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性受体,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和集聚病毒的扩散,但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NA具有抗原性,其相应抗体能抑制酶的水解作用.115.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麻疹的晚期并发症,属于病毒急性感染后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渐进性衰退.116.轮状病毒: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直径60-80nm,无包膜含有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病毒,其形同车轮状而得名,它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117.Sabin疫苗(OPV):是由减毒变异株制成的口服减毒活疫苗.该疫苗免疫方法简单,不但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血清中和抗体,还可刺激机体产生肠黏膜局部SIgA,阻断野毒株感染.118.Dane颗粒:又名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具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具有双层衣壳结构,因Dane首先在乙肝感染患者中发现,故名Dane颗粒.119.小球形颗粒:是存在于HBV感染者血液中的一种无感染性的颗粒,由HBV多余的表面抗原聚集组成.120.HBsAg:是HBV的外衣壳蛋白抗原,可存在于Dane颗粒的外衣壳、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以及肝细胞表面.HBsAg是HBV感染诊断指标之一,其相应抗体具有中和作用,故HBsAg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121.HBeAg:由HBV的前C和C基因编码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可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和肝细胞表面.HBeAg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血液传染性强.持续阳性表示感染将转为慢性,是HBV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其相应抗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122.HBcAg: 是HBV的内衣壳蛋白抗原,因其表面有HBsAg覆盖,故在血液中不易检测到,但可存在于123.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嗜肝DNA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并致病,通常与HBV共同感染.124.黄病毒:是指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该类病毒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在人、家畜及野生动物间传播.125.疱疹病毒:是在动物和人类中发现的一群中等大小,结构相似,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 126.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为反转录病毒,病毒表面有gp120和gp41两种糖蛋白.有两个血清型,侵犯人的CD4+T细胞,引起AIDS.127.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机会感染、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点,是一种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致死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HIV.128.内基氏小体:狂犬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细胞质中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在诊断上有价值.129.真菌:指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除少数为单细胞外,大多以菌丝体存在.130.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繁殖菌丝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芽伸出芽管,发育成菌丝体.131.菌丝:在适宜环境中,真菌的孢子发芽长出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132.霉菌:又称丝状菌,是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构成,菌丝伸长分枝,交织成团.133.营养菌丝:深入被寄生物体或培养基内生长,以吸取营养供生长为其主要功能的菌丝.134.假菌丝:形成类酵母型菌落的真菌,如念珠菌属或假丝酵母属,当菌细胞出芽后,小芽发育延长,但不与母体脱离,从而形成假菌丝.大题:1.试述细胞壁的功能.答: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①维持菌体固有形态.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使其能在相对低渗的环境中生存.③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④具有抗原性,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2.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答: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将待检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95%酒精脱色处理,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最终将细菌分为两大类: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采用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在医学上的意义?答: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①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源于革兰阴性菌,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耐高温,高压蒸气灭菌法不能使其灭活,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源质,蒸馏法最好.在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品过程中应严格防止细菌感染.②毒素与侵袭性酶.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体外的一种蛋白质性物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特异性强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宿主细胞亲和性.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崩解后游离出来.其毒性成分主要为脂质A,无种属特异性,故其引起的病症临床表现基本类似,毒性较弱.某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③色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可分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④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临床应用广泛.⑤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⑥维生素.细菌合成的某些维生素除供给自身需求外,还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可被人体吸收利用.4.细胞壁肽聚糖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的作用机理?①肽聚糖,又称粘肽,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1)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藉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2)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3)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联桥)或肽链交联构成交联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②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β-1,4糖苷键;青霉素可抑制五肽交联桥的连结,均破坏胞内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5.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过程分几期?各期细菌有什么特点?迟缓期:是细菌被接种于培养基后最初的一段时间,也是细菌为适应新环境,并为持续不断的增殖作准备所需的时间.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对数期:细菌生长迅速,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敏感研究细菌的性状时应选用该期;稳定期:细菌形态生理改变,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产生;衰退期:细菌形态显著改变,难以辨认.6.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组成等,可把微生物分为几大类?特点如何?答:根据微生物的大小、结构和组成,可将其分为三大类.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算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两类核酸同时存在.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7.试比较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的效力.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力强于干热灭菌, 因为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其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再者湿热的蒸气有潜热效应存在,液化时能释放更多的能量.8.试述影响消毒剂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剂的灭菌效果受微生物种类、数量、物理状态,消毒剂性质、浓度、作用时间、温度、酸碱度、环境中有机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9.请简述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主要是作用于细菌的DNA,使一条DNA链上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一般波长在24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以265-266nm为最强.在使用紫外线杀菌法时应注意:①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不能透过玻璃或纸张等,因此只使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②杀菌波长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注意防护.10.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主要包括:①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③损伤细菌的细胞膜,导致细菌死亡.11.试述质粒DNA的特征.质粒DNA的特征有:①质粒有自我复制的能力.②质粒DNA编码的基因产物可决定细菌的某些性状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但细菌仍存活.④具有转移性,可通过接合、转导和转化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⑤可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两种.12.试比较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①普遍性转导发生在裂解期,转导的遗传物质是供体菌染色体DNA的任何部位或质粒,为完全转导或流产转导,转导频率为受体菌的10ˉ?.②局限性转导发生在溶原期,转导的遗传物质是供体菌DNA的特定部位,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转导频率为受体菌的10ˉ?.13.试述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①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为细菌的变异可发生在形态、结构、染色性、生化特性、抗原性及毒力等方面,故在临床细菌检查中不仅要熟悉细菌的典型特性,还要了解细菌的变异规律,去伪存真作出正确的诊断.②可用于微生物基因组研究.③可应用于某些致癌物质的测定,如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可使正常细胞变为转化细胞,因此凡能诱发细菌发生突变的物质都有可能是致癌物质.根据此原理设计检查,检测被检物的致癌性.④可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⑤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也相当广泛.14.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几种方式.①转化: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②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菌中去,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③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④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的噬菌体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15.简述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①吸附:噬菌体的吸附结构与细菌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②穿入:吸附后,尾鞘收缩将头部中核酸经尾鞘髓注入菌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菌体外;③生物合成:噬菌体内DNA进入菌细胞后,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复制,同时合成大量噬菌体外壳蛋白;④成熟与释放:噬菌体DNA与蛋白质外壳在菌细胞质中装配完整噬菌体,最后使细菌裂解释放出噬菌体.16.试比较细菌内、外毒素的不同.外毒素来源于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大部分从活菌中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部分外毒素60-80℃、30min即可被破坏,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的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内毒素来源于革兰阴性菌,存在于细胞壁组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为脂多糖,耐热性强,加热106℃,2-4h才被破坏,毒性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变化、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17.简述致病菌感染人体后,临床常见的几种全身中毒症状.致病菌感染人体后,临床可表现出以下常见的几种全身中毒的症状:①毒血症.致病菌侵入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②内毒素血症.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引起的症状.③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④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⑤脓毒血症.质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18.什么是细菌的致病性?简述其构成要素.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引起疾病的性能.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的有:细菌的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以及细菌侵入机体的门户.19.简述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①寄居部位的改变:如大肠杆菌进入泌尿道,可引起化脓性感染.②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下降时,发生内源性感染.③菌群失调.20.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及意义.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另外,根据有无凝固酶分为凝固酶阳性菌株和凝固酶阴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凝固酶是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2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致病物质主要有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素和TSST-1,其他有耐热核酸酶、葡激酶、透明质酸酶、脂酶、荚膜、粘膜素等.2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疾病有哪些?所致致病包括侵袭性和毒素性疾病:侵袭病包括①局部感染,如:疖、痈、毛囊炎伤口化脓等;②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毒素性疾病由有关外毒素引起,包括①食物中毒②假膜性肠炎③烫伤样皮肤综合症④毒性休克综合症.23.简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点.产生金黄色色素、血平板上有溶血环、产生血浆凝固酶及发酵甘露醇.24.简述链球菌的分类依据及意义.分类依据:①根据溶血现象分类有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丙型链球菌一般不致病;②根据抗原结构分类,链球菌按多糖抗原不同分有20群,对人致病的90%属于A群.③根据对氧气需求的不同分类,将链球菌分为需氧、兼性厌氧和厌氧性链球菌三类,对人致病的主要是需氧和兼性厌氧链球菌,厌氧性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25.简述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致病物质有:①胞壁成分,如:LTA、FBP、M蛋白;②外毒素:有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③侵袭性酶:有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链道酶.所致疾病分为三种类型:①化脓性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有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脓包疮等,其他系统感染有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气管炎、肺炎等;②中毒性疾病:猩红热,是由致热外毒素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③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包括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26.简述脑膜炎球菌的致病过程.脑膜炎球菌通过飞沫传播,侵入机体首先在鼻咽部繁殖,继而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并释放内毒素,病原菌最后突破血脑屏障引起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27.简述淋球菌的致病性.在自然情况下,人类是淋球菌的唯一感染者,淋球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内毒素、外膜蛋白、IgA1蛋白酶.淋球菌引起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男性表现为前列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在女性表现为尿道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等,形成慢性炎症后可导致不孕不育.母体患有淋菌性阴道炎或子宫颈炎时可感染新生儿,导致淋球菌性结膜炎.28.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灶多局限,高起皮肤,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其脓汁黄而粘稠,如毛囊炎、疖、痈等.如外力挤压疖、痈,细菌可由淋巴和血流向全身扩散,重者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链球菌:引起的炎症病灶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性,有明显扩散倾向.常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炎症,如丹毒、脓包疮、蜂窝织炎.细菌易经淋巴管和血液扩散,引起淋巴管炎和败血症等.29.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属,多数在肠道内不致病,但如移位至肠道外的组织或器官则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化脓性感染如腹膜炎、阑尾炎、手术创口感染,在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引起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等;泌尿道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女性多见.但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引起肠道感染,导致人类盲肠炎,主要有五种类型,肠侵袭型大肠杆菌、肠产毒型大肠杆菌、肠致病型大肠杆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肠集聚型大肠杆菌.30.急性菌痢的典型症状有哪些?解释其形成机制.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症状:常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并有脓血粘液便.形成机制:产生的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使其通透性增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大全12等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大全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 光学...  制作者:重庆医科大学 08 口腔庞梦微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整理第一部分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题,及答案大全要点 重点 考点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汇编】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题,及答案大全~ 1.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自然界...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女人养生之道160份文档 2014年度细分行业报告汇集...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 16页 1下载券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名词解... 3...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大连医科大学微生物: 微生物 :是众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 ...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重点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 R 质粒:又称接合性耐药质粒,可通过细菌间的接合进行传递,它编码细 菌对抗菌...  医学微生物学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加强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阐明病原...请简答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对标本采集和送检的要求. 对进行细菌学检查的标本...  【汇编】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题,及答案大全~ 1. 微生物: 微生物是指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群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 它们结构简单、 体积微小, 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微生物学复习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6页免费20页免费17页免费8页免费8页免费6页免费8页免费7页免费7页1下载券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9页1下载券26页免费17页免费45页1下载券18页免费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分​章​节​,​非​常​全​。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本词条由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有基础疾病如、血液病、、肝病或原有支气管肺疾病者。儿童患流感或时也易患此病。多表现为急骤起病,高热、寒战、胸痛,脓性痰。X线表现为坏死性肺炎,如、肺气囊肿和。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病死率甚高。
葡萄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可分为凝固酶阳性的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毒素与酶,具有溶血、坏死、杀白细胞等作用。金黄色葡萄菌病情较重,是肺部化脓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皮肤感染灶(、、、伤口感染)中的葡萄球菌可经血循环抵达肺部,引起多处肺部感染,可形成单个或多发性(血源性感染)。1.症状
本病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0℃,胸痛,脓性痰,可有血丝痰。同时还出现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精神萎靡,病情严重者可早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老年人症状可不典型。
常与严重的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不平行,其后可出现两肺散在湿啰音。病变较大或融合时可有肺实变体征。或脓则有相应体征。1.外周血血常规
显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
显示肺段或肺叶实变,可形成空洞,或呈小叶状浸润,其中有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另一特征是X线阴影的易变性,表现为一处炎性浸润消失而在另一处出现新的病灶,或很小的单一病灶发展为大片阴影。
3.痰、、血等培养,寻找致病菌。根据全身毒血症状,咳嗽、脓血痰,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核左移并有中毒颗粒和X线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可行痰、、血培养等。应早期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已高达90%左右,因此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如苯唑西林钠、头孢呋辛钠等,联合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等,亦有较好疗效。阿莫西林、氨苄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亦可选用。对于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应选用万古霉素等。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参考细菌培养的药物敏感试验。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