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江西这几天医保出来了,听说有免费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麻烦吗?要不要跟我女儿上户口?是要先凑钱治

我们家小孩子【4个月】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医疗保险对此有什么政策或者事怎么报销的?_百度知道
我们家小孩子【4个月】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医疗保险对此有什么政策或者事怎么报销的?
心房却度是5毫米貌似
我们现在在北京那次去做婴儿体检出来的,然后到安贞医院复查了 确定了是心房缺陷
还有这个补助所签的文件是不是要小孩父母2个人的签字?
提问者采纳
你好,如果是农村的,有的,目前在试点。自己只需要付住院总费用的10%。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5毫米,自然闭合的几率极高,目前4个月,不需要任何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北京和上海的临床资料,在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中心房间隔缺损分别占24.6%和21.7%。先天性心脏病较多见于女性,女与男之比为2∶1到4∶1。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由于胚胎期构成心房间隔的有关组织发育不全所形成。
一部分较小的第2孔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病例,可能在出生后1年内自行闭合,出生后2年则自行闭合的可能性极小。单纯型第2孔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第2孔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伴有部分右肺静脉异位回流,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超过1.5∶1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最适当的手术年龄为4~5岁,早期手术治疗可防止肺循环阻力升高和出现右心衰竭。婴幼儿期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手术未能控制心衰者,则需尽早施行手术。
就这个宝宝而言,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5mm,孩子的病不严重,目前不需要任何治疗。
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脏超声看看。如果房间隔有明显增大趋势,超过5mm,建议四岁时外科手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因为四岁后孩子对事情有所记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功率基本是100%。
如果手术建议到开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医院做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右腋下美容小切口图
()
在发达国家,介入封堵仅限于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以前发达国家也做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因问题多多,把这种方法淘汰啦。
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您好,小孩子【4个月】先天性心脏病,问题补充:心房缺损是5毫米貌似
我们现在在北京,那次去做婴儿体检出来的,然后到安贞医院复查了 确定了是心房缺陷
还有这个补助所签的文件是不是要小孩父母2个人的签字?目前医疗保险对此有什么政策或者事怎么报销的?对于孩子的情况,要是明确是房缺5毫米的话,有自愈的可能性,定期的复查。对于报销的情况,国家刚刚出台了关于先心病救助的新政策,您可以到当地相关部门咨询。医保或者是农保也是可以报销的,不用的地区政策不同,有的可以报销60-80%。申领补偿时,需带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证》(此三证原件审核后复印存底)医疗机构的有效住院发票、出院小结(或病历)、费用清单和转诊证明。对于签字方面,这个还是咨询专业人士为好。希望我的回答给您带来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如果是简单先心病:房缺、室缺、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可以享受免费治疗。其它的就没有优惠政策了。如果方便,可以附上详细资料
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江西近5000名先心病白血病患儿得到免费救治---天祉楼网
当前位置: →
江西近5000名先心病白血病患儿得到免费救治
杨林 陈丽娟
&&&&&来源:
&&&&&发布时间:
经过5年一点一滴的积攒,到2011年上半年,(江西省)广昌县旴江镇农民陶爱金手头终于有了些积蓄,再加上从亲朋好友处借了些钱,陶爱金准备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小睿做手术。恰在此时,我省出台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及白血病“两病”免费救治政策,让陶爱金夫妻俩惊喜不已。
“女儿手术后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感冒次数少了很多,一年难得进一次医院,活泼可爱,健康得很呢!”6月21日记者来到小睿家采访,小睿的母亲陶爱金一边洗菜一边告诉记者,女儿生下没多久,就时常咳嗽,感冒频频,一年上十几回医院是家常便饭,而且难以根治。女儿7个月大时,被县人民医院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给女儿攒钱做手术,成为夫妻俩最为迫切的期待,但因为家贫,这个愿望一直无法实现。
2011年8月,通过搭乘“两病”免费救治健康快车,小睿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彻底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来自萍乡农村的刘霞陪伴9岁女儿正在省儿童医院血液科治疗,虽然不能回家过端午节,但是女儿现在能够享受政府提供的白血病免费治疗,刘霞还是很开心。
去年8月,9岁的小女儿被查出患了白血病。“我们是种田的,去年第一次来化疗花了3万多元,后面的治疗要不是政府免费,我们哪里治得起啊!感谢政府啊!”说完,刘霞含着泪笑了。
同病房来自修水农村的小陈告诉记者,一开始知道12岁的女儿得了白血病,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心理压力非常大。今年5月带着女儿来做第一次化疗,“每天几百块费用,如果不是政府免费救治,我们是治不起的。”
自开展“两病”免费救治以来,全省累计为427例白血病患儿、462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了免费救治,没有出现一例医疗事故,挽救了一大批儿童的生命,提升了他们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本着尽力而为、应救尽救原则,江西省建立儿童“两病”救治长效运行机制
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对儿童危害大的特点,有些患儿因家庭贫困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有些患儿家庭因无力承担高额治疗费用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继“光明·微笑”工程之后,2010年8月,省委、省政府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入手,决定筹集经费1.3亿元,在全省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两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试点工作,并于2011年4月将救治范围扩大到全省城乡儿童。这也是我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又一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为确保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工作顺利实施,我省在深入调研摸底基础上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借鉴“光明·微笑”工程筹资办法,通过整合新农合资金、城镇居民医保资金、医疗救助资金和财政性资金,2010年筹集了9000万元,2011年筹集了1.05亿元。同时,各级党委、政府成立了由政府领导牵头,卫生、宣传、财政、民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儿童“两病”救治协调小组,高位推动,齐心协力,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两病”免费救治重大民生工程启动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和好评。据省卫生厅医政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本着“事先测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应救尽救”的原则,目前我省已经建立了包括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长效运行机制,以确保继续为每年新发患儿实施免费救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
继续阅读:
下一篇:上一篇:江西探索大病免费救治医保补偿为主财政补助兜底
【讯】“女儿刚出生一个月不到,就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病,治病花钱如流水,到处借。”刘潘告诉记者,江西启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后,他带着女儿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进行了手术,3万多元手术费全免。 “患此类病的儿童往往因家庭贫困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有些家庭因无力承担高昂治疗费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江西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白血病和先心病患儿摆脱病痛,减少患儿家庭高额的医药费用负担,2011年,江西在试点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行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患者的免费救治。 江西统筹各类卫生资源,大力实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2009年以来江西省对白内障、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尿毒症血透、重性精神疾病等6种重大疾病实行全省免费救助,探索出免费救治的“江西经验”。 省卫生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有21.15万例白内障患者、9126例唇腭裂患者享受到了免费手术治疗,44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5700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享受到免费救治,约10300例尿毒症患者享受到免费血液透析,约有4.4万名符合条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免费治疗。 无钱事难办。江西积极探索建立“医保补偿为主,财政补助兜底,医疗救助和社会捐助补充”的经费筹措机制,大力实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项目。记者了解到,费用一般是城镇医保或新农合报销70%,民政部门医疗救助负担20%,政府承担或者定点医疗机构减免10%。这种与大病统筹相适应的多元筹资机制,既不过多增加医保基金,也不过多增加基层财政和医院负担,为建立项目长效实施机制奠定基础,也使无力承担自费部分费用的群众,同样能享受医保政策,达到保大病的目的。 江西重大疾病免费救助,患者、家属、政府等各方受益。因经济困难患者未就诊的比例由2008年的16.97%下降到2012年的0.9%,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来源:
责任编辑: -Jonathan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医药信息网微博;或在新浪微博上搜索“drug网”
热线电话:0 mail:病童频被父母遗弃 大病医保或能减少悲剧_新浪新闻
病童频被父母遗弃 大病医保或能减少悲剧
  编者按
  常有人在人生不如意时感叹:“恨不能从头再来!”
  于是,有的人不幸生了一个病孩,为了“从头再来”,他们竟然选择――扔了,再生一个。
  在讨论如何用道德和法制约束这些狠心人之前,我们更要讨论的是,怎么样才能消灭这些反人性行为的根本动机。更重要的是,如何给那些和病孩一起搏击命运的父母以支持。
  每个弃婴都是迷途的天使。我们相信,文明一定是建立在足够物质支持的基础上,公平稳健的社会保障才能挽救那些扭曲的灵魂,才能让天使们早日找到自己的伊甸园。
  因病被弃 天使迷途
  羊城晚报记者 蒋铮 通讯员 穗民宣 骆泽铭
  皮皮,只是全国大病孩童中的一个。
  根据《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1》,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0-17岁的各类残疾儿童共504.3万人。
  2011年全国人大《建立全国儿童医疗保险制度的议案》中引用了来自卫生部的数据:中国因疾病死亡的农村儿童,死亡前有50.5%未得到治疗或仅在门诊治疗,贫困地区儿童患上大病后死亡率高达54%,城市儿童则低于6%。
  仅以白血病患儿为例,目前我国超过200万名,其中大多数为2-7岁,每年新发病患儿约2万人。如果实现充分救治,治疗费用为15万至60万元/人不等。很多父母因为无力救治又筹不到款,而被迫遗弃亲生骨肉。
  来自广东省民政厅的数据显示,全省被遗弃的孤儿中,绝大多数是病孩。截至日,全省登记在册的孤儿44375名,其中:在公办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9808名,社会散居(由亲属养育、其他监护人抚养)的34567名。其中在公办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病残儿童比例约为72.25%,社会散居的病残儿童比例约为6.87%。也就是说,大部分被遗弃的,是病残儿;被遗弃的病残儿,哪怕是由政府出资供养,要重新找到一个家庭,都非常难。
  “我们福利院收养的弃儿中,95%以上是病残儿。”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广州福利院”)院长徐久说。在记者采访福利院当天,广州市黄埔区又送来一个才出生10多天的弃婴,由于孩子被测出发高烧,只能先退回医院进行治疗。“又是一个病孩。”徐久已经见得太多。
  广东珠三角地区是华南医疗中心和经济中心。究竟有多少贫困家庭,曾经心怀希望、心急火燎地把病童带来这里医治?又有多少家庭最终因为经济上无力支持而陷入绝望,最终把骨肉遗弃?谁也不知道。
  广州市福利院,监护老师帮助孩子做康复训练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1、皮皮
  皮皮是一个不到5个月大的小男婴,刚刚度过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笑的时候眼睛成了弯弯的两道缝。
  皮皮的妈妈叫菲菲,今年26岁,身材窈窕,皮肤白皙,脸上长着几颗小雀斑,笑起来眼睛也是两道弯。
  日,菲菲生产,是7斤4两的大胖小子,“我给他取名叫皮皮,因为他爸爸的性格太沉闷,我觉得男孩子要活泼点好,叫皮皮,是希望他调皮些,皮实些。”
  孕检没问题,产检没问题,没想到,生出来却是盲的。
  近日,菲菲抱着皮皮在广州火车站旁的快餐厅与羊城晚报记者见面。
  当天凌晨5时,菲菲和自己的妈妈已经在广州中山眼科医院排队挂号,为的是给皮皮已经做过手术的眼睛复诊,“买不起票贩子的号,得省那几十元钱”。丈夫小郭没来,夫家更没人来。
  “生下来当天就发现不对劲:皮皮的眼睛是蓝色的,左眼的眼珠还有一层白膜,连瞳孔都看不见。当时医生也不能确定为什么,只是说‘可能眼睛有些发炎’。我想发炎也不是什么大事,没往心里去。”
  后来丈夫家人带着皮皮去南昌确诊:这孩子患有先天眼疾,需要动手术,如果恢复得不好,很可能成为盲人。南昌也治不了,菲菲只能抱着儿子来广州做角膜移植手术。
  “现在,皮皮的眼睛已经开始有一点光感,能追物了,但公公婆婆都说皮皮看来要瞎一辈子,要我重新生一个、放弃皮皮。”在嘈杂的餐厅里,菲菲掏出纸巾擦眼泪,却不敢哭出声,因为皮皮还在她怀里,睡着很香,胖胖的嘴巴砸吧砸吧的。
  为了救治皮皮,菲菲东凑西借,已经花了5万多元,想到将来每年至少2万元的医疗康复费用,菲菲愁上眉梢:“跨省就医,医保基本报不了;婆家有钱不肯给;不忍心拖累娘家、他们也拿不出钱。我现在照顾孩子连养活自己都难,怎么办?”
  菲菲原计划再来广州给孩子复诊一次,但后来她犹豫了,“前不久去上海看了一次医生,那边配的药水似乎效果好一些,皮皮左眼浑浊的情况控制住了。但上海看病更贵,我没法不算这笔账。”
  “儿希会”广东项目专员孙海燕偷偷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网友们很担心菲菲,怕她最终会放弃皮皮,听她的口气,像是越来越支撑不下去的样子。这么可爱的孩子,只是因为他‘小盲’,就要没爹没娘,太可怜了!”
  没有网友忍心责难菲菲,大家都知道,菲菲有多难。
  本是女人无忧无虑的好年月,菲菲却感觉自己还没有盛开就已经开始凋谢,“未来怎么样,谁来告诉我们?”
  孩子出生之前,菲菲从来不知愁滋味:生她养她的江西新余不是大城市,但该有的都有了: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弟弟,把她当小家碧玉宠着;她最近的一份工作是银行职员,月薪2000多元,作为一个大专生,算是不错的职业。
  菲菲的丈夫很爱她,两人是初中同学,丈夫追了她10多年。“他性格特别温和包容,所以结了婚。没想到这种性格的另一面是没主见。”
  发现孩子生病后,菲菲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医保和大病救助。“杯水车薪!一,本地没有救治能力,只能到外地看病,跨市、跨省求医,越是往大医院走,能报销的比例就越低;二,门诊费用能报销的非常少,更不要说特需门诊、特需病房,那是一分钱都没得报销;三,很多医生开出来的用药都没有列入医保清单,也是一分钱不能报。我在网上咨询过,满打满算,像皮皮这样类似的病例,国家能报销10%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而皮皮的每一次治疗,都需要钱。
  两次角膜手术,各花费2万多元;角膜拆线需要分5次完成,每次要花5000多元,其中特需病房住一晚就要1000多元;甚至挂号费都让人为难――上海的医院一次是200多元,广州便宜些,也得30多元。
  而菲菲的夫家,至今不肯施以援手。他们决意放弃皮皮。“夫家想把皮皮像处理一只鸡一样,扔掉或者‘做’掉!为娘的我怎么忍心?!”
  “我老公前几天又给我发了条链接,是一篇《安乐死必须列入国家法律》的文章。言下之意,让皮皮死了算了。皮皮只是盲童,他的其他方面都是健康的!就算是重症儿童,为什么张口闭口就是放弃?!这是一条人命啊……”
  通过“宝宝树”网站,菲菲发出了求助帖【注:主题是《宝宝才19天可我就将要失去他了,谁能帮帮我》,发帖人“落了落落”,如有热心人有意相助,可直接联络】,热心人给皮皮陆续捐了3万多元,菲菲细心地把每一笔账都在网上向大家公布,“我老公性格软弱,一切都听他爹妈的,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在坚持要孩子,我却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持续不断的医疗费用,难道每次都在网上向人募捐吗?我觉得不好意思,人家也没有一直捐钱的义务。”菲菲一脸茫然。
  曾经“月光族”的菲菲,如今不得不学会节省每一分钱。在火车站的快餐厅里,已经中午1点多,菲菲还是不舍得买个快餐吃,“等会儿2点上火车,我们没买到坐票、宝宝又不能挤,得坐在餐车里,按规定必须买份快餐吃,现在就不再多花冤枉钱了。”她一边礼貌地向记者解释,一边忍着腹中饥饿给儿子喂奶。
  监护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一面镜子,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容颜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2、“儿希会”
  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希会”)广州项目负责人罗典,网名“乐儿”,从2009年开始加入“儿希会”,从2010年至日,“儿希会”在广东救助了240位重症儿童。“皮皮的情况算是非常轻的。病情更严重、家庭经济状况更窘迫的,比比皆是。”
  广东“儿希会”提供了一张救助儿童的清单,每一次救助都是和死神赛跑,救助失败的结果就是家破人亡。
  被救助的240名儿童,平均年龄5.3岁,成功存活率88%;来自珠三角的儿童占8%,来自广东省偏远地区的占43%;来自外省的占41%;90%的救助对象来自农村。被救治对象中,患地中海贫血、再障性贫血的占22%;先天性心脏病的18%;烧烫伤及皮肤病的9%;白血病、肿瘤的9%……
  “动辄都是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医疗费,贫困家庭单靠自己,砸锅卖铁都给不出来。”罗典总结,病孩多数来自粤东西北地区、江西、湖南、贵州等周边省份,这些地区的医疗条件没有珠三角好,孩子生了大病,在原籍救治不了,便来到广州,“但由于属于异地就医,很大一笔医疗费中,能报销的比例却非常低。”
  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女婴何艳欢,和皮皮一样,也刚刚过完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却不知道第二个儿童节还能不能盼得到。她生于日,患有化脓性脑膜炎,随时面临无钱停药的绝境。
  何艳欢的父母是湖南人,妈妈无业,爸爸在惠州的一家养猪场当饲养员,家里已经有3个孩子。何艳欢患上脑炎后,家里已经花费3.6万元,现在还差1万多元的术后抗感染费缺口。5月14日,热心网友上传了当天的费用清单:总费用39742元,欠费2942元;过了几天,陆续有热心人捐款,欠费一度下降;5月24日,由于再次入院,欠费又达到2000多元,当天一早,医院停药,直到药费到位;5月27日,欠费4000余元……
  “我们救助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天天等钱救命,没钱就停药、没命。”罗典很无奈,“我们也理解,医院毕竟是自负盈亏的单位,他们也没有另外的资金去填补这个窟窿。”
  袁梓晋,是“儿希会”去年救助的唯一一个广州孩子。他的父母靠打散工维生,家里特别困难。
  一般来说,医院当遇到欠费的病童时,往往对本地户籍的孩子“网开一面”,因为只要是入院的,医保和大病救助都有10多万元的报销上线“托底”,医生只要在用药方面少用医保名单外的药,就算最后家长无力支付,医院“埋单”的金额也比较少。
  但即使是这样,袁梓晋的父母也愁白了头。
  袁梓晋的妈妈雷彩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梓晋早产,生出来只有2斤6两,在儿科重症监护室里住了4个多月,治疗费用差不多25万元。其中政府医保报销了14万元,自费需要近12万元,“我们夫妻实在没钱,向社会求助获得捐款6万多元,自筹了6万元,总算抢回了儿子一条命。”
  儿子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长期的康复费用,又让雷彩珍愁上眉梢。“比如上次儿子喉咙发炎,633元的药费只能报销30元!我们现在也不敢轻易送儿子住院康复,现在才6月份,我们已经报销了10多万元,一年的医保16万元封顶,不到危急关头不敢住院,毕竟住院的费用比门诊费用又高出许多,常常一天就要上千元。”
  对于雷彩珍的新难处,孙海燕表示爱莫能助,毕竟,等钱救命的孩子还有很多,“儿希会”的捐款也紧巴巴的。
  孩子们聚在一起进行康复训练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3、福利院
  很多病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父母放弃。
  5月23日下午5时,广州福利院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几位阿姨的带领下,坐在小凳子上玩耍,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几个孩子的眼距特别宽,这是唐氏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在隔壁房里,近20张小铁床都满员了,坐着、卧着的都是从1岁到2岁的孩子。这里有不寻常的安静。虽然四肢健全,衣衫整洁,但他们都有各自的缺陷,很多孩子连发声都不会。徐久解释,那些躺在那里特别乖的,大多数是脑瘫儿,只能一辈子躺在床上。还有一些孩子显然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傻傻地在小床上攀爬,阿姨不得不用布带将他和床框连在一起,“那些是肢体健全的智障儿,不稍微绑住一点,阿姨一转身他就掉下去了,会摔伤自己。”徐久解释。
  徐久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虽然基本上被遗弃的孩子都没有籍贯信息,但根据广州福利院每年被亲生父母领回的20-30例孩子分析,多数来自广东省偏远贫困地区,或者是湖南、江西、贵州、广西等周边省区。这一信息和“儿希会”的统计数据基本一致。
  徐久表示,“父母因为无力救治而遗弃孩子,如果运气好的话,最终能被送进福利院。但说实话,福利院本身已经不负重荷,养育环境怎么都比不上家庭抚养,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要遭受生理、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福利院的床位编制只有1000个,但实际上收下了2100名弃儿(含成年人),位居全国第一,且每年递增。超编的弃儿往往只能放在院外寄养。“基本上大城市的福利院都是这个情况,可能弃儿的亲生父母想着,把孩子遗弃在大城市,生存条件能稍微好一些。”
  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送到广州市福利院的弃儿中,健康孩子的比例能达到15%-20%,很快就能找到收养家庭,“如果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不少孩子还能考上了大学,重新拥有新生活,相比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从学习成绩到性格都要好很多。”
  但这几年来,弃儿病残率超过95%。其中大脑发育不全的智障儿占60%,脑瘫儿占25%,其他疾病儿占10%-15%。“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家庭愿意收养,福利院要养他们一辈子。但我们的人手却非常不够。真正的一线人员才不到200人。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工作人员只能长期超负荷工作。”
  根据广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全市现有5个儿童福利机构,分别是广州市福利院和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福利院,收养孤儿共2455人。在越来越多的弃儿面前,除了经费,福利院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是最大瓶颈。
  据悉,2006年,当广州市福利院人员编制为384人时,收留抚养的孤残儿童、青年人数1000多人;6年过去,该院收留抚养的孤残儿童总数增加了近一倍,编制人数却一直没有增加。
  为了弥补补充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2011年以来,广州市财政增加了福利院护工费的专款拨付,但由于临聘人员经费总量不足和标准偏低,在依法购买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后,实际每名临聘人员的月工资仅元,相当于广州劳务市场半天钟点工的月工资。如此低的工资,基本上聘请不到护理人员,即使有人愿意来,也常常因为照顾病残儿工作脏、累、苦而很快辞职,其中工作时间最短的临聘人员,竟然只干了半小时就“炒了福利院的鱿鱼”。不稳定的工作人员,对孤残儿童的生活照料、喂养等工作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也为孤残儿童的养育安全埋下隐患。
  据了解,由于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孤残婴幼儿的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床上度过。因为缺少外界语言、抚触等刺激,孤残婴幼儿的感觉、运动、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发育受到限制,与家庭抚育成长的孩子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导致福利院的孩子长大后出现心理、性格、智力、情感、甚至人格等障碍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善广州福利院的养育环境,广州市6月动工建设广州市第二福利院,总投资1.15亿元,一期工程设置床位500张,计划2014年12月竣工。第二福利院建成后,成年人将迁移到新院居住,广州福利院将全部安排儿童抚养。
  (实习生高荧对本文亦有贡献)
  大病医保 希望之光
  广州市福利院的新生儿监护室,被遗弃的孩子会被送到这里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作为华南地区医疗中心的广州,每家医院几乎都有过收治弃婴的例子。中山一院急诊科主任、教授、广州市急诊学会主任委员廖晓星曾算过这样一笔账:该院每年接到20-30个弃婴,如果按照广州20多家三甲医院,每家20个来算,每年广州的弃婴估计有300-500名。
  从新生儿到三四岁的幼童,甚至十几岁的少年,都有被遗弃的例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恒告诉记者,被遗弃在南方医院的孩子中,至少有95%的孩子都是因为先天性残疾,或身患疾病而被遗弃。
  这些患病的孩子,一部分可能在抢救中就死在医院,一部分会在生命体征稍微稳定之后被送往福利院。若是幸运,被一个好家庭收养。这个过程就像一场赌注,每一个环节都期望着命运之神的垂青。
  总有理由被遗弃
  徐恒,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1994年起就在这里工作。近20年来,她接手过的弃婴少说也有几百个。在她工作的急诊科,因为时常承担照料弃婴的任务,护士们被亲切地称为“临时妈妈”。很多年轻护士,甚至还没结婚就已经学会了怎么照料小孩。
  说起接手过的弃婴,徐恒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样的孩子太多了。“留个纸条,写上孩子的出生年月,说自己无力抚养,或者有病,请好心人来为孩子治病,再留些衣服、奶粉等,就把孩子扔了。甚至有些孩子只是感冒发烧就被父母抛弃在医院里。”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可能还有一些正常的小孩,多数是女孩,因为重男轻女的缘故被遗弃。近几年弃婴少了,但95%都是残病儿。”徐恒告诉记者,“现在家长扔孩子也越来越有经验,一般会扔到医院,主要有三个地方:一种是家长先带孩子在儿科看过,扔在儿科外面的诊室;还有一种,家长直接把孩子扔在厕所;另外,扔在医院附近的草坪上。”
  在医院,由于不了解孩子的身世信息,加之不少“弃儿”缺乏语言能力,或者因为被遗弃而不愿意跟人说话,许多孩子甚至连名字都没有,都被称作“无名氏”。
  记者采访广州市内多家医院了解到,几乎广州每家医院都有收治弃婴的情况,一般发现弃婴后,医院都会先送急诊检查,然后报警、通知福利部门,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再转送其他科室或留在急诊科治疗。
  谁来为弃儿买单
  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教育委员会、广州市卫生局等部门转发的一份《关于进一步发展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给出了救治弃婴(童)的规范制度。通知中提到,“今后凡发现弃婴者,必须迅速报告并送弃婴发现地派出所……凡需急救的弃婴(童),由公安部门先送卫生部门指定医院救治,出院时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连同健康证(残疾证)交由公安分局治安科办理收容,经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审批后,送儿童福利院收养。”
  然而,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仅在医院救治这一环节,就存在许多尴尬。
  根据民政部门的要求,福利院只接收生命体征稳定的孩子,有发烧状况的孩子也得退烧3天后才能送往福利院。徐恒告诉记者,这些小孩留在医院治疗的话,大多都是要住院的,现在医院床位都很紧张,而且小孩都需要照顾,也很耗费人力。尤其在福利院尚未接收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三无”人员,如果没有多大问题,通常医护人员还是会以科室里的普通病患为主。
  那么,在医院救治期间死亡的弃婴,谁来负责?因治疗而产生的费用谁来出?据了解,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按照《通知》:“弃婴(童)救治所需经费,每半年由医院提出报告,福利院予以证明,由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共同审核,并报市政府统筹安排,市募委有奖募捐的福利基金应予以适当的资助。”
  该《通知》印发于1998年,也就是说,广州市关于弃婴(童)的救治经费问题,早在15年前就已经算好了账。
  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院长徐久却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他担任院长6年以来,从未接到过一单医院的报销申请。“半数以上的弃儿是在医院里发现的。只有生命体征正常(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基本正常)的孩子,才能够转交给福利院,也就是说,病孩首先要在医院里得到救治。医疗费用都是已经发生的、都是‘救命钱’,既然文件有规定,可以向财政申请报销,为什么医院从来不找我们?我一直搞不懂。即使整个报销流程麻烦一些,但我相信,不会有部门可以卡扣,能实现实报实销。我也担心,医院由于救助弃儿都是自己出钱,会在费用上产生人为的限制、影响救治效果。”
  “类似这种情况,谁来救他们?”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面对记者采访时反问道,“人家认为,医院就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但医院不是慈善机构,再加上政府补偿不足,医院更难去体现其公益性。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
  廖新波指出,无论孩子最终能否抢救成功,都应该马上救人,而且事前就应该有政策界定清楚,至于是不是报销的范围,民政部门去核实,至于费用的大小、合理否,也由支付钱的部门去核实,“但原则一定是由民政部门代表政府去支付这笔费用”。
  孩子死在医院谁来负责?廖新波认为,医院不可能不救,救的话就可能产生费用,怎么来衡定?“比如说,必要的医药费、成本,民政部门来出,人工和一些服务的收费,医院免掉,这样比较公平。”
  记者也从广州各大医院了解到,由于报销程序颇为复杂,需要上传下达至少6个单位(见上述通知,6个部门为:福利院、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市政府、市募委),流程繁复,需要耗费大量的行政成本,大多数医院都选择自付,这样也为医院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大病救治的未来
  工作近20年,收治上百弃婴,护士长徐恒与她的“孩子们”也产生了感情。说起照顾过的孩子,徐恒如数家珍,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欢什么,爱吃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但这些都不能弥补被亲生父母遗弃之痛。
  “有个孩子,4岁了,已经有记忆了。到医院之后,他一直在喊爸爸,那种眼神,让人挺难受的。”看到这样的孩子,徐恒和科里的护士实在难受。被生身父母遗弃,到底是谁的过错?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
  徐恒告诉记者,大部分因病被遗弃的孩子其实是可以通过完善的婚检、孕检避免的。“脑瘫、兔唇,包括地中海贫血等都可以避免的。如果真的想要孩子,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平常生活注意一些,之前就查一下两个人的家族史,有没有遗传病,做好婚检、孕检。比如,有些孕妇经常吸烟、酗酒,生下来的孩子兔唇的几率就会比较高。”
  至于已经患病的孩子,儿童大病医保也是为家庭减少负担的一条途径。
  记者从广东省医疗改革办公室了解到,截至2013年4月底,广东省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约9700万人,基本实现全省医疗保障全覆盖,其中中小学生儿童约占28%。
  这其中,大病保险则为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提供保障。大病保险资金用于支付参保人患大病并且发生高额住院医疗费用的情况下,需个人负担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
  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今年全省要在50%以上的地级以上市正式实施大病医保,2015年全省全面实施大病保险。目前,在广东,湛江、清远等12个地级以上市已启动实施大病保险政策。
  经初步统计,在广东省实施大病医保的12个地市中,湛江、清远、云浮市等8市已实现待遇兑现,欠发达地区占比75%。截至今年3月底,大病保险覆盖参保人数约2514万人,年度筹资总额约3.19亿,已受益人数近8000人,大病保险资金赔付约2970万元。
  根据广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规定,参保人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不得低于50%。2008年以来,广东省建立门诊特定病种保险制度,加强基本医保的门诊大病保障。各市结合实际,将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儿童多发遗传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其中,2012年儿童纳入门诊大病就诊4.5万人次,发生医疗费用3809万元,其中医保统筹支付1998万元。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在广州,近些年扔在医院的弃婴数也有明显下降。但脑瘫、地贫等伴随终生,而且治疗费用较高的病患儿,仍然难摆脱被遗弃的命运。
  廖新波告诉记者:“现在的医保体系有个门槛,报销的比例也有限制。假如我们设定最高15万元的封顶线,当我们把这15万元都报了之后,家庭或患者实际已付出的,估计超过15万元了。”
  虽然大病医保为不少家庭减轻了一部分负担,但剩下的那部分,依然让许多家庭难以承受。
  “医保的报销目录是有限的,非医保可能不报销,但这方面占了多少?我想没有人去做一个准确的调查。”廖新波说,“大病医保该保什么?或者说,是否把所有该保的都报销?不该保的再申请一个类似于生活困难补助之类的东西,这就是大病医保。”
  众所周知,大病往往意味着花大钱,哪怕只需付20%,对于穷人家也可能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廖新波认为,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制定一个有效的办法,把大病儿童的经济状态分等级。“这应该是一个维护社会公平的保障体系,而不是说谁关系广、谁有办法,所以谁比例高。”
  他还提醒,一些大型的心脏病,比如法洛氏四联症、心间隔缺损等,除了看病难,还存在费用的问题。“类似这种情况,应该倾斜于给儿童更多保障。在我们这个社会里面,最没有经济能力的,就是儿童和老人。”
  对于已经被遗弃的婴孩来说,大病医保的种种福利犹如另一个世界里的棉花糖,虽然后期可能会有福利院为其病痛买单,但因为没有身份,在被福利院接收前的初期治疗中,他们很难享受到这种甜头。
  廖新波告诉记者,弃婴,即是无主,也意味着它没有辅助医疗。徐恒也提醒,中国现在的医疗体制并不是一出生就参保,需要家长为孩子购买医保,但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可能在孩子刚出生就把孩子扔了,这样的小孩是不在医保覆盖范围的。
  在没有具体政策保证的情况下,前期环节中,这些被遗弃的孩子很容易被忽略,甚至因消极治疗而死在医院。这样的悲剧如何避免?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鲜有人愿意出头为这个环节担责。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医改办获悉,广东省今年将制定《广东省疾病应急救助实施办法》,解决包括弃婴、“三无人员”在内的因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等患者群体的急救保障问题。
  这个《办法》若能出台,或许会减少中间的诸多尴尬。
  (本报通讯员曾庆文、周耿槟对本文亦有贡献)
  “傻姑娘”钱新月
  小新月喜欢笑,也喜欢拍照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河南省固始县丰港乡,这是一个沿河而居的普通小镇,13岁女孩钱新月在这里长大。和同龄的少女一样,爱漂亮、追星,梦想着哪一天自己也能变成明星……
  这个相貌不起眼、整天爱傻笑的小姑娘其实是一个弃婴。在丰港乡,新月的身世已是乡亲们心照不宣的秘密。知情者谈起这个孩子,或许都会唏嘘一两句,感叹这个孩子“掉进福窝里”了。
  外面抱来的女儿
  说起女儿的身世,新月的养母司义兰不禁感叹。
  “她是从外面被带过来的,生母有精神病,整天在外流浪,生了她之后没人抚养,被我们本地一个拾荒老头带回来,他自己又没能力抚养,我妈就把她抱来家里了。”司义兰回忆道。
  在当地,多数人都心知这孩子的可怜身世,也都存着一丝怜惜,从不当孩子的面说破。至于孩子生母,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孩子的生母是一个高中生,高考落榜后受了刺激,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当时她瘦得很,6个月了才11斤不到!长得可丑,真的是很丑。”司义兰说。
  司义兰告诉记者,因为孩子从生下来到现在都缺乏营养,生母怀着她的时候也都是靠吃垃圾过活,拾荒老头抚养她的时候,也没有奶粉喂她,都是用当地一种叫炸米花的零食和水一起捣成糊糊,一点一点喂。
  孩子抱回来的时候,身上到处都是脏的,耳朵上也都生出了冻疮。“我当时心想,小孩只要有吃有喝,能把她养大,心里就很高兴了。”司义兰说,领回了一个女儿,就像讨到了一个宝贝,她给女儿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新月”。“反正,在这个家里,男孩多,只有她一个小女孩,吃的穿的不会少她,也没让她受过罪,虽然孩子不是亲生的,但所有人都把她当掌上明珠一样捧着。”
  这个孩子有点傻
  谈起小新月,家中的亲戚都不理解司义兰当时的决定。因为孩子长得实在丑,浓浓的眉毛连到了一起,皮肤黑黑的,眼睛小小的,眼角还各有一个小小的“针眼”,就连脚趾头都长了6个,后来家人带她做了手术割掉了一个,结果因为术后发炎,烂掉了一个,导致现在只剩了4个半脚趾头。而且孩子的生母有精神病,怀孕期间又整日在外流浪,大家都担心,这个孩子长大后会不会说话、会不会走路、会不会精神有问题……
  幸运的是,孩子长到一岁多,家人的担心慢慢地化解了,孩子走路、说话也没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叫爸爸妈妈,家人因此欣喜万分。就这样过了几年,慢慢地,家人发现,新月“脑子有点缺根筋”,整天喜欢傻笑,说白了,就是有点傻乎乎的。
  新月的养父母告诉记者,新月6岁开始读小学,成绩一直很差,几门课加起来都才几十分,大家就觉得这孩子智力是不是有点问题。“咱们既然抱养她了,就把她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也不会嫌弃她。”司义兰说。
  如今,新月已经在这个家庭待了近14年,比起当年那个黑不溜秋的丑孩子,她已经大变样,也吃胖了,也知道爱美了。长大了的新月还知道注意身材,开始减肥。“还说同学谁谁谁长胖了,穿瘦点的衣服,肚子大得很,不好看。”司义兰笑道。
  这种傻更是单纯
  大家都说,钱新月有点“傻”,但在妈妈司义兰看来,这种傻,更像是单纯,因为小新月从来不瞻前顾后,像别的孩子顾虑那么多,做什么事情都特别积极,而且从来也不爱生气,对谁都笑呵呵的,无论说她什么,她也都报以微笑。
  记者见到小新月时,她正在奶奶家度周末。已经读小学六年级的她,和她的同学们一样,酷爱上网、玩电脑。虽然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她玩起电脑却是相当熟练。她喜欢泡在网上查找自己喜欢的明星信息,她有自己的QQ,把自己的小空间打扮得十分漂亮,还上传了很多自拍照,并一一给每张照片起了好听的名字。
  司义兰提起女儿的这些爱好,有些无奈,也有些许欣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新月还会自己在网上下载歌曲学着唱。“有时候我听她唱得也挺好的。”司义兰笑呵呵地说。
  13年来,司义兰和小新月也越来越像亲母女,女儿特别粘妈妈,妈妈对女儿如同严师慈母。“她性子倔,但也比较听我话。有时候我心里想,她要是离开了我,将来或许会吃亏。”司义兰担忧道。
  小新月自小都跟妈妈亲,很爱在妈妈跟前撒娇。“她可粘人了,我要是坐在那,对她一笑,她马上跑过来,搂着我。吃饭的时候,大家坐在饭桌前,她非要挨着我坐,腿要碰一下我的腿,走路的时候,也非要胳膊挨着我的胳膊,才感觉得劲。睡觉的时候,也非要跟我睡一起,把她撵到自己屋里她都不干。夏天停电的时候,我搬个板凳坐在门口,她也搬个板凳,趴我腿上,我在边上给她扇扇子,可知道撒娇呢。”司义兰开心笑道。
  小新月慢慢长大,也变得懂事。慢慢地,司义兰也觉得,平时傻乎乎的女儿,有时候也挺让人觉得温暖的。“有两次,她做的事真让我特别感动。”她说,“有一次我生病了,出门去跳广场舞的时候,她跟我说:‘妈,你病着呢,感冒咳嗽了,回头的时候别忘了去看病,拿点药回来。’这句话说的,你说她有点傻愣吧,这让大人听了也挺暖心的。还有一次,我跟她爸生气,气得在那哭,她看我哭了,就坐在我旁边劝我,还拿纸给我擦眼泪,叫我别哭了。栋栋(司义兰的亲生儿子)都没做过这事,她就能做到。”  (原标题:病童频被父母遗弃 大病医保或能减少悲剧)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